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鱔多少錢
⑴ 養殖黃鱔賺錢嗎銷路如何緬甸黃鱔有人要嗎
現在養殖黃鱔普遍了,投資大,市場價格也不穩定。
除非你有自己的銷路這樣才可以
⑵ 黃鱔魚怎樣做好吃
那要看你愛吃哪種口味的了,給你推薦幾個你試一下吧! 1、紫蘇鱔魚 材料:小鱔魚約8兩,新鮮紫蘇葉2兩,小紅尖椒少許,姜,蒜頭切片。 方法:油燒至5成熱,將鱔魚瀝干水放入油中,鱔魚在油炸下會自然的圈,快熟時撈出。 少許油,將姜,蒜頭爆一下,放入鱔魚圈,小紅辣椒翻炒。 加入鹽,味精,新鮮紫蘇葉,一小杯水用溫火熬熟淋上香油即可。 特色:形狀好看,香味撲鼻 2、紅燒鱔魚 做法一 : [美食原料] 鱔魚去骨切成段,黃瓜切滾刀,蒜、姜、紅椒、花椒 [美食做法] 1、炒鍋放油,入花椒。干尖椒,炒出香味撈出 2、鱔魚、薑片入鍋爆炒,加入老抽、料酒、紅糖少許、豆瓣醬、水,燜3分鍾 3、放鹽,倒入黃瓜、蒜瓣,再燜1分鍾,水快乾的時候勾芡起鍋即可。 做法二 : 備料:鱔魚去骨切成段,黃瓜切滾刀,蒜、姜、紅椒、花椒 做法: 1、炒鍋放油,入花椒。干尖椒,炒出香味撈出 2、鱔魚、薑片入鍋爆炒,加入老抽、料酒、紅糖少許、豆瓣醬、水,燜3分鍾 3、放鹽,倒入黃瓜、蒜瓣,再燜1分鍾,水快乾的時候勾芡起鍋 營養價值:鱔魚味甘、性溫,無毒,入肝、脾、腎經,能補虛損、除風濕、通經脈、強筋骨,主治癆傷、風寒濕痹、產後淋瀝、下痢膿血等。而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從鱔魚肉中提煉出的「黃鱔魚素」有降低和調節血糖的作用;此外,它還含有豐富的DHA和EPA(即保健市場上的「腦黃金」),不僅使人頭腦聰明,還有抑制心血管疾病和抗癌、消炎的作用。 3、生炒鱔絲 材料: 生凈鱔魚肉250克,姜絲、蔥絲、紹酒、精鹽、醬油、白糖、味精、胡椒粉、濕澱粉、芝麻油、豬油。 做法: 將鱔魚肉皮朝上斜切成絲,盛入碗,加紹酒、精鹽、濕澱粉拌勻上漿待用。 將醬油、白糖、味精、紹酒、濕澱粉盛入碗,調成芡汁。 炒鍋置中火上,下油至五成熱時,倒入鱔絲,用筷子劃散至成熟,倒入漏勺。 鍋內留油少許,放入蔥、姜絲略煸,將調好的芡汁加水攪勻勾芡,下鱔絲淋上芝麻油炒勻,出鍋裝盤,撒上胡椒粉即可。 4、爆素鱔絲 主料:水發冬菇200克。 輔料:青碗豆25克、麵粉50克。菜油750克(實耗100克)、濕澱粉50克、胡椒粉0.5克、料酒5克、醬油25克、醋15克、精鹽1克、味精2克、芝麻油10克,白糖50克 冬菇去蒂洗凈,用剪刀旋剪成絲(絲長10厘米左右),清水漂洗,擠去水分,裝入碗內,加精鹽和味精1克,濕澱粉40克攪勻,再加麵粉拌和。炒鍋置中火上燒熱,下菜油至五成熱(約125℃)時,把掛糊的冬菇絲分散入鍋炸至結殼,即用漏勺撈出。待油溫回升至六成熱(約150℃)時,再入鍋炸一次,待其呈金黃色時倒入漏勺瀝去油,即成「素鱔絲」。原鍋置中火上,倒入碗豆略煸,加水75克和料酒、醬油、白糖、醋,待湯沸後放入味精1克,用粉面勾芡,即將素鱔絲倒入,顛鍋裝盤,撤上胡椒粉,淋上芝麻油即成 5、蒜苗炒鱔絲 原料:鱔魚500克,蒜苗100克,四川豆瓣醬2湯匙,蔥絲、姜絲、蒜末共30克,紹酒1湯匙,醬油1湯匙,鹽、味精各適量,花椒面少許,香油1茶匙。 製作: 1、買鱔魚時請賣家幫忙加工去骨;把鱔魚片揉搓洗凈,切成絲,加紹酒和少許鹽拌勻待用;將蒜苗洗凈切段。 #2、炒鍋置中火上,放油100克左右,燒至六成熱,放入鱔魚絲煸炒片刻,加入豆瓣醬、姜絲、蒜末煸炒,油呈紅色時,放入蒜苗段炒出香味,放入醬油、香油、味精、蔥絲、少許花椒面炒勻,裝盤即可。 6、香菜梗炒鱔絲 主料: 活鱔魚800克,香菜梗50克。 調料 熟大油900克,(實耗約80克),蒜泥10克,醬油10克,料酒15克,鹽4克 白糖2克,胡椒粉1克,味精4克,濕澱粉20克,香油30克。 作法: (1) 將活鱔魚殺後,把內臟、背骨除去,用刀頂頭切成細絲,加入鹽2克 和濕澱粉,拌勻。香菜梗洗凈,切成3厘米長段。用碗放入料酒、白糖、味精、 鹽和溫澱粉調成鹵汁,(2) 炒勺內放熟大油燒7成熱時,倒入鱔絲,速劃熟,後 倒出瀝油。(3) 用原勺將大蒜泥煸一下,再倒進鹵汁,放入鱔絲、香菜梗,稍翻 炒幾下,淋入香油,裝盆,撒上胡椒粉即成。 特點 色金黃,味香脆。 注意:吃鱔魚不宜過量,腸胃欠佳的人更應慎食;由於鱔魚死後會產生毒素,因此,死鱔魚切不可食用。
⑶ 泰國黃鱔品種那個地方有
在中國的黃鱔市場,比較常見的國外黃鱔品種為泰國黃鱔和緬甸黃鱔。每年夏天,國內很多大型的水產市場都常常有外國黃鱔出售。泰國黃鱔體色偏紅色,運到國內市場出售時一般個體都比較大,多數都在200克以上。因而前幾年,湖北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養殖戶沒有識別能力的弱點,公開吹噓提供所謂的「泰國特大黃鱔」種苗來進行欺騙大家引種。緬甸黃鱔體色偏綠色,頭部較短,我公司曾經於2003年從緬甸引進20公斤用於飼養觀察,當年還曾經在瀘州的農業博覽會進行過展出,由於氣候差異等原因,該黃鱔的死亡率很高,僅剩下的幾條也於當年冬天全部死亡。這兩個國家的黃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肉質粗糙不耐蒸煮,喜熱怕冷。所以,該黃鱔運到我國出售,其價格不到同期同規格黃鱔的一半,而且由於溫差太大,不易保存,很容易死亡而影響銷售。在我國養殖,由於氣候原因,幾乎是不可能養殖成功,更不可能大量繁殖出小苗來。該黃鱔在其生長地由於氣溫高,一年四季都是吃食生長旺季,其一年的生長期幾乎相當於在我國很多地區生長兩年,所以一般個頭都比較大,但並不是品種生長速度快的原因。湖北等地所提供的所謂「泰國特大黃鱔」種苗實際上都是在騙得引種戶交錢後再派人到市場上購買的本地小黃鱔,這些野生黃鱔由於多數均經幾次轉手,已經是發燒的病鱔,養殖戶花高價購買回去以後大多在1個月左右便全軍覆沒。「泰國特大黃鱔」種苗騙局曾經給中國的黃鱔養殖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導致了大量養殖戶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就是時至今日,不少人仍然是談鱔「色」變。但也有部分對黃鱔養殖缺乏了解的養殖戶,還在成天到處尋找與「泰國特大黃鱔」種苗相似的所謂黃鱔種苗,因而仍在不斷的遭遇著上當受騙的境遇。
⑷ 我有緬甸進口的鮮活鱔魚及螃蟹,冰鮮的魷魚、墨魚、及其其它魚類、想尋求銷售市場,不知哪位朋友有這方...
我們需要緬甸黃鱔,13560429985
⑸ 怎樣挑選黃鱔怎麼做好吃
貴賤黃鱔小心挑
同一農貿市場,200克左右重一條的黃鱔有的每公斤賣60元,有的卻只賣每公斤32元,兩種黃鱔從外形看並沒有什麼不同,為何價格相差這么大?
據介紹,這種價格較低的黃鱔是從泰國、緬甸等國走私入境。這類鱔魚由人工養殖長成,生長周期短,做熟後,味道比較松軟,不及國內野生黃鱔味道香而有韌性。當前市場上野生鱔魚逐漸減少,進入淡季。
有業內人士告誡消費者,外國黃鱔雖然價格便宜,但市場上這類黃鱔有一部分被餵食激素類葯品,常食用它不利於身體健康。
識別養殖鱔魚和野生鱔魚的方法除了價格差別外,還可以從盛養鱔魚的水溫識別,養殖鱔魚只能放在溫水中出售,一放進冷水中,就會出現抽搐甚至被凍死現象;而野生鱔魚即使放在冰涼的水中也能保持鮮活。
怎樣鑒別死黃鱔?
死黃鱔同河蟹一樣,體內含有一種組胺的有毒物質,食用後,極其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其鑒別方法有「四看」:
一、看鱔絲的血色。凡是活黃鱔加工成的鱔絲,其血液顏色應該是鮮紅色的,如果鱔絲有紫紅色的血水,那就是死鱔加工的。
二、看積血形成。活鱔劃出的鱔絲,肚內的血塊應呈條凝結狀,反之,血塊散於凝結則是死黃鱔。
三、看肉質粗細。活鱔加工的鱔絲,肉質細膩且有彈性,反之,肉質粗糙,而且缺乏彈性的,就是死黃鱔。
四、看鱔絲皮色。活黃鱔加工的鱔絲,表皮黑中透亮,皮色光潔,死黃鱔則帶灰,略暗。
家常黃鱔
原料
凈黃鱔300克、冬筍100克、蔥段20克、泡辣椒15克、姜和蒜各5克、味精2克、料酒15克、糖和醋及調水澱粉少許、豆瓣醬5克。
做法
1、冬筍切片,黃鱔、大蔥切段。
2、起油鍋,放入黃鱔、大蔥、冬筍炒熟。
3、加入調料,倒入豆瓣醬即可。
鮮果伴鱔柳
原料
木瓜、青瓜、涼瓜、奇異果、芒果適量;黃鱔300克1條;花生醬、茄汁適量等。
做法
1、先用闊口盛器裝一盤水,放入冰箱速凍區速凍成冰,用保鮮紙裹住。
2、將黃鱔切頭去尾,用鹽洗凈鱔身後去骨,切成約3厘米長鱔肉段,放入鍋煮熟後撈起,過冷水後切條,放在冰上保鮮。
3、將瓜果洗凈後切薄片或者切條後即放於冰上,即可上菜。
4、花生醬和茄汁以1:1的比例調和為佐料,瓜果、鱔柳以及醬料在碗中拌勻來吃。
貼士黃鱔不可煮過熟,撈起馬上用冷水浸泡,以保持肉質的口感。
涼瓜燉黃鱔
原料
苦瓜、黃鱔各適量,雞湯、鹽、味精。
做法
1、苦瓜洗凈切片。
2、黃鱔去骨切片,然後飛水去血沫。3、用雞湯將黃鱔、苦瓜煮熟,調味即可。
太極黃鱔
把適量鮮活的黃鱔放在裝滿清水的大盆里,清養(不喂任何食物)上3天,讓黃鱔把肚子里的污穢吐完排凈並洗凈,然後把活跳亂舞的黃鱔放進有油、鹽、醬油、辣子等作料的鍋里,蓋上鍋蓋悶煮。活黃鱔在悶煮中從生到熟自然彎曲,曲捲成一個太極圖形似的圓形,所以起名「太極黃鱔」。
此佳餚味道香潤可口。
粳米煨黃鱔
原料
粳米、黃鱔、花生、香蔥、姜絲、鹽、料酒、雞精、香油、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
1、將粳米洗凈用溫水泡一下,黃鱔清理干凈切成段,香蔥切末,姜切絲。
2、坐鍋點火放入油,油溫6成熱時放入姜絲、黃鱔、料酒、粳米、花生、鹽、雞精、適量清水,待鍋開後改為小火煨25分鍾,撒上香蔥段、香油即可食用。
串燒黃鱔
原料
黃鱔150克,菠蘿1片,青椒1雙,番茄2個,蒜頭2粒,姜2片,蔥1條,酒、薑汁各2茶匙,辣醬2平湯匙,生抽1平湯匙,糖1/2湯匙,胡椒粉少許,麻油數滴。
做法
1、黃鱔洗凈,切出12等份。
2、蒜頭及姜拍碎,蔥切粒。
3、黃鱔加調味料、蒜茸、姜茸及蔥粒同腌1/2小時。
4、菠蘿、青椒、番茄各切出12等塊。
5、用12枝竹簽串起黃鱔,放在碟上。
6、放進微波爐內,高火煮半分鍾。
7、取出,串起菠蘿、青椒及番茄,高火煮1分鍾,便可供食。
提個醒
炒黃鱔要熟透
人們愛吃脆嫩的鱔魚片,在烹調時,只是在鍋中爆炒幾下就出鍋。這樣烹調鱔魚,雖然味鮮美,但對人體的健康不利。因為黃鱔體內有一種寄生蟲,如未熟透,就殺不死此蟲。它進入人體半個月後,會使人的體溫突然升高,並出現厭食,同時,在頸頜部、腋下及腹部皮下出現疙瘩。這就是發生了寄生蟲感染的症狀。所以,炒黃鱔一定要熟透,以防引起感染。
話你知
黃鱔味鮮肉美
黃鱔是我國特產的野生魚類之一,分布很廣,除西北、西南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因其體色微黃或黃橙,在動物分類學上屬鱔科,故名黃鱔。民間也叫它善魚或長魚,《山海經》上稱其為鯧,《千金·食治》上名之日鯧魚。
黃鱔體細長,前部圓筒狀,後部漸側扁,尾端尖綱,看來似蛇。且體表富含粘液,渾身滑膩,無鱗,無鰭,喜棲息於泥質洞穴中,與一般魚類大不相同。
黃鱔味鮮肉美,並且刺少肉厚,又細又嫩,與其他淡水魚相比,可謂別具一格,如果烹調得當,食後可令人難以忘懷。
整治原條黃鱔
把鮮活的黃鱔放在裝滿清水的大盆里,清養(不喂任何食物)上3天,為的是讓黃鱔把肚子里的污穢吐完排凈。黃鱔不開膛破肚,保持完整的黃鱔。
⑹ 寮國的野生黃鱔適合進口到咱中國嗎
鱔魚,通用俗稱黃鱔,亦名田鱔或田鰻、長魚、血魚、羅魚、無鱗公子等,黃鱔也屬於魚類的一種,每年的夏季是黃鱔出洞的季節,也是大量上市的季節。常吃鱔魚有很強的補益功能,特別對身體虛弱、病後以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
(盤龍鱔魚)
養鱔現實
有些人盯准鱔魚深受國人喜愛,養殖人想方設法養殖上想有突破,雖然鱔魚容易催產繁殖,但因小鱔苗不易培育成活(食性特殊)是個難題,最近些年仍未有大的進展,大都還是利用野生鱔苗養殖,可能不久的將來還是會大有成功的。目前,有人利用東南亞的鱔魚苗容易獲得的優勢,借用鱔苗緊俏的商機,在國內大肆以「加盟養殖」來招徠,有些完全就是用東南亞鱔魚來賣苗,但一般不會聲明是東南亞的鱔魚,希注意謹慎!當然,就跟台灣泥鰍和中國泥鰍一樣,東南亞鱔魚並非不能養,可以養,但要創造一定的條件,心理上要有所准備,仍然不失為一個優良的養殖品種。
⑺ 鱔魚多少錢一斤
25到40左右,看大鱔魚還是小鱔魚,大鱔魚便宜一點
⑻ 現在緬甸的黃鱔什麼價格一斤怎麼交易
你剛入行,需要跟同城的大販子搞好關系,從他那裡就知行情了。
最好是先將一部分鱔魚賣給這些大販子,有了生意往來,也就熟悉了,接下來就好辦事了。
⑼ 黃鱔多少錢一斤
黃鱔40元錢一斤。黃鱔(學名:Monopterus albus):又名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口大,端位,上頜稍突出,唇頗發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一薄皮所覆蓋。頭粗尾細,體表有一層光滑的粘膜保護,無鱗,色澤黃褐色,體則有不規則的暗黑斑點,各鰭不發達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拓展資料:
1、黃鱔的形態特徵
黃鱔體細長圓柱狀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頭部膨大長而圓,頰部隆起。口大,端位,吻短而扁平;口開於吻端,斜裂;上頜稍突出,唇頗發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甚小,隱於皮下,為一薄皮所覆蓋。鰓裂在腹側,左右鰓孔於腹面合而為一,呈倒「V」字形。鰓膜連於鰓峽。鰓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腸代行呼吸。無魚鰾這類輔助呼吸的構造,而是由腹部的一個鰓孔,口腔內壁表皮與腸道來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氣中呼吸。
體裸露潤滑無鱗片,富黏液;無胸鰭和腹鰭,背鰭和臀鰭退化僅留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合。生活時體呈黃褐色,側線完全,沿體側中央直走。體背為黃褐色,腹部顏色較淡,全身具不規則黑色斑點紋,黃鱔的體色常隨棲居的環境而不同。體鰻形,鰭無棘,背鰭、臀鰭延長,與尾鰭相連,無腹鰭,或者小如存在為喉位。
2、棲息環境
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生活於水體底層,主要棲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與溝渠等泥質地的水域,甚至沼澤、被水淹的田野或濕地等皆可見其蹤跡。喜鑽洞穴居。黃鱔洞長約為體長的3倍左右,洞內彎曲交叉。每個沿穴一般有兩個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處,以便它將頭伸出呼吸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