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遠征軍有哪些將軍
1. 1942年犧牲在緬甸的遠征軍師長
戴安瀾將軍
1942年5月26日,赴緬遠征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重傷犧牲
2. 中國緬甸遠征軍有幾位總司令
1942年總司令是羅卓英,實際的指揮官是杜聿明將軍。
1944年反攻,從緬北反攻的總司令是鄭洞國,下面兩個師的指揮官分別是廖耀湘和孫立人;
從滇西反攻的總司令是衛立煌。
不過個人最喜歡孫立人的這句話:「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活埋。今後都這樣辦。」
3. 中國赴緬印遠征軍的高級將領都有誰
衛立煌——遠征軍代司令長官(未到任)。
宋希濂——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黃 傑——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代總司令。
羅卓英——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
杜聿明——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
王凌雲——遠征軍第二軍軍長。
甘麗初——遠征軍第六軍軍長。
張 軫——遠征軍第六十六軍軍長。
鄭洞國——新一軍軍長,
葉佩高——198師師長。
戴安瀾——200師師長
孫立人——新38師師長
廖耀湘——新22師師長
4. 1943年中國遠征軍出擊緬甸,遠征軍都參加了那幾次戰役
1942年春,日軍進攻緬甸。為粉碎日軍的進攻,應英美盟國的請求,中國政府派遣遠征軍於1942年3月上旬出兵緬甸,投入作戰。中國遠征軍下轄第5、第6、第66軍,約10萬兵力,其中第5軍為當時中國惟一的機械化軍。
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機械化第5軍第200師,在師長戴安瀾將軍的指揮下千里躍進,開抵緬甸南部重鎮同古。這個師立足未穩,便與日軍第55師團在同古城外圍發生激烈戰斗。日軍不斷增兵,以4倍的優勢兵力合圍同古城。中國遠征軍援兵受阻,第200師孤軍奮斗,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奉命棄城突圍。
同古之戰後,中國遠征軍調整部署,准備在緬甸中部平滿納地區與日軍主力決戰。但是,在西路作戰的英軍一路敗退。4月16日,英軍主力7000餘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66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軍。為感謝中國軍隊的解救,英國女王向孫立人將軍頒發了「帝國司令」勛章。
由於西路英軍敗退和東路中國軍隊失利,平滿納決戰計劃流產。中國遠征軍北撤,計劃在曼德勒地區作最後決戰。但是狡猾的日軍迂迴包抄,攻佔滇緬公路重要樞紐臘戍,切斷中國遠征軍歸國的退路。中國遠征軍被迫放棄曼德勒會戰,分多路撤退。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從緬北向雲南瑞麗方向撤退時,遭到日軍伏擊,戴安瀾身負重傷,於5月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年僅38歲。戴安瀾英勇殉國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哀悼,在延安的毛澤東主席也撰寫輓詩致祭。
杜聿明率領的第5軍軍部及新22師廖耀湘部穿越緬北叢林,向印度撤退。官兵們在險惡的叢林中掙扎了近兩個月,歷盡千辛萬苦,飽受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於7月底退至印度。
孫立人將軍率領新38師部隊,翻越緬甸中部山脈,輾轉進入印度境內。
其他幾路撤退部隊也都慘遭重創。據統計,中國遠征軍共損失5萬餘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於飢餓和叢林病害。
中國官兵發誓要打回緬甸,重開滇緬公路,報仇雪恨。為此,中國政府將退到印度的新22師、新38師殘部整編為新1軍,代號「X」部隊。鄭洞國將軍奉調赴印出任軍長。其後,中國政府在雲南組建了中國遠征軍Y部隊。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戰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盟軍開始戰略反攻。根據開羅會議決定,中國遠征軍X部隊投入反攻緬甸作戰。返身殺回緬北的中國官兵,沿著當年撤退時留下的斑斑血跡奮勇向前,節節推進,連克孟關、孟拱、加邁等緬北戰略要點,全殲精銳的日軍第18師團,重創第53師團。與此相呼應,中國遠征軍Y部隊也從滇西奮勇出擊。1944年5月中旬,由衛立煌、宋希濂等將軍指揮的Y部隊2個集團軍近20萬人,渡過怒江,分別向松山、騰沖、龍陵等日軍據點發起雷霆般的攻勢。
緬北、滇西戰場連成一片,炮聲震天,殺聲撼地,立時成了二次大戰中一個引人矚目的大戰場。
然而,緬北重鎮密支那的攻城戰卻打得極為艱難。日軍負隅頑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將軍委派鄭洞國將軍指揮攻城,鄭軍長選擇在7月7日這個有號召力的日子發起總攻,中國官兵同仇敵愾,奮勇爭先,突破城防。之後,步步為營,掘壕推進,最終攻佔緬北戰略樞紐密支那。
中國遠征軍X和Y部隊,一路沿中印公路從緬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緬公路往外突。兩路大軍相向而行,奮勇沖殺。1945年1月27日,兩路中國遠征軍部隊終於在緬北重鎮芒友勝利會師。至此,緬北、滇西反攻作戰宣告勝利結束。
5. 中國遠征軍有哪些主要將領
中國遠征軍的主要將領有:史迪威、戴安瀾、陳明仁、杜聿明、衛立煌等。
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作戰成果: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
中國軍隊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遠征軍傷亡總數達6.1萬人。以杜聿明指揮的第五軍為例,戰斗動員人數為4.2萬人,傷亡總數達2.2萬人,超過總兵力半數以上 。緬北反攻戰中,中國遠征軍及駐印軍參戰兵力共計307281人,馬匹15037匹,駐印軍傷亡人數高達12729人 ,滇西遠征軍達40000餘人。
在緬北戰役中以駐印軍為例,從1943年10月駐印軍由利多反攻起,至1945年3月喬梅中英會師,攻擊線路約70000餘公里,克復緬北50個城鎮,擊斃敵官兵27699人,傷敵官兵42760人,俘敵395人。
據日本厚生省救援局1950年的調查,日本在緬甸所投入的兵力達303501人,而損失兵員達185149人(不含空軍),日本每日新聞社出版的《一億人的昭和史》之《日本陸軍史》別冊中記,日軍在緬甸戰場總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戰死160400人,戰死率69.5%,接近其所投入總兵力的七成 ,中印緬戰場確實牽制和消滅了日軍的重要武裝力量,對亞太地區反法西斯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遠征軍
6. 二戰時入緬作戰的中國將領是誰
戴 安 瀾,安徽省無為人,國 民 Dang將領!1942年一月入緬作 戰!五月犧 牲,七月運回國 內,葬於蕪湖赭山公園!歿年歲!被周 恩 來評為「黃 浦之英,民 族之雄」!今年七月七日,戴將 軍幼子攜家人前往蕪湖赭山公園祭祀!相關信息可以上網查詢,謝謝,望採納!
7. 抗戰時期國軍遠征緬甸的主要將領有哪些功勛如何
遠征軍大家看的主要就是第五軍、新一軍和新六軍。要說將領遠征軍里上校團職的就算高級將領了。比較出名的你也知道的。什麼杜聿明。邱清泉。鄭洞國。廖耀湘。孫立人。齊學啟。戴安瀾。其實團職有很多英雄比如鄭笈莛。黃景升。李鴻什麼的你可以了解了解的。
8. 在緬甸指揮遠征軍抗日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美方是史迪威將軍,中方有衛立煌,陳誠和杜聿明將軍
9. 中國遠征軍共幾次赴緬甸作戰及每次最高指揮官是誰
先後共兩次。
第一次:1942年2月16日,第5軍以第200師為先頭部隊入緬。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思令長官,由中緬印戰區參謀掌史迪威指揮。
第二次:1943年2月1日,陳誠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思令官,1943年冬,陳誠因病辭職,由衛立煌接任遠征軍思令。
10. 二戰期間,赴緬甸現場的中國遠征軍,揚名國際的常勝將軍
第一個就是孫立人 。英國女王親自授勛 ,被邀請訪問美國 。
衛立煌 ,他的戎裝照片也登上美國 《時代》月刊的封面 。
鄭洞國 ,所有的美國將軍對他尊敬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