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怎麼給緬甸捐款

怎麼給緬甸捐款

發布時間: 2022-05-03 06:25:06

⑴ 人在中國 怎麼樣給緬甸人寄錢 緬甸那邊怎麼取

這個你可以找那邊的銀行卡,然後給人家打錢就可以了,跟銀行操作

⑵ 如何通過正規渠道去緬甸佤邦投資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佤邦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佤族。
一 地理位置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北面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約在北緯22º—23º,東經98º—100º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佤邦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佤族。
二 歷史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67年以前的幾千年。
是佤邦漫長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是原始社會末期,封建社會初期的變革階段。鬼神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世襲的山官、頭人統治整個社會,其表現形式是部落制度。整個佤邦分為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佤語叫「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外來武裝勢力的干預,佤邦境內出現了布來吳、岩帥、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裝組織(稱自衛隊)。這些武裝組織和部落之間互相殘殺械鬥,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佤邦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土司管轄的領土,但多數時期為分散在各地的眾多頭人部落,未有統一的政權出現。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區脫離原土司控制,成為甌脫地,較知名者有葫蘆、莽冷。
從地理上講,佤邦遠離緬甸聯邦政府,使政府對這一地區的行政管理權失控。從1948年開始,佤邦各族人民被國民黨領導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後出現了四家游擊隊後開始削弱了國民黨的勢力。1969年緬共利用佤邦地區是聯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區,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脫離了緬甸共產黨的錯誤領導,在當年的5月份就與緬甸聯邦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從此走向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在英國統治緬甸時期,佤邦曾和英屬緬甸分開,有過佤邦(WaState)這一名稱。
第二階段(1967—1989年):
在部落混戰、各族群眾處於暗無天日的危難時刻,佤邦許多有識志士勇敢地站出出來。他們認識到,要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須推翻反動的部落制度。必須組織革命的武裝力量,以實現佤邦的統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鮑有祥、鮑三板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昆馬游擊隊。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龍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岩城游擊隊。
1968年,以魯興國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戶雙游擊隊。
1969年2月以趙尼來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紹帕游擊隊。
這些游擊隊的出現,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願望,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傳遞情報,隊伍發展迅速。但這些游擊隊組織都是自發的、分散的。對統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擊隊領導人不謀而合地意識到:必須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趙尼來、鮑有祥、魯興國、岩肯等領導人加強了聯絡,經過很多曲折,找到了緬甸共產黨。以誠懇的態度請緬甸共產黨來領導游擊隊鬧革命。
1969年三月,緬共代表來到紹帕、戶雙,7月到昆馬、岩城。緬共代表與游擊隊領導經反復協商,密切合作,對各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以戶雙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4048營,以紹帕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4049營,以昆馬游擊隊的基礎,成立了502營,以岩誠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501營。
部隊成立後,組成了江東指揮部。指揮部成員有:周昆系、郭志明、楊福康、魯興國、郭志、趙尼來、鮑有祥等人。指揮部成立後,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隨後解放了營盤、邦腰、金廠等地。根據東北軍區的命令,4048、4049部隊到外區域作戰,501、502部隊留佤邦地區作戰。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隊和民兵群眾參加了滾弄戰役。
1972年3月,緬共東北軍區總部遷到勐冒,進駐佤邦的部隊有4045、4046、4047、3035、炮營等。本年底,佤邦境內大都獲解放,北佤南佤實現了統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區,孟延地區的大部分及勐寧等地區。1973年4月,東北軍區總部遷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總部也遷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緬甸共產黨在佤邦地區20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以農民為基礎;以軍事為中心;以農村包圍城市、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為方針路線,解放了佤邦、統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擺脫了部落統治的桎梏與枷鎖,佤邦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20年來,緬共除以上部隊編號外,還先後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師、68師等部隊編號。在地方,還廣泛地成立了民兵,各縣成立了縣大隊。武裝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軍、主力軍三結合體制。
在地方政權方面,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傘特區。
緬共在佤邦20年,為佤邦辦了20多所學校、5個醫院,動員群眾修了乾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開田挖溝等農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緬共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趙明同志,被選為中央委員。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緬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內部發生了許多問題:根據地越來越小,階級斗爭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領導年齡老化,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十分頑固。大民族主義、宗派主義日趨明顯,幹部中培置親信,拉幫結伙。連年戰爭,群眾生活逐年下降,部隊供給短缺……對此形勢,當時許多中下層幹部提了許多改進意見,但緬共主要領導聽不進,還加上「反黨」帽子。在這種情況下,3月11日,原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彭家聲在果敢宣布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為了解決群眾溫飽問題,佤邦政府決定在第三個五年計劃(1999年—2003年)中把發展農業作為重點項目實施。為加強對農業工作的領導,於一九九八年二月組建了「農林水利部」。委任聯合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趙文光同志任部長。並盡力爭取國際禁毒組織、聯邦政府的援助和配合,決定在勐戛、王冷、納番三個地方開發糧食基地。現國際禁毒組織預算投入資金1500萬美元,聯邦政府投入緬幣2600萬文,佤邦政府已撥出1000萬元人民幣,作為三個糧食基地的開發資金。力爭第三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全佤邦基本達到糧食自給。
(十一)交通建設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佤邦只有一條從戶板到勐冒的臨時公路,且長年失修。整個佤邦交通十分閉塞。運輸靠人背、肩挑、馬馱。緬共執政20年,忙於作戰,只修了300公里的單車道毛路。和平建設十年來,交通建設被列為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主要項目,已修築通車毛路3000公里,其中交通干線的730公里,已鋪和正在鋪設彈石路面,90%以上的區已修通公路。
在交通建設中,還修造了造價50萬元人民幣以上賀島、勐康、哈中、龍跨、南板等13座大橋,共修大小橋19座,其中聯邦政府撥款修建的有7座。
十年的艱辛,十年的輝煌。現在佤邦境內交通網路已初步形成,交通閉塞的狀況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十二)能源建設
能源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解放生產力、發展工業、農業、加工業的重要基礎。89年以前,佤邦只有一個70個千瓦的水力發電站。和平建設第二個五年計劃中,佤邦政府為解決經濟發展中急需的動力問題,決定從1996年起,在佤邦建造四個水力發電站。這些電站是:
(1)松普電站:裝機容量7500千瓦,位於邦康市以西29公里的南板河;
(2)榮齋電站:裝機容量2000千瓦,位於勐冒(新地方)以東29公里的榮齋河;
(3)康達電站:裝機容量1200千瓦,位於南登以南5公里的南達河;
(4)昆馬電站:裝機容量800千瓦,位於昆馬以西3公里的南瑪河。
四座電站均於一九九九年四月以前通電啟用。四座電站的建成,為佤邦的建設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動力基礎。
(十三)財政·商貿·礦業
脫離緬共時,緬共留下的有大米9萬斤,老盾700個,港幣4萬元,人民幣3600元,美金50元,緬幣30萬文,還留下了債務,那時真是一窮二白。九O年以前,財政靠集資,向群眾借貸、募捐等方式來維持。1990年度財政收入1000萬元,支出900多萬元,略有盈餘。九一年以後,收入逐年增加,收支平衡,並有一定積累。一九九八年同一九九O年相比,財政收支增加了近八倍,財政收入來源是:
1、 聯邦政府撥款佔20%
2、 民間捐款佔12%
3、 商貿收入佔18%
4、 稅收佔20%
5、 入股紅利佔19%
6、 礦產佔10%
7、 旅遊業佔1%
商貿方面:為了解決建設資金,必須跳出佤邦尋找財源,經向聯邦政府申報,同意佤邦在緬甸大中城市開展商貿活動。為便於領導和管理,於一九九O年12月在臘戍成立了「佤邦綜合開發貿易總公司」。並先後在仰光、瓦城、棟枝、景棟、大其力、木姐等城鎮組建了分公司,後來向聯邦政府提出開採珠寶玉石的申請,得到了批准,先後在孟休、帕干、抹谷等組織開采寶石、玉石。為廣開渠道,多路經營,十年來先後組建了宏邦公司、一星公司、德康公司、康隆有限公司、康祥珠寶公司、999公司、飛亞公司、佤油麻公司、思茅金鳳大酒店、邦康自來水公司、康樂有限公司、佤邦銀行、恆源煙草工業製造公司、當陽紅磚廠、木姐自來水公司等商貿金融單位。從事商貿的已有5000多名幹部職工。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從不會經商到學會經商,從不會管理到學會管理。在發展過程中付出了很大代價,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現在全面的商貿網路初步形成。這些商貿單位的組建,使佤邦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為佤邦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礦業:佤邦礦藏豐富,但尚未得到普查。十年來,對金廠的鉛鋅礦和龍潭的錫礦組織了開采,有了一些效益,掌握了部分資料,培養了一批礦務管理人員。為今後的礦業開發打下了基礎。
在礦業方面,聯邦政府給了優惠照顧,同意佤邦在勐休、莫谷開采寶石、同意在帕剛開采玉石,還歡迎佤邦去經營南馬都的礦渣等等。勐休寶石場的開采,幾經波折,目前發展良好,效益可觀。龍潭錫礦,潛力大,品位高,質量好。現正採取措施,有計劃地開采,嚴禁破壞性,毀壞性的開采。佤邦政府計劃在第三個五年計劃中發展2—3個重點礦廠,作為佤邦礦業開發的龍頭,使之成為佤邦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及全面禁種禁毒事業的堅實基礎。
(十四)城鎮建設
佤邦在緬共時期,只有邦康的緬共廣播電台,東北軍區總部有幾間磚木結構的瓦房,建築面積約2000㎡,全邦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和平建設十年來,城鎮建設發展迅速,邦康已建成初具規模的城鎮,為迎接十年大慶,98年對全鎮重新進行規劃,擴寬了街道,鋪設了地下水溝,安裝了自來水管,架設規范化的能源線路。還修建了運動場、大禮堂。南鄧、勐冒、昆馬、王冷、勐波、賀島、勐片等地也建了不少樓房,全邦建築面積約100萬㎡,是89年的500倍,集貿市場、街道路面,逐年規范,市容正在改觀。
(十五)毒品種植和禁毒方針
緬甸自從1885年淪為英帝國的殖民地以後,鴉片(罌粟)就被傳入緬甸。佤邦屬撣邦高原,山多平壩少,地理、氣候、土質適合於罌粟種植。一百多年來,人民群眾以種植罌粟為主要經濟來源。群眾不了解其毒害性,只為了用鴉片換取糧食、衣物、鹽巴等生活用品,維持最低的生活。加之過去佤邦處於原始部落社會,文化、科學、交通十分落後,鴉片成了群眾包治百的葯物,不少百姓因而染上吸鴉片的惡習,佤邦的毒品種植和吸毒、販毒,有著深遠的歷史的社會的背景。
緬共執政時期,雖有禁毒的號召,但沒有實際的措施和行動。禁毒並無實際效果。
禁毒工作
1989年,佤邦脫離緬共後,聯合黨中央就意識到毒品種植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艱巨性。決心把禁毒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來完成。
一九九O年八月二十六日,佤邦發布了《佤邦對禁種根除大煙的策略與措施》文件;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頒布了《禁毒通令》;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趙尼來總書記代表佤邦,主持了有國際禁毒組織和聯邦政府參加的在雲線斬除鴉片幼苗3000多畝的活動;同年六月二日,又在勐冒縣納威區燒毀了價值9000多萬美元的毒品加工廠;一九九四年三月八日,景棟戰略指揮官吳覺溫帶領中、日、美、英、法、澳大利亞等十一個國家的大使、武官到永定、賀島參加燒毀了兩個毒品加工廠;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作出了《關於加強佤邦地區毒品管理的若干決定》,組建了毒品管制委員會;1995年5月17日,佤邦政府作出了《關於在佤邦的部分地區實現三年無毒區的行動計劃》;為進一步落實禁種禁毒計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成立了團級單位的稽查大隊。縣、特區成立了稽查中隊、小隊;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聯合黨中央向全黨全軍全民做出了《公元二00五年全佤邦實現無毒地區》的決定。
經過十年的努力,佤邦種植面積及毒品產量正在逐年減少:1990年種植面積約10000英畝,產量約60000公斤。
1994年種植面積約8000英畝,產量約48000公斤。
1997年種植面積約5000英畝,產量約30000公斤。
為了實現徹底禁毒的目標,十年來,特別是第二個五年計劃(1994年)以來,鼓勵和發動單位和個人試種經濟作物,加大了替代作物的投資,取得較好的成績。在邦康地區,炮團、獨立團、418師、邦康特區、萬蚌農場等單位和個人,已種植橡膠、咖啡、果樹萬余畝;南鄧特區、勐冒縣、龍潭特區、勐波縣等單位,發動群眾,因地制宜,種植橡膠、茶葉、荔枝、芒果、杉木等經濟作物已達5萬余畝,目前長勢良好。南面地區,氣候溫熱,土質肥沃,171軍區已種植柚木80多萬株。開發了兩個龍眼基地,已種下龍眼樹苗5000多畝。
佤邦的禁種禁毒工作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不容樂觀。由於境內外少數謀取高額利潤的制毒販毒分子,變換各種手法,或明或暗地與佤邦禁毒方針相對抗,對這些抗拒勢力打擊不力,國際援助兌現遲緩,佤邦的禁毒阻力還很大。部分已禁種的地區出現反復,群眾外流現象也隨之突出,他們遷往外地繼續種植毒品……但佤邦政府禁毒決心已定,只要全黨全軍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加上國際禁毒組織和聯邦政府的援助配合,佤邦的禁毒大業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二OO五年全佤邦為無毒源地區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實現!

⑶ 從中國境內怎麼匯款給緬甸

摘要 你好, 使用農行 郵政等

⑷ 中國是不是已經失去了整體收購緬甸的最佳時機

向左轉,還是向右轉?這是一個問題。
平王東遷,周王室徹底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天下進入了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在群雄中,秦國的先天條件和後天條件並不突出,甚至可以說是很有一些差的。秦的領地關中平原,土地不如中原肥沃,物產不如中原豐富;交通不如中原便利,經濟不發達,文化相對落後;秦國取得諸侯地位相對較晚,爵位又低;因此,秦國很難吸引人才。很多最後落戶秦國並建立功業的人才,最初都不是把秦國當作首選目標,而是在別的國家碰了壁、倒了霉,沒有辦法了,才到了秦國。自身條件不突出,周邊環境更差。秦的西面和北面被諸如山戎、姜戎、義渠戎之類的少數民族所環繞,這些比秦國更加落後的蠻族是秦的心腹之患。他們窮得很,戰鬥力卻很強悍,經常來找秦國的麻煩;秦國擊敗他們撈不到什麼好處,打輸了卻會遭到洗劫。秦國最初的列代先王大都在和戎族的戰爭中戰死。秦的東面則是春秋時代最為強大的諸侯國:晉國。晉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均領先於秦國,雖然秦國也曾經利用晉國的內亂干涉過其內政,但總的來說在春秋時期秦國一直遭到晉國的壓制。逐漸強大的秦國也曾試圖越過晉國在中原地區搞擴張,吞並鄭國,卻被打得頭破血流。直到晉國解體,分裂為三個國家,秦國才得到了發展的機會。晉國的分裂改善了秦國的生存環境,商鞅變法則大幅提升了秦國的自身實力。秦惠王繼位,處死了政治對手商鞅,但卻沒有改變商鞅制定的國策。強大起來的秦國急需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尋找一個突破口。關於這個新的主攻方向在那裡,秦王國強大的軍隊到底是要向左攻擊還是向右攻擊,由秦惠王主持的御前會議上發生了一次我國歷史上極為著名的辯論,史稱「司馬錯論伐蜀」。辯論的參賽雙方分別是著名辯手張儀和不著名辯手司馬錯。
關於秦國的主攻方向,司馬錯主張進攻蜀國,張儀反對,提議進攻韓國。他認為:韓國的領地位居天下正中央,但其實力是戰國七雄當中最弱的一個,最容易進攻;並且韓國還有一個國中之國,就是周王室的直轄領地。周王室這時雖然只擁有洛陽及其周圍很少一點領地,但在名義上仍然是天下的共主,除了領地之外,還擁有象徵天下的九鼎。進攻韓國,不僅可以奪取天下正中央的領地,而且可以獲得額外的戰利品「周王室」。秦國應當和魏國、楚國搞好關系,邀請他們共同攻擊韓國。當然要自己擔當主攻,為了防備魏國、楚國來搶周王室這個終極戰利品,秦應當在鞏義方向屯兵扼守交通要道,阻止楚軍、魏軍北上,讓他們瓜分一下韓國南部就可以了。而秦軍主力則順黃河而下,奪取周的洛陽和韓的新鄭。這樣,秦就奪取了天下正中央的領地,以及象徵天下的九鼎。然後秦就可以宣布自己獲得天下霸權,秦國由諸侯晉級為天下之主,像周武王建立周王朝那樣建立一個嶄新的秦王朝。至於像蜀國那樣的蠻夷之地,就算打下來也沒什麼用出。「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向蜀國進攻只會讓天下霸業越來越遠。
張儀是中國歷史上最能說的說客,號稱可以靠一根舌頭改變天下。面對天下最有名的辯手張儀提出的頗具說服力的發言,不著名辯手司馬錯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正因為中原諸侯均把蜀國視為蠻夷之地,所以進攻蜀國才不會招致諸侯的干涉;而蜀國本身這時正鬧內亂,蜀國國君是個像桀紂一樣的暴君,正遭到國民的反對呢。秦軍進入蜀國,就像狼入羊群一樣,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取勝利。不僅可以獲得富庶的領地,而且可以獲得制止暴亂的好名聲,最重要的是不會引起諸侯干涉,戰略目的能夠得到實施。進攻韓國和周王室,很容易被諸侯當作出頭鳥。面臨困境的韓國和周王室只要一邀請,對秦國懷有警惕之心的諸侯們就會打出「保衛周天子」這種王道無比的旗幟,出兵干涉。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盡管實力大幅提升,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單挑其他任何一個諸侯國都可以獲勝,但顯然還抗不住天下諸侯們的群毆。當出頭鳥,不僅不會獲得好處,反而會被爆打。像九鼎這樣的戰利品,現在奪取還為時尚早。秦惠王是一個聰明的君主,他盡管寵信張儀,但在這次事關秦國國運的戰略選擇中,他最終選擇了司馬錯的主張,出兵攻打蜀國。果然像司馬錯說得那樣輕而易舉的吞並了蜀國,順便把正坐著同樣打算的巴國爆打一頓。巴國也同樣看出進攻蜀國是個便宜事,無奈國力不如秦國,結果在巴蜀兩國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被秦國一箭雙雕。正如司馬錯預計的那樣,秦國進攻蜀國,這種重大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引起中原諸侯們的警惕,這使得秦國順利的奪取了四川盆地。秦國用了五年時間,基本消化了新領地。擁有川中平原和關中平原兩大糧倉的秦國,其綜合國力翻了一翻,已經不是中原諸侯們可以對抗的了。盡管後來秦國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的犯錯誤,甚至是嚴重的錯誤,比如說在邯鄲城下被諸侯聯軍爆打,但秦國仍然可以憑借遠較六國雄厚的國力迅速翻身。
反觀戰國時代第一任霸主魏國,因為主攻方向不明確,既不進攻最危險的敵人秦國,也不吞並好處最多的韓國,而是在獲得了趙國表面上的降伏之後,越過趙國去吞並中山國。這種吞並看上去挺爽,但卻不能有效增加魏國國力,馬陵之役後,魏國國力迅速衰退,喪失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今天的中國,也到了需要選擇主攻方向的時候!此次人民海軍出兵索馬里,大長國威。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的艦隊要通過馬六甲才能到達索馬里;而通過馬六甲,需要經過兩個反華國家批准。這兩個反華國家,並不是總能夠批准人民海軍通過馬六甲。
今天的中國,並不擁有像當年的秦國那樣天下第一的國力,但卻有著比秦國還要惡劣的多的地緣政治環境。在我們的左側,美國精心構築了N條從日本到東南亞諸國的島鏈,像一條條鎖鏈一樣封鎖住了我們的出海口;在我們的右側,前蘇聯也曾炮製過一個類似的封鎖線。前蘇聯一方面用蘇印同盟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中國,另一方面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擴張來形成對中國的半包圍;並用入侵阿富汗來加強這種包圍。蘇聯解體一度使中國的地緣環境略有好轉,但好景不長,美國迅速替代蘇聯接手陸地封鎖線。在阿富汗駐扎的是蘇軍還是美軍,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至於越南,則更加奇妙,它竟然在蘇軍撤退之後把金蘭灣出租給了美軍。不久前還在戰場上血腥廝殺的對頭,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反華」,就這么組成了一個荒唐丑惡的聯盟。
我們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張接近嚴密的包圍網之中的。我們的周邊國家中,只有兩個盟友,一個是巴基斯坦,一個是朝鮮。巴基斯坦是我們全天候的朋友,他們為了自身的安全,是不會背叛我們的,但能夠給我們提供的戰略迴旋實在有限。中巴兩國接壤的邊境線本來就很短,更何況這一地段還在駐阿美軍的威脅之下。另一個盟友朝鮮,我實在不想多說。當初我們有那麼多鮮血流在朝鮮,中蘇對抗的時候它們選擇了什麼?再說朝鮮本身也在包圍之中,即使它們想幫我們,也無法為我們提供戰略出口。那麼,中國的出路在哪裡呢?難道我們就這樣永遠的受制於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嗎?當然不是。其實我們有一個天然的戰略出口:緬甸。讓我們拿出地圖來看一下,緬甸和我國有著相當長的邊界線,這是一個相當寬闊的出口,和中巴兩國之間的羊腸小道完全不同。所謂邊境線,乃是一條人為劃定的、地圖上的虛線,這種虛線完全是人為的,在地球表面本來是沒有的,人們在地圖上畫出來,就有了邊境線。如果不把它畫出來,那就是沒有。這條虛線對自然界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因為本來就不存在。如果把地圖上把中緬之間的那條虛線擦掉......我們就解放了,就自由了。所以,我們應當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接納緬甸成為中國的第六個自治區。什麼?!緬甸還沒有申請加入中國?!那為什麼不做些工作,使得緬甸申請加入中國?!因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緬甸加入中國的好處,以及可行性。
緬甸和我國有著相當長的邊界線,同時緬甸本身又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對於我國來說,緬甸就是一個優質天然深水良港。抗戰期間,滇緬公路曾經是我國最重要的、幾乎是唯一的戰略出口。在我國東部地區全部淪陷之後,堅持抗戰的中國幾乎完全依賴這條動脈獲取戰略物資。今天,如果緬甸為我所有,那麼,我們就獲得了一個新的出海口。這個新的出海口是不受第N島鏈威脅的,也就擺脫了美國的封鎖。如果美國試圖在印度洋上炮製一條新的島鏈,首先印度洋上沒有那麼多可以構成島鏈的島嶼,這個是上天決定的。其次如果美國試圖在印度洋上封鎖我們,沒有印度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而印度不是日本、南韓和菲律賓,在印度的國土上沒有美軍駐扎,印度並不是美國的小弟和馬仔。更何況對於美國來說,遏制印度也是他的戰略目標之一。這個新的出海口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就是不必通過馬六甲海峽。也就是說,這個新的出海口不受頑固反華的印尼和新加坡威脅。可能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人亂棍打出),我們這些年是經常受印尼的氣的。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中等國家,時不時地就冒出一股反華浪潮。對於這些反華浪潮,我們不僅不去制止,反而一味的遷就。就好比印尼扇我們一記耳光,我們不僅不反抗,還要笑嘻嘻的把臉迎上去。印度洋海嘯,我們發動全國人民捐款支援印尼。別人死了爹,為什麼要抬進咱們家來哭啊?不就是因為印尼控制著馬六甲,捏著中國的睾丸嗎?新加坡一直在明裡暗裡跟我們搗亂,其中包括支持台獨,我們也拿他們沒辦法,不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嗎?可是如果我們獲得了緬甸,那麼不僅僅是得到了一個不必通過馬六甲的出海口的問題,同時我們在戰略上也可以對東南亞反華勢力構成有效壓制。東南亞戰略形態就會完全反轉。那樣的話,就是美國借給那幫反華勢力幾個膽子,它們也不敢和中國對抗了。然後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利用這個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波斯灣的優質天然深水良港,形成一個可以有效威脅霍爾穆茲海峽的軍事力量。我們不必控制霍爾穆茲海峽,我們只要能夠威脅它就可以了。只要能夠威脅霍爾穆茲,也就捏住了整個西方社會的睾丸。必須承認,現有的人民海軍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但新的出海口對於人民海軍來說既是一個重擔,同時也是飛躍式大發展的契機,對人民海軍的戰鬥力有著巨大的拉動作用。並且沒有島鏈威脅的新出海口,其本身也是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物質基礎。
一個新的出海口,不僅可以拉動人民海軍的戰鬥力,而且對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有著無與倫比的拉動力。西南諸省是我國最落後、最窮的地區,西部大開發以來,雖然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西部的落後面貌。一個新的出海口,卻可以把這一地區變成新的珠三角、長三角。當然,在這個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前緬甸地區。
整體收購緬甸,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可以使中國受益無窮。他的好處,我如果坐在這里說,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可是如果實現不了,那就是白說。畫餅是不能充飢的。我認為,整體收購緬甸,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之所以還沒有實現,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工作做好。
在當今世界上,已經不存在強行兼並一個國家的可能了,就連那個唯一的超級大國也不能。雖然叢林法則永遠存在,但已經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我們不能像八百年前的成吉思汗那樣,如果緬甸不接受我們的收購要約,派一隊騎兵把他們的人殺光就行了。「文明」社會里,要有「文明」的做法。兩國結合必須你情我願,不能搶親。
當今世界的通用游戲規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制定的,這個游戲規則規定:二戰結束之後,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神聖不可改變。這是通用游戲規則,我們必須遵守,因為我們不具備對抗整個游戲規則的力量。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游戲規則本身不是神聖不可改變的。盡管游戲規則由數不清的條約和慣例組成,構成游戲規則的各種文本浩如煙海,但其實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那就只有兩句話:1、凡是符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根本利益的,就是對的;2、凡是不符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根本利益的,就是錯的。游戲規則就這么簡單。如果誰還認為游戲規則本身是神聖不可改變的,誰就去買塊豆腐一頭碰死算了。因此,我們需要的就是充分了解游戲規則,然後按照我們的需要解釋規則。我們知道,二戰結束之後,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自願合並,一共發生過三次:一次是利比亞加入埃及,不過後來又解體了;另一次是敘利亞加入埃及,不過後來也離婚了;最後一次是波多黎各共和國申請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獲得批准。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波多黎各共和國了,有的只是美利堅合眾國波多黎各自由邦。
這三次合並完全是出於自願的,所以並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反對。還有一次,伊拉克強行吞並科威特,被地球聯軍爆打,不僅被迫吐出吃進嘴裡的肥肉,還喪失了兩國之間的爭議地區。伊拉克和美國的例子擺在那裡,我們當然不能學伊拉克,那樣做不僅達不到目的,而且有對抗全世界的危險,太蠢。我們該學習的是美國。如果緬甸申請加入中國,美國甚至都找不出反對的理由。他們可以接受波多黎各的入盟申請,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緬甸的加入申請?我們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在道義上沒有任何障礙,接下來就是我們有沒有接收緬甸的足夠實力。
拿破崙說: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大漢高祖說:所謂江湖道義,不過是說出來供大家參考的。在國際關系中,什麼江湖道義啦,談判技巧啦,能夠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大炮的數量和射程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是起決定作用的根本因素。這個道理,除了白痴和小屁孩都應當明白。美國通過《廣場協定》掠奪走了日本人民整整十年的血汗錢,難道日本人傻啊?日本人才不傻呢,小鬼子精明著呢,鬼精鬼精的。為什麼鬼精鬼精的小鬼子還要接受美國人的敲詐呢?不就是因為美軍駐扎在日本么。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和美國相比仍然弱小,甚至和沒落貴族俄羅斯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我們不具備全面抗衡美國的實力,所以不要妄想在熱點地區一展身手。想調解以巴沖突?會碰一鼻子灰。想在巴爾干火葯桶支持一個盟友塞爾維亞?會讓歐洲人笑掉大牙。想把手伸向波斯灣?那會被打得頭破血流。就不說那麼遠的目標,就說家門口的東海爭端,人民海軍也不具備趕走小鬼子的實力。但緬甸則和這些目標完全不同。緬甸既沒有石油,也沒有鐵礦、銅礦或者別的戰略物資,最重要的特產是海洛因,之外是些沒有戰略意義的寶石。暹羅灣不是波斯灣,不是引人矚目的熱點地區。在絕大部分國家眼裡,緬甸是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傳統歐洲大國,對緬甸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
緬甸本不是一個重要國家,緬甸在戰略上唯一的重要性就是:可以成為中國的出海口。緬甸對中國很重要,因此也就對美國很重要。如果緬甸在中國手中,我們就能打破美國的封鎖。如果緬甸在美國手中,就能加強對華封鎖。美國是一個聰明的國家,如果我們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美國會在一瞬間就明白他的根本利益受到了最為嚴重的侵犯,立刻就會有干涉的沖動。
看一看地球儀,我們會發現緬甸有許多叢林。美軍曾經在叢林戰中吃過苦頭,這讓他們對叢林記憶猶新。而我們曾經在叢林中輕松擊敗越南。顯然,世界上還沒有哪一支軍隊會白痴到在叢林中和PLA格鬥。緬甸,在PLA的大炮射程之內。
盡管緬甸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但這條海岸線上目前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戰略目標。就算美軍把整個緬甸海岸線炸個稀巴爛,也沒什麼意義。我們以後再修港口就是了。事實上整個緬甸,對於美軍來說都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戰略目標。攻擊中國本土?顯然美國還沒有那麼瘋狂,這不符合游戲規則。游戲規則規定這種情況下最多也就是一場局部的、代理人之間的戰爭而已。我們要充分利用游戲規則。更何況美國雖然在衰退,但還遠沒有衰退到為了轉移國內視線,鋌而走險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地步。「大日本皇軍」恐怕有著和美軍同樣的沖動,而且「皇軍」還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海軍,但缺乏強力的陸軍,同樣難以有所作為。緬甸,不在「皇軍」的大炮射程之內。印度吃過PLA的苦頭,印尼軍隊也就趁在國內嚇唬嚇唬老百姓。緬甸周邊沒什麼像樣的軍隊能夠對PLA構成威脅。至於美國的歐洲盟國們,才不會吃飽了撐得來這里浪費軍事資源呢。並且歐洲和美國一樣在經濟衰退,既沒有興趣,也沒有力量配合美國來制裁中國。沒有歐洲盟友的配合,美國甚至連制裁和封鎖都做不到。顯然,我們是有著接收緬甸的實力的。以今天中國的國力和PLA的軍力,接收緬甸不存在實力上的問題。
我們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在道義上和實力上都沒有障礙。真正的障礙,是緬甸人民的民族感情。
緬甸這個國家,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並沒有到接近於砸斷骨頭連著筋的地步,但也是有著不可低估的文化影響的。緬甸曾經長期是中國的屬國。屬國不是固有領土,過去緬甸並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卻深受中國影響。今天,由於長期受美國制裁,緬甸在世界上處於一種半孤立狀態,所以緬甸對中國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中國給與緬甸的幫助還遠遠不夠。正是這一點沒有做好,使得整體收購變得困難重重。毫無疑問,對於緬甸來說,並入中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這機會可以使緬甸在一夜之間,從落後的半原始社會,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但當今世界是民族主義盛行的世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就算並入中國對於緬甸來說有一百樣好處,卻至少有一個壞處,那就是要失去民族獨立性。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這樣的代價都未免大了一點。如何克服這個困難呢?讓緬甸人民接受中國文化。緬甸人民為什麼要接受中國文化?用經濟開路,把中國文化送進緬甸,使緬甸人民接受中國援助的同時接受中國文化(說白了就是經濟開路,繼之以文化侵略)。在歷史上形成的中緬文化聯系,使得這種文化輸出不會有大的障礙。緬甸信奉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同樣也流行於我國西南地區。直到今天,小乘佛教還是西南少數民族的主流信仰。在現實中高度發達的中國經濟同樣對緬甸人民有影響,人民幣的受歡迎程度顯然會提高中國文化的吸引力。緩慢的,但又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把經濟和文化輸出做好,讓緬甸人民接受中國文化。時機成熟的時候,在軍政府中扶植一個親華派做老大,以緬甸人民的名義申請加入中國。不同意的頑固分子,可以在空氣中消失。然後緬甸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代理人戰術是美國最擅長的戰術之一,我們應當好好的向美國學習。前期工作沒有做好,時機到來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機會在手中溜走。遺憾啊............!
今年五月(就在汶川大地震前幾天),緬甸遭受風災,死亡兩萬,一百萬人無家可歸,比印度洋海嘯悲慘的多,卻沒有見中國政府有什麼像樣動作。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地震呢,當然也不可能知道我們自己會地震,當時為什麼沒有發動群眾為我們的緬甸兄弟姐妹們捐款呢?難道我們就只會捐助敵對的印尼,而不會幫一把自家兄弟?!緬甸軍政府不接受外國救援是一個方面,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重視這個本應高度重視的兄弟。緬甸軍政府不接受外國救援隊進入緬甸,我們可以把救災物資直接送給軍政府嘛,還可以讓中國佛教協會和緬甸和尚們聯合救災嘛。什麼救援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把緬甸的災害當作自己的災害來救援。只要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的帳篷和方便麵送到災民手中,哪怕是通過軍政府的手送出的,不認識漢字的緬甸人也會對中國充滿感激之情。我們竟然沒有這么做,遺憾啊............!
中國甚至不是緬甸的第一大投資國。這讓我不可理解。要知道,這些投資是可以數十倍乃至數千倍的回收的。要想獲得無與倫比的利益,不扎一點本錢怎麼行呢?我們可以在緬甸的電力、電信、交通等國民經濟基礎領域搞建設,即使緬甸出不起錢,我們自己投資也要搞。建設一個現代化新緬甸,又有著受中國控制的經濟基礎,然後就可以加入中國了。再說也花不了幾個錢,也就是辦奧運會的費用的十分之一就夠了。與其把那麼多錢燒了,何不用來獲取巨大利益,獲取足以徹底改變中國戰略地位的利益呢?消化加入中國的緬甸,還有一個附帶的困難:這里的地理結構相當復雜,交通不便。但我想這是一個小的困難。六十多年之前,美國可以修一條滇緬公路來支援中國抗戰;六十多年之後,難道我們修不出一條滇緬鐵路來支撐中華民族的騰飛嗎?
整體收購緬甸,可以使西南經濟騰飛(當然也可以使緬甸經濟騰飛),可以獲得一個不受威脅的出海口,可以打破海陸兩條封鎖線,可以對東南亞反華勢力構成有效壓制,可以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的戰略處境。接收緬甸,可以提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接收並有效消化緬甸之後,我們就可以參與制定游戲規則,從游戲規則的遵從者,一躍而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我們制定的游戲規則當然也可以是一大堆的條約和條例,但本質也只有兩條,那就是:1、凡是符合中國根本利益的,就是對的;2、凡是不符合中國根本利益的,就是錯的。而整個世界,必須遵從這一新的規則。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和國際經濟新秩序。暹羅灣不是地球熱點,美國的大部分盟國對這里沒有興趣。美國單獨行動(最多拉上「皇軍」),基本上是既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阻止我們。美國一直在制裁緬甸,我們一直在支援緬甸,緬甸人民對中國有親切感。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有助於實現這一重大的戰略目標:緬甸風災,美國衰退。面對這種種可遇不可求的機遇,我們自己沒有把工作做好,白白的浪費了時機。緬甸,是上天恩賜給中國的最好的禮物。違天,不祥;天與不取,反受其亂。緬甸人民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總不能盼著兄弟年年遭災吧?更何況我們就是盼也盼不來啊。我們也不能指望美國年年衰退,更不能指望美國永遠犯錯誤。一旦美國明白了緬甸的重要性,不再制裁緬甸,而是像招安利比亞那樣招安了緬甸,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接受緬甸了。美國就會完善對華包圍圈,牢牢的把中國封鎖住。到那時,悔之晚矣。
盡管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但現在醒悟還不晚(因為美國還沒有修正他們的錯誤嘛)。踏踏實實的把工作做好,用拉動內需、在國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去參與緬甸建設,用抗震救災的態度去援助緬甸。在不受干涉的前提下,無障礙的接受這片在列強眼中本來是無足輕重的土地,從而大大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⑸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⑹ 哪裡可以捐款.彭家聲

支付寶里有些獻愛心的項目,各種,貧困山區,保護動物,關愛弱勢群體等

⑺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災難的同時給緬甸多份希望.

國際上對自然災害所做的援助不可能沒有政治算計,我們用美國與日本做例子。

美國這次援助緬甸的風災就要求直接派軍隊進入緬甸,一方面時代雜志有文章說現在是入侵緬甸的最佳時機,一方面美國授予親西方的反對派領袖翁山素姬國會金質獎章,接著加拿大政府再頒發榮譽市民給翁山素姬,美國的政治意圖再明顯不過了。美國的援助是基於人道精神嗎?

日本在國際援助上從來不給現款,而是用日本生產的實物做為援助。為了得到日本的援助,受援國幾乎都要向日本提出一些資料(或讓日本政府進行調查),表面的理由是為了使日本政府了解什麽樣的物質援助是適合的。所以日本的援助一方面使國內某些工業受益,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平時不易獲得的受援國的生產資料。日本的情報工作是非常細膩的。

說實話,這次的地震災害中國根本不需要國際援助。中國有錢、有人、有物質、有技術能力,外國能提供的中國本身都不缺乏。中國答應國際援助不過是為了表達開放和透明的政策,改變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營造國際和諧的氣氛,哪裡會是因為中國自己沒有解決的能力所以迫切地需要國外的援助。

以目前人民幣面對龐大的升值壓力、強大的出超和擁有的巨大外匯,中國政府即使為地震發行一兆人民幣也沒有問題。財產的損失估計大約兩、三百億美元,所以錢根本不是問題。中國政府完全能夠承受所有救災和重建的經費而綽綽有餘。中國政府讓民間發動捐款為的是表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這是對的,如果我是中國領導人也會做同樣的事。四川大地震中國最大的收獲就是全國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中國有人力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任何國際友人會像解放軍戰士那樣奮不顧身地救災。如果你看了災區的地形圖和了解那裡的天氣就知道在那種環境下空降是玩命,我不敢相信中共的空降兵真的在災區進行空降。大概全世界也只有中共解放軍有決心和勇氣干這種事。

中國有強大的生產力,有全世界最龐大的民生工業,諸如帳蓬、被褥、毛毯、衣服、速食麵、飲用水、電池、手電筒...等等都有巨大的存貨,完全不是問題。中國基礎建設非常健全和先進,各種需要的重型機械也完全不是問題。如果災區缺乏任何物質那是因為道路被破壞導致運輸困難,並不是沒有這些物質。中國並不需要國外的物質援助 。

至於技術,地震救難有什麽高深技術?

中國基礎建設的經驗豐富,鐵路和公路的修築是第一流,通訊技術也夠先進,尤其橋梁技術領先世界。剩下的就是救難犬、夜視鏡、生命探測器等等沒什麼大學問的東西,救難最終、最重要的其實是救難人員的雙手。地震在搶救倖存人員時是不敢動用重型機械的,主要就是靠兩只手挖,非常原始。

國際新聞喜歡炒作,鋪天蓋地的報導災區是如何如何的悲慘,然後再呼籲讀者踴躍捐款,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如果沒有國際援助,中國就撐不下去,中國沒有辦法解決她的困難。這種印象是完全錯誤的。

其實中國並不需要任何外援,但是為了對付西方媒體的「民主攻勢」,中國決定開放國際新聞媒體作現場采訪,也接受國際的援助。國際也樂得提供援助,因為這些政府都知道中國有沒有他們的援助其實都無所謂,所以樂得享受人道的美名。如果中國(任何國家也一樣)真的是沒有國際援助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那麼西方國家反而不會爽快地提供援助給中國,一定會提出很多政治條件要中國答應,就像緬甸。這是國際現實。

世上絕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人道援助」只是表面好聽的借口。

⑻ 中國向緬甸風災捐款,可現在中國有了地震,怎麼辦

我們是自願的,給出去的東西你好意思要回來?現在就看國際社會的援助了,不管怎樣還是主要靠自救。

⑼ 從中國境內怎麼匯款給緬甸

有以下幾種方式:

1、如果金額比較小,建議使用農行/郵政的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這種方式手續費低,速度最快。

2、金額超500美金可以去銀行電匯(T/T)還有速匯金(Money Gram)等。

3、可以選擇去靠譜正規的公司。如果想要匯率高一點的話,可以讓當地的私人匯款給你匯款。

(9)怎麼給緬甸捐款擴展閱讀:

1、西聯匯款:

最大的特點就是匯款速度快、辦理的網點多,不需要開立銀行賬戶,沒有中間行費用,鈔匯同價。此種匯款方式的遺憾在於可辦理的外幣還僅限於美元,匯款金額最多隻能是一萬美元,只受理個人對個人的匯款。辦理時,客戶要帶好身份證明和用途證明。非洲地區暫不開辦此業務。

2、特色匯款:

除了價格之外,方便是匯款業務的一大賣點。農行新推出的漫遊匯款正符合市民的需求,無需再打聽清楚對方匯入款行名稱與地址,只要寫清收款人姓名,告訴收款者匯款單密碼,對方就可在全國任何一個農行聯網營業機構兌付匯款單。

此漫遊匯款業務不僅適用於給親朋好友匯款,對於外出旅遊、務工經商、出差駐外、上學就讀等異地現金使用者都十分方便。上海農行400多個營業網點已全部開通漫遊匯出和支取功能,客戶在網點辦理此業務時只需攜帶個人身份證件即可,而漫遊匯款業務具體收費僅為匯款金額的1%,最低1元,最高50元。

同時,利用網路銀行轉賬也是十分方便的,利用農行95599網站和電話銀行能進行卡卡轉賬、跨行間轉賬,工行推出了95588電話銀行異地轉賬服務功能,新春期間,建行網上匯款正舉行優惠措施,收費僅為匯款金額的0.3%。

⑽ 緬甸大風暴得到了哪些國家的幫助

聯合國人道救援事務副秘書長霍姆斯7日說,已有24個國家提出向緬甸捐款,金額總計約3000萬美元。另有6國已表示願意捐款。另外,聯合國將從中央應急基金調撥1000萬美元,提供緊急救助。
緬甸遭受自然災害後,中國向緬甸提供了價值1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中國政府8日決定再向緬方提供價值3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幫助緬甸人民戰勝災害重建家園。
目前,緬甸災情仍十分嚴重,救災工作相當艱巨,防疫任務繁重,災後重建任重道遠。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