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水稻種植的國家。
稻的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日本、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和緬甸。其他重要生產國有越南、巴西、韓國、菲律賓和美國。要說的是雖然寮國,越南以米飯為主食,但是由於這兩個國家面積過小,所以不能稱之為水稻生產大國,定奪只能說是水稻的種植國,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水稻的種植大國
⑵ 世界大米生產國排行
1、中國是水稻生產的故鄉,擁有悠久的種植傳統,以大米作為飲食的基本組成部分。根據土地面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因此,它提供大面積的農業用地,特別是用於種植的土地。中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喜歡以大米為食。
2、印度憑借著年降雨量,季節變化,季風季節和大面積種植面積等基本因素成為世界第二大稻米生產國,佔世界總產量20%。印度是世界上生產白米和糙米最大國家。由於農業在印度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大米產量較大。
3、印度尼西亞種植大面積水稻,種植面積遍布全國1000萬公頃土地。現在,印度尼西亞政府正在採取許多措施來提高大米產量,以及提倡種植優質生產品種。
4、越南種植面積為3300萬公頃,大部分用於種植水稻。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大部分水稻生產地。越南有1700萬人口,其中近18%參與種植水稻,因為水稻生產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
5、泰國是一個稻米高產而聞名的國家,種植面積為920萬公頃。據估計,2017年間大米產量將超過2500萬噸。泰國以優質茉莉香米而聞名,茉莉香米在國際市場上以雙倍的速度出口,但茉莉香米產量相對較小。
6、孟加拉國以大米生產和消費而聞名。孟加拉國非常適合種植,年降雨量很高,並擁有流經這些農田的河流。在孟加拉國,75%農業用地用於種植。
7、緬甸土地高度灌溉和肥沃,環境非常適合水稻生產。盡管緬甸農業部門缺乏資源和投資,但水稻生產表現出色。根據去年最新統計數據,緬甸已生產3425.5萬噸大米。
8、菲律賓在世界稻米總產量中所佔比例為2.8%,呂宋島和西瓦薩亞斯是生產大米的主要地點,大米生產有助於菲律賓經濟增長。
9、巴西是南美洲唯一擁有豐富水稻產量的國家,佔世界稻米總產量1.7%。巴西生產約251種不同類型的大米。
10、日本是一片滿是稻田的土地。但由於農田短缺,日本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產出足夠的產量。日本有230萬個農場,其中將近85%農場種植大米。最近數據顯示,日本去年產量為1157.3萬噸。

(2)寮國緬甸哪個水稻生產的多擴展閱讀: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
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
大米蛋白質中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較少,所以不是一種完全蛋白質,其營養價值比不上動物蛋白質。但在午餐和晚餐時食用大米,較麵食而言更有利於人們減肥。在我國南方地區人們一般食用大米作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約1.3-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亞油酸含量較高,一般佔全部脂肪的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別多2-5倍。
⑶ 東南亞的泰國、寮國、越南、緬甸為什麼適宜種水稻
季風帶來豐沛的雨量,地處熱帶,亞熱帶,年均氣溫穩定,陽光充裕,適合水稻生長。
該地區海拔底,河道水網密布,水稻產區基本是位於主要河流兩側的平原,土地肥沃。
⑷ 湄公河流經哪些地區為何會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水稻產地
湄公河發源於咱們國家,但這條國際性的大河在咱們國家卻不叫湄公河,而稱為瀾滄江。咱們國家有個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是亞洲很多大河的源頭所在。瀾滄江發源於青海,流經西藏雲南,穿過橫斷山脈流入東南亞五國。在東南亞才被稱作湄公河。它是緬甸與寮國之間,以及寮國與泰國之間的部分國界線,還流經寮國、柬埔寨與越南。

⑸ 亞洲水稻起源地多元起源說有哪些觀點
周拾祿(1948)提出,粳稻起源於中國,秈稻起源於南亞。張德慈(Chang,1977)提出亞洲栽培稻的起源地,是從喜馬拉雅山麓的恆河沿岸,通過上緬甸,經過泰國北部和寮國,直到越南北部和中國南部的這一幅員遼闊的地帶,稻的栽培化是在這一地帶的內部或在邊界部分獨立或同時地產生的。中川原捷洋(1979)通過酯酶同工酶分析、酚反應、受精競爭基因的地理分布等研究發現,印度的阿薩姆、緬甸北部、寮國與泰國北部及中國雲南是稻種的多樣化與變異中心。以上與Harlan(1971)曾提出栽培植物起源地無中心的假說(noncenterhypothsis)相一致的。
以上關於亞洲栽培的起源地及起始馴化時間的問題,經中外學者約100年的研究探討,已對大范圍的稻作起源地有了較為一致的認識,但正如日本已故著名遺傳學家岡彥一於1998年所著的《稻的起源》(OriginofCultivatedRice)一書中,他通過對印度、中國以及泰國等與栽培稻起源有關的考古學及歷史研究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後寫到:栽培稻的起源地是單一的或是多個的問題,我們還沒有直接證據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栽培稻起源地確定,從邏輯上考慮要具備下列條件:①要有栽培稻的原始祖先野生稻存在;②要有考古學上栽培稻馴化的證據;③要有原始栽培種的小生境;④該地區有豐富的野生種或栽培種群體的遺傳多樣性,能為栽培種的起源提供支持證據並表明具有進化的潛力(Oka,1988)。為此,關於亞洲栽培稻的起源地問題尚需多學科的學者繼續深入研究。
⑹ 世界上哪些國家種植水稻
水稻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廣泛,世界各大洲,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水稻種植。世界水稻面積和總產的約90%集中在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水稻面積分別佔6.0%、4.3%和0.4%,大洋洲面積較小,主要在澳大利亞。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是印度和中國,其水稻種植面積分別佔全球水稻面積的28.1%和18.5%。水稻總產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印度,分別佔全球水稻總產的28.5%和21.7%。全球水稻單產較高的國家分別是埃及、澳大利亞、土耳其和美國。全球十個主要水稻生產國分別為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巴西和日本。在十個主要產稻國中單產較高的國家是日本和中國。
世界水稻分布圖
⑺ 有越南 緬甸 泰國 還有那個種植水稻的國家原因是 回答必采
以下的是水稻種植大國
東亞:日本,朝鮮
東南亞:泰國,緬甸,越南
南亞:印度
北美:美國東南部
南美:巴西東南沿海
⑻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種水稻
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
種植水稻的國家主要有:
東亞:日本,朝鮮
東南亞:泰國,緬甸,越南
南亞:印度
北美:美國東南部
南美:巴西東南沿海
⑼ 求填空題答案,全部,謝謝
:(1)從圖中看出,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處低緯度,主要位於熱帶為主;從乙圖中看出,東南亞位於A亞洲、B大洋洲、C太平洋、D印度洋之間,處於聯結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從圖中看出,甲圖中⑤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它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2)從甲圖中看出,①是緬甸,②是泰國,③是印度尼西亞,④是菲律賓;甲圖中國家與我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是越南、寮國和緬甸;
(3)從丙圖中看出,中南半島的地表形態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地處低緯,熱量充足,河流下游多沖積平原,是東南亞重要水稻產區,稻米生產國是泰國、越南、緬甸;馬來群島地勢崎嶇,多山嶺,馬來群島處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4)中南半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每年6~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馬來群島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這里終年高溫多雨;
(5)中南半島河流上游奔騰在崇山峻嶺之中,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河流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這是由中南半島北高南低的地勢決定的,許多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區;越南的首都河內,泰國的首都曼谷,寮國的首都萬象,都位於河流沿岸.馬來群島河流地勢崎嶇,山嶺很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
(6)東南亞物產豐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泰國的天然橡膠和棕櫚油、菲律賓的椰子產量居世界首位,馬來西亞的錫礦砂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出產石油.
(7)東南亞人口稠密,人口主要分布於大河兩岸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山區和熱帶雨林地區人口稀少;東南亞人種主要是黃色人種,中南半島的居民信奉佛教,馬來群島的居民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最集中的地區,廣東和福建是著名的僑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的華人和華僑占的比重最大.
故答案為:(1)東南;熱;低;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十字;馬六甲海峽;歐洲;太平洋;(2)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寮國、緬甸;(3)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水稻;泰國;緬甸;交界;(4)熱帶季風;雨;西南;熱帶雨林;終年高溫多雨;(5)水力;自北向南;北高南低,河流沿岸;河內;曼谷;萬象;湍急;(6)天然橡膠;棕櫚油;椰子;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7)稠密;稀少;黃色;佛;伊斯蘭;廣東;福建;新加坡;馬來西亞
⑽ 東南亞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
稻穀是東南亞最主要的農作物,全區82%的居民以稻米為主食,這一比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區內各國各地區之間,在稻穀生產的發展過程、產銷狀況和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別。據此,可以把東南亞劃分為三個稻穀生產區,即由緬甸和泰國組成的中南半島西區,由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組成的中南半島東區,以及主要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區。
東南亞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