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什麼瓦
『壹』 緬甸有幾邦幾省
截至2018年,緬甸一共有7個省和7個邦,分別為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實皆省,德林達依省,仰光省,欽邦,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孟邦,若開邦,撣邦。下面具體介紹其中5個省:
1、伊洛瓦底省,是緬甸南部的省。主要由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組成,西北包括若開山脈的余脈,西瀕孟加拉灣,南和東南臨安達曼海。面積3.5萬平方公里。
2、勃固省,緬甸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南部平原。面積39,404平方公里。首府勃固。
3、馬圭省位於緬甸中西部,與實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若開邦和欽邦相連。面積44,819平方公里,馬圭省共設馬圭(首府)、敏布、德耶、木各具和甘高5個縣和25個鎮區。
4、曼德勒省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行政區,位於國家的中央。與撣邦、克倫邦、勃谷省、馬圭省和實階省相接。位於北緯19度30分和23度45分及東徑94度50分和96度50分之間,面積為14295平方英里。
5、實皆省是緬甸聯邦西北的一個省,面積93,527平方公里,是棉花、芝麻、鹽、小米的集散地。
(1)緬甸什麼瓦擴展閱讀:
緬甸簡介: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主要景點有:大金塔,甘道基皇家太湖,卡拉威宮,茵萊湖,昂山市場,蘇里塔,波特濤塔,巧達吉卧佛塔,中心公園等。
『貳』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叄』 瓦幫和緬甸是什麼關系
佤邦是緬甸的第二特區或撣邦第二特區。
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首府為邦康市。
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和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該特區分為「北佤」和「南佤」兩部分,總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面積1.3萬平方公里。
『肆』 緬甸瓦城屬於緬北地區嗎
「瓦城」其實是緬甸曼德勒的別稱,在古代,中國稱這里為「阿瓦」,故名。
從曼德勒在整個緬甸的位置來看,它確實在緬甸北部。
但是通常意義上的「緬北」是指北部少數民族控制的幾個邦,如克欽邦、佤邦、撣邦等,曼德勒又不在此列。
『伍』 為什麼緬甸佤邦那麼強大
緬甸距離我國並不遠,算的上是我國的一個鄰國,不過這個國家的面積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都極其差,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為了方面毒販們掙錢,佤邦擁有了相當強大的武裝力量,當地的毒販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販毒集團,這支部隊甚至連緬甸政府都難以消滅。
為了減少戰爭所帶來的損失,緬甸政府也和佤邦的聯合軍簽訂了和平協議,這支強大的軍隊也會為了政府去保護緬甸的邊境地區。
有了這樣的條件和武裝力量,加上毒犯們帶來的經濟效益,佤邦成為緬甸的一個相對發達的城市也是正常的事情。
『陸』 在中國古代稱什麼緬甸為什麼
緬甸稱為洪沙瓦底。
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6)緬甸什麼瓦擴展閱讀:
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
公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漢書》稱諶離。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且建立蒲甘城。
蒲甘王朝是由阿奴律陀國王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上座部佛教為國教。阿諾耶塔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
『柒』 緬甸妙瓦底到仰光多少公里
緬甸妙瓦底到仰光400公里左右。
仰光(Yangon),緬甸故都,是緬甸最大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位於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面積598平方公里,人口761萬,1855年至2005年期間為緬甸首都。(2005年11月6日遷都內比都)。
仰光北緯16°48',東經96°9',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仰光河(又名萊河)與勃生堂河交匯處,距離安達曼海37公里,為緬甸最大港口,東南亞最大港口之一。平緩的仰光山從北邊伸進市區,城市的東、南、西邊都是平原。
氣候:
仰光屬熱帶季風性氣候,雖處熱帶但無悶熱感覺,平均氣溫27℃, 全年平均氣溫相差不到8度,半年晴朗,半年多雨,氣候宜人。位於熱帶地區,仰光的土壤是肥沃的沖積土壤。
一年被劃分為三個季節即暑季,雨季,涼季。暑季氣溫通常在33攝氏度。城市每年降雨量豐富。在仰光,從10月至2月,是最怡人的時節,在蔚藍的天空下,鮮花綻放,天氣涼爽,輕風拂面。
『捌』 板瓦的地名
板瓦,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首府,也常用「板瓦」一名代指「克欽邦第一特區」。
『玖』 曼德勒 為什麼又叫瓦城瓦城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在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曼德勒的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
曼德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有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紡織、木材加工、造船和食品等部門,還有釀酒、木刻、玉雕、金銀飾等工廠。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密支那,南抵仰光。自仰光至密支那的鐵路和公路均在此經過,郊區還有干妙塔齊機場。
為緬甸中部物資集散地和內地最大的交通運輸中心。緬甸中部文化中心,有藝術學院、科學大學和醫學院等院校。當地的緬醫、緬葯馳名全國。
城東北的曼德勒山,海拔260米,上有許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從山麓到山頂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
(9)緬甸什麼瓦擴展閱讀:
曼德勒城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品、木刻、金銀飾等。為緬甸中部物資集散地和內地最大的交通運輸中心。
水路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至密支那、南抵仰光,有鐵路南通仰光,北達密支那、臘戍,多條公路交會於此,郊區還有干妙塔齊機場。
市內有達弗林城堡、故宮、廟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國政府大廈等遺跡。郊區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山下廣場。
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內設有文理科院校、師范學院、技術中學、美術、音樂和戲劇學校,還有博物館和現代化醫院。當地的緬醫、緬葯馳名全國。
『拾』 緬甸屬於哪個國家
緬甸不屬於中國,它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緬甸全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它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地理位置,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10)緬甸什麼瓦擴展閱讀
緬甸的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
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