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有什麼動物
⑴ 各個國家的國寶分別是什麼(動物)
中國的國寶: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⑵ 緬甸特有的野生動物
緬甸蟒
⑶ 黃金蟒、緬甸蟒、象牙蟒、海波蟒、、網紋蟒,紅尾蚺都屬於什麼級別的動物
—— 黃金蟒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成體長度5~7米,喜高溫,以鳥類和哺乳動物為食,無野生種群,屬及其珍稀品種。— 緬甸蟒又稱緬甸岩蟒,為世界上六種巨型蛇類之一,成體棕褐色,腹白背黃,平均體長7米,體重91公斤,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象牙球蟒為別稱" 皇蟒 "的球蟒黑色素流失而得到的黃白兩色的個體白化,其珍惜程度僅落後於全球數量不超過20條的香蕉球蟒。— 海波蟒是緬甸蟒的變異品種,其體色差異較大,或淺如海波或似焦糖,為最高端品種。— 網紋蟒是世界最長蟒蛇,因體有淺灰色網狀斑花紋,故稱" 網紋蟒 ",已瀕臨滅絕。— 紅尾蚺主要分布於中美洲, 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些島嶼,體長1.5~3米,體重10~15公斤,有多種顏色,如白化, 鮭色等。
香蕉球蟒
⑷ 各個國家的動物國寶
一、中國: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
二、澳大利亞:樹袋熊,又稱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英文名Koala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三、馬來西亞:馬來貘,耳朵像馬、後腿像犀牛、身軀像豬、鼻子似象。屬瀕危野生動物,因其長相非常混搭被冠以「另類四不像」的綽號。
四、印度尼西亞:大鼻猴。大鼻猴又稱長鼻猴,是加里曼丹島的特有動物,是目前唯一發現的不屬於反芻亞目卻能夠反芻的物種。
它們的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鼻子會越來越大,最後形成像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激動的時候,大鼻子就會向上挺立或上下搖晃,而雌性的鼻子卻比較正常。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級別、印度尼西亞「國寶級」動物。
五、辛巴威:非洲象。全球非洲象總數在不斷銳減,目前只有50萬頭左右。雖然資源非常珍貴,但辛巴威境內就有約8萬頭非洲象,龐大的象群數量給該國動物保護工作帶來較大壓力。種源交流合作,能讓非洲象在更加舒適的環境條件中健康成長,從而為保護這些珍稀物種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熊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樹袋熊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馬來西亞國寶動物現身杭州像豬像馬又似象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動物大狂歡!各國「國寶」們在廣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6頭非洲象來常州定居系非洲國寶級珍稀動物
⑸ 緬甸還有怪物「吸血毯」,可以再陸地上爬行,外形像毛毯,底部有幾個大吸盤,平時待在水裡,誰還知道
傳說中的神秘怪物
我國西部邊陲,逶迤的瀾滄的江從東北向西南浩浩盪盪流去,河岸兩旁都是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密不通風,終年雲霧繚繞,就像是碧波萬頃的綠色海洋。 吸血毯想像圖
西雙版納是我國和緬甸接壤處的一個自治州,在它的密林深處,仍保留著一塊廣漠洪荒的處女地,這塊人跡罕至的土地,地上堆積著一層厚厚的已經腐敗的落葉,在密林縱深的地帶的河流里,幾個世紀以來,當地居民一直流傳著有一種神秘莫測、奇形怪狀的動物,雖然這種動物誰也沒有捉到過,但是密林深處確實是存在,聽當地老人們描述起來非常恐怖…… 這怪物當地人叫它為「地皮卷」,外形非常似一張「毛毯」,聽看到過的老人說,這傢伙就像家裡睡覺用的毛毯一樣,尺寸差不多兩米見方以上,有的還要大,生活在熱帶雨林中深潭裡或岩層的縫隙里,它的背面復生了好多毛絨絨的青苔般的細毛,腹面有好多像燈盞一般大小的吸盤,那吸盤若是吸在人或動物的身體上,那吸盤就像螞蝗一樣,是沒有辦法扯開來的,一直將俘獲物的血液吸干為止,因此,任何動物落入其手,就必死無疑了,因此,當地居民談怪色變。
獵狗喪生「吸血毯」
2000年3月15日,有個當地的獵人在江邊過夜,對面是國家自然保護區,這個獵人叫臘茂立,他是一個釣魚愛好者,看到月明風清,良辰美景,正好在這里消磨到午夜,晚上若是不打瞌睡,他准備在此呆到天亮。 他兩隻眼睛盯著水面出神,並未意識到時間正在一秒一秒地逝去,暮色四合的夜空,他手持釣竿一動不動地坐著,突然,臘茂立在無意之中發現,在離他不遠的河裡,漂浮著一張四四方方的黑糊糊的物體。 這是什麼東西呢?倒像是一張被人丟棄在河邊的毛毯!這張「毛毯」在水面緩慢地漂浮著,在這原始森林裡,誰會丟棄一張毛毯?他站起來眺望著,集中精力察看,好奇心驅使他決定走近去瞧瞧,看到底是什麼東西?他放下手中的魚竿走過去,那「毛毯」仍然一動不動,他仔細觀察,才發現在這張「毛毯」的一角,是它的頭部,生著兩著細小而亮晶晶的小眼睛,在月色下藍幽幽的,對稱的另一角,生著一條細長的尾巴,這「毛毯」的另兩只角,其實是它的雙翼,他感覺這不是什麼「毛毯」,而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於是,好奇心驅使他,蹲下來抓起一塊石頭,朝這張「毛毯」扔過去,「撲」的一聲,正砸在它的中心,這時,奇跡發生了,這張「毛毯」突然飛了起來,滑翔在水面上飛了一段距離,很快就在水面消失了,顯然,這是一個動物,真是不可思議,這到底是啥東西呢? 半夜時候,突然聽到從河邊傳來一陣凄慘的狗叫聲,他急忙起來一看,看見自己帶來的那隻母狗黃虎和它的崽子小虎不見了,他急忙奔出去一看,小虎正在河邊拚命掙扎。原來它不知被什麼拖下水了,母狗黃虎急得不得了!連連用嘴巴咬住這張「毛毯」的一角。拚命扯著,小狗卻在凄厲嚎叫,在水裡不停的搗騰,好半天拖出一張「毛毯」一樣的玩意,後來毛毯被母狗摔到岸邊,用嘴猛咬……那張毛毯看見臘茂立走近,猛地裹著狗,沉下水底,在水下經過一陣廝打,母狗掙扎脫身,浮上水面,但是可憐的小狗已經喪生了…… 獵人好奇地跑去看,啊!多麼恐怖,那「毛毯」體上的像飯碗般大小的「吸盤」將小狗身上的毛褪盡了,小狗身上白慘慘的,沒有半點鮮血,顯然,它是被怪物吸干血了,看見這情景,臘茂立毛骨悚然。
兄弟智斗吸血怪物
無獨有偶,當年秋天,有兩個傣族的兄弟,午夜點著火把進入打洛河的一處岩洞捉石蛙,這個幽森森的岩洞,岩洞里到處遺下一堆堆完整的野獸的白骨,從這些完整的骨骸看出,野獸都是整個兒在此前倒地死去的。 這岩洞地處有名的岩溶地帶,周圍山崖連著山崖,暗洞連著暗洞,真是千瘡百孔。構成地下的迷宮,進入這些暗洞尋找一個走失的孩子,簡直就是大海撈針。突然,幽森的岩洞里傳來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他以為弟弟是遇上了大蟒蛇什麼的,他慌忙從背簍里抽出腰刀,看見弟弟的下半身裹著一張綠幽幽的「毛毯」拚命跺腳,最後倒在地上,痛苦掙扎滾動著,聲嘶力竭地喊道:「哥!救命啊,我不知被什麼裹住腳了,痛死我了」。 他用手一摸,這毛毯軟綿綿的,上面滑溜溜的有一層粘液。這時他舉起腰刀,但又怕誤傷了弟弟,無從下手砍下去,最後他急中生智,舉起手上的火把,朝怪物燒去,只聽「吱」的一下,這傢伙怪叫一聲,空氣里發出一股燒焦毛發的臭味,那怪物被火把一燒,陡然間身子一縮,放開了獵物,在地上飛快地一張一卷、一張一卷地朝前方逃去,一直逃到岩洞里的一個幽深的水潭,躍入水潭後很快在清幽幽的水面消失得無影無蹤。做哥哥的過去看著倒地呻吟的弟弟,看見弟弟穿裝短褲的裸露雙腳的肌肉白慘慘的,再仔細一看,老天,弟弟雙腿上的所有皮膚,全被怪物剝掉,只留下白慘慘的肌肉,若是他手上沒有火把,弟弟的血一定會被這怪物吸干至死了,說來真讓人不寒而粟。
恐怖「毛毯」眾說紛紜
這到底是什麼動物呢?有人說是遠古時代留下的一種吸血蝙蝠,但是又有人提出反駁的意見,因為按目前的歷史資料記載,蝙蝠類動物雖有吸血族,但是它們卻沒有吸盤,所以不會是蝙蝠類動物,又有人說這是一種巨形的山螞蝗,但是山螞蝗身上是不長絨毛的。這到底是何種動物,現在還等待動物學家去解開這自然之謎。
⑹ 緬甸的十二生肖與中國不同嗎
在緬甸,如果你聽說有人是屬「妙翅鳥」的,不必驚奇,因為和中國的十二生肖不同,緬甸的屬相只有8種,而且內容不同。更有趣的是,每個人屬什麼是按他出生在星期幾來決定的。
⑺ 緬甸的國獸是哪種動物
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志,形容人民慢慢強大。國獸:國獸講究氣勢,渾圓飽滿,雄壯威武。中國的國獸是大熊貓,俄羅斯是北極熊,印度是老虎,澳大利亞的是袋鼠。
⑻ 緬甸野象身陷泥坑,村民挖出「逃生通道」最終脫困,大象的智商有多高
大象認知是對存在於大象中的動物認知的研究。大多數當代動物行為學家將大象視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大象的大腦質量略高於5千克(11磅),比任何其他陸地動物的大腦質量都大,盡管最大的鯨魚的體重是典型大象的20倍,但鯨魚的大腦僅是其兩倍 大象大腦的質量。此外,大象有大約2570億個神經元。
亞洲象擁有最大體積的大腦皮層,可用於所有現有陸地動物的認知處理。大象的大腦皮層可用於認知處理,超過任何靈長類動物,一項研究表明,就工具使用和工具製造的認知能力而言,大象屬於類人猿。
與人類、其他靈長類動物或食肉動物相比,大象的大腦表現出更復雜的迴旋模式,並且具有更多的迴旋或大腦褶皺,但不如鯨類動物的復雜。大象在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被認為與海豚相當,許多科學家傾向於將大象的智力排在與鯨類相同的水平;
大腦的其他區域,大象還有一個非常大且高度復雜的海馬體,這是邊緣系統中的一種大腦結構,比任何人類、靈長類動物或鯨類動物的大腦結構都要大得多。大象的海馬體約佔大腦中央結構的 0.7%,與人類的 0.5%、里索海豚的 0.1% 和寬吻海豚的 0.05% 相當。
海馬體通過處理某些類型的記憶,尤其是空間記憶與情緒相關聯。這被認為可能是大象遭受心理倒敘和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 的原因。
⑼ 緬甸蛇現存有幾只
緬甸嗎?現在是非常少了。
也有人稱為緬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雙帶蚺,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亞洲岩蟒的亞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種蛇類之一。
它是東南亞地區的本土品種,多居於熱帶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較容易接觸到它們,有時也會出沒於樹木上。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此前最長的一條緬甸蟒長9.75米。但是大部分的個體多在五米以內!
外形特徵
緬甸蟒畢生會不斷成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緬甸蟒體形粗胖,頭較大軀體小,無毒。吻端扁平,有3對唇窩(熱感應器官)。體棕褐色,頭背有棕色箭頭狀斑,背面黃色,滿布不規則棕色雲狀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兩側有一對退化的爪狀殘肢。[1]
緬甸蟒
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平均身長可達7米,體重可達91公斤。緬甸蟒大量的脊椎骨增生令其體型不斷加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蛇類野生動物園中的一條緬甸蟒,是全球被飼養的蛇類中體重最重的紀錄保持者,在2005年,其體重達183公斤,體長則為8.2米。 緬甸蟒的身體顏色基調較為淺色,有著許多明顯的黑紋,其斑斕的紋理深受歡迎,在皮革行業中其蛇皮成為相當高級的逸品。緬甸蟒的體紋形態及色彩均與非洲岩蟒(Python sebae)頗為相似,這令許多在野外(多指印度與緬甸的邊陲地區)遇到巨蟒的人,會對此兩個物種有所混淆。
在野外棲息地,緬甸蟒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野生的緬甸蟒,是帶威脅性的、攻擊性的動物,這是因為它感覺自身安全受到影響緣故。
雄性年齡通常在15年左右,雌性可以在25歲以上。
緬甸蟒是一種夜行性蛇類,生活於熱帶雨林之中。年幼的緬甸蟒僅活動於樹上或地面上的既定區域內,但當它們逐漸長大後,由於體重及長度與日俱增,它們開始將活動領域局限在地面上。另一方面,緬甸蟒亦是游泳能手,更能逗留於水內達半小時之久。緬甸蟒多把身體隱藏於矮樹叢間,一些分布於偏北地區的蟒蛇在遇到寒冷的季節也會進入冬眠狀態。 緬甸蟒約於早春時分進行生育繁殖,雌蛇平均誕下12至36枚蛇卵,並加以孵育(以身軀肌肉的磨擦動作為蛇卵提供熱能)。幼蛇孵出後,會以乳齒將部分蛋殼撐破,並逗留於蛋殼內靜待蛇皮的長完,然後便會出外自行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