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籍人在瑞麗有多少
㈠ 靠近瑞麗一側的緬甸人有國籍嗎
有緬甸國籍,有沒有中國國籍要看個人。有錢人就可能有。
㈡ 雲南省瑞麗市的人口
瑞麗,位於雲南省西部,隸屬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處於東經97. 31′~98. 02′,北緯23. 38′~24. 14′之間。其東連芒市,北接隴川,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毗鄰緬甸國家級口岸城市木姐。是中國唯一按照"境內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邊境貿易區。瑞麗總面積1020平方公里,總人口20多萬人(2011年)。政府駐地勐卯鎮
㈢ 瑞麗的緬甸人如何
比緬甸生活的好
㈣ 緬甸有多少中國人
而今天我們所說的話題就是有關於緬甸,緬甸作為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東北方向與我們中國所接壤,作為一個擁有著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1044年緬甸就已經形成了極為統一的國家,在歷經了4個封建王朝之後,隨後被英國所佔領。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雖然近幾年緬甸也是在不斷的調整經濟結構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一個穩定的發展,但是經濟現狀仍然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
在整個東南亞國家當中在緬甸的華人地位相對來說是最低的,雖然在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有大量的華人華裔存在,但是與緬甸相比較的話生活在這里的華人華裔生活卻顯得有些心酸不已。從整體看來,緬甸將國家的所有民族大體分為8大支系,在這八大支系當中再細分為135個民族分支,而作為華人華裔的族群被緬甸稱之為果敢族被歸入了禪族。
據史料記載;第1批定居在緬甸的華人是幾個世紀之前我們中國與緬甸附近山區的玉石商人,他們在雲南省移民到緬甸,並且大多數都是以廣東籍商人以及福建籍商人為主,而到了1930年華人移居緬甸人數倍增,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華人人數已經達到了19萬人左右,隨著華人數量不斷的增加他們在緬甸等地創辦了中文學校以及報社。
但是在之後的不斷發展過程當中,緬甸政府通過新公民權法,比較歧視外籍人,讓所有的華人華裔在緬甸難以立足,就目前而言生活在中緬邊境的果敢地區所分布的華人群體數量最為龐大。
但是從目前所發展的現狀來看經濟較為落後,發展動力略顯不足。所以從這里就不難看出生活在緬甸的華人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當中所處的社會地位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但是相信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果敢地區的華人華裔,必然能夠改變目前所處於的現狀。
㈤ 2017中國在緬甸華僑華人有多少人
緬甸華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數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人人數已達19萬4千至3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 。
㈥ 瑞麗目前面臨緬語翻譯不足的問題,瑞麗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緬籍人員
因為和緬甸接壤,並且緬甸現在有點難。
首先,我先來廢話一下。
瑞麗,它的全稱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
瑞麗市位於雲南省的西部地區,屬於少數民族自治州,面積為1020平方公里,總人口大概為20多萬人。
瑞麗市的西北地區、西南地區、東南地區和緬甸相連,可以說是和緬甸邊境的村莊面對面。
瑞麗市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內陸口岸,旁邊就是國家級的口岸城市木姐,並且瑞麗還是重要的珠寶中心,是中國首批的旅遊城市之一。
瑞麗市是縣級市,下設三個鄉、三個鎮、兩個區、兩個農場。
對了,瑞麗市還是中國17個國際陸港城市之一、中緬油氣管道的第一站、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中國旅遊百強城市之一。
好了,我的廢話完畢。
㈦ 現在緬甸人可以過來瑞麗嗎
今年形勢嚴峻 未必可以過的來
㈧ 瑞麗的人口民族
2011年末,全市總人口(含在瑞麗居住半年以上中國籍人口)20萬多人,其中城鎮人口11.97萬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7.68萬人,其中傣族5.52萬人、景頗族1.34萬人、德昂17899人、傈僳族840人、阿昌族441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8人。
傣族
傣族為瑞麗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分布在瑞麗江沿岸的姐相和弄島、勐卯三鄉鎮.瑞麗傣族多數為土著,部分由異地遷入,因地區差別,該區域內傣族大體上分傣勒、傣卯和傣德三個語支。傣勒意為上方之傣,即從北部或東部遷入的傣族。生活習俗及住房與潞西等地的漢族相近,亦稱為漢傣,主要聚居地在勐卯鎮。傣卯,即世居本地的後裔,仍保存著傣族的古樸習俗,喜居干欄式帶曬台的竹樓。傣德,意為下方的傣族,即從緬境內遷入瑞麗的傣族,亦稱「水傣」,習俗與傣卯接近。主要居住在瑞麗江沿岸的姐相鄉、弄島鎮和勐卯鎮。傣卯和傣德有名無姓,憑血緣關系攀親,特別以母系血緣為重,名有奶名和帕嘎名。傣勒除了和傣卯、傣德用奶名和帕嘎名外,因習漢文需取學名,學名帶姓。瑞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使用的傣文為「黎托哇」和「黎洞滿」,其中,傣勒習漢文或「黎托哇」傣文,傣卯習「黎多滿」傣文,傣德習「黎多滿」傣文和緬文。
景頗族
景頗族起源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的後裔。大約在一千多年前,景頗族先人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開江往南遷徙,直到17世紀逐漸定居在德宏一帶山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景頗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景頗語支,文字都用拉丁字母拼寫(有景頗文與載佤文兩種)。「景頗」一詞出自景頗支語支,其原意解作「人」,現意既是景頗支系的自稱,也是載佤、龍峨、勒期、波喇等支系,總稱「崩用景頗」。居住在瑞麗的景頗族,以載佤支和景頗支為主。其方言有景頗方言和載佤(龍准)方言兩種,有少量的勒期和龍峨方言與載佤支相近。景頗族是瑞麗的主體民族之一。2008年,全市景頗族人口13816人,佔全市總人口數的8.2%。主要分布在從東到西的一帶山區,西起於與緬甸隔河相望的等嘎,東止於潞西遮放,與隴川相連的勐力。從各支系的分布情況看,景頗支主要居住在等嘎、雷弄、戶蘭;龍峨支主要居於勐秀、南京里;勒期居於勐力、南京里;載佤支的人數較多,分布於戶育、班嶺、弄賢、等扎、勐典、戶瓦等地。
景頗的菜餚,「舂菜」可謂一絕,因其別具一格頗受人青睞。
景頗族服飾。在我國56個民族的服飾中,景頗服飾是比較耀眼的,特別是女裝。景頗姑娘把搶眼的色彩都盡收其身,紅紅的統裙是姑娘的巧手織就,各種富有民族氣息、民族特色的花紋和圖案巧織於上;黑底的上裝綴有許多潔白的銀泡、銀片、銀墜,格調明快。這是盛裝中較為傳統的一種,其他便裝及新式盛裝,在目瑙縱歌盛會上可盡收眼底。
景頗族的婚姻,屬單方向的姑舅表優先婚。即舅家的女兒是姑媽家的兒媳。相反姑媽家的女兒,就絕不能嫁給舅家的兒子,這是景頗族血不倒流的婚姻規則。他們的婚姻通常以姓氏為基礎,並不局限於家庭,這就形成了景頗社會中的姑爺種與丈人種的關系。景頗族娶親的形式約有5種,明媒正娶叫「迷奔」,拉親叫「迷確」,搶親叫「迷魯」,訂幼子親叫「迷董」,悄悄偷來後再議婚的叫「迷考」,其中「迷奔」是最合乎禮儀最為正統的嫁娶形式。
景頗人待客,客人進家,留食留宿,視如家人,親切無間。景頗人的禁忌很多,過去到景頗族家中去玩,進門後脫鞋上樓,入屋內後不能久站著不坐,不得隨便出入供祖和神靈的鬼門;不得隨便摸別家門前的祭樁,不得隨便摸別人肩上佩掛的長刀和槍;不準在官廟、神樹附近打槍、砍樹和大小便;不能在人前放屁,否則認為對人不禮貌;不經主人允許,不入主人的卧室,未經主人允許,不得隨便掏看別人的挎包。騎馬入村寨須下馬,祭祀官廟期間全寨休息不勞作,以示對神靈的敬意,此期間外村寨的人來訪只能進不許出。
德昂族
德昂族是瑞麗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戶育鄉的芒海、廣宋、雷公,勐秀鄉的廣卡、雷門、南桑,勐卯鎮的賀南毛等村寨。居住地多在海拔900~1000米的盆地邊沿和亞熱帶的半山坡林中,居住較為分散,其村寨多夾在傣族、景頗族、漢族的村落之間。德昂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德昂語又分為「布雷」、「汝買」、「若進」3種方言,但沒有文字。德昂族以農耕為主,種水稻、玉米、薯類等。擅長種茶,是瑞麗山區最古老的茶農。住房為竹木結構的桿欄式,竹子是建房的主要材料,主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或貯存糧食、農具。青年男女戀愛自由,婚姻有一定自主權,但必須遵守同姓不婚的原則,有的村寨仍保存姑舅表婚習俗,實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服裝多為藍黑色大衿衣,大腳褲,繞包頭,青年多用白色,中老年用黑色,有紋身習俗。婦女裹黑布包頭,多穿藏青色或黑色對襟短上衣,衿邊鑲兩條直紅布,並釘上大方塊銀扣,下擺用彩色小絨球裝飾,著長裙,喜戴大耳墜、銀項圈、銀耳筒,腰系漆紅、黑、黃、綠諸色藤篾腰箍。中年以上男女多嚼檳榔。信仰巴利語系佛教的「左底」和「多列」教派,信教人家不飼養豬、雞、鴨、鵝,解放後有所改變,開始飼養豬、雞等。以大米為主食,飲食清淡,好飲濃茶,常以燒火煨茶招待客人。由於宗教信仰與傣族相同,故許多風俗都與傣族相同,主要民族節日是潑水節。此外,還有「開門節」和「關門節」,做「擺」等宗教節日。
傈僳族
傈僳族是瑞麗山區僅次於景頗族、德昂族和漢族的又一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瑞麗市勐秀鄉的等扎村委會和戶育鄉的班嶺、班養等村寨。居住地多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不通用,一般多使用漢文。傈僳族先秦時期氐羌,漢晉時屬「叟」的一部分, 「栗粟」一詞最早見於唐代樊綽《蠻書》,宋稱「施蠻」、「順蠻」,元明清稱「力些」、「傈僳」等。自稱為「傈僳」。傈僳族屬於唐代烏蠻部,與彝語集團中的諾蘇,納蘇、聶蘇的部落在古代有一定親緣關系,其後發展成一個獨立的民族。
婦女服飾與怒江一帶的傈僳族服飾大體相同,頭戴用貝殼、料珠串成的帽子,身穿右襟上衣,麻布長裙,收腰的淡色短衫及深色夾襖。掛上貝殼,料珠、銀幣、瑪瑙串成的項鏈,服飾做式精細,圖案美觀。而男子服飾一般戴黑藍包頭,穿麻布長短褂,喜佩長刀或短刀。生活習俗受漢族、景頗族影響,已無多大差別。傈僳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是「闊時節」、「刀桿節」。節日期間,傈僳同胞盛裝雲集,舉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漢族及其他民族
漢族是瑞麗境內人口僅次於傣族的主體民族,屬漢藏語系。遷入瑞麗始於明代「三征麓川」之後,當時為鞏固邊防,陳用賓在勐卯建關築城,並大興屯田,留下部分亦兵亦農的漢族戊卒。清代到民國,特別是滇緬公路開通,商業興起後,部分漢族商賈來到勐卯。1949年後,為開發邊疆,開辦國營農場,大批漢族從湖南、四川、河南、貴州等內地遷移到瑞麗。最典型的是1958年「大躍進」修水庫,從保山白廟水庫遷移一批農民到瑞麗落戶。1968年「文革」期間,又從保山、施甸、龍陵等地抽調了一批「貧宣隊」落戶瑞麗,至此,瑞麗漢族人口猛增,遍布全市各地。由於瑞麗漢族的先民祖籍多為內地,漸入邊區,故習俗大致與內地相同。其他少數民族因人口較少,故不綴述。
㈨ 瑞麗那邊的緬甸人隨處可見嗎!求張照片!
我剛到瑞麗玩了幾天,真的到處都是緬甸人,飯店商場的員工大多數都是緬甸人,緬甸人都很黑
跟印度人差不多,我去服裝店買衣服,售貨員居然我說長得白,我覺得我挺黑的,我猜想那個售貨員緬甸的吧,還有我覺得這邊的物價也挺高的,計程車不打表的,起步價就是十塊。
㈩ 緬甸的人口是多少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多的人懂英語和漢語。
(10)緬甸籍人在瑞麗有多少擴展閱讀
民俗
1、在緬甸,宗教習俗禁忌婦女登上佛塔的塔基。佛教齋戒月(公歷八、九、十月,緬語稱瓦期),一般不舉行婚禮、遷居等喜事。
2、部分緬族人睡覺時頭必須朝南或朝東;家中長者的座位在頭頂部,晚輩座位在腳尾部;星期五不能坐船渡江;在旅途中碰到菌類植物、是最幸運的徵兆等。
3、緬甸撣族人男主人出遠門時,女主人要在佛像前獻上一束鮮花,以占卜外出者的凶吉;未經主人允許,不論是家中人還是客人,都不得坐到男主人的固定位置上;上樓必須脫鞋;待客的茶水、水果、食品,客人必須食用,否則他便認為客人粗野;在商人家裡不準吹簫和口哨,他們認為這會把財運吹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