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老人過世了怎麼辦
A. 人去世後怎麼辦
這個和地方風俗有關,也和去世的人的年齡、性別有關。
建議去殯儀館問,但是貌似服務費比較貴。
我印象裡面,老人去世的時候,穿的壽衣可以是半仿古那種五福捧壽的,也可以是現在的常衣,隨老人的遺願和家人的觀點就好,材質的話看家庭承受能力。但一定要是新的,衣服的總數是上比下多兩件,要都是單數。
布一般白布就可以了,量會很大。孝服方面,孝帽用白布巾做成,孝服是白布長衫,鞋也要蒙白。父母已雙亡穿孝鞋全封白布,否則鞋後幫留口。這些是直系晚輩的裝束
吊喪的來客要給白布條,近一點的要給白布蒙頭。
家裡面的所有裝飾要能撤的全部撤下,不能的用白布封上。
停靈我知道的是三天,這三天每天晚上都要安排守靈,晚輩每人都要守,但不必天天守。這三天香蠟不能斷。白天逢午時要哭靈。
紙錢方面,凡有大動作就要燒,比如穿衣,比如來弔客了,好像也有逢整時辰燒的。
出殯有條件的話要有各種明器,紙扎的也可,出行前要有孝子摔瓦罐。
參考資料:http://cn.netor.com/know/mcustom/custom.htm
B. 老人在外地去世怎麼辦
根據有關規定,在異地去世人員,原則上遺體應當在當地殯儀館火化,禁止運往外地。因特殊原因確需運回原籍的,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必須經當地民政部門批准;(2)必須在當地殯儀館進行防腐、消毒等處理;(3)必須由當地衛檢部門出據的《移運證》;(4)必須由當地殯儀館承辦遺體運送業務。運送到安葬地殯儀館。
C. 非常時期家裡老人過世該怎麼辦呢
可以先火化,以後給老人補一個追悼會,這也是沒辦法的,當年非典也沒死幾個,就是治好了大部分人都致殘了,這一次遠比當年危險,相信老人在天之靈也能理解小輩的苦衷
D. 老人去世後都要辦理什麼手續
1、開死亡證明死亡證明是指:死於醫療衛生單位的,憑《死亡醫學證明》;對公民正常死亡無法取得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的,憑居(村)委會或衛生站(所)出具的證明;非正常死亡或衛生部門不能確定是否屬於正常死亡者,憑公安司法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已經火化的,憑殯葬部門出具的火化證明。2、注銷戶口根據《戶口登記條例》第八條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同時,將各種證件、卡等做銷戶處理。3、要辦好火化手續屍體運到殯儀館後,隨車家屬(接屍車可隨帶家屬二至三人)首先到業務室,交驗死亡證明,選購骨灰盒,領取火葬證,辦好交款等項手續。
E. 在緬最後一位中國遠征軍老兵逝世,他的背後有哪些故事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能有今天和平,幸福,穩定的生活離不開我們革命先烈們的浴血奮戰,正是因為當初他們在前線流血犧牲,敢於跟日本侵略者作斗爭的行為,所以中華民族才得以解放,我們要銘記他們,他們是當初時代的英雄,更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在前一段時間,一位中國遠征老兵李光鈿在緬甸去世。
他在去世之前是在緬甸的最後一位中國遠征軍老兵,他的身份是讓我們今天的每一個人都值得尊敬的,我們要向李光鈿老兵致敬 ,希望他一路走好,同時我們要記住,我們今天的生活都是我們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珍惜今天的生活,也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繁榮昌盛,日益富強。
F. 老人過世要注意哪些不犯忌諱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3、棺材忌諱用柳木。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G. 老人去世後,對老人的遺像都是怎麼處理的
關於老人一向的處理方法,在各地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不同的人處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把它懸掛起來,有的則是收藏起來,其中不少人就比較困惑,到底老人的一項應該是如何處理?聽老人說起老人去世以後的一項處理是有講究的。是不不能亂聽老人說起老人去世以後的一項處理是有講究的,是不能亂擺亂放的,這不但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也是一種孝道的體現,所以我們都都知道要給去世老人的留一張一項,其實是表達一種懷念,但是老人去世後的影響最好不要懸掛在客廳,但可以放在卧室,或者是專門的一個房間設立一個位置祭祀擺放一年或三年,就可以了,然後把一箱收藏起來,而不易把意向擺放懸掛在客廳中,因為老人已經走了,就算是最親的人,但是我們活著的人生活還要繼續,以免對家人的心理產生影響,等老人的照片再記著,或者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緬懷一下就可以了
H. 老人去世要注意哪些
雖然人們不願意談論死亡,但畢竟生老病死是客觀存在,誰也躲不過。
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喪葬習俗禁忌的,以便避開禁忌,遵從習俗。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准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
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後。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音chong sang),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
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四、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五、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
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
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六、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忌貼紅對聯
過年貼紅對聯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是忌諱貼紅對聯的。
I. 老人去世了,有什麼禁忌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避免不了的關卡,如果家裡有老人過世了,請一定要及時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幫助處理老人的身後事。對於家裡有老人去世的話,建議做好以下4個事情:
生活盡量看開點,往前看,每個人都有經歷生死,自己看淡便會開明。
J. 答案:老人過世怎麼辦喪事
這位知友,請閱讀以下內容!
相關解答一:在農村,老人去世該如何辦喪事?
各地都有各地的風俗。網路沒用。找家裡的長輩問問。
相關解答二:市裡老人去世喪事怎麼辦?
各地均有喪葬一條龍服務的。找他們即可提供全程服務。
相關解答三:老人過世後如果在我家辦理喪事好還是不好?
你好親,要是自己家的老人去世了
可以在家裡辦的,
那也是預示著你們將有新生命降臨
是好事情
相關解答四:家中老人去世後辦喪事有哪些程序
大致流程如下:
1、辦理居民死亡證明
2、找好場地、神父,選擇喪葬方式
3、親朋遺體告別
4、親朋代表發言
5、焚燒遺體、陪葬品
6、送至墳地或者海邊下葬
相關解答五:老人去世後如何辦喪事,五期都干什麼?
一、先將死亡證明開好,將死者安置在殯儀館。二、和親戚,特別是老一輩主事的商量死者需要放幾天,這要視遠方又沒有親戚,回不回來奔喪而定,找專業人士主持日常事務,三、家中供上靈牌,遺像,黑紗,(火葬那天要用)四、購置墓地,每天早晚到殯儀館上供。家中門口點上長明燈,不要鎖門。在門口合適的地方准備放花圈的位置。五、聯系好飯館,事後謝席用。六、確定好四位抬屍朋友。買好火化當禒的紙錢和供品,三份,(殯儀館一份,火葬場一份,墓地一份)7、聯系交通工具,准備柴油一小桶,(便於燒衣物)
相關解答六:家裡老人去世辦理喪事一般幾天
我提倡 「厚養薄葬」 的新風尚。
老人在世的時候,盡可能孝順,能夠快樂的度過舒適的晚年,比什麼都好。
堅決反對、鄙視那些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的卑劣行徑!
老人的喪事,盡可能從簡,不鋪張浪費,不講究排場,破除陳規陋習。
喪事過後,應該迅速從哀痛中解脫出來,盡快恢復正常學習、正常工作、正常生活。
相關解答七:長熟是怎麼辦喪事?老人去世後還需要火化
常熟歷來「好冶遊,崇鬼神」,舊時宮觀壇廟遍及城鄉,如今一株株古老的銀杏仍見證著屢興屢廢的滄桑。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不管是理論體系還是儀式威儀都深深烙上了民族個性。道士,是中國土地上最普遍的神職人員,哪怕他們深處宮觀或雜處民間。常熟也是如此,千百年來,道教根植於此,與人們生活密切相系,哪怕在最仇視宗教的「文革年代」,全縣仍有道士一千兩百多名。
【民俗】記一次常熟民間喪事道場
去年11月,我隨朋友在海虞鎮經歷了一場「五七道場」,齋主家延請了23位道士,法事從早上8點開始,到深夜0點結束,這樣的規模在常熟已經算是「大道場」。道場需要有嚴密的組織,主要有三條線。一條線是例行科儀,分上下場,上場行科,下場司樂。上場道士有:高功法師、都講法師、監齋法師、侍經法師、侍香法師、侍燈法師、詞懺法師和知罄、表白等。下場道士有:司笛、司鼓、司鑼、司鈸和長尖手、喇叭手、琴弦手等。道士職務安排的名單均由班首一一開列法事單示於壇場,按職各就各位、職責分明,需步調一致,行動統一。另一條線是誦經,大壇奉行法事,誦經則在天師堂中進行,從早到晚,經聲不絕。另一條線是有關法事的文書寫作,大字門對、疏頭、榜文、赦文、牒文、檄文、簡戒、符命以及一切大小文書都必須工工整整的書寫好,以備法事之用。
主要流程如下:
7點多法師、道士進門,布置壇場。中廳布置有神壇、壇架、外壇,神壇安奉諸神紙馬,陳列香燭果品,壇架為紙扎而成,上有「三清宮」三字,安置「當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龍牌,外壇置靈官紙馬,以為召將監壇之所。廂房布置天師堂,懸掛張天師神像,為啟師、誦經之所。另有一房曰「會堂」,安奉逝者先容,陳列酒菜一席。牆門、大門貼上大字門對,牆外張大榜。布置完備,眾道士喝粥吃早飯。
8點多鳴放鞭炮,焚香點燭,鑼鼓齊鳴,道場開始。眾道士身穿道衣,朗誦《課誦》,諷誦《靈官誥》,談唱《十七光》,拜宣《玉皇懺》。
10點左右,法師頭戴方巾,簪五鶴冠,奉行「掃盪」科儀,掃盪者,是謂清凈壇場,以迎真格聖。
11點半左右,眾道士吃午飯。
13點左右奉行「發緘」科儀,發緘,又叫發符、發文書。符者,契也,是法師召諸將帥齊集法壇,請三界符官遣送公文至有關府司。
14點半左右「放赦」,眾道士與齋主等,肅整衣冠,一路絲竹悠悠,前往本社大王廟,需經過三座橋。
15點半左右「沐浴」,給亡靈准備好換洗衣物、澡盆、毛巾、葦席等物,灌煉身形。
16點左右「度橋」,以三張八仙桌疊成「品」字形,用土布拉成「橋面」,上置紙扎「橋亭」一座,西端放紙扎「逍遙亭」一座,孝孫執燈,孝子捧亡人靈位緩緩過橋。
16點半左右「寄庫」,寄庫就是燒紙房子,一切紙扎用品,都是紙扎藝人提前一天來到齋主家中開始扎制。紙房子高約五米,佔地約五十平方,人可鑽入,各種傢具一應俱全,讓人嘆為觀止。搭紙房子時,先搭二樓,用鉛絲將一堵堵紙牆勾連起來,裡面放好各種傢具,再以同樣方法搭一樓,再將二樓平移到一樓之上,房子搭好後,道士領齋主繞紙房子三圈,然後進紙房子里嚎啕大哭,再脫掉身上孝服扔到紙房子外,然後出來,將紙房子燒掉。
17點行「五方茭廓科」、「齋王」等科儀,開通五方,......餘下全文>>
相關解答八:老人去世辦喪事送人情怎麼寫
人是那麼的明白生活的真諦,但為何卻又那麼碌碌無為的過著糟糕的日子呢?也許人類只是時間的歌頌者,不是時間的扞衛者。若要成為時間的扞衛者,就請人類腳踏實地的去耕耘今天
相關解答九:貴州老人去世辦喪事媳婦該怎麼做
聽從長輩和管事的安排,按照當地民風民俗盡一個媳婦的義務
相關解答十:老人去世辦喪事唱戲的戲詞有哪些。就唱戲的詞語哪個人唱的
給錢多就唱《一路平安》,給錢少就唱《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