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政府高層在哪裡

緬甸政府高層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4-23 22:07:39

1. 緬甸大選的2010緬甸大選

2010年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
緬甸20年來首次大選於當地時間7日早上6點展開投票,選舉聯邦議會和省邦議會。大選共選舉產生1000多名聯邦議會議員和省邦議會議員。在這次大選後,90天內將召開聯邦議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屆時現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權力。
本次大選依據2008年全民公決通過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而舉行,共選舉產生1000多名聯邦議會(人民院和民族院)議員和省邦議會議員。大選後90天內召開聯邦議會第一次會議,屆時將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現今的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權力。
新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還擔任包括三軍總司令為其成員之一的國家國防安全委員會主席。三軍總司令為緬甸各種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軍隊將繼續在國家政治方面發揮作用,將在各級議會中擁有由三軍總司令提名、非選舉產生的軍人議員席位,數量佔全部議席的25%。
新憲法明確規定,緬甸政治上實行多黨制,經濟上實行市場經濟制度,外交上奉行自主、積極、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不允許外國在緬駐軍。10月21日,緬甸正式啟用新國旗、新國徽,國歌則保持不變。 在嚴密的安保措施之下,緬甸7日清晨開始了一場等待了20年之久的大選。這是緬甸20年來的首次多黨制大選,是緬甸七點民主路線圖的第五步,也是實現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的一次重要選舉。
本次大選依據2008年全民公決通過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舉行,共選舉產生1000多名聯邦議會議員和省邦議會議員。其中25%的議席不經過選舉,仍由軍方人士占據。大選後90天內將召開聯邦議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屆時現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權力。
在最大城市仰光,政府安排了部分當地媒體和外國媒體機構在當地雇員,前往部分票站采訪報道。不過當局此前已經宣布,禁止國際媒體和外國觀察員采訪或監督大選。
在仰光街頭記者發現,在各個政黨競選海報中,軍政府支持的緬甸聯邦鞏固和發展黨(簡稱鞏發黨),占據了最大多數。鞏發黨在提名的候選人人數上,也大幅領先其他政黨。
大選投票於當地時間7日下午4時順利結束,各投票站隨即開始點票工作。從仰光和東枝幾個投票站的開票情況看,鞏發黨暫時處於領先地位。據緬甸官方人士說,大選正式結果幾天以後才能公布。 丹瑞大將深藏不露
在仰光城市中心的茵雅湖四周,都是風格別致的幾層小樓,樓外的院子內綠樹成蔭。據稱,包括緬甸最高領導人丹瑞大將等不少高層有時就住在這一帶。一位當地司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少政府高官都在新首都內比都有好幾套豪宅,但平時他們大部分時間還是住在仰光。
不論在仰光還是內比都,緬甸普通民眾給記者的印象是:不少人會說英語,對於領導人話題他們毫不避諱。仰光計程車司機貌埃就非常不滿地批評說:「丹瑞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把我們的汽油費給降下來,他坐車可以不掏自己的錢,我們賺錢就沒有空間了。」現在,仰光也仍有人議論2006年丹瑞女兒的婚禮。傳聞新人收到的禮物包括多輛名車和多棟豪宅,總值5000萬美元。現年77歲的丹瑞大將出生於普通家庭。1953年從軍校畢業後,一步步走上了緬甸權力的巔峰。現在他是緬甸40萬武裝部隊的統帥以及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主席。對於他的私生活人們知之甚少,很多人只知道他的夫人杜江江是緬甸婦幼保健協會名譽主席。
外界對丹瑞大將的印象多源於西方或者親西方的媒體,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緬甸經濟分析家索烏的話稱,許多內閣部長之所以唯唯諾諾是因為害怕丹瑞。他「凡事都獨斷獨行」,以致經常出現判斷錯誤的政策。美聯社在報道緬甸2005年遷都時,描述了丹瑞大將「相當迷信,總是喜歡占星問卦」的形象。記者在內比都和「萬塔之城」的蒲甘采訪期間,陪同人員昂融介紹說,丹瑞大將是虔誠的佛教徒,在朝拜蒲甘一座傳奇寺院和修建內比都大金塔時有許多的講究。但昂融非常鄭重地說:「佛教是我們的國教,沒有信仰,不講儀規的人怎麼可能領導緬甸呢?我不明白外界所說的迷信是什麼,但如果外界不懂得我們的佛教儀規,請不要說三道四。」
在一些與丹瑞大將見過面的人講述中,他的形象要生動得多。一位多次見過丹瑞的中國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到緬甸的第二天上午,丹瑞就在他的官邸會見了我們。停在他官邸門前的黑色轎車掛了五顆將星,很是奪目,這是大將軍銜的標志。我們見到的丹瑞並沒有傳說中那樣威嚴。他畢竟是一個佛國緬甸人,緬人生性不很張揚,外表總是很謙卑的樣子。也許是見到老朋友的緣故,他那天上午非常開心,談笑風生。」最讓這位客人感到意外的是,西方人眼裡「很反西方」的丹瑞「會說流利的英語」。不過他也說,「盡管丹瑞外表溫和,但從周圍人對他的態度上,我依然能感覺到一種權威。」仰光大學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說:「丹瑞沒有什麼家庭背景,完全是靠自己打拚一步步做起來的。在起起伏伏的緬甸軍界,如果不是極擅長權術,很難干到這一步。」
儒雅現總理被看好
在7日將舉行的大選中,將有來自37個政黨約3000名候選人和82個獨立候選人參加本次大選,競爭1159個各級議會議席。目前,被輿論普遍認為實力最強大的是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他的組建者是緬甸現任第四號領導人、65歲的政府總理吳登盛。之前,他被稱為「登盛上將」。為了參加競選,已經脫下了軍裝。
與其他官員不太一樣的是,吳登盛生活很平民化。陪同記者采訪的昂融說:「許多政府高官都有自己的小別墅,只有吳登盛仍住在仰光非常普通的公寓里,他的家人也是如此,並沒有因為他的總理高位而獲得明顯的好處。」在內比都,吳登盛住的是政府統一為部長以上官員配發的獨幢小別墅,用昂融的話說:「他的生活要求比較一般,與人也容易走得近。」不過,緬甸學者溫敏說:「他做事謹慎卻很有主見。與外界想像很不一樣的是,這位頗為儒雅氣的總理是不時敢跟丹瑞提出不同意見的。只要他認為做的對,他就會把意見擺到桌面上。當然,他的溝通方式與話語表述很講策略。」
在西方面前,這位「儒雅與平民化」的總理就變得「靈活而強硬」了。2009年11月15日,吳登盛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舉行了歷史性會晤。領導人並排交錯手拉手合影留念是東盟會議一個傳統環節。會晤開始前,奧巴馬在與其他領導人拉手時對這種合影方式表現出興趣,吳登盛卻沒有伸出手迎合他。溫敏說:「雖然吳登盛延續了緬甸一貫的對西方,尤其對美國的強硬態度,但他走過世界許多地方,思維開放,有明確的發展思路。」
為了組黨參加大選,像吳登盛一樣脫下軍裝的部長有多名,緬甸目前的第三號、第五號領導人也在其中。他們可能會競選總統、副總統。當地評論認為,大選後,這些辭去軍職的政府高官地位不會發生大的變化,軍方的影響力依然能牢牢控制住緬甸局勢。

高級軍官仍是主心骨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緬甸媒體人士告訴記者:「除了吳登盛外,特種戰局的兩位高級將領——明蘇中將和金沙中將都將成為緬甸新政府的核心力量,陸軍司令丁吳也是吳登盛的堅強後盾。」這些手握重權的將軍們其實並非如外界想像的那樣「頑固不化」,比如說丁吳就在去年的政府高級會議上公開建議,讓反對派在議會席位中佔30%到40%也無妨。仰光軍區司令部前司令、現任部隊訓練司令部司令哈塔溫中將深得緬甸商界的支持,因為他的思想「非常開放」,認定緬甸的未來必然「與開放的世界不可分割」。緬甸現在的三號人物欽紐和二號人物貌埃同樣會在緬甸未來局勢中發揮重要作用。72歲的貌埃現任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副主席,比他小一歲的欽紐任國防軍副總司令。
「緬甸軍人在社會上地位較高,軍人的影響力非緬甸局外人所能想像。穿軍裝是許多緬甸青年的理想,這樣的影響力不是一兩代人能消除的。」昂融告訴記者。在緬甸,姑娘們嫁人的首選就是軍人。丹瑞的女兒嫁的據說也是個軍人。
丹瑞大將並不參加今年的大選。外界猜測,大選之後,77歲的丹瑞會把軍權移交給年紀比他輕的將領,但很少人相信丹瑞會在選舉後立即交出大權。在泰國出版的緬甸人雜志《伊洛瓦底》的創刊人兼主編昂藻說:「我不認為他會樂於退休,他還會盡量掌權。這是因為,他為自己的前途擔心。過去的五至十年裡,丹瑞樹立了不少敵人。」有分析認為,如果軍人支持的政黨獲勝,他將會擔任國家主席。而這是新國會2008年通過的新憲法所設立的新職位。也有人認為,這名深藏不露的領導者,至少還有一張牌尚未打出。緬甸學者溫敏說,若他能找到一個對他絕對忠誠的接班人,他可能會擔任名譽職務。 緬甸大選最終結果公布鞏發黨獲近八成各級議會議席
緬甸聯邦大選委員會17日公布全國大選最終結果,政府總理吳登盛領導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獲得約77%聯邦議會(人民院和民族院)和省邦議會議席。
最終結果顯示,在此次全國大選選舉產生的1154個各級議會議席中,鞏發黨一共獲得了883個議席,包括259個人民院議席,129個民族院議席和495個省邦議會議席,在各級議會中均為多數黨。
緬甸第三號領導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成員吳瑞曼、第四號領導人政府總理吳登盛、第五號領導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第一秘書長吳丁昂敏烏作為鞏發黨候選人參加大選,並正式當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員。
緬甸本月7日舉行20年來的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此次大選被普遍認為是推動緬甸由軍人政權向民選政府轉型的一次重要選舉。包括鞏發黨在內的37個政黨的3000餘名候選人和82名獨立候選人參選。
通過大選選舉產生的聯邦議會將在選後90天內召開首次會議,並在會上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並組建新政府。其後,軍政府將向民選政府移交權力。

2. 緬甸定都仰光已150年時間,最後為啥要遷往荒涼的內比都

緬甸遷都內比都的原因是,緬甸政府要加強政府控制,把首都遷到遠離海岸的地方會更加安全,這樣可以避免遭到敵國的襲擊。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內比都是一塊風水寶地,也符合緬甸人意志的象徵。

一、緬甸首都內比都

緬甸首都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山區的彬馬那西邊,位於原來的首都仰光以北約400公里的地方。2005年,各國駐緬甸仰光使節被緬甸外交部約請,緬甸政府通報稱,緬方從即日起,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這個地方非常荒涼,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沒有手機電話服務,沒有堵車,也沒有國際航班服務的首都了。

這個新首都面積約有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市大了9倍多,目前比較空曠,比較適合旅遊和觀光,很多市政設施和建築物正在逐步建設中。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3. 現在的緬甸首都在哪裡是不是彬馬那

2005年底以來,人們對緬甸感到不解的一個最新事件,就是緬甸政府突然宣布的「遷都」。

一個國家首都的遷移,應該說非同小可,這不僅涉及內政外交,而且也牽涉到廣大民眾的利益。但在緬甸,遷都之事卻「突如其來」。2005年11月7日,緬甸政府新聞部長覺山在記者招待會上正式對外宣布,「由於緬甸正努力要發展成一個現代國家,有必要尋找一個地處中心的地點來安置中央政府」。因此,政府已決定將首都遷往距仰光以北320公里的彬馬那。而在此之前的1月4日,緬甸政府已在內部下達了遷都的命令。公職人員如果不服從命令,要處以三年監禁的懲罰。根據此令,緬甸國防部、外交部等十多個政府部門在各部副部長的帶領下,在5日凌晨就收拾行裝,率領本部門人員開始遷往彬馬那。

仰光是一座有著530萬人口的緬甸第一大城市,也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一直是緬甸的首都,而彬馬那是一座僅有不到10萬人口的緬甸中部小城市。自蒲甘王朝以來,緬甸歷史上的都城幾乎都建在伊洛瓦底江畔。與這一傳統不同,彬馬那這座小城卻坐落在相對偏僻的錫當河上游。這座城市在緬甸歷史上從來沒有作為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長期以來都是以木材轉運中心的「地標」而存在。近年來,可能正是准備遷都於此,才在離老城十多公里處另建新城,自2002年以來建造了不少供政府部門和軍事部門用的新建築。一些行政和軍事設施及相關的服務設施現在還在建設中。但這座城市確實位於緬甸中部的要道上,除了原有的通往東西南北的公路、鐵路,近幾年修建了通往仰光的6車道公路,現在的交通倒可以說是四通八達了。不過在緬甸政府公開遷都之前,大多數外國人連彬馬那這個地名都聞所未聞。在緬甸國內,不僅一般民眾,就是很多公務員甚至政府高官在遷都令下達前,對這樣一件大事也只是風聞而不知實情。因此,緬甸首都突然要從舉世聞名的仰光遷往「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彬馬那,對緬甸國內外的許多人來說真成了一個「謎」,於是一時間各種傳說、猜測紛起。

眾說紛紜的遷都之因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遷都是由於緬甸軍政府有鑒於伊拉克遭美國軍事進攻的教訓;也有說遷都中部有利於加強政府對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還有列舉緬甸歷史上尤其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貢榜王朝時期曾多次遷都的例證,認為遷都是一種傳統,不足為奇;更有人認為緬甸上層自古以來直到奈溫時期都相信占卜,這次遷都是由於緬甸軍政府高層領導人聽從了占卜者「遷都以避凶趨吉」的建議。

以上「解謎」都有其由來,而且不能完全排除在緬甸軍方上層人士中有這些想法和考慮。不過在我看來,恐怕這些都還不足為據。

「美國襲擊說」缺乏可靠可信的依據。盡管布希政府也曾指責緬甸政府是「暴政的前哨」,但主要是針對緬甸國內的所謂民主和人權問題。緬甸畢竟不是伊拉克,美國既沒有合適的借口,也不可能不考慮多方面的關系。在應對朝鮮、伊拉克、伊朗等這些讓他最關注而又最感到頭痛的問題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很難設想美國會再對一個於自己和國際社會完全不構成威脅的聯合國成員、東盟成員以及與中國、印度關系友好的國家開戰。從軍事上分析,美、緬的軍事力量和軍事技術對比極為懸殊,如果美國真要打緬甸,那麼美軍襲擊彬馬那這樣一個人口稀少且孤立的城市,要遠比攻擊仰光這樣一個有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不知要容易多少。更何況傷及無辜平民是當代戰爭中的大忌。

至於「控制邊境少數民族說」,則沒有充分考慮到當代緬甸民族問題的解決,並不在於首都的位置,而主要在於政策。何況現在緬甸民族關繫上的形勢有利於軍政府,政治解決已明顯地成為緬甸解決民族問題的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而「占卜說」則忽略了這樣一個現在已經清楚了的事實,即對軍政府高層來說,「遷都」並非是2005年的「突發奇想」,緬甸軍政府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彬馬那悄悄地建設各種設施,在為遷都做著秘密的准備。

導致軍政府在2005年突然宣布遷都的一個因素,也許是近年來仰光連續發生的爆炸事件,特別是2005年5月7日一天內發生了三次爆炸事件,造成11人死亡,162人受傷。可能正是在爆炸的刺激下,本來就已准備遷都的軍政府感到了「遲遷不如早遷好」。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遷都之謎」也就不難解開了。

4. 緬甸遷都是什麼時候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緬甸最近突然將首都遷往中部深山老林里的彬馬那。公務員遷移時還不準帶家屬,就是說要和太太兩地分居。為了防止公務員因不願搬遷而辭職,政府還宣布將對這樣的公務員判處3年監禁。 [2005年11月] 在遷都前,仰光一直是緬甸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而彬馬那就算對緬甸人自己來說,都是個陌生的地名。那是一個只有不到10萬人口的縣級市,中間是盆地,周圍是山林,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政府3年前已採取向各大私營公司攤派任務的方式,對彬馬那進行擴建,每期投入數千億緬元,現已初具規模,據說連高爾夫球場都有了。不過那裡現在還沒有移動通訊網,沒法打手機。 · 免費用QQ打電話超清晰 · 銀行卡 安全快捷換Q幣 · 溝通無極限手機Q時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變心情 ·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伊拉克戰爭後,緬甸對防範美國軍事打擊的危機感增強了。緬甸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像楔子一樣釘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 東南亞傳統上是美國的勢力范圍,冷戰時期對中國是有敵意的,只有緬甸是個「另類」,它1950年就同中國建交,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第一批國家之一,此後一直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緬甸軍政府當權,長期以來一直被美國以人權、毒品和制憲問題為借口進行打壓。但它的軍政府一直沒有垮台,這和中緬兩國穩固的傳統友誼有關。 這次新首都選在仰光以北更靠近中緬邊境的地方,是意味深長的一個舉動,因為歷史上印支半島的國家都很懼怕「北方的巨人」,能把首都不往南遷卻往北遷,說明它對中國很放心,一旦遇到進攻,也有個退路。原來的首都仰光瀕臨安達曼海,一旦受到美國強大海空軍的打擊,便退無可退,遷到彬馬那,依託周圍叢林山地,背靠中國,可進可退,安全感大大增強。 不過突然的遷都令也給在緬甸的中國商人帶來麻煩,目前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到哪裡去申請簽證延期和居留許可。一旦沒有合法居留許可,就不得不離開緬甸了。 緬甸首都靜悄悄地遷 多久搬完是國家機密 2005年11月21日 來源: 新快報 半月前毫無預兆突然遷都,半月後有關各種說法仍不絕於耳 緬甸於本月上旬開始悄悄搬遷首都———從仰光搬至中部地區的小城彬文那,一切都十分神秘。迄今已經過去了半月有餘,如今,新首都彬文那與舊首都仰光的生活與運轉一切正常嗎?而圍繞著本次大搬遷,說法卻越來越多…… 三年前就已選址 近日,來自西方媒體的披露稱,盡管緬甸首都於半月前的搬遷行動來得十分突然,但是事實上,緬甸軍政府的選址工作於三年多前就開始啟動了,只是正式對新首都的動工興建是在12個月之前。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自從選址之後,緬甸軍政府直到12個月前才開始在當地動工興建,而在彬文那地區,當地的新建築包括有機場、國會大樓、外國使館區、軍政府領袖官邸及其他政府官員宿舍。據透露,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所有行動完全保密,禁止外界人員進入。 多久搬完是「國家機密」 從11月6日開始,緬甸政府便開始悄悄的搬遷行動,當天共有至少9個部已部分搬遷到了新首都,包括商務部、外交部、內政部等。 據緬甸新聞部長覺山表示,遷都是因為緬甸要建設一個現代化首都,選擇彬文那做首都,因為它處於緬甸的中心地帶,與緬甸各地交通都很方便。 然而,在各種場合,政府高官都始終拒絕透露用多長時間完成遷都計劃,也拒絕回答記者的各種提問。有關多長時間搬遷完畢似乎變成了緬甸的國家級機密。 不過,目前仍有不少人對彬文那能否成為完全成熟的新首都表示了強烈的懷疑。有人甚至放出風來說「他們肯定會回到仰光」。盡管緬甸高層早就看上了彬文那,但對於到底要不要搬,什麼時候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緬甸政府比較猶豫,因為高層仍存在著分歧。 遷都經費從何而來? 據報道,緬甸遷都的經費來源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多年來的積累,換句話來說是國庫所有,來自於政府稅收;第二種可能是向各大公司攤派費用,以解決建設和搬遷過程中的部分問題;另一種可能則是有多少花多少,年復一年,直至建完,而不必一步到位。 新舊對比 新首都生活仍不便 彬文那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目前常住人口估計不足10萬。 自從緬甸搬遷新都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然而在新首都生活並不如意。據悉,由於許多政府官員被要求不得攜家帶眷同往新都,因此突然遠離家人使他們極不適應;其次,由於許多生活設施仍未完善,當地的生活條件仍顯簡陋,比如一些低級官員目前還只能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上,甚至連吃飯的問題也無法很好地解決。此外,從彬文那至仰光雖然只有390公里的路程,但是由於並非高速公路,因此回仰光與家人團聚的一個單程往往需要一天的時間。 舊首都將成經濟文化中心 仰光面積352.86平方公里,人口300萬,仰光在緬語之中有「和平之城」的意思。 自從搬遷開始以來,在緬甸的舊首都仰光,一切仍然正常,絲毫沒有受到搬遷的影響。包括中國駐仰光的大使館在內的各國大使館依然與往常一樣正常進行著辦公,而大使館仍未接到搬遷的通知。與此同時,仰光的旅遊業也絲毫未受影響,來自各國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一些在大使館工作的外國人表示,現在,他們覺得與平常並沒有什麼不同。 分析人士認為,在今後不排除仰光漸漸成為一座經濟與文化為核心的首都;而彬文那則將變成國家政治與軍事的中心。這意味著緬甸將可能同時存在兩個首都。而這樣的情況在其它國家是有先例的,比如拉各斯與阿布賈就分別是奈及利亞的經濟與政治首都。(姜書) 國際觀察:遷都為什麼如此突然? 王介南教授是我國研究緬甸問題的最知名的學者之一,是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緬甸問題專家。他分析說,緬甸突然遷都,主要有兩大原因: 此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就緬甸的毒品等問題向緬甸軍政府施壓。緬甸軍政府十分緊張,他們意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攻緬」信號燈已經亮起。在緬甸政府高層看來,當初美國攻打伊拉克是在沒有任何聯合國決議的情況下發起的,而現在則有了現成的(針對緬甸)的聯合國決議,這等於有了行動的依據。因此,就在國際社會還未完全反應過來時,緬甸政府悄悄開始了首都的搬遷。這極有可能是緬甸軍政府在秘而不宣的情況下悄悄搬遷首都的主要原因。 至於另一個原因,王教授則分析說,遷都彬文那將使軍事指揮中心更靠近有反政府武裝活動的邊境地區,會對這些旨在謀求獨立的民族武裝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並且更有利於控制和打擊這些武裝組織

5. 緬甸首都從仰光遷到內比都的原因是什麼

遷都的真正用意,目前還不清楚:

有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緬甸軍方高層擔心緬甸可能會受到襲擊,特別是來自美國的襲擊。這樣的話,遠離海岸的地區更有戰略安全的優勢。

但也有人說,這不過是緬甸軍方重復緬甸古代國王遷都的習慣,根據占卜決定風水寶地,然後在那裡修建新的城鎮或是宮殿。

(5)緬甸政府高層在哪裡擴展閱讀

緬甸政府開始將部分政府機構遷往仰光以北600公里的森林地區。有分析說,這是因為擔心美國可能攻擊緬甸。

緬甸高層突然下令多個部門在2005年11月6日一天內搬遷。資訊部長覺山將軍翌日(2005年11月7日)才對外證實已經遷都。

來自仰光的消息說,星期天(11月6日)早晨,滿載辦公人員和設備的卡車長龍離開首都仰光,向遷都的目的地彬馬那地區駛去。

這些搬遷的人不得攜帶家眷。據信,10名部長周末已經離開仰光,更多的人隨後也將前往。

過去幾年間,緬甸政府已經開始特別關照這個地區。但是大規模的建設開始於12個月以前。

6. 緬甸軍方高層排名

登盛(Thein Sein)中將,2011年當選為緬甸總統
丁昂敏烏(Tin Aung Myint Oo)中將
瑞曼(Shwe Mann)上將
覺溫(Kyaw Win)中將
丁埃(Tin Aye)中將
耶敏(Ye Myint)中將
昂希(Aung Htwe)中將
欽貌丹(Khin Maung Than)中將
貌波(Maung Bo)中將

7. 現在緬甸的總統叫什麼名字

現任的緬甸總統是吳登盛。

吳登盛1945年出生於緬甸南部。與軍政府許多高層人物相似,他從緬甸軍事學院開始軍旅生涯,最終步入政治和軍事舞台中心。吳登盛是緬甸政治轉型「七點民主路線圖」主要設計師之一,2004年他受命負責起草新憲法。2007年5月17日,總理梭溫因身體原因去職,登盛出任代總理。10月24日,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任命吳登盛為政府新總理。

2011年2月4日緬甸議會宣布總理吳登盛成為新一屆總統,任期5年。

8. 緬甸首都在哪裡遷都了何時為何

緬甸首都在內比都。是2005年從仰光前度到了內比都。
遷都的原因是:因為緬甸擔心緬甸可能會受到襲擊,特別是來自美國的襲擊。這樣的話,遠離海岸的地區更有戰略安全的優勢。

內比都(Naypyidaw),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的山區,距離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緬甸2005年新定的首都。緬甸於2005年11月6日從仰光遷都,2006年軍人節正式宣布新都名為Nay Pyi Daw(皇家首都之意)。內比都位於彬馬那(平滿納、彬文那、賓馬拿,Pyinmana)西邊附近。
內比都原名彬馬那,彬馬那原為緬甸第三大城市,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坐落在勃固山脈與本弄山脈之間錫塘河谷的狹長地帶,戰略地位重要。亦是前首都仰光與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間的一個山區貿易城鎮,突下令多個部門在2005年11月6日一天內搬遷。

9. 緬甸在哪裡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

1044年緬甸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吁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9世紀英國發動三次侵略戰爭後佔領了緬甸,1886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5月被日本佔領,1945年3月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但隨後被英國重新控制。

1948年1月4日,緬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以吳努為首的政府實行多黨民主議會制。1962年3月,緬國防軍總參謀長奈溫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員會。1974年1月,頒布新憲法,成立人民議會,組建了「社會主義綱領黨」,奈溫任「綱領黨」主席,定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9月,軍隊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與秩序委員會」(後改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簡稱「和發委」),改國名為「緬甸聯邦」。

(9)緬甸政府高層在哪裡擴展閱讀

緬甸的對外關系:

奉行「不結盟、積極、獨立」的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1948年緬甸和美國建交。緬軍隊接管政權後,美把駐緬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提供經援和禁毒援助,撤銷給緬的貿易普惠制(GSP),對緬實行武器禁運,阻止國際金融機構向緬提供援助,不向緬高官及其家屬發放入境簽證。

2015年1月14日至15日,美緬舉行第二次人權對話,美助理國務卿馬林諾夫斯基率團訪問密支那、仰光和內比都。5月2日,緬甸駐洛杉磯總領館正式開館,昂覺贊為首任總領事。2016年3月,緬新政府成立。9月,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訪美。

2016年10月,美軍太平洋總部副司令安東尼·克拉奇菲爾德中將訪緬。10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政令,宣布終止實施針對緬甸的《國別緊急狀態法》。當日,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稱,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針對緬甸的經濟金融制裁隨之失效。2017年11月,美國務卿蒂勒森訪緬。

10. 緬甸的首都在哪

仰光已經不是首都了。
現在的首都:彬馬那

彬馬那(Pyinmana),又譯作彬文那或平蠻,位於緬甸中部的山區,在曼德勒南250公里,錫當河上游右岸。距離仰光以北390公里,是緬甸的新首都。人口2萬余。周圍產甘蔗、芝麻等。有製糖廠。仰光-密支那鐵路通過,另有鐵路支線西北通向石油開采中心稍埠。彬馬那原為緬甸第三大城市,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翁山蘇姬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亦是前首都仰光與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間的一個山區貿易城鎮,但緬甸軍政府在事前毫無徵兆下,突下令多個部門在2005年11月6日一天內搬遷。資訊部長覺山將軍翌日才對外證實已經遷都。

政府消息稱,新政府建築群位處一個山谷中,佔地約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脈和茂密的樹林包圍,離最近的城鎮也有30公里。根據藍圖,它建成後將包括有總理官邸、議會大樓、機場、醫院、中型水力發電站、高爾夫球場、酒店,以及40幢各可容納500名官僚的大樓,供各部門使用。另還有一個軍事大樓,內設軍方總部和地堡。

根據BBC的報導,其實緬甸軍政府在過去幾年間已開始特別關照這地區,並於約12個月前大規模的建設開始。所以,相信緬甸軍政府早在數年前已開始籌劃這個遷都計劃,只是並未有對外公布。

遷都的目的

根據報導,緬甸政府遷都的目的,相信主要是因為該地相對位於海旁的仰光較有利防範海路進侵,及控制欽族(Chin)、克倫族(Karen)、卡雅族(Kayah)和撣族(Shan)等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據BBC的報導,遷都時所有人都不可以帶家眷前往,許多未婚的單身漢也被軍政府下令遷住該地。

目的補充: 眾說紛紜的遷都之因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遷都是由於緬甸軍政府有鑒於伊拉克遭美國軍事進攻的教訓;也有說遷都中部有利於加強政府對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還有列舉緬甸歷史上尤其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貢榜王朝時期曾多次遷都的例證,認為遷都是一種傳統,不足為奇;更有人認為緬甸上層自古以來直到奈溫時期都相信占卜,這次遷都是由於緬甸軍政府高層領導人聽從了占卜者「遷都以避凶趨吉」的建議。
以上「解謎」都有其由來,而且不能完全排除在緬甸軍方上層人士中有這些想法和考慮。不過在我看來,恐怕這些都還不足為據。
「美國襲擊說」缺乏可靠可信的依據。盡管布希政府也曾指責緬甸政府是「暴政的前哨」,但主要是針對緬甸國內的所謂民主和人權問題。緬甸畢竟不是伊拉克,美國既沒有合適的借口,也不可能不考慮多方面的關系。在應對朝鮮、伊拉克、伊朗等這些讓他最關注而又最感到頭痛的問題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很難設想美國會再對一個於自己和國際社會完全不構成威脅的聯合國成員、東盟成員以及與中國、印度關系友好的國家開戰。從軍事上分析,美、緬的軍事力量和軍事技術對比極為懸殊,如果美國真要打緬甸,那麼美軍襲擊彬馬那這樣一個人口稀少且孤立的城市,要遠比攻擊仰光這樣一個有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不知要容易多少。更何況傷及無辜平民是當代戰爭中的大忌。
至於「控制邊境少數民族說」,則沒有充分考慮到當代緬甸民族問題的解決,並不在於首都的位置,而主要在於政策。何況現在緬甸民族關繫上的形勢有利於軍政府,政治解決已明顯地成為緬甸解決民族問題的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而「占卜說」則忽略了這樣一個現在已經清楚了的事實,即對軍政府高層來說,「遷都」並非是2005年的「突發奇想」,緬甸軍政府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彬馬那悄悄地建設各種設施,在為遷都做著秘密的准備。
導致軍政府在2005年突然宣布遷都的一個因素,也許是近年來仰光連續發生的爆炸事件,特別是2005年5月7日一天內發生了三次爆炸事件,造成11人死亡,162人受傷。可能正是在爆炸的刺激下,本來就已准備遷都的軍政府感到了「遲遷不如早遷好」。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遷都之謎」也就不難解開了。

http://ke..com/view/196646.htm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