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新平洋在哪裡
① 日軍第18師團的滅亡過程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應付中國大陸的戰局日本決定進行擴軍計劃,第18師團被配屬給了第10軍,在柳川平助中將的指揮下於11月4日在杭州登陸。國軍的防線全面崩潰,敗走向了南京。第18師團隨後緊追不舍,直到打下南京,是參與南京大屠殺的主力師團之一。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重新打開中印交通線,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將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代號為「人猿泰山」。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擔任主攻任務的是鄭洞國指揮的中國駐印軍新1軍,下轄孫立人指揮的新38師和廖耀湘指揮的新22師,兵力近3.5萬人。
而當面之敵正是是田中新一中將指揮的日軍第18師團,下轄第114、55、56聯隊,共有兵力3.2萬人。該師團是日軍的一支王牌部隊,兵員來自九州島的產業工人,以凶頑聞名,參加過進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戰,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它在新加坡曾以3萬多人迫使8萬多英軍繳械投降,後投入緬甸作戰,有「叢林作戰之王」的稱謂。
胡康河谷,緬語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於緬甸最北方,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據說原來曾有野人出沒,因此當地人將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野人山」。中國駐印軍對胡康河谷太熟悉了,前年中國遠征軍敗退時,闖入這塊禁區,損失慘重,遺屍無數。胡康河谷內的每棵樹頭幾乎都撒著中國官兵的屍骨,每處河灘都撒下了他們的血淚。
1943年10月20日上午11時,前哨戰在新平洋以西無名高地打響。新38師搜索連在行進途中與日軍的一個大隊遭遇。雙方立即搶佔有利地形,並幾乎同時向對方開火。按照以往的經驗,日軍一個大隊(營)的戰鬥力相當於或超過中國軍的一個師。此次戰斗一開始,日軍根本不把區區一連的中國士兵放在眼裡,立即向中國軍占據的無名高地發起沖鋒。搜索連是新編第38師的開路先鋒,全連兵員300餘人,配備迫擊炮12門,反坦克炮3門,輕重機槍25挺。士兵清一色「M4湯姆式」沖鋒槍。戰斗一打響,該連即沉著應戰,將敵人放入射程內,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予以殺傷。當日本兵端著三八大蓋氣勢洶洶撲上來的時侯,驟然間冰雹般的迫擊炮彈便劈頭蓋臉地砸下來,暴雨般的機槍子彈構成一道密不透風的火牆,把氣焰囂張的日本兵打得暈頭轉向,一片片、一行行像割禾一樣紛紛栽倒在地上。輪到中國軍反沖了,只見頭戴鋼盔的中國士兵更是個個爭先,勇不可擋。他們充分發揮自動武器近戰的長處,把手持老式步槍的日本人打得血肉橫飛,渾身都是窟窿。下午,另一連的中國士兵及時趕到,兩路一齊夾擊,日軍丟下200多具屍體,倉惶而逃。前哨戰初戰告捷,中國駐印軍首創對日軍以少勝多的戰績。
10月24日,新38師第112團開始攻擊前進,29日即佔領新平洋。日軍第18師團發現中國軍隊入緬後,立即調整部署,以114聯隊守密支那,以第55聯隊第56聯隊向前線增援,師團指揮部亦向前開進。11月初,新38師112團第1營和第2營進至於邦附近時,與日軍第18師團第55聯隊遭遇,雙方在加拉蘇四周山頭展開激戰。112團占據山頭,居高臨下,擁有各種口徑迫擊炮60門,輕重機槍110挺。日軍雖然兵力占優勢,但迫擊炮不到20門,機槍只有10餘挺。第一天,中國軍隊的迫擊炮幾乎主宰了戰場形勢。日軍進攻屢屢受挫,連指揮部也挨了兩發炮彈,正在指揮作戰的第55聯隊副隊長平田一郎大佐被當場炸死。日本人強攻不成,遂改變戰術,以1個大隊迂迴到112團陣地後方,斷其歸路,再以不斷佯攻小股襲擾,以吸引中國軍打槍打炮消耗彈葯。果然,一連數日後,中國方面還擊漸趨稀疏,炮兵射擊亦變得十分零落。第五天黎明,日本人開始大規模集結部隊,日軍第55聯隊長丸山房信大佐親自上陣,准備發起最後的總攻。然而就在這時,一隊美國飛機隆隆地出現在戰場上空,將彈葯准確地投在中國軍的山頭和陣地。此後一個月,112團靠砍巴蕉樹藤取水和美國運輸機的空中補給,和整整1個聯隊的日軍對峙50日。日軍第55聯隊傷亡近千人,卻始終未能攻破2個營的中國軍陣地。丸山房信大佐在寫給第18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的報告中驚呼:「……(加拉蘇)高地之戰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戰例,中國人的變化是驚人的,希望能引起師團長閣下的重視……」
12月24日上午9時,新38師向於邦發起全線進攻。炮兵部隊進行了1個小時的炮火急襲,370多發炮彈在敵人陣地開花。火炮准備後,隨著一陣嘹亮的沖鋒號,中國軍隊向日軍發起了攻擊。親臨前線督戰的史迪威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觀感:「中國人打得很好,這些人勇猛無畏,下級軍官是好樣的。」12月29日,經過6天的激戰,新38師全部奪佔了於邦的日軍陣地。日軍56聯隊丟下300多具屍體,倉惶向後退卻。日軍難以理解,昔日那支潰退之師何來如此神力。戰後日本的戰史是這樣記載的:「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戰斗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於邦戰斗結束後,被俘的日軍被帶到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的面前,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小鬼子!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18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當然在劫難逃。
1944年1月,日軍第55、56聯隊退守胡康河谷內的達羅至太白加一線。新編第1軍兵分兩路向南進擊。左路為孫立人指揮的新編第38師,從於邦地區出發,向太白加攻擊;右路為廖耀湘指揮的新編第22師,從新平洋出發,向達羅攻擊。到了1月中旬,左路的新38師已奪占日軍各外圍陣地,開始攻擊太白加的前沿。右路的新22師也渡過了塔奈河,進至達羅北面附近的百賊河。
1月28日晨拂曉,從新平洋起飛的美軍飛機開始對達羅日軍陣地實施猛烈轟炸。8時左右,新22師戰車營的坦克縱隊出現了,鋼鐵洪流就像一把尖刀插進敵人陣地,撕裂敵人的防線,然後掩護步兵反復砍殺,並不失時機向縱深突進。這是中國K戰史上第一場由中國人操縱的向日本人進攻的機械化戰爭,現代化優勢在中國人一邊。坦克手們驅使著鐵甲戰車,猛烈地掃盪敵人的陣地和步兵,驅逐他們,追逐和碾壓他們,把他們打得失魂落魄。中國步兵緊跟在坦克後面,利用鋼鐵屏障的掩護,肅清各個死角,佔領敵人工事和陣地。1月31日,一隊坦克冒著敵人炮火快速沖進了達羅鎮,鋼鐵履帶反復碾壓著設在小鎮上的日軍第18師團司令部,將日軍師團參謀長瀨尾少將及數十名軍官碾成了肉泥。雖然師團長田中新一逃出了該鎮,但師團關防大印卻落在了中國士兵手中,因此達羅之戰就成為日軍第18師團戰史上的奇恥大辱。
左路新38師也於1月31日,向太白加發起總攻,美軍第10航空隊出動了30餘架飛機,輪番實施空中打擊,日軍不得不突圍後撤。2月1日,新38師佔領太白加。達羅——太白加戰斗的勝利,使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境內退進了站穩了腳跟,開辟了向縱深地區進攻的道路。
日軍第18師團自達羅、太白加一線後撤後,改變防禦部署,將第55、56聯隊成梯次配置,分別占據胡康河谷中心地帶的孟關和瓦魯班地區,兩地前後相距約12公里,企圖以堅固的縱深防禦,阻止中國駐印軍的進攻。
2月20日前後,中國駐印軍各部隊進至孟關外圍陣地,新22師已全部投入戰斗。從印度調來的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也已到達前線。根據史迪威的部署,以新38師為左路,新22師為右路,擔任向孟關之敵的正面進攻,同時兩師各抽出一部兵力攻擊孟關反側;以駐印軍戰車坦克部隊穿越叢林,切斷孟關與瓦魯班之敵的聯系;以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沿北側山地長途迂迴,攻佔瓦魯班,完成對日軍的包圍。
2月24日,中美聯合部隊向日軍發動全面進攻,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迅速向孟關逼近。3月1日,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抵達瓦魯班東北面地區,隨即向日軍發起攻擊,並佔領其側後南北河渡口。日軍發覺其後方被截斷後,除留少數部隊在孟關正面抵抗外,集中全力向瓦魯班發起反擊。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在已迂迴至此的新38師113團支援下,與日軍展開激戰。3月4日,新22師攻克孟關,繼續發展進攻,日軍被包圍在瓦魯班周圍的狹小地段。
3月8日中午,新38師第113團、戰車第1營和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向瓦魯班發起攻擊。下午1時,戰車第1營從河堤缺口涉水過河,對岸日軍根本沒想到坦克竟能涉水過河,急忙集中火力封鎖河面,中美聯軍更不示弱,大小火炮對准敵人陣地實施壓制射擊,美國飛機也趕來助戰,直打得日軍陣地一片火海。下午1時半,戰車已登上對岸陣地,坦克手們極為興奮,好一個屠宰場!他們踩大油門,橫沖直闖,勇猛向前。在戰車的追逐下,日本兵像兔子一樣,四散奔逃。這是用石頭對付雞蛋,用鋼鐵對付肉體的較量。這是以血還血,以命抵命的復仇。這是泰山壓頂,不可抗拒的勝利進軍。有的日軍躲在土包式工事里頑抗,坦克手們給它一發穿甲彈,立刻叫它底朝天。有的日軍躲在樹叢下射擊,一發榴霰彈打過去,叢林內便是一灘灘肉泥。伏在草叢中的日軍,一發RS彈便叫他原形畢路,白骨成堆。還有些笨拙的日本兵,被戰車攆得滿地亂跑。坦克手先拿他尋開心,賽賽跑。小日本在前面跑,戰車在後面追。跑上一小程,日本小鬼子跑不動了,想往旁邊閃。於是,車手加大油門,戰車「呼」地朝鬼子屁股碾過去……進軍路上,橫七豎八,躺下具具日軍屍體。戰至3月9日,日軍第55、56聯隊死傷過半。最後憑借工兵部隊在叢林中臨時開辟的兩條秘密通道,僥幸逃出絕境。
奇襲密支那
胡康河谷戰斗,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日本緬甸戰。同時,在緬甸組建第33軍。由本多政材中將任軍長,統轄第18、53、56師團。本多政材把第18師團殘部和第53師團部署在孟拱河谷,企圖據險頑抗。
孟拱河谷地勢險要,谷口是堅布山天險,谷內的加邁和孟拱兩大重鎮隔南高江對峙,攻守相望,互為犄角。史迪威與中國將領們商討後,作出了一項大膽的作戰部署:以新22師向加邁攻擊前進;以新38師向孟拱進擊;另以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和剛剛趕到前線的新30師第88團、第50師第150團組成中美聯合突擊隊,繞道北側的崇山峻嶺,插向敵後的戰略要點密支那。將日軍在密支那、孟拱、加邁一線分割包圍,予以殲滅。
1944年3月14日,中國駐印軍開始向堅布山天險攻擊,新22師從正面佯攻,新38師113團不畏艱險,歷14日從左翼翻山越嶺回到迂堅布山後方,和新22師兩面夾擊,於29日攻佔沙杜渣,突破堅布山天險,進入孟拱河谷。4月24日,新22師和新38師向分別加邁和孟拱攻擊前進。28日,中美聯合突擊隊秘密向密**進發。5月14日,史迪威終於收到了中美聯合突擊隊發出的信號,他們距密**還有48小時的路程。兩天後,這支部隊隱蔽地接近了密**外圍。
密支那為緬北第一重鎮,系緬甸鐵路北部終點,有公路通孟拱、曼德勒及八莫,地形險要,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並為中印公路之重要通道。日軍第18師團第114聯隊主力及第56師團一部在這里構築堅固工事據守。
5月17日清晨,美軍出動大批飛機對密**進行了長時間的轟炸。上午10點,中美聯合突擊隊向密**以西約1公里的飛機場發動猛攻。日軍對突如其來的中美部隊茫然失措,倉皇抵抗。中美聯軍經過4小時的戰斗,完全肅清了機場上的敵人。下午,滿載著武器、彈葯、給養和增援部隊的運輸機和滑翔機,在密**機場降落。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帶領12名戰地記者飛抵密**。隨即,「盟軍奇襲佔領密**」的新聞迅速傳向各同盟國。自以為是的英國人曾斷言中美部隊無法佔領密**,當丘吉爾得知中美軍隊突然佔領密支那機場後,馬上責問英東南亞戰區司令蒙巴頓「他們是怎樣漂亮地在密支那從天而降的,對此你有何解釋?」
密支那的初步勝利,切斷了孟拱、加邁之敵的後勤補給線,大大鼓舞了新22師和新38師對日軍的正面進攻。5月下旬,新22師在索卡道將日軍第18師團主力包圍。5月27日,新38師第112團渡過狂濤洶涌的南高江,佔領西通;第113團向加邁急進;第114團向孟拱發展進攻。6月1日。新22師將索卡道之敵全部肅清,斃敵5108人,生俘櫻井中隊長以下日軍112人。之後,新22師揮師南下,向加邁猛進。16日,新22師和新38師113團在加邁會師,日軍第18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在第53師團主力的接應下倉皇南逃。6月25日,新38師114團攻克孟拱,殲敵1600餘人。
但是,奪取密支那城區的戰斗卻進行得十分激烈而艱苦。史迪威在空降成功的勝利心情鼓舞下,下令部隊兩周內拿下密支那。然而,他低估了敵人。中美聯合突擊隊佔領密支那機場後,日軍急忙自滇西和八莫調派部隊向密**增援,使該地日軍達到約2個聯隊的兵力。輕敵冒進的中美部隊在密支那火車站慘遭日軍伏擊,傷亡巨大。史迪威連續向密**空運了第14師的第41、42團、新30師的第89、90團、第50師的149團。各部隊不斷向日軍發動猛攻,但日軍憑借堅固的工事,頑固抵抗。隨著緬滇雨季的到來,戰斗更加艱苦。
7月以後,孟拱、加邁之敵已被殲滅,密支那成為一座孤城。但是,日軍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按照第33軍軍長本多政材「死守密**」的命令,依然負隅頑抗,作困獸之斗。史迪威撤換了聯軍指揮官博特納准將,重新調整了部署,以第50師、新30師和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從三面圍攻密支那。
7月13日,中美聯軍向密支那發起總攻,很快肅清了外圍陣地,攻入市區,隨即開始與日軍逐個房屋、逐條街道地進行艱苦爭奪。經過20天的激戰,終於在8月3日肅清了密支那的殘敵,佔領了整個市區。日軍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見大勢已去,被迫自盡。僅有少數殘敵偷渡伊洛瓦底江,向八莫逃竄。在這場歷時80天的密支那攻堅戰中,中美聯軍浴血苦戰,殲滅日軍約3000千人,自身傷亡約7000千人。
胡康河谷——孟拱河谷戰斗,中國駐印軍殲滅日軍第18師團全部,及第53師團和第56師團各一部,共擊斃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廖耀湘在勝利後,立即至電蔣介石,興奮地談到「此次敵重武器及軍用車輛遺失之巨,人員死傷疾病轉於溝壑者之眾,狼狽潰散慘狀,有甚於兩年前國軍野人山之轉進。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恥,官兵大奮。」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乘雨季進行休整擴編,新1軍擴編成兩個軍,即孫立人指揮的新1軍和廖耀湘指揮的6軍。新1軍下轄李鴻新38師、唐守治新30師;新6軍下轄李濤新22師、龍天武新14師和潘裕昆第50師。
1944年10月,雨季將盡。中國駐印軍由密**、孟拱分兩路強渡伊洛瓦底江,展開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斗。孫立人率新1軍為東路,沿密支向南八莫進攻;廖耀湘率新6軍為西路,由孟拱直取史維古、圍攻滇、緬、泰邊區日軍,繼而向東發展,協同新1軍合圍八莫之敵。
11月,日軍大舉進犯國內獨山,貴陽告急,新6軍奉令空運回國馳援,留下第50師編入新1軍。同月上旬,新38師完成對八莫日軍第2師團約1個聯隊的包圍,經過1個多月攻堅戰,於12月15日攻克日軍號稱至少能堅守3個月的八莫要塞,擊斃敵守城司令原三好大佐以下5000餘人。
在新38師攻佔八莫的同時,新30師繞過八莫對南坎發動攻勢,於11月15日奪取南坎西北之南開。12月3日,新30師前鋒第90團與北上增援八莫的日軍遭遇,日軍集中2個多聯隊的兵力強攻90團防守的高地,一天之內連續沖鋒15次,卻始終不能越雷池一步,90團乘勢反擊,日軍丟下1263具屍體和大量槍炮輜重狼狽潰逃。1945年1月7日,新1軍完成對南坎包圍。新30師和新30師以迂迴奇襲的戰術,南北夾擊,於1月15日突入南坎市區,全部佔領南坎,斃日軍1700多人。與此同時,第50師也肅清了瑞麗江岸之敵,這樣整個南坎地區為新1軍佔領。
中國駐印軍佔領南坎後,芒友便成為中印公路唯一被敵人盤踞的據點。兩年前從緬甸撤退到雲南的中國遠征軍,重新建成了滇西遠征軍,與駐印軍同時反攻緬北,實行東西夾擊,會攻芒友。據守芒友的日軍,除第56師團外,還有第2師團的16聯隊、29聯隊和第33師團師團的119聯隊。他們採用交互支援,逐次抵抗的部署,遲滯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的會攻。
1945年1月16日,新38師主力沿芒友公路進擊,新30主力圍攻老龍山地區之敵。1月21日,新38師先後佔領開陽、曼偉因、苗西等芒友外圍據點,並與滇西遠征軍第53軍第116師取得聯系,聯合發起攻擊,於27日攻破芒友,滇緬公路就此全部打通。同時,新30師攻取老龍山。2月8日,新38師進佔南巴卡。新1軍繼續猛進,經過20多天的戰斗,先後攻克弄樹、般尼、河勞、桃笑、貴街、芒利等地。3月8日,新30師和新38師合力攻佔臘戍。3月23日,第50師佔領南圖。24日,新38師與第50師會師細胞。27日,新30師攻克猛岩。至此,緬北會戰勝利結束。中國駐印軍完成了消滅緬北日軍,打通中印公路的歷史使命。
在歷時兩年的緬北會戰中,中國駐印軍全殲日軍第18、第56師團,重創日軍第53師團、第2師團、第33師團和第49師團,共擊斃日軍3.3萬餘人,傷日軍7.5萬餘人,俘虜323人。繳獲大炮186門,戰車67輛和汽車552輛。中國駐印軍傷亡1.7萬人
② 中國的野人山在哪裡
位於中國和緬甸印交界處,緬甸最北方。
緬甸最北方的胡康河谷,欽敦江上游地區,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緬語為「魔鬼居住的地方」。據說原來曾有野人出沒,因此當地人將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野人山」。
到2009年1月為止,野人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野人山原屬中國雲南省,後來屬於緬甸。
(2)緬甸新平洋在哪裡擴展閱讀:
曾在野人山發生的歷史事件:
1943年10月,中(中國國民黨駐印軍)日在此發生激戰,史稱胡康河谷戰役。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5軍撤退時,曾闖入胡康河谷。
1943年, 中國遠征軍新22師和新38師在此與侵緬日軍發生激戰,史稱「胡康河谷戰役」(日軍稱「富昆河谷戰役」)。中國遠征軍與日軍在胡康河谷的作戰,主要集中在達羅盆地。 二戰後期修建的中印公路穿越胡康河谷。
③ 緬甸在哪裡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18]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 [19] 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
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
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
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
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
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
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
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
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④ 世界上有很多原始森林 他們位置與那裡 謝~
西非是熱帶原始森林景觀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林木茂密,野生動植物繁多,其中科莫埃和塔伊二大原始森林區較具代表性。
科莫埃原始森林位於科特地迪瓦北部,這里有西非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科莫埃國家公園,動物和植物繁多,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科莫埃國家公園鑲嵌在蘇丹和亞蘇丹草原上,面積11500平方千米,大部分處於海拔200米~300米的丘陵地帶,科莫埃河和沃尓特河蜿蜒流過,幾座高不過600米的小山兀立其間。
科莫埃自然保護區作為蘇丹草原和亞林地區之間的過渡帯,最突出的特點是風景多樣和生長有南方植物。科莫埃河穿園而過,在230千米長的河岸二邊,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了一條綠色甬道。此外,這里的牧草林木和灌木混生大草原,既有以柏樹為主的稀疏樹群,也有茂密的旱林和雨林,這使得許多生活在南部得動物遷居北方。目前,該園擁有11種靈長目動物,17種食肉目動物,21種偶蹄目動物:飛禽得種類繁多,西非就有4種。另外,園內的爬行類中還有10種蛇和3種鱷魚。
作為非洲最後一片重要的熱帶原始森林-----塔伊國家公園以低雨林植被而聞名,198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公園西鄰賴比瑞亞邊界,東以薩桑德拉河為界,原為一動物保護區(1956年設立),1972年辟為國家公園,面積3500平方千米,地貌以平原為主,南部有海拔623米高的涅諾奎山。
由於氣候因素,塔伊公園內生長著二種森林:一是主要由單性大果柏構成的茂密原始森林,一是由柿樹所形成的原始森林。這二類森林區,堪稱是地方性植物種類的巨大寶庫。另外,公園里有數目繁多的野生動物,如黑猩猩穿山甲斑馬豹等。各種猿猴賴比瑞亞矮河馬斑鹿羚和奧吉比羚羊為該地區所獨有。
森林裡的黑猩猩,個體的身材和外貌差異很大,站直時身高通常約為1米~1.7米,體重約35千克~60千克,雄體往往較雌體更大更強壯。除面部外,它們身上被覆棕色或黑色的毛,成年黑猩猩的身體及面部皮膚為黑色,但年紀較輕的個體面部則為粉紅色或白色。
現在,由於人類獵殺採伐樹木開墾耕地以及商業性出口黑猩猩用於動物園展出和試驗研究等原因,野生黑猩猩的數量逐漸減少,《紅皮書》以將其列為瀕危物種。
此外,在-塔伊國家公園里生活的穿山甲,在白天是很難見到的,它們常在夜見活動,並能短時間游泳。除二部二側和身體下部外,穿山甲的全身都覆有膠結被毛形成的重疊的淺褐色鱗片,頭短,眼小,眼瞼厚,嘴長而無牙,舌長而靈活。它的5個腳趾都生有利爪,主要以白蟻為食,有時也吃螞蟻和其他昆蟲。它們靠嗅覺來確定捕食對象的位置,並用前腳扒開對方的巢穴,取而代之。
塔伊國家公園由於有豐富的地方物種和一些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因而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1926年,在此地建立了面積為9600平方千米的莫耶-----卡瓦利森林區保護公園,1933年又將其改為物種專門保護區。由於採取了上述保護措施,塔伊國家公園的絕大部分地區仍保持原狀,絲毫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現在,塔伊國家公園是地球上所剩不多擁有可觀面積的熱帶原始森林地區,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
桃山原始森林位於黑龍江 伊春市桃山局東南方向55公里處,林河林場小東溝境內,屬小興安嶺山脈,原始森林內共有12座山峰,最高山峰海拔810米。以紅松為優勢的針闊混交原始森林,總面積21平方公里,喬木總株數16萬株,覆蓋率達99%。紅松的平均樹齡350年,平均胸徑0.4米,最大胸徑l.4米,平均樹高26米,最大樹高36米。 林中棲息著十餘種野生動物,如:馬鹿、野豬、黑熊、抱子、飛龍、山雞、山兔等;野生植物有:人參、黨參、刺五加、五味子、木耳、蘑菇等。繞山而上有999級台階,路經兩處涼亭到達山頂。山頂有一座28米高的望塔;在原始森林邊緣設有"獵人宿營地"1處,為歐式風格雙層樓閣式建築,樓內設有客房;酒吧及歐式燒烤壁爐。宿營地後面有一條四季長流的小溪。
桃山原始森林一年四季開放,為"97中國旅遊年精華線"之一。是國家保存極好的原始林木資源之一賀蘭山具有獨特的生態系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地處蒙古高原中部南緣,華北黃土高原西北側,西南鄰近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西北第一大南北走向的山脈,根屬陰山山系。海拔3656.1米。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具有溫帶乾旱半乾旱山地森林的典型特點。系草原至荒漠的過渡地帶,有復雜多樣的動植物區和比較完整的山地生態系統,具有色調分明的垂直景觀,呈現梯度分布。其中生存著許多屬於國家稀有、珍貴、瀕危的動植物,也包括許多屬於賀蘭山獨有的植物,特別是許多植物分類學家以賀蘭山產的標本為模式,長期以來陸續發現的許多新物種,使賀蘭山成為眾多模式標本的原產地。因此,是生態、地理、林業、中葯等學科的理想研究和實驗基地。也是向廣大群眾,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學知識、進行生態保護教育的大課堂。因此,1992年經國家批准建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納入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
在賀蘭山深處,奇石倚古洞,神泉見聖水,岩畫融峭壁,古寺立石剎。廣宗寺、福音寺兩座內蒙古西部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坐落山中。自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建成後,經聲滔滔、香煙裊裊,盛行近兩個半世紀。期間廟宇樓台高聳,造型古樸神秘,色澤五彩斑斕,給人以深不可測的感覺。寺區內空氣清爽,風光旖旎,塔、亭、堂、殿、閣遙遙相對,又與蒼松翠柏、崇山峻林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幽靜、清新、聖潔的自然景觀。
賀蘭山原始森林、花草芬芳,山壁陡峭,氣勢雄偉。這里有香獐、馬鹿、麝、黑鸛、藍子雞等1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和山雞、青羊、岩羊、黃羊、狐狸等百餘種野生動物,時常成群出沒於林間溪頭,追逐戲嬉,全然是一座天然動物園。如果烏雲暴風襲來,天昏地暗,聲震如雷,鳥獸全無,使人膽戰心寒……登上極峰,如走雲天、宛履霞霧、情趣別具,在這里,可以領略到沙漠的浩翰,戈壁的寬廣。而且,還可以欣賞到「大漠落日」、「沙市蜃樓」的奇特景觀。俯覽群山,峰巒疊翠,林海滔滔,驚險、神秘、粗獷、神奇的感覺湧入心中。
更有那漫漫歷史長河中,阿拉善邊疆少數民族主體——蒙古族,和碩特部落趕著勒勒車和牛馬羊群,游牧在戈壁夕陽下的情景……
,是開展森林旅遊的極好資源,
胡康河谷
緬語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於緬甸最北方,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當地人將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野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