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緬甸有那麼多佛塔
㈠ 為什麼緬甸被稱為 萬塔之國
佛教在緬甸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萬塔之國」。
㈡ 緬甸最獨特佛塔!掛在懸崖邊千年不倒,為何卻不準女性觸碰
緬甸有一座掛在懸崖邊,千年不倒的佛塔卻不能夠讓女性觸碰的原因是這座懸崖佛塔裡面放著一本佛法,傳說如果女性觸碰了的話,那麼佛法就會失效,從而失去神靈的庇佑。所以緬甸的女性佛教教徒只能夠遠遠地觀望這一座神奇且獨特的佛塔。
因此人們賦予了它神力,說是佛祖的神力鎮壓著他,就不會讓他滾落山下去。但是雖然很多年大驚時都沒有什麼異常,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在下雨天的時候禁止人們去參觀大金石,因為那一座大金池其實跟地面接觸的面積十分的小,如果有大風刮過,會清楚地看到大金石會稍微的晃動,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還是避免了這一種危險。
㈢ 為什麼緬甸被稱為「萬塔之國」
緬甸的佛塔為數甚多,在古都曼德勒,有佛塔上千座。文化古城蒲甘,人口不過30000多,佛塔就有5000座之多。據說在蒲甘王朝鼎盛時期,蒲甘城方圓幾十里內有佛塔440多萬座,號稱「四百萬座寶塔城」,是世界聞名的東方文化寶庫之一。有人估計,這座寶塔城可長達1567千米,所以緬甸又被稱為「萬塔之國」。
㈣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緬甸變成了一個「千塔之國」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在緬甸,不管是去哪一座佛塔,都會遇見很多當地人,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瑪哈羅迦瑪若盛佛塔,瑪若盛是佛的稱號。佛塔於1857年修建完成,當時召集了全緬甸和東南亞共計2400餘名高僧,召開了第五次修訂佛經結集大會,最後將結集的三藏經等刻在729方雲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經的佛塔。
這些石碑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它的規模是佛教世界絕無僅有的,據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要讀完這些"書",一共需要450天。
㈤ 為什麼緬甸被稱為萬塔之國
我們在緬甸各地觀光, 首先映入眼簾的, 就是那些光彩奪目的佛塔.緬甸是一個佛教之國.信奉佛教者佔全國人口80%以上, 保存有許多歷代建築的佛塔.宏偉壯麗、金光閃爍的佛塔到處可見.這些佛塔有的建在鬧市中心, 有的依山傍水.在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文化古城蒲甘等地, 更是佛塔林立, 令人驚嘆.曼德勒現有佛塔上千座; 古代佛教聖地蒲甘現有佛塔五千多座, 相傳這里最盛時期佛塔多達4486733座, 號稱」四百萬座寶塔城」, 比該城的人口還要多幾倍.據統計, 全國擁有佛塔10萬多座, 平均每300人有一座.若將緬甸所有的佛塔排成一列縱隊, 可從首都仰光直達北部的密支那, 全長1567千米.因此, 緬甸素享」萬塔之國」盛稱.緬甸關於迷信(有人認為那叫宗教信仰)的「故事」很多,一個故事就會有一個象徵建築。首先你要知道緬甸是一個經濟、科技、文化、素質落後國家。任何地方一旦科技、文化落後就會導致經濟落後,這種情況下迷信(有人認為這叫宗教信仰)就會興起,什麼牛鬼蛇神、祥雲四起的傳說就逐漸出現,然後再編個故事綁定上就會引來很多文化落後的信徒跪拜。緬甸人喜歡把大自然的奇觀包裝起來然後一廂情願的跪拜,而不是刻苦學習科學知識去解開自然之謎。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㈥ 緬甸為什麼有「佛塔之國」的稱號
緬甸曼德勒的固都陶佛塔,白色和金色是這里的主色調,金碧輝煌的大金塔旁邊,729座白塔組成了壯觀而寫意的佛塔群,每一座白塔內,都有一塊刻著經文的石碑,據說是來自緬甸和東南亞的2400名高僧耗時7年5個月所刻,赤腳邁步在純白色的佛塔之間,有一種聖潔感,緬甸的女孩子也很喜歡來這里打卡拍照。
在緬甸,不管是去哪一座佛塔,都會遇見很多當地人,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瑪哈羅迦瑪若盛佛塔,瑪若盛是佛的稱號。佛塔於1857年修建完成,當時召集了全緬甸和東南亞共計2400餘名高僧,召開了第五次修訂佛經結集大會,最後將結集的三藏經等刻在729方雲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經的佛塔。
這些石碑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它的規模是佛教世界絕無僅有的,據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要讀完這些"書",一共需要450天。
㈦ 緬甸重611噸的石頭「掛」在懸崖邊,為何佇立上百年都沒掉落
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國家就是一些東南亞的國家,比如泰國啊,緬甸啊等。這些國家是中國遊客境外出遊人次最多的國家,旅遊消費低,簽證容易辦。
而且這個大石頭還有很嚴重的「性別歧視」呢!當地人認為女性會讓石頭失去神力,女性只能在遠處朝拜!真的是,太過分了。但是這是人家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咔醬也不過多評論了。感興趣的小夥伴,有時間可以去參觀一下!
㈧ 為什麼說緬甸古代文化可以形象地稱之為「佛塔文化」
緬甸,這片被稱為「佛教之國」的神聖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全國到處佛塔林立,被譽為「佛塔之國」。
在這個金色的國度,寧靜柔緩又略帶神秘,數不盡的金碧輝煌的佛塔,絕美的日落余暉之下光芒萬丈,祥和平靜的僧侶,善良淳樸的人民,在取景框中都能輕易組合出令人動容的畫面。
佛文化早已深入到緬甸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而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那條霧露河的神奇寶藏了——這是佛的暗示還是自然的饋贈?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佛,如今是翡翠的模樣。
漢語中「緬」表示遙遠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緬甸」的意思是「遙遠之郊外」,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這片土地的稱謂。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曾受英國殖民,也有很多懂英語。89%的緬甸人信仰佛教,其他則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以及部落民的拜物教(原始宗教)。
它是蒲甘第一座大廟,也是至今最優雅美麗的佛教建築,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築,孟族式樣的建築同時帶有北印度的風格。
到烏本橋參觀游覽的最佳時間是黃昏時分,這里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里寧靜祥和的氣氛~
㈨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佛塔最多
亞洲南部的泰國首都曼谷寺院僧尼眾多,寺院遍布而被譽為「佛教之都」 而且事實上也確實為佛都:擁有32個成員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形屋頂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磬專用清脆動聽,涌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 曼谷眾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為著名,被稱為泰國三大國寶。玉佛寺是專供曼谷王朝歷代王室舉行宗教典禮和禮佛的地方。玉佛寺浮壇的牆上和寺四周的矮牆上,各嵌有一列繪著牡丹、蓮花、小鳥圖案的彩瓷。據說,這些彩瓷還是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第二次航海時帶過來的。玉佛是由整塊碧綠剔透的翡翠玉石雕而成的,高66厘米,寬48厘米,被供奉在黃金製成的寶座上面,價值連城。泰國人認為玉佛是鎮國之寶,他的神靈威力無邊,就連歷屆泰國政府的內閣組成之後,總理和全體內閣成員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國家和國王。老百姓有升學、婚姻、生育、就業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裡祭拜祈禱。兩個人打賭起誓,也都請玉佛作證。每到換季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由國王親自為玉佛沐浴、更衣、更換頭飾。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長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佔地面積有一座籃球場那樣大,比四層樓還要高。卧佛是泰國不和睦或不生育夫婦膜拜的的偶像,這里經常能看到青年夫婦虔誠跪拜祈禱的場面。金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500公斤重的純金大佛,它分為五個部件鑄造,再拼裝成為一個整體
㈩ 有「萬塔之城」美譽的佛塔建築群,現狀如何
佛塔建築大家應該都見過的吧。早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佛塔就傳進了國內,成為了國內佛教建築的一大代表作。最初的佛塔是用來供奉舍利、經卷和法物的,可以說是一處對於佛教來說十分重要的地方了。而在靠近我國雲南的緬甸內,卻有一座可以說曾是全亞洲最大的佛塔建築群了。今天就讓小編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座建築群吧!
佛教在人們的心中依然是一個神聖的存在,經過了幾千年的變更,很多人的內心依然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這份信仰支撐著人們度過一道又一道的難關。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