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緬甸北部需要注意什麼
❶ 緬甸玩安全嗎
真正的世外桃源只存在於相片里,如果生活在那裡,大多數來自現代文明世界的人只會選擇逃離。從我剛開始旅行開始,就不斷有人要我推薦原生態的旅行地。其實我心裡是知道,很多人只是葉公好龍。條件簡陋的食宿,糟糕的衛生條件一定會讓他們敗興而歸。只有攝影師和熱衷旅行的背包客才知道一個地方的價值。遊客就是遊客,去遊客該去的地方就好了。並且而且以及其實,我也只是個遊客而已。
在緬甸旅行就有點這個意思。緬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是又被西方人稱為亞洲最合適旅行地。雖然是中國的鄰國,但是國人對它的了解還是不如泰國,越南等更加發達一些的東南亞小國。可以想像得到,落後的基礎設施一定是阻礙大家探索緬甸的主要原因,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不過正因為設施落後,對一部分熱衷文化差異的遊客而言才是更有價值。富有魅力的有別於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之間總是存在多種矛盾。是保持傳統還是參與世界工廠的分工?對於不同的人和國家,都有不同的答案。
這一期我將解釋幾個被詢問次數最多的問題。因為世界很大,誤會很多,不事先做個鋪墊,怕被我的照片帶歪了節奏。
一 緬甸怎麼這么窮
緬甸國內打了很多年的仗,目前北部地區仍然時不時炮聲隆隆。一個剛從戰爭和某種非主流體制(你懂的)走出來的國家經濟能好到哪裡去呢?不過據我觀察,窮好像只體現在住房和交通這些基礎設施上,吃穿用包括人的尊嚴似乎不是問題。即便是走進像貧民窟一樣的地方,吃的東西還是琳琅滿目,最底層的民眾不乏體型豐滿壯碩之人,也從沒看到衣衫襤褸餓得瘦骨嶙峋的乞丐。各個地方都有地攤小生意,不會有人伸手向你乞討,在這里生存和基本生存權利比如流動擺攤似乎不是什麼問題,這一點對於社會穩定來說非常重要。
緬甸看上去窮主要是城郊和鄉下的住房和道路和文明世界相差太遠。房屋用竹子和木頭搭砌,極為簡陋。
道路和地面很少做硬化,灰比較大。但,這有利於攝影,「世外桃源」只能是泥土路面,換上水泥路面這味道立刻就不對了。
二 緬甸安全嗎?對外國人友好嗎?
除去是緬甸北部還處於戰爭的地區,我覺得緬甸相當的安全,甚至比國內好。從幾個方面可以佐證:
第一,夜晚路上的行人數量;
第二,所到之處外國人的數量;
第三,人口密集區域的女人數量和狀態;
第四,動物牲畜都是散養。
第一第二不用說,都反映了治安情況。第三說明底層人口男女比例沒有嚴重失衡,當地女性可以衣著艷麗在鄉間穿梭,說明對於女人也是有安全感的地方。第四說明路不拾遺呀,連二師兄都可以滿地亂跑。在國內別說牲畜了,連小朋友你都不敢散養吧?
安全還體現在所有人對於外國人的態度幾乎都很友善,也極少挖坑讓你經濟遭受損失。絕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放心消費。而當你遇到困難的情況下,周圍的本地人也會主動上來幫你解決問題。
三 緬甸人怎麼都不穿鞋
不是不穿鞋,而是幾乎只穿拖鞋。因為天氣熱,皮鞋和運動鞋可能只有在特定時候才會穿。再加上進入佛塔和寺廟都要赤腳,所以拖鞋才是緬甸本地人及遊客的最佳選擇。
僧人任何時候都是赤腳的,不光是赤腳的而且還保持著化緣的文化但不忌葷食。東南亞地區都是小乘佛教,所以保留佛陀時代的習慣和做法是最多的。
❷ 請問去緬甸要注意哪些事項
緬甸為佛教國家,寺廟林立,僧侶眾多,旅遊景點也多為佛教聖地。外國人在緬應注意尊重當地宗教習慣,進入寺廟必須脫鞋脫襪,女士著短裙將被謝絕入內。對僧尼應予禮讓。
每年4月是緬甸新年即潑水節,潑水節期間外國人可與當地人一道上街潑水相互祝福,但一定要注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不可向僧尼、老年人和警察、郵遞員等執行公務人員潑水。
物價與供應
緬甸大城市物價基本與我國內持平。基本生活物品在超市、商場均可買到。緬幣匯率浮動較大,1人民幣可兌換170緬幣左右。緬甸禁止私人買賣外匯,建議不要自行在黑市兌換當地貨幣,可通過旅行社、酒店兌換。
特別提醒:
緬甸依舊是個半開放的國家,除了中部的仰光,曼德勒,浦甘,茵萊湖和TAUNGGYI地區以外,不跟團的外國旅遊者要去其它地方旅行必須先申請旅行許可證(TRAVEL PERMIT),否則會被視作違法。
赴緬旅遊觀光者可攜帶少量防曬、防蚊蟲物品和防暑、腸道病葯品,每年5月至10月期間赴緬可攜帶雨具。
總體來說,緬甸大中城市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惡性犯罪案件不多,但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地區目前局勢比較混亂,中國公民如來緬甸旅遊、經商應盡量避免前往。
近年來,少數中國公民來緬甸旅遊時,因在市場上購買了未加工的玉石毛坯並試圖帶出境,被緬甸海關扣留甚至被捕。根據緬甸政府規定,玉石屬於國家礦業資源,外國人來緬旅遊可在緬正規市場上購買玉石製品(如手鐲、掛件、工藝品等),並需要向賣方索要美元正規發票。如在黑市上購買玉石毛坯並帶出境是違法行為。大使館提醒來緬甸旅遊的中國公民在購買玉石紀念品時,一定要去正規市場購買成品,不可在黑市購買玉石原石並帶出境,以免觸犯緬甸法律。
❸ 去緬甸需要帶什麼
緬甸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除了少數高山區域外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大部分地區終年炎熱,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涼、熱、雨3季,年平均氣溫20~25°C。對於去緬甸旅遊的中國遊客來講,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建議:首先要帶夠錢!由於人民幣在當地不能自由兌換,所以攜帶點美金和歐元是有必要的。其次重要的是證件,除了護照外,我們還建議您帶上身份證。如果出現護照丟失的情況,補辦起來比較方便。您在旅行途中,除了帶一件比較大的行李箱外,最好帶上雙肩背的旅行包。由於緬甸有些地方比較炎熱,紫外線強,所以防曬霜是必備的。在外出時,尤其在河邊和海邊一定要先抹好防曬霜,還要記得經常補擦。墨鏡也是需要攜帶物品之一。對於衣服,在緬甸涼季時間,早晚溫差有點大,建議攜帶外套,中午可以穿單件薄衣服,夏衣就可以。 如果要找相關線路,可以網路游啊游旅行網
❹ 去緬甸需要注意什麼風俗,生活習慣,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不能用左手遞給別人東西或者握手,不能穿鞋子去佛塔裡面,不能摸小孩子的頭,不能在出門的時候說不吉利的話,不能亂碰女孩子的任何部位、在一些特殊場合看到緬甸升國旗要站立、聽到國歌也是(電影院、廣場等)。就這些了。
❺ 緬北是什麼地方,危險嗎
緬甸北部,危險。
緬甸北部也稱「上緬甸」,主要由馬圭、曼德勒、實皆等省和欽邦、克耶邦、撣邦、克欽邦等組成。撣邦既是歷史上從雲南遷徙的華人移民主要的移民地,又是一個復雜而敏感的地區,主要由於近年來華人新移民大量湧入。
撣邦的主要民族撣族與中國境內傣族、泰國泰族同族,與緬族之間長期存有矛盾。撣邦南部有主張獨立的武裝力量存在,西部與泰、老交界地帶即有名的金三角地區,北部與中國接壤。
民族主義
緬甸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關系錯綜復雜,直到公元11世紀才形成鬆散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在此後直到19世紀中期最後一個王朝雍籍牙王朝滅亡的8個多世紀中,孟、撣和若開等民族建立起各自的政權甚至一度統治過緬甸(例如撣族),但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緬族政權的統治之下,克欽族、克倫族、欽族實行部落或民族的首領統治,成為封建領土或土司。這個時期的少數民族與緬族封建王朝的關系主要是朝貢或交納賦稅的關系。
獨立以前的緬甸從來沒有在全緬范圍內形成過一個真正統一的多民族融合的王朝。隨著英國殖民者的到來,殖民主義者採取的「分而治之"政策給緬甸民族關系帶來了更為疏遠和沖突更多的後果,使得少數民族和緬族地區在社會制度和行政制度等方面出現了更大的差異。
❻ 跟團去緬甸旅遊要注意什麼
緬甸旅遊須知:
1、海關:外國旅客可攜帶美金入境緬甸,而美金超過2000元以上一般需要報關。攜帶貴重物品進入緬甸需要報關以便於日後順利出境。在緬甸境內購買的珠寶玉器、精緻佛像必須附有收款憑證,便於查驗出境。2、天氣:緬甸全年平均溫度大約為攝氏26-36度。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旱季為10月至來年4月。旱季是緬甸黃金旅遊季節,天氣晴朗,遊客需自備防曬霜、墨鏡、遮陽帽等物品;雨季為5月至9月初,仰光等緬甸南部地區雨水較多,建議遊客攜帶雨具。3、時差:緬甸比北京時間慢1小時30分(如北京時間為9:30,則緬甸時間為8:00)。
4、治安:緬甸是全民信教的佛教國家,治安情況較好,犯罪率底。除了緬甸、泰國、寮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區以外,遊客可放心旅遊。但是小心謹慎仍然是一個成熟旅遊者必備的素質,錢財等最好不示人和外露,特別是喜歡攜帶大量現金的中國人更應自律。切記晚上別到偏僻人少的地方游盪,以免招致禍端。
5、衣著:因為緬甸全年氣溫較高,所以遊客著裝以輕便、涼爽、舒適的夏季衣物為主。遊客最好自備牙膏、牙刷、拖鞋及洗浴用品。女士可著裙裝,但是不能著短褲。前往密支那、茵萊湖的遊客最好攜帶一件抓絨戶外衣服,因外那些地方是緬甸高原,早晚溫差大。
6、稅項:遊客在仰光、曼德勒等國際機場離境時,需購買離境稅,每人10美金,就在機場購買。而乘坐緬甸國內航班則不需要購買機場稅。
7、語言:緬甸語是官方語言,英語為通用語言,但是緬甸的英語教學質量不敢恭維。仰光、曼德勒等城市有很多華人,可用漢語溝通。但是緬甸的計程車司機的英語很蹩腳,需要耐心慢語方能簡單溝通。當你碰上華人模樣的賓館服務人員或司機時,講英語前最好先用漢語試試,免得大家都很費勁。
8、葯物:緬甸醫療比較落後,遊客請自備一些防治中暑的葯以及止瀉葯、創可貼、感冒葯等。
9、電壓:緬甸的電壓是220-230V,同中國一樣,但插座僅僅是一些酒店與國內一致無須轉換,大部分酒店均需轉換器,緬甸的插座普遍分為3種,所以一定要自備旅行裝萬能插頭轉換器。
三項扁頭,一般高級酒店使用
兩項圓頭,德標(歐標) 普通或高級酒店常用
三項圓頭(南非標)
10、通訊:緬甸的通訊落後,手機使用很少。截止到2011年元月,中國手機還不能在緬甸漫遊,當地的手機卡也只有CDMA能裝在中國同制式手機上使用,但是CDMA的卡很難買到,所以中國遊客帶的手機只能當手錶使用了。在緬甸的酒店和網吧里可以打國際長途,但是資費很貴,除非有必要,建議大家把千言萬語留到回國後在講。
11、貨幣:緬甸貨幣單位為KYAT,中文發音是:「基-耶」。人民幣在緬甸境內不能兌換和使用。外國遊客在緬甸基本使用美金,2011年1月的匯率是1 USD:820 —850KYAT左右。在緬甸的酒店都能用美元兌換緬幣,在市區餐廳也能兌換,仰光等南部城市的匯率比曼德勒、蒲甘等比劃算,最差的是茵萊湖等純旅遊區,1美元只能換到800基-耶。而最劃算的是在仰光的昂山市場,那裡能用1:900來兌換。
請記住:緬甸人只用新版的美元,舊版的一般會被拒絕或者在匯率上損失不少。看著很皺皺巴巴的破舊美元在緬甸是廢紙,沒人跟你換的。
12、購物:緬甸特色的紀念品以手工藝漆器、紅藍寶石、玉器、古玩和海產品為主。如果您要經過仰光,去昂山市場自由購物是最好的選擇。昂山市場商品繁多,價格合理,可以大刀闊斧的砍價。曼德勒的緬甸提線木偶和柚木工藝品很有名;蒲甘的沙畫具有濃厚的小乘佛教韻味;而在茵萊湖,用蓮藕絲織成的衣物和圍巾等深受遊客喜愛。
13、禮儀:緬甸是佛教國家,也是對中國遊客很友好的國家。緬甸民風樸素,旅客須遵守佛教禮儀,進入所有的寺廟都需要脫鞋及穿著整潔之服飾。女士必須穿長褲長裙進入寺廟。神遊網特別提示:在任何場合,避免談及對佛教不敬之言論,絕不談及對緬甸軍政府有任何不敬的言論,也不要參與到西方遊客對緬甸政府的討論話題中。
緬甸依舊是個半開放的國家,除了中部的仰光,曼德勒,浦甘,茵萊湖和TAUNGGYI地區以外,不跟團的外國旅遊者要去其它地方旅行必須先申請旅行許可證(TRAVEL PERMIT),否則會被視作違法。
❼ 去緬甸要注意什麼禮儀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 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⑤製法 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 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沖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 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等。
❽ 去緬甸不管晴天陰天一定要帶傘,去緬甸有哪些必須要的注意事項
去緬甸,一定要帶傘的原因是:緬甸分為旱季、雨季;旱季從十月份到次年四月,光照比較強烈,要用傘來遮陽,雨季是從五月到九月,降水較多,要用傘來擋雨。緬甸,畢竟是異國他鄉,出行必須注意的事項涉及語言、時差、葯品、衣著、禮儀等方面。
禮貌: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對中國遊客非常友好。緬甸的民俗風情很簡單,但是,乘客必須遵守佛教禮儀,到寺廟都時需要脫鞋,保持衣服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