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哪些是明朝來的哪些是國民黨

緬甸哪些是明朝來的哪些是國民黨

發布時間: 2022-01-11 19:02:30

Ⅰ 緬甸是不是有很多華人他們的社會形態如何他們的民族發展史有多久還有像柬埔塞、寮國等的狀況

東南亞各國都是傳統收到中華文化輻射區域,歷代都有華人南遷,如果追祖,我們可能有很近的血緣關系。

緬甸在滿清入關的時候,明朝最後的部隊退到緬甸境內,繁衍生息下來。 後來國共內戰,國民黨的一支殘部也是退到緬甸境內。緬甸北部的果敢族實際上就是漢族,他們使用中文,跟咱們節氣禮儀幾乎一樣,流通的幣種也是人民幣,就連電話區號也使用的是雲南的區號。

Ⅱ 明朝與緬甸的戰爭是什麼樣的

作者:小A

緬甸是個小國,但是是一個志氣很大的小國。

在緬甸人心中,他們就是無敵的存在,中國只要打仗就要靠人數取勝。

明朝時期,軍隊將版圖擴展至緬甸幾乎全境。

雖然明朝沒有強大到世界無敵,但是對付小小的緬甸依然綽綽有餘。

為了彰顯緬甸人的厲害,《琉璃宮史》開始編造故事了:「緬甸發生內亂。明耶覺蘇瓦王子出征,戰勝了毛東、毛蓋侯二人。毛東、毛蓋侯這倆兄弟不顧老婆孩子被擄走,直接跑到明朝地界去求援。」

這一求援不要緊,明朝直接派出大軍了。雖然明朝方面沒有任何記載,但是人家就是這么說,你能怎麼辦?

緬甸人也知道自己打不過明軍,於是寫道:「中國軍隊圍城時間長了,沒有糧食吃了。於是提出單挑,結果被緬甸人打贏了。然後明朝就撤軍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接下來的記載,又出現了單挑的故事,緬甸人興許真的世面見得少,連同樣的故事不能用兩次這種事情都不知道。

還有一次,明朝真的發兵了。據《明史》記載:「遂拜蔣貴平蠻將軍??大發東南諸道兵十五萬討之。」

緬甸《琉璃宮史》這么寫:「陸軍中有戰象800頭、駿馬15000、士卒25萬??」

明朝才十五萬,這緬甸的25萬士卒數字明顯誇大了。結果不言自喻,明朝把緬甸揍了個稀巴爛。

打了敗仗的緬甸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就大筆一揮,記載道:「中國四位將軍率百萬大軍??」

你以為百萬就算完了嗎?人家緬甸敗得合情合理。

「緬王得知中國四員大將率駿馬20萬,士卒200萬來犯。」

看到,諸位應該明白緬甸史書里的數字是怎麼回事了。十五萬變成200萬,擴大了不止10倍。

當然,這本書里的東西從來就不能相信,比如這本書里的1.6億緬甸軍隊。

緬甸誇大中國軍隊數量不知一次,早在元朝時期,《緬甸大史》就說中國軍隊兩百萬。合著中國以來軍隊就是兩百萬。另一本書記載中國軍隊90萬,也是夠誇張的。事實上,據《元史》記載,當時的中國軍隊一共只有1.2萬人。

1.2萬人都能誇張成90萬,甚至200萬,可見緬甸人應該沒見過1萬以上的軍隊。

本公眾號文章均系小A本人原創,未經允許,不要轉載。

Ⅲ 內戰戰敗後的國民黨軍入緬甸後的歷史

1951年6月至7月,根據李彌部的動向,人民解放軍雲南軍區先後集中7個團和4個團的兵力,對越境入竄的國民黨軍數幹人實施圍剿,在耿馬、西盟、孟連、滄源、瀾滄等縣殲其700餘人,余部又逃往國外。

1953年1月,在台灣國民黨當局支持下,逃緬國民黨軍實力曾發展到1.85萬人,編為1個總部、1個指揮所、3個軍區、4個師及16個縱隊,並改番號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

11月以後,李彌總部及第8軍、第26軍部分兵力共5400餘人撤往台灣。在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強大政治攻勢下,留緬國民黨軍殘部3000餘人回國投誠。至1957年6月,逃緬國民黨軍僅剩3800餘人,而且內部混亂,對雲南邊境的武裝竄擾有所收斂。

1958年8月,逃緬國民黨軍500餘人竄至滇南孟連縣至勐臘縣附近,進行小股襲擾。解放軍昆明軍區從5個公安邊防團各抽調一部進行堵擊圍殲,給予其沉重打擊。1959年5月,雲南邊防部隊針對逃緬國民黨軍小股入竄的特點,制定和修改反竄擾作戰方案,組織小分隊分地區游擊作戰,粉碎了逃緬國民黨軍數十次竄擾。

1960年7月,台灣當局給逃緬國民黨軍空運大批武器裝備,其實力擴增至9400餘人,又加緊了入境竄擾活動。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解放軍昆明軍區集中5個團又1個營的兵力,進行了兩次勘界警衛作戰,殲國民黨軍740餘人。

此後,逃緬國民黨軍對雲南潞西、鎮康、孟連等邊境地區進行了8次小股竄擾,遭到雲南邊防部隊的沉重打擊。到1966年9月,逃緬國民黨軍撤往泰緬邊境地區,停止了對雲南的武裝竄擾活動。

1950年至1966年,雲南邊防部隊對逃緬國民黨軍和國民黨武裝特務進行大小戰斗1302次,殲其29800餘人,其中俘虜7600餘人,迫降16000餘人。

(3)緬甸哪些是明朝來的哪些是國民黨擴展閱讀

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軍雖有巨大的優勢,最終是還被解放軍打敗,逃到了台灣。那時候,除了一些沿海小島還有部分國軍殘余部隊,大陸上幾乎是看不到國軍的影子了。不過,在雲貴川地區國民黨還留有一小部分殘余部隊,他們沒有來得及撤退,在無可奈何下只能逃到了緬甸。

這些國軍殘部逐漸在緬甸境內集合,很快就組成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部隊,還有個番號國民黨93師。蔣介石雖然敗走台灣,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失敗,從來沒放棄過反攻回大陸的念頭。這樣說來,遠在緬甸的93師將會成為國軍之後的重要力量。蔣介石甚至還將他們編入正規軍,和其他部隊一樣給他們發放糧食軍餉。

雖然國共內戰中,國軍被解放軍打得很慘,但他們到了緬甸,和緬甸軍隊的實力比起來還是厲害不少的。緬甸軍隊每次討伐93師都要反過來被93師教訓一頓,緬甸肯定是很不服氣,就告到了聯合國。對於這件事,蔣介石也不能給出合理的說法,只能想辦法把這支部隊運回台灣。

不過在93師中很多士兵並不願意去台灣,他們中很多都是雲南人,這么多年來一直夢想著重回家鄉。出現這種情況蔣介石也沒辦法,只能把願意走的帶回台灣,不想走的就丟在當地,並且斷絕往來。

雖然留在緬甸的國軍一下子少了很多,只剩下2000人,緬甸軍隊還是打不過。不過,這支部隊沒了供給,吃飯都成問題。所以他們就做起了毒品生意,成了金三角地區很有名的毒品武裝部隊。緬甸和泰國的部隊來來回回打了很多次都是大敗而歸,泰國政府沒辦法只能主動找他們談判。

Ⅳ 明朝逃到緬甸的皇帝叫什麼名字

南明永曆帝-桂王—朱由榔

永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鈞孫。清兵入關,他於廣東肇慶稱帝,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緬甸,後為吳三桂索回絞殺於昆明,終年40歲。葬處不明。

朱由榔,桂王朱常瀛子,襲封桂王,崇禎年間受封永明王。清兵入關後,他流徙廣西,居於梧州。公元1646年1月,受丁楚魁、呂大器、陳子壯等人擁為監國,接著稱帝於廣東肇慶,建年號為永曆。

而此時唐王弟朱聿粵稱帝於廣州,建元紹武。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在關鍵時刻卻不能團結一致,為爭所謂的正統地位而大動干戈,互相攻伐。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就被清軍消滅,朱由榔也在清軍進逼下逃往廣西,顛沛流離,處境極為險惡。

此時永曆政權開始與農民軍協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順軍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後,他的余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1647年,郝搖旗部護衛逃來廣西的桂王居柳州,並出擊桂林。年底,大敗清軍於全州,進入湖南。次年,大順軍余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這時,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斗爭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將領金聲桓和在廣州的降清將領李成棟先後反正,清軍後方的抗清力量也發動了廣泛的攻勢。一時間,永曆政權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一次抗清斗爭的高潮。

但永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1650年,農民軍將領何騰蛟、瞿式耜先後在湘潭、桂林的戰役中被俘犧牲,清軍重新佔領湖南、廣西;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了。不久,李過病亡,其子李來亨同其他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永曆政權,獨立抗清。

1652年,走投無路的朱由榔接受張獻忠的大西軍余部孫可望、李定國聯合抗清建議,在貴州安隆所投靠了農民軍。這時,由孫可望、李定國已據有雲南全境。這年,李定國發動反攻,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使駐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戰敗自殺;隨後又在衡州殺清軍統帥敬謹親王尼堪,「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同時,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並接受了永曆封號。抗清斗爭再次出現高潮。

不幸的是,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妒忌李定國功高勢大,陰謀殺李。李定國避往廣東,希望與鄭成功會師,收復廣州,但戰斗失利,實力大損。他撤到貴州,接走了被孫可望劫持的永曆帝,1656年李定國擁桂王回師雲南。次年孫可望率軍征討李定國,大西軍內部同室操戈。孫可望兵力雖眾,但驕橫妒功,軍心不附,陣前倒戈,被李定國所敗。公元1658年,孫可望部降清,貴州、廣西均為清軍進占,使朱由榔失盡了地盤。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無奈,於12月逃入緬甸境內,被緬甸人解除武裝後安置於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國曾連連交涉,欲迎他回雲南,均為緬甸國王拒絕。

公元1662年,吳三桂進兵緬甸,向緬甸國王索取朱由榔,緬甸國王哇達姆摩剛弒兄自立,內部不穩,無力與吳三桂對抗,只得答應吳三桂的請求,發兵3000,圍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稱要與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隨從出屋飲咒水。他的隨從次第而出,一個個被殺,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難以脫身,哭著寫信給吳三桂,斥責了吳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負義。最後他卻又說,我如今兵衰力弱,命運懸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條活命,我什麼東西都願意給你。吳三桂不允,仍加緊向緬甸國王催索。緬甸國王派兵士把朱由榔連人帶座地抬到吳三桂軍營,眷屬25人哭著相隨。吳三桂將他押回雲南,拘禁於昆明。吳三桂擔心如將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經清廷批准,於4月14日,將朱由榔及其眷屬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絞死,從此,篦子坡改名為迫死坡。

朱由榔史稱永曆帝,又稱為桂王。

Ⅳ 1949年後進入緬甸境內的中華民國國軍部隊的經歷是怎樣的

緬甸政府不想接納他們,於是戰爭開始了。雖然國民黨軍李彌殘部在內戰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對付緬甸政府軍還是綽綽有餘的,終於在金三角站穩了腳跟。緬甸政府於是向聯合國投訴,這是後話了。李彌一看自己的殘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腳跟,並且打贏了緬甸政府軍,馬上跑出來說,我的軍隊在中國邊界取得了勝利,這里是反攻大陸的基礎,然後四處找外援。可是,93師的弟兄們早已經不想再打了,長年的征戰,使得國民黨軍殘部只想早點回到台灣,但是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裡要資本,留駐雲南的第8軍殘部正好證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後,李彌要求93師**團團長反攻大陸。開始,93師攻勢迅猛,連奪4個縣城。但後來在3個解放軍師的包圍下,終於落敗,再次退回緬甸。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國民黨軍殘部雖然取勝,但也是慘勝。後聯合國決議,國民黨殘軍余部撤往台灣,李彌要求將老弱病殘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沒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陸了,他們想回大陸,但政府不答應。就這樣,在金三角有了一支沒有國籍的軍隊……後來,為了生存,開始種植鴉片。這么多年來,他們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所謂「滇緬邊區」的第一次反攻大陸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李彌在台北卻興奮不已,說以自己殘兵不足3000餘眾,在一周內連克4縣,說明了「雲南反共復國軍」的戰力是強大的,雲雲。1950年代末,解放軍和緬甸政府達成協議,暗地出兵滇緬邊區,剿滅蔣匪,但此次出兵不是很順利。1、國民黨殘部已在滇緬邊境經營多年,又熟悉地形地況;2、解放軍出國作戰,氣候地理不明,補給不足。後來,李彌將老弱病殘的3300人撤回台灣,但留下了約2500人,企圖作為反攻大陸的主力基礎。基本是以兩個團的編制,師部人員撤離了。
1960年代以後共產黨已徹底在大陸站穩腳跟,但隨著1965年國民黨又一次的返攻大陸狂潮的臨近,李彌再次要求滇緬邊境國民黨軍殘部積極准備二次反攻大陸,但國民黨軍殘部清楚自己的實力,能老老實實呆著就不錯了,誰非要出去找死?於是,將士抗命,此事終於不了了之。
1960年代,中國開始向周邊地區進行共產主義輸出,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都先後爆發了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緬共和政府軍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爭。現在緬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親就是堅決反共、為當年的日本法西斯帶路的緬奸。這時候,93師殘部為獲得緬甸政府的居留承認,又不得不再次和緬共進行戰爭。後來,緬共無法取得勝利,93師殘部也傷亡慘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沒有補給(自從李彌按照聯合國撤兵之後,93師經泰國的補給線也被凍結了。)所以,剩下的兵員越來越少了,在滇、泰、緬邊區,形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武裝,緬甸政府是徹底的沒有辦法了,就想通過收編93師殘部提高自己的戰力,但是93師殘部不願放棄自己的祖國,拒絕加入緬甸籍。
後來,連年的戰亂,沒有補給,93師殘部開始集體在金三角地區種植鴉片,形成了現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加工基地!進入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中美蜜月時期,93師殘部大多已經花甲之年。他們向中國政府提出,希望回國。但中國政府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只有再次轉而請求留居緬甸,但緬甸以上次你們拒絕為由拒絕了他們的申請。
終於,敗逃滇緬邊境近40年的93師殘部,成了一支群龍無首的軍隊。
在異國他鄉,為了生存不得不和緬甸政府軍開戰、和印緬聯軍開展、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陸、他們和黑幫開戰、他們和緬共開戰。
1992年,占據金三角的前國民黨殘軍余部,終於向泰國政府交出了全部作戰武器。這一條新聞,占據了當天世界各大傳媒的顯著位置。至此,這個由李國輝兵敗大陸潰逃到金三角地區、由蔣介石派國民黨中將司令李彌指揮的、曾「反攻雲南」、並佔領四個邊境縣城、創造了所謂金三角神話的國民黨殘軍,終於正式解體

Ⅵ 緬甸果敢是明朝遺民嗎

果敢」是撣族語,「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
「果敢族」的由來
「果敢」是撣族語,「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在雅虎網站上解釋為 「居住在緬甸金三角的一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果敢人對自己的解釋卻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果斷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對自己族名的宣示。緬甸果敢自治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為5200平方公里。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國境線達250公里。整個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山區、丘陵,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壩」。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溫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緬甸果敢地區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來的歷史,可以說是以經營毒品而獲取利益為目的的武裝割據勢力的歷史,也是緬北數支地方武裝勢力形成、發展史的縮影。果敢地區與雲南邊疆地區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關系,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西南邊疆史地的學術研究,而且對我們認識緬北邊境毒品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維護緬甸聯邦邊疆地區的穩定與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果追溯果敢歷史的源頭,它與中國古代的一個皇帝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這里的主體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國,他們的祖先絕大部分實際是中國的漢人,如今這些漢人在金三角被稱做是果敢族。
明代中期,國勢強盛,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稱臣納貢,接受明王朝的統治。在當時雲南與現在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邊境「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2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養和木邦。當時,明朝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八莫,明朝設立「威遠營」,並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曰:「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以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孟卡山)、萬仞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孟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1602年—1606年間,緬人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八莫、孟養等地。
1658年3月,南明「小朝廷」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為「大西軍」擁戴而舉旗反清。同年10月進入雲南,終因不敵清兵而放棄昆明,經保山、騰沖退入緬甸。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10萬之眾抵達緬甸阿瓦城郊,緬王莽白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軍,永曆帝於同年6月被絞死於雲南昆明。在此之後,朱由榔的數千隨從,或降清,或逃往內地,但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憨厚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來勢洶洶的「客籍」,漸漸退入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1968年以前,那裡地方政權機構的官職,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職來命名,如守備、千總、把總之類。老百姓的服裝仍然是明朝時的漢裝,信奉的是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由於他們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故一定保留了相當明朝官話。這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特例。
永曆帝事件不久,在今緬甸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畢竟鞭長莫及,多時是統而不治,實際上成為「化外之邦」。那裡的封建領主制是一種特殊形態。當地土司既不臣服於清朝皇帝,也不受制於英緬殖民政府,依靠薩爾溫江這一天險傲然獨立,卻也自我封閉了幾百年。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正式劃入英屬緬甸。直至1962年,當地土司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即使在今天,許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後代而自稱。
這一時期的果敢地區還有一部分漢人,這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馬幫。他們因留戀緬北而長久留了下來,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老兵們,因衣食無著,被迫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因此,在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在整個北金三角地區,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漢文化的脈絡始終未被阻斷。
果敢南部是聞名於世的萊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都以自己是華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習慣上,也與中國別無二致。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有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統治緬甸時期,果敢、萊莫等地因是撣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較大的民族自治權利,傳統的社會形態得以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二戰時期,這里山高皇帝遠,同時日本人對撣邦網開一面,同英國人一樣,採取了寬松的統治方式,使區內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撣族、旅緬華人以及許多土司武裝,奮起抗戰,為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
在果敢地區歷史上活躍著數支地方勢力,最具影響力的是羅氏家族、楊氏家族、彭家聲及今天執政的白家。這幾支地方集團的發展史,與果敢歷史演進的關系是如此密切,以致於人們在研究果敢的歷史與現狀時均無法予以迴避。這些地方勢力的形成與發展,則構成了果敢歷史的主幹。

Ⅶ 現在緬甸瓦幫漢人是明朝過去的還是遠征軍後代

網上有很多說法,實際上,是一個逐漸遷徙的過程。
網上,有說是明亡時候,遷徙去的。有的說是遠征軍,等等,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遷徙的過程。當日的漢人,是漸漸的增多。固然,在特定的時期,增加來到一個高峰。
但實際上,緬北的漢人,是逐漸增多。
同時,也是清末的時候,劃定邊界,倒是一些漢人聚居區,被劃到緬甸。
從歷史習俗上,他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明代遺民的特點。這個說法,只是一種推測和傳說。

Ⅷ 明朝的時候緬甸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明朝初,日本一些沒落貴族和武士勾結不法商人,成群結伙到我國東南沿海騷擾,明朝人民痛恨他們的行徑,稱他們為倭寇。 中國於漢、魏、晉、南北朝時稱日本為倭。如:倭傀(古代日本的醜女);倭奴(中國舊稱日本為倭奴);倭刀(古時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鋒利著稱);倭股(日本產的緞子);倭國(中國史書中日本的古稱);倭夷(日本海盜) 寇:盜匪,侵略者,亦指敵人 倭寇:指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強盜。

Ⅸ 果敢人到底是明軍後裔,還是國民黨殘軍後代,還是漢化的土司呢

果敢漢族人最早的祖先是明軍,後來又變成了土司,後來國民黨殘軍也去過果敢,有的還在果敢定居了,所以有一部分的果敢人,也是國民黨殘軍的後代。

九戶人家中有一位自稱祖籍南京的大理人楊高學的軍官,是他帶領九戶和其他民族爭斗,後來開始了楊土司家族持續三百多年的統治。後來又有國民黨殘軍去了果敢,還有一部分人定居在了果敢,所以也就成為現在一部分果敢人的先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6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5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5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7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2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