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克耶軍是什麼民族

緬甸克耶軍是什麼民族

發布時間: 2022-05-09 22:49:02

『壹』 緬甸克耶族有哪些歷史

克耶族人口大約有5萬人,主要居住在東南部的克耶邦,屬於漢藏語系藏緬族克耶語支。克耶族原本是一支緬甸山區的少數民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族克耶語支。克耶族人最明顯的特徵是女性從5歲開始在脖頸上套銅環,逐年增加累積至約一尺高。傳說在古代,因為怕婦女在林中被野獸所傷,而套銅環作為防禦,也有說法認為這是模仿本民族圖騰長頸龍。總之,在此民族,長脖婦女是美的象徵。克耶族信奉神靈,無論大小事,幾乎都要用雞骨占卜,因此克耶族十分重視雞。克耶族生產漆器,13世紀時生產著名的漆器「雲漆」,是緬甸上層社會誇耀的資本。克耶族的銅鼓製作精美,歷史悠久。其鑄造銅鼓的歷史已經超過500年。相傳緬甸原始時期的克耶族有銅鼓舞,是以祭祀神靈為主的舞蹈。

『貳』 在歷史上,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緬甸雖然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但絕不省事,經常因戰爭出現在新聞中,此國在1948年脫離英國之後,仍然走在處理內政、國家統一的路上。緬甸剛獨立不久,國內居然出現了敢於跟政府武裝相抗衡的克欽獨立軍,該獨立軍人數只有1萬到3萬人,但卻每次都能打敗政府的清剿武裝,讓歷任政府倍感頭疼。

緬甸政府多次派人跟克欽族進行和平談判,但始終無法打消克欽族獨立的信念。1987年緬甸政府集結了10倍於克欽獨立軍的政府軍對克欽地區展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圍剿。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克欽獨立軍採取了退縮不抵抗政策,一直退到了距我國邊境幾百米的勒新地區,此地突然下起了幾天幾夜的暴雨,克欽獨立軍這才保得一命。1994年,克欽獨立軍領導人被迫與政府簽訂了停戰協定,但到2011年緬甸政府公然撕毀了這個協議,打破雙方維持了17年的和平,緬甸又踏上了內耗的不歸路。

『叄』 緬甸是什麼民族

緬甸是克倫族、克耶族、克欽族、孟族、撣族、緬族、若開族、欽族等民族。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肆』 緬甸各勢力與中國關系

緬北六大武裝
1、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2、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3、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5、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6、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泰緬邊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區(泰緬邊境)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伍』 有人了解緬甸嗎

我找到了緬甸的過去.
一、多民族概況
緬甸有42個民族,人口較多的有緬、克倫、撣、欽、孟、若開、克欽、克耶等民族,另有巴當、勃奧、茵萊、土瓦、那加、僳僳、拉秀、沙隆等。

緬甸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65%,有2444萬。緬甸族分布全國各地,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區。緬族屬蒙古人種,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歷史上緬族先民有過三次大的遷徒,於650年進入曼德勒南30公里的叫棲(皎克西)鎮一帶定居。

克倫族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人口有300多萬,主要分布於克倫邦和克耶邦。克倫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克倫語支,與緬族同一族源,都是從中國的羌族分支出來的,向南遷入緬甸還早於緬族。

欽族有人口46萬,大部分聚居在西部山地欽山山脈。欽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欽語支,是隨藏緬語族南遷,較早進入緬甸的民族之一。幾經輾轉流徒,欽族於14--15世紀進入西部山地,一部份遷到了印度阿薩姆地區。

克欽族是跨居緬、中、印三國,在中國叫景頗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景頗族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唐代的「裸形」、「尋傳」部落即其先民,公元960年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開江南遷,到十七世紀逐漸定居在今緬甸北部和雲南德宏地區。緬甸克欽族有45萬人,分布在克欽邦。

若開族又稱阿拉干族,聚居在西部若開沿海地區,人口190萬,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屬何種語支至今仍有爭議。 克耶族有5萬人,主要居在東南部的克耶邦,屬於漢藏語系藏緬族克耶語支。

高族有6萬人,分布在撣邦東部的景棟一帶。高族在中國叫哈尼族,在寮國國豐沙里省叫卡戈族,有7萬人;在泰國清萊、清邁府叫阿卡族,有3.5萬人。高族屬於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緬甸的撣族有250萬人,分布較廣,聚居撣邦境內的佔62%。撣族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同中國古代的百越有著親密的族屬關系。早在公元前後緬甸就有撣族居住,至八世紀大體形成今日的分布狀況。

孟族是緬甸的古老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孟語支,人口100萬,主要聚居地為南部孟邦。緬甸全國人口3760萬,農村人口佔80%。僑民比重不大,主要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華人華僑。

二、緬甸遠古歷史

5000年前,緬甸的依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將緬甸分成兩部分:曼德勒以北為上緬甸、以南為下緬甸。但緬甸族(緬人)是不是緬甸的土著居民。

緬甸最初的土著是印度尼西亞的尼格黎多人(矮黑人)。公元前4世紀,楚國人庄蹻入滇,擴地數千里,溝通了中緬之間的交往,舉世聞名的「南方絲綢之路」開通。緬甸這時有了部落國家,即占族建立的大公國。占族是涵化矮黑人之後的南島人的後裔。

公元前後,中國哀牢(濮、閩濮)人[南亞語系(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分兩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據了今柬埔寨和寮國,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進入泰國和緬甸,在緬甸的即今天的孟人(the Mons)。進入緬甸的孟族居住在錫當河(Sittang River)流域。

此後,青藏高原的藏緬人的一部分順山勢南遷緬甸。公元3世紀,緬甸族(Burmese)的一支驃族(the Pyus)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驃國,以卑謬為都城。802年,驃王派使臣來到唐朝京城長安,表演緬甸古樂和精彩的舞踏。832 年,驃國被同為藏緬系的南詔國滅亡,驃人四處逃散,逐漸與叫棲一帶的同族人緬族融合。

與驃國並立,孟族人(Mon)在毛淡棉西北60公里建立直通國(Thaton杜溫那崩米國)。573年,直通國的兩個王子Thamala、Wimala興建庇固(勃固)城,之後發展成為孟族王朝的最重要的城市。驃國滅亡後,孟族王朝統治了整個下緬甸,直到十一世紀。

三、緬甸古代歷史

11世紀初,定居叫棲一帶的緬族,吸收了驃國、孟人、南詔、撣人的先進文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建立了蒲甘王國,定都蒲甘(Pagan)。1044年,蒲甘王朝國王阿奴律陀(Anurudha)統一緬甸全境,成為緬甸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政權,1058年始創緬文字母。蒲甘王朝歷代國王世系如下:阿奴律陀----修羅----江喜佗----阿隆悉都----那羅多----那羅帝因迦---那羅波帝悉都----醯路彌路----迦娑婆----烏婆那----那羅梯訶波帝----苴----鄒聶----那羅梯訶波帝。1287年,蒙古在西雙版納設立了宣慰司,忽必烈的兩個大臣由此南攻緬甸,滅了浦甘王朝。

於是,孟族在南部建立起勃固王朝,定都仰光東北80公里的勃固(bago);撣族在北部建立了阿瓦王朝,定都曼德勒附近的阿瓦(ava),形成南北對峙狀態。1386年,兩個王朝間爆發戰爭,史稱四十年戰爭,國力因此消耗殆盡。1539年勃固王朝為東吁(東塢、東固、Toungoo)王朝所滅。1555年阿瓦王朝也為東吁王朝所滅。

15世紀末,原先逃到錫當河流域東吁(仰光-曼德勒之間)一帶躲避戰亂的緬族,大力發展農業,積蓄力量。東吁緬族首領明吉瑜宣布脫離阿瓦王朝,自立為王。1531年,明吉瑜之子達彬瑞蒂正式建立東吁王朝。在達彬瑞和繼任的第二位國王莽應龍在位期間,東吁王朝歷多次南攻北伐,終於實現了緬甸的第二次統一。1546年遷都勃固。

東吁王朝世系如下:明吉瑜---達彬瑞蒂---莽應龍---莽應里---良淵候---阿那畢隆---彌利提波---他隆---平達格力---白莽---那羅伐羅---彌麗 提----娑尼---達寧格內---摩訶陀摩耶娑底波帝。

東吁王朝因多次與實力強大的暹羅(泰族)的Ayutthaya(大城王朝)交戰而耗盡了資源。16世紀末,暹羅聯合反叛的孟人包圍了勃固,東吁王朝聯合阿拉干國(今緬甸若開地區和孟加拉國南部),才得以解圍。

1599年勃固城於被阿卡族(又名哈尼族、高族)佔領,東吁王朝被迫遷都阿瓦(Ava)。1752年阿瓦被孟族人攻佔,東吁王朝滅亡。

四、緬甸近代史

1753年,瑞波平原(伊洛瓦底江和欽敦江之間)的緬族首領壅籍牙派兵多次南下討伐孟族人,終於再次實現了全緬甸的統一,建立了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

1782-1819年雍笈牙國王波道帕耶(Bodawpaya)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1824年,英國發動了第一次侵緬戰爭。英軍從印度由陸路向緬甸西北部進攻,被緬軍統帥班都拉重創於吉大港附近的班瓦河地區,迫使英軍全線潰退。1826年,英軍走海路從仰光登陸,一路攻城奪池,最後攻佔緬京阿瓦附近的楊達波村。緬王被迫議和,放棄對阿薩姆、克車和曼尼坡的宗主權,將若開(阿拉干)及附近島嶼劃歸英國管轄。

1852年,英軍第二次侵緬,佔領緬甸南部沿海,將勃生、勃固、若開、德林達依合並為緬甸省,歸屬印度聯合省管轄。

1885年英軍第三次侵緬戰爭,輕取京都曼德勒,生俘錫袍王。英軍繼續北進,隨即佔領了整個上緬甸。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從此整個緬甸淪為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1897年,英國將緬甸升格為「自治省」由英駐印度副總督兼任省督。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緬甸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的唯一一次選舉中,巴穆(Ba Maw)當選為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國內政治。

日本在1942年佔領緬甸。當日本戰事逐漸失利時曾同意讓緬甸獨立,但事實上卻仍舊在背後操控新成立的傀儡政府。緬甸國父翁山(Aung San)於是在此時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二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翁山則在公元1947年7月遇刺身亡。在翁山的繼承人大欽努(Thakin Nu)的領導下,英國議會終於在公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獨立的緬甸聯邦共和國。

『陸』 為什麼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

緬甸果敢地區會發生戰亂原因:民族復雜各有武裝,且和解進程實現未果。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按地理劃分為8個大族群。緬甸共有7個省和7個邦,緬族占緬甸人口的六成左右,主要生活在緬甸的7個省,剩下7個大的少數族群分別生活在7個邦。撣族主要生活在撣邦,而撣邦中又有33個民族,包括果敢族。

緬族掌握國家的主要政治和經濟資源,少數民族多數生活在邊境地區,那裡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發展滯後,不少少數民族擁有武裝力量並各自占據一片地盤,有的還建立特區實行自治。

比如,果敢族在果敢地區建立了「撣邦第一特區」(現果敢自治區),其軍隊稱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簡稱果敢同盟軍。

另外一支由克欽族人在上世紀60年代為爭取獨立而組建的反政府武裝名為「克欽獨立軍」。1994年與政府停火,成立「克欽邦第二特區」。

隨著緬甸民主進程的推進,2008年緬甸通過了新憲法。為保證2010年大選順利進行,緬甸中央政府著手收編少數民族武裝。

有些武裝比較順利地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有些則進行了強烈抵抗。

(6)緬甸克耶軍是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緬甸是個多民族國家,在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英國殖民緬甸時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曾造成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分裂。

1947年2月,為了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分而治之」、成立幾個國家的圖謀,緬族與主要少數民族在彬龍會議上簽署《彬龍協議》。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但殖民者留下的陰影還是讓一些少數民族武裝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與中央政府對抗。

在緬甸,緬族雖然是主要民族,但並不佔絕對優勢,其他的主要勢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撣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區的克欽族(景頗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還有欽族、克耶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等,很多部族都割據一方,並不服從政府領導。

1988年以來,緬甸軍政府實行新的民族和解政策,截至2011年年初,先後有40支武裝與政府實現和解,有的完全放棄了武裝,有的被改編成民兵或編入中央領導的邊防軍。

『柒』 緬甸有多少個少數民族,請按順序寫出來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據調查統計,全國有四十二個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緬族、吉仁族、揮族、若開族、孟族、克欽族、欽族和克耶族。緬甸民族有三大語系:(一)藏緬語系、(二) 汶高棉語系、(三)漢泰語系。根據人類學家的鑒定,緬甸民族多屬於蒙古人種,又都是從中國青藏高原先後進入緬甸的。

緬族 是緬甸的主體民族,佔全過國入口的69%,屬於蒙古人種藏緬語系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蒙古高原邊緣地區,西藏東北部和甘肅南部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在公元前緬族人逐漸向南遷移,大約在7世紀中葉,到緬甸中部叫棲定居,漸漸地散布到全緬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緬甸獨立後工業也有所發展。

吉仁族 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佔全國人口的8.4%,屬於藏緬語系吉仁語支,也是從中國西北羌族分支出來的,南遷時遷徙路線可能是從怒江流域經緬甸東北部,最後定居於薩爾溫江流域一帶。吉仁族分兩支。住在山區高原的叫山區吉仁;住在平原地區的叫平原吉仁。山區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種。商品交換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吉仁族的宗教信仰:山區居民大多數信仰原始宗教,他們最信譽奉的是榕樹神、家神和民族創始者神。平原吉仁多信佛教,遷居城市者和上層吉仁人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吉仁族有自己的文學和藝術。每當夜晚群聚火地,彈出優美動聽的琴聲、唱出世代相傳的民歌、故事、歌頌本民族的創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動物。緬歷10月1日是吉仁族的新年(基督教的吧吉仁人是以公歷1月1日作為新年)。屆時他們便把一年必需的糧食儲藏起來,用一部分糧食釀酒和烹制各色美點佳餚聚餐。按民族習俗,聚餐時要先敬奉老人,長輩和老師,然後同親友們開懷暢飲,歡度佳節。同時他們還要把去年亡故的親人的屍體火化,將骨灰撒向天空,任其在風中四散飄落。43

拇族: 屬於漢藏語系藏泰語支,佔全國人口的8%。大多聚居在緬甸東北部的撣邦境內,其餘則散居和雜居在克欽邦、克耶邦、傑沙和緬甸的幾個縣境內。根據1947年2月彬弄會議的決議,撣族於1948年初建立自治邦,是緬甸最大的一個邦區。原本是以土司制度治邦。1962年緬甸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廢除土司制度。

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緬族極為相似。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撣族人民勤勞善良,性格溫柔。具有團結互助的精神。一家有難,全寨相幫是他們傳統的民旅美德。撣族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撣族人民能歌善舞,孔雀舞是他們世代相傳的民身間藝術精華。

若開族: 舊稱阿拉干族,佔全國人口的5%。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若開族居住於緬甸西南部沿海地區與(孟加拉國)毗鄰。1973年正式建立若開族自治邦。若開族語言與緬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之外,其餘均信奉佛教。若開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基本上與緬族相同。賽船節是若開族人民的傳統佳節,每年緬歷的一、二月間(公歷4、5月間)正是收獲季節,也是若開人民一年一度的賽船節。

孟族: 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孟高棉語系,孟語支。先民從康藏高原遷徙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進入中南半島,散居在中、越、柬、老、緬、交界的地方。它是在緬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個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寧達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的文化,在基礎建築、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對緬甸文化有較大影響,他們在經濟、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喪禮儀等各方面基本上與緬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動中都使用緬語和緬文,但在孟族聚居區仍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傳統和習 俗,以農業耕作為生。

克欽族: 是一個跨居緬、中、印三國邊區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2。4% 。祖先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緬語系景頗語支。主要分布在親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緬北克欽邦為聚居中心。古代緬王阿朗悉都出巡當地時受到景頗人民載歌載舞的迎送,當時對他們賜名為「克欽",意為想跳舞,現轉意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欽族豪爽開朗、待客如賓、疾惡如仇。客人來訪時,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則兵刃相見。生活習俗還保留著早期社會的殘余形態,雖然有一部分克欽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數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認為萬物有靈,信神不信鬼,為了驅惡鬼、崇善鬼,就舉行經常性的宗教活動和祭典。「木腦眾歌節」就是克欽族的祭典盛會。

欽族: 屬於藏緬語系欽語支。隨著藏緬族的南遷,是較早到緬甸的農民族之一,佔全國人口的2。3% 。大部分聚居在緬西部欽山山脈一帶。也有散居在若開山脈的欽族。1947年召開彬弄會議之後,欽族在獨立後,不建邦,改設特別區。1973年12月才開始改稱自治邦。大部分還是處於刀耕火種的階段。由於環境條件不同,欽族的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原始村社的特點。欽族人多數信仰原始宗教。英國佔領後,少數人改信基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欽族各支系的習俗不盡相同,收種節是欽人共慶的新年。大約在公歷l0月下旬舉行。慶功節被華人稱為「擺功德宴"。欽人一生至少做一次功德。節日期間,家家庭院都樹立著竹柱子,以顯耀主人家的富裕和功德的標記。慶功會主要是表彰為本民族、本部落和本村寨做出貢獻,立過戰功的集體和個人。男子後腦勺留長發。南部女子有紋臉的習俗。欽人熱情好客,性格豪爽,男女老幼酷愛煙酒。

克耶族: 屬藏緬語系吉仁語支。佔全國人口的0.3%,是自治邦中最小的邦。他們和吉仁族是兄弟民族,也稱他們為山區吉仁。主要居住在緬甸東部和東北部,自稱克耶民旅。他們喜歡用兒茶染成紅色上衣而得名。克耶以農耕為本,在山區基本上是刀耕火種,手工業較發達。早在13世紀就出現本民族的鐵匠、銅匠和漆匠等手工業工匠,魏當肩袋行銷緬泰,邦內所產的雲漆是緬甸的精品。風俗習慣與吉仁族大致相間同。「克托博"是克耶族的新年,是主祭兩神的節會,在每年的公歷4月間舉行,含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

『捌』 寮國克耶族與中國哪個民族是同族

寮國克耶族與中國民族都不是同族
克耶族是克倫族的一個支系,主要分布在緬甸克耶邦和泰國西北。
克耶族是緬甸的第八大民族,人口約15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0.3%。克耶族主要分布在克耶邦和克倫邦,人種上屬於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其人體特徵與克倫族相似,是一支由古克倫人發展而來的民族。克耶族原稱克倫尼,1951年10月5日緬甸政府根據其本民族的意願政為現稱。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