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有哪些古橋

緬甸有哪些古橋

發布時間: 2022-04-26 22:43:27

『壹』 緬甸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緬甸有以下地方值得一去:

  • 茵萊湖

    茵萊湖位於緬甸北部撣邦高原的良水盆地,是緬甸的第二大淡水湖。這里三面環山,湖水清澈,陽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著多種魚類。茵萊湖的清晨如同仙境一般,「 獨腳漁夫 」 更是令人難忘,走進水上村莊又是別一番市井。湖中有30多個村莊,這里的茵達人世代生活在湖上,是名副其實的水上人家。

  • 2.蒲甘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區域,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部分,是緬甸著名的宗教古城,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佛教遺址之一。蒲甘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分為舊蒲甘、新蒲甘和良吁三部分。舊蒲甘是城市中心,也是佛教遺址所在的地域。為了保護遺址,緬甸政府將原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強制遷往新蒲甘,新蒲甘在老蒲甘外三公里處,是一個以居為點和商業點為主的新城鎮;良吁鎮在老城東北四公里處。三鎮之外便是荒野之地。「手指之處必有浮屠」,這是對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無論朝哪個方向隨手一指,總有屬不清佛塔在眼前,而每個佛塔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據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最多時共有寶塔440萬多座。

    3.烏本橋

    烏本橋(U Bein's Bridge),建於1851年,長達1200米,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是長長的柚木橋,當初建橋的木材全部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有6 座亭子,這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緬甸人戀愛時,會不遠千里來此登橋,祈求永保這6 種和睦互敬的精神。到烏本橋參觀游覽的最佳時間是黃昏時分,這里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您可以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里寧靜祥和的氣氛。

    4.瑞山都塔

    瑞山都塔被稱為瞭望之塔,位於蒲甘平原中心靠南,是欣賞日出日落的好地方。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聖的發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內佑庇古王進貢的佛發舍利為塔名。瑞山都的塔基呈瑪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層台階層層往上,到頂層平台還有兩層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鍾形的白塔,構成結構清晰的七級浮屠。瑞山都在75年地震掉了塔剎,事後換了一個新的,原先那個供在塔南邊的院子裡面安放著。作為當之無愧的日落之塔,首先是高度,在他冰瑜塔的塔內台階關閉後,它是蒲甘平原上可以登上的最高海拔;其次是位置,主要是大塔環繞在它的四周,往西可以看見大江,往東是體量巨大的達瑪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Temple)和最雅緻的蘇拉瑪尼佛塔(Sulamani Pahto),往北則是他冰瑜塔和阿南達寺,往南明卡巴村周圍的佛寺層層疊疊,東南方向的遠處,達瑪斯迦寺的大金頂在落日下熠熠生輝。

    5.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又稱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宮大金塔,高度為98米,表面貼滿了一層金箔,再加上它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占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凈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噸多。在塔頂的金傘上,還掛有1065個金鈴、420個銀鈴,上端以純金箔貼面,頂端鑲有4531顆寶石,其中有一顆72克拉鑽石。

    6.阿南達寺

    阿南達寺坐落在Old Bagan古城牆的東面,寺名來自於佛陀的聲聞弟子以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它是一座優雅美麗的佛教建築,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築,孟族式樣的建築同時帶有北印度的風格,反映了蒲甘早期寺廟向中期演變的過程。寺內四方位各有立佛一尊,高9.5米,被公認為蒲甘最庄嚴美麗的佛像。其中南北兩尊是原始遺留下來的,而東西兩尊損於火災,後於18世紀重建。南面的大佛最嘆為觀止,當您遠看佛像時,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藹,但是當您走到大佛的腳下再抬頭,法相卻變得庄嚴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

『貳』 當年鑲滿7777玉石的「友誼橋」,過橋收30塊錢,後來怎樣了

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很多事情都是從壞事變成好事的,但是世界上還有一些事情,本來是絕佳的好事,卻因為種種原因,最終變成了壞事,實在是讓人遺憾不已,就譬如中緬一座友誼橋,本來是象徵友情的化身,上面還鑲嵌著7777顆精妙絕倫的玉石,宛如璀璨美麗的星星一般,然而它們卻最終成為被壞人競相窺覷的對象,因為受到壞人的干擾,這座橋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把本來好端端一樁美事,變成了壞事,希望有一天,大家不再被金錢誘惑,可以洗干凈充滿罪惡塵垢的雙手,用自己的努力去賺錢。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故意去犯罪,大多數人之所以犯下惡劣的罪行,往往是為了獲取金錢和利潤,讓自身得到更多的好處,所以說,貪婪的慾望是應該被唾棄的,生活有很多種可能性,獲取財富有無數種方法,何必將自己獲取財富的方式,建立在偷盜的基礎上呢?祈禱天下大同、路不拾遺的那一天,盡快到來。

『叄』 緬甸有哪些遊玩景點

緬甸景點有:1、仰光大金塔,2、蘇雷塔,3、仰光中國城。

『肆』 我國四大古橋

●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河北省趙縣城南2.5公里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趙州橋結構新奇,造型美觀, 全長50.82米,寬9.6米,跨度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獨立拱券組成的單孔弧形大橋。在大橋洞頂左右兩邊拱肩里,各砌有兩個圓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減少橋身重量,節省石料,這在建橋史上是個創舉。橋面兩邊的欄板望柱,雕有各種精美圖案,刀法蒼勁,造型生動。在結構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給人一種巨身輕靈、躍躍欲飛的動感。線條剛勁之中見柔和,隱重之中顯輕靈,雄偉之中含雋永。

趙州橋距今13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頂上雕有龍頭的龍門石一塊,八瓣蓮花的仰天石點綴於橋側。這些雕像,寄寓著大橋不受水害,長存永安的願望。趙州橋在中外橋梁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我國後代的橋梁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敞肩拱」的運用,為世界橋梁史上的首創。

趙州橋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第一橋」、「世界奇跡」。1961年3月4日,趙州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9月4日,又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取為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銅牌紀念碑,遐邇聞名,甲於天下。

●洛陽橋

洛陽橋: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

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大修有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颶風、橋壞。郡守趙思誠修復;明宣德間(公元1426年-1435年)橋址下沉,潮至,橋梁俱沒。知府馮楨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僧正淳,增高三尺;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地大震,橋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禮修復;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橋崩,知縣王之琦修復;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延鍇軍長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橋面增高2米。抗日戰爭時期受到嚴重破壞;1993年3月-1996年10月,國家撥出600多萬元專款,實施洛陽橋保護修復工程。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由於當時洛陽江潮 狂水急,「水闊五里」、「深不可址」,橋基屢被摧毀。造橋工匠創造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形基礎,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拋置大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後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時採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他們又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把橋基涵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運用於橋梁工程的創舉。洛陽橋的建成,不僅使洛陽江天塹變成通途,對泉州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也起著重大的作用。

●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浩瀚的韓江,居閩粵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創建,初為浮橋,由八十六隻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淳熙元年〔1174),浮橋被洪水沖垮,太守常緯重修之,並「創傑閣於西岸」,開始了西岸橋墩的築建,至紹定元年(1228)歷五十四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築,完成了十個橋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朝+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建設的規模最大、功績最著而改稱西橋為「丁公橋」,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東岸」,築「蓋秀亨」,並稱東橋為「濟川橋」,至開禧二年(1206),建成橋墩十三座。東西橋建起來後,中間仍以浮舟連結之,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廣濟橋又有諸多興廢,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規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後「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激十二桐,計長八十六丈;中空二十六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並於橋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間」,更名為「廣濟橋」。正德八年〔1513),知府譚倫又增一墩,減浮船六隻,遂成「十八梭船甘四圳」的獨特風格。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鉎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御水」。道光二十二的年(1842)洪水,東墩鉎牛墜人江中。故有民謠雲:「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甘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

該橋集梁橋、拱橋、浮橋於一體,是我國橋梁史上的孤例。橋墩上建有形式各異的廿四對亭台樓閣,兼作經商店鋪,故有「廿四樓台廿四樣」、「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美稱。1958年改中段浮橋為鋼梁橋,全面加固維修。1989年下游一公里處新建了韓江大橋,為保護修復這一全國重點文物單位提供了重要前提。

●霽虹橋

在跑保山市50公里的瀾滄江畔,在古老的埔南古道蘭津渡口上,有一座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修建的霽虹鐵索橋。此橋用鐵鏈連接,其長約106米,寬3.5米,高20多米,跨徑為60米,所用鐵鏈15 根,絞鏈176扣,鐵鏈環扣每扣長一市尺,重七八市斤。橋面鋪墊橫直兩層木板通行。經有關專家考證,霽虹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鐵索橋。在古代,此橋是「蜀身毒道」的要沖,是我國與緬甸、印度乃至西亞交流的重要通道。

橋東岸建有雄偉的御書樓,懸掛著清康熙皇帝的手書「飛虹彼岸" 的金匾。其旁有武侯祠,曾塑有諸葛亮的燙金銅雙龍橋。橋西岸建有觀音閣。這些建築,或就懸岩起檐,或於陡坡立亭,蔚為壯觀。

在「水無不怒石,山有欲飛峰」的滔滔怒江一字排開的雙虹、惠人、惠通三座古橋,三橋之中,惠通橋(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著名。

1983年1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霽虹橋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惜的是1986年10月20日,江水大漲,橋頭關樓被毀,鐵索落入江中,歷代修橋碑記和橋頭古樹盪然無存。但仍有不少遊人慕名至此。

如今,怒江之上的這三座古橋中,惠通橋雖已「退休賦閑」,但鐵骨猶懸大江之上,那既「壯麗宏都」又「靈固巧便」的風采不減當年;惠人橋已廢,但兀立江中的三個橋墩和東岸崖壁上「惠人橋」三個大字猶赫然醒目;雙虹橋則歷盡風雨,老而無恙,並繼續履行著橋的義務,發揮「余熱」。

『伍』 為什麼緬甸的男女老少都不穿褲子

緬甸是個美麗而神秘的國度,是東南亞最上鏡國度之一,近些年,中國去緬甸的遊客越來越多。緬甸有秀麗的風光,有熱情的居民,還有奇特的風俗。說起風俗,緬甸男女老少都穿裙子,應該是初到緬甸的遊客最好奇的地方。

此外,筒裙+人字拖的標配,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而這一傳說還和諸葛亮有著親密的關系。據說諸葛亮平定西南邊境戰亂以後,看到很多庶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十分苦惱。酷暑難耐,他看到自己寬大的袖子計上心來,把衣服上那寬大的左袖撕上去,讓一個漢子圍在腰上;又把右袖也撕上去,讓一個女人圍在腰上。諸葛亮看了異常滿足,說:「不錯!不錯!而本地庶民還認為他們圍在腰上的器械就叫「不錯」,便如斯謠傳了上去。在緬語中「籠基」亦稱為「伯梭」,發音和漢語中的「不錯」千篇一律。雖然傳說無從考證,但是當地人對諸葛亮的崇拜卻是真真存在的。

『陸』 我國的五大古橋是哪些

●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河北省趙縣城南2.5公里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洛陽橋
洛陽橋: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原名「萬安橋」。
●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浩瀚的韓江,居閩粵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廣濟橋,俗稱湘子橋
●霽虹橋
在跑保山市50公里的瀾滄江畔,在古老的埔南古道蘭津渡口上,有一座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修建的霽虹鐵索橋。霽虹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鐵索橋。在古代,此橋是「蜀身毒道」的要沖,是我國與緬甸、印度乃至西亞交流的重要通道

『柒』 緬甸有哪些地方值得一去

緬甸有以下地方值得一去:

  1. 茵萊湖

    茵萊湖位於緬甸北部撣邦高原的良水盆地,是緬甸的第二大淡水湖。
    這里三面環山,湖水清澈,陽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著多種魚類。茵萊湖的清晨如同仙境一般,「 獨腳漁夫 」 更是令人難忘,走進水上村莊又是別一番市井。
    湖中有30多個村莊,這里的茵達人世代生活在湖上,是名副其實的水上人家。

2.蒲甘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區域,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部分,是緬甸著名的宗教古城,也是東南亞最重要的佛教遺址之一。蒲甘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分為舊蒲甘、新蒲甘和良吁三部分。舊蒲甘是城市中心,也是佛教遺址所在的地域。為了保護遺址,緬甸政府將原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強制遷往新蒲甘,新蒲甘在老蒲甘外三公里處,是一個以居為點和商業點為主的新城鎮;良吁鎮在老城東北四公里處。三鎮之外便是荒野之地。「手指之處必有浮屠」,這是對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無論朝哪個方向隨手一指,總有屬不清佛塔在眼前,而每個佛塔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據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范圍內,最多時共有寶塔440萬多座。

3.烏本橋

烏本橋(U Bein's Bridge),建於1851年,長達1200米,由1086根實心柚木建造而成,是長長的柚木橋,當初建橋的木材全部來自拆遷的阿瓦王宮。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有6 座亭子,這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緬甸人戀愛時,會不遠千里來此登橋,祈求永保這6 種和睦互敬的精神。到烏本橋參觀游覽的最佳時間是黃昏時分,這里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您可以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里寧靜祥和的氣氛。

4.瑞山都塔

瑞山都塔被稱為瞭望之塔,位於蒲甘平原中心靠南,是欣賞日出日落的好地方。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聖的發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內佑庇古王進貢的佛發舍利為塔名。瑞山都的塔基呈瑪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層台階層層往上,到頂層平台還有兩層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鍾形的白塔,構成結構清晰的七級浮屠。瑞山都在75年地震掉了塔剎,事後換了一個新的,原先那個供在塔南邊的院子裡面安放著。作為當之無愧的日落之塔,首先是高度,在他冰瑜塔的塔內台階關閉後,它是蒲甘平原上可以登上的最高海拔;其次是位置,主要是大塔環繞在它的四周,往西可以看見大江,往東是體量巨大的達瑪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Temple)和最雅緻的蘇拉瑪尼佛塔(Sulamani Pahto),往北則是他冰瑜塔和阿南達寺,往南明卡巴村周圍的佛寺層層疊疊,東南方向的遠處,達瑪斯迦寺的大金頂在落日下熠熠生輝。

5.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又稱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宮大金塔,高度為98米,表面貼滿了一層金箔,再加上它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占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凈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發。--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噸多。在塔頂的金傘上,還掛有1065個金鈴、420個銀鈴,上端以純金箔貼面,頂端鑲有4531顆寶石,其中有一顆72克拉鑽石。

6.阿南達寺

阿南達寺坐落在Old Bagan古城牆的東面,寺名來自於佛陀的聲聞弟子以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它是一座優雅美麗的佛教建築,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築,孟族式樣的建築同時帶有北印度的風格,反映了蒲甘早期寺廟向中期演變的過程。寺內四方位各有立佛一尊,高9.5米,被公認為蒲甘最庄嚴美麗的佛像。其中南北兩尊是原始遺留下來的,而東西兩尊損於火災,後於18世紀重建。南面的大佛最嘆為觀止,當您遠看佛像時,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藹,但是當您走到大佛的腳下再抬頭,法相卻變得庄嚴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

『捌』 東南亞著名古建築有哪些

東南亞著名古建築如下:

柬埔寨的吳哥寺,緬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揚崖壁大佛像,印度泰姬陵。

吳哥窟(柬埔寨吳哥王朝時期廟宇):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柬埔寨,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築。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仰光大金塔:

金碧輝煌的緬甸仰光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方藝術的瑰寶,是馳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緬甸國家的象徵。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位於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大約於公元750年至850年間,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連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

巴米揚大佛:

英文名(Bamyan / Bamian)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市境內,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泰姬陵(Taj Mahal ):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於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玖』 體現了古代能工巧匠們的智慧,就像是一顆璀璨的光芒的中國五大古橋分別是哪些

●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在河北省趙縣城南2.5公里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洛陽橋
洛陽橋: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原名「萬安橋」。
●廣濟橋
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浩瀚的韓江,居閩粵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廣濟橋,俗稱湘子橋
●霽虹橋
在跑保山市50公里的瀾滄江畔,在古老的埔南古道蘭津渡口上,有一座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修建的霽虹鐵索橋。霽虹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鐵索橋。在古代,此橋是「蜀身毒道」的要沖,是我國與緬甸、印度乃至西亞交流的重要通道
●安瀾索橋
安瀾橋位於四川成都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全長320米。最早稱繩橋或竹藤橋 安瀾橋,這與它修建的材料有關。到了宋代,改稱 "評事橋",明朝末年毀於戰火。安瀾橋古代又名「珠浦橋」、「許事橋」,明代末被毀,清嘉慶八年 (1803),何先德夫婦倡議修建竹索橋,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安渡狂瀾,故更名"安瀾橋";民間為紀念何氏夫婦,又稱之為"夫妻橋"。它是溝通內、外江兩岸的交通要道。橋的原址本來在魚嘴處,1974年因興建外江水閘,經國務院批准,將索橋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鋼索建造。索橋是我國古代人民為征服高山峽谷,急流險灘,利用本地竹木資源創建的懸空過渡橋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橋建築的典範。

『拾』 橋身鑲滿翡翠玉石,雲南最「昂貴」的橋為何至今無人敢偷盜

這座橋並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它更多的代表了中國和緬甸之間的友誼,是一座友誼之橋。象徵著兩國之間的和平,如果有人刻意去破壞,偷盜這座橋上的玉石,那麼要承擔的可不是一般的盜竊罪了,而要承擔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友誼問題。所以,一般人是不敢輕易去觸碰這個國家底線的。

有很多人都走過這座橋,他們都覺得這座橋為他們帶來了好運,所以即便這座橋上鑲嵌了翡翠玉石,但是也沒有人敢去偷盜。那些偷盜者們也不敢輕易的在這座橋上進行偷盜,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所以那些小偷,也不敢輕易到這個地方進行偷盜。可能他們會覺得在這個地方進行偷盜會容易被發現吧,所以久而久之,那些小偷也沒有再敢打這座玉石橋的主意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