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有哪些區
Ⅰ 緬甸有幾個特區
緬甸有3個特區,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及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勐拉。
這些地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體民族都是中華民族,果敢的果敢族就是中國漢族,佤邦的佤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的佤族,勐拉的愛伲族則是中華民族之一的哈尼族。這里毗鄰雲南省臨滄市,與緬甸貴概以怒江為界,與緬甸佤邦以南鄧江為界。
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是老街,這里曾是滿清時期果敢土司所在地。清末這里被割讓給英緬,此後成為緬甸一部分。緬甸果敢族是緬甸承認的少數民族,其實就是漢族。老街距離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城非常近,兩地相距不過十幾公里。可以說是少有姐妹城市。
(1)緬甸果敢有哪些區擴展閱讀:
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首府是勐拉,建城時期始於1989年,經過近三十年建設,這里猶如中國一個縣城。這里靠近中國的打洛口岸。
緬甸撣邦第四特區東北面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同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接壤的邊界線長288.5公里、同瀾滄縣接壤的邊界線長45.92公里。東面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在湄公河上隔江而治,河道總長100餘公里,西北面同佤邦連接,西南面是國防軍守備的區域。
第四特區即原緬共「八一五」軍區,人口在幾支地方民族武裝中相對最少。於1989年4月19日宣告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緬甸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軍政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和「地方行政管理委員會」。現為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控制,擁有高度的自治權。
Ⅱ 緬北地區指哪些地方
緬北地區指的是位於中國和緬甸邊境北部的果敢、佤邦、克欽邦、撣邦等地區。
相信不少人曾經在新聞媒體中看到過,緬北地區曾經發生過軍事武裝沖突。那麼緬北地區究竟指的是哪些地方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01
克欽邦的硬玉和硬木相當有名,地球上九層的翡翠都產於克欽邦密支那地區。克欽邦是緬甸的一個自治邦,地形特徵為山地和平原,面積大約89,000平方千米。
02
佤邦被稱為是撣邦第二特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佤邦在歷史上曾經是中國的領土。目前佤邦官方用語為中文。
03
果敢地理位置上和中國的雲南省相鄰,果敢全稱為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是緬甸撣邦高原上的一個老街市。
04
撣邦位於阿瓦山,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被緬甸政府稱為緬甸的撣邦的第二特區。
05
從疆域看,緬北華人聚居區大約有3.8萬平方千米,其中佤邦北佤1.5萬平方千米,南佤約有1.8萬平方千米。
Ⅲ 緬甸果敢自治區有幾大城市
有東城、雙鳳城、鳳麟城、金像城。主要的就是這幾個了。
Ⅳ 緬甸果敢是什麼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果敢,全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以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
果敢地圖
首府老街市,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同時流通緬元以及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當地「果敢族」亦是緬甸的漢族。 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漢族大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干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向中國效忠。19世紀末,果敢並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既可以指傳統意義上的果敢,即包括楊氏土司所控制的區域,也特指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特區多年來的政治領袖是彭家聲。他擁有獨立的武裝。編輯本段果敢族的由來和發展
果敢示意圖
在緬甸撣邦北部的盡頭,在中國雲南西南的底端,在一個遠離中原的地區,有一支漢民族已經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這支漢族就是生活在緬甸撣邦果敢及周邊的漢族,在緬甸被稱為果敢族。現在的果敢位於緬甸撣邦東北部,面積約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5 萬。 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明朝的一些官員和百姓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桂王)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一年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隨朱由榔逃入緬境的文武官員、各類隨從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現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其中包括張獻忠手下的名將李定國,他沿路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此後又長期在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殺後不久他即病故在現中老邊境勐臘縣;通過300 多年艱苦而漫長的日子,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員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和這一區域其他稱謂的漢民族。 貴家者,故永明入緬所遺種也。緬劫永明時,諸人分散駐沙洲,蠻不之逐,謂水至盡漂矣。已而水之,洲不沒,蠻共神之。百餘年生聚日盛 稱貴家。兵力強,群蠻畏之。廠力弱不能支蠻者,乞請即往。(師范 《緬事述略》 《皇朝經世文編》卷87 兵政)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緬甸吳奈溫排華的年代,緬甸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 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歷史沿革
明代以前 果敢地區在歷史上多屬於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區,未成為中央集權國家所能有效控制的邊境地區,崎嶇復雜的地形決定了其多樣化的民族組成。在楊氏土司之前,果敢地區未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該地曾為哀牢百濮的地域,後哀牢內附東漢,該地屬於東漢永昌郡西南邊陲。三國時代蜀漢諸葛亮在平南時在諸葛炮樓山留下了遺跡。在白族大理國時期,屬永昌府孟纏甸范圍。元代,其地分屬雲南省鎮康路、孟定路孟纏甸的一部份。在明代,該地鄰近鎮康州以及孟定府。 楊氏土司時期 17世紀中葉中國明朝末年,南明政權明昭宗向西南方敗退,許多漢人隨著明軍移入雲南和今日的上緬甸區域而沒有回到家鄉。從清朝初期開始,果敢地區漢族增多,其中有一戶楊姓人家遷入了科干山,成為地方勢力,並效仿附近土司的作法,統治當地的少數民族。1840年,楊國華因為捍衛中國邊防有功,受封為世襲果敢縣令,成為中國認可的漢人土司政權,保持世襲領導權近150年。 很長一段時期,果敢的楊氏土司同時向中國以及木邦進貢。1886年,大英帝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同時將緬甸北方臣服於緬甸的土司也納入英屬印度。英國與中國清朝簽訂條約,界定了中緬兩國邊境傳統上沒有穩定歸屬的土司,一些被分為中國所有,一些則屬於英屬緬甸。經過多年談判,1897年《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劃入英屬印度的范圍。 果敢最後一任土司於1959年被緬甸所廢除。
中華民國雲南省地圖
戰亂時期 緬甸政府取消了世襲的土司權力,數年後將原土司楊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員楊振聲起兵反抗,緬族政府軍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動羅星漢擊潰果敢的反緬甸部隊,土司家族的軍隊敗逃。楊振聲部隊退入泰國,彭家聲則退入中國。政府軍進占果敢,指派親緬族的羅星漢管理果敢,經營毒品生意。果敢始被異族統治,華校被收歸國有,果敢華人被迫更名為果敢族,華文改稱果敢文。 1960年代緬甸共產黨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下在緬甸東北部重新建立。彭家聲率領緬共軍隊重新佔領果敢,敗退的羅星漢採行堅壁清野策略,將市街燒毀,居民遷出,果敢人民四處流亡。 1980年代國際情勢改變,緬甸共產黨內部嚴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數民族的當地武裝勢力遂脫離緬共,將緬共的領導人遣送中國,與緬甸政府軍停戰展開和平談判。 撣邦第一特區 1989年,彭家聲與政府軍達成協議,果敢成為自治的特區。果敢可保有自己的軍力,中央政府派駐少量的公共服務人員至果敢,包含醫務人員,小學教師,學校以果敢語教學。1992年內戰再起,果敢軍官楊茂良聯合南方的佤邦驅逐特區主席彭家聲,1995年彭家聲與佤邦合作,重回果敢掌政局。 在國際反毒的壓力下以及多次禁毒挫敗之後,2003年終於全面推行停止種植罌粟的政策,引入農業生產技術並發展博彩業。產業轉型對果敢帶來相當大的沖擊,替代種植在果敢高冷乾的環境推行困難重重,農民陷入貧困。由於缺乏糧食等原因而在山村地區爆發大規模的瘧疾,死亡279人。國際展開人道救援,中國派遣巡迴醫療團,並提供葯物,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供救濟糧。日本2005年5月開始援助總合性的山地農民的生活重建項目。2009年「8.8事件」後,果敢新政府主席是由原副主席白所成擔任,劉國璽副主席兼任秘書長。新政府排除了彭家聲的黨羽,彭家聲已經失去對果敢政府的控制權。
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區旗
編輯本段整體概況
果敢位於緬甸東北端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地理座標為:北緯23°24′54〃—24°09′24〃;東經98°24′14〃—98°53′42〃。地勢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間,山與山之間的壩子海拔約1100米,是果敢的精華地帶。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首府老街和鎮康新縣城南傘鎮僅相距7公里。西邊以怒江為界,但是,自從1989年,果敢的領土已經向西擴張(註:1995年之後,不再領有西岸勐古地區)。 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圍。它的北部多為崇山峻嶺,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特區內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第一級為一市一縣,第二級是果敢縣下轄有5個區,第三級共有2鎮18鄉。面向中國有楊龍寨口岸和清水河口岸。編輯本段人口
果敢美女
2003年果敢人口約14萬人,果敢本地籍約10萬,其中漢族約佔百分之九十,其餘則有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白族等,此外的人口多為華僑。在果敢經商務工旅遊的中國人很多,流動人口加常住人口有30萬左右。 而緬族人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軍人和家屬以及行政官、小學教師、技術人員、醫務等公共服務人員。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果敢的主要人口為中國移民後裔、華僑,數百年來傳承著中華文化以及當地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今日的果敢文化與臨近的雲南省鎮康縣相似。主要人口信仰道教和佛教,接受傳統的儒家思想,此外還有少數民族特有的風俗,主要的信仰中心為老街的果敢大廟。
果敢美女
果敢地區教育體制尚在基礎發展階段,比起鄰近地區的教育水平,果敢的教育發展緩慢,有十餘所中小學,沒有高等教育機構。學校以果敢語授課,教師短缺而且專業素質不高,只有少量中國內地的教師在當地授課,而且工資待遇較差。中國政府在寮國等地援外派出了漢語師資,卻沒在果敢提供漢語師資援助,所以當地的經濟文化教育都很落後。另外有每周三至四小時的緬文課程,由緬甸中央政府派遣的緬文教師教授。目前對果敢實施國際援助的竟然主要是日本而不是中國,二戰時期,日軍曾侵略佔領這一地區。編輯本段傳統節日
春節、清明、端午、火把節、七月半、中秋節及潑水節。編輯本段軍事
撣邦第一特區軍事力量由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以及緬甸中央政府派駐於滾弄的軍隊所構成。果敢同盟軍由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所控制,負責特區的治安以及面對中國邊境的國防,而中央政府的軍隊則駐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據點滾弄,負責特區對撣邦其他方面的軍事控制,不負責特區內部事務。 特區政府掌握的邊防警力規模由緬甸中央政府規定,但武裝和幹部配備由特區政府負責,特區政府擁有很高的自主權。 彭家聲的漢族軍多次和緬甸政府軍發生沖突,拒絕政府軍收編,一旦戰事不利,漢族軍會撤退到中國,但中國軍隊會將其繳械以確保社會治安,待局勢穩定,彭家聲的部隊又會徒手重返果敢,並重新武裝起來。編輯本段經濟貿易
果敢小街
果敢在經濟上屬於相對落後的地區,自英國向緬甸殖民以來,以種植罌粟為主,以出產優質大煙聞名於世。在20世紀初土司治理的時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罌粟也逐漸成為果敢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於長年戰亂,原有的社會基礎遭受極大的破壞,基礎建設停滯不前,直到停戰以後才穩定發展。但2003年停止生產罌粟,切斷了當地的經濟來源,且替代種植的情況並不理想,經濟遭受嚴重沖擊。另一方面,果敢發展面向中國遊客的博彩業,有小澳門之稱,但財政收入因中國政府對境外賭博旅遊的限制隨之銳減。編輯本段通訊設施
果敢地區架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網路。 無線方面使用中國移動,座機則是中國電信,使用臨滄區號0883。 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手機用戶漫遊至果敢地區時,是沒有國際漫遊費的,無需申請國際漫遊功能。(僅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手機用戶)
Ⅳ 緬甸有哪些城市果敢老街是緬甸的什麼地區
大城市有,仰光、瓦城、內比都,果敢是緬甸第一特區,老街是特區的首府
Ⅵ 果敢地區是在哪兒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
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國境線約250公里。
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據2016年相關信息顯示,果敢自治區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6)緬甸果敢有哪些區擴展閱讀
果敢屬於季風降水充沛的邊緣熱帶濕潤區。以老街地區為代表,年平均降水為1600毫米。其中春季3~5月,降水佔15%;夏季6~8月,降水佔55%;秋季9~11月,降水佔25%;冬季12~2月,降水佔5%。
年降水日180~200天,其中春季40天左右,夏季80天左右,秋季50天左右,冬季30天左右。降水變率10%左右,屬於變率較小的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80~100%,年平均乾燥度0.5%,蒸發量1400~1600毫米。
Ⅶ 果敢的面積有多大,最好有個比較
果敢的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是果敢面積的6倍。
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管轄下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7年因《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的簽訂而劃歸英國,二戰之後殖民地獨立,果敢土司被迫簽署彬龍協議而成為緬甸聯邦下的一個邦。
(7)緬甸果敢有哪些區擴展閱讀
果敢是一個以果敢族為主的地區,也居住有其他民族,共有漢族(果敢族)、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克欽族共7個民族,通用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雲南方言)。
在常住人口中,漢人佔87%,大多數的果敢人是明代移民的後代。果敢族多集中在老街,緬族移民則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駐的公共事業職員。
在撣語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人自己的解釋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
果敢在經濟上屬相對落後的地區,自英國殖民於緬甸以來,以種植罌粟為主,以出產優質大煙聞名於世。在20世紀初土司治理的時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罌粟也逐漸成為果敢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於緬甸政府對果敢實施經濟封鎖,果敢的經濟嚴重依賴中國雲南,積極從中國引進資金、技術及人才。電力方面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通過35千伏南果東線提供。
通信方面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在附近建有基站,使用中國臨滄地區區號0883,互聯網也經由中國對外聯系。另外,中國電信及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漫遊至果敢地區時是沒有國際漫遊費,無需申請國際漫遊功能。
Ⅷ 緬甸北部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真實的緬甸北部,位於中國雲南省與緬甸的交界處,簡稱撣邦,共有四個特區屬於緬北,分別為【果敢族特區】主要以華裔果敢族為首,【佤族特區】主要以佤族自治為首,【克欽特區】主要以克欽族自治為首,【勐臘特區】主要以華裔撣族自治為首,這四個特區也組成了所謂的緬甸北部。
緬甸第一特區,果敢老街,緬北的一部分,傳說中的金三角,也是撣邦四大特區中唯一一個屬於緬甸軍方控制的特區,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隨處可見的風流場所,和相隔百米就有一個的娛樂公司,和無數小賭攤子。
在這里在大街上的旮旯里,你可以看到端著礦泉水瓶里插著吸管,正在吸食不明物體的癮君子,和廉價出租屋門口坐在沙發上等待老闆到來的失足女,同時這里也有著無處不在的電信詐騙,這里充滿了誘惑,可能你稍有不慎就能掉入萬丈深淵。
緬甸的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
Ⅸ 果敢和佤邦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果敢(Kokang),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
2、佤邦,或稱緬甸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Myanmar)或撣邦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Northern Shan State),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
二、地理位置不同
1、果敢 :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管轄下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2、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首府為邦康市。
三、歷史上從屬不同
1、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即《中英續議緬甸條約》,
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2、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元代先屬鎮康路、後分屬孟定路與木連路,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艮府,均為傣族世襲土官封地。
Ⅹ 果敢地區在哪為何緬甸一直控制不住
果敢地區在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上。其實果敢地區原先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在1897年的時候,中國和英國再次對國家邊境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當時英國強迫中國簽訂協議把果敢地區劃入英國到殖民地緬甸地區。而當時緬甸之所以無法控制果敢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
第3個原因就是果敢地區的地勢非常的復雜,典型的易守難攻。要知道雖然緬甸軍隊在正面與果敢軍隊進行作戰的話,有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但是再加上那些其他國家的軍隊支持果敢地區以及這一些復雜的地勢,緬甸軍隊就不一定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了。因為果敢地區的山比較多,並且樹木也比較多,很容易讓果敢軍隊的士兵隱藏身形和與緬甸軍隊打游擊戰。而那時緬甸軍隊只能無法發揮出軍隊的優勢,從而拖住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