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功夫從哪裡學

緬甸功夫從哪裡學

發布時間: 2022-04-11 08:36:31

❶ 外國武術相關知識(需名稱及簡介)

答:(1)泰拳,即泰國拳術,已經有了500年的歷史,作為泰國的傳統搏擊技術,其特點是可以在極短的距離下,利用手肘、膝蓋等部位進行攻擊,是一種非常狠辣的武術,殺傷力大。

泰拳(泰語:มวยไทย;拉丁轉寫:MuayThai)何謂泰拳?有關泰拳的文獻越來越多地見諸武術刊物或泰國風土游記中。此類文章大部分試圖介紹、評述泰拳技術或特色,遺憾的是,只能勾繪出泰拳輪廓。部分所謂專家,只顧其外表形態,不諳其精妙之處,另一部分則大力描繪其原始、粗野或灰暗的一面。在武學里有文練武練橫練,泰拳屬橫練,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而近年由於瘦身熱潮,有人利用泰拳的高熱量消耗來代替帶氧舞踏,在幫助女士瘦身之餘,亦使她們習得一技之長,以作個人防衛用途。有人說泰拳不外傳是泰國的民族拳術,沒有什麼奧秘可言,但是任何武術所以揚名世界,必有其獨特性質及個別價值。泰拳聞名於世,有輝煌燦爛的歷史,其珍貴之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盡其精華。練習泰拳的一般為窮苦人家。

[編輯本段]泰拳與中國武術比較

古代泰拳是戰場拳術,後來慢慢演化成為競技擂台拳術舍棄了一些致命打法;國術由於歷史不斷影響種類繁多,有戰場拳術、防身拳術、破解拳術、健身拳術等等諸多種類,而同種拳術也可能有多種練法與不同的效用,說太極只能健身是很可笑的,在當代廣泛流傳民間的以表演與健身為主,基本不能殺人,有些練法甚至連打人的功能都沒有,好拳法不是隨便教人的,走在街上一個個都是致命武器那安全感也太低了。

[編輯本段]泰拳的拳、腿、膝、肘法

泰拳素有八臂拳之稱,四肢八體注意使用,其出拳發腿用肘使膝發力流暢順達,力量體現得極為充分。泰拳發力得精髓在於拳手利用身體得擰轉,即腳的展轉,髖部轉動,將拳腳肘膝如同鞭子一樣直甩而出。形象得比喻是波浪鼓,泰拳手得身體如波浪鼓得軸,四肢像鼓上小球,鼓軸一樣,小球便甩出。泰拳手就是這樣利用身體得擰轉,將四肢得體力加上身體得展轉,使出擊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大。現祥述之。一、泰拳的拳法泰拳拳法和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只是由於泰拳從拳擊中引進拳法的緣故。現在分別以右直拳和左鉤拳為例來分析,以左直拳為例,即左腳在前右腳在後。1、右直拳:方法為右腳掌蹬地,身體猛向左擰轉,右拳向前直沖而出。由於身體地擰轉,腳的前蹬,使發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2、左鉤拳:方法為猛右轉髖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在此特別強調向右擰轉身體同時以左腳腳前掌為軸,腳跟外旋,使左拳發出產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彈射出一般。二、泰拳的腿法泰拳腿法分為蹬技和踢技。利用身體擰轉展現得尤為充分,使泰拳手腳法靈活多變,剛柔相濟。1、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在此特別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2、蹬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支撐腳形如橫掃腿,旋轉幅度略小些。三、泰拳膝法泰拳膝法分為沖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現以右沖膝為例:方法為左支撐腳跟抬起向內旋轉,身體左擰轉,利用左腳掌蹬地,腳跟向內展轉,身體左擰,協調一致,使右膝向前上猛沖,力達膝尖。支撐腳如同橫掃腿,幅度要小一些。四.泰拳肘法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現以左平肘為例,方法為抬起左臂屈肘與7肩平,左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外展,身體向右擰,右腳跟內旋,左肘呈弧線向前橫擊,力達肘尖。

[編輯本段]泰拳的常用步法

1.進步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移動一步,後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2.退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後移動一步,前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3.沖刺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跨約75厘米左右,同時右手向上猛掃,當手向上猛掃時,胯部幾乎同時向前擰轉帶動身體前沖,隨即前腳落地,後腳跟進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4.急退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疾踏地面,借力反彈之力身體後沖,在此瞬間將身體重心移動後腳,同時後退彎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體向後猛沖,在後腳著地前的瞬間,前腳搶先著地,隨即後腳落地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5.閃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左腳)向身體外側(左側)移動25~35厘米左右,當前腳掌輕快落地時,右腿為此提供推力,在前腳觸地瞬間,前肩(左肩)部向身體內側(右側)轉動,身體重心前移,迅速移動後腳並恢復實戰姿勢.6.環繞步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體內側(右側)移動約25~35厘米,隨即前腳快速移動,並恢復實戰姿勢.7.前滑步在實戰姿勢的基礎上,前腳前移,後腳立即移動,向前幾乎踏在原前腳位置,當後腳即將觸及前腳時,前腳快速前移,迅速恢復實戰姿勢。8.後滑步前腳快速後撤,當前腳將觸後腳時,後腳快速後撤,迅速恢復實戰姿勢。

[編輯本段]泰拳的訓練與特色

拳手通常從小時候開始培養,每天練習八小時,其中包括各種體能、重量、反應、技巧的訓練,有些訓練方法相當殘酷,例如受訓者將兩手高舉,教練會用旋踢踢受訓者的兩脅;或者用拳沖打,藉以訓練拳手的抗打能力.泰國拳以兇猛、強悍著稱,現代泰拳手最常用掃腿、膝蓋與手肘攻擊。現代泰拳技法又可以分兩種派系,一種是泰式的,一種是歐式的,兩者的技法基本一樣,差別就在於訓練著重點和打法,泰式主要以腿法、膝法為主,泰國本土選手,就算不會用拳,也會發出標準的掃腿。歐式則是以拳法、腿法為主,膝法、肘法為輔.泰拳是泰國的國術,備受泰國人民喜愛,基本上每天電視台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職業拳賽轉播,而泰國最大的兩個拳場倫批尼和嚦乃隆,更是每個職業泰拳手心目中的聖地,能在這兩個拳場比賽是泰拳手的榮譽。在泰國,泰拳手是窮人的職業,一般只有窮人才會去打泰拳,一是因為它太激烈,二是因為訓練太苦了。但在經濟不發達的泰國農村裡,有時一個拳手是全家的唯一經濟支柱,在這種生活壓力的驅使下,激發了本來體質不怎麼樣泰國人的求生潛能,所以泰國人打拳和外國人打拳的風格有明顯不同,兇狠異常!幾百年來,泰拳已經從一項古老的殺人技術演變為一項激烈的競技運動,推廣到世界各地,泰拳號稱「五百年不敗」其健身性和實用性可見不凡,現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娛樂。

[編輯本段]古泰拳的基本拳法與招式

古代泰拳的拳法與招式大約形成於十四世紀或更早一些時期,其實為古暹邏的大城皇朝時代。每有重大節日即有擺擂比武的節目編排,風氣已極盛。最先採用「徒手式」比武,後漸改用以皮條裹拳,稱為「拳甲」式,稍後發展成為「纏麻式」,即以粗麻纏縛拳腕,便拳面更為堅固和粗糙。殺傷力更大。纏麻式拳頭,數百年來,一直是泰拳的代表形象,直到本世紀三十年代,才開始引進西方的拳擊手套,稱之為「穿套式」。為泰拳日後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古代泰拳的拳法與招式,是後輩拳壇人士根據史料記載及走訪南北眾多名師逐漸整理而成。許多的招式在現代泰拳擂台比賽中已不復存在。蓋因現代泰拳更注重於力量型及簡練實用的打法。對技術復雜偽招式逐漸放棄不用,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古泰拳的基本技擊動作共有十二式,其泰文譯名及解釋如下:(1)捆腕雙臂平胸交旋勢(2)掄拳拳成先後交換上落勢(3)按耳提留護面側(4)攔格手自外內撥(5)斜擋抬拳斜上格(6)高提掩雙臂輪流高抬(7)戴冠曲臂上提時前沖(8)雙並肘兩肘齊架敵腿(9)踢臀側舉足後彈勢(10)耍膝雙膝連上提(11)獻蓮俯首前觸勢(12)回踢迴旋後擺腿戒備姿勢或稱「拳樁」。身略偏向敵,雙拳先後高與肩平,形如弓箭,兩足微曲並立。擅右擊為主者左拳在前右掌在後,按左擊為主者則反之。泰拳的馬步名「三官步」,所謂馬步,就是「拳樁」連同步法的整體運行。基本拳步為八方移動步法,循羅盤方位所向的進退及側移步法。三宮步是由於其步型為斜三角,活動時亦常沿著三角形路線為進退基本圖樣。此技可說是泰拳技擊的精華,進可攻退可守,萬變不出其中。在實際運用時,三宮步法有甚獨特的技法,以適應環境和形勢的需求:點滴步:蹺足欲進,提膝作上下掩護的步式.動作輕巧自然,與虛步同。蓋步:用點滴步迷惑對方時,虛懸之足下放,或前或後.更能旋身出招。易勢:利用腳步的移動,突然改變方向,是出奇惑敵化其攻擊的移步法。三宮步的單吊馬式,看似虛浮,實則泰拳精妙獨到之處。此式可政可守,敵方攻來時,可施踹腳踏敵前腳遏止其進攻、復後腿擊之,曰「制軍」。若主動進攻,虛足可以蹬敵丹田,隨以拳或腿連續攻擊,謂之「沖殺」。更重要的特點是三宮步發動時,可使精神與氣勁合一增強信念。泰國傳統神話就有將三宮步描繪為拍藍降魔神技。前代拳師極重視馬步的戰略功效和藝術性。較高深助拳步,有「虎跨步」、「獅踞步」等。著名泰拳宗師變頌察說,在拉瑪六世皇御前一次拳賽,有功夫到家的拳師,剛開始行拳。便把對手嚇得渾身發軟,眼光發慌,未戰已敗。可見一個技高拳師擺出拳樁無懈可擊,移動疾速,現出絕對信念,足以令對手取勝志氣盡潰。相傳古代泰拳有108招,其中技法包羅萬象,奇技、詭招甚多。基本招式有「長兵」與「短兵」之稱。長兵乃是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謂「虛招」和「詭招」之分,即虛實之用。頭兩式:前抵、側抵。拳五式:直擊、側擊、回擊、佯擊、上沖。腳五式:踢、蹬、釘、回擺、後踹。肘六式:斫肘、撞肘、拭肘、抽肘、反肘、後肘膝六式:明膝、暗膝、騰膝、飛膝、小膝、兔膝有關的基本技擊術語,有以下口訣:並(相對)合(進)取(執)藏(斷)佛(撥)切(入)沖(撲)撞(扎)壓(按)拖(拉)擂(迫)抱(纏)投(摔)攻(動)守(迎)拆(解)避(閃)答(還)當時拳師所用招數,全無禁忌,不論投摔、反關節、跌撲、地戰、飛擊、頭觸、臀撞等動作,均可應用,最特異的一點,是戳眼、撩陰等毒招亦被允許。拳師造詣,各師各法,名師博技以口訣相授,將實戰招數,按其動作或性質配以名詞,古典優雅,偏以整齊之訓令.一則可助憶誦,二者在打鬥時師傅同門,在台邊提示,拳訣能收隱語之效,對方師承不同,自然不解其意。例如:用肘拳訣有「戰象交齒」或「流星入雲」對於屢用飛膝,軍師同門可呼「撒網捕鳥」以提示破解之法。實戰攻防招數,有「母招」與「子招」之分。20年代華裔宗師金成,所傳「母招」與「子招」各十五式,合共三十式,其中包含泰拳術的基本及花樣招數,實用齊全,備受拳壇中人重視,譽為典範,茲將各式照泰拳名原意翻譯,配以簡義列出如下:母招曲折步形外圍招架飛鳥投林內圍招架依諾挺劍內圍肘爪哇標槍外圍肘拜須彌山低拳擊頜(俯身四十五度)慈僧善目高拳擊頜(俯身六十度)蒙民捍衛蹬腳對拳擊木楔肘擊對踢鱷魚擺尾腿踢對拳斷象拔肘砸腿股神龍隱尾封腳膝打腿脛天王轉化蹬腳對踢減火焰格拳反擊魔王博猴踢撞對拳折象脊拽頂撞膝子招神象奮齒擠身沖頜抹面腿格拳直踢面鬼王摟美卸拳拿摔天神射箭封肘沖頜折鳳凰內外閃、肘劈臂獅子跨澗避蹬踢、蹬後足野鹿回頭後蹬追踢神猴獻寶內卸沖頜蛟龍鬧海俯避腿、踏膝彎山神卷土擋踢旋身反撞肘越漁撒網撥蹬踢膝內彎漫歌擎柱避踢蹬後足扎花環內閃肘刺胸老僧掃庭掃足彎連劈肘斬葫蘆內閃肘劈面除上述三十式外,古典泰拳尚有不少圾具藝術性的花形招數,以下介紹的二十四招,乃系昔日泰拳故有的美妙技術中,員具有代表性及難度特高的招式。可惜此等技藝,在今世拳師中已成絕響。隱士投湖飛身頭觸麻雀取水上擊拳法天王擲輪轉身鞭錘鱷魚擺尾反身後蹬鱷魚戲尾三合踢法牡鹿耀角雙飛踢腿蛇驅壁虎連環撞踢雀女戲水挾勁後抽踢天神制軍沖身蹬腿天帝過海飛身高踢栗鼠登松踏膝飛身下肘戰象交齒雙肘下砸轉戰龍門後抽肘法波濤拍岸轉身肘撞流星沖霄飛身沖撲神猴騰空飛身膝撞天神搏象低身環膝仙妃坐壇飛身臀撞天神折箭封肘拗臂鱷魚張刺回手肘法天神入林踏膝騰身膝撞神猴擲妖執腿摔法坐折凶憎低身破馬武將回槍執腳側踹面古時拳師較藝,有雲「不合則矣、一合即勢如盤龍,連綿不絕,決勝方休。」所謂「盤南」即此意思。古泰拳功法望日功古代泰拳功法的首項是望日功。即每日眺望朝陽,鍛煉眼睛以增強目力,在角斗時自能集中眼神,應付敵人。長跑功在清晨選擇田野崎嶇路徑進行長跑訓練,強化腿力,跑時要經常在草地翻滾,讓身體皮膚與草木沙土摩擦,與露水接觸,久而使皮膚堅韌,可抵禦打擊,同時可培養跌倒時仍能應戰能力。擔水功將長1.5米至3米的粗毛竹貫通中節製成盛水容器,以之運水。以肩擔或用臂挾於肋下腰間的方式,徒步長途運送。此練法不獨能增強膂力,更可使腰肋強勁異常,對抗敵人的踢打裨益極大。早浴其法之一是沿灘於水深10--20CM處疾跑,須蹺足力踏,久練大增腿力。其法之二是於齊腰深的水中,平步穩立,舉掌下拍,入水反復攪動,等成團水泡上浮時,即以另一手曲肘下擊,敲向氣泡團,如是雙手反復拍擊,身體順勢搖動,久練全身異常強勁,此為泰拳秘技功法之一。

(2)緬拳原稱「鼎」,現稱為斌道。斌道即紀律之道。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緬甸人民就研習拳術,初用於戰場,後來成為民間的傳統體育項目。緬拳在對敵的搏鬥中極為實用。例如在一八二四年英緬戰爭中.英軍被緬甸戰士打得落花流水,稱他們為「極可怕的敵人」。後來英軍取得勝利,緬拳被禁止,幾至湮沒。一九三0年,塞雅山領導緬甸人民反對莢國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之後,緬拳重現活力。一九三三年@喀兵在北緬的蒙雅成立了「軍事體育會」,進行緬拳等體育訓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緬甸雖然被日本佔領,但傳統的緬拳仍繼續發展。一九四八年緬甸宣布獨立後,緬拳被列入學校體育課內容和三軍體育訓練項目,並舉行了首屆緬拳比賽。此後每年國慶、春節、勞工節和工農日,政府為組織緬拳比賽。如一九七二年緬甸政府慶祝國家獨立二十五周年,特於仰光的舊馬場慶典大會中,舉行了七天的拳賽,共十五場,頗為哄動。

❷ 要去緬甸做生意,想學緬甸語,准備去昆明學,因為離緬甸近,可能會學的好一點。求各位幫忙找個學校。

昆明只有佩文教這門語言,不過哪裡的老師還是比較有水平的。個個都是大教授來上課的,我認為樓主可以去那裡看看。

❸ 全球的武術流派有哪些

全球的武術流派如下:
1、中國
截拳道:李小龍所創的武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格鬥理念馳名天下。李小龍是以他所學的詠春拳為基礎,吸收了拳擊、西洋擊劍、空手道、跆拳道、中國各派武術的精華,創立了這個獨樹一格的體系(有一說是截拳道包含了26種武術的精華),所謂「截拳」就是截擊、在對手還來不及完成進攻前,就迅速直接地擊倒對手的意思,這也反映出了截拳道的格鬥理念:簡單直接、永遠以最精簡的方式打倒對手,並且不拘一格,吸納任何有用的元素來完善自身。

2、日本
相撲:日本最古老的武術。據日本古文獻記載,相撲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當然任何國家的歷史都有誇大之處,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在公元七世紀的「大化革新」後,就開始有了相撲運動,很可能是源自中國唐代的宮廷角砥、摔跤游戲;相撲最早是只有皇室才能觀賞的貴族運動,相撲力士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最早的相撲也不是像現在這樣純粹兩個大胖子比力氣,而是有很多摔跤、關節技甚至踢打等技巧 。
劍道:以武士刀格鬥為原型的武術。在十九世紀的明治維新時代,因為傳統刀劍相加、門派林立的武術經常會擾亂社會治安,日本政府因此有意識地把武術加以統一化、標准化,並朝運動方向發展。原本的真刀搏鬥換成竹劍,並加上護具保護,就形成了現代的劍道。
柔道:出現於19世紀末的武術。柔道的前身是「柔術」(日本戰國時代流傳的,一種以摔、拿、地面壓制和要害擊打為主的武術,有很多流派)。柔道的創立者--嘉納治五郎曾學習過很多流派的柔術,後來自己創立「講道館」,融合了柔術中天神真揚流(以擒拿和地面壓制為主)和起倒流(以摔技為主)成為現代柔道。二十世紀初,日本警視廳(警察總署)舉辦柔術大賽,明定在比賽中優勝的流派將被選為為日本警察的標准訓練武術;結果嘉納治五郎的講道館柔道大勝其他所有門派,名噪一時,並隨著被選定為警察標准武術,獲得極大發展,取代柔術成為日本武術正統。不過許多傳統的柔術流派至今仍然存在 。
合氣道:以呼吸力、以柔克剛聞名的武術,也是起源於柔術。創辦人植芝盛平曾學習柔術的一支「大東流合氣柔術」,這一派和一般柔術不同,更接近中國的內家拳,強調以柔克剛、以巧制勝。後來植芝盛平以大東流為基礎,吸收其他門派的優點,創立了合氣柔術,後改稱合氣道 。
空手道:以踢、打為主的武術,可以說是日本的外來武術,是來自沖繩(琉球)。古代有許多中國南方的人渡海前往琉球,把中國的一些外家拳法傳給當地人,又因為琉球古王朝有很長一段時間管制兵器的使用,因此空手格鬥術得到很大發展,出現了「那霸手」和「首裏手」等門派。但是直到十九世紀,琉球武術才傳到日本;二十世紀初,被稱為空手道之父的船越義珍在東京表演空手道技術,這種武術自此在日本開始流行,當時稱為「唐手」,也就是來自中國的武術;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取其諧音,改稱「空手道」 。

3、韓國
跆拳道:韓國的國技。韓國人自稱跆拳道是源於古代高麗時期的「跆艮」,但實際上跆拳道可說是起源於空手道。在韓國受日本統治時期,許多韓國人到日本學習技藝,其中一位崔弘熙將軍曾經在日本學習松濤流空手道,並獲得黑帶二段;二戰後他回到韓國,以空手道為基礎,結合了韓國的古武術以及中國武術的一些技法,創立了跆拳道。跆拳道以華麗的連續踢法和靈活的步法聞名,也是第二個進入奧運會的東方武術項目(第一個是柔道) 。
韓式合氣道:韓國人崔勇述創立的武術,具體來源不明,應該跟日本合氣道有關。韓式合氣道的技法比日本合氣道全面,有踢、打等技法,還有專門的呼吸練習(氣功)。崔勇述於1950年代把這種合氣道介紹到美國,並一度成為美國精銳的「綠貝雷帽部隊」練習的格鬥術 。

4、泰國
泰拳:泰國古老的格鬥藝術。最早可能源於中國唐代傳到中南半島的格鬥術,經過長期的發展,成為以兇悍和暴力聞名的擂台格鬥術。泰國地處民族眾多、交通便利的中南半島,武術方面經常與其他民族交流,因此泰拳也吸收了其他國家武術的特色,據說法國的踢腿術「Savate」就是源於泰拳。泰拳的擂台化經歷三個階段:徒手、纏麻、拳套階段,在20世紀西洋拳擊傳入後,泰拳也採用了拳套,但泰拳「拳、腳、肘、膝」並用仍然是獨樹一格的比賽規則,這也使泰拳的彪悍和兇狠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特別是手肘與膝蓋的運用,是泰拳的特色 。

5、緬甸
緬甸拳:又稱為「斌道」,由於緬甸與泰國接壤,緬甸拳師與泰國拳師經常交流,因此技法與泰拳很類似。只是緬甸拳的擂台化程度不如泰拳,仍保留了許多傳統的華麗動作 。

6、菲律賓
菲律賓Kali武術:菲律賓的武術流派眾多,特色是很少有純粹的徒手格鬥,多半是結合了短棍或短刀等器械,技巧方面很少硬碰硬,採用避實擊虛、以靈巧詭異的動作閃過對手然後反擊(菲律賓武術中稱為「流動的力量」)。李小龍的大弟子伊魯.山度就是菲律賓武術高手,《死亡游戲》中拿兩根短棍(菲律賓魔杖)的就是他,李小龍也吸收了菲律賓武術的短棍技法。由於短刀和短棍正好是目前各國軍警常用的肉搏武器,因此菲律賓武術也廣受各國軍警學習 。

7、印尼
Silat武術:印尼的傳統武術。詳細情況我不是很了解,據說和中國的南拳比較類似;由於印尼地形狹隘,不適合大開大闔的打鬥,因此印尼武術以短橋窄馬、小巧騰挪為主,發力方式有些接近南拳的寸勁 。
印度--
卡拉里帕亞多:印度的古老武術,卡拉里帕亞多的意思就是「搏擊術訓練」。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就有古老的搏擊藝術存在,目前的卡拉里帕亞多則形成於10世紀左右,在殖民統治期間受到大力打壓,曾經一度瀕臨滅亡,直到19世紀末才再次復興。卡拉里帕亞多是一套包含了體能鍛煉、呼吸法(與瑜伽有關)、徒手格鬥和兵器格鬥(棍棒、長刀、斧頭、長矛等)的綜合訓練體系。

❹ 緬甸語好學嗎

緬甸語剛開始入門會有一些難度,畢竟是接觸其它國家的語言,但是當發音階段入門學習完成以後,平時多下點功夫也還可以,不會太難,但是當學習到一定階段後就會更深入的了解這個國家,包括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等,如果身邊有緬甸的朋友,那會更好,可以學以致用,練習一下

❺ 中國第一武術之鄉是哪

山東菏澤 地理位置菏澤 (郵編:274000 電話區碼:0530)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與江蘇、河南、安徽三省接壤,位於北緯34°39〃--35°53〃,東經114°48′--116°24′。轄牡丹區、鄆城、鄄城、曹縣、定陶、成武、單縣、巨野、東明八縣一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07年人口887.6萬,面積12239平方公里。 歷史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稱"天下之中"(史記)。別稱:中國牡丹城、曹州。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領都曾在這一地區活動,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臏、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里,商湯時期的三朝元老伊尹、「商界鼻祖」范蠡經商、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境內仍保留著永豐塔、堯王墓、蚩尤冢、陳王台、范蠡湖、孫臏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處名勝古跡。是我國著名的牡丹城、書畫之鄉、戲曲之鄉和武術之鄉。被稱為「三鄉一城」。 地區特產曹州耿餅、牡丹 習武規模歷史上曹州為中原重鎮,菏澤市人民歷來崇文尚武,人才輩出,清朝科舉中武狀元2人,武進士30多人。流傳的武術拳種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極拳等達39個之多。解放前菏澤各縣大都建有國術館。 建國後,優秀傳統武術藝術得到了弘揚,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的武術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武術組織、社團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以國家、集體辦、民辦公助、集體與個人聯辦、個人自辦等形式,組建有各類武術及社團1828個,其中學員在百人以上的武術館校36處,較有影響的宋江武術院、曹州武術館、東明縣東方武術學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單縣、鄆城、巨野、牡丹區 、鄄城等五縣區被國家體委命名為「武術之鄉」;鄆城宋江武術院、單縣民族武術館、東明東方武術學校被評為全國百處優秀武術館(校);群眾武術活動遍布城鄉,全市有80%的鄉鎮,40%的行政村開展有武術健身活動,全市有30多萬人參與武術運動,男女老幼習武者到處可見。 近年來,武術館(校)辦學水平逐漸提高,優秀人才成批涌現。從菏澤走出較有影響的武術、體育明星有全國武術全能冠軍張玉萍、現代中國武狀元陳超、舉重運動員馬文廣和籃球健將穆鐵柱等。特別是鄆城宋江武術院的武術舞蹈「狗娃鬧春」鬧響了全國,跳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還有 曾獲得過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 第一名的薛飛。 [編輯本段]河南登封簡介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公里,南北寬35.5公里,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萬畝,轄6鄉6鎮1個工業區3個辦事處,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市總人口65萬。 成績登封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登封市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武術第一市候選世界紀錄,創下新的世界之最。 習武規模中嶽嵩山,歷史悠久,自然景觀雄起險要,森林景觀異彩斑斕,人文景觀豐富多彩。嵩山是文物之鄉,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別13處地市級8處,縣市級123處,文物珍品6700餘件。有禪宗祖庭少林寺,五嶽中規模最大道教勝地中嶽廟,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有世界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觀星台;有中國最古老的石闕漢代三闕。嵩山是武術之鄉,少林武術集南北派別之大成,融內外拳家之精華,歷經千錘百煉,功法繁多,博大精深。目前,嵩山地區有大小武館50餘所,在校習武學員達到2萬餘人,已連續舉辦七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嵩山地質構造世界獨有,太古、之古、古生,中生,新生五個地質時期演變遺址共存,謂之「五世同堂」,被地質界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 發源於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威震四海,在國內外武壇獨樹一幟。目前,少林景區榮獲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編輯本段]河北滄州簡介滄州武林,根深葉茂;滄州武傑,名揚八方;滄州武術,遍及華夏,遠涉亞、歐、美、非一些國家和地區。滄州「武術之鄉」之譽,宏揚中外。 習武史滄州人民,自古以淳樸、剛直、勤勞、勇敢著稱。由於地理、歷史條件關系,強悍之武風,歷年久遠,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風」之說。據史籍載,滄州民間武術,興於明,盛於清,至乾隆時,武術之鄉已形成,至清末,則聲揚海外。 今滄州「武術之鄉」,含滄州市所轄縣、市。歷史上人民為了反對封建盤剝和壓榨,滄州民間武風益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滄州武術得以復興與發展。 自古燕國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於幽燕,滄州乃畿輔重地,為歷代兵家必爭。據史籍載,自桓公二十二年(664)桓公援燕山戎以來,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戰爭發生於滄州一帶。頻繁之戰事,民遭塗炭,民生維艱,故須掌握攻防格鬥之技方能自救圖存。滄州,古有「遠惡郡州」之稱,明時有「小梁山」之號,可見滄州武風之盛和武術之發展,與特定地理環境關系甚密。 古之滄州,沿渤海方圓百餘里,均系蘆盪荒灘,人煙稀少,既是犯軍發配之地,又是叛將蔽身良所。明清時,一些受朝廷緝拿之叛將,尋滄州民眾強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等隱姓埋名,化裝僧道游俠,傳藝維生。 滄州,地處「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澇、蟲災不時降監。正常年景,許多人家糠菜半年糧。重災之年,流浪乞討,賣兒鬻女者不鮮。民謠雲:「拋棄黃口兒,一乳恩情盡;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許多壯丁,以販鹽維生,而官府緝拿甚嚴。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則必習武事。乾隆《滄州志》載:「滄邑俗勁武尚氣力,輕生死,自古以氣節著聞。承平之世,家給人足,趾高氣揚,泱泱乎表海之雄風。一旦有事,披肝膽,出死力,以捍衛鄉間,雖捐棄頂踵而不恤,」說明了滄州人民自古就尚義任俠。 京杭大運河縱穿滄境,京濟、京大要道貫通南北。滄州、泊頭、莫州、河間、獻縣均為南北水旱交通要沖,為京、津、冀、魯、豫商品流通必經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為官府巨富走鏢要道,故滄州鏢行、旅店、裝運等行業興盛。各業相爭,必握高強武技才可立足。清末,「鏢不喊滄州」,已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 滄州系多民族地區。由於歷史原因,漢與滿、蒙古、回等少數民族曾發生過隔膜與誤解,但不快之事,逐漸融洽。民族之間的不快,促武術發展;民族融洽,又相互交流技藝,更推動武術之發展。 唐建科舉制,延續多代。至明中期,建武鄉試、武會試之制,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行廢止。明清武科,對滄州武術發展亦有促進。此時武舉人、進士達1800餘人。民國七年(1918),直隸督軍曹錕為擴充其勢力,在滄招募武士數十名到其武術營任教或當兵。此舉,對滄州武術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民國十七年(1928),滄籍國民軍陸軍上將張之江任中央國術館館長,大力提倡強身御海,強種救國,滄州入館任教或深造者近百人。同時,省、縣建國術館或民眾教育館,倡導武術,「八式房」遍及滄境城鄉,習武者甚眾。 滄 州武林人士,一向注重內外交流。來滄授藝者,熱情款待。又有不少人周遊祖國南北,或設鏢局,或任鏢師,或於民間教徒,或入軍旅授藝,或尋師放友學技,或參加擂台比武。霍殿閣被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聘為武師;王正誼助譚嗣同變法聲震京城;王子平屢勝外國大力士於擂台之上;馬鳳圖、馬英圖傳藝於西北五省、區;佟存、佟忠義、張占魁、孫文勃、楊積善、劉振山、張殿奎、吳秀峰、盧振鐸、賈耀亭等授徒不下數萬,遍及十餘省、市。同時,又能吸取各地武技精華,充實滄州武林。因而,滄州武林門類和獨立之拳械技藝愈加豐富,許多拳械套路,經過提煉、改進、創新,獨具滄州特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視中華武術為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納入民族體育項目,滄州武術得到復興。自1953年11月,天津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大會以後,王子平、佟忠義、王金聲等被選入赴京表演團,在中南海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等國家領導人表演,受很高評價。1956年,毛澤東主席接見。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兒王菊蓉隨周恩來總理率領之國家代表團訪問緬甸。同時,滄州武術運動員在滄州各級武術比賽及省和全國武術比賽中多人多次獲獎,對滄州武術之再興,均具巨大推動力。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些武林人士某些原因受到沖擊,一些拳譜和歷史文物被銷毀,滄州武術發展暫時受挫,而習武之風始終未息,有些佼佼者即功成於此刻。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滄州武術再次振興。地、市及各縣相繼建立武術協會,建立、恢復、充實業余體校武術隊,配備領導和教練人員,增添武術訓練設施。一些中小學開設武術課,編排武術操,民辦武術館、社,如雨後春筍,迅速蓬勃發展。同時,地、市、縣每年舉辦武術比賽,鼓勵先進,擴大傳播和交流。1983年,全面進行傳統武術挖掘整理的工作,獲得豐收。從而,傳統武術得以繼承和發揚,國家規定套路得以廣泛傳播。滄州武術運動員參加省和國家級比賽,多次名列榜首,有些被選入省和國家武術組織或高等院校。滄州武林人士,還有的擔任省和國家武術組織領導職務,有的為武術教授或高級教練。在滄州境內,習武者數十萬人,滄州「武術之鄉」名聲再振,1985年,河北省體委正式命名。 武術類別滄州武術,一向被稱為「開放型」。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滄州武術,不僅愈來愈受國人喜愛,亦愈來愈受國際重視。在國內,邀滄籍武師前去授藝講學和派員來滄考察和習藝者,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滄州武林門類及獨立之拳、械,除失傳者外,計50餘種,有八極、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掛、唐拳、螳螂、昆侖、飛虎、太平、八盤掌、地躺、青萍劍、昆吾劍、闖王刀、瘋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腳、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張、短拳、陰手槍、楊家槍、太極、八卦遍布各地。 滄州武術,流傳年深,支系日繁,又在不斷改進或創新,故雖一門類,而各支系套路多寡不一,拳械動作招式數量不一,演練速度亦不盡相同。但同一門者,其風格特點仍保留不變。 [編輯本段]【全國武術之鄉名單】第一批 01、天津市南開區 02、河北省滄州市、永年市、南宮市 03、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04、黑龍江省肇源縣 05、上海市虹口區、黃浦區 06、江蘇省沛縣、太倉市 07、安徽省亳州市、碭山縣 08、福建省石獅市、永泰縣、長樂縣、泉州市鯉城縣 09、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 10、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 11、河南省登封縣、溫縣、汝州縣、淮陽縣 12、湖北省漢陽縣 13、湖南省東安縣、新化縣 14、廣東省廣寧縣、新興縣 15、廣西自治區桂平縣 16、四川省江北縣、宣漢縣、夾江縣 17、貴州省安龍縣 18、甘肅省武山縣 第二批 01、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黑山縣 02、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涇陽縣 03、河北省深州市、文安縣、邯鄲峰峰礦區 04、山東省博山區、東明縣、單縣、台兒庄區、萊州市 05、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 06、山西省太谷縣 07、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穴市 08、四川省江律市、江岫市 09、雲南省開遠市、個舊市 10、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區 11、甘肅省甘谷縣 12、江西省吉水縣、樂平縣 13、湖南省冷水江市 14、福建省晉江市、仙游市 第三批 01、河南省義馬市、夏邑縣 02、山東省滕州市、棗庄市薛城區、巨野縣 03、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黃陂區、黃梅縣 04、江西省廣豐縣 05、湖南省瀏陽市 06、四川省峨眉山市 07、重慶市奉節縣 08、山西省洪洞縣、文水縣 09、天津市西青區、河西區、紅橋區 10、河北省大名縣 11、江蘇省高淳縣 12、上海市青浦區 13、浙江省義烏市、平陽縣 14、福建省連城縣 15、遼寧省建昌縣 16、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樺甸市

❻ 我想學習緬甸高棉拳,中國那裡可以學到

這個錢好像一般的武術館裡面都沒有能學的

❼ 緬甸佤邦和果敢的區別

現在的果敢已經沒有了戰爭,也在沖刺發展更好,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果敢人民也找到了發展投資項目的好方法,有了中國網方便百倍,有了支付寶微信出門不用帶現金,有了銀行卡一年到頭的收貨積蓄就可以安心的存起來,

果敢和鄰國的雲南同言同習俗,如果你到果敢來你會發現你對這里的一切你都很熟悉,在這里可以收看到中國的各種電視台,還可以網購哦

流通中國人民幣方便又實用。

佤邦位於緬甸的東北角,控制了三萬平方公里的領地,是緬甸少數民族武裝中,最強的諸侯。然而佤邦南北被割裂成兩塊互不接壤的飛地。北佤地區以高寒山地為主,毗鄰雲南、果敢;南佤地區坐落於泰緬邊境,土地肥沃、氣候溫暖,不論是種糧食還是毒品都能豐收。

許多外國人就納悶了,為什麼佤邦這個彈丸之地,還要整出個飛地呢?

▲佤邦南北被割裂成兩塊互不接壤的飛地

01

篳路藍縷,以啟佤邦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在中國雲南滄源縣,有一所丙寨小學。人人都稱道這里曾經出現了一個終結亂世的英雄,哪怕他現在的國籍是緬甸。

鮑有祥是緬甸佤邦名副其實的主宰,手握黨、政、軍大權,也是現在夜不閉戶的佤邦的締造者。1949年,鮑有祥出生於北佤縣昆馬區。那時候佤邦還是中國境內的一個偏遠山區。

▲鮑有祥是緬甸佤邦名副其實的主宰,手握黨、政、軍大權

1941年,中國的抗戰陷入僵持,為了獲得英美國家的物資支持,民國政府在英國人的威逼利誘下把北佤縣在內的部分佤山地區劃給了緬甸。1957年,新中國出於大局考慮承認了這個協議,解放軍得令撤離,鮑有祥在內的佤族人從此成為緬甸少數民族。

沒有了解放軍,就沒有了秩序。當地的土匪惡霸就和國民黨留在金三角的殘部媾和,為禍一方。

1959年,為了躲避兵荒馬亂的世道,鮑有祥一家來到了中國。就在丙寨小學,鮑有祥邂逅了他的中國老師。一年以來,老師對鮑有祥循循教導,不僅給他取了「有祥」這個中文名字,還讓他接受了漢文化和中國革命思想的洗禮。

1960年,聽說老家稍稍太平了些,鮑有祥作別老師,回到了故里。

1966年3月6日,是鮑有祥一生的轉折點。一夥千人規模的強盜洗劫了鮑有祥所在的寨子。強盜們奪走了寨子里家家戶戶的口糧,掠走了財產,牽去了牛馬。更過分的是,鮑有祥的母親被擒獲,頭發被生生扯下,極盡羞辱。

▲國民黨殘部

君子報仇要多久?鮑有祥給出了答案。鮑母的受辱讓鮑有祥目眥盡裂。他在寨子外召集了10個人,准備了三把槍,兩把刀,潛伏了十九天,覓得守衛鬆懈的當口,用一頓飯的功夫擊潰了這伙千人規模的強盜。

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為了護衛桑梓,鮑有祥用繳獲的槍支,和一時無二的聲望,拉起了一支三百人規模的游擊大隊,試圖在佤山的亂世中殺出一片太平地。

以殺止殺費力不討好,三年持劍往討讓鮑有祥意識到是時候窮則思變了。1969年,他邂逅了緬甸的共產黨(以下簡稱緬C),受過中國革命教育的鮑有祥毅然決然率部投身緬C。

然而緬C的表現令鮑有祥痛心疾首。一開始,緬C還堅決禁毒、廣納諫言,但是隨著三次西征緬甸中央的失利,緬C中央就開始變質。屢戰屢敗的緬C陷入部隊凋零、解放區百姓面有菜色的窘境。為了東山再起,緬C決定以毒養軍,在解放區廣種罌粟。

盡管中國為首的國際盟友和黨內有識之士的大力反對,緬C依然故我,甚至不惜大力肅反,剪除異己。

上峰領導昏庸無能怎麼辦?破頂草廬,掀之何妨。

1989年4月17日拂曉,鮑有祥帶著五百人,繳了緬C中央3000人的械。鮑有祥把昏庸的上司流放,把緬C掃入歷史的塵埃。不破不立,給緬C送終後,佤邦——一個嶄新的政治實體,被鮑有祥親手締造了出來,這一年他四十不惑。

▲三次西征,緬C中央失利

02

毒王千里送人頭

坤沙,本名張奇夫,祖籍南京,父親是漢人、母親撣族人。1970年以來,他稱霸金三角南部,成為世界第一毒品之王。每年全球百分之六十、金三角百分之八十的海洛因市場由他主宰。

佤邦歷史上在英國的坑害下種植了大量的罌粟,又與中國僅一河之隔。在坤沙看來,佤邦既是進軍東亞毒品市場的橋頭堡,又是海洛因的上游產業。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坤沙惡向膽邊生。1989年5月8日,坤沙突襲立足未穩的佤邦聯合軍418師,當場格殺一個營長、俘虜其副營長。

鮑有祥是楚霸王、劉裕一樣的人物,哪裡容得坤沙來撩虎須。二十個營、炮兵團、獨立團,八千子弟兵誓師出發,南征坤沙。

▲毒王坤沙

「每人背三把長刀,我們一起走出寨門。打仗我勝你敗,打仗我活你必亡。你變豹子我變虎,你會跳我會飛。你的人多,打不贏我一個好漢。你的山大,我要把他戳穿。」佤族士兵自詡牛的傳人,悍不畏死,嘹亮的佤族《古戰歌》徘徊在行軍的路上。

二十天強行軍,穿越了撣族人的五個鎮(撣族人也看坤沙不爽,借道給佤邦),向六萬坤沙部隊發起兵力懸殊的挑戰。

坤沙以毒立國,財大氣粗,六萬部隊武器精銳、糧草充沛。獲悉佤邦部隊勞師遠征,他放出大話:「他們來一個殺一個,叫他們有來無回!」

在坤沙的指揮下,部隊被排開,分散成110個據點,和佤邦聯合軍來回拉鋸了兩年,試圖用兵力優勢,把佤聯軍拖到彈盡糧絕。

自以為得計的坤沙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舉世皆敵了。由於坤沙的毒品遠銷亞洲、美洲,美國人懸賞200萬美金來買他的人頭,泰國邊防軍也切斷了坤沙的後路,緬甸的撣邦更是乾脆給佤聯軍提供充足糧秣彈葯。

1990年底,在外援的幫助下,坤沙被佤聯軍包圍了。但是坤沙的部隊屬烏龜的,在泰緬邊境的兩個據點抱團,佤聯軍怎們啃都啃不動。

大軍曝於野怎麼都不是好事,鮑有祥還指望這支部隊盪平坤沙,然後回來建設百廢待興的佤邦呢。1991年,佤聯軍找到泰國邊防軍深入磋商,泰國黑虎師的首腦接見了佤邦使者。雙方達成協議,泰國提供借道、黑虎師的軍服,作為回報佤聯軍幹掉坤沙後,索蘭歸泰國控制。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佤聯軍3個步兵營、1個炮兵連化妝成了泰國部隊,繞道西邊,光明正大地走在泰緬邊境一個叫索蘭的小鎮。

索蘭,這個邊陲小鎮是坤沙的制毒窩點,也是坤沙毒品銷往泰國,乃至美洲的必經之路。索蘭也讓泰軍的邊防體系如鯁在喉,它像一個釘子一般釘在泰緬邊界上,把泰國邊防軍的據點首尾隔斷,不能相會。

佤聯軍、泰國邊防軍一致認為,索蘭是坤沙的大動脈。當佤聯軍假冒泰國黑虎師,大搖大擺走在索蘭地面上,坤沙兵正在下河游泳。佤兵一刀刺死了麻痹大意的坤沙哨兵,固若金湯的索蘭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被瓦解。

失去了索蘭,坤沙的部隊成了百足之蟲,失去供血的坤沙兵越打越少,最終只剩下六千不到的兵力。而佤軍大本營又訓練出1萬2的有生力量,強弱逆轉。1995年12月23日,佤聯軍發動總攻。

短短20天,佤聯軍圍點打援,坤沙集團兵敗如山倒,不得不率部投降,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佤邦收入囊中。從此,緬甸地圖上少了一個坤沙王國,多了一塊佤邦飛地。

03

尾聲

坤沙的覆滅,極大地震懾了緬甸中央政府,他們與佤邦達成和解,偃武息戈。剪除了敢於向佤邦露出獠牙的敵人後,鮑有祥致力於打造一個路不拾遺、熙熙攘攘的太平佤邦。

▲佤邦街頭到處林立著「中國移動」的營業部

河對岸的中原大地,是鮑有祥魂牽夢縈的土壤,他夢想把佤邦打造成中國一樣的幸福家園。見賢思齊,在鮑有祥的努力和雲南的幫助下,佤邦有了自己的郵政系統,國際友人若想寄信給鮑,只要標注地址——中國雲南省思茅市孟連縣即可。

中國打給佤邦也是國內長途,而不是國際長途,佤邦使用的是雲南思茅的區號「0879」,佤邦街頭到處林立著「中國移動」的營業部。

為了團結佤邦各界的力量,鮑有祥不計前嫌,成立佤邦政協、組織兩會;為了得到國際認可,鮑於2005年,全面取締了毒品的種植。

▲鮑於2005年,全面取締了毒品的種植

鮑還效仿鄧公,改革開放,大量外資給佤邦經濟增添了活力,來自中國的烏龍茶商人、荔枝商人、甘蔗商人紛紛入駐,手把手帶領佤邦農民脫貧致富。佤邦人也買得起電視,辦得起學校了。

他們在電視機里看的是胡錦濤、溫家寶,上課時讀的是人教版教材。佤邦的孩子每周有十幾節漢語課、三節英語課、兩節緬語課。不知道他們讀到「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段話時,心裡想的是什麼?

▲佤邦人也買得起電視,辦得起學校了。

❽ 緬甸語培訓的地方

緬甸雖然並不算怎麼發達,但近幾年也逐漸地成為東南亞小語種熱門候選之一。我是經常到緬甸出差,不得不會這個語言,後面幾個同事推薦去的佩文教育,下面我給你分享下老師上課時給我們的一些學習方法哦:
一、緬語是表音文字,有33個字母,這些字母在組成單詞的時候都是輔音(只 有一個是母音),另外有一些母音符號。跟英語相比符號較多,記憶稍微麻煩一些,但是規律性很強,所以不比英語的讀音難學。記住這些符號就可以讀了,但是有一些變音需要記憶。緬語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雲南有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也是屬於這個語族,比如藏、納西、白、怒等等挺多,所以如果你懂這些民族語言的話,對你學緬語是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有種說法是緬語可能是中國上古羌語演變來的,傳說中大禹同學就是羌人,夏代是說羌語的,所以,漢語緬語其實有親戚關系的,哈哈。
二、緬語的所謂字和詞的構成,介於漢語和英語之間,當然這不是個嚴謹的說法。緬語輔音母音拼出的「字」,有一些是有「意思"的,有一些沒有,不像漢語寫出的每個獨立的字都有本身的意思。緬語的詞有一些是多字組成的,不能分割。
三、緬語的語法接近漢語,沒有時態等變化,所以有豐富的介詞。另外量詞也很多。緬語的基本詞彙不多,很多復合詞和外來語(英語),相對容易記。國內學習緬語的教材最好的就是北京大學的《緬甸語教程》,一套6本。也不是很完美,特別是沒有配套的CD,很不與時俱進。
四、關於詞典的選擇,《緬漢詞典》、《漢緬大詞典》這兩本書是平時查閱單詞所用,雖然有點歷史了,但是這兩本是必備!!!《漢語緬甸語分類詞典》、《漢英緬分類詞典》、《漢緬實用詞典》這三本是擴充詞彙用的,其中《漢語緬甸語分類詞典》詞彙最多,如果三選一的話,建議買這本。、
總體來說,緬語的學習不算難,發音學習是入門的關鍵。你要學的話可以去佩文詳細咨詢下啊。

❾ 緬甸武術斌道 (Bando)的資料

泰拳以兇狠的掃腿、凌厲的膝法、銳利的肘招聞名格鬥界,勇猛實用的特點使之成為格鬥技術中的極品。然而大家對於泰拳招法欣賞仰慕、耳熟能詳之餘,很少有人能了解與其頗為接近,但實際規則更開放、打法更加兇狠的緬甸拳。緬甸武術原稱為「鼎」,分為徒手格鬥和器械格鬥兩種。徒手格鬥又分為「斌道」和「里衛」,前者較為溫和,以自衛防守為主,後者則極剛烈,猛打猛沖。近代國際間將緬甸武術統稱為「斌道」(Bando)。

緬甸和泰拳交鄰,古代時更是戰爭連連,因此緬甸拳與泰拳交流古而有之。有傳1774年3月17日,泰國英雄乃克農東在緬甸國王猛拉舉辦的慶典中,連續打敗九位緬甸拳師,讓泰拳揚威緬甸。可見泰拳和緬甸拳的恩怨以由來已久。兩者之間的淵源在技術上也可以看出一二,在風格上來說緬甸拳與泰拳類似,拳腿膝肘並用,但緬甸拳規則更開放,技術更豐富。現代泰拳是現代體育擂台進化的產物,以古泰拳為基礎,針對近代擂台規則的演變進化而成,在比賽中加入了現代拳擊手套的,並實行5局回合制度。相較來說緬甸拳與古泰拳更為接近。今天的緬甸拳依舊是象古泰拳那樣採用赤手的打法,不使用拳擊手套,同時允許頭撞和摔法,十分接近街頭打鬥的模式,其兇狠的打法和過於開放的規則與現代體育格格不入。而這也正是緬甸拳推廣不力,至今在世界武術中影響力微弱的主要原因。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被近代體育所排斥的古老的武術,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緬甸拳的歷史與發展

傳說早在1400年前,緬甸拳已經產生雛形,緬甸人民在戰場上發展出了以殺敵為最終目標的緬甸拳法,隨後緬甸拳被當地居民變成為一種民間的體育項目。作為一個並不強大的民族,緬甸歷史上戰爭不斷。歷史證明多災多難的弱小民族或戰亂頻繁的多民族地區往往是兇悍武術發源的場所,因為戰爭和自衛是武術發展的根本動力。緬甸拳正是緬甸人民為了殺敵自衛而創造出來的拳術。東南亞人種身材相對較小,絕對力量不強,但身體控制能力和靈活度相對高。沒有強大力量就只能靠技術來彌補殺傷力不足的弱點,而靈活的身體條件是將技術融入戰爭和打鬥的基礎。歐洲的格鬥技是以上肢雙手動作為主,因為歐洲人種的力量素質相對較大,拳頭已有足夠的殺傷力。反之東南亞人種素質上的制約迫使緬甸拳將人體能運用的所有攻擊部位都運用出來,頭頂、肩撞、掃蹬、飛膝、砸肘,人體堅硬有力的部位在緬甸拳中全部被發揮到極致。更致命的是緬甸拳陰狠毒辣,一旦發動攻擊立體攻勢一環接一環,直到重創對手,緬甸拳是在戰場上進化出的致命武術。1824年,英國加緊對亞洲的殖民擴張,緬甸首當其沖。 3月5日英軍向緬甸正式宣戰,發動了第一次侵略緬甸的戰爭。英國軍隊入侵緬甸時,盡管在武器裝備上英軍佔有著絕對的優勢,但緬甸軍隊的緬甸拳也讓英國人吃盡苦頭,英國軍隊把使用緬甸拳的英勇士兵稱為「極可怕的敵人」。經過近2年的鏖戰,英軍經歷了初期的失利後最終迫使緬王孟既簽下不平等條約。英國侵略勢力逐漸深入緬甸,緬甸開始走上半殖民地、殖民地的道路。因為緬甸拳在戰場中的強大威力讓英國士兵心悸,英國軍隊統治緬甸後頒布法令禁止緬甸拳的傳播,緬甸拳只能在地下秘密流傳。
1930年,緬甸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由塞雅山領導發動了武裝起義,緬甸拳作為反抗強暴的武術再次重現活力。1933年緬甸北部成立「軍事體育會」,體育會主席哈度提倡以全面實用的戰鬥技術訓練會員,增強軍隊的戰鬥力。當時緬甸拳宗師宇巴丹致力整理和改良緬甸拳技術,並成立國際斌道總會,緬甸拳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發展。二戰期間,緬甸被日本佔領,但因為日本民族對於格鬥技術的痴迷,緬甸拳不但未被禁止,反而加大了與日本武術的拳術交流,緬甸拳術在不斷交流中再次得到發展。1948年緬甸獨立,緬甸拳被列入學校課程和三軍訓練項目,緬甸拳成為全民運動,首屆全國緬甸拳賽也在當年舉辦。1952年第二屆緬甸拳賽舉辦,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之後每年的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緬甸政府均會舉辦緬甸拳賽,以娛樂民眾。當時的緬甸拳賽的形式極為原始、規則開放近乎無所不包,不僅拳腿膝肘開放,肩撞頭頂和摔法都可以使用,比賽激烈異常,經常看到雙方不顧防守的全力拚打。由於緬甸拳倒地後不許繼續進攻,所以很多選手都喜歡使用一些飛腿飛膝的大幅度動作,這樣的動作勢大力沉在硬攻中不容易吃虧,同時倒地後也屬於變相的自我保護。緬甸拳師上台作戰均為徒手,不帶拳套,拳腕以綳帶扎緊增加打擊力度。如此近乎野蠻的規則下,緬甸拳賽KO率極高,很多比賽都以一方拳師被擊昏或不能繼續戰斗而結束,比賽中也不乏重傷甚至死亡的事件發生。緬甸拳的殘酷讓西方武術界震驚,而獨特的緬甸拳技術也給當時保守的西方格鬥擂台帶來新的元素。著名的緬甸拳手,宇巴丹之子孟紀在緬甸本土、日本和美國先後出場96次,在緬甸拳和拳擊比賽中共獲勝66次,並身體力行的為推動美國全接觸空手道的發展作出傑出貢獻,在美國擂台享有盛譽。

緬甸拳的技術分析

在緬甸職業拳賽和擂台活動因為經濟落後、社會封閉等緣故並沒有得到有力發展,失去了高端職業擂台的磨練,緬甸拳的技術長期以來也並未得到太多實質性的發展,在技術上還基本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古武術的特徵。作為一個保留了原始搏殺面貌流傳下來的格鬥技術,緬甸拳的赤手攻擊和幾乎沒有限制的比賽規則十分接近原始搏擊。緬甸拳相對於泰拳來說動作更大,拳架也沒有泰拳嚴密緊湊,攻擊節奏卻比泰拳來得快,看起來更象打架,以大幅度的兇狠動作和高頻率的攻擊為主導,很少見到細膩的發力技巧,很多都是大開大合的硬攻技術。相對來說緬甸拳防衛技巧薄弱,當然這和緬甸拳的赤手攻擊規則也有很大關系,面對赤手攻擊防衛起來也要困難很多。從體育競技意義上來說,無疑緬甸不如泰拳,但在真實格鬥的實用性和參考性方面來說他的價值並不比泰拳低。一般來說各種比賽因不同的規則限制和比賽模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比賽節奏,例如泰拳受5局賽制和比賽重擊理念影響整體節奏偏慢。緬甸拳的節奏快捷甚至雜亂無章,與其說是體育比賽,不如說更接近街頭打架。這種非常接近實際格鬥的比賽中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攻擊頻率高,組合攻擊密度大,但動作以精簡為主,沒有復雜細膩的技術組合。一般緬甸拳師的擂台戰術都是猛打猛沖,以左右拳法密集壓迫,並以掃腿配合做銜接,以彌補進退運動時的距離和空間差,保持攻擊的頻率和節奏,多點攻擊立體攻勢,不讓對手有絲毫喘息的機會。
二、緬甸拳師在比賽中都不太注重防守,以進攻為主,而且不太在意對手的攻擊和自身防守應變,都以打出自己的節奏做為壓制對手的手段。對於緬甸拳來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三、由於不戴手套,手部小動作多,在攻擊時抓摟結合擊打,很難用正常的拳擊防禦體系應對。這也是緬甸拳師偏重進攻,而不注重防守的原因之一。

四、由於頭撞和摔法都技術在比賽中都是允許的,因此選手在內圍的戰斗中與泰拳不太一樣。在技法體繫上,緬甸拳相比泰拳而言還多了以頭部,肩部作為攻擊和防禦的手段,在近距離作戰中攻擊和防禦模式更為多元化。在內圍戰中被泰國人引以為傲的泰式箍頸撞膝技術曾經讓西方格鬥家一籌莫展,即使強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猛龍」唐威遜也在沙瑪膝下兩次倒地,顏面盡失。但對於緬甸拳手來說,泰式箍頸撞膝技術並不可怕,緬甸拳中的頭撞技術可以輕松化解此招,只要在泰拳手抓住自己身體之時看準時機,在對方扭動身軀的一瞬以頭部頂撞泰人頭部一側,頓時可讓對手失去戰力,不得不放開雙手。而這只是內圍戰中緬甸拳的秘密武器中的一種,在內圍戰中除了膝肘攻擊外,殺傷性的摔法和頭撞技術在緬甸拳中也常常可以看見。

緬甸拳與泰拳的優劣

緬甸拳與泰拳的交流自古就開始了。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拳術才是更強。緬甸人認為自己的拳術技術更豐富,規則更開放,頭撞和摔法技術更突出。而且選手在緬甸拳比賽中不用拳套,更接近實戰,相比泰拳這樣的擂台武術實戰性更強。泰拳練習者則認為泰拳在長期的頂尖擂台磨練下,已經將古老無用的技術淘汰,不斷精簡和強化技術細節,泰拳在和歐美日頂尖拳手的交流中不斷地對技術加以完善改進,早已是進化了的現代格鬥精華。而相比之下,緬甸拳發展緩慢,甚至可以說是一成不變,還是保留著古老的技法,殊不知很多已經被現代擂台所屏棄,所以泰拳才是更先進的拳法體系。另一方面現代科學也已經證明在比賽中赤手空拳所造成的殺傷力也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赤手空拳的攻擊更容易引起外傷,比如劃破面部皮膚和肌肉層,形成流血創口,但滲透力沒有帶拳套攻擊大,對有腦部的傷害也要小很多。而在帶拳套的比賽中,拳套的破壞力和沖擊力更容易被軀體和頭部吸收,造成身體內傷淤血以及腦震盪,所以被擊中的話選手更容易受傷,造成頭暈倒地。從這個角度來說帶拳套的泰拳比賽比徒手緬甸拳對腦組織的傷害性更大,對拳手的抗擊打能力要求更高。由於職業擂台的不發達,拳賽獎金微薄,很少有選手可以用獎金養家糊口,因此緬甸很少專業練拳的拳手,很多緬甸拳師都是有著一份正當職業,用來訓練的時間和精力自然不能和頂尖的泰國職業拳王相比。而在歷來交流比賽中泰拳手的戰績也顯然更出色。最為著名的緬甸拳手與泰拳王之戰是1946年的孟坦對頌蓬的傳奇比賽。相傳緬甸傳奇拳師孟坦,體重137磅,天生骨骼粗大,腕力驚人,出拳奇重,綽號「鐵手」,可徒手猛拳打死蠻牛。15歲時孟坦失手殺人,一度被囚,因年少而獲得釋放。孟坦22歲時成為拳手,在12場比賽中殺死8人,一度因極度危險而被禁止出賽。1946年冬天孟坦於星洲擂台出賽,對戰泰國拳王頌蓬,一代傳奇人物孟坦的猛拳終不敵泰拳手的拳腿,比賽進入第三回合時孟坦最終倒在頌蓬的拳術之下。

近年來,隨著國際格鬥擂台的發展,獨特的緬甸拳也以自己的魅力吸引了各國不少格鬥家來緬甸學習和交流。緬甸拳的神秘面紗在交流中也漸漸揭開。美國的泰拳手托迪(Master Toddy)以及道格.伊文斯(Doug Evans)等人曾前往緬甸參加緬甸拳賽,並在比賽中擊倒當地冠軍。這次比賽雖然因為美國選手體重重了十多磅而帶來一定的爭議,不過緬甸拳在國際格鬥互相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今天也變得不再神秘。雖然緬甸拳手因為職業擂台的落後,迫於生計很少能全身心投入武術訓練,至今未能在大型國際大賽中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不過緬甸拳在開放規則下演變出的很多獨特技術目前還未被大家所熟悉,很多特色的技術也值得國際武術屆潛心研究。

❿ 我在北京,我想學習緬甸的語言,有誰知道好學嗎大概要學多久北京哪裡有學的

不算難學!因為是表音字。而中國字是表意字,這比一個外國人學漢語容易多了!很多中國人,來緬甸一兩年就可以說得比較流利了!如果認真學習,然後又有語境的話,再加點天賦,半年到一年就可以了。兩年就比較流利,但是這個只能做一些一般的溝通,不包含對佛經和專業、商業語言的掌握。這個就跟過四六級,但是不懂商務英語是一個道理的!北京的話,北京民族大學應該有,還有就是去緬甸大使館附近看看,哪裡應該會有學習的地方!當然你如果只是想做愛好學學的話,可以找個網友教教你!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