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支柱為什麼是信息產業
1. 緬甸為什麼總打仗
其實,緬甸的問題其實並不復雜,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緬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矛盾無法解決。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緬北地區如果敢、佤邦、撣邦少數民族區域等,長期是以一個割據的形態出現。這些地區控制了緬甸近一半的國土,有著較強的經濟和政治獨立性,甚至於一些地區還有這獨立的工業體系,這使得他們有了和緬甸政府分庭抗禮的資本。
這也是為何當這些區域罌粟種植業泛濫的時候,緬甸政府卻沒能做出有效的管控,原因就是他們管不了,這些地方的人不聽政府的。而罌粟種植由於其暴力,在一些地區內部甚至成為了支柱型產業,當地的政府不僅不管,還會適當的給予保護,這無疑是導致了武裝販毒集團的滋生和蔓延。由此可見,緬甸政府在緬北影響力有多弱!
這也是各方爆發沖突的原因的前提,因為如果緬甸政府軍能夠占據絕對的優勢,問題早就解決了。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一個歷史原因了。
首先在歷史上,緬甸就是一個相對分裂的形勢,占據著平原河谷的緬族,因為其豐富的資源和宜居的環境,在人口上處於優勢。而在緬北地區撣族、克倫族、克欽族等少數民族。雖然人口處於劣勢,但依靠著山地優勢,他們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
誰也不能征服誰,即使是在英國人來後,這樣的矛盾依然沒能解決。當然,英國人巴不得這樣的矛盾存在呢,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控制緬甸嘛。挑起民族矛盾不就是英國人最喜歡乾的嗎?當初的「印巴分治」害死多少人?
所以英國殖民時代,這樣的民族矛盾不僅沒能解決,反而還加大了。
後來緬甸為了尋求獨立,由昂山將軍提倡組建聯邦政府,這原本是解決雙方矛盾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首先昂山將軍是當時獲得各方勢力認同的唯一領袖,而且聯邦政府和極大的保持緬北地區各方勢力的獨立性。但是不幸的是,昂山將軍被刺殺。雖然此時的緬甸相對比較統一,那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英國,他們都想獨立。
在英國人走後,矛盾再次爆發,分離主義在緬甸大行其道。緬族控制的中央政府當然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軍政府出現了。接下來就是武力征服與鎮壓,緬族希望通過武力來獲得國家的統治權。而邊緣少數民族勢力也不憚一戰,因為或許只有戰爭,才是保證其存在下去的最好方式。因為在工業化時代,他們只會被占據了更好地域的緬族逐漸的而拉開距離,最終被碾壓。
與其如此,那還不如一直打下去,一次來延緩雙方差距拉開的速度。說不定他們能在失敗之前,拿到自己想要的權益。
如此一來,緬甸內戰便已不可避免,著一打就是幾十年。當然了,至於為何會打這么就,主要還是緬甸政府內部不團結,軍政府和昂山素季領導的民主派至今還在明爭暗鬥。國家遲遲不能走上正軌。不然,以雙方的地緣差距來看,緬北是堅持不了多久的。至少在中國停止支持緬共武裝力量的時候,緬甸就應該可以實現和平。
所以,當今緬甸亂局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國家意識形態不能統一,各大勢力盤踞,分歧太多。當然,緬甸軍隊也是菜,數十萬軍隊面對總人口不過十餘萬的果敢地區,這么久了都搞不定.
2. 緬甸老街的支柱產業有哪些
老街的產業支柱是賭場和毒品,放在中國不合法,電影里演毒梟逼迫農民種植罌粟,不聽話就斷手斷腳,其實事實正好相反,當地農民願意種罌粟,這樣會比種植農作物更賺錢,同時毒梟也和當地政府勾結,所以毒品還屢禁不止
3. 緬甸的支柱產業為什麼是信息產業和園藝
緬甸是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國家,它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由於地處亞熱帶熱帶,雨水熱量充沛,一年可收獲三次水稻,是一個水稻生產和出口的大國。林業資源也非常豐富,有珍貴的柚木和紫檀等等。而且由於政治原因,近幾十年來緬甸的工業製造業等等發展非常緩慢,無法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一直到現在緬甸還是靠農業和林業發展為主的國家。如果這只是你的一個列舉,遇到課文么講的題目,你就要發散思維啦。可以從正面闡述也可以從反面論證。希望對你有幫助~~~
4. 東盟十國 各國的支柱產業~~!
菲律賓----椰樹、水果、海鮮,旅遊。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櫚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印度尼西亞-----豐富的油氣、棕櫚油、可可資源。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和油氣產業系傳統支柱產業。
新加坡----著名的熱帶觀賞花卉胡姬花(即蘭花)每年被大量銷往歐、美、日、澳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是該國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之一。新加坡不僅政局穩定,投資政策保障好、信用度高,而且還是世界級的大港口、世界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在東盟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汶萊達魯薩蘭國-----每天輸出的21500桶石油和大量的天然氣使它成為令人稱羨的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越南------旅遊資源有河內市,它既是首都,又是歷史名城。該市的風景區有西湖、還劍湖、竹帛湖、禪光湖、百草公園等,古跡有獨柱寺、二征廟、文廟、古螺城、金蓮寺等,現代名勝有胡志明陵墓、胡志明紀念館、巴亭廣場等。
寮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
柬埔寨-------傳統農業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穀、玉米、豆類、薯類。礦藏主要有金、磷酸鹽、寶石和石油。
緬甸------著名的「稻米之國」和「森林之國」,因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世界銀行將緬甸稱作「亞洲最為豐富的生物資源庫」。
泰國-------物產豐富,鉀鹽儲量4070萬噸,居世界第一 。
可不是網上能復制來的,我總結的哦~~~~~~
5. 緬甸的物價為什麼那麼高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1.是由於外資推動的,現在緬甸吸引外資的能力不斷加強,大有當年中國之勢,而這些外資侵入的地方,特別是首都等外國人居住的地方,因為外國人的收入高,消費水平要高一些,自然會拉動本地的物價,就像旅遊景點的道理一樣。
2.另一個是緬甸的物流成本高,曾經一次性公路運輸費就上調50%。
緬甸實體經濟的良好發展,促進了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貿易空間的拓展,增加了緬甸貿易進口實力;國家外匯儲備改善、外國投資增加改善,私有化進程的加快,加速了緬甸產業化、工業化投資;新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增加了緬甸進口潛力;目前競爭主要是與亞洲國家的競爭,歐、美等國技術及產品進入緬甸市場不多,我國具有一定的優勢。
【資料鏈接】:
http://wenku..com/link?url=-auDKisyBOkQGODd-KZaKiiD_
6. 緬甸現在什麼經濟狀況
在有史以來的首次全國性研究中,緬甸政府發現該國37%的人口處於失業狀態,平均26%的人生活在貧困中。緬甸經濟的當前狀況也對緬甸人民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經濟困難導致婚姻和家庭建設的極度延遲。緬甸的平均結婚年齡是男性為27.5歲,女性為26.4歲,該地區幾乎無人能及,除了新加坡發達國家。
1936年,緬甸的經濟總量超過120億美元,人均GDP大約776美元,然而當時亞洲唯一的強國日本,經濟總量也不過60億美元。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經濟強過。
1948年成立議會制政府後,總理努努(U Nu)開始實行國有化政策。他試圖通過採用中央計劃使緬甸成為福利國家措施。政府還試圖實施一個周密考慮的八年計劃。但是到了1950年代,大米出口增長了三分之二,礦物出口增長了96%以上。由私營部門實施了建立輕型消費行業的計劃。
但在1962年緬甸政變,此後內戰不斷,隨後的經濟計劃,所謂的緬甸式社會主義,計劃國有化所有的行業,隨著農業的除外。實際上是對民間經濟的剝奪,擁有的權力的人就擁有更多的財富,沒有權力的普通人食不果腹,災難性的計劃使緬甸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緬甸於1987年被聯合國接納為最不發達國家地位。
到目前為止,在緬甸還有很多日收入2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人,很多居民都是住在茅草屋裡。而且整個國家都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基礎設施,就連路都是泥路。
7.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8. 為什麼緬甸佤邦那麼強大
緬甸距離我國並不遠,算的上是我國的一個鄰國,不過這個國家的面積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都極其差,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為了方面毒販們掙錢,佤邦擁有了相當強大的武裝力量,當地的毒販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販毒集團,這支部隊甚至連緬甸政府都難以消滅。
為了減少戰爭所帶來的損失,緬甸政府也和佤邦的聯合軍簽訂了和平協議,這支強大的軍隊也會為了政府去保護緬甸的邊境地區。
有了這樣的條件和武裝力量,加上毒犯們帶來的經濟效益,佤邦成為緬甸的一個相對發達的城市也是正常的事情。
9. 緬甸被稱為「亞洲糧倉」,為何他們有半數以上人口用不上電呢
因為緬甸這個國家,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水平都是相當的落後,國內主要還是以農作物生產為主,這也是他們國家經濟發展的唯一產業,並且緬甸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也不太好,經濟比起其他的東南亞國家都要差勁很多,雖然是一個文明古國,不過因為農作物生產量很足,所以亞洲不少國家的糧食都是從緬甸進口的,緬甸也被譽為是亞洲的糧倉。不過緬甸至少也是一座著名的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來到緬甸遊玩,這里的寺廟也是值得一玩的,論文化底蘊的話,緬甸是完全不比泰國和馬來西亞遜色的,自然風景也是如此,只不過旅遊條件和經濟沒有那麼發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