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平原可以養活多少人
⑴ 緬甸人口和國土面積是多少
緬甸國土面積為676578km²、人口數5458萬。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緬甸國土面積為67657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
以2014年的全國人口普查計數據中的人口增長率計算的話,2020年1月4日下午3點左右,緬甸全國人口達到了54462360人。截至2020年4月,緬甸人口5458萬,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
地形地貌:
緬甸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⑵ 緬甸人口和國土面積是多少
緬甸人口5458萬(2020年4月)。國土面積約為67萬平方公里。
人口管理局負責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收集人口數據,對全國各地區人口進行預估。為了開展國內外人口相關工作,人口管理局還與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進行合作。
從2014年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得知,2014年3月29日晚上,緬甸全國總人口為5148.6253萬人。6年不到的時間內,緬甸人口增長了300多萬人。
地形地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
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緬甸
⑶ 按照中國的耕作標准,按照中國人的生活標准,美國的所有平原總共能養活多少億人口中國的所有平原總共能
美國耕地達37231.1萬公頃,佔世界耕地總面積(約18.2億公頃)的20.3%(大約數值),大約是中國的三倍。如果中國能養活I4億人,美國最少可養活四十二億人
⑷ 西西伯利亞平原真的是肥沃土地嗎能養活多少人
首先,可以肯定地回答, 西西伯利亞平原很肥沃,擁有大片待開發的肥沃黑鈣土、褐鈣土土地,其次還有草甸土、沼澤土等肥沃土地,單純就土壤環境來看,西西伯利亞大平原的肥力絲毫不亞於我國東北平原,且西西伯利亞大平原的面積比我國東北平原要大很多,但西西伯利亞平原能養活的人,比例卻不及東北平原,原因指向西伯利亞的氣候。
其實從俄羅斯的崛起發展也能看出端倪,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亞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但俄羅斯從誕生到發展,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染指西西伯利亞平原,而一直在環莫斯科區域發展,原因正是因為西西伯利亞平原氣候太過寒冷,俄羅斯在該地區無利可圖。西西伯利亞平原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南部溫暖地區適合耕種,其他地區如果不是發現了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斷然不可能如今天這般被人熟知。
⑸ 中國與緬甸的氣候有什麼區別
緬甸有高山和平原,而且地跨亞熱帶和熱帶,單單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知道。緬甸最靠近中國之一的木姐和臘戌,跟雲南瑞麗氣候一樣,冬天很冷,要比較厚一點的被子和毛衣才能過冬。而再往內陸走,到達緬甸花都,眉苗(彬吳倫)這里就更冷了,但是再往內走不到近1個半小時的緬甸第二大城市瓦城(曼德勒)哪裡冬天就不冷了,夏天40度左右,夜晚也有30度。然後再往仰光走,基本上都是四季如夏了。所有都不需要被子,除非冬天的時候。所以緬甸人有一個習慣,就是男女都穿沙龍,白天可以通風透氣,晚上可以拉上來蓋,當被子保暖。
中國氣候類型:
1、熱帶季風氣候。
包括台灣省的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年積溫>=8000℃,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於16℃,年極端最低氣溫多年平均不低於5℃,極端最低氣溫一般不低於0℃,終年無霜。
2、亞熱帶季風氣候。
我國華北和華南地區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在4500--80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8--0℃,是副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夏季氣溫相當高(侯平均氣溫>=25℃至少有6個侯,即30天),冬季氣溫相當低。
3、溫帶季風氣候。
我國內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低於1600--34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8--8℃、夏季侯平均氣溫多數仍超過22℃,但超過25℃的已很少見。
4、溫帶大陸性氣候。
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及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5、高原山地氣候。
我國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低於2000℃,日平均氣溫低於10℃,最熱的氣溫也低於5℃,甚至低於0℃。氣溫日較差大而年較差較小,但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
⑹ 低緯度平原為什麼不適合人類居住
1熱帶有機物多,微生物繁衍快。
2有大河說明水量充沛,微生物生存條件好,蚊子產卵地豐富。
3平原地面坡度小,大多數地方有積水,旱季也能保持微生物種群和蚊蟲卵。
4不靠海,周圍有山脈來水,導致排水不暢,濕地面積大,以上要素均得到加強。
這四個要素加到一起,結果必然是瘧疾泛濫,地面松軟,既不利於農業發展,也不利於修建道路,在現代水利工程和制葯技術出現前,這些平原的經濟價值和軍事價值都很低,遠不如周圍的山地高原——起碼還有一些高海拔坡地可以居住耕作。
史書上「南方瘴氣」是什麼?現在還有嗎
那麼,什麼樣的水會滋生病菌呢?顯然是不流動的積水,這需要存在許多比周圍低的窪地,存住雨水,而這樣的窪地在大多數地方常見。就算地表是斜面,倒下的樹木,塌落的石頭也經常會造成小型窪地,8月份我去大興安嶺,還在林間見到許多類似的窪地水坑,或者說小型沼澤。
只是北方降雨少,晴天窪地會乾涸,冬天會凍結,而南方常見降雨多,氣溫高,窪地因此變成了富含有機質的「細菌湯」和蚊蟲「育嬰室」,成為人類這種已經沒有體表毛的哺乳動物的嚴重威脅。對於那些不適應南方菌群的北方人尤其可怕,帶來遠超出「水土不服」的傷害。平時這些窪地蒸騰出水蒸氣,在樹林頂上重新凝結為細小的水滴,形成霧團。這些霧團因此成為蚊蟲病菌滋生的標志,被認為是「瘴」。再加上許多大群蚊蟲遠看就像雲霧,古人因此認為南方的空氣有問題。
最新的緬甸人口統計充分證明了上面的觀點——山區環繞的非沿海平原,降水充沛絕對不是好事。
緬甸省/邦地區
緬甸總人口5338萬,北部克欽邦9萬平方公里,面積接近浙江省,只有183萬人。而雲南省39萬平方公里有4771萬人。折算下來,雲南人口密度是克欽邦的六倍。下面一點的實皆省(邦)基本都是平原,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549萬人,還是不到雲南人口密度的一半。可見北部的平原雖然地圖上看是一片綠,卻並不是什麼好地方,和中國東部平原不可相提並論。
但是到了沿海地區,排水便利,雖然降水量也大,但不會有太多的陳年積水,開發度反而高得多。勃固省面積不到4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已經超過了500萬;伊洛瓦底省3.5萬平方公里600多萬人,人口密度反超了中國邊疆省份,交通也方便,在沿海形成了一個農業文明次級中心。
⑺ 緬甸人口和國土面積
緬甸國土面積67.65萬km2,人口為5415萬.緬甸素有「稻米之國」的美譽,人民以大米為主食.緬甸政府制定了重振大米產業的政策:鼓勵跨國農業公司在緬甸投資;進口和銷售農業相關產品免徵商業稅,給普通農戶提供小額貸款等方式提高稻米生產的質和量,力爭成為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國.下圖為緬甸部分區域及中緬油氣管道示意圖.
作業幫
(1)簡述仰光與曼德勒共同氣候特徵,並分析兩地降水差異的原因.
(2)分析影響圖中油氣管道建設的不利自然條件.
(3)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穀產區之一.試評價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社會經濟條件.
(1)仰光和曼德勒都在中南半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其降水來自於西南季風.但仰光位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曼德勒位於西南季風的背風坡,因此,仰光降水多於曼德勒.
(2)自然條件,主要從地形,氣候,自然災害方面回答.
(3)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社會經濟條件,要從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分析.社會經濟條件包括:勞動力,交通,科技,機械化水平,飲食習慣等.
故答案為:(1)特徵: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
原因:曼德勒位於內陸且地處西南季風的背風坡,距海遠,降水較少;仰光地處沿海,受西南季風影響大,且多颶風,降水較多.
(2)沿線以山地、高原為主,山高谷深,地形崎嶇;位於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施T難度大.
(3)有利條件:勞動力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大米是當地居民喜愛的主食;優惠政策支持.
不利條件:資金短缺,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⑻ 美國的平原總面積按中國人的生活標准最多能養活多少億人
霍,美國的平原面積可以養活20億人左右
⑼ 緬甸氣候怎麼樣
緬甸全名為緬甸聯邦(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
緬甸聯邦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東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接,西北部與印度、盂加拉國接壤,東南部與寮國、泰國相鄰,西南部與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瀕臨。面積約為6 7 . 6 6 萬平方千米,為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圍家,海岸線全長約3 2 0 0 千米。
緬甸聯邦( The Union of Myanumar )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國土面積為 676581 平方千米,東北與中國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鄰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 3200 千米,古時是通往印度半島和中國的門戶。
境內多高原、丘陵、河谷和平原。西部若開山脈海拔 1800 米以上。沙拉馬地山海拔 3826 米,伊洛瓦底江長 2150 千米,薩爾溫江在境內長 1660 千米。礦產、森林資源均豐富。
緬甸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大致可以分三部分。一、西部山地:為南北走向而中部向西突出的弓形山脈,大部分海拔在1 8 0 0 米以上。二、撣邦高原:海拔在1 0 0 0 —1 3 0 0 米。高原面上多深切谷地,起伏非常大。有分布廣泛的岩溶地形。三、伊洛瓦底江谷地,界於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之間。上游多山地、中游谷地平原上有突出的小山丘。下游谷地平原較為狹窄,三角洲附近展寬。全境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可以明顯地分為三季:暑季為3 -5 月,雨季為6 —1 0 月,涼季為1 1 月—次年2 月。最涼月(1 月)平均氣溫為攝氏2 0 -2 5 度,最熱月 (4 月)平均氣溫為攝氏2 5 —3 0 度,年較差在攝氏1 0 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沿海多達3 0 0 0 —5 0 0 0 毫米,中央乾燥區也有5 0 0 —1 0 0 0 毫米,降水多是暴雨,即使在少雨的季節,也是傾盆大雨。7 月降水最多,最乾旱時期為1 2 月—第二年3 月。
東南亞國家。緬甸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西北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千米,屬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地勢北高南低,以山地、高原和丘陵為主,大河的中、下游均為平原,山川呈南北走向。北部高山區海拔3000米以上,東北部為撣邦高原,介於西部山地和高原之間為伊洛瓦底江平原,是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等。大部分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涼、熱、雨三季,年平均氣溫20-300C。
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 27 ℃,年降雨量為 500 毫米—— 5000 毫米。緬甸大部價位於北回歸線以南,除了少數高山區域外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涼季:每年 10 月至第二年 2 月為涼季,此時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是緬甸五穀豐收的季節,也是旅遊旺季,一般而言仰光以南,月平均溫度在 30 ℃上下,其餘地區則在 15 ℃到 25 ℃之間。乾季:每年 3 月到 5 月是緬甸氣溫最高的季節,月平均 30 ℃以上,亦可高達 40 ℃,在此乾旱季節,亦是深居簡出的季節,緬甸人的節日大多與雨有關,如 4 月中旬的潑水節(新年),及 5 月中旬的祈雨節。雨季:每年 6 月中旬以後多吹西南季風進入雨季,尤其是 7 月、 8 月更是大雨滂沱,此時萬物欣欣向榮,但緬甸人則在 8 月某日開始「守夏」,為禁歡節。
⑽ 亞洲20個窮國家排名
一、緬甸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在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中緬甸其實可以說是個很有特色的國家,只是在經濟等方面的開發能力確實是比較落後的,國內民眾也沒有途徑擺脫困境,據聯合國的統計當地貧困率已經達到了37%以上。
二、尼泊爾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尼泊爾在亞洲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旅遊城市,但是當地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是比較慢的,超過70%人口每天的生活費只有十幾塊錢(人民幣),但當地民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據統計是很高的。
三、孟加拉國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孟加拉國被聯合國評為後發展中的國家之一,人均人均GDP九百多美元,相比較發展迅速點的國家來說的話是比較落後的,國內各種生活、工作所需的東西也都不是很完善。
四、巴基斯坦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提到巴基斯坦,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那紛飛的戰火,所以國內總體的經濟發展可想而知是比較滯後的,民眾的生活水準也不高,每年還有不少的民眾都處於是不斷逃離的生活之中。
五、越南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說到越南這個國家亞洲窮國之一,或許不少人是持懷疑態度的,據統計當地有40%的民眾每天的生活費標準是低於兩美元的,但國內的各種自然美景讓凡是去過的遊客都是流連忘返。
六、寮國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在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中寮國可以說是極度貧困的,當地民眾每天可支配的資金是其它不少國家民眾的一餐飯錢的一半,人均年收入也很低。
七、東帝汶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東帝汶這個國家在當地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大半,各方面經濟的發展落後,據了解統計當地有大部分的孩子發育都不是很好的,有些甚至還是身體衰弱的狀態。
八、菲律賓
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巴基斯坦不僅窮還戰火不斷
菲律賓在亞洲是非常貧窮的國家之一了,而且似乎近些年來這種極度貧窮的狀況還沒有得到一丁點的改善,而且還在往更「可怕」的方向發展著,但不得不說確實是一個很值得去旅遊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