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族歌曲有哪些
① 一首很好聽的緬甸歌急找
緬甸最出名的樂隊是Iron Cross。他們很多原創的歌曲都很好聽。另外一些民族音樂也很有特色,如克欽族。~~~~~~~~~~
② 請推薦 經典 的少數民族歌曲!
東方紅
紫竹調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旱天雷
歡樂的新疆
二泉映月
賽馬
慶公社
老六板
節日的天山
天山詩畫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漁舟唱晚
北京的金山上
敖包相會
1. 葫蘆絲-阿里山的姑娘 2. 葫蘆絲-阿瓦人民唱新歌 3. 葫蘆絲-阿細跳月 4. 葫蘆絲-彩雲追月
5. 葫蘆絲-侗鄉之夜 6. 葫蘆絲-放馬山歌 7. 葫蘆絲-高山青 8. 葫蘆絲-姑娘生來愛唱歌
9. 葫蘆絲-哈尼情歌 10. 葫蘆絲-核桃樹 11. 葫蘆絲-蝴蝶泉邊 12. 葫蘆絲-花樓戀歌
13. 葫蘆絲-花針引線線穿針 14. 葫蘆絲-婚誓 15. 葫蘆絲-節日的德昂山 16. 葫蘆絲-金風的祝福
17. 葫蘆絲-金孔雀與鳳尾竹 18. 葫蘆絲-軍港之夜 19. 葫蘆絲-康定情歌 20. 葫蘆絲-孔雀是啊妹
21. 葫蘆絲-劉三姐 22. 葫蘆絲-瀘沽湖之戀 23. 葫蘆絲-滿山葡萄紅艷艷 24. 葫蘆絲-漫步人生路
25. 葫蘆絲-美麗的金孔雀 26. 葫蘆絲-美麗的瀘沽湖 27. 葫蘆絲-緬甸花開 28. 葫蘆絲-潑水節歡歌
29. 葫蘆絲-慶豐收 30. 葫蘆絲-世上哪有樹纏藤 31. 葫蘆絲-甜蜜蜜 32. 葫蘆絲-彎彎的月亮
33. 葫蘆絲-望春風 34. 葫蘆絲-烏蘇里船歌 35. 葫蘆絲-掀起你的蓋頭來 36. 葫蘆絲-小河淌水
37. 葫蘆絲-星星索 38. 葫蘆絲-綉荷包 39. 葫蘆絲-瑤族舞曲 40. 葫蘆絲-彝族歡慶火把節
41. 葫蘆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42. 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 43. 葫蘆絲-月朦朧鳥朦朧 44. 葫蘆絲-再回首
45. 葫蘆絲-知道不知道 46. 葫蘆絲-竹林深處 47. 葫蘆絲-追魚 48. 古箏-百花引
49. 古箏-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50. 古箏-並蒂花 51. 古箏-步步高 52. 古箏-步步清風
53. 古箏-滄海一聲笑 54. 古箏-草原英雄小姐妹 55. 古箏-禪院鍾聲 56. 古箏-陳杏元落院
57. 古箏-出水蓮 58. 古箏-大海啊故鄉 59. 古箏-二月里來 60. 古箏-分飛燕
61. 古箏-豐收鑼鼓 62. 古箏-高山流水 63. 古箏-姑蘇風光 64. 古箏-廣陵散
65. 古箏-滾滾紅塵 66. 古箏-寒鴉戲水 67. 古箏-漢宮秋月 68. 古箏-漢江韻
69. 古箏-化蝶 70. 古箏-畫水蓮華 71. 古箏-將軍令 72. 古箏-蕉窗夜雨
73. 古箏-井岡山上太陽紅 74. 古箏-酒醉的探戈 75. 古箏-軍港之夜 76. 古箏-渴望
77. 古箏-快樂的姑娘 78. 古箏-離弦 79. 古箏-梁祝 80. 古箏-瀏陽河
81. 古箏-柳青娘 82. 古箏-樓台會 83. 古箏-梅花三弄 84. 古箏-溟山
85. 古箏-茉莉芬芳 86. 古箏-牧羊曲 87. 古箏-難忘今宵 88. 古箏-鬧元宵
89. 古箏-念佛心曲 90. 古箏-女兒情 91. 古箏-片片楓葉情 92. 古箏-偏偏喜歡你
93. 古箏-飄雪 94. 古箏-平湖秋月 95. 古箏-倩女幽魂 96. 古箏-秦桑曲
97. 古箏-情人知己 98. 古箏-上樓 99. 古箏-十面埋伏 100. 古箏-水姻緣
101. 古箏-說句心裡話 102. 古箏-送別 103. 古箏-素還真 104. 古箏-鐵馬吟
105. 古箏-外婆的澎湖灣 106. 古箏-完美 107. 古箏-武俠帝女花 108. 古箏-夕陽蕭鼓
109. 古箏-相思風雨中 110. 古箏-小河淌水 111. 古箏-幸福渠 112. 古箏-雪山春曉
113. 古箏-崖山哀 114. 古箏-夜來香 115. 古箏-彝族舞曲 116. 古箏-漁光曲
117. 古箏-漁舟唱晚 118. 古箏-月亮代表我的心 119. 古箏-月圓花好 120. 古箏-雲水禪心
121. 古箏-戰台風 122. 古箏-知音 123. 古箏-醉漁唱晚 124. 二胡-阿美族舞曲
125. 二胡-包楞調 126. 二胡-北京有個金太陽 127. 二胡-賓士在千里草原 128. 二胡-別亦難
129. 二胡-病中吟 130. 二胡-不通天光 131. 二胡-採茶撲蝶 132. 二胡-採花
133. 二胡-長相思 134. 二胡-春江花月夜 135. 二胡-大車謠 136. 二胡-當年
137. 二胡-定弦曲 138. 二胡-洞庭秋思 139. 二胡-獨弦操 140. 二胡-二泉映月
141. 二胡-哥哥回來了 142. 二胡-姑蘇春曉 143. 二胡-光明行 144. 二胡-漢宮秋月
145. 二胡-好人一生平安 146. 二胡-河南小曲 147. 二胡-紅樓夢 148. 二胡-黃水謠
149. 二胡-江河水 150. 二胡-金珠瑪米贊 151. 二胡-康定情歌 152. 二胡-空山鳥語
153. 二胡-戀歌 154. 二胡-良宵 155. 二胡-梁祝 156. 二胡-兩根弦上的贊美
157. 二胡-綠島小夜曲 158. 二胡-末代皇帝 159. 二胡-牧羊女 160. 二胡-葡萄熟了
161. 二胡-秦腔主題隨想曲 162. 二胡-賽馬 163. 二胡-三門峽暢想曲 164. 二胡-山村變了樣
165. 二胡-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66. 二胡-陝北抒懷 167. 二胡-睡蓮 168. 二胡-絲竹新韻
169. 二胡-田園春色 170. 二胡-聽松 171. 二胡-喜唱豐收 172. 二胡-小花鼓
173. 二胡-新婚別 174. 二胡-一點紅 175. 二胡-一簾幽夢 176. 二胡-雨打芭蕉
177. 二胡-豫北敘事曲 178. 二胡-月娘我問你 179. 二胡-月夜 180. 二胡-戰馬奔騰
181. 二胡-真的好想你 182. 二胡-知道不知道 183. 二胡-燭影搖紅 184. 二胡-紫竹調
185. 二胡-走西口 186. 黃河二胡協奏曲 187. 笛子-阿里山的姑娘 188. 笛子-采檳榔
189. 笛子-嫦娥奔月 190. 笛子-城裡的月光 191. 笛子-慈祥的母親 192. 笛子-返魂香
193. 笛子-風雨同路 194. 笛子-敢問路在何方 195. 笛子-姑蘇行 196. 笛子-故鄉的原風景
197. 笛子-荷花贊 198. 笛子-金枝欲孽 199. 笛子-九九艷陽天 200. 笛子-梁祝之化蝶
201. 笛子-另一種鄉愁 202. 笛子-梅花三弄 203. 笛子-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04. 笛子-美麗的天山
205. 笛子-夢 206. 笛子-苗嶺的早晨 207. 笛子-茉莉花 208. 笛子-牧民新歌
209. 笛子-平湖秋月 210. 笛子-秦川抒懷 211. 笛子-三五七 212. 笛子-陝北好
213. 笛子-水鄉船歌 214. 笛子-天若有情 215. 笛子-五梆子 216. 笛子-喜相逢
217. 笛子-雪中蓮 218. 笛子-揚鞭催馬運糧忙 219. 笛子-陽關三疊 220. 笛子-蔭中鳥
221. 笛子-幽蘭逢春 222. 笛子-雨中即景 223. 笛子-棗園春色 224. 笛子-戰馬賓士保邊疆
225. 笛子-鷓鴣飛 226. 笛子-真心不假 227. 笛子-追風的女兒 228. 笛子-紫竹調
229. 琵琶-霸王卸甲 230. 琵琶-草原小姐妹 231. 琵琶-唱支山歌給黨聽 232. 琵琶-春蠶
233. 琵琶-春江花月夜 234. 琵琶-趕花會 235. 琵琶-高山流水 236. 琵琶-故鄉情
237. 琵琶-靜夜思 238. 琵琶-茉莉花 239. 琵琶-秦俑 240. 琵琶-秋月夜
241. 琵琶-泉水叮咚 242. 琵琶-十面埋伏 243. 琵琶-雙星情歌 244. 琵琶-甜言蜜語
245. 琵琶-無盡的路 246. 琵琶-鄉戀 247. 琵琶-陽春白雪 248. 琵琶-映山紅
249. 琵琶-妝台秋思 250. 嗩吶-百鳥朝鳳 251. 嗩吶-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 252. 嗩吶-浮沉
253. 嗩吶-江河水 254. 嗩吶-喜慶 255. 嗩吶-一枝花 256. 嗩吶-正月十五鬧元宵
257. 馬頭琴-夢回 258. 馬頭琴-牧歌 259. 馬頭琴-天上的風 260. 古琴-長門怨
261. 古琴-鳳求凰 262. 古琴-高山流水 263. 古琴-關山月 264. 古琴-廣陵散
265. 古琴-蕉窗夜雨 266. 古琴-酒狂 267. 古琴-流水 268. 古琴-梅花三弄
269. 古琴-平沙落雁 270. 古琴-山居吟 271. 古琴-瀟廂水雲 272. 古琴-陽關三疊
273. 古琴-憶故人 274. 古琴-漁樵問答 275. 揚琴-春到清江 276. 揚琴-蝶舞
277. 揚琴-對話 278. 揚琴-鳳凰於飛 279. 揚琴-紅河的春天 280. 揚琴-歡樂歌
281. 揚琴-火把節之夜 282. 揚琴-將軍令 283. 揚琴-今宵多珍重 284. 揚琴-葵巴斯
285. 揚琴-連環扣 286. 揚琴-梁祝 287. 揚琴-汨羅江隨想曲 288. 揚琴-明月千里寄相思
289. 揚琴-牧歌聲聲甜 290. 揚琴-南屏晚鍾 291. 揚琴-泉水 292. 揚琴-雙聲恨
293. 揚琴-蘇武牧羊 294. 揚琴-蘇州河畔 295. 揚琴-天鵝 296. 揚琴-文成西行
297. 揚琴-映山紅 298. 揚琴-映像 299. 揚琴-漁舟唱晚 300. 揚琴-御劍江湖
301. 揚琴-月光小夜曲 302. 揚琴-月夜 303. 揚琴-昭君怨 304. 簫-聰明累
305. 簫-倒頭仔風入松 306. 簫-二泉映月 307. 簫-分骨肉 308. 簫-紅豆曲
309. 簫-梁祝 310. 簫-梅花三弄 311. 簫-平湖秋月 312. 簫-晴雯曲
313. 簫-秋窗風雨夕 314. 簫-嘆香菱 315. 簫-枉凝眉 316. 簫-陽關三疊
317. 簫-葬花吟 318. 洞簫-唉乃 319. 洞簫-草原之夜 320. 洞簫-朝元歌
321. 洞簫-春江花月夜 322. 洞簫-鳳凰台上憶吹簫 323. 洞簫-佛上殿 324. 洞簫-古剎幽境
325. 洞簫-關山月 326. 洞簫-紅豆曲 327. 洞簫-紅薔薇 328. 洞簫-良宵引
329. 洞簫-流水 330. 洞簫-梅花三弄 331. 洞簫-平湖秋月 332. 洞簫-平沙落雁
333. 洞簫-清明上河圖 334. 洞簫-十里送紅軍 335. 洞簫-蘇武牧羊 336. 洞簫-嘆香菱
337. 洞簫-一剪梅 338. 洞簫-憶故人 339. 洞簫-葬花吟 340. 洞簫-妝台秋思
341. 塤-伯牙吊子期 342. 塤-長亭怨慢 343. 塤-長相思 344. 塤-春山
345. 塤-渡月 346. 塤-福海觀荷 347. 塤-高山流水 348. 塤-歸藏
349. 塤-寒江殘雪 350. 塤-湖鄉春晚 351. 塤-虎符 352. 塤-黃鶯吟
353. 塤-江月初照人 354. 塤-苦道行 355. 塤-靈谷 356. 塤-駱駝頌
357. 塤-梅花三弄 358. 塤-孟姜女 359. 塤-南鄉小調 360. 塤-山鬼
361. 塤-傷別離 362. 塤-水龍吟 363. 塤-四季歌 364. 塤-蘇武牧羊
365. 塤-我有一段情 366. 塤-小白菜 367. 塤-小蓬船 368. 塤-行雲流水
369. 塤-杏花天影 370. 塤-仰韶古音斷想 371. 塤-葉緣曉露 372. 塤-夜之妃
373. 塤-月的宅院 374. 塤-月兒彎彎照九州 375. 塤-妝台秋思 376. 塤-追夢
377. 竹笛-把悲傷留給自己 378. 竹笛-北風吹 379. 竹笛-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380. 竹笛-九妹
381. 竹笛-懶貓 382. 竹笛-郎邪神韻 383. 竹笛-梁祝 384. 竹笛-泉水丁冬
385. 竹笛-少年壯志不言愁 386. 竹笛-味道 387. 竹笛-我熱戀的故鄉 388. 竹笛-夕陽醉了
389. 竹笛-鄉戀 390. 竹笛-耶利亞女郎 391. 排簫-茉莉花 392. 排簫-甜蜜蜜
393. 排簫-招魂 394. 三弦-蠶花曲 395. 三弦-大浪淘沙 396. 三弦-岱頂望月
397. 三弦-梅花三弄 398. 三弦-平沙落雁 399. 三弦-小行舟 400. 京胡-柳青娘
401. 京胡-夜深沉 402. 板胡-邊區的太陽紅又紅 403. 板胡-花梆子 404. 板胡-家鄉的喜訊
405. 板胡-秦川行 406. 板胡-山東小曲 407. 巴烏-阿佤人民唱新歌 408. 巴烏-北國之春
409. 巴烏-蒼山歌聲永不落 410. 巴烏-傣家姑娘選種忙 411. 巴烏-傣鄉趕擺 412. 巴烏-傣鄉人們嚮往的地方
413. 巴烏-侗鄉之夜 414. 巴烏-哈尼情歌 415. 巴烏-湖上春光 416. 巴烏-金風吹來的時候
417. 巴烏-金色的牧場 418. 巴烏-景頗山上 419. 巴烏-滿船漁火滿船歌 420. 巴烏-美麗的姑娘
421. 巴烏-夢中的小竹樓 422. 巴烏-思戀 423. 巴烏-煙盒舞 424. 巴烏-彝家歡歌
425. 巴烏-漁村晚霞 426. 巴烏-漁歌 427. 巴烏-月夜思鄉 428. 巴烏-竹樓情歌
429. 笙-鳳凰展翅 430. 笙-靜夜思 431. 笙-南海漁歌 432. 笙-騎竹馬
433. 笙-微山湖船歌 434. 柳琴-白族戀歌 435. 柳琴-波浮的港 436. 柳琴-春到沂河
437. 柳琴-打虎上山 438. 柳琴-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439. 柳琴-故鄉隨想 440. 柳琴-關山月
441. 柳琴-梁祝 442. 柳琴-木棉花開 443. 柳琴-田野琴聲 444. 柳琴-小河淌水
445. 柳琴-幸福渠 446. 柳琴-悠悠故鄉情 447. 蘆笙-鳳凰展翅 448. 蘆笙-孔雀東南飛
449. 蘆笙-賽馬 450. 箜篌-高山流水 451. 箜篌-孔雀東南飛 452. 箜篌-湘妃竹
453. 陶笛-春遊 454. 陶笛-劃船調 455. 陶笛-天賜歡樂 456. 陶笛-漁夫曲
457. 陶笛-月光下的鳳尾竹 458. 陶笛-月圓花好 459. 陶笛-在水一方 460. 陶笛-知音
461. 手鼓-獅子吼 462. 手鼓-魚躍龍門 463. 琴簫-梅花三弄 464. 琴簫-笑傲江湖
465. 琴簫-漁樵問答 466. 獨弦琴-幽心獨語 467. 高胡-百鳥朝鳳 468. 高胡-步步高
469. 高胡-春天來了 470. 高胡-漢宮秋月 471. 高胡-梁祝 472. 高胡-平湖秋月
473. 四胡-春到科而沁 474. 革胡-鳳陽花鼓 475. 革胡-牧歌 476. 中胡-草原上
477. 南梆子-霸王別姬 478. 南梆子-鳳還巢 479. 南梆子-牡丹亭 480. 南梆子-望江亭
481. 南梆子-英台抗婚 482. 南梆子-朱痕記 483. 墜琴-誇山東
③ 少數民族經典歌曲
藏族《次仁拉索》、維吾爾族《阿瓦日古麗》、哈薩克族《都達爾和瑪利亞》、烏孜別克族《黑眉毛的姑娘》、塔吉克族《古麗碧塔》、回族《花兒與少年》、高山族《娜魯灣情歌》。
鄂倫春族《鄂倫春小唱》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鄂倫春族的音樂以「贊達溫」山歌曲調為主,高亢清透,伴有延長音和顫音,優美動聽。「贊達溫」的歌詞即興添加,語言朴實,感情濃烈。
侗族《蟬之歌》《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蟬之歌》是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夏日裡令人煩躁的蟬鳴之聲,卻在侗族大歌里被模擬演唱得聲聲入耳,如同天籟之音。
④ 東南亞某個國家音樂
1英國
對於中國樂迷們來說,所謂「英式」(Brit-pop)是一個紀念性的符號。它充斥著太多人的青蔥歲月,同時現在仍然回盪在新一代年輕人的音樂夢想中。年輕的孩子們正在狂熱地痴迷弗蘭茲·費丁南德(Franz Ferdinand)或者基恩(Keane)這些嶄新的「英式」搖滾樂隊,而青春已過的人們還在不斷從「英式」黃金十年中的作品獲取感動。如果你是個朋克樂迷,你應該會把性手槍(Sex Pistols)或者沖撞(The Clash)樂隊當成永遠的偶像;即使這些你都不知道,那你肯定熟悉披頭士(Beatles)!英倫,這個清冽驕傲的字眼讓多少樂迷心中熱血沸騰!
細說Brit-pop,有人形容它「頹廢而不絕望,感傷而不煽情,躁動而不狂熱,是一種陽光燦爛的放縱,一場充溢著生命力的哭泣。」 Brit-pop直接承繼了後朋克的憂郁和新浪潮到新浪漫的華美,很多樂迷更熟悉的也許是其中無與倫比的英式吉他的清冽。從後朋克到新浪潮到Brit-pop,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的「曼徹斯特之聲」作為承前啟後的音樂潮流,在英式搖滾樂歷史上佔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
那是一個連Brit-pop這個標簽都還沒被發明出來的年代,英國流行音樂進入低潮,曾創造新浪潮音樂的曼徹斯特在這期間也變得蕭條。正當英國音樂將在沉悶中進入90年代的時候,一支叫做石玫瑰(The Stone Roses)的樂隊以救世主的姿態出現了。他們除了讓香菇頭發型,漁夫帽加連帽衫成為新的時尚,更帶來一股新的音樂之風——融合了吉他搖滾和獨立舞曲發展而成的迷幻搖滾舞曲。樂評人驚呼「上帝在第八天創造了石玫瑰樂隊才收手」。
石玫瑰給英國音樂帶來了革命——像孩子用水彩筆塗鴉般的音樂和唱片封套,嗡嗡作響的迷幻吉他舞曲,經典流行音樂創作概念的復甦……這株妖冶的「石玫瑰」在前Brit-pop年代盛開的如此燦爛!
石玫瑰樂隊1985年發行的最早的兩支單曲So Young和Tell Me中,主唱伊安·布朗就以不可思議的溫柔聲音讓人心醉。隨著鼓手Reni和吉他手John Squire不久之後的加盟,人們已清晰的看到石玫瑰已經含苞待放。終於,在也許再過50年還會被人傳唱的Made of Stone被Silvertone唱片公司在1989年4月作為單曲發表後,石玫瑰的第一張同名專輯《The Stone Roses》橫空出世。這張充滿傲慢、憐憫和無法言表的高貴氣質的唱片絕對震懾了時代,慢慢變成一代人的精神圖騰。毫不誇張地說,石玫瑰開始影響整個音樂世界,而這一切是這群街頭小子們開始根本無法預料的。在不久前英國權威音樂雜志《NME》的一次評選中,《The Stone Roses》被評為百佳唱片之首。讓我們來了解一下《NME》百佳之首的概念吧——被它壓在身下的Beatles,Beach Boys和Radiohead等等,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
可以說石玫瑰樂隊改變了90年代的英國音樂世界——因為他們「啟發」了綠洲(Oasis),收音機頭(Radiohead),污點(Blur),山羊皮(Suede)這些在整個90年代呼風喚雨的英式樂隊;但可能他們最偉大的成就是挽救了英國的搖滾樂。回到1989年,搖滾樂在英國某種程度上淪為被恥笑的對象,獨立樂隊頑固冷峻,主流音樂被極端保守的野心家們所污染。石玫瑰的處女專輯正是射向野獸心臟的一支飛箭,他們鶴立雞群,與時俱進,從懷舊的噪音製造者演變成為時代的化身。他們汲取著60年代Jimi Hendrix、The Byrds的迷幻精神和旋律,他們以Sex Pistols對道德的傲慢攻擊著制度,還擁抱著Acid House變化著的可能性。他們是一幫酷小伙兒,創作著倔強並可以隨之起舞的優美歌曲,他們擁有強烈的自我風格,他們的骨子裡閃爍著深刻、豐盈的英式吉他音樂靈魂。
像所有的經典一樣,遺憾總是與它緊緊跟隨。由於各種原因石玫瑰過早的在90年代凋零了。但幸運的是它沒有消逝,伊安那漫不經心的和孤傲的聲音還在繼續唱著,他帶著石玫瑰的靈魂繼續創作、前進。如今他已經擁有4張打著伊安·布朗印記而不是石玫瑰名號的專輯,他的音樂中保留著石玫瑰的清純雅緻,卻還多了些電子音樂的迷離氣息。他用音樂告訴我們,他雖然已經不是石玫瑰,但是他——伊安·布朗,依舊帶著一顆年輕、桀驁的心,帶著他的油漆筒,在屬於他的音樂世界肆意的揮灑、塗抹!
2法國
法國浪漫主義音樂
在法國,浪漫主義的繁榮更多體現在多位作曲家身上,其中比才(1838-1875)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歌劇《卡門》盡管因表現了普通人的愛恨與慾望,內容極為接近現實,在當時惹來極大的爭議,然而隨後卻大受歡迎,常演不衰。劇中的《愛情是一隻不羈的小鳥》(哈巴涅拉)和《花之歌》以及《鬥牛士之歌》,幾乎成為了比才的招牌唱段。而他的另一部歌劇《採珠人》和戲劇配樂《阿萊城姑娘》,則以抒情性見長。
在同時代作曲家中,德裡布(1836-1891)的兩部芭蕾《希爾維婭》和《葛培麗婭》,繼承了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芭蕾傳統;拉洛(1832-1892)為小提琴與樂隊的《西班牙交響曲》,有著激情奔放的異國情調;聖桑(1835-1921)的音樂以晶瑩剔透的美感而著稱,交響詩《死之舞》、《管風琴交響曲》和歌劇《參孫與達麗拉》最能代表其個性。
稍後出現的馬斯奈(1842-1912),創作了歌劇名篇《維特》,人們所熟悉的《冥想曲》出自歌劇《黛依斯》。現已公認為法國最傑出作曲家之一的弗萊(1845-1924),其音樂細膩而富於感染力,作有《安魂曲》和包括十三首《船歌》在內的大量鋼琴作品和室內樂。丹第(1851-1931)和杜卡(1865-1935),分別以《法國山歌交響曲》和《魔法師弟子》,為法國晚期浪漫主義增添了瑰麗的色彩。
中法文化年,在北京,開展了許多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動,為了把最能體現法國音樂創作現狀的音樂盛事介紹給中國的樂迷,法方將雷恩音樂節,<<跨越音樂-2005法國現代音樂會>>的舞台搬到了北京朝陽公園.雷恩音樂節,是當今法國乃至歐洲音樂潮流的前沿一極,是法國的狂歡節.這次,他們第一次正式走出國門,向中國觀眾呈獻了一台法國最有代表性,最前衛,最先鋒,最好聽的現代音樂會.(看這個的話應該很有幫助)
⑤ 緬甸民歌有哪些
海鷗 曼德里山峰
緬甸位於東南亞,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它的文化受到中國和印度的雙重影響。在古代,緬甸和中國就進行過文化交流,早在9世紀時緬甸的驃國王就曾派遣了30多名藝術家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20多種樂器,10幾種樂曲,在唐朝的首都長安舉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詩人白居易也為之感動,寫下了動人的詩篇「驃國樂」,詩中寫道:「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這說明古代緬甸的音樂舞蹈藝術是很有特點的,並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觸發了詩人的靈感,寫下了千古絕句。緬甸北部民族與中國雲南少數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較接近,文化藝術方面也有相通之處。緬甸中南部則受印度文化的影響較深。緬甸的古典戲劇、舞蹈大都與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的故事有關。緬甸古典音樂中的調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慶,悲哀、婚禮、葬禮等均應採用不同的調式,不能混淆,這也與印度古典音樂中的拉格相似。
雖然緬甸音樂文化受到中國、印度的影響,但並非是這些文化的摹本,而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方面還是獨一無二的。緬甸的音律與12平均律不同,與中國、印度的音律也有差異,緬甸音階中的第3音,第7音低,第4音偏高,是其基本特點,一般採用五聲音階較多。此外,不同的調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尼因龍調式要在宮庭音樂中特別是皇帝出場時採用,錫基調式則用來表現哀怨、悲傷的情緒。黑包歐扁調式用於敬神迎賓等。緬甸歌曲、器樂曲中的節拍重音常常是前弱後強,並落在偶數節拍上。掌握節拍的必備樂器是西(一對金屬小鈸)和瓦(用竹或木製的一副拍板)。緬甸人喜愛自然、純朴、的民族唱法,他們不重視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寬度,而刻意追求表現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並常常採用輕聲吟唱的方式。
緬甸音樂的最大特點還在於它的樂器和器樂。緬甸最主要的民族樂器是彎琴(緬語為桑柯)這是緬甸所特有的弓型豎琴,我國唐朝時稱它為風首箜篌。彎琴的外形很美,高高聳起的彎曲琴頸頂端的金葉是菩提樹葉的象徵,它的共鳴體是用一塊木頭雕成的,形狀像一條船,上面蒙上一塊紅色的鹿皮,四周飾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紋,再加上飄舞在琴頸上的紅色飾帶和穗子,使這件樂器顯得十分雍容華貴,精緻典雅。彎琴的琴弦一般是13根至16根,按五聲音階定音,音樂家將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它最早的用途是為歌唱伴奏。現在常獨奏,或與其他樂器合奏。彎琴的音色清新雅緻,娓娓動聽。演奏彎琴的大師過去被冠以「天上的音樂家」的稱號。在緬甸,不僅是音樂家會演奏彎琴,廣大的知識分子又都以會演奏,欣賞彎琴音樂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養。而且彎琴的音樂特點、音色影響了緬甸整體器樂風格。其實彎琴本來不是緬甸樂器,它起源於古埃及或美索不達米亞,經過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尼)傳入緬甸,但其他地方都已失傳,只有在緬甸得以保存,並得到了發展,這是一個奇跡,也是古代樂器的一件活化石。今天彎琴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仍然十分活躍,有時還與小提琴和圍鼓合奏,既保持自已的風格,又獲得了新的生命力。除了彎琴外,圍鼓(緬語為帕特瓦因)也是緬甸人民的獨特創造,它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世界上鼓的種類不可勝數,但多為掌握節奏之用。而圍鼓卻是演奏旋律的,標準的圍鼓為21個,音域達4個八度(按5聲音階排列)。這種形體細長的鼓掛在一個圓形的木圍欄的內側,圍欄上精雕細刻,用水晶玻璃鑲嵌,十分華麗,鼓手坐在圍欄中用雙手擊鼓演奏,每個圍鼓鼓皮上還粘有巴沙(用糯米飯和樹木灰製成的混合物)。巴沙能調節鼓的音高和音響。圍鼓的音色因此變得十分動人,除了能發出凄婉含蓄的音響外,還能發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
圍鼓不僅能獨奏,而且形成了以圍鼓為中心的圍鼓樂隊(緬語為賽因瓦因),它包括了圍鑼、芒鑼、鈸、木梆子、嗩吶、笛子等。除彎琴、圍鼓外,竹排琴(緬語為巴德拉)也是一件緬甸樂器中的珍寶。竹排琴採用20多塊長短不同的竹板用線穿在一起,然後掛在一個船形的共鳴體上,演奏者用兩根頭上包有毛氈的車輪形小木錘敲擊。竹板的選材,製作是很嚴格、細致的,初採的竹板要經過處理、存放三年後才能製作,做成的竹排琴音高穩定音色柔美,不會開裂。竹排琴的共鳴體是用木製成的船形體,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細刻,並用寶石,水晶鑲嵌,十分華美。作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彎琴一起合奏,是緬甸室內樂的主要樂器。圍鼓則多用於室外,各種佛事活動,喜慶節日,戲劇舞蹈都離不開圍鼓樂隊。
總之,可以說彎琴、圍鼓和竹排琴三件樂器及其音樂是緬甸音樂的珍寶,也是對緬甸對世界音樂的貢獻。
⑥ 緬鈴聲是什麼意思
1、緬鈴聲是緬甸音樂,雖然緬甸音樂文化受到中國、印度的影響,但並非是這些文化的摹本,而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方面還是獨一無二的。
2、緬甸的音律與12平均律不同,與中國、印度的音律也有差異,緬甸音階中的第3音,第7音低,第4音偏高,是其基本特點,一般採用五聲音階較多。
3、緬甸音樂的最大特點還在於它的樂器和器樂,緬甸最主要的民族樂器是彎琴(緬語為桑柯)這是緬甸所特有的弓形豎琴,我國唐朝時稱它為鳳首箜篌。
緬甸音樂文化
1、不同的調試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尼因龍調式要在宮廷音樂中特別是皇帝出場時採用,錫基調式則用來表現哀怨、悲傷的情緒。
2、黑包歐扁調式用於敬神迎賓等。緬甸歌曲、器樂曲中的節拍重音常常是前弱後強,並落在偶數節拍上。掌握節拍的必備樂器是西(一對金屬小鈸)和瓦(用竹或木製的一副拍板)。
3、緬甸人喜愛自然、純朴、的民族唱法,他們不重視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寬度,而刻意追求表現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並常常採用輕聲吟唱的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緬甸音樂
⑦ 各民族歌曲的特點
民族音樂
狹義上的中國民族音樂指的是漢族音樂,簡稱「民樂」。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卻有著更多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等。
俄羅斯族音樂
俄羅斯族音樂有著優美的旋律,對中國音樂影響很大,如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車》,《山楂樹》等等。
藏族音樂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藏族音樂大體上可以分為佛教音樂和民間音樂。佛教音樂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無詞的歌頌曲調。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聽起來就有高原藍天遼闊的氣象,曲調悠揚,但也是以五聲為主。歌舞形式有「果諧」、「果卓」(鍋庄)等。藏族音樂的一些元素被漢族和西方音樂所吸收。有一些漢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樂的特點創作了一些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類的歌曲。近年來,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樂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瑪和主要演唱漢語歌曲的韓紅外,還有容中爾甲、亞東、瓊雪卓瑪等大量在藏區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規戲劇方面,現在已經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傳統歌劇《格薩爾王》。
滿族音樂
中國的東北和北京等地是滿族的聚居地。滿族最有名的民間樂器是源自清朝的八角鼓。滿族的搖籃曲《悠悠扎》等作品很著名,經常被用現代的漢語翻唱。
蒙古族音樂
蒙古族民歌分「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 「長調」有許多無意義的諧音字拉長唱腔,有草原空闊的風格。最有特色的樂器是馬頭琴,是一種拉弦樂器,由於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個馬頭裝飾,所以由此命名。
壯族音樂
壯族聚居區廣西是民歌的故鄉,男女青年經常對歌,有人甚至說壯族人一生唱歌的時間比說話的時間長。壯族民歌基本和漢族音樂風格相似,以五聲音階為主。歌詞有明顯的對仗格式,內容則以象徵、比喻等手法表述,以生活中的交流為主,有時歌詞也引用中國古典故事和典故。 壯族音樂可以在電影音樂劇《劉三姐》中一窺其妙。
傣族音樂
傣族音樂和南亞地區緬甸、泰國的音樂風格類似,曲調婉轉柔美,典型的樂器是葫蘆絲和象腳鼓,葫蘆絲獨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樂風格。
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是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老人中間演奏的音樂,據說是從明朝時中原地區傳入的,由於當地原來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終原汁原味地流傳下來,現在只有一批老人樂隊可以演奏,正在培養接班人,是中國14世紀音樂的活化石,受到音樂界的廣泛關注。
侗族音樂
侗族「大歌」是中國唯一採用和聲的民歌系統,基本為女聲無伴奏合唱,由各聲部嗓音的和聲配合非常和諧,曾在國際引起轟動,並多次獲獎。
維吾爾族音樂
維吾爾族音樂基本是中亞音樂風格,非常注重節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達幾十種不同的節奏,樂器主要是都它爾和熱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維吾爾族的傳統音樂《十二木卡姆》包羅萬象,是許多民間音樂的源頭。
塔吉克族音樂
塔吉克族音樂和漢族音樂有較大的區別,善於運用半音,旋律婉轉多變,如同山鷹高鳴,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配的歌曲,完全運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鮮族音樂
朝鮮族音樂和朝鮮、韓國的音樂基本相同,主要樂器有長鼓和伽倻琴伽倻琴類似中國古代的箏,比現代的箏小,彈法也不一樣,是放到盤坐的膝蓋上彈。音樂旋律有其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