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怎麼樣
Ⅰ 緬甸人什麼樣子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
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相關說明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其中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緬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約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Ⅱ 緬甸人壞不壞好不好溝通
一般緬甸人不壞很好溝通交流
緬甸語是官方語言,英語為通用語言,但是緬甸的英語教學質量不敢恭維。仰光、曼德勒等城市有很多華人,可用漢語溝通。但是緬甸的計程車司機的英語很蹩腳,需要耐心慢語方能簡單溝通。當你碰上華人模樣的賓館服務人員或司機時,講英語前最好先用漢語試試,免得大家都很費勁。
另外,體驗緬甸當地人的生活,可以選擇住當地民宿。
(2)緬甸人怎麼樣擴展閱讀:
緬甸的禁忌
1、女性四不可
緬甸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同樣是修行者,和尚要比尼姑高一等。女性和和尚、僧侶不可以平等而坐,甚至不可以碰到他們的袈裟。
在緬甸,很多佛塔是可以給人們上去「貼金箔」的,以表示人們對佛祖的敬仰,以及做功德。但是,在佛塔上的有些地方禁忌女性上去。女性的衣服不可以掛在高處,尤其是下半身穿的褲、裙、紗籠等。
2、影子神聖不可褻瀆
過路時,人們不可以踩到和尚僧侶的影子,如果踩到他們的影子,就是對佛祖不禮貌的行為。
在公交車上,最前面的座位就是僧侶和尚的專屬位置。如果坐車時,看到僧侶和尚上車的話,人們必須要讓位。
當知道和尚僧侶要出來化緣時,高樓住宅的人不可以把衣服掛在陽台上。和尚僧侶經過自己衣服下的話,衣服主人會得罪。
3、佛塔、寺廟的神聖習俗
在緬甸的佛塔或寺廟里禁忌穿鞋襪,禁忌穿短裙、短褲。
禁止帶酒進入佛塔、寺廟,或在佛塔、寺廟里喝酒、賭博。賭博在緬甸是絕對不允許的一件事。在緬甸大部分的家裡,都有打赤腳的習慣。
在緬甸除了尊敬修行者還要尊重老人或年長者。我們從他們前面經過時,要低著頭彎著腰走過,走路的腳步聲不可以太大聲。給長輩們接遞物品時,必須要用雙手。
4、生活中兩必需和兩不可
緬甸人用餐時,要先拿菜給父母或年長者,叫「烏差」(Oocha),表示一種禮貌;緬甸的每道菜都有一把勺子,我們加菜時,要用菜碗里的勺子。
佛教徒一般忌口吃四肢動物的肉,不可買看到現殺的肉;不可以用飲水來洗手腳,用飲水洗手腳是不禮貌的行為。
Ⅲ 緬甸人怎麼樣可以得到中國戶口
如果能提供在中國定居的證明,可以向當地市、縣公安局申請加入中國國籍。你如果有緬甸護照,按緬甸人申請。如果沒有緬甸護照,按無國籍人申請。 申請加入中國國籍須知:
一、申請條件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一)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中國的;
(三)有其他正當理由的。
二、受理、審批機關
受理國籍申請的機關,在國內為當地市、縣公安局,在外國為中國外交代表機關和領事機關。加入中國國籍申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負責審批。
三、申請手續
(一)填寫《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申請表》;
(二)提交要求加入中國國籍的書面申請;
(三)提交相應證明:
(1)外國護照復印件;
(2)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復印件;
(3)如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所生的子女,須提供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相關證明。
(4)受理機關認為與申請國籍有關的其他材料。
四、其他事項
被批准加入中國國籍後,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出入境手續按中國公民有關規定辦理。
Ⅳ 令人吃驚:緬甸人是最怎麼看中國的
一個緬甸的官員曾經和我一起聊天,當我們聊到他對我們中國的看法的時候,他沉默了一下,然後問我,是不是好的壞的都可以暢所欲言,我說那當然。他說出了下面一席話:首先,作為一個政治工作者,他覺得在政治上,現在的緬甸政府對中國政府只有感激,別無其他,因為中國對緬甸政府的各方面的資助和給予,讓他這樣的基層官員,感到很感激。但是也就是在政治和經濟緬甸要不斷依靠中國的關系,他們的眼光和思想也是復雜的,緬甸的經濟形成很單一,沒有我們中國這樣的多元化,80%的經濟都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幫助,緬甸的經濟情況和我們中國的國內經濟形勢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在這方面,使他們看到了以後假如某一天中國和緬甸的關系因為第三國的插入,發生了改變的話,中國一旦給緬甸來個釜底抽薪,對緬甸來講那即將是滅頂之災,所以這幾年緬甸也在一支尋找他的多元化經濟道路。
我們沒有任何的言論來指責我們的這個官員,因為作為一方父母官,我們的這個緬甸的基層官員,他首先要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負責,其次才能我們中國談國家友誼,所以,在他的談話中,我也發現了,現在的緬甸就好象是我們中國的60到80年代時候,正在想一條合適他們政府體制和經濟體制的經濟道路,因為我們有著同樣的經歷,所以對別人我們無可厚非。
另外一次和我聊天的是一個個體老闆,他從事的行業是緬甸國內的日常用品批發的生意,因為他都是在我們國內進貨,所以我和他的交道也就多了很多,當他和我講到中國的時候,首先的的第一反應是,他說我們中國的在緬甸東西很好賣,第二中國對他們的政策很好,為什麼說我們的政策對他們很好呢,朋友們來過中緬邊境就知道,緬甸人進入我們國家邊境城市經商是不需要很復雜的手續的,甚至比我們國內的人想從事一個生意還簡單,在稅收方面,我們對他們的也很低,很多產品都是免稅的,商人的天性,當然只要有自己的利益,他可以出賣自己的任何東西,包括他自己的靈魂。所以我的感覺也不奇怪,問到他的生意怎麼樣,這個傢伙和我賣起了關子,但是後來的話,禁不住我們的贊揚,他跟我們說了實話,依靠批發生意,他已經在他們當地開起了連鎖店……
最後我接觸的是一個緬甸的農民兄弟,當我問著他同樣問題的時候,我們的這個胞波兄弟很無奈,他說他對中國的感情很復雜,說不好,我問他為什麼說不好呢?他跟我講,他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國的聯系實在是太緊密了,大到一台電視機,小到鹽巴,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牙膏、牙刷,他們用的都是中國產的東西,大的方面,比如語言和各個方面,現在的緬甸政府也一直在往中國靠攏,去年的話,他們村子裡又來了3個中國過去的援助教育的老師,專門教他們的孩子漢語,他現在的擔心是,過不了幾年,他們的孩子的孩子說漢語會比說他們當地的語言還流利……
Ⅳ 緬甸人怎樣評價曼德勒
緬甸人認為曼德勒是本國所有城市中最「緬甸化」的城市,雖然它很年輕,還不到150歲,但它是古代遺訓和傳說的捍衛者。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也是比較傳統的緬甸城市:所有的街道都向皇宮所在的中心會合。
Ⅵ 緬甸人是怎麼生活的
緬甸人是怎麼生活的?緬甸是一個距離雲南特別近的國家,因為在很多年前的時候,這個國家還是封著的一個狀態,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去到了這個國家, 緬甸的人們大概有80%以上的人是信仰佛教的大概有20%的人是信仰督教的緬甸的佛教,緬甸人對於生活中很多的細節都特別有一定的標準的,不能穿鞋子或者是襪子不能對寺廟的佛像有不禮貌的舉動,或者說穿著過於暴露。緬甸的人們是一心向佛的,而且他們那個國家犯罪率是特別的低。
Ⅶ 緬甸人酒量如何有誰知道嗎
緬甸的人酒量肯定都跟一般人都是一樣的,最多有的人他喝酒時是說稍微能喝一點,能喝多一點,這個是不可能跟每個人的體質還有身體的素質而定的,不是說每個人都是能喝很多酒喝不醉的。只能說別的人喝酒的方式方法,還有習慣習俗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其餘的肯定都是一模一樣的。能喝多少酒就喝多少酒,這個東西不能勸別人,也不能要別人必須喝多少酒,因為這個酒這個東西喝多了,傷身體喝一點嘛,還能有助於身體健康。有的東西都是有利就有弊。有的時候喝酒不是靠跟別人賭氣,說自己啊,這么厲害,要想跟別人一絕高下,把自己的真性好強的心收一收,這樣自己不會吃虧,如果喝醉了要是回家的路上啊,暈了沒人扶你,這也是傷害自己的人身,健康還有安全。
Ⅷ 緬甸人長得如何除了皮膚黑之外哪裡跟漢族人差別
除了皮膚較黑,他們的臉部顴骨較高,鼻子並不高挺,鼻樑扁扁的,所以並不像印度人(印度人的臉部特徵跟白種人相像,鼻子高)。(當然這只是大多是緬甸人的特徵)的確他們長得與我國西南民族的人比較相像。
Ⅸ 緬甸人怎麼樣
緬甸人很親和,尤其對國外人,他們都是很熱情,但普遍的緬甸人都因為教育的不普及而行為說話方面有點粗魯,但總體來說緬甸人心地純潔,可以說是比較優秀的一個民族。。。
P.S:我是緬甸華僑
Ⅹ 如何稱呼緬甸人
緬甸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的。通常在名字前冠上一個稱號,以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階的區別。
一般青年男性自稱「貌」(以表示謙虛),對晚輩也稱「貌」(意思是弟弟,以表示友善,熱情)。
對陌生青年稱「郭」(意思為小夥子,以表示熱情,友好);對與自己平輩的人也稱「郭」(意思是哥哥)。
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稱 「吳」(意思是叔叔或伯伯,以對他表示尊重)。
對於婦女,無論結婚與否,或自稱時都稱「瑪」(意思是姐妹);在緬甸農村叫幼小的小姑娘時稱其「密」,相當於「乖」。
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不論已婚或未婚, 都稱「杜」(姑、姨、嬸的意思),而且緬甸婦女在結婚後,仍然保持自己原來的名字,不改為夫。
許多愛國者,凡是參加德欽黨的人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德欽」(以表示自己不做奴隸,要做自己國家的主人)。獨立後,也有一些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耶波」(意思是同志)。
在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如「波」意為「軍官」。如果一個人自稱「波」,那麼,這個人就是曾經當過軍官,或者現在正在軍隊任職;「塞耶」,意為「老師」。
緬甸孟族男子一般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孟」的稱號,以表示自己是孟族人;在撣族土司的名字前,要加上「蘇巴」;「蘇」既可用於撣族土司,也可加在一般男子的名字前;在克倫族男子的名字前也加「蘇」或者「曼」;而克倫族女子的名字前都加「諾」;在過去,克欽族土司的名字前要加「杜瓦」。
(10)緬甸人怎麼樣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下述三種。
其一,合十禮。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關於行合十禮,有兩點需要強調:一是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二是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
其二,鞠躬禮。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其三,跪拜禮。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