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經濟怎麼來的
① 曾經亞洲最富裕的國家緬甸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曾經的緬甸在亞洲不敢說是最富裕的國家,可以說是富裕的國家,緬甸民主主義政治在1962年被軍政改換成社會主義開始,就走向貧窮的。很大原因是因為沒有抓住發展機遇。
緬甸的經濟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國。而其工業非常落後,只有部分的服裝、紡織等輕工業,而且在國際上競爭力非常薄弱。因此,逐漸走上了沒落。
② 緬甸果敢是怎樣的一個地方主要靠什麼支撐經濟來源
果敢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果敢通行果敢語(漢語),流通人民幣,通訊採用中國移動號碼,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
據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第一特區政府的日常開支主要靠稅收來維持。特區政府內設財政部,果敢縣政府內設財政科, 兩個部門自收自支。因管理混亂,稅收流失大, 財政部每年稅收收入僅1000多萬元人民幣。稅收主要來源於博彩業、工商市場管理、進出口關稅等。
③ 緬甸現在的經濟主要來源是靠什麼
翡翠
④ 緬甸現在什麼經濟狀況
在有史以來的首次全國性研究中,緬甸政府發現該國37%的人口處於失業狀態,平均26%的人生活在貧困中。緬甸經濟的當前狀況也對緬甸人民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經濟困難導致婚姻和家庭建設的極度延遲。緬甸的平均結婚年齡是男性為27.5歲,女性為26.4歲,該地區幾乎無人能及,除了新加坡發達國家。
1936年,緬甸的經濟總量超過120億美元,人均GDP大約776美元,然而當時亞洲唯一的強國日本,經濟總量也不過60億美元。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經濟強過。
1948年成立議會制政府後,總理努努(U Nu)開始實行國有化政策。他試圖通過採用中央計劃使緬甸成為福利國家措施。政府還試圖實施一個周密考慮的八年計劃。但是到了1950年代,大米出口增長了三分之二,礦物出口增長了96%以上。由私營部門實施了建立輕型消費行業的計劃。
但在1962年緬甸政變,此後內戰不斷,隨後的經濟計劃,所謂的緬甸式社會主義,計劃國有化所有的行業,隨著農業的除外。實際上是對民間經濟的剝奪,擁有的權力的人就擁有更多的財富,沒有權力的普通人食不果腹,災難性的計劃使緬甸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緬甸於1987年被聯合國接納為最不發達國家地位。
到目前為止,在緬甸還有很多日收入2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人,很多居民都是住在茅草屋裡。而且整個國家都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基礎設施,就連路都是泥路。
⑤ 緬甸的經濟
1936年,緬甸的經濟總量超過120億美元,人均GDP大約776美元,然而當時亞洲唯一的強國日本,經濟總量也不過60億美元。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經濟強過。
1948年成立議會制政府後,總理努努(U Nu)開始實行國有化政策。他試圖通過採用中央計劃使緬甸成為福利國家措施。政府還試圖實施一個周密考慮的八年計劃。但是到了1950年代,大米出口增長了三分之二,礦物出口增長了96%以上。由私營部門實施了建立輕型消費行業的計劃。
但在1962年緬甸政變,此後內戰不斷,隨後的經濟計劃,所謂的緬甸式社會主義,計劃國有化所有的行業,隨著農業的除外。實際上是對民間經濟的剝奪,擁有的權力的人就擁有更多的財富,沒有權力的普通人食不果腹,災難性的計劃使緬甸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緬甸於1987年被聯合國接納為最不發達國家地位。
到目前為止,在緬甸還有很多日收入2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人,很多居民都是住在茅草屋裡。而且整個國家都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基礎設施,就連路都是泥路。
⑥ 緬甸經濟怎麼樣
緬甸經濟落後是肯定的。普通工人每個月工資換算成人民幣也就3,4百塊。幾乎所有地區都是經常性停電。幾乎沒有自己的重工業,輕工業也是寥寥。
政治不穩定,恐怖活動主要集中在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緬族聚集區還算可以,不過今年(2010)4月中旬還發生過嚴重的爆炸。但總體來說比中東那種地方安全多了。
但緬甸有很多熱帶流行病,比如瘧疾(俗稱「打擺子」),他們告訴我,絕大多數的緬甸人在一生中都得過這種病。瘧疾如果萬一得了一定要回國治療,治癒可能性很大,但有個朋友在國內治好後還是留下了偏頭痛的後遺症。千萬不要在緬甸的醫院里打針,抽血等一切和血液沾邊的活動。那裡的艾滋病和其他傳染病(肝炎等)可不是一般的猖獗!所以在外吃小吃也要格外小心!
緬甸人民非常純朴,全國大多數人信仰佛教,很多地方可以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而且緬甸人本身對中國人就有一種特別的崇拜,非常友好(如同很多中國人會自然而然地對歐美人友好一樣),很樂於助人。不過在生意上當然沒有什麼友好不友好的了,該騙的照騙。
所以一定要告誡你叔叔,食品安全和防蚊蟲這塊兒千萬小心,其他的方面不用太操心。
緬甸自然風景非常優美,南部的海灘更是堪比南太平洋上那幾座你叫的上名字的小島,公務之餘還是去欣賞欣賞才是……
⑦ 哪位兄弟姐妹可以詳細的給我介紹一下緬甸的經濟與現狀
-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 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據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
- 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全球95%的翡翠、樹化玉產自緬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貿易。私營經濟佔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2001/2002—2005/2006年,GDP年均增長12.8%,經濟總量增加1.83倍。2010年GDP總額為383億美元,人均GDP約648美元。外債累計67億美元,外匯儲備約40.41億美元(2008/2009財年)。
⑧ 緬甸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玉石,木,稅,等等
⑨ 緬甸北部的幾個少數民族特區經濟依靠什麼
主要靠旅遊。
位於緬甸撣邦高原東北部邊陲的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經濟發展速度在原緬共的各支獨立武裝中是相對較快的一支。昔日不毛之地的小勐拉,今日已是大樓平地而起,各種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糧食自給有餘,財政收入大增。
勐拉市是第四特區首府,與緬甸撣邦東部重要城市景棟、大其力有等級公路相通,距景棟88公里;與聞名世界的「金三角」緊鄰的緬甸邊境城市大其力和泰國邊境城市相距僅270公里,通過景棟機場每天都有航班與仰光、曼德勒、東枝等緬甸大城市相通;勐拉通往中國思茅市和湄公河重要港口索累的等級公路正在不斷完善,勐拉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重要門戶。
勐拉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佛教文化尤為突出。其中,緬中友誼大金塔是緬中邊境第一寶塔,具有極高的佛教文化欣賞價值。市區各景點藝術國門、大金塔、卧佛景區、和平塔、金四角民族樂園、禁毒展覽館、珠寶玉石展覽館與東方大酒店、倫敦國際大酒店、商貿購物中心連成一片,宛如一串璀璨的明珠。其中,被聯合國國際組織譽為「勐拉禁毒模式」的禁毒成果展覽館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勐拉高爾夫俱樂部、各藝術歌舞表演劇場則是您 休閑、度假的樂園。目前,特區已建成可接待遊客的星極標准賓館、酒店26家,3000多個床位。其中東方大酒店和倫敦大酒店的規模完全可以與國際標準的四星級酒店媲美。
目前,第四特區每年接待世界上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與地區境外遊客30多萬人次,是湄公河次區域的著名旅遊度假城市。
近年來,邊境地區多日游線路日趨成熟,次區域多國環線游已展現出亮麗的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