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反叛軍有哪些

緬甸反叛軍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13 04:40:51

A. 中國瑞麗到緬甸臘戍130公里的無人區修中緬鐵路,去了那裡安全嗎注意什麼事項,有沒有反叛軍之類

我來回答你:
1:瑞麗到臘戌大概有140多公里,基本都是長年失修的柏油路,大概小車需要開4-5個小時。
2:沒有什麼叛軍之類的,只要是合法的事情,應該比內地一些地方安全。
3:環境和氣候比較好,最熱也就32度左右,冬天最冷一般也就10度,出了太陽也很熱,不需要穿毛衣什麼的,有件外套足夠。
4:什麼是死亡高不高?想死了就高,不想死就低唄,
5:電話很不方便,基本沒辦法上網,邊境附近都是用中國的通信系統。
6:少喝生水,少干壞事,拒絕黃毒賭,生命和身體都會有保障的。

B. 港片里常說的泰國 柬埔寨 越南 緬甸這些國家很多地方武裝軍閥割據是真的么有知道的簡要介紹下么

緬甸:
克倫民族聯盟。 該聯盟是緬甸獨立初最有實力的組織之一,他們領導的克倫民族解放軍兵力僅次於緬共人民軍。克倫民族聯盟還聯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裝組織並組成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1994年該聯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沖突,導至聯盟一分為二。一派是以波妙為首的基督教派繼續沿用「克倫民族聯盟」名稱。另一派改稱「克倫進步佛教協會」。1995年初,緬政府軍趁其內訌之機,向克倫民族聯盟發起了大規模進剿,一舉攻克其總部馬納普洛並佔領了其控制區。迫使該部轉移至緬泰邊境西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了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撣邦聯合革命軍。 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並。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約色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該部現仍繼續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
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 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穆斯林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穆斯林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外逃的穆斯林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斗爭,並向伊斯蘭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努爾·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總書記,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坤沙余部和其他較小的民族武裝組織。 坤沙余部包括張維綱的自衛隊、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軍、趙蘇來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總兵力約1萬人。其他較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若開民族解放軍、若開解放黨和欽族解放軍等。
佤邦聯合黨與佤邦聯合軍(MNSA)。 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改名為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部份。北部與中國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現黨總書記趙尼萊,副總書記肖明亮、鮑有義。佤聯軍總司令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布萊康。總部設在幫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揮機關「行政事務管理部」設在萊三哨。部長魏學剛(兼南部軍區司令),書記鮑有義(兼南部軍區政委)。
克欽新民主軍(NDA)。 是1989年10月由緬甸共產黨101軍脫離緬共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6000平方公里,分為片馬、昔董、拖角和落空4個區,人口7萬餘人。武裝力量有軍隊500餘人,民兵1000餘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澤龍。總部設在板瓦。
新孟邦黨(NMSP)。 成立於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黨內出現矛盾發生內訌,分成兩派。1987年兩派經過協商又重新統一。1993年-1995年該黨與緬政府舉行過4次和解談判。1995年6月雙方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1998年以來,由於緬政府在孟族聚居區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黨聲稱要中止與緬政府和平協定。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
撣東同盟軍(NDAA)。 是1989年4月由緬甸共產黨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三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果敢同盟軍(MDNA)。 是1989年3月由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出了彭家聲,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撣邦軍(SSA)。 領導人色廷,兵力2100人,總部盛加。
克欽保衛軍(KDA)。 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崗卡。
勃歐民族組織(PNO)。 領導人昂坎迪,兵力1400餘人,總部椒得龍。
崩龍邦解放軍(PSLA)。 領導人吳埃孟,兵力1400餘人,總部楠瑪都。
克洋民族保衛軍(KNG)。 領導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總部孟別。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霍雅。
新克洋邦黨(KPP)。 領導人吳瑞埃,吳丹梭奔,兵力150人,總部彬瀧。
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 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瑙都。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 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基。
若開共產黨(CPB)。 領導人沙吞吳,兵力300人,總部布帝洞。
寮國
寮國先後出現的武裝組織有民主救國組織、中立救國組織、獨立組織和民族聯合陣線等,目前仍在繼續活動的主要是民族聯合陣線(郎王寶軍事集團),他們一直得到美國和西方的支持和援助,經常在老中和老泰邊境地區進行武裝騷亂活動。

C. 緬甸誤將炸彈投入中國境內,它應該付什麼責任或違反了什麼國際法 就國際法來

一、緬甸軍機越境投彈造成中國平民傷亡事件的性質:

這是一起典型的由國際不法行為引起國家責任的事件。當代國際法上涉及國家責任的主要國際文件是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於2001年通過的《國家對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條款草案》。《草案》雖未成為正式的國際公約,但正如《草案》最後一任特別起草人詹姆斯•克勞福德(James Crawford)所指出的,《草案》是對有關國家責任的習慣國際法原則和制度的編纂,同時還反映了過去幾十年來有關該問題的國際法的逐漸發展,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根據《草案》的第一章可以歸納出,「國際不法行為」指的是「可歸因為一國的、並且違反該國應履行的國際義務的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構成國際不法行為因此具有兩個要素:

(1)該行為違反了該國所應履行的國際義務;

(2)該行為可歸因於該國。(《草案》第二條)。

二、緬甸軍機越境投彈違反了緬甸的若干國際義務

1、緬甸作為聯合國會員國,其軍機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明顯地越過中緬邊界,進入中國領空投彈,不僅構成了侵犯中國領空的行為,嚴格的說還可以被視為是對中國進行了武裝攻擊。這種行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第二條第四款規定的聯合國會員國不得使用武力侵害他國主權領土完整的原則所構成的義務;

2、該行為同時還違反了已經被公認為習慣國際法的1970年《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之宣言》中提出的避免使用威脅或武力以侵犯他國現有之國際疆界的義務。

3、該行為還違反了早已被中緬兩國共同接受作為處理兩國間關系基本准則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的互相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互不侵犯原則。根據《草案》第十二條:「一國的行為如不符合國際義務對它的要求,即為違背國際義務,而不論該義務的起源或特性為何。」無論是從《聯合國憲章》的規定還是習慣國際法的規定看,緬甸軍機越境投彈明顯地違反了緬甸所應履行的多項義務。

三、緬甸軍機越境投彈可歸因於緬甸。

1、根據《草案》第四條:「任何國家機關,不論行使立法、行政、司法職能,還是任何其他職能,不論在國家組織中具有何種地位,也不論作為該國中央政府機關或一領土單位機關而具有何種特性,其行為應視為國際法所指的國家行為。」

緬甸政府軍的戰機根據緬甸軍方的作戰計劃對反政府武裝實施軍事打擊,屬於軍隊這一國家機關的行為,因此投彈行為可歸因於緬甸。

(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緬甸軍方在作戰行動之前下令戰機不得越境,根據《草案》第七條的規定,經授權行使權力要素的實體(軍隊)以此種資格行事的行為仍將被視為支配該機關的國家的行為。

(2)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如果此次越境攻擊是果敢叛軍武裝而非緬甸政府軍所為,那麼這樣的攻擊是無法引起緬甸的國家責任的。但是,如果在今後一旦該叛軍武裝成功實現奪取政權,或建立了新國家,那麼這時它就要對叛亂期間所做的不法行為負有國家責任。

這兩種情況在《草案》第十條有所規定:「成為一國新政府的叛亂運動的行為應視為國際法所指的該國的行為。在一個先已存在的國家的一部分領土或其管理下的某一領土內組成一個新的國家的叛亂運動或其他運動的行為,依國際法應視為該新國家的行為。」(具體的說,如果此次越境事件是果敢叛軍所為,那麼當它奪取緬甸政權,或自立門戶成立新國家之後,其應當對造成中國平民傷亡和財產的損失負責。)

四、緬甸的行為不存在解除行為不法性的情況。

《草案》還列舉了若干解除行為不法性的情況,例如被侵害國的同意、給予《聯合國憲章》採取的合法自衛措施、針對另一國不法行為所採取的反措施、不可抗力、危難、危急情況等。這些解除行為不法性的情況不適用於此次緬甸軍機越境投彈所構成的國際不法行為。

綜上,在本次事件中,構成國際不法行為的兩個要素同時成立,且並不存在解除行為不法性的情況,根據當代國際法關於國家責任的基本原則(一國的國際不法行為引起該國的國際責任,《草案》第一條),因而緬甸軍機的越境投彈造成中國平民死傷的行為引起了緬甸的國家責任。

五、緬甸的國際不法行為的法律後果:

1、對中國遇害的平民予以賠償;

根據當代國際法,「一國對它的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造成他國的損害負有賠償的義務」是一項一般法律原則。《草案》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責任國有義務對國際不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提供充分賠償。損害包括一國國際不法行為造成的任何損害,無論是物質損害還是精神損害。」《草案》第三十六條進一步明確了「這種補償應該彌補在經濟上可以評估的任何損害。」

(2)官方承諾、保證下不為例;

根據《草案》第三十條(b)項規定,在必要情況下,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國有義務「提供不重復該行為的適當承諾和保證。」

結合本事件,由於此前緬甸已經多次違反其國際義務,中方可能對緬甸方面的信心有所動搖,因此緬甸方面應當由政府、外交部或軍方出面,保證下不為例。一旦今後再發生類似的事件,那麼緬甸的國際不法行為就將增加一個「不作為」的不法行為,同樣會引起它的國家責任。

(3)向中國政府進行正式道歉;

一國對於它造成的國際不法行為,可以通過抵償的形式,結合經濟補償的形式共同作為賠償的方式。《草案》第三十七條第二款指出抵償可以採取承認不法行為、表示遺憾、正式道歉或者另一種合適的方式。

六、我國應當如何應對緬甸的國際不法行為?

作為緬甸戰機越境投彈事件受害國的我國,應當採取什麼樣的舉措回應,同時又應當注意到哪些和國際法有關的問題呢?

(1)第一時間通過外交渠道抗議、警告並要求賠償

我國的反應,既有抗議的成分,也有警告的成分,同時也提出了中方對於緬甸對其國際不法行為引起法律後果的處理的期待,例如要求緬甸道歉、賠償、保證下不為例等。這其實並非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以及《國際法原則宣言》提出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避免引起國際摩擦的基本宗旨。同時也完全符合前述的《國家對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條款草案》中具體的規定。我方沒有提出不符合國際法的無理過分要求或任何緬甸方面無法做到的要求。總體上看,我方的措辭和要求是合理正當的,也是完全符合國際法的各項具體規定的。

(2)我國軍方應增強邊防警備級別;

(3)我軍邊防部隊應注意合理理解和運用國際法賦予的自衛權。

(4)允許群眾到緬甸駐華使館門前示威,但應防止群眾沖擊緬甸使館,做好對緬甸使館館舍及外交代表的保護。

D. 緬甸哪裡比較亂

克欽邦有克欽叛軍,經常打戰,哪裡算是比較危險,其他地方還是挺安全的,我國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與緬甸木姐接壤,去玩的話建議你到仰光、曼德勒、彬伍倫、臘戌等城市。
P.S:我是緬甸華僑

E. 請問目前戰亂地區或國家有哪些

1.東部剛果(金):自從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後,盧安達胡圖族和圖西族武裝之間的沖突就波及到相鄰的剛果(金),導致這里也不再穩定。從那以後,剛果(金)地區就成了無法無天的戰亂之地,導致100多萬剛果人逃離家園。2003年,剛果(金)圖西族首領洛朗-恩孔達佔領這里,並建立保衛人民國家議會。2009年1月,恩孔達被盧安達軍方逮捕,但是保衛人民國家議會和其他叛軍組織繼續堅持沖突。圖中是2009年1月19日,戈馬附近的當地人抬著親屬,將其葬在一個難民營地旁。

2.克什米爾:自從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來,克什米爾一直是雙方沖突的焦點之一。為了這塊有爭議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進行了三場戰爭,小規模邊境沖突更是時有發生。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動盪不安,近來兩名穆斯林平民遇害更是令緊張局勢升級。圖中是2010年2月5日,印度警察向斯利那加街道上的抗議人群發射催淚瓦斯,一名克什米爾穆斯林又將瓦斯罐扔回去。

3. 伊朗: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後,反對派質疑內賈德靠舞弊勝選,數百萬伊朗人走上街頭支持反對派候選人穆薩維。選舉後抗議很快發展成「綠色革命」,成為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但是與塞爾維亞、喬治亞以及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不同,伊朗「綠色革命」並未席捲全國,政府甚至利用軍隊鎮壓抗議。圖中是2009年12月27日,一名帶著綠色腕帶的抗議者與民兵發生爭議。

4.查德:查德內戰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因為反政府叛軍經常得到蘇丹援助。但是,被戰爭撕裂的查德不僅是成千上萬蘇丹達爾富爾難民的安全天堂,也是中非共和國難民的避難之所。2009年5月,查德政府軍成功阻止叛軍佔領查德首都恩賈梅納推翻政府,圖中三名查德士兵在戰斗之餘休息。

5.東查德:在過去五年間,在東查德和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至少40萬難民逃入查德沙漠中的難民營。兩個國家的叛軍組織以國家忽略種族迫害為由,與政府軍發生戰斗。平民們經常被困於戰火中,還有忍受保守強奸和種族清除的恐懼。圖中是2008年6月26日,來自蘇丹的難民撿拾樹枝用以在查德難民營中生火。

6.朝鮮:在朝鮮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後,朝鮮與韓國之間的關系依然十分緊張。雙方從未簽署國正式的和平協議,美國在韓國的駐軍達2萬多人。朝鮮領導人金正日1994年繼承父親金日成的職務後,忽略美國再三警告著手開發核計劃。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成功,2009年5月第二次核試驗成功。圖中是2009年2月19日,在朝韓非武裝區兩側,韓國士兵與朝鮮士兵面對面站崗。

7.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和聯邦直轄部族地區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兩大戰區之一。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邊境線長達2400公里,自從2001年以來,兩個地區的伊斯蘭民兵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就開始激戰。「基地」組織的高級領導人也被認為藏在這里,美國利用無人轟炸機搜尋恐怖分子和塔利班領導人。圖中是2010年2月1日,武裝分子毀掉了白沙瓦的北約聯軍儲油庫,一名巴基斯坦士兵正在警戒。

8.巴基斯坦:當伊拉克和阿富汗吸引公眾注意後,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穩定成了美國反恐戰爭中最重要的任務。在美國壓力下,巴基斯坦最近開始對其邊境地區的塔利班武裝加大進攻力度。巴基斯坦政府軍在反對塔利班的鎮壓叛亂中取得一些成功,但卻是以疏遠民眾和動搖巴基斯坦社會為代價的。圖中是2009年6月21日,從巴基斯坦北部戰區中逃出的難民,他們現在住在斯瓦比難民營中。

9.索馬里:自從20世紀90年代,索馬里就沒有中央政府,和平也遠去。索馬里前總統巴雷1991年被推翻後,叛軍組織分裂成以軍閥為首的不同陣營。美國曾與1992年採取「恢復希望」行動,但在「黑鷹墜落」後,被迫與1994年撤出。2006年,伊斯蘭法庭聯盟曾給索馬里帶來暫時的和平和穩定。2007年初,在聯合國支持下成立過渡聯邦政府。今天,索馬里的大部分地區都在伊斯蘭武裝組織控制下,現任總統、前伊斯蘭法庭聯盟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只能控制少數地區。圖中是2007年11月19日,在摩加迪沙附近難民營的索馬里人在准備午餐。

10.索馬里:現在索馬里沖突主要發生在中央政府與伊斯蘭武裝組織「青年黨」之間。「青年黨」最近公開宣稱,他們將參加「基地」組織領導的國際聖戰運動。圖中是2009年12月1日,「青年黨」民兵襲擊政府陣地,一名政府軍士兵站在一名被打死的武裝分子旁邊。

11.菲律賓:菲律賓時亞洲內戰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40年的沖突導致4萬人死亡。內戰始於1969年,名為「新人民軍」的反政府武裝要推翻費迪南德-馬科斯的獨裁統治。盡管馬科斯1989年去世,但國際調停依然失敗,包括挪威長達20年的和解嘗試。「新人民軍」採取游擊戰術和招募童子軍。圖中是2006年10月17日,菲律賓政府軍士兵在瞭望塔中巡邏。

12.加沙:2007年,經過有爭議的議會選舉和與法塔赫激戰後,哈馬斯控制了加沙地帶。以色列加強制裁,哈馬斯和其他基金組織用自製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城市報復。2008年12月,以色列發動了目的在於摧毀哈馬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鑄鉛」行動,雙方都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哈馬斯被譴責使用人盾,以色列被指責使用白磷彈肆意屠殺平民。圖中是2009年1月5日,以色列空襲後,一名巴勒斯坦男子正在廢墟中尋找可用之物。

13.印度:印度總理辛格曾表示,印度毛派武裝(納薩爾派)已經成為印度面臨的最大國內安全挑戰。納薩爾運動始於1967年的當地農民叛亂,隨著時間流逝,這場運動已經演化成以推翻印度政府、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的全國性反政府運動。在過去10年間,毛派武裝佔領的地區擴大了四倍,全國223個地區都有他們的身影。圖中是2010年1月7日,毛派武裝抗議安得拉邦政府的公共汽車旅行。

14.阿富汗:2001年遭遇「9-11」恐怖襲擊幾個月後,美國即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及其盟友「基地」組織發動進攻,並建立了以卡爾扎伊為首的政權。8年後,大選未能給阿富汗帶來穩定,塔利班的反抗依然堅韌。2009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增兵3萬人進入阿富汗,駐阿聯軍總人數超過15萬人。圖中是2010年2月16日,一個阿富汗家庭看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進入馬爾賈。

15.奈及利亞:1995年,包括劇作家和環保人士肯-薩羅維瓦被奈及利亞軍政府絞死後,尼日三角洲的武裝運動就開始風起雲涌。10年前,薩羅維瓦抗議石油公司在開發石油過程中,造成當地人貧困和環境污染。今天,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要求分享奈及利亞更多的石油財富,並且清理當地的石油污染。2008年9月,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成員慶祝勝利。2010年1月30日,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拒絕單方面停火協議,導致石油公司遭綁架和襲擊擔憂擴散。

16.南奧塞梯:南奧塞梯位於喬治亞與俄羅斯邊境之間。1988年,南奧塞梯人民陣線要求從喬治亞獨立出去,並入俄羅斯。從那時開始,雙方的軍事對峙就時常發生。2008年,俄羅斯介入沖突中,支持南奧塞梯分離武裝。今天,南奧塞梯依然在俄羅斯控制之下,但俄格關系十分緊張。圖中是2008年8月9日,俄羅斯軍隊政治穿越山區進入南奧塞梯戰區。

17.尼泊爾:盡管2006年簽署的全面和平協議標志著尼泊爾10年內戰結束,但尼泊爾兩大主要政黨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維持政治穩定。2009年5月,代表尼泊爾國大黨的總統拉姆-亞達夫推翻總理、尼泊爾共產黨領導人普拉昌達解僱軍方領袖卡特瓦爾的決定,迫使普拉昌達辭職,雙方再起紛爭。圖中是2009年5月3日,一名支持國大黨的尼泊爾學生抗議解僱卡特瓦爾。

18.中非共和國:2004年,中非共和國經歷了近10年的動盪後,終於全面爆發內戰,自稱民主同盟軍的叛軍向弗朗索瓦-博齊澤總統領導的政府發動進攻。盡管200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正式和平協議,但零星的沖突依然持續發生。2007年以來,歐盟派遣維和部隊援助中非共和國政府,保護平民。圖中是2009年2月12日,法國軍官邁克爾與當地一名村官交談。

19.緬甸:自從1949年開始,克倫邦少數種族反對緬甸政府,沿著泰國邊境建立了克倫族「高都麗」自治邦,緬甸自此陷入世界上最長期的內戰深淵。2009年6月,緬甸政府軍在緬泰邊境的克倫族叛軍發動進攻,佔領7個叛軍營地,迫使4000多名克倫叛軍逃入叢林。圖中是2006年1月31日,克倫民族解放軍一名士兵背著機關槍,慶祝反抗政府57周年。

20.哥倫比亞:自從1964年以來,哥倫比亞就是世界上沖突最劇烈的地方之一。哥倫比亞政府、准軍事組織、販毒集團以及游擊隊等組織,互相攻伐不休。在沖突中,綁架人質、走私毒品、對平民發動恐怖襲擊等,已經成為哥倫比亞平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圖中是2009年11月3日,哥倫比亞政府軍奇襲「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武器庫。

21.秘魯:1980年以來,秘魯政府一直致力於撲滅游擊組織「光輝道路」,該組織以推翻利馬政府、建立工人階級專政為目標。20世紀80年代,「光輝道路」十分活躍,但1992年該組織領導人阿維馬埃爾-古斯曼被捕後,該組織開始消聲滅跡。直到2002年3月,美國駐秘魯大使館遭到「光輝道路」炸彈襲擊,當時恰好是美國總統小布希訪問利馬幾天前。圖中是2007年11月27日,秘魯內政部長在檢查警方繳獲的「光輝道路」的武器和制服。

22.北愛爾蘭:1969年,愛爾蘭最古老政黨新芬黨下屬秘密武裝組織——臨時愛爾蘭共和軍,開始武力反對駐扎在北愛爾蘭的英國軍隊,以實現愛爾蘭的完全統一。但自從英國議會宣布直接管制阿爾斯特後,雙方沖突開始升級。從1969年到1998年,沖突共造成3500多人遇難。盡管雙方1998年簽署和平協議,但這場政治動亂並未徹底結束。2009年3月,可以看到愛爾蘭勒根街頭上被毀掉的汽車殘骸。

23.蘇丹達爾富爾:近年來達爾富爾地區沖突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戰亂之一。沖突起源於地理分歧:蘇丹的權力和資源主要集中於北方的首都喀土穆周圍,其他地區則被邊緣化。20世紀初,西部的達爾富爾叛軍拿起武器抗議,而政府也以武力相回應,導致至少30萬人遇難。今天,沖突已經平靜下來,聯合國維和部隊開始執行維和任務。但40萬蘇丹難民住在外國難民營中,國內另有120萬難民無家可歸。圖中是2009年3月12日,蘇丹難民路過查德歐盟維護部隊駐地。

24.南蘇丹:蘇丹總統巴希爾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被以戰爭罪起訴的國家現任首腦,國際刑事法庭已經於2009年3月4日發出逮捕令。但是達爾富爾還不是巴希爾唯一頭疼的地方,石油資源豐富、自治的南部蘇丹也從未中斷與喀土穆爭權,直到2005年在美國協調下簽署全面和平協議。2011年,蘇丹將舉行公投,決定南蘇丹是否獨立出蘇丹。雙方正在重新武裝,近來南蘇丹已經數十人被殺。圖中是2009年3月18日,支持者問候巴希爾,他在北方依然很受歡迎。

25.墨西哥:盡管墨西哥是一個發達國家,但長期的毒品走私和暴力已經重創了這個國家,與毒品有關的暴力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讓觀察家擔心墨西哥會失控。2007年1月份以來,墨西哥毒品暴力已經造成一萬人死亡。盡管卡爾德龍總統加倍努力鎮壓販毒集團,但與美國邊境城市提華納、華雷斯市等,依然是可卡因和大麻的轉運中心,並且成為暴力中心。圖中是2009年8月2日,華雷斯市戒毒中心發生暴力事件,至少18人死亡,5人受傷。

26.印尼: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尼最東部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就開始上演脫離這個島國的叛亂活動。在美國《紐約協議》的支持下,荷蘭於1961年放棄了這兩個省,但當地巴布亞人沒有同意。今天,巴布亞武裝叛軍用弓箭反對印尼軍隊。2009年12月份,「自由巴布亞運動」領導人凱利-誇利亞被擊斃。圖中是2009年7月21日,「自由巴布亞運動」成員在記者招待會上,否認他們參與2002年銅礦和金礦襲擊事件。

27.伊拉克:2003年12月13日,也就是美國入侵伊拉克9個月後,美軍在提克里克一家農場附近抓獲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經過了三年的內戰和混亂,美國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盡管2007年美國同意了大衛-彼得雷烏斯將軍的「增兵」行動,但伊拉克依然政治動盪,而且暴力事件頻發。伊拉克依然有5萬名美軍,圖中是2009年10月25日,一名美軍士兵站在巴格達省議會前警戒,那裡幾個小時前剛剛被炸彈襲擊。

28.葉門:自從2004年6月,葉門政府就與什葉派武裝「胡塞叛軍」發生沖突。一些分析家將這場沖突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因為沙特該地區的遜尼派大國,對邊境發動空襲支持葉門政府;而伊朗是什葉派勢力,支持叛軍。盡管2010年2月,葉門政府與叛軍簽署了休戰協議,但現在就認為沖突結束還言之過早。圖中是2010年2月17日,一隊叛軍驅車通過沙特邊境的葉門控制區。

29.烏茲別克:向高加索和中亞的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烏茲別克同樣面臨著打擊極端伊斯蘭主義和聯合溫和派穆斯林的兩難問題。烏茲別克政府虐待恐怖嫌犯的行為,導致其與當地穆斯林組織關系變緊張。2005年,該國內政部和安全部隊向安集延穆斯林抗議者開火,導致187人死亡(另有說超過1500人死亡)。圖中是2005年5月17日,烏茲別克駐倫敦大使館被用紅顏料塗抹。
30.烏干達:在過去22年間,烏干達叛軍「聖主抵抗軍」在烏干達北部十分活躍,並且波及到中非共和國、剛果(金)以及蘇丹。起初,「聖主抵抗軍」是以推翻烏干達政府、建立基督神權政治為目標,現在它已經淪落為靠掠奪為生。烏干達政府軍與「聖主抵抗軍」曾在2006年簽訂停戰協議,就在所有人期盼和平到來時,雙方談判陷入僵局。圖中是2007年9月24日,一名婦女和她的孩子靠在被毀掉的棚屋旁邊。
31.泰國:泰國政府一直與穆斯林關系緊張,許多穆斯林生活在南部的北大年地區。2004年,雙方緊張關系開始升級,當時北大年地區的伊斯蘭叛軍開始分離叛亂行動。曼谷政府宣布,難以控制的南部地區不久後就會穩定。但與此同時,死亡人數卻在不斷上升。2008年3月,超過3前武裝人員被殺死。圖中是2010年2月15日,泰國士兵正在檢查一名被打死的武裝分子屍體。
32.衣索比亞歐加登:歐加登地區主要以索馬里人為主,從1984年開始,「歐加登解放陣線」就致力於脫離衣索比亞,進而加入索馬里。衣索比亞政府嚴厲鎮壓叛亂,雙方沖突經常導致援助組織的援助行動受阻。

F. 亞洲有雇傭兵公司么

緬甸有一支雇傭兵隊,隊名地獄,全隊大概15人左右(也有人說只有12人)主要接受暗殺和護送任務(暗殺和運往中國的毒品不接)在泰國內亂時期受雇於泰國軍方,成功刺殺多名反叛軍重要人物。隊長代號判官(國籍中國,具體資料不詳)副隊長代號修羅(國籍緬甸,孤兒,曾參加過緬甸保衛軍)狙擊手代號夜叉(國籍中國,退役空降兵)觀察手鷹隼(國籍中國 退役老兵),主火力手,代號無常,(國籍越南,孤兒)通訊,醫務以及電子技術,代號夢魘(女,國籍泰國,)只知道這幾個人,還是當地一個賭場聽說的名字。不過據說很久沒有他們的蹤影了,有消息說解散了,也有說在敘利亞。要是樓主想當估計沒戲,要是僱人的話估計價錢夠你受

G. 約翰尼托怎樣成為匪首的

約翰尼·托,原緬甸反政府武裝「上帝軍」首領。10歲就成為首領,常規追隨者有150名~300名,曾於1999年10月劫持泰國醫院500多名人質。也曾帶領著多達數百人的隊伍屢敗緬甸政府軍,並且在泰緬邊境地區製造了多起恐怖事件。

經歷

約翰尼·托1987年出生在緬甸克倫邦一個山民家庭。與兄長盧瑟·托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所領導的「上帝軍」是叛軍「緬甸克倫邦國家聯盟」的一個小分支,主要隱藏在緬甸和泰國交界的叢林里。據說兩兄弟在投降前從來沒有走出過叢林。

1997年,在「緬甸克倫邦國家聯盟」撤退後,兩兄弟帶領緬泰邊境一個村莊的村民與政府軍對抗,從此嶄露頭角。人們開始相信盧瑟和約翰尼兩兄弟具有神奇魔力,於是將他們奉為首領。

當時人們關於兩兄弟的神奇魔力有很多傳說,有人說他們不但刀槍不入,不怕地雷炸,而且還能用意識控制發射子彈。他們只要凝神屏氣,即使槍口對著地面也能殺人。求採納,求給分

H. 緬甸果敢事件是什麼啊

  1. 緬甸果敢事件指2009年8月8日凌晨,緬軍以果敢槍械修理廠制毒的借口為由,派出30名警察,欲強搜該廠。緬甸政府軍與果敢特區連日爆發激戰,大批難民爭相逃出果敢,果敢長年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三萬華僑定居,在戰爭過後幾乎全數撤離果敢,果敢特區主席曾透過媒體向國際求援,但在緬甸與中國控制消息的情況下,戰爭未獲得國際廣泛關注。

  2. 起因:8月7日,緬方聲稱,查到小中山與小母乃附件有一個毒品加工廠,他們請求果方配合。打擊犯罪組織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作為果敢同盟軍,當然義不容辭。當天晚上7點鍾,果方當即決定令執法處派10名幹警、禁毒委派10名幹警前往配合。可誰也沒有想到,緬軍說查抄毒品製造廠是假,轉而前往楊龍寨把槍械修理廠包圍。但是,被派往配合緬方的隊伍到了楊龍寨後,發現情況不對,馬上把情況向高層領導作了匯報,對突如其來的事情,隊伍沉著應對,並在修理廠門近200米處與緬軍對峙。

  3. 經過:緬時早晨7:00鍾,從緬甸中央派來的二級參謀哼索、軍事安全局彤彤尼來到特區辦公室,要與果方進行談判。果方派出了代表團與其進行談判。但由於緬軍的要求太苛刻,以致談判進行了兩個半小時也沒有談判成功。最後,緬方代表說,要果方各常委11:00到他們的營區去進行談判,但果方並不予理睬。下午1點鍾,緬軍再次到特區辦公室,要與果方進行談判。這一次,果方代表團與他們進行了正面對話,3點鍾,果方代表團帶上緬方駐果最高軍分區司令溫貌、中央軍事安全局一級參謀彤彤尼、二級參謀季嘟、少尉昂昂等緬方代表前往楊龍寨槍械修理廠一看究竟。當緬軍看完了槍械修理廠後,當即表示道歉。因為廠里沒有任何與毒品有關的器皿與化學物品。最後,他們只得無功而返。

  4. 影響:緬甸政府軍與果敢特區連日爆發激戰,大批難民爭相逃出果敢,果敢長年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三萬華僑定居,在戰爭過後幾乎全數撤離果敢。特區政府稱軍事行動造成果敢上百億人民幣的損失。原果敢特區政府的成員在彭氏家族以及隨之退出政府的人士離開之後,改組為果敢地區臨時管理委員會,接替了原果敢特區政府的角色,其成員中的多數仍由緬共時期的將領所組成。特區政權對外的名稱也由「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改為「緬北撣邦果敢臨時管理委員會」。原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在8月25日出任果敢地區臨時管理委員會主席,表示會服從緬甸軍政府有關果敢的整兵命令。

I. 緬甸軍政府到底怎麼樣克倫族反抗軍又是怎麼回事中國與緬甸的真實關系

克倫族抵抗軍好像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因為緬甸政府對他們進行殘暴的鎮壓。。。。。中國與緬甸的話。。。。。中國可以沒有緬甸,因為緬甸沒有油,沒有豐富的礦產,科技也不發達。。。。。軍事對中國也構不成威脅。。。

J. 第一滴血4中克聯邦反抗軍對陣的是哪國什麼軍隊,是緬甸的嗎

是緬甸
克倫邦部落對抗緬甸政府軍

不過這種電影多數會宣揚美國利益和價值觀,醜化敵對國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