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緬甸華人哪個城市最多
緬甸北部,又稱「上緬甸」,主要由馬圭、曼德勒、實皆等省和欽邦、克耶邦、撣邦、克欽邦等組成。其中,撣邦是歷史上從雲南遷徙的華人移民主要的移民地。1988年以後,緬甸北部局勢逐步趨向穩定,經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開始成為緬甸政府的重要政策轉向。隨著90年代初中緬邊境貿易的活躍,口岸貿易的興起,華人因經商、務工等原因從雲南大量進入緬甸,形成了緬甸的華人移民新浪潮。
『貳』 緬甸人口數量有多少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多的人懂英語和漢語。

(2)緬甸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哪些擴展閱讀
民俗
1、在緬甸,宗教習俗禁忌婦女登上佛塔的塔基。佛教齋戒月(公歷八、九、十月,緬語稱瓦期),一般不舉行婚禮、遷居等喜事。
2、部分緬族人睡覺時頭必須朝南或朝東;家中長者的座位在頭頂部,晚輩座位在腳尾部;星期五不能坐船渡江;在旅途中碰到菌類植物、是最幸運的徵兆等。
3、緬甸撣族人男主人出遠門時,女主人要在佛像前獻上一束鮮花,以占卜外出者的凶吉;未經主人允許,不論是家中人還是客人,都不得坐到男主人的固定位置上;上樓必須脫鞋;待客的茶水、水果、食品,客人必須食用,否則他便認為客人粗野;在商人家裡不準吹簫和口哨,他們認為這會把財運吹跑等。
『叄』 緬甸定都仰光已經150年時間,後來為何要遷往閉塞荒涼的內比都
仰光仍然是緬甸最大的城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內比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仰光的差距還是很大的。2005年,緬甸宣布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一個荒涼的內陸城市。當時也引起了外界的諸多困惑。那麼緬甸為什麼遷都呢?
(內比都原名賓馬納)

只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比都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人口還沒有超過100萬。而且內比都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手機之都,至今沒有國際航班服務。因為經濟水平低,沒有堵車,這個城市的落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誇張。外界看到內比都的時候,街道寬敞整潔,但是路上沒有車輛,甚至沒有幾個紅綠燈,周圍的建築工地都是灰塵。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比都的現狀還是讓人很難和一個國家的首都聯繫上。
『肆』 緬甸有幾個省
截止2019年緬甸一共下轄7個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實皆省、德林達依省、仰光省。
1、伊洛瓦底省
伊洛瓦底省,是緬甸南部的省。主要由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組成,西北包括若開山脈的余脈,西瀕孟加拉灣,南和東南臨安達曼海。緬甸人口最稠密、耕地最集中、通航河道最稠密的省份,又是主要稻米產區和主要漁區。主要城鎮有興實達、堅景和毛淡棉遵等。
2、勃固省
勃固省,緬甸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南部平原。面積39,404平方公里。下分四縣。緬甸全國分7個省(taing / division)和7個邦(pyi ne / State)。首府勃固。
3、馬圭省
馬圭省位於緬甸中西部,與實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若開邦和欽邦相連。面積44,819平方公里 。馬圭省共設馬圭(首府)、敏布、德耶、木各具和甘高5個縣和25個鎮區。

4、曼德勒省
曼德勒省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行政區,位於國家的中央。與撣邦、克倫邦、勃谷省、馬圭省和實皆省相接。面積為14295平方英里。
5、德林達依省
德林達依省,舊名「丹那沙林」時緬甸的一個省,位於緬甸的最南部,克拉地峽以南的狹長地帶。
德林達依省分五區:吉坎眉, 墨吉區、土瓦區、直通區和東吁區。萬曆明緬戰爭以後丹那沙林國長時期為緬甸藩屬國,但也曾臣屬於暹羅素可泰王國和阿瑜陀耶王國。 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後,丹那沙林成為英國殖民地下緬甸的一部分。
『伍』 緬甸有哪幾個大城市,面積和人口各是多少。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700萬。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會、緬甸的原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積約578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上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人口約80萬。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確定為內比都。
『陸』 求緬甸的城市排名
緬甸12大城市排名
名次 城市 人口(萬,2003年) 區位
1 仰光 434.4 緬族區
2 曼德勒 114.7 緬族區
3 毛淡錦 39.5 孟邦
4 實皆 30.0 緬族區
5 勃生 21.2 緬族區
6 勃固 19.8 緬族區
7 望瀨 16.1 緬族區
8 實兌 15.9 若開邦
9 梅鐵拉 15.7 緬族區
10 東枝 14.9 撣邦
11 丹老 14.5 緬族區
12 土瓦 13.5 緬族區
『柒』 緬甸瓦城有多少人口。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700萬。
仰光,是仰光省的省會、緬甸的原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緬甸第一大城市,城市面積約578平方公里,人口約500萬。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上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人口約80萬。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確定為內比都
『捌』 2020緬甸有多少人口和面積
截止到2021年4月。
緬甸約有5386萬人口,人口在世界上排24位。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

區域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網路-緬甸
『玖』 緬甸人口和國土面積
緬甸國土面積67.65萬km2,人口為5415萬.緬甸素有「稻米之國」的美譽,人民以大米為主食.緬甸政府制定了重振大米產業的政策:鼓勵跨國農業公司在緬甸投資;進口和銷售農業相關產品免徵商業稅,給普通農戶提供小額貸款等方式提高稻米生產的質和量,力爭成為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國.下圖為緬甸部分區域及中緬油氣管道示意圖.
作業幫
(1)簡述仰光與曼德勒共同氣候特徵,並分析兩地降水差異的原因.
(2)分析影響圖中油氣管道建設的不利自然條件.
(3)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穀產區之一.試評價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社會經濟條件.
(1)仰光和曼德勒都在中南半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其降水來自於西南季風.但仰光位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曼德勒位於西南季風的背風坡,因此,仰光降水多於曼德勒.
(2)自然條件,主要從地形,氣候,自然災害方面回答.
(3)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社會經濟條件,要從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分析.社會經濟條件包括:勞動力,交通,科技,機械化水平,飲食習慣等.
故答案為:(1)特徵: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
原因:曼德勒位於內陸且地處西南季風的背風坡,距海遠,降水較少;仰光地處沿海,受西南季風影響大,且多颶風,降水較多.
(2)沿線以山地、高原為主,山高谷深,地形崎嶇;位於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施T難度大.
(3)有利條件:勞動力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大米是當地居民喜愛的主食;優惠政策支持.
不利條件:資金短缺,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拾』 緬甸有哪些重要城市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市內有達弗林城堡、故宮、廟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國政府大廈等遺跡。郊區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 山下廣場。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內設有文理科院校,師范學院,技術中學、美術、音樂和戲劇學校,還有博物館和現代化醫院。當地的緬醫、緬葯馳名全國。
密支那(Myitkyina)緬甸聯邦北部城市,是緬甸北部的邊陲重鎮,克欽邦的首府,密支那是緬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鐵路線終點。
東枝(Taunggyi)緬甸東南部城市,撣邦首府。在塔澤以東100公里。人口10.8萬人(1983)。市區位於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氣候涼爽,東有林木蔥郁的東枝山,西南十數公里處即著名的因萊湖。有鐵路支線通塔澤,轉仰光-密支那干線,橫貫撣邦高原的塔澤-景棟公路也由此通過。
臘戍:緬甸東部重要貿易城市。在曼德勒東北約230公里。人口約4萬人,華人和華僑較多,是中緬陸上交通和貿易的中樞。附近產茶、多種有色金屬礦及紅玉等。鐵路通曼德勒;公路南通東枝,北通中國雲南,與畹町相距約1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