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衣服為什麼像傣族服裝

緬甸衣服為什麼像傣族服裝

發布時間: 2022-05-07 11:37:41

1. 傣族穿著、習俗都有什麼特點。

傣族穿著特點: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用白布或青布包頭。

傣族有許多民族節日,如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其中潑水節最有名,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

擴展內容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美、富饒的壩子--西雙版納,德宏兩州、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

傣族先民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為酷愛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動作多為動物形態的模擬和美化。極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腳鼓舞」,特別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優美的舞姿、細膩的情感,把孔雀這種美麗的動物模擬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擬人的美化,把人帶進了詩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觀眾為之而傾倒。

2. 傣族的服裝

一、女性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製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

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 。

二、男性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

(2)緬甸衣服為什麼像傣族服裝擴展閱讀:

族源與歷史

傣族源於中國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漢稱其先民為滇國,東漢稱為「撣」,唐、宋稱黑齒蠻、「 金齒蠻」、「銀齒蠻」、「綉面蠻」、茫蠻、綉腳,「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稱「白夷」、「擺夷」、「百夷」。

他們在宋朝曾有自己的國家,叫勐泐(即車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國主叫叭真(帕雅真)。版圖至蘭納、寮國與越南西北。有四子,小兒子管西雙版納,其他三人分別管泰國的清邁、越南西北、寮國的豐沙里省,他的王國生存至1950年。

而德宏一帶則有被稱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權,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時代。


分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人口普查,傣族人口有1,261,311人,內地31個省份均有分布,列第19大民族。

傣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新平、元江、景谷、金平、雙江等縣,在保山、鎮沅、瀾滄、元陽、彌勒、馬關等地也有傣族民眾散居。另外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新安鄉也是傣族聚居地。

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緬甸與寮國北部。

因他們需要暖濕氣候種植水稻,其聚居地位於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於雲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麗江)。


風俗潑水節

傣族人結婚時要殺牛,並請全村人來到自家吃飯。酒席持續三天。賀者為示感謝,會說一些吉祥話,或送上紅包。三天酒席結束後,新郎新娘正式結為夫妻。他們只種一次糧食在冬天結束農耕逸居。

語言文字

傣族說德宏傣語(傣那語)、西雙版納傣語(傣仂語)、紅金傣語、金平傣語(傣端語)等多種傣語,都屬於壯侗語系的台語支。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分為四種形式:在西雙版納等地通行的稱為傣仂文﹐又稱西雙版納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稱為傣哪文﹐又稱德宏傣文﹔在瑞麗﹑瀾滄﹑耿馬等縣市的部分地區使用的稱為傣綳文。

在金平使用的稱為傣端文,又稱金平傣文。這四種傣文都是從印度的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的﹐與寮國文﹑泰文﹑緬甸文﹑高棉文屬於同一體系。均為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但形體結構有所差異。

3. 不同地區的傣族服飾是否有不同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各地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著各色緊身內衣,外罩緊無領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統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德宏一帶的傣族婦女,一部分也穿大統裙短上衣,色彩艷麗,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下

傣族服飾
著長褲,束一綉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統裙;新平、元江一帶的「花腰傣」,上穿開襟短衫,著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條和銀泡裝飾,綴成各式圖案,光彩耀目。各種傣族婦女服飾均能顯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傣族婦女均愛留長發,束於頭頂,有的以梳子或鮮花為飾,有的包頭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頂尖頂大斗笠,各呈其秀,各顯其美,頗為別致。
富於熱帶、亞熱帶旖旎風光的傣族服飾,也是獨具民族特色的。傣族男子一般喜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多用白布、永紅布或藍布包頭。普遍有紋身的習俗,作為身體裝飾美的組成部分。花紋有虎、豹、象、獅、龍、蛇等動物或經文、八卦、線條等圖案。婦女服飾,因地區而異。德宏一帶傣族婦女,婚前多穿淺色大襟短衫,下穿長褲,束一小圍腰,婚後穿對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統裙。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著白色、絆色或天藍色等緊身內衣,大襟或對襟圓領窄袖衫,下身多為花色長統裙。各地的傣族婦女均很講究發飾。青年婦女多結發於頭頂,也有束發垂腦後的。平日多於發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則頂花頭巾。若逢節日喜慶,姑娘們尤愛在發會上插綴鮮花並灑香水,再穿上用綢緞、尼龍、燈芯絨、金絲絨等縫制的精美衣裙,盛裝打扮,更感嫵媚。每遇河邊井旁沐浴之後,身材纖細。苗條的傣族少女,將黑亮的發髻盤於腦後,在緊身短衫和花統裙之間扣上銀腰帶,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風韻。

4. 傣族的風俗習慣和服裝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4)緬甸衣服為什麼像傣族服裝擴展閱讀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鍾後,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時,捶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壁的竹膜便貼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膩。

還有獨具特色的菠蘿紫米飯,其味清甜可口,並有補血潤肺之功效。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葉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青苔松即可進食。肉類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雞、燒雞,喜歡吃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蘿卜、筍和豆類。

5. 傣族傳統的服裝的來歷

傣族傳統的服裝的來歷:

傣族生活的地方,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區,都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各地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

由於傣族居住的村寨盛產竹子,他們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靜而雅緻的干欄式住宅和製作各種生活用具外,還用細篾編成彩繪的竹笠、腰籮,作為佩飾。

(5)緬甸衣服為什麼像傣族服裝擴展閱讀

傣族服飾民族特色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

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他們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圖案編制在筒裙、包、被面、墊單、窗簾、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種圖紋色彩都被賦於具體內容。

6. 傣族的服飾叫什麼

傣族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溫熱,山林茂密,其服飾也結合本地氣候,形成了獨特風格。傣族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一般常穿白色或黑色圓領對襟或大襟長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布束腰,用白布、粉紅布或淡青布包頭,並在末端飾以彩色絲線,垂於耳旁。有的戴毛呢禮帽,冬季天寒時披毛毯,四季常赤足。有些邊境傣族受緬甸邊民的影響,男子也有穿著上下貫通的裙裾的,不系腰帶,將寬余部分拉朝腹前系結,俗稱「籠基」。

傣族女子服飾因地而異,但普遍絢麗多彩,素有"金孔雀"之稱。居住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瑞麗、畹町等邊疆地區的傣族由於瀕臨國界線,都受緬甸文化影響,且共同信仰小乘佛教,因而服飾極為相似。女子上身多穿白色、草綠、粉色或淡黃的齊腰緊身小褂,有時外罩緊身對襟無領窄袖收腰短衫,下著長至腳背的各色裹身長筒裙,腰間系銀腰帶。女子不論老幼皆盤發成髻,飾以發梳、發簪或花朵。節日時,頭上插滿色彩鮮艷的鮮花或絹花,衣著也更為艷麗。外出時喜挎自織的筒帕,撐傳統的平骨花傘。

未婚女子平日多穿白色或粉色的齊腰短衫,下著長褲,腰系綉花圍腰,發辮盤於頭上,發稍自然垂下。節日時多穿彩色緊身對襟短衣,圍黑色小圍腰,兩側頂邊綉彩色花紋,交叉於臀部,兩根圍腰帶子則繞至前右側,下垂至膝下,其上綉滿與圍腰兩側相似的彩色花紋,著黑色長褲,但賧佛進「莊房」時則必須穿筒裙。梳發辮盤於頭頂綴以紅色毛線和燦爛奪目的頭花。已婚年輕婦女通常著淺色對襟上衣,依舊窄袖短衣,但胸圍、腰圍都變得寬松一些;穿兩條黑色筒裙,外裙由下往上折起,包住臀部,顯出已婚婦女較為豐滿的形體線條,或穿單層黑色筒裙,系一條黑色小圍腰,頭發挽髻於頂部,多用長條淺色毛巾包頭,中老年婦女則改戴用黑布纏成的高筒帽。

7. 傣族的服飾和頭飾什麼樣子的

傣族服飾中男子的服飾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凈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傣族女子的服飾則絢麗多彩,充分展示了她們的活力與性感。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並喜歡佩帶金、銀飾品,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她們彷彿一隻只美麗的孔雀,優雅嫻靜。

8. 傣族的服裝,飲食,習俗是什麼

1、服裝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2、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

酒為傣族人民所嗜愛,一般都是自家釀制,度數不高,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

喝時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檳榔的習慣也很普遍。嚼食檳榔要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

3、習俗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

傣族分布在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家。2000年,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15.9萬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

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邊疆傣族地區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

9. 傣族服飾和泰國的傳統服飾相似,傣族和泰國之間有什麼聯系嗎

西雙版納和泰國可能古代是有聯系的,但時間太久遠了,語言基本不能溝通,只有很少的一些詞語能聽懂一點點,但還是完完全全的不同的兩個語言。版納人也和其他任何一個中國人一樣,需要系統去學習泰語才能聽懂。宗教信仰上,傣族和泰國一樣都是小乘佛教,寺廟風格和泰國相像,宗教規則也還是基本相同。至於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傣族和泰國人還是不同。

當然,泰國的泰族在歷史發展中,也融合了多個民族在其血緣中,其中,由於在蒙元時期大量漢人南遷,事實上今天的泰國王室都與華人關系密切。而泰國前總理英拉甚至都被認為是華裔。

10. 泰國服飾與雲南傣族服飾有無歷史關系

您好,他們是有關系的,要從他們的祖先說起,傣族是一個跨境民族,與緬甸的撣(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薩姆邦的阿洪傣都有著淵源關系。全球傣(泰、撣)總人口6000萬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稱為「傣」、「泰」,他稱為「撣」、「阿薩」。
服飾:雲南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泰國人的服裝,總的來說比較樸素,在鄉村多以民族服裝為主。泰族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紗籠和"帕農"紗籠。帕農是一種用布纏裹腰和雙腿的服裝。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我國的燈籠褲。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宗教:雲南傣族幾乎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幾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參加每年三個月的入夏安居,誦經賧佛。傣語稱佛教為「灑散納」,稱釋迦牟尼佛祖喬答摩·悉達多為「貢達瑪」。 在西雙版納、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一段時間,在佛寺內學習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識。人們認為只有入寺做過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因此,只有當過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睞。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
歸結到底他們都是屬於一個民族的,只是分布不同。所以他們的服飾都大同小異,生活,信仰,語言都將近。希望能對有所幫助,回答的不太全面,也只是把我了解到的給你寫上了,如果有更全面的,大家可以一起學習。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