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抗日名將有哪些
❶ 率部參加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配合英美聯軍抗日的民族英雄是誰 安徽人
孫立人(1900—1990),字撫民,號仲能,安徽省廬江縣人,原籍安徽省舒城縣三河鎮(今屬肥西縣)。著名抗日英雄,國軍名將,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仁安羌之戰以一團兵力擊敗日軍4000餘人,以少勝多為其贏得國際聲譽。胡康河谷戰役擊斃日軍3200餘人。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6800餘人。中國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殲滅日軍3萬3千餘人,是國民黨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國共內戰時曾於四平、公主嶺等地擊敗林彪。有「中國軍神」、「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之譽。
❷ 為抗日犧牲的英雄有那些人
1、趙一曼
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
1936年8月犧牲於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❸ 著名的抗日英雄有哪些
楊靖宇、張自忠、吉鴻昌、趙一曼、佟麟閣等。
1、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
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3、吉鴻昌
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恆立,抗日英雄,愛國將領,河南省扶溝人,祖籍陝西韓城縣西原村吉家巷。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軍長,驍勇善戰。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准備在家鄉河南發動中原暴動,向國民政府發難。
經黨組織同意,吉鴻昌與南漢宸、宣俠父等一起擬定了暴動計劃,准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地的地方武裝結合起來,進行暴動。
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為置吉鴻昌於死地,宋美齡不遺餘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
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4、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
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5、佟麟閣
佟麟閣(1892-1937),漢族,原名佟凌閣(因犧牲後報紙誤寫為「麟閣」,此後就沿用了下來),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人。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先後隸屬北京政府、國民軍、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高級將領之一。
1937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二級上將。抗戰勝利後,將南溝沿大街改名為佟麟閣路,以示紀念。
佟麟閣早年參加護國討袁戰爭。曾任馮玉祥部陸軍第11師第21混成旅旅長。1926年9月五原誓師後,隨部參加北伐。
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峰口大捷。
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第一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跟隨馮玉祥馳騁察省,打擊日軍,收復失地,為察省光復作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英雄
❹ 抗日英雄緬甸戰場 要名字和資料
1942年5月29日,在瑞麗江西岸熱帶叢林中的一片開闊地上,衣衫襤樓的士兵默默圍著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幾排清脆的槍聲過後,乾柴化作了輕煙,抗日名將戴安瀾的英靈隨之升騰而去。
戴安瀾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年參加了北伐戰爭。他成長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大變革和中華民族危難的時代,他曾對好友說,我們生逢此時,只能歷任艱難,捨生救國。七七事變後,戴安瀾任第73旅旅長,參加了保定、台兒庄、中條山等戰役,之後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他升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第200師師長。12月參加昆侖關戰役,記者在報道那次大戰的經過時,盛贊戴安瀾師長頗具北宋大將軍狄青的風度。1942年年初,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戴安瀾率領200師作為先頭部隊奔赴前線參戰,200師的軍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同古是阻止日軍北上的重鎮,同古一戰,戴安瀾發布命令:「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各級照此辦理。」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200師抗擊兩萬多日軍長達12天,殲敵4000多人,使日軍在緬甸首次遭到重創。蔣介石贊譽說:「中國軍隊的黃浦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
但是,由於英軍的臨陣撤退,使中國遠征軍的側翼完全暴露了,大量日軍繞到中國軍隊的後方進行圍攻。戴安瀾奉命率部突圍,他們退入原始森林,爬山越嶺70多天。全師官兵在沒有道路、沒有給養、沒有水喝的艱苦環境下,躲過敵人飛機的搜索,艱難地向國境線跋涉。而與此同時,日軍在戰地廣播中揚言:「要奠定東亞和平,非消滅第五軍尤其是第200師不可。」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200師突遭日軍伏擊,戴安瀾不幸中彈,士兵們抬著他向國門進發。由於無醫無葯,傷口潰爛,每當他從昏迷中醒來,總是問:「離雲南還有多遠?」 5月26日,200師行進到緬北的一個小村。這時,追兵已經被甩開了,離國門也只有三五天的路程。一直咬牙堅持了十多天的戴安瀾的生命之燭燃燒到了最後。在彌留之際,他吩咐部下為他整理衣冠,把他從擔架上扶起來。他深情地遙望北方,喃喃地說:「祖國萬歲,反攻,反攻!」 戴將軍以身殉國,年僅38歲。全師官兵放聲慟哭,驚泣鬼神,他們砍伐樹木,製成棺木,把將軍入殮。他們沖破日軍最後一道防線,到達了雲南騰沖。
戴安瀾將軍一路馬革裹屍,終於回到了祖國。他的靈柩每到一地,百姓無不沿途致敬。
為民族戰死沙場 男兒之份也!——戴安瀾
❺ 抗戰時期國軍遠征緬甸的主要將領有哪些功勛如何
遠征軍大家看的主要就是第五軍、新一軍和新六軍。要說將領遠征軍里上校團職的就算高級將領了。比較出名的你也知道的。什麼杜聿明。邱清泉。鄭洞國。廖耀湘。孫立人。齊學啟。戴安瀾。其實團職有很多英雄比如鄭笈莛。黃景升。李鴻什麼的你可以了解了解的。
❻ 抗日名將有哪些
1、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
(6)緬甸抗日名將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
日軍侵華期間,他們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後人膜拜。
❼ 不僅抗日名垂青史,鄧子龍抗緬立下哪些戰功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日本大封建主豐臣秀吉率軍入侵朝鮮(妄圖經此入侵中國),朝鮮便向明廷求援,明朝廷決定派兵援助。鄧子龍即以水軍副總兵之職,隨水軍總兵陳磷、麻貴、劉綎、董一元等從浙江海面出航東征。不料在交戰中,明軍火器誤擊到鄧的戰艦,戰艦起火燃燒。敵人趁機反撲,紛紛跳入鄧子龍戰艦中短兵相接,敵我力量懸殊,鄧身部多處受傷,光榮犧牲。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其部下鄧維新、周二、旺八等人將其遺骨從朝鮮運回故鄉江西豐城安葬。鄧子龍殉職後,神宗皇帝詔諭其為明廷署都指揮使事、授左軍都督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和子世蔭指揮使司,隨征兄弟5人,均賜衛所千戶。朝鮮當局即建“鄧將祠”以作紀念。鄧子龍不僅是一位戰功卓著的愛國名將,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著有《橫戈集》傳世。
❽ 有哪些抗日將領
抗日將領很多,凡是沒有當漢奸的國共將領,大多都參加過抗日戰爭,都能被稱為抗日將領。
1、國民黨中央軍包括:薛岳、衛立煌、張治中、胡宗南、陳明仁、關麟征、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稅警系統)、王耀武、胡璉、張靈甫等等,
2、國民黨地方部隊包括:李宗仁、白崇禧、傅作義、張自忠、孫連仲、佟麟閣、鄧錫侯等等,
3、共產黨方麵包括:朱德、彭德懷、林彪、聶榮臻、葉挺(曾被開除黨籍,但領導新四軍)、徐向前、劉伯承、陳毅、粟裕、陳賡等等。
❾ 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在緬甸正的活埋過日軍嗎
聽說,我活埋了1200個日本兵?
在有關中國遠征軍和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的傳說當中,有一種說法一直流傳甚廣,那就是在孫將軍指揮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對日作戰期間,孫將軍曾將其俘獲的1200餘名到過中國作戰的日本戰俘悉數坑殺。
▲抗戰中為中國軍隊所俘獲的日軍
綜上,所謂中國遠征軍殘殺俘虜一事純屬子虛烏有的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