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吳三桂和緬甸哪個厲害

吳三桂和緬甸哪個厲害

發布時間: 2022-05-02 02:47:12

⑴ 同樣是藩王,吳三桂、耿精忠與尚可喜誰的官最大

我們分別來說說這三位

吳三桂

吳三桂投降清廷十幾年間,從山海關,打到雲貴,緬甸,消滅了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桂王永曆政權,清廷給予他極大的權力,吳三桂不僅獨承方面之任,而且在一切軍事活動中也"假以便宜,不復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

吳三桂開藩設府,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事務,也就是說有軍事管理和人事任免的權力。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晉爵親王,兼轄貴州。其世子吳應熊也選尚公主,號稱"和碩額駙",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直到這時吳三桂的權力和地位達到頂峰,吳三桂最厲害的地方是他手下還有十幾萬能征善戰的軍隊。

故吳三桂在當時官當的最大了,實力最強,尚可喜最富有,耿精忠生活最奢靡。


⑵ 明朝其實是被緬甸滅掉的,是緬甸國王把永曆皇帝送給清朝吳三桂的,最後滅掉明朝的其實是緬甸

從狹義上來說,這是正確的。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政權滅亡。永曆帝流亡緬甸,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次年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永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永曆帝在昆明遭絞死,終年40歲。死後廟號昭宗,謚號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清乾隆年間上謚號出皇帝。但真正把明朝滅掉的應該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

⑶ 吳三桂哪裡來的勇氣,敢用三萬兵馬對抗強大的八旗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昆明誓師,痛罵滿清“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號召大夥“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宣布起兵反清,而後迅速佔領南方各省,耿精忠、尚之信、鄭經、王輔臣、孫延齡、布爾尼等紛紛響應,此為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亂”。在此,我們不談吳三桂為何造反,也不談他為何失敗,要說的是吳三桂那來造反的底氣?要知道,吳三桂當時的直屬兵馬就3萬,耿精忠、尚之信更少,區區9000而已。反觀大清朝,八旗被譽為“滿萬不可戰”之勁旅,這是王朝核心武裝力量。此外,大清還擁有全國財富,而吳三桂能夠控制(不包括盟友)的地盤就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大清經濟實力碾壓吳三桂。

綜上所述,吳三桂起兵之初,雖然所部兵馬只有3萬,但他卻有足夠的信心擊敗滿清,這既是對自身實力的自信,也是對時局的自信。可惜,擁有如此一副好牌,吳三桂居然只想當清朝版的沐英,世代鎮守雲南即可,目光如此短淺,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會失敗了。

⑷ 清朝時期的吳三桂為什麼不攻打緬甸而反清

1、當時清朝皇帝康熙採取削藩的政策,這樣對吳三桂集團的勢力是致命的打擊。
2、吳三桂反清,也是幻想能夠打下江山,自己成為一代開國之君。

⑸ 明末清初吳三桂為何不攻入越南自立為帝

吳三桂在雲南的小日子其實非常爽,他為了向清廷表忠心,甚至連前明的永曆皇帝都給誅殺了。因此康熙朝的四大輔政大臣,對吳三桂很放心,加封他為親王,讓他永鎮雲南。

既然得了平西王的爵位,又有了永鎮雲南的地位,而且手握雲貴兩省的軍政大權,他為什麼還要去什麼緬甸、越南呢?留在大清難道不香嗎?

此時的吳三桂,完全就是一個獨立的諸侯。他在地方上不僅擁有絕對的軍政大權,而且連財權、選官權也被他所控制。此外他每年還要伸手跟康熙要大量糧餉,為什麼?因為雲南還有很多南明餘孽需要清除,這些人馬都必須要養著。

當時清朝國庫每年的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要被吳三桂拿去用掉,這讓康熙皇帝頭很大啊。這不是養了個諸侯王,這是養了個祖宗啊!為此削藩這才展開的。

兩手准備,老奸巨猾。

吳三桂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始終和清廷之間有隔閡,為了防止將來清廷的新皇帝卸磨殺驢,吳三桂必須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這個道理是後來才想起來的,因為順治時期,清廷對吳三桂很好,為了表忠心,吳三桂甚至連永曆皇帝都給殺了,殺完以後他就後悔了,因為他得罪了天下所有支持明朝的人。

這個時候他開始為自己考慮後路,跟著清廷的確沒錯,但是如果哪天清廷的皇帝過河拆橋了,那他豈不是要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吳三桂在康熙剛登基開始,就大量索要兵馬錢糧。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南明的殘餘力量還有很多,如果不派軍餉,那他的軍隊就會解散,這些地方很有可能會再次落入明軍的手裡。

清廷對此也是無能為力,雲貴地區已經成了吳三桂的地盤,如果安撫不好,說不定吳三桂會起兵發難。為此康熙朝的四大輔政大臣都很慣著吳三桂。

清朝國庫的大量收入,都交給了吳三桂,吳三桂這十多年養心蓄銳,不僅變得富裕了起來,而且兵強馬壯,終於有了和清廷一較高下的實力。就算不造反,清廷也對他無可奈何。

總結:年紀大了,志向就短淺了。

這天下本該是吳三桂的,人家起兵反清的時候,聲勢浩大,清廷完全不是對手。南方全境都已經落入吳三桂等三藩之手,而且陝西、甘肅也在吳三桂舊部王輔臣手裡捏著。

可是這個時候吳三桂飲馬長江,他就是不過長江了,為什麼?因為年紀大了,志向短淺了,這才給了康熙逐步反擊的機會。

所以說,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去做,歲數大了,就很難再有雄心壯志去做了。諸如曹操也是一樣,年輕的時候沒能一統江山,老了以後就越混越差了。

⑹ 鰲拜和吳三桂誰厲害,他倆交過手嗎

鰲拜和吳三桂都很厲害,他們沒有交過手。

1、鰲拜: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攻克皮島,參加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皇太極病逝後,擁戴皇九子福臨即位,成為議政大臣,位極人臣。順治帝去世後,接受遺詔成為顧命輔政大臣,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康熙八年,康熙帝在索額圖、黃錫袞、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鰲拜下獄論罪,囚死於牢中。

2、吳三桂:

吳三桂在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崇禎十七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

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州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6)吳三桂和緬甸哪個厲害擴展閱讀:

就吳三桂方面說來,在南明政權尚未消滅之前,他與清政府命運相連,必須拚死作戰。他在鎮守雲南後實行了以下措施:在政治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

對於轄下的各級官吏,他選用自擅,各省員缺,時亦承製除授,謂之西選。當時清廷所給雲、貴二省督撫的敕書,都要寫入聽王節制四字。

與此同時,他還以重金收買在京朝官及各省將吏,為自己效勞。他還招納李自成、張獻忠余部,編為忠勇五營、義勇五營,加緊訓練。

此外,吳三桂還縱容部下將吏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殺人越貨,毫無畏忌,訟牒、命盜兩案,甲兵居其大半。

⑺ 吳三桂真的很厲害么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叱吒風雲,但他仍然是一個不幸的人。不要說因為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為「漢奸」,就是在清一朝,因為最後的反水,在滿人看來,無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吳三桂的角度看,這可能是一個大冤枉。尤其入清以後,雖然待遇不錯,但總體上他是被人豢養著。這就像一頭雄獅,你把他放在一個牢籠里,同時卻不斷地給他突破牢籠的力量,他哪有不沖出去的?所以,當別人用鄙夷的眼光來看吳三桂對待主子的反復無常時,我常常會感到一種無盡的悲涼。在歷史環境的壓力下,就算康熙再英明,吳三桂也不可能不反。只是這其中的況味沒有幾人能懂罷了。
��滿清入關之後,吳三桂一直是清廷最厲害的棋子。當是時,滿漢間的隔隙依然存在。雖然滿清已經具有強大的武力,但漢人的抵抗亦自劇烈。用漢人去號召漢人,招降納叛,無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一度被重用。順治定下北京之後,即授予吳三桂平西王之冊印。吳三桂果然未負順治之望。先是跟隨英親王阿濟格出征陝西,討伐李自成。一路勝利連連,尤其西安一戰,「三桂督兵奮擊,斬首數萬級」。並一直追擊李自成到湖北,直至自成「走死」。順治八年,明桂王朱由榔在南寧稱帝,時時派兵出擊川北諸縣。順治命三桂率軍討伐。這實為平定西南之序幕。吳三桂一路過關斬將,偕同其他將領攻城略地,戰功卓絕。至順治十六年,西南基本平定。朱由榔敗逃緬甸。此時,朝廷詔下,令吳三桂鎮守雲南。
��吳三桂功勞巨大,順治給他的回饋也是巨大的。每次吳三桂立下功勞,順治都給予十分豐厚的犒賞。李自成覆滅那一年,順治賜吳三桂綉朝衣一襲,同時將其晉升為親王,並讓其出鎮錦州。三桂除了辭去「親王」這一稱謂外,對其他似乎並不滿足。他上書又談了許多條件,比如要求增撥餉銀,給手下陞官等,可能是開國之初,急需人才,順治一一滿足了他的條件。到得鎮守雲南,吳三桂的權力更是無限擴大,朝廷讓他「總管軍民事。諭吏、兵二部,雲南將吏聽三桂黜陟」。這當然是滿清當局在當時情勢下一種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但客觀上對吳三桂形成了一種「縱容」。吳三桂擁有了空前的權力,同時也為日後的造反、滅亡埋下了「前因」。
��可惜的是,清廷對吳三桂縱容並沒有停止的跡象。順治駕崩後,康熙對吳三桂的要求仍然是言聽計從。特別是康熙元年,明帝朱由榔被吳三桂從緬甸抓回絞殺後,吳三桂的權力更是如日中天。康熙不僅下詔讓其稱「親王」,而且還讓他兼管貴州。這一來,不管是政治上,還是地域上,都極大地拓寬了吳三桂管轄的邊界。這種縱容,實際上正慢慢把吳三桂逼到的「反」的邊緣。吳三桂到底有多大的權力呢?從管轄范圍來看,雲南、貴州兩省都是他的地盤,兩省的總督、巡撫都受他節制;從用人權來看,吏部、兵部不得掣肘。一個地方官位空缺了,三桂有權派官,他派的官叫「西選」之官。魏源在《聖武記》里說:「西選之官徧天下。」這可能說得有些過了,但說吳三桂控制了整個西南的官員任免權,則大抵是符合事實的。從財權看,西南富庶之地,吳三桂在那裡挖鹽井、開金礦,與周邊諸省搞貿易,又不用交稅給朝廷,自然是富得流油。更可笑的是,朝廷因為他鎮守邊關,每年還給他數千萬餉銀,搞得周邊省份頗多怨言。對於吳三桂權力邊界的無限延伸,朝廷的官員並不是沒有察覺,當時就有許多官員彈劾他,但朝廷可能還要倚重於他,不僅不怪罪吳三桂,反而把那些彈劾之人狠狠地處理一番。這實際上已是一種嚴重的「驕縱」。在這種寬松環境下,吳三桂的人權、財權特別是軍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他的慾望也逐漸膨脹。
��此時,吳三桂已經站在了「反」的邊緣。這就好比一個人,你成天地讓他身居高位,天天讓他飫甘厭肥,突然在某個日子,你讓他這一切都化為烏有。而他,卻有著反抗的實力,他能不反嗎?康熙十二年,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康熙已經擁有了相當雄厚的實力。也許是覺得可以動一下那些飛揚跋扈的藩屬了。恰好,吳三桂這一年試探性寫了個奏摺,申請撤藩。朝廷議論良久,不敢答應他的請求。唯康熙果敢,下特旨准許三桂撤藩,並派出欽差大臣經理撤藩事宜。吳三桂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紙試探性奏摺居然弄假成真,又不甘心到手的榮華富貴如此輕易地失去,只好倉促起事,反了清朝。這後來的故事,讀者已是十分清楚。無非是幾經周折往還,三桂病死,其孫吳世璠繼承他的反清事業,最終也是失敗而死。
��考察吳三桂一生,我們發現,他自始至終都在走著滿清為他預設的命運。他如此順利地擁有高位重權,只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然而「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似乎並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改變。一旦你身上再也無利可圖,面對聲勢浩大的皇權,你又能蹦躂什麼呢?我想,即使不反清,吳三桂想必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吧!

⑻ 鰲拜與吳三桂誰厲害

沒交過手,真正的大人物是不需要真刀真槍格鬥的。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個人格鬥能力肯定是很強的,而吳三桂是著名將領,是運籌帷幄指揮作戰的,不出意外單打格鬥肯定不是鰲拜的對手。

⑼ 為了追捕永曆,吳三桂領清軍進入緬甸。緬甸不堪一擊,為何不乘機佔領該國這樣中國就能達到印度洋了

緬甸當時是明朝的屬國,永曆帝流亡緬甸,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次年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
這相當於深度投降了。
再說,後來乾隆也對緬甸開戰過的。

⑽ 明朝末年,能不能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成國

我們先說明末清初具備這個條件動機或者可能性的大約有三類:明朝沐王府、南明以及吳三桂。沐王府是沒動機也沒能力;南明可能有能力,但是沒有動機;吳三桂是有能力沒有動機。所以說明末清初時期,地方政權能夠依託雲貴川三省攻取緬甸偏安成果這個恐怕很難達到。此時正是緬甸東吁王朝的莽應龍、良淵王、阿那畢隆執政時期國力強盛,雖然中間有過反復到吳三桂時不敵但是吳三桂根本沒有攻佔緬甸偏安成國的動機和想法。

此時吳三桂既有兵權又有財力,如果真的攻打緬甸只要不佔據大清版圖估計清朝不會反對。此時緬甸東吁王朝處於衰落期,正好是吳三桂機會。等再往後百餘年貢榜王朝興起的時候清緬戰爭爆發清朝都不能輕松獲勝,那個時候就沒有機會了。但是吳三桂受歷史局限性的影響,起兵目的還是要在中原和清朝死磕然後建立政權。吳三桂自私自利的個性導致其缺乏群眾基礎和支持,以西南一隅抵擋全局堅持八年後最終身死國滅。

小結:

所以說明末清初,中原勢力是有可能在緬甸偏安建國的。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絕大部分勢力在允許的時候都沒有把在緬甸偏安建國作為首選。等到類似永曆帝朱由榔事不可為時,為時已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