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土豆基地有哪些
❶ 馬鈴薯主產區
別名:馬鈴薯、洋芋、地蛋、山葯蛋
使用提示:每次中等大小1個(約130克)
土豆(黃皮)知識介紹:土豆屬茄科,多年生草本塊莖類蔬菜。土豆呈橢圓形,有芽眼,皮有紅、黃、白或紫色,肉有白色或黃色,澱粉含量較多,口感脆質或粉質。它原產於南美洲高山地區,十八世紀傳入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年都有供應。土豆與稻穀、小麥、玉米、高梁一起被稱為全球五大農作物。在法國,土豆被稱作「地下蘋果」。土豆營養素齊全,而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在歐美享有「第二麵包」的稱號。黃皮土豆外皮暗黃,內色呈淡黃色,澱粉含量高,品味較好。
土豆的品質要求,以體大,形正並整齊均勻;皮面光滑而不過厚,芽眼較淺而便於削皮;肉質細密,味道純正;炒吃時脆,油炸的片條不碎斷者質佳。土豆(黃皮)營養分析:1. 和中養胃、健脾利濕:土豆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
2. 寬腸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泄代謝毒素,防止便秘,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
3. 降糖降脂、美容養顏:土豆能供給人體大量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關節腔、漿膜腔的潤滑,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土豆同時又是一種鹼性蔬菜,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中和體內代謝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從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4. 補充營養、利水消腫: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鉀等微量元素,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美,土豆早就成為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鉀能取代體內的鈉,同時能將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水腫患者的康復。
❷ 馬鈴薯的原產地是哪兒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葯蛋等。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一帶。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被一個西班牙人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把它當作裝飾品。後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踐中,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還可以做麵包等。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十九世紀初期,俄國彼得大帝游歷歐洲時,以重金買了一袋馬鈴薯,種在宮廷花園里,後來逐漸發展到民間種植。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營養豐富有「地下蘋果」之稱。
馬鈴薯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❸ 哪幾個省是土豆主產地
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甘肅定西市、寧夏固原市、西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
1、甘肅定西市,是中國乃至世界馬鈴薯最佳適種區之一。甘肅省定西市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每年向全國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馬鈴薯。
2、固原馬鈴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7年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固原馬鈴薯」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3)緬甸土豆基地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外土豆主要生產國有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
土豆歷史
馬鈴薯最早在秘魯南部和玻利維亞西北部地區[在公元前8000至5000年之間馴化。它已經在世界各地蔓延,並成為許多國家的主要作物。
最早的考古驗證馬鈴薯塊莖遺骸已發現於Ancon(秘魯中部)的沿海地區,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最廣泛栽培的品種馬鈴薯是Chiloé群島的土著,自西班牙征服之前就已由當地土著人種植。
❹ 中國土豆產地分布有哪些省份
土豆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
營養成分
土豆一般新鮮土豆中所含成分:澱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熱量66~113J,鈣11~60mg,磷15~68mg,鐵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黃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
土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胃腸蠕動,疏通腸道。
除此以外,土豆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因為馬鈴薯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營養結構也較合理,只是蛋白質、鈣和維生素A的量稍低;而這正好用全脂牛奶來補充。馬鈴薯塊莖水分多、脂肪少、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4倍左右,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至幾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壓食物,膳食中某種營養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樣道理,調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應疾病。
土豆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土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資料表示,其含量與蘋果一樣多。因此胃腸對土豆的吸收較慢,食用土豆後,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比米飯長的多,所以更具有飽腹感,同時還能幫助帶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土豆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其含量僅是同等重量大米的1/4左右。研究表明,土豆中的澱粉是一種抗性澱粉,具有縮小脂肪細胞的作用。同時,土豆幾乎不含脂肪,100g土豆脂肪含量僅為0.2g。
土豆是非常好的高鉀低鈉食品,很適合水腫型肥胖者食用,加上其鉀含量豐富,幾乎是蔬菜中最高的,所以還具有瘦腿的功效。
❺ 哪裡產的土豆最好吃
5.南方產區:成熟時間最早
包括廣東、廣西、福建3省、江西南部、湖北和湖南中東部地區。本區大部分為亞熱帶氣候,日均氣溫≥3℃的作物生長期320天以上,適於馬鈴薯在中稻或晚稻收獲後的秋冬作栽培。本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到200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達1400公斤,總產量可達近3000萬噸。本區是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增長最快和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馬鈴薯在廣西、廣東、福建通常於10-12月份播種,次年1-4月份收獲。
❻ 你知道哪裡產的土豆最好嗎
土豆,也稱馬鈴薯、洋芋等,各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華北人叫“山葯蛋”、嶺南人多稱“土豆”……土豆的吃法多種多樣,燉、炸、煎、炒、煮都可以,味道非常美味。我國的土豆是世界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各個地區都有種植,大家吃過的土豆哪裡的最好吃呢?
沽源馬鈴薯
沽源馬鈴薯產自河北省張家口沽源縣,被授予“中國馬鈴薯之鄉”。
特點:塊莖大,品質優,質量好,皮色光滑。
沽源縣,北靠內蒙古、東依承德、南鄰北京、西接大同,每年5-9月份是當地土豆等農作物播種生長和收獲期。據相關部門統計,沽源縣2019年土豆的種植面積31萬畝,截至目前,產量共計95萬噸,產值10.5億元。
❼ 哪個國家的土豆最出名
土豆在俄羅斯享有「第二麵包」的美稱。在俄羅斯,幾乎一年四季每頓飯都離不開土豆。據統計,俄羅斯每年人均土豆消費量為100公斤,幾乎與糧食的消費量差不多。去年俄羅斯舉辦了土豆節,莫斯科居民和外地遊客在莫斯科的高爾基公園里吃掉了450公斤的薯片。活動組委會稱:「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美食節日,如乳酪節、葡萄酒節等。在俄羅斯食譜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土豆值得我們慶祝一番。」
烤土豆風靡俄羅斯
土豆在俄羅斯的吃法可謂多種多樣:煮土豆、烤土豆、土豆泥等。如今,俄羅斯人將傳統的土豆吃法與現代食品工藝相結合,推出了類似方便麵的方便土豆泥,只需澆些開水即可食用,記者也經常購買。一位俄羅斯朋友告訴我,就連洋快餐麥當勞登陸俄羅斯之後也推出了一款俄式土豆——鄉村土豆塊,鄉村土豆塊完全是按照俄羅斯人的吃法製作出來的,味道可比一般的薯條香多了。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出現了專賣烤土豆的快餐連鎖店,名叫「小土豆」。其實,「小土豆」快餐的主要原料是比較大的土豆,每個土豆大小一致,分量有半斤左右,外面用錫箔紙包著,在烤箱里烤熟。顧客購買時,快餐店裡的俄羅斯姑娘會很麻利地用刀將烤得熱乎乎的土豆從中間切開,搗成泥狀,加上一勺黃油和乳酪。然後根據顧客的口味,添加各類配菜和作料。一份烤土豆的價格通常在50盧布左右(1美元約合28盧布)。在莫斯科的一些大商場都有「小土豆」的分店,一到飯點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愛吃土豆有原因
俄羅斯人為什麼喜歡土豆?記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當年政府大力推廣,給人們留下了習慣上的定式。土豆原產美洲,而後傳入歐洲各地。由於土豆適合在土地貧瘠、夜間溫度低、乾燥、日照時間短的環境中生長,移植到歐洲許多地方後,土豆比其他農作物更易生長,收成明顯比小麥和大麥高。
俄羅斯彼得大帝時期引進了第一批土豆,但當時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能得到普及。19世紀中期,為改變這種情況,沙皇頒發了一個命令:農民必須大規模種土豆,土豆種得好的農民予以獎勵。自此以後,土豆得以在俄羅斯安家落戶,並逐漸普及起來。
二是土豆高產,不需太多勞作,而且用途廣泛。俄羅斯人種土豆就是把小土豆放在坑裡,澆澆水就可以等著收了。沙皇俄國的樞密院曾編發了關於土豆的種植指南,上面稱土豆為「健康與令人高興的食物,用它可以做麵包、粥、澱粉和香粉」。
三是由於特殊的氣候,俄羅斯缺乏蔬菜,人們的選擇很少,只有紅菜、胡蘿卜、土豆等少數蔬菜能大量種植,所以土豆自然是俄羅斯人的重要選擇。
新年願望是土豆又大又圓
在俄羅斯,人們不僅喜歡吃土豆,種土豆也成為俄羅斯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幅員遼闊,不少人在郊外買地自己蓋別墅,而許多俄羅斯人會在別墅里種土豆,作為冬儲食品。有的自己吃不了就送給親朋好友,或者拿到市場賣。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一家在別墅種土豆的習慣就保持了30多年,而且曾經有一年的收成竟然達到了數百袋。
記得有一次在新年前夕,記者向一位俄羅斯朋友問候新年,當我問他新一年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他回答說:「很簡單,希望郊外別墅菜地里的土豆能夠長得又大又圓。老百姓的生活本來就這么簡單,全家健康就是我最大的願望。」▲
❽ 中國什麼地區馬鈴薯產量最大
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❾ 馬鈴薯在哪些國家種植
馬鈴薯又稱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葯蛋、饃饃蛋、土豆(香港、廣州人的慣稱)等。義大利人叫地豆,法國人叫地蘋果,德國人叫地梨,美國人叫愛爾蘭豆薯,俄國人叫荷蘭薯。鑒於名字的混亂,植物學家才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 有的學者認為馬鈴薯共有7個栽培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及其附近沿海一帶的溫帶和亞熱馬鈴薯生產田帶地區。最重要的馬鈴薯栽培種是四倍體種。四倍體栽培種馬鈴薯向世界各地傳播,最初是於 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類型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類型;後又傳播到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馬鈴薯傳入我國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主要在我國的東北、內蒙、華北和雲貴等氣候較涼的地區種植,現在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山東滕州是中國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 。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洞口縣位於雪峰山盆地,氣候溫和濕潤,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生態條件相當好,由於雨多、霧多、氣溫較低特別適宜馬鈴薯的發展,生產高產,優質、無毒的馬鈴薯。馬鈴薯個體均勻、病蟲害少、澱粉含量高、味正、個大、皮薄、色鮮,馬鈴薯食品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