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僧侶有多少
① 為什麼緬甸男人都要當和尚
緬甸的男人雖然生活悠閑,但他們一生必須出家一次,出家次數不限,時間可長可短,有的終身當和尚,更多的則是幾年、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星期。一般男孩到了5- 15歲左右,家長就要准備出家儀式,這對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要。
在緬甸,無論是集鎮還是山野村落到處都能看到穿著僧服的小和尚,年齡大一點的十多歲,小的只有五六歲。經向當地人了解,在緬甸所有男人一生中都要有出家當和尚的經歷,出家的時間可以自由選擇,短則三個月、半年,長則若干年甚至一生,也可以一生中若干次出家,總之出家和還俗是自由的選擇,但是男人卻幾乎沒有選擇一輩子不出家一次的權利,如果一生中沒有出家的經歷,那就會被人瞧不起,在社會上沒有地位! 緬甸的僧侶著裝色彩是紫紅色,尼姑的著裝是粉紅色,小沙彌則是純白色,在熱帶的金色佛寺背景下分外耀眼。他們通常每天很早起床做晨課,念經文,用簡單的早餐,然後洗滌打掃,到中午11時左右,他們用一天中最後一頓飯。這就是「過午不食」。因此,出家雖然不用像普通人一樣工作,而是靠接受供養生活,但對於正在長身體的青壯年來說,下午和晚上都不吃東西還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家長們將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扛在肩膀上,敲鑼打鼓地送他去修行。在緬甸,對於貧寒的家庭來說,孩子去當和尚,意味著他將能吃飽穿暖。就算出家,緬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
② 緬甸是個怎樣的國家
緬甸聯邦簡稱緬甸,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西部。它是一個著名的佛教國家,有寺院兩萬多座,佛塔10萬多座,素有「佛塔之國」之稱。
緬甸是宗教意識很濃的國家。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十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兩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
③ 為什麼緬甸政府害怕國內的40W僧侶
2007年9月緬甸僧侶大規模遊行,有約一萬僧人身著紅色袈裟,走上仰光街頭。另外有大約一萬市民加入了僧人的遊行隊伍。這次示威僧人為昂山素季的祈福,可以看作緬甸兩大政治力量攜起手來。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僧侶在民眾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對僧侶的示威遊行,軍政府不敢用慣常的暴力手段進行鎮壓。一些僧侶在遊行隊伍中呼喊:「我們是為了你們(百姓)而行動,請你們加入我們」。有的僧人喊出了「這是我們的任務」的口號。這也是1988年緬甸人民起義所用的口號。
我記得1963年,南越高僧釋廣德在西貢自焚,抗議吳庭艷政府的獨裁統治。在中南半島(支那半島),這個佛教盛行的地區,僧侶有時不止宗教人員這么簡單,由於信仰普遍,他們的行動也是反映了較為廣泛的民意。
在緬甸,對軍政府威脅最大的是有西方支持的民主同盟和北方各反政府武裝,僧侶作為一個群體來說,不太可能成為軍政府直接推手,有可能成為支持民盟的強大陣線。如果有一天,軍政府下台,緬甸民主化,最大的可能是民盟領導的顏色革命促成的。
總之,雖然緬甸有數十萬的僧侶,由於佛教的教義,註定僧侶不會是暴力革命的主體,但也不要忽略他們的效應。畢竟,無論是先前所說的南越高僧自焚事件,還是緬甸的僧侶遊行抗爭事件,都反映了他們是世俗的人,而非世外之人,他們也是民意的強烈表達者。因此,緬甸政府有畏懼之心,可以理解。
④ 緬甸為什麼有「佛塔之國」的稱號
緬甸曼德勒的固都陶佛塔,白色和金色是這里的主色調,金碧輝煌的大金塔旁邊,729座白塔組成了壯觀而寫意的佛塔群,每一座白塔內,都有一塊刻著經文的石碑,據說是來自緬甸和東南亞的2400名高僧耗時7年5個月所刻,赤腳邁步在純白色的佛塔之間,有一種聖潔感,緬甸的女孩子也很喜歡來這里打卡拍照。
在緬甸,不管是去哪一座佛塔,都會遇見很多當地人,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瑪哈羅迦瑪若盛佛塔,瑪若盛是佛的稱號。佛塔於1857年修建完成,當時召集了全緬甸和東南亞共計2400餘名高僧,召開了第五次修訂佛經結集大會,最後將結集的三藏經等刻在729方雲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經的佛塔。
這些石碑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它的規模是佛教世界絕無僅有的,據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要讀完這些"書",一共需要450天。
⑤ 去緬甸旅遊僧人隨處可見嗎
緬甸是佛塔之國,而在緬甸,佛塔又以蒲甘最為知名。但是給人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緬甸西部若開邦的妙烏。妙烏的佛塔數量規模不及蒲甘,旅遊人氣值也遠不及蒲甘,自然也就得不到像蒲甘佛塔那樣的維護程度。但在記者看來,正是這種尚未得到充分商業開發的環境,使得妙烏獨具魅力。
⑥ 在緬甸,為何要讓所有的男孩子都出家當和尚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886年英國發動戰爭並佔領了緬甸,並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有「萬塔之國」之稱,全國4800多萬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走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穿橘紅色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
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
⑦ 在緬甸為何會有很多的僧侶
緬甸是宗教意識很濃的國家。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十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兩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
在緬甸形成一種規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現在已縮短為7天。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因此,在緬甸有「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的說法。
⑧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緬甸地處東亞,在它的東南西北部分別和我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和印度為鄰,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和我國的青海省面積相當,總人口根本無法相比我國,只有5300萬。2005年,緬甸國都從仰光遷到了內比都。
去過緬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里的旅遊資源的確很多,而且環境也不錯,茵萊湖、蒲甘、納帕裏海灘等都是必要的打卡之地。
每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國外遊客來緬甸了旅遊,其中我國遊客佔了大部分,因為這里的氣候問題,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之間來緬甸旅遊。
如果按照每個人五千人民幣的花費算的話,每年緬甸的旅遊產業會給緬甸老百姓帶去40億人民幣收入。
而且,這里落後的經濟發展也帶給了緬甸更多的問題,經常發生動亂,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外國遊客並不願意來緬甸旅遊,如果緬甸國內局勢穩定的話,相信來這里的遊客要遠遠超過80萬,給緬甸百姓帶來的收入也會更多。
⑨ 緬甸最壯觀的「僧人聚會」,場面是什麼樣子的呢
一直以來,東南亞旅遊都是我們國內非常熱門的旅遊路線。
從早期“出國游”興起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有能力走出國門,去到海外旅遊,東南亞旅遊依舊是一個很大的熱點。
緬甸,便是其中之一。
法新社報道位在緬甸中部歷史悠久的瓦城是佛教重鎮。今天在瓦城附近的機場舉行的布施大會,除了有眾多赤足僧侶參加,還有來自12個國家的佛教高層人士聚集。
當太陽升起時,著藏紅色和栗色僧袍的僧侶在足球場大小的場地形成一片壯觀人海,他們冥想、祈福及接受布施。
根據一份聲明,這場活動是為了加強“(緬泰)兩國僧侶及佛教徒之間的關系”,並強化區域的僧侶文化。
這場布施大會是2015年來第3場,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場。24歲緬甸僧侶吳蘇南達(U Thu Nanda,譯音)說:“我希望未來幾年可以繼續舉辦更大的活動”。
⑩ 為什麼緬甸的男人都要做和尚
因為緬甸是著名的佛教國家,和尚在緬甸具有很高的地位。
緬甸是宗教國家,幾乎是全民信仰佛教。佛教僧人是具有很高地位的,是受到全社會景仰的。緬甸本身是重男輕女,在緬甸和尚身份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其次是女人,尼姑,最後是人妖。緬甸全國僧侶的數量有四十多萬,在街上隨處可見穿著橘紅色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
一般男孩子在5-10歲左右,家人就會准備讓男孩子出家的儀式,並且算是家庭比較重要的一件大事,就像重要節日一樣隆重,事關信仰,馬虎不得。孩子剃度以後,一般在寺廟里當一周、一個月或幾個月小沙彌後就可以還俗。還有的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佛家弟子。相比於男孩子,緬甸的女孩子如果出家成尼姑,就要終身為尼,不得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