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
A. 傣族主要生活在什麼地方想一想那是我國的哪個省
傣族主要生活在我國的西南部,主要分布於我國的雲南省。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Thai),寮國稱做老(Lao),緬甸稱做撣(Shan),中國稱做傣(Dai),印度稱做阿洪(Ahom),但均自稱Tai。
(1)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擴展閱讀: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語言文字豐富多彩。雲南的漢族語言屬北方語系(西南官話),其他各民族的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和南亞語系,語言使用主要有:母語型、雙語型、多語型和母語轉用型四種類型。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B. 傣族居住地區
傣族居住地區有:
西雙版納等地,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瀾滄芒景,芒那。
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ไทย,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字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2)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擴展閱讀:
信仰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勐」和「師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語言文字
傣語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因分布而分別被稱為傣語、泰語、寮國語等,屬漢藏語系侗台語族(壯侗語族)台語支。
C. 傣族分布在哪
傣族分布在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家。2000年,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15.9萬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
(3)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擴展閱讀:
1、信仰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勐」和「師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2、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鍾後,用火烘烤而成的。
3、節日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D. 傣族主要分布在什麼部
中國西南部。
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泰國和寮國的主體民族。
傣泰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西部,曾多次在雲貴高原建立政權,後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擠壓,逐步向中南半島及南亞次大陸遷徙,現分布於泰國、寮國、緬甸、印度、越南、中國、柬埔寨等多個國家,總人口約6800萬,泰國境內約4700萬,寮國境內約500萬,緬甸境內約850萬,印度境內約425萬,越南境內約133萬,中國境內約126萬,柬埔寨境內約66萬。
傣泰在中國史籍中,先後被稱為「哀牢」、「撣」、「烏蠻」、「白蠻」、「白衣」、「金齒」、「黑齒」、「白夷」、「僰夷」、「擺夷」等名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暹羅王國的推動下,國際社會開始把分布於各國的傣泰統稱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泰分別命名,在泰國、 柬埔寨、越南等國仍被稱為「泰族(Thai)」,在寮國被稱為「佬族(Lao)」,在緬甸被稱為「撣族(Shan)」,在印度被稱為「阿薩姆族(Assam)」,在中國被稱為「傣族(Dai)」。
傣泰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字。語言有大泰、蘭納、暹羅等三大方言及若干個次方言,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體、瀾滄體、蘭納體、端體、綳體、哪體、阿洪體等七種字體,均由印度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只在形體結構上有所差異。
E. 緬甸有傣族嗎
緬甸有傣族。
緬甸人口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撣族:
緬甸官方將分布在撣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為「撣」,分布在撣邦高原邊緣和其它地區的泰民族命名為昆、允、罕底、小撣、大撣、毛撣、泰蘭、泰隆、泰那等不同族稱。
實際上,緬甸各地的泰民族並不承認緬甸官方的民族劃分,對外均統一自稱「泰」,普通緬族人稱其為「撣」。
撣族與泰國的泰族、柬埔寨的泰族、越南的泰族、寮國的佬族、中國的傣族、印度的阿薩姆族,屬分布在不同國家不同叫法的同一個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5)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擴展閱讀
傣族:
傣族,又稱泰族、撣族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
族稱: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早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經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唐宋文獻稱為「金齒」、「黑齒」、「銀齒」、「綉腳」、「綉面」、「茫蠻」、「白衣」等。元明時期仍稱為「金齒」、「白衣」。「白衣」又寫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誤作「僰夷」,以致與白族混淆。清以來稱為「擺夷」。另外,越南史籍稱傣族為「哀牢」;緬甸史籍稱傣族為「撣」,印度史籍稱傣族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寮國稱做老,緬甸稱做撣,中國稱做傣,印度稱做阿洪 。
F. 緬甸傣族
緬甸傣族又叫撣族 主要分布在緬甸撣邦
G. 傣族聚居在哪個省
傣族聚居在雲南省。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Thai),寮國稱做老(Lao),緬甸稱做撣(Shan),中國稱做傣(Dai),印度稱做阿洪(Ahom),但均自稱Tai。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7)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擴展閱讀:
傣族主要技術有:
一、醫葯
傣族醫葯理論認為,自然界存在著四種物質,稱「四塔」,即「瓦約塔」(風)、「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塔維塔(士),萬物生長離不開這四種物質,並借用「四塔來形象的解釋人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
認為健康是人體四塔之間保持相對動態平衡與協調的標志,同時也表明人體四塔與外界四塔之間能夠保持這種動態平衡與協調關系。
二、造紙
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還有手工造紙的技術。女性是芒端手工造紙的主要勞動和技術專家。車間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婦女完成的。造紙的原材料是樹皮。該工藝包括浸泡、攪拌植物灰、蒸煮、洗滌、搗固、造紙、乾燥、拋光、揭蓋等。
三、陶器
傣族是製造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雙版納和普洱鎮是黑陶的主要產地。由於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它不僅能防止水變質,而且能長期保持熱傣村的水涼。
還有一個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廟佛殿中的柱腳處通常會有一個落水小洞,根據滴水的情況占卜,若有不吉要請佛爺為其念經解除。黑陶器的原料是傣鄉特有的一種黑土,經與一定的沙和沾土混合漚透後捶砸揉壓製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傣族
H. 傣族人主要居住在哪裡具體點
傣族人主要居住在雲南,還有少數國外傣人。
1、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稱「傣泐」,漢族稱為水傣;
2、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自稱「傣那」,漢族稱為旱傣;
3、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地區——自稱「傣亞」,漢族稱為花腰傣;
4、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自稱「傣綳」;
5、瀾滄芒景、芒那——傣綳支系;
6、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Thai),寮國稱做老(Lao),緬甸稱做撣(Shan),中國稱做傣(Dai),印度稱做阿洪(Ahom),但均自稱Tai。
I. 傣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傣族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州縣。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我國傣族人口約150萬,絕大多數的傣族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現有人口約5000萬,雖然國內屬於少數,但學術上認為,傣族先民出自我國雲南西南傣族聚居區,東南亞各國傣族都來源於此。而居住在國外的傣族主要分布於泰國(約3000萬人)、緬甸、柬埔寨、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歷史上傣族以泰國北部和緬甸為核心建有佛教國家——焚香國。後經歷史演變,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傣族散居於我國西南一帶和各個東南亞半島國家。
(9)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擴展閱讀: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有大泰、蘭納、暹羅三大方言,方言之下又含有多個次方言,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差距也加大。
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傣文、瀾滄傣文、蘭納傣文、越南傣文、南方大傣文、北方大傣文、阿薩姆傣文等七種字體,均由古印度婆羅米文演化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
傣族的傳統文化:傣族族系發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兩個地區。傣族具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也有自己信奉的宗教信仰,傣族不僅是一個「水的民族」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豐富的民族。
傣族的壁畫:壁畫是傣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亮的寶石,是傣族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傣族壁畫多見為佛寺壁畫,它通過佛教題材,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傣族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傣族的生活習慣、風俗、風情和階級關系,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傣族佛寺壁畫的特點是:在構圖上,打破了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把一個完整故事的來龍去脈集中明確地在一幅畫面上表現出來。同時,構圖疏密得當,主次分明。在人物的造型上,既保持了結構的准確性,又作了藝術的誇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傣族竹編:自古以來,花腰傣居住的地方綠竹環繞,花腰傣用竹創造出了自己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民間工藝品,竹床、竹椅、斗笠、飯盒、簸箕、魚簍、秧籮等編製品,製作精美,精巧別致,工藝極高,再綴上銀泡,彩穗等裝飾物,簡直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工藝品,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
傣族竹編工藝是傣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歷史悠久,造型古樸,美觀實用。傣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編工藝精細,造型朴實大方,品種繁多,其中以笆籮、飯盒、檳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
J. 傣族住在哪個地方
我國傣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其餘散居雲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餘縣。
傣族居住山間平原地區,屬亞熱帶氣候。使用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盡相同。20世紀50年代進行了文字改革。
(10)緬甸傣族人都在緬甸什麼那個地方擴展閱讀:
傣族的風俗習慣:
1、傣族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2、傣族的飲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的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的愛吃糯米。喜飲酒和食酸辣,好吃魚蝦等水產。普遍有嚼檳榔的習慣。村寨大多建於平壩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環繞。干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分上下兩層。德宏多數地區傣族住平房,土牆茅頂,呈四合院。
3、傣族的宗教信仰,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過去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農村中佛寺很多,其組織系統與封建統治機構的組織系統密切配合。在西雙版納,過去未成年男子幾乎都要過一段僧侶生活,識字念經,然後還俗回家,有的修身為僧。佛教對傣族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都具有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