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鳥有哪些
1. 緬甸的鳥像麻雀大小,頭頂是黃色的,我吊在樹上,很漂亮,是什麼鳥啊
你看看是不是黃胸織布鳥。
2. 世界各國的「國鳥」都是哪種鳥
現在,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確定了本國的國鳥。作為國鳥的鳥,或者是這個國家人民喜歡的,或者是這個國家特產的,或者是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鳥,受到該國人民的保護。目前已知一些國家的國鳥為:緬甸(孔雀),印度(藍孔雀),斯里蘭卡(黑尾原雞),伊拉克(雄鷹),英國(紅胸鴝),愛爾蘭(蠣鷸),法國(公雞),奧地利(家燕),愛沙尼亞(家燕),比利時(紅隼),冰島(白隼),瑞典(鳥鶇),挪威(河鳥),丹麥(雲雀),德國(白鸛),波蘭(雄鷹),荷蘭(白琵鷺),盧森堡(戴勝),辛巴威(辛巴威鳥),肯亞(雄鷹),模里西斯(多多鳥),烏干達(皇冠鳥),尚比亞(雄鷹),南非(阿比扎亞)(蘭鶴),澳大利亞(琴鳥),巴布亞紐幾內亞(極樂鳥),紐西蘭(無翼鳥),美國(白頭海雕),墨西哥(長腳鷹),瓜地馬拉(彩咬鵑),薩爾瓦多(蠣鷸),巴哈馬(紅鶴),多米尼加(鸚鵡),巴貝多(鵜鶘),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蜂鳥),厄瓜多(大禿鷹),委內瑞拉(擬椋鳥),智利(山鷹),限根廷(棕灶鳥),日本(綠雉)。
3. 在雲南西南和緬甸北部有一種鳥,分白頭和黑頭,請問是什麼鳥
黑短腳鵯羽色變化較大,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前額、頭頂、頭側、頸、頦、喉等整個頭、頸部均為白色(東南亞種),有的白色一直到胸(四川亞種);其餘上體從背至尾上覆羽黑色,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黑褐色或黑色,尾下覆羽暗褐色具灰白色羽緣。另一種通體全黑色或黑褐色,上體羽緣亦具藍綠色光澤,有的背和下體較灰。
4. 請問 這是什麼種類的鳥有圖
虎斑地鶇(學名:Zoothera dauma)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分布於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印度、緬甸、寮國、孟加拉、不丹、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東北、河北、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湖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主要生活於在西藏棲於2200米的林區、在東北棲於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在青海在河谷楊樹林下和灌叢中、在雲南棲於1800-2750米溝谷林下灌叢或竹林地面以及在北京棲於灌木林或混交。
體大(28厘米)並具粗大的褐色鱗狀斑紋的地鶇。上體褐色,下體白,黑色及金皮黃色的羽緣使其通體滿布鱗狀斑紋。
主要棲息於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尤以溪谷、河流兩岸和地勢低窪的密林中較常見,春秋遷徙季節也出入於林緣疏林和農田地邊以及村莊附近的樹叢和灌木叢中活動和覓食。
奔走迅疾,善於跳行,飛行時緊貼地面。捕食鞘翅目、直翅目昆蟲,鱗翅目幼蟲或植物種子。主食有害昆蟲,對農林有益。
主要以昆蟲和無脊椎動物為食,據在長白山通過成鳥胃的解剖和幼鳥扎頸取食的方法得知,所吃食物主要為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幼鳥則主要以鱗翅目幼蟲和蚯蚓為食)。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葉等植物性食物。
地棲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林下灌叢中或地上覓食。性膽怯,見人即飛。多貼地面在林下飛行,有時亦飛到附近樹上,起飛時常發出『噶』的一聲鳴叫,每次飛不多遠即又降落在灌叢中。也能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地上落葉層中覓食。
5. 分布在緬甸的野獸有哪些
緬甸最北端的雪山上有羚牛和麝鹿之類的稀有動物;南部的德米拉島上有包括烏龜之類水族動物在內的各種動物;中部山脈地區有羌鹿、叉角鹿、犀牛、麖、虎、豹、獏、象、爪哇牛、騣犎等獸類和兔子、松鼠之類的小動物及各種鳥類、水鴨、秧雞。
6. 這些是都是什麼鳥
藍喉蜂虎亞成鳥
黑額鳳鶥(學名:Yuhina nigrimenta)為鶲科鳳鶥屬的鳥類,俗名黑頦鳳鶥。分布於印度、緬甸、寮國、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湖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多生活於常綠闊葉林以及樹下較高的草叢間及谷間灌叢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黃頰山雀(學名:Parus spilonotus)小型鳥類,體長12~14厘米。頭頂和羽冠黑色,前額、眼先、頭側和枕鮮黃色,眼後有一黑紋。上背黃綠色、羽緣黑色,下背綠灰色(西藏亞種) ,或上背黑色而具藍灰色軸紋,下背藍灰色 (華南亞種) 。頦、喉、胸黑色並沿腹中部延伸至尾下復羽,形成一條寬闊的黑色縱帶,縱帶兩側為黃綠色 (西藏亞種) 或藍灰色 (華南亞種)。相似種綠背山雀頭無羽冠,臉白色;黃腹山雀臉白色,下體無黑色縱帶。區別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常見於中國西藏南部及雲南極西部(指名亞種)和南方省份(華南亞種)的開闊林,高可至海拔2400米。
7. 這是什麼鳥
圖片太模糊
應該是《白頰噪鶥》
白頰噪鶥(學名:Pterorhinus sannio):中型鳥類,體長21-25cm。雌雄羽色相似。前額至枕深栗褐色,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餘上體包括兩翅表面棕褐或橄欖褐色,尾栗褐或紅褐色,飛羽暗褐色,外翈羽緣沾棕。頰、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多呈淡棕黃色或淡棕色,兩脅暗棕色。特徵明顯,野外容易識別。 相似種畫眉眼周白色,頰不為白色,明顯可與之區別。
隱匿於次生灌叢、竹叢及林緣空地 。分布於印度、緬甸、寮國、越南以及中國的甘肅、陝西等省以南、西藏、雲南以東的華南大陸、包括海南等地,一般生活於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區以及活動於山丘、山腳及田野灌叢和矮樹叢間。(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1])
中文學名
白頰噪鶥
拉丁學名
Garrulax sannio
別稱
白頰笑鶇、白眉笑鶇、白眉噪鶥、土畫眉
8. 各國的國鳥各是什麼呀
世界各國評選國鳥的活動起源於200多年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1960年,第12屆國際鳥類保護會議的與會代表,建議世界各國都選出本國的國鳥。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個國家確定了國鳥。
丹麥國鳥--雲雀:它飛到一定高度時,稍稍浮翔,又疾飛而上,直入雲霄,故得此名。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法國人民喜愛公雞,不僅是由於它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更主要的是喜歡它那勇敢、頑強的性格。 好鬥,本是公雞的本性。多少年來,人們利用公雞這種好鬥的性格,使斗雞成為一種相當普及的娛樂活動。斗雞游戲最早起源於亞洲,而歐洲的斗雞活動則是由希臘傳至地中海沿岸國家及羅馬,最後逐漸傳遍了整個歐洲。曾經為法國國王的英卡洛斯二世就是一位狂熱的斗雞愛好者。
美國國鳥--白頭海雕:這種鳥僅分布在北美沿海,是北美洲的特產,所以又叫美洲雕。1782年,美國國會將它為國鳥類,並把它作為美國國徽的圖案。
瓜地馬拉國鳥--鳳尾綠咬鵑:又名愛沙爾克鳥,是咬鵑目中羽毛最美麗的一種。1872年,瓜地馬拉人民把美麗的愛沙爾克鳥定為國鳥。
阿根廷國鳥--棕灶鳥:在阿根廷分布極為普遍,其巢非常獨特,象是個麵包烤爐,故有「麵包師」之美名,深受阿根廷人民喜愛。
德國國鳥--白鸛:體態優美,風姿態迷人,性情溫和,又容易馴養,同時,它又是一種稀有的珍禽,受德國和不少國家的保護。
比利時國鳥--紅隼:分布廣,遍布世界,是農林益鳥。比利時人特別喜歡,把它定為國鳥加以保護。
瑞典國鳥--烏鶇:顧名思義,全身羽毛烏黑色。鳴聲婉轉動聽,還能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有「百舌」的美名。
荷蘭國鳥--白琵鷺:嘴極象琵琶,故得名。分布在歐洲南部到亞洲,少數分布於非洲。但在歐洲的繁殖地,僅限於荷蘭和西班牙。
英國國鳥--紅胸鴝:又名知更鳥,它是所有鳥類中,英國人們最熟悉、最喜歡的一種小鳥。
盧森堡國鳥--戴菊:分布廣泛,歌聲動聽,體態輕巧,讓人喜愛。
奧地利國鳥--家燕:最喜歡與人類伴住,是人們最熟悉、最受歡迎的益鳥。
挪威國鳥--河鳥:多棲息在海拔較高的山地河谷和山間溪流。
冰島國鳥--矛隼:冰島有白色型矛隼,數量極少,非常珍貴。
薩爾瓦多和愛爾蘭國鳥--蠣鷸:棲息在海邊,生活的范圍僅限於海洋、海岸地區,人們又稱之為海喜鵲。
澳大利亞國鳥--琴鳥:尾巴頂部彎曲如琴,猶如古代的豎琴。
紐西蘭國鳥--幾維鳥:是紐西蘭人民最喜歡的鳥,他們甚至把自己叫作幾維。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國鳥--蜂鳥:拉丁美洲人認為,蜂鳥有快樂和倔強的性格,有不畏強暴的精神,把蜂鳥作為自由和幸福的象徵。
印度國鳥--藍孔雀:印度人民把藍孔雀看成是吉祥物,定為國鳥加以保護。
斯里蘭卡國鳥--黑尾原雞:是斯里蘭卡特有的一種鳥而被定為國鳥。
日本國鳥--綠雉:產地僅限於日本,有不少關於它的動人故事在日本民間流傳,1947年定為國鳥。
巴布亞紐幾內亞國鳥--極樂鳥:巴布亞紐幾內亞人民最引以自豪的就是極樂鳥,它們認為極樂鳥是來自天堂的神鳥,又名「天堂鳥」。
9. 有一種像麻雀的鳥,頭頂是黃的,做的窩掛在樹上很漂亮,在緬甸,不知道叫什麼鳥
織巢鳥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