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特區部隊有哪些
『壹』 緬甸撣邦四個特區的詳細資料
緬甸撣邦第三特區
緬甸撣邦第三特區即原緬共101軍區,是緬共中最晚組建的一個軍區,成員基本上的克欽族。這個軍區實際上只相當於一個旅級單位。下轄3個營和一個教導大隊,有正規兵力600人,總部設在中國騰沖境外的板瓦。司令丁英與副司令澤龍,原來均是克欽獨立軍的連長。1969年先後率部投奔緬共。丁英等權衡再三,看到緬共大勢已去,正式向外宣布與緬共決裂。成立了「克欽新民主獨立軍」,任司令兼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澤龍副之。
緬甸「克欽族」也自稱為「景頗人」,在雲南境內景頗人同族,克欽族教育之發達與它落後的經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早年西方傳教士來到克欽族山區,為他們創造了景頗文字,興醫院,辦學校,建教堂,如今緬甸克欽族領袖中居然很多人都有著在歐美留學的經歷。
克欽族的武裝轄地,目前是原緬共四個特區中最為富裕的。緬甸這個貧窮國度最為珍貴的兩項寶藏就是「玉石」和「柚木」,而這兩項寶藏基本上全部集中在了景頗人武裝的轄地。碧綠的翡翠寶玉和金紅的百年柚木,自古以來在中國都屬於珍貴之物,於是在對中國頗為友好的原緬共「克欽族」特區特首的鼓勵和支持下,大批生性冒險敢作敢為的福建客商都蜂擁到了緬甸開礦和伐木。
『貳』 緬甸撣邦有幾個特區與中國是什麼關系
摘要 緬甸撣邦總共有四個特區分別為:撣邦第一特區果敢,撣邦第二特區佤邦,撣邦第三特區克欽幫,撣邦第四特區小勐拉。每個特區都有自己獨立的軍隊和政府。
『叄』 緬甸東北部有幾個國中之國,其領導集體都是中國人
這個地方位於緬甸東北部的禪綁,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
即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這三個特區表面名義上是緬甸政府的特區,但實際上是三個獨立的政權,都有自己獨立的武裝軍隊。包括政權設置和施政綱領與中國一樣!官方語言和文字是漢字漢語。那裡的人都能說漢語!人民幣是那裡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手機信號是中國移動和網通的,電話區號是雲南的(緬甸軍政府不給他們裝電話)。電視信號也是接受中國的。是三個高度自治政權,有意思吧!但是這幾個小政權還很脆弱!因為緬甸政府的大緬族主義,緬甸軍政府一直想吃掉他們。由於這三個華人政權極其團結,緬軍才一直不敢動手。如果將來某一天緬甸政府想用軍事手段打擊這幾個華人政權,希望作為中國人我們能夠支持這幾個華人同胞政權。
這三個地區的人民分別在以彭家聲主席、鮑友祥主席、林民賢主席為核心的特區政府領導下為爭取民族平等同緬甸政府軍對抗幾十年,打的緬軍丟盔卸甲,(緬軍打仗不行,欺負這些少數民族老百姓在行,06年緬甸政府軍的士兵竟為搶100元人民幣打死一個華裔兒童)最後於90年代初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和解協議,結束戰爭。現在這三個特區正在同中國發展經濟,建設自己特色的高度自治的獨立特區政權。
那裡生活著百萬炎黃子孫,公元1659年,清兵的鐵蹄如疾風一般叩響了明王朝的殘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國公沐天波(開國元勛沐英的後代)及其部下的簇擁下,逃進了滇緬邊境的野人山。後來吳三桂的大軍已飲馬怒江。緬王即獻出永曆帝,後那位亡國之君在昆明五華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於緬桂樹下,中國的又一輪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號。然而,在緬甸境內,事情並沒有了結。當時,前後腳追隨永曆帝竄入緬甸的南明軍民有數萬之多。明滅後他們繼續逃亡,藏匿於緬北果敢地區及金山角地區的熱帶叢林之中。其中進入果敢地區的漢人被稱作果敢族(即漢族)。
「那裡在一百多年前果敢縣,邦桑縣等原屬中國管轄,後來英國殖民者佔領的緬甸,對緬甸實行殖民統治,並強迫清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將這些地方(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劃歸英屬印度的緬甸殖民地。後來1960年代中緬兩國確定邊界條約。致使原先血脈相連的中國人被劃分到兩個國家。70年代後緬甸發生排華運動,漢人大量被迫害,果敢地區的漢民族為了避免緬族的迫害,爭取民族平等,改稱「果敢族」。
英帝國主義為了賺取巨額的利潤和毒害殖民地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和精神素質在那裡傳播栽植罌粟。以後上百年來,軍閥、土司混戰,內戰延綿。在抗日戰爭中果敢人民同中國人民一道為打擊日本侵略軍作出可巨大的犧牲。
近年來這三個特區分別響應中國和聯合國要求於2002年,2005年杜絕了罌粟的種植。這些地區的人民在人民在以彭家聲主席、鮑友祥主席、林民賢主席為首的特區政府領導下始走前人不敢走的道路,毅然將一百多年前由英帝國主義播撒在果敢的罌粟給徹底禁絕了。由於這三個地區的禁種罌粟措施,使得中國減輕了毒品對國民侵害深度,消除了中國毒品來源的主要渠道。使中國的禁毒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為中國及世界的禁毒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的果敢、邦康等地在完成了禁種罌粟的艱巨任務後,正在朝著發展生產、改善提高人民生活的方而努力奮進!
因為那裡的距離緬甸內地路程遠,交通不便,因而經濟文化同中國雲南聯系較為密切。對中國的經濟文化非常依賴。漢語是那裡的通用語言。那裡的人大部分都能說較為流利的普通話。那裡的政治制度與中國極為相 似,如縣級官員有縣長、縣委書記,部隊有司令員和政委等。人民幣是那裡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最重要和最可貴的是那裡的人民依然保持並宏揚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幾乎所有的記者采訪這三個特區的主要領導,他們均表示禁種罌粟以後特別需要國際社會的援助,而這些援助之中最重要的援助是教育。現在那裡的孩子70%沒有上過學那30%也僅僅是當地官員們的孩子!那些失學的孩子都會漢語可是不認識漢字。所以我呼籲商務部對外援助司能夠關注一下緬北的這三個特區(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的學齡兒童教育情況能夠在現代漢語教材(這些地區的學校教材與中國國內相同)和師資力量等方面給緬北三個特區予以援助!在緬北三個特區學生們的課外讀物很少,是不是可以發動國內的同學把自己的曾經學過的圖書捐獻給這些地區的兒童呢!佤邦主席鮑有祥說他們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教育第二才是供電,可以見得他們是多麼渴望得到好一點的教育啊!那裡的人民以前除了種大煙外沒有什麼技術,甚至連鋪石頭路也要請中國工人來做,希望中國政府能派出一些技術人士來教育那裡的人民!現在那裡正在搞替代種植,但是替代種植(如橡膠樹是6年)的收益期較長,暫時老百姓的生活還是有很多困難。而且即便到達收益期也不能馬上見效,因為農產品的加工需要技術,需要知識!然而這些都是那裡的人民所沒有的。所以國際社會教育援助就是所有援助中的重中之重。
其實幫助緬北三個特區就是幫助我們中國自己。這句話您一想就是這樣,幫助這些煙民讓他走新的生活,放棄罌粟種植,那麼是不是就提前進化了我們這個社會,讓毒源里邊的毒品無法進入到這個地方,讓更多的人社會更潔凈,讓更多的中國人遠離了毒品的禍害,所以我覺得就是我們幫助他們等於幫助我們自己,並且不但幫助我們中國,還幫助了整個世界凈化整個世界。
強烈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對外援助司和社會各界能夠在教育方面大力援助緬北三個特區,提高了境外教師的現代漢語教育教
『肆』 緬北有哪些武裝 為何亂個沒完
緬北六大武裝
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但仍然在其控制區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緬甸政府的資金力量,軍事力量和武器質量都遠遠超過各個地方武裝。緬甸盡管在資金方面並不充裕,仍在20年間,引進價值16億美元中國武器,雖然這些武器不是最先進的,但對於壓制民族武裝綽綽有餘。例如在2010年,緬軍與克欽軍戰斗,緬軍以105毫米,120毫米,130毫米榴彈炮與加農炮占據絕對火力優勢。威力更強大的中國產155毫米榴彈炮和火箭炮還未投入戰斗。
在數十年的戰爭中,緬甸政府相繼擊敗眾多實力雄厚的地方武裝,現在緬甸民族武裝實力相對於70-80年代,實際已大幅度下降。早已不具備與緬軍正面對抗,乃至大規模游擊戰的能力。
但各個民族武裝已與緬甸中央政府交戰半個多世紀,各個民族武裝襲擊緬軍,緬軍又強迫當地居民遷移,以隔斷民族武裝後援,導致雙方怨恨很深,相互猜疑。有時為了打壓另一個民族武裝,緬甸軍方又不得不與其他民兵團體合作達成和解。又打又和,即是可利用的朋友,也是必須出掉的敵人,這也許就是緬甸近幾十年的現狀。
請採納
『伍』 緬甸主要民武有哪些,果敢同盟軍、佤邦、克欽軍到底怎麼分
在東南亞地區領土最大的國家就要屬緬甸了,這個國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它經歷了近六十年的殖民地生活,一直到1945年。盡管緬甸從英國獨立出來了,擺脫掉了殖民地的身份,但是在這個國家的土地上依舊彌漫著硝煙。由於它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多到你完全想像不到。
在薪水這一方面,由於緬甸這一國家並不是特別發達,所以總的來說普遍的工資水平也沒有特別高。克欽軍每個士兵的月薪大約是五十到一百元元人民幣,而瓦邦軍的會更高一些,大概有前者的兩倍。不僅如此,每個月還有大米可以領取。這樣看來還可以從士兵的狀態來看是屬於哪一個民族武裝部隊的,畢竟吃的好的總會比吃的不那麼好的,狀態更好一些。
『陸』 緬甸禪邦第四特區的軍銜
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簡稱勐拉軍,是緬甸撣邦第四特區所屬武裝力量,由緬共815軍區的部隊演化而來,由駐南板縣的911師(原緬共768旅)、駐色勒縣的369師(原緬共683旅)、駐勐拉市總部的中央獨立旅(現896支隊)三支部隊和總部直屬隊組成。八一五軍區司令林明賢任「主席」和同盟軍「司令」。
近年來,勐拉軍又將師旅編制改為支隊,正規部隊總兵力約3600人。另有民兵組織兵力約2000人。
『柒』 緬甸撣邦第三特區的特區歷史
原緬共人民軍101軍區是緬共中最晚組建的一個軍區,成員基本上的克欽族。這個軍區實際上只相當於一個旅級單位,下轄3個營和一個教導大隊,有正規兵力600人,總部設在中國騰沖境外的板瓦。司令丁英與副司令澤龍,原來均是克欽獨立軍的連長。1969年先後率部投奔緬共。1989年丁英等權衡再三,看到緬共大勢已去,正式向外宣布與緬共決裂。101軍區與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緬甸政府同意其建立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簡稱NDAK成立了。擁有自治權,原有軍隊改名為「克欽新民主軍」,丁英任司令兼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澤龍副之。1994年停火協議達成後,克欽獨立軍總部從Pajau搬遷到拉咱(Laiza),位於盈江縣那邦鎮拉雜河田房對面。
2009年11月,克欽新民主軍改編為緬甸政府控制下的邊防部隊。部隊編制三個營,分別是邊防1001營、邊防1002營、邊防1003營。人員編制,每營308人,原新民主軍一半以上軍官留任,且每營混編緬軍官30人以上。
2011年6月9日,克欽獨立軍再度與緬甸政府軍開戰,並於14日拒絕政府軍停火要求,持續在靠近中國邊境激戰。
2012年4月27日,克欽獨立軍1旅、5旅集中2000名士兵,在原克欽新民主軍(NDAK)一部分不願意接受整編的克欽人士的配合下,里應外合,向丁英的總部板瓦(邦瓦、班瓦)發動突襲。有一部分接受整編的克欽邊防部隊抵抗克欽獨立軍的進攻。
克欽獨立軍原希望克欽人不打克欽人,准備找丁英談判,調解民族間的沖突,但當時找不到丁英。在相持時,300多名緬甸政府軍在直升飛機配合下前來板瓦解圍。於是,克欽獨立軍就把圍攻板瓦的力量,放到與緬軍增援部隊決戰中。2012年4月28日,克欽獨立軍特戰隊突襲密支那,在密支那市區與緬軍激烈交火。4月29日,緬甸政府軍出動空降兵,空降甘拜地以支援丁英舊部。5月1日,克欽獨立軍基本攻佔板瓦,丁英舊部五百多人投降接受收編,三名軍事長官全部被俘。
『捌』 果敢軍隊究竟有多強,為何幾十年來緬甸一直沒法控制果敢地區
幾十年來緬甸都無法控制果敢地區,第一原因是緬甸軍隊的戰鬥力不足,緬甸一直以來都不算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國家內部更是混亂不堪,要想組織起來一致對外,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再就是果敢軍隊相對於緬甸來說還是很強大的。
果敢同盟軍,全稱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英文縮寫MNDAA,是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領導者為特區前主席彭家聲。
果敢同盟軍是緬甸漢族軍隊,緬甸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末大量漢族湧入雲南省。前身為緬甸共產黨在緬甸北部山區武裝割據部隊的一支,1989年脫離緬共,與政府和談,改組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八八事件前實際控制第一特區。果敢八八事件後,緬甸政府軍與同盟軍發生戰斗,副司令白所成部投降緬甸政府軍。彭家聲率余部轉戰果敢山區。2010年,果敢同盟軍重建。2014年起,果敢同盟軍與克欽獨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若干民族軍、北撣邦軍結盟,重返果敢江西地區開展游擊戰。
簡單來說,果敢人民其實就是華人,他們說漢語,寫漢字,跟中國人本來是同根同源,只是因為某些歷史原因才留在了這里,而且果敢地區的重要經濟產業正是毒品,果敢地區對緬甸來說就像是一個炸彈,緬甸人做夢都想把果敢聯軍連根拔起。但是他們做不到,果敢聯軍雖然勢單力孤,但緬甸軍隊連續多次進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玖』 緬甸撣邦有幾個特區與中國是什麼關系撣邦幾個特區中,哪個特區最有實力哪個特區管轄區域最大
摘要 緬甸撣邦總共有四個特區分別為:撣邦第一特區果敢,撣邦第二特區佤邦,撣邦第三特區克欽幫,撣邦第四特區小勐拉。每個特區都有自己獨立的軍隊和政府。
『拾』 關於緬甸第二第四特區的介紹
第二特區佤邦的面積3萬平方公里,這里居住著佤、拉祜、撣、克欽、漢、愛尼等16種民族,其中佤族佔70%,人口約60萬。
佤邦(撣邦第二特區)位於中國、泰國和寮國三國交界處,面積4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區,人口60萬,有25個民族,70%為佤族,全區分為3個 特區、4個縣,首府邦康。據稱,北美地區出售的非法毒品有50%來自這個地區。1996年,佤邦聯合軍配合緬甸政府軍打敗毒梟坤沙後,成為金三角地區勢力 最大的地方武裝,現有軍隊2萬多人。
佤邦北部現有勐冒縣、溫高縣、勐波縣和邦康特區、南鄧特區、龍潭特區,簡稱三縣三特區。各縣、各特區皆有自己的特色景觀、文物古跡和自然資源。尚 有不少項目期待開發。佤邦南部即"金三角"一隅。是世界上最為神秘、最具魅力的傳奇之地。曾出現過多種地方勢力。歷代梟雄在此叱吒風雲,逐鹿問鼎,終成過 眼雲煙。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由南北兩個地區組成;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北緯22度--23度,東經98度--100度之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臨滄地 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思茅地區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以及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部地區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東面與緬甸撣幫第四特區相鄰,西 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中國稱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為1.3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20萬。南部與北部之間隔著緬甸政府軍的管轄區,重要的城市是景棟和大其力。
佤邦的歷史很簡單,基本上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68年以前的若干年漫長的原始部落時代,第二階段為1968--1989年的緬共時期,第三階段為1989年至今的和平建設時期。
【佤邦聯合黨】
佤邦聯合黨於1988年12月20日籌建。原名為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由於形勢的需要,1989年11月4日,改名為佤邦聯合黨。它是由緬甸第二 特區(佤邦)各族人民的優秀兒子組成的先鋒隊組織,是領導緬甸第二特區(佤邦)革命運動、人民團體、武裝部隊、人民政權的核心力量。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 中制。1992年12月20日,佤邦聯合黨在邦康召開了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章程。選舉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趙明、肖明亮為黨中央政治 局常務委員。並推舉了趙尼來為總書記,趙明、肖明亮為副總書記。
【佤邦的基本政策路線】
根據緬甸國內幾十年戰爭造成的災難的狀況,佤邦聯合黨中央及時地制定了"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爭取民族區域自治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策略路線。在經濟建設和商貿活動中,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制定了"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的對外開 放政策。根據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多民族聚居的實際,制定了"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是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各民族一律平等,團結和睦, 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既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的民族政策。制定了"在不分裂國家、不分裂緬甸第二特區(佤邦)、不分裂民族,不 干與政權的前提下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制定了"團結和睦,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互不幹涉內部事務"的對外關系政策。
第四特區
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於1989年6月30日成立,位於撣邦高原東北部邊陲,與中國西雙版納州毗鄰。面積為4952平方公里,居住著愛伲族、撣族、布 郎族、佤族、果敢族、緬族等13個民族,人口74000多人,首府勐拉。特區分為3個地區,即:勐拉、南邦、色勒。佛教與第四特區的文化、生活習俗,有著 非常密切的聯系,第四特區村村有寺廟,寨寨有佛塔,自然景觀獨特,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第四特區是彭家聲的女婿林明賢控制。勐拉和老街是著名賭城。90年代 中期,第一特區內部分裂,因楊某等反對禁毒,楊某造反,彭家聲不敵,帶部隊從中國借路逃到第四特區投靠女婿,後來才東山再起,當然彭部進入中國境內交出了 武器。
撣邦及克欽邦四個特區,大都以毒品為軍事活動資金來源,禁毒之後,四個特區有三個靠賭博和色情業為接替產業,只有第三特區沒有賭場。
特區政治史
緬甸特區與中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過去曾經是中國的領土,雲南省的一部分,1962年中緬劃定邊界時才把這一部分土地正式確定為緬甸領土。有很 多人知道外蒙古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卻很少有人知道現今的緬甸也有一部分曾經的中國領土,而且這一部分領土劃歸緬甸的時間更近。這一部分現在緬甸,也就是現 在稱之為特區的地方,在方面還保留著中國的深深的烙印。出到緬甸,跟在國內差不了多少,講的是漢語,用的是人民幣,耳朵里聽到的是中國流行歌曲,錄像廳里 放的是中國武打片,各種店鋪都是只有中文標牌,店中陳列的商品清一色的"MADE IN CAINA"。只是偶而幾個衣著不整的緬兵的出現告訴人們,這里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的緬甸的特區。與保山接壤的是緬甸的第三特區,特區司令是丁英, 丁英及緬甸政要作為保山市人民政府的客人常到保山來。
雲南當地人到緬甸去,根本無須辦理出國護照之類的東西,只要拿上自己的身份證,辦一個邊境出入證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國了。更有人嫌辦證麻煩,乾脆從小路直接走出去,再從原路返回國內,沒有人會給他扣上"偷渡"的帽子。當地就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出國容易出省難。
文革後期,保山許多知識青年到緬甸去當緬共,當時的口號是要"把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插到世界各地".這些出去的知青中一部分人為了"緬甸人民的 幸福"和在緬甸實現"英特納雄耐爾"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一部分人玩起了失蹤,不知到哪個列國去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槍林彈雨中保全了生命,打 出了一片天地,在緬共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槍桿子。這部分人後來與緬共決裂,在緬甸境內與中國邊界一側各自佔山為王,成為軍閥。保山一中同 學中影響最大的是李自如,是緬甸四個特區中勢力最大的第二特區佤邦軍的副司令。李自如其實是佤邦軍的創始人和總指揮,由於他認為自己不是佤族不利於在佤邦 立足,才推出他的手下鮑友祥任總司令而自己副之,而實際上重大決策仍是由他作主。李自如文革時是保山一中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在緬甸特區任副司令後還常回保 山老家探親訪友,後於2005年病故。
這部分前緬共的軍事領導人,也是事實上的軍閥,在通過與緬甸軍事當局談判後,將所佔地盤以特區為名繼續進行軍閥統治。下面介紹一下各個特區的情況:
1986年以後至1989年緬共徹底解體,其原屬武裝統轄地一分為四,成為今天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佤邦第二特區、克欽第三特區,撣邦東部第四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