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桂花拼音怎麼寫
⑴ 桂花搖落的拼音怎麼拼
桂花搖落
拼音:[guì huā yáo luò]
注: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⑵ 吳桂花三個字的拼音總么寫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吳桂花拼音就是wu gui hua 分別是第二聲,第四聲,第一聲。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撮一撮桂花的兩個撮怎麼讀
拼音:cuō ,zuǒ,
部首: 扌,部外筆畫: 12,總筆畫: 15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扌最
漢字部件分解: 扌日耳又
筆順編號: 121251112211154
筆順讀寫: 橫豎橫豎折橫橫橫豎豎橫橫橫折捺
折疊基本字義
cuō, ㄘㄨㄛˉ
1. 聚起,多指用簸箕狀的器具鏟起東西:~成一堆。~土。~合。
2. 取,摘取:~要。
3. 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葯。
4.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5. 量詞:一~米。
6. 撮東西用的器具:~子。~箕。
其它字義
zuǒ,ㄗㄨㄛˇ
折疊動詞
(1) (形聲。從手,最聲。本義:用手指抓取粒狀物)
(2) 用三指取物;抓取
撮,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說文》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漢書·律歷志上》
鴟鵂夜撮蚤。--《莊子·秋水》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中庸》
(3) 又如:撮一點兒鹽;撮葯(抓葯);撮土(抓一把土);撮拾(撮取);撮檯子(拾掇桌子)
(4) 把聚攏的東西用簸箕等物鏟起。如:撮走一簸箕土
(5) 拉攏。如:撮補(從中幫助)
(6) 玩弄。如:撮戲(玩把戲);撮哄(起鬨);撮空(戲弄虛假)
(7) 簇擁。如:撮擁(簇擁)
(8) 摘要,摘取。如:撮文(摘取文句;咬文嚼字);撮錄(采錄;摘錄);撮略(摘取,摘引);撮述(摘要敘述);撮取(摘取)
(9) 聚合;聚攏
撮冀州之眾。--《後漢書·袁紹傳》
我這里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那西撮。--《水滸傳》
(10) 提,拎
詞性變化
折疊量詞
(1) 容量單位,等於一升的千分之一--用於可用手或工具撮取的粉粒狀物
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孫子算經·上》
(2) 食指與拇指間能撮起的量。如:一撮兒;一撮食鹽;撮土焚香(撮土為香。撮土代替香爐,焚香敬神佛);撮土(一撮泥土)
折疊常用片語
撮合撮合山撮箕撮錄撮弄撮鹽入火撮鹽入水撮要撮要
折疊
折疊動詞
(1) (形聲。從手,最聲。本義:用手指抓取粒狀物)
(2) 用三指取物;抓取
撮,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說文》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漢書·律歷志上》
鴟鵂夜撮蚤。--《莊子·秋水》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中庸》
(3) 又如:撮一點兒鹽;撮葯(抓葯);撮土(抓一把土);撮拾(撮取);撮檯子(拾掇桌子)
(4) 把聚攏的東西用簸箕等物鏟起。如:撮走一簸箕土
(5) 拉攏。如:撮補(從中幫助)
(6) 玩弄。如:撮戲(玩把戲);撮哄(起鬨);撮空(戲弄虛假)
(7) 簇擁。如:撮擁(簇擁)
(8) 摘要,摘取。如:撮文(摘取文句;咬文嚼字);撮錄(采錄;摘錄);撮略(摘取,摘引);撮述(摘要敘述);撮取(摘取)
(9) 聚合;聚攏
撮冀州之眾。--《後漢書·袁紹傳》
我這里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那西撮。--《水滸傳》
(10) 提,拎
詞性變化
折疊量詞
(1) 容量單位,等於一升的千分之一--用於可用手或工具撮取的粉粒狀物
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孫子算經·上》
(2) 食指與拇指間能撮起的量。如:一撮兒;一撮食鹽;撮土焚香(撮土為香。撮土代替香爐,焚香敬神佛);撮土(一撮泥土)
折疊常用片語
撮合撮合山撮箕撮錄撮弄撮鹽入火撮鹽入水撮要撮要
書>聚合;聚攏。
折
⑷ 緬甸的拼音是什麼
miǎn diàn
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⑸ 昆明人說的冕桂花又叫什麼花!!!
叫緬桂花,因為是從緬甸引入而得名,在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就是緬桂花引入的源頭。
白蘭(學名:Michelia alba DC.):常綠喬木,高達17米,枝廣展,呈闊傘形樹冠;胸徑30厘米;樹皮灰色;揉枝葉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黃白色微柔毛,老時毛漸脫落。葉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脈均很明顯。花白色,極香;花被片10片,披針形;雌蕊心皮多數,成熟時隨著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時鮮紅色。花期4-9月,夏季盛開,通常不結實。
花潔白清香、夏秋間開放,花期長,葉色濃綠,為著名的庭園觀賞樹種,多栽為行道樹。花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葯用,有行氣化濁,治咳嗽等效。少見結實,多用嫁接繁殖,用黃蘭、含笑、火力楠等為砧木;也可用空中壓條或靠接繁殖。原產印度尼西亞爪哇,現廣植於東南亞。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栽培極盛,長江流域各省區多盆栽,在溫室越冬。
資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zV52qsGCKmOR_jq1uZyZgudiFkTOCSOgW_
⑹ 桂花的漢語拼音
拼音:[guì
huā]
1.亦作「
桂華
」。樹名。即木犀,也指其所開的花。《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窅窊桂華。」
顏師古
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華之形窅窊也。」
唐
許渾
《送宋處士歸山》詩:「賣葯修琴歸去遲,山風吹盡桂花枝。」
宋
梅堯臣
《和韓子華桂花》:「空山桂花多,艷色粲然發。」
明
王慎中
《訪空同先生故宅》詩:「年年桂花發,人擬
子雲
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詩:「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唐
韓愈
《明水賦》:「桂華吐耀,兔影騰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詞:「何待桂華相照,有人人如月。」
⑺ 桂花有拼音嗎
桂花 [ guì huā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guì huā ]
1.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小,白色或暗黃色,有特殊的香氣,核果卵圓形。花供觀賞,也可做香料。
2.這種植物的花。‖也叫木樨。
⑻ 緬甸怎麼拼音
緬甸 [miǎn diàn]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東南亞國家。在中南半島西部。北鄰中國。面積6766萬平方千米。人口4392萬(1995年)。首都仰光。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中有伊洛瓦底江平原。熱帶季風氣候。農業國。主要產稻米,大量出口。
⑼ 桂花的拼音是什麼
gui(四聲)hua(一聲).祝開心.
⑽ 緬桂花讀音
緬----讀miǎn
桂----讀 guì
花----讀huā
緬桂花樹,又稱白蘭樹,白蘭花樹,白玉蘭樹等。木蘭科含笑屬落葉喬木,樹高一般2—5米或高可達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葉開放,花期10天左右。中國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觀花樹木,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歷史,為庭園中名貴的觀賞樹。原產中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時多在亭、台、樓、閣前栽植。現多見於園林、廠礦中孤植,散植,或於道路兩側作行道樹。北方也有作樁景盆栽。現世界各地均已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