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滇西戰役經過哪些
㈠ 緬甸戰役都經歷了哪些歷程
緬甸戰役是日本第15軍實施的。這次戰役於1月20日從泰國領土發起。英國軍隊曾企圖將敵人阻止在薩爾溫江、米鄰和錫唐河地區,但未成功。1月31日,日軍佔領毛淡棉,2月23日奪佔了錫唐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梁,3月8日進入仰光。中國的3個軍開到緬甸也未能扭轉局勢。日軍繼續進攻,佔領了東吁、仁安羌、臘戍、曼德勒等城市。英國軍隊和中國軍隊隨即退卻並形成毫無組織的潰退。日軍佔領了緬甸,並侵佔了中國雲南省的部分地區及騰沖、龍陵等城市。
為了防止英國海軍可能參加作戰而影響緬甸戰役的結局,以及為了徹底擊潰英軍,日本海軍對在錫蘭的英國海軍基地進行了襲擊,迫使英國海軍退駐馬爾地夫群島海域。日軍採用了迂迴、包圍和果斷深入敵人後方等戰術,其作戰行動比英軍更為機動靈活。
日軍進攻獲勝的一個有利因素是,為數頗多的緬甸居民相信,靠日本人的幫助,就可以使國內反對英國統治的長期斗爭最後完成。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迅速發展壯大。許多城市為緬甸獨立軍派出的隊伍所佔據;這些地方建立的政權機構,對入侵的日軍分隊均善意相待。
但是,緬甸獨立軍的領導人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詐和虛偽。不過,要撲滅對昔日殖民者的怒火,尤其是要使怒火轉向日軍,已很困難,這需要時間。至5月底,倖存的英國軍隊的大部分到達印度境內的英帕爾城。
在翻越山嶺之前,他們丟棄了自己所有的武器。到達印度的只有1.2萬人,只佔參加緬甸戰役的英軍的1/3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軍隊的第38師殘部也開到了英帕爾。日本在完成緬甸戰役之後得到了一次暫息的機會,遂利用這一機會鞏固了在緬甸的地位。
㈡ 緬北滇西戰役的戰役經過
1942年10月14日,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擊破日軍第十八師團一部,攻取新平洋,進入緬北。12月攻佔於邦。1944年初,新編第三十八、第二十二師分別攻克大自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佔孟關和瓦魯班。日軍退守傑布山隘,憑險頑抗。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與美軍第五三。七支隊(兩個營)策應下,經14天戰斗,攻佔長達10公里的傑布山隘(參見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日軍殘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隨後第五三。七支隊與新抵達太克里地區的新編第三十師、第五十師各一部混合編為中美突擊支隊,繼續向密支那挺進;新編第三十八師向高利前進。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軍得到增援,據守高利、英開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配合下向日軍攻擊,經月余苦戰,於6月19日將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著,新編第三十八師向孟拱急進,新編第二十二師由西側向孟拱迂迴(參見孟拱河谷戰役)。此時,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由滇西栗柴壩至雙虹橋間渡過怒江,經月余激戰,攻克馬面關、北齋公房、江苴街等日軍據點,迫近騰沖外圍。第十一集團軍為支援第二十集團作戰亦以一部渡過怒江。5月22日,遠征軍根據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於迅速攻佔騰沖、龍陵與駐印軍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的電令,以第二十集團軍為右集團攻擊騰沖,以第十一集團軍為左集團攻擊龍陵、芒市。6月初,第十一集團軍對日軍發動全面進攻。第七十一軍主力渡過怒江,向龍陵進攻,激戰至21日,雙方形成對峙(參見強渡怒江戰役)。
第二軍主力渡過怒江,以一部圍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七十一軍進攻龍陵。遠征軍總預備隊第八軍於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七十一軍對龍陵之攻擊。與此同時,新編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東北攻殲日軍一部,解除遭日軍攻擊之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之危,並進迫孟拱城;新編第二十二師連克孟拱外圍各據點,對孟拱城形成包圍。經兩晝夜戰斗,於25日攻克孟拱。日軍殘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緬北重鎮密支那駐守日軍兩個聯隊。駐印軍與先期到達該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擊支隊對日軍展開攻擊,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戰斗,於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八莫撤退。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對騰沖發起攻擊,日軍據險頑抗,經苦戰,於9月14日攻克騰沖,日軍全部被殲。7月13日,第十一集團軍再次對龍陵發動進攻,在第二十集團軍的支援下,於11月6日攻克龍陵,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芒市撤退。爾後,第十一集團軍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進攻。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將所屬部隊分編為新編第一軍(轄新編第三十八、第三十師)和新編第六軍(轄新編第二十二、第十四、第五十師),經過整訓補充後,於10月15日開始南進。11月14日,新編第三十八師抵達八莫附近,在新編第二十二師和空軍的配合下,經過20餘天的戰斗,擊潰日軍第二師團一個加強聯隊,攻佔八莫。新編第三十師於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軍大部被殲,殘部向臘戍撤退。
第五十師在芒卡附近接替新二十二師任務後,向南進攻,在萬好擊破日軍一部繼續向茂羅前進。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向喬梅方向前進。攻克南坎後,新編第三十八師、新編第三十師分別向芒友、老龍方向進攻。新編第三十八師連克滇緬路(從昆明起經南坎到臘戍)沿線殘余日軍據點,27日攻克芒友,與遠征軍會師,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從雷多起經南坎到昆明的統稱)。新編第三十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支援下,經過50餘天的戰斗,於3月8日攻克臘戍,續向康沙追擊,27日與第五十師一部會合。第五十師另一部與英印軍在喬梅會師。殘余日軍向景東方向潰退。至此,戰役結束。
㈢ 滇西反攻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滇西即雲南西部?滇西地形錯綜復雜,橫斷山及其餘脈盤踞滇西,自西向東為高黎貢山?怒江?怒山?瀾陳滄江?雲嶺?金沙江?玉龍雪山,山地海拔一般為4000米左右,河流強烈下切,現出幽深的峽谷,高差可達3000米以上,形成著名的滇西縱谷區?這般地形,給軍隊行動尤其是進攻作戰,增加了許多困難?
入侵滇西的日軍,主要是第56師團全部,第2?第53師團各1部?這些日軍侵佔滇西以後,以一部兵力構築堅固工事,固守滇緬公路沿線的松山?滕沖?龍陵?芒市?畹町等要點,集中主力企圖反擊中國遠征軍的進攻?
1943年2月,日軍大本營為了對付盟軍在西南方向的反攻,制定了《昭和18(1943)年度帝國陸軍西南方面軍作戰指導計劃》,這個計劃規定:緬甸方面需要確保的要地,定為怒江以西?密支那?甘馬因?加瓦里?甘高?實兌一線的地區和丹那沙林地方?以一部分精銳兵力確保國境方面要線,隨時迅速採取攻勢,各個擊破英印軍和重慶軍?日軍所指的重慶軍,即是中國遠征軍?
1943年3月27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在南方軍下面,新增設緬甸方面軍?緬甸方面軍由河邊正三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5集團軍?第55師團?方面軍直屬部隊,主要任務是確保緬甸的安全,尤其要確保怒江以西的一些重要區域的安全?
日軍第15集團軍的戰斗序列也相應進行了調整?牟田口廉也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33?第56師團和集團軍直屬隊?
其中,第18師團主要擔任緬甸北部方面的作戰,第33師團主要擔任緬甸中部方面的作戰,第56師團主要擔任中國雲南方面的作戰?為了加強緬甸方向的防禦,6月27日,日軍大本營把第15師團劃歸第15集團軍指揮,第15師團當時駐在南京,師團長為山內正文?
日軍第15師團的防線長達1000公里,在綿亘起伏的滇西緬北山林,1000公里是一條驚人的防線?剛剛上任的牟田口廉也中將認為,第15集團軍要在如此廣闊的戰場上應付絕對優勢的盟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以守勢戰術是不可能完成防禦任務的,要堅守這些地區,必須在盟軍反攻之前先發制人,摧毀盟軍的反攻陣地?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日軍制定了攻勢作戰計劃,預定在1943年年末或1944年初開始攻勢行動?日軍在作戰要領中指出:怒江方面的作戰,10月上?中旬之間,「殲滅盤踞在怒江兩岸的中國遠征軍之一部,奪取其反攻據點?此次戰斗由第56師團全部會同第18師團的一部進行,以後由第56師團單獨阻擊重慶軍對本地區的反攻?」
根據這一作戰計劃,第56師團和第18師團的部分兵力轉入對滇西作戰的准備?
1943年10月,日軍第56師團和第18師團1部對怒江西岸的中國遠征軍的前哨陣地發起攻擊,侵佔了怒江西岸的一些前進據點後,第18師團的主力部隊返回密支那,第56師團即在怒江西岸修築工事,轉入防禦?
1944年4月,日軍新組建第33集團軍,由本多政村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53?第56師團?這個集團軍的主要任務是持久防禦,在緬北阻擊中國駐印軍的進攻,在滇西阻擊中國遠征軍的進攻?
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日軍陸續增強了侵佔滇西的部隊?
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上任後,第一件事情是把遠征軍總指揮部向前方轉移?陳誠擔任司令長官時,遠征軍總指揮部設在昆明附近的楚雄?衛立煌看到,雲南地形復雜,滇西反攻作戰必定是一場惡戰苦戰,指揮部靠後,不便於指揮?衛立煌決定把指揮部推進到保山縣的馬玉堂,這里距怒江前線只有70公里?
為了策應緬北駐印軍的反攻作戰,盡快打通中印公路,中國遠征軍以滕沖?龍陵?芒市為主要攻擊目標,發起了滇西戰役?這次戰役初期,中國遠征軍以第20集團軍為攻擊軍,強渡怒江,攻擊日軍;以第11集團軍為防守軍,固守怒江東岸的陣地,同時由第1線各師派出加強團渡江,策應第20集團軍攻擊日軍?美軍第14航空隊的3個戰斗機中隊?2個中型轟炸機中隊配合中國遠征軍進行反攻作戰?
戰前,衛立煌向美軍提出,為了阻止駐於緬甸北部本多政材指揮的日軍第33軍和駐於緬甸東部牟田口廉也指揮的日軍第15軍的部隊出兵支援滇西,美國空軍要對緬北和緬東至滇西道路上所有橋梁?涵洞?隧道和窄路連續不斷地進行轟炸?
戰幕拉開,滇西山區炮聲隆隆,遠征將士殺聲陣陣?
怒江,又稱為潞江,源出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流經雲南西部,是雲南的3大河流之一?怒江出國境後,稱為薩爾溫江,流入印度洋?怒江流經滇西時,東面為怒山,西面為高黎貢山,怒江水勢洶涌,兩岸危岩壁立,江中怪石嶙峋,是滇西的一道天塹屏障?1942年5月,中國軍隊把日本侵略軍阻於怒江西岸以後,兩軍隔江對峙,日軍苦心經營怒江西岸的防線,在一些重要地段構築了堅固工事,企圖憑險死守?
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是扼守滇緬公路的要沖,地理位置重要,但山高坡陡,地勢險峻,懸崖峭壁到處可見,部隊無法攀越?日軍在高黎貢山修築了滕沖?龍陵?松山?平易4大據點,企圖以這些據點為核心,阻止中國遠征軍的進攻?
第20集團軍受領任務以後,命令第54軍擔任第1線兵團,第53軍擔任第2線兵團,迅速進行戰斗准備?其作戰方針是:
「集團軍為策應駐印軍攻擊密支那,於怒江左岸之栗柴壩?雙虹橋間地區集結,主力保持在左,強渡怒江,攻擊當面之敵,進出固東街?江且街之線,攻擊滕沖而佔領之」?
1944年5月9日,第20集團軍下達了向入侵滇西的日軍進行反攻的命令?
5月11日,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作戰打響?高黎貢山,成了中國遠征軍痛殲日軍的一個大戰場?
夜幕降臨了,緊張的渡江戰斗開始了?
5月11日夜,第54軍第198師所屬第594團從栗柴壩和孫足渡口開始渡江?部隊過江後,與怒江西岸的預備第2師游擊營配合,攻擊那瓦寨?這以後,在蜿蜒150多公里的怒江江面上,2萬遠征軍勇士在12個渡口奮勇橫渡怒江?
5月12日拂曉,第一線兵團各部隊全部渡過怒江,北路第54軍向北齋公房攻擊,南路第53軍向大塘子攻擊?第11集團軍的4個加強團從惠仁橋至三江口之間渡過怒江後,分別向紅木樹?平和緬甸的滾弄進攻,策應第20集團軍的作戰行動?由於部隊行動巧妙,渡江過程中沒有遭到日軍的抵抗?部隊渡過怒江後,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進展順利?
5月13日,紅木樹?平易的日軍遭到遠征軍的突然襲擊後,狼狽地退向芒市?
北路:一線兵團第54軍兵分兩路,左翼為第36師主力和第116師第346團,右翼為第198師?
第36師主力渡過怒江後,迅速向大尖山?唐習山?雞心山方向進攻?大尖山地形險要,第36師的突擊部隊經過一番苦戰,一度攻入大尖山日軍陣地?但是,日軍很快組織力量進行反攻,把遠征軍的突擊部隊擊退?這以後,第36師連續作戰3天,都無法攻克大尖山?
5月13日,衛立煌接到第54軍軍長報告,第54軍正與日軍激烈爭奪唐習山據點,陣地得而復失?衛立煌聽後,立即命令第53軍全部渡江,支援第54軍的部隊奪占唐習山?第20集團軍司令部進一步明確,第53軍渡過怒江後,接替第36師的作戰任務?
午夜,第53軍所屬第116?第130師渡江成功?
第53軍是一支原東北軍縮編的部隊?1944年3月,軍委會打電話給衛立煌,准備把第53軍調入中國遠征軍,征詢衛立煌的意見?衛立煌對各類部隊一視同仁,他想到,當年的東北軍現在僅剩這1個軍,抗日戰爭爆發後,第53軍的官兵參加武漢大會戰,轉戰黃河南北,象一個無娘的孩子,應該鼓勵他們,團結他們共同抗日?衛立煌看完電報,立即回電,欣然表示,歡迎第53軍來滇西?當時,第53軍正在洞庭湖一帶與日軍對峙,從湖南到滇西,路途遙遠,衛立煌正為無法解決交通工具發愁?誰知第53軍得知要到滇西抗日,士氣高昂,官兵遠涉千山萬水,徒步來到滇西?這些將士們的抗日熱情,使衛立煌這員虎將為之感動?
衛立煌得知第53軍到達滇西受訓地點時,立即去看望他們?一進入營區,衛立煌看到,這個軍的官兵抗日熱情高昂,武器裝備卻是破破爛爛的?衛立煌當即下令,第53軍全部換成美式裝備?官兵們一聽,忍不住高聲呼喊,部隊求戰的熱情更高了,戰鬥力增強了?
5月14日,第53軍的突擊部隊在強大的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火力的支援下,向大尖山?唐習山的日軍發起強攻?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第53軍將士攻克了大尖山和唐習山的日軍據點,繼續向江直街前進?戰斗中,美國聯絡官馬麗瑞少校和遠征軍的1名營長陣亡,美軍的一名醫官和1名翻譯官等人負重傷?
日軍遭到中國遠征軍的打擊後,迅速組織力量,利用有利地形和既設工事,逐點抵抗,異常頑強?遠征軍雖在兵力和火力上佔有很大的優勢,但遭到日軍的阻擊後,傷亡大?攻擊戰斗持續了1個多月,直至6月21日,遠征軍將士終於把南齋公房?江直等日軍據點攻克?
擔任右翼進攻的第54軍第198師渡過怒江後,迅速攻佔了大寨?茶房等地?但是,當他們向高黎貢山山頂要塞北齋公房仰攻時,卻陷入了苦戰?北齋公房是高黎貢山一處險要地區的日軍據點,工事堅固?日軍第56師團第148旅團用2個營的兵力在北齋公房據險死守?第198師初攻北齋公房沒有得手,即改變戰法以一部兵力監視當面之敵,主力從兩側繞道,先向馬面關和橋頭攻擊?
5月16日,第198師在航空火力的支援下,順利攻克馬面關和橋頭2個日軍據點?靈活機動的戰術,使遠征軍的指戰員在高黎貢山中嘗到了勝利的果實?
5月21日,第198師主力再次向北齋公房發起攻擊,與日軍形成對峙?日軍為了保住北齋公房這個據點,陸續把第54師團的主力調來增援,第198師久攻未克?
日軍緬甸方面軍將軍河邊正三對中國遠征軍如此迅速地渡過怒江感到震驚?但是,這個日本將軍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英?美盟軍上,他甚至認為,失去滇西,也不等於失去緬甸?當時,駐印軍圍攻密支那的戰斗正激烈,日軍難以抽調更多的兵力向滇西增援?滇西日軍司令部對中國遠征軍的反攻雖有所防範,但自恃擁兵5萬之眾,又有滇西復雜地形和堅固工事可以依託,滿以為能夠應付中國遠征軍1個集團軍的進攻,因而也沒有向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部求援?衛立煌分析強渡怒江成功後的戰場態勢,決定變更部署,指揮部隊迅速轉入全面反攻?
衛立煌把新的反攻戰斗設想向蔣介石請示?
蔣介石憂慮重重,責問衛立煌:敵前變更部署,關系重大,誰負責?
「我願意負責?」衛立煌堅定地回答?
蔣介石「嗯」了一聲,放下了話筒?
衛立煌找到美軍聯絡部的司令官竇恩,表明戰機難得,要求盟軍的轟炸機進行戰略性轟炸,戰斗機應全部出動,配合遠征軍反攻?
竇恩聽完衛立煌的反攻方案,當即表示:一切照辦?
於是,滇西反攻戰拉開了更為激烈的一幕?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5月22日發出命令,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攻佔滇西的滕沖?龍陵等日軍據點,與駐印軍在緬北會師?為此,衛立煌命令第20集團軍為右集團軍,按照原定計劃向滕內政擊;第11集團軍為左集團軍,向龍陵攻擊,並要求各部隊加快進攻節奏?
6月9日,日軍向馬面關?橋頭陣地進行反攻,突破了第198師的陣地?第54軍得知這一信息,立即命令第36師主力向橋頭的日軍發起攻擊,把日軍擊退?不久,另一支增援部隊第11集團軍第2軍預備第2師也奉命趕到,使中國遠征軍的力量大增?
6月14日,中國遠征軍第198師?第36師?預備第2師密切配合,終於攻克了北齋公房這個日軍據點?
在高黎貢山,中國遠征軍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至6月21日,北路第54軍殲滅日軍第56師團第148旅團1部,攻克茶房?馬面關?北齋公房後,進占瓦甸?南路第53軍擊潰日軍第48旅團一部,攻克大塘子?南齋公房?江直街後,直接威脅滇西戰略要地滕沖?
至此,中國遠征軍2個集團軍16萬人,在衛立煌的指揮下,全部成功地渡過怒江天塹,在怒江西岸日軍林立的據點中奪佔了眾多陣地,站穩了腳跟,挫敵鋒芒,取得了滇西反攻作戰的第一步勝利,完成了初期反攻任務,戰績震驚中外?
盟軍高度評價中國遠征軍的渡江作戰,他們認為,「中國軍隊強渡怒江出擊,是東南亞過去1周內盟軍作戰的重要新聞」?美國《時代》雜志對遠征軍的抗戰事跡進行專題評論,封面上刊登了衛立煌攜軍騎馬的照片,醒目的標題是「常勝將軍衛立煌」?
松山雄峙於怒江西岸,惠通橋以西的叢山中,滕沖與龍陵兩大據點之間,東距惠通橋20多公里,西到龍陵50多公里,南為陰登山,北為黃土坡,中間為松山主峰,是日軍在滇西的四大據點之一?松山周圍山勢綿亘,地形險峻,滇緬公路蜿蜒盤繞峽谷之中,被盟軍喻為「東方的直布羅陀」?松山據點自身堅固,與龍陵?滕沖互為犄角?
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3000多人駐守松山,這些日本鬼子侵佔松山2年多來,遍山修築工事,設置明碉暗堡,堡壘分設3層,上層用作觀察與射擊,中層用作寢室或射擊,下層用作掩體和存放彈葯的倉庫?日軍還配置了水電設施,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滇緬會戰中最難攻破的一個日軍據點?松山不克,遠征軍無法奪取龍陵,滇緬公路就無法暢通?
衛立煌看到,松山這個據點分隔了遠征軍左右2個集團軍之間的聯系,只有奪取松山,才能掃除遠征軍繼續西進的障礙?因此,衛立煌對松山攻堅戰特別關心?
第20集團軍第8軍渡過怒江後,接替了新編第28師的作戰任務?7月下旬,第8軍在軍長何紹周的指揮下,連續五次向松山發起攻擊,攻克了松山的外圍工事,但是,當部隊攻至松山的核心工事附近時,受到日軍的堅決阻擊,遠征軍久攻不下?
遠征軍滇西反攻,第1塊「骨頭」就沒有啃下來,蔣介石極為不滿?蔣介石看到,滇西的日軍據點不拔除,滇緬公路就難以暢通,中國軍隊的補給就更困難了?為此,蔣介石不顧滇西戰場的情況,嚴厲命令第8軍必須於9月上旬收復松山,一旦貽誤戰機,第8軍軍長?師長?團長都將受到軍法處置?
衛立煌司令長官為奪取松山據點費盡心機,他親自到第8軍的指揮所,指揮將士們逼近日軍,採用坑道作業和連續炮擊相結合的戰術,攻克了松山?
在圍攻松山的重要時刻,第8軍軍長何紹周從馬上跌下來,被迫送到昆明治療?副軍長李彌接替軍長何紹周指揮?李彌是雲南滕沖人,1925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後先後擔任軍官教育團排長?第22軍第2團營長?第59師第350團團長?第5師副師長等職務,率部參加第1次長沙會戰和昆侖關會戰?1940年5月升任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李彌同日軍作戰多年,對滇西的地形熟悉?
軍令是嚴厲的,軍令也能催人發奮?李彌總結兩個多月來未能攻克松山的經驗教訓,提出先集中炮火近距離猛烈轟擊日軍的堅固工事,再請美國空軍低空投彈相結合的辦法,摧毀日軍在松山山頂的堅固堡壘?
為了攻克松山這個日軍的堅固堡壘,工兵營官兵有勇有謀,在陣陣炮聲的掩護下,連續數天不停地在堅硬的山中進行挖壕作業,在松山頂峰日軍的工事下挖出了兩條地道,地道的盡頭挖成一個大炸葯室,把10噸梯恩梯炸葯放到日軍的據點下面?為了不被日軍發覺,這個葯室垂直向上距日軍陣地約30米?
9月8日,離蔣介石規定的期間只有2天了?
突然,松山上響起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10噸烈性炸葯成功地爆炸了,松山的山頂被炸翻了?駐守松山的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的官兵在不知不覺中,全部被殲滅了?打掃戰場時,遠征軍官兵發現,據點里僅剩數十名日軍重傷員和20多名軍妓?
第8軍主力圍攻松山,血戰64天,終於用古老而有效的辦法,攻克了松山這座堅固的日軍據點,從而使滇西反攻這盤棋更加活躍了?日軍的廣播電台哀嘆:松山守軍全部「玉碎」?中央社的電訊說:「今日上午4時,我軍將松山敵陣最後數處堅固工事摧毀,頑強抵抗之敵軍,至此全部與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中國遠征軍在滇西反攻中攻克的第1個日軍的重要據點?在這場艱苦的持久反攻戰中,遠征軍為攻克日軍據點遭受重大傷亡,第8軍傷亡達6000多人,其中第1師第3團傷亡就有3000多人,部隊整編時,這個團僅存1連人?
戰後,雲南省政府在滇西的保山?昆明的圓通山上,建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示昭念?
第8軍軍長何紹周傷好後,調任昆明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在決定軍長人選時,何應欽曾經建議由中央軍校的一名軍官擔任軍長?軍政部長陳誠竭力向蔣介石推薦,李彌在松山戰斗中戰功卓著,應該升任軍長?駐第8軍的美國顧問組組長也竭力推薦李彌,蔣介石終於任命李彌為第8軍軍長?
滕沖,舊稱滕越,位於滇西大盈江東岸,是三國時期被諸葛亮七擒七縱那位孟獲酋長的都城,也是古時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集鎮?滕沖東接保山和下關,西面過大盈江後,進入緬甸的八莫和密支那,南面為大盈江的一條支流?滕沖四面都是山嶺,城東是飛鳳山,城南是來鳳山,城西是寶鳳山,城北是高梁山,這些山嶺虎視全區,地勢險要,控制了滕沖城區谷地及滇緬公路?滕沖是滇緬公路上的一個要沖?
滕沖的城垣,下面是巨石,上面為巨磚砌成,抗力大?日軍侵佔滕沖後,不僅把城區工事修得極為堅固,滕沖外圍各據點也修築了半永久性工事?在高黎貢山日軍的四大據點中,滕沖的防禦工事最為險要堅固?防守滕沖的日軍主要是擅長叢林作戰的第56師團第148旅團主力以及第18師團第114旅團一部,這些日軍彈葯儲備充足,防守工事堅固?
6月下旬,衛立煌得知,遠征軍向龍陵發起攻擊後,日軍就調滕沖的部分兵力前往增援龍陵,衛立煌認為,這是攻擊滕沖的有利時機,即電令第20集團軍兵分3路,向滕沖發起攻擊?衛立煌提出,攻擊部隊應以部分兵力從左翼迂迴,奇襲滕沖,這樣,可以避開日軍構築的堅固工事,減少部隊傷亡,加快進攻速度?
6月25日,第20集團軍所屬第54軍從龍川江西岸向滕沖推進,第53軍從清水河南岸向滕沖推進?
6月26日,第36師的先頭部隊越過老祖墳,迅速向南推進?預備第2師到達那寨?寶華寺一線?
6月29日,第20集團軍各部隊先後迫近滕沖外圍的日軍據點,立即進行攻擊前的准備工作?
7月2日,第20集團軍以左翼為重點攻擊方向,向滕沖的日軍外圍據點發起攻擊?盟軍的飛機猛烈轟炸滕沖四周的日軍工事,遠征軍炮兵頻繁進行炮擊?經過20多天的激戰,第20集團軍各部先後攻克了寶鳳山?飛鳳山,但是,來鳳山的日軍依託堅固工事,頑強死守?遠征軍使用火焰噴射器噴射日軍據點,把據點內的大部分日軍燒死,終於佔領了來鳳山,奪取了滕沖外圍的全部據點?火焰噴射器是當時的先進武器,在崇山峻嶺作戰,對堅固工事和洞穴內的敵軍作戰效果很好?日軍遭到打擊後,被迫退入滕沖城內,固守待援?
8月2日,第36師攻城戰斗開始了?
美國空軍的1架架轟炸機從山林中飛過,炸彈接二連三地落在日軍的據點里,在滕沖的城牆上先後炸開了13處缺口,日軍第148旅團的旅團長藏重康美大佐也被炸死了?
炮兵開始發威了,炮彈雨點般地傾瀉下來,滕沖城內,到處是爆炸聲,山川震眩,聲動江河?日軍的工事在炮彈的爆炸聲中倒塌了,日軍官兵成了異國之鬼?
在一陣陣響亮的號聲中,攻擊部隊向日軍發起了沖擊?經過兩天激戰,遠征軍將土奪佔了日軍的7個堡壘?日軍遭到重大損失,仍然頑強固守?接連10多天,第2集團軍一面抓緊進行攻城准備,一面要求美國空軍不停地對滕沖進行轟炸?
這是一場真正的惡戰,遠征軍將士每天都傷亡四五百人,戰場慘不忍睹?
8月15日,第20集團軍各部隊向滕沖發起總攻?經過6天的激戰,滕沖堅固的城垣終於被遠征軍將士突破了?第36師?第198師?第116師的官兵先後突入城內?但是,日軍憑借滕沖城區的核心工事,繼續抵抗?遠征軍將士每奪佔一條街巷,都要付出代價?
滕沖城內的戰斗持續了近1個月,這是異常艱苦的城市攻堅戰?
蔣介石始終關注滕沖攻堅戰?蔣介石電令攻城部隊:「滕沖必須在9月18日國恥紀念日之前奪回?」
9月14日,第20集團軍的官兵再次發起猛攻?駐守滕沖的日軍太田大佐感到末日要來臨了,向軍司令官和師團長發出了臨死前的哀鳴訣別電,命令士兵燒毀日軍軍旗和密碼本,砸毀了無線電報機,作垂死抗爭?遠征軍將士攻城不止,終於攻克滕沖,全殲第148旅團殘部?日軍代理旅團長和部分官兵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在絕望中先後自殺了?日本人所著《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述侵佔滕沖的日軍覆滅時,說:「……只有一隻眼,一隻手和一條腿的官兵,那種悲壯的情景宛如阿修羅場,足以泣鬼神」?
滕沖攻堅戰,中國遠征軍經過2個多月的苦戰,終於拔除了滇西這個日軍堅固據點?
滕沖攻堅戰,是滇西反攻戰役中帶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戰斗.對於徹底殲滅滇西境內的日軍,打通滇緬公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央社報道:「滇西重鎮之滕沖,14日上午10時,已為我軍完全收復?在此次攻城戰斗中,敵軍第56師團之148旅團長重松大佐於滕沖為我擊斃,寇軍3000餘人全部就殲」?
9月23日,第76師收復滇西日軍的另一重要據點平冥,入侵滇西的殘余日軍向龍陵收縮,固守龍陵?
龍陵位於中緬邊境城鎮畹町的東北,滕沖的東面,是滇緬公路上的一個要點,也是日軍滇西防禦體系中的四大據點之一?滇西日軍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龍陵?
第11集團軍根據衛立煌的命令,確定第71軍為右翼攻擊軍,第2軍為左翼攻擊軍,各部隊在5月30日前完成攻擊准備?其作戰方針是:「集團軍為攻略龍陵?芒市,決以主力由惠仁橋?迄七道河間地區各渡口,渡過怒江,重點置於右翼,向龍陵?芒市包圍攻擊」?
駐守龍陵的日軍是第56師團主力?日軍侵佔龍陵2年多來,在龍陵周圍的松山?陰登山?大地口?滾龍坡等地修築了多處據點,每個據點都用大圓木?鋼板等構築工事,形成據點群,據點中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葯,做好了長時間獨立作戰的准備?這些據點群中,以滇緬公路上的松山和鎮芒公路上的平易最為堅固?日軍把第113旅團的主力部署在松山?龍陵之間地域,把第146旅團部署在平芒市之間地域?從兵力和工事上看,日軍都做好了長期堅守龍陵的准備?
6月1日,第11集團軍第71師配屬第6軍新編第39師?第2軍,從惠通橋至三江口之間渡過怒江?4日,新編第28師攻克臘勐後,即向松山發起進攻?第71軍主力部隊第87?第88師沿著畢寨渡至龍陵的道路南側,向龍陵挺進?1周後,部隊進抵龍陵近郊?
6月10日,第71軍主力向龍陵發起攻擊?龍陵日軍憑借堅固工事,頑強抵抗,戰鬥成僵持狀態?
6月15日,當第71軍的突擊部隊攻進龍陵城內時,突然遭到從滕沖?上街前來支援的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和永並支隊1500多人的夾擊,第87師主力見日軍越過龍川江迎頭阻擊,兩軍在龍陵北側地區展開激戰?
這場遭遇戰打得難分難解,遠征軍官兵與日軍進行肉搏戰的關鍵時刻,芒市的600多名日軍緊急出動,也向龍陵增援?第71軍急忙命令新編第28師第84團前往阻擊?但是,這些增援的日軍仍有一部分進入龍陵城內,與固守龍陵的日軍會合?
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看到,龍陵的日軍兵力增加,命令部隊暫時停止向龍陵進攻?第71軍各部隊被迫撤退到黃草壩,進行再戰准備?
這時候,龍陵城內的日軍除第113?第146旅團外,前來增援的日軍第53師團第119旅團的主力和第2師團第29旅團的1個聯隊也聚集到龍陵城內,總兵力達5000多人?日軍數量增加,作戰的指導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一度被動固守的日軍尋機向中國遠征軍進攻,以爭取主動?
6月18日夜晚,日軍向第71軍各部隊發起反擊,兩軍在龍陵周圍形成對峙,遠征軍一度處於被動態勢?衛立煌得知這一戰況,命令總預備隊第8軍所屬榮譽第1師迅速渡江,支援龍陵?22日,榮譽第1師對日軍發起攻擊,龍陵的戰局才穩定下來了?
6月28日,第71軍在遠征軍預備隊第8軍榮譽第一師的支援下,第2次向龍陵發起攻擊?戰斗進行到7月7日,日軍第113旅團和永並支隊遭到沉重打擊,被迫向龍陵城郊撤退?中國遠征軍乘勢迫擊,與日軍在龍陵城附近形成對峙?
日軍收縮兵力的企圖,就是要固守龍陵?
第71軍得到新編第28師增援後,於7月13日第3次向龍陵發起攻擊?經過10多天的激戰,終於迫近龍陵的市區?誰知就在這時候,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芒市日軍1000多人與平夏的日軍會合後,向西北方向出擊,直接威脅到第71軍的左翼?
宋希濂總司令考慮再三,命令第2軍兵分兩路,從東西兩面向從芒市出動的日軍夾擊?這些日軍為了避免在運動中被中國遠征軍殲滅,不得不退回芒市?
第17軍經過近1個月的准備,於8月14日第4次向龍陵發起攻擊?這次攻擊,持續10多天?城東南老東坡戰斗,雙方反復爭奪,血戰6天6夜,遠征軍將士擊斃日軍400多人,自己傷亡800多人,終將日軍擊退?南天門戰斗,遠征軍突入的人數較少,面對多數日軍的阻擊,遠征軍將士毫不畏懼,斃敵300多人後,全部犧牲,無一人退卻?
8月26日,遠征軍突破日軍的外圍防禦,部分將士突入龍陵市區?但是,龍陵城內的核心陣地仍然由數百名日軍頑強死守,遠征軍將士幾番突擊,都未能攻克?
日軍大本營為了守住滇西這幾個重要的侵略據點,千方百計從日本國內抽調兵力,增援滇西戰場?8月中下旬,2000多名日軍官兵進入滇西各主要據點?龍陵的日軍得到人員和武器彈葯的補充後,侵略野心膨脹,再次進行反撲,企圖奪回龍陵的外圍據點?
9月3日,日軍第56?第2師團集中了1.2萬多人,向進攻龍陵的第71軍進行反擊?第71軍和第2軍第9師的官兵與日軍連續激戰7晝夜,頂住了日軍的反擊,並在第54軍第36師等部隊的支援下,把日軍擊退?
9月上旬,第5軍第200師奉命從昆明趕到滇西戰場,參加圍殲戰斗?第8軍於9月7日殲滅了松山的日軍,遠征軍把炮兵部隊陸續調到龍陵戰場,攻城部隊急需的各種補給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運到龍陵?龍陵周圍,聚集了中國遠征軍第71軍?第8軍榮譽第1師?第200師?第20集團軍第36師等部隊,在兵力兵器上佔有絕對優勢?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認為,「一舉殲敵之際」已經到來,部隊士氣高昂?
誰知在圍攻龍陵的重要時刻,宋希濂收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電報,調他回重慶到陸軍大學將官班受訓?將軍於勝利在望之際,不得不離開戰場,離開渾身上下都是鮮血的士兵?
10月25日,第71軍軍長鍾彬統一指揮各部隊,向盤踞在龍陵的殘余日軍發起了猛烈攻擊?
這是中國遠征軍第5次攻擊龍陵?
這是一場持久的攻堅戰?在滇西反攻中,攻打龍陵的戰斗時間最長,參戰兵力最多,戰斗最為激烈;最為殘酷?
11月6日,第71軍在榮譽第1師?第200師?第36師的配合下,終於攻克龍陵,殲滅日軍第56?第2師團各一部,共斃傷日軍1萬餘人,遠征軍死傷「2.8萬餘人?當時,中央社報道:「滇西我軍又一大捷,完全解放龍陵,血戰5晝夜,殘敵一舉悉數就殲」?
中國遠征軍在滕沖?龍陵攻堅戰中,除大量斃傷日軍外,還俘虜日軍260多人,繳獲火炮16門,輕重機槍160多挺,步槍1700多支,戰果輝煌?
㈣ 1941年中國入緬作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向西南太平洋發動進攻,企圖一舉攻佔當時英屬殖民地緬甸,並切斷盟國向中國運送作戰物資的滇緬公路,進而由緬入滇,迫使中國屈服。因此緬甸的得失在戰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1年底,日軍又開始向緬甸進攻。12月23日,54架日本轟炸機第一次空襲仰光,滇緬公路上戰雲密布。為阻止日軍的瘋狂進攻,中、英、美三國政府及軍方首腦經過反復磋商,決定由中國派軍隊迅速入緬作戰。
擔任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的蔣介石決定組建中國遠征軍,下設3個軍,約10萬人。由衛立煌、杜聿明分別擔任遠征軍正副總司令,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並兼任第五軍軍長。美國則委派史迪威將軍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參與指揮。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應英軍請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揮師出征那天,空中有盟國的飛機掩護,地上則車輪滾滾、馬達轟響。上千輛各式各樣的車輛,坦克車、炮車、彈葯車、步兵輸送車、救護車、通訊車、輜重車,就象一條鋼鐵巨龍,浩浩盪盪,沿著滇緬公路向南挺進。
對中國遠征軍來說,緬甸是一個既陌生又充滿危險的戰場。這兒地形極其復雜,高山環列,河流交錯,茂密的熱帶叢林遍於全境,交通對機械化部隊運動作戰極為不利。
1942年3月19日,戰斗在同古外圍打響。我軍初露鋒芒,打得非常漂亮,第一天就殲敵300人。馬上增援,包圍了同古。他們還出動飛機,摧毀了英國在緬甸的全部空軍,掌握了制空權。守衛同古的是中國遠征軍第200師的官兵,師長是戴安瀾將軍。到3月24日,同古保衛戰已打了整整5天。
日軍的步兵雖然被擋在外圍,但敵人憑借猛烈的炮火和制空權,已將同古城內炸得天翻地覆,瓦礫遍地。我軍第一次在國外作戰,地形不熟,聯絡不暢,加上天氣酷熱,飲水缺乏,戰斗頗為艱難。當晚9時,戴師長召開各團長及直屬營長會議。他坐在指揮所悶熱的掩體里,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氣概。他說:「今天的會,沒有別的,就是四個字:『准備死戰』」。給部隊下達完戰斗任務,他緩緩站起身來,用低沉的聲音一字一句地說道:「余奉命固守同古,誓與城共存亡。余戰死,以副師長代理;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理。」聽到此言,軍官們個個神情肅穆,紛紛當場留言,指定自己的代理人,作好了拚死沙場的准備。
第二天,全師官兵繼續投入血戰,與四倍於自己的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日軍不僅用飛機轟炸,用大炮轟擊,更是喪失人性,施放糜爛性毒氣彈數百發。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他們仍頑強堅守陣地,決不後退半步。經過多日血戰,第200師在重圍中孤軍奮戰,已經精疲力竭。到了3月28日,同古城已陷一半,眼看著第200師將與同古城同歸於盡。
杜聿明和蔣介石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支王牌部隊遭到滅頂之災,於是命令他們撤退。3月30日凌晨,戴安瀾率領第200師數千名殘兵,趁漫天濃霧,悄悄撤離同古城。同古一戰,中國軍隊殺傷敵人三四千人,而第200師也付出了傷亡2500人的代價。
此後,中國遠征軍第38師在師長孫立人指揮下又取得仁安羌戰役的勝利。4月中旬,包括司令亞歷山大上將在內的7000餘英軍,被日軍圍困於仁安羌。師長孫立人率領38師兼程馳援,與日軍激戰2晝夜,殲敵1200餘人,攻破了日軍的包圍圈,解救了處於困境中的英軍。他們的英勇行為揚威異國,轟動世界。
中國遠征軍雖然作戰勇敢頑強,而且在局部戰斗中取得勝利,但整個戰略態勢卻對遠征軍日趨不利。日軍具有豐富的叢林作戰經驗,加之掌握了緬甸制空權,所以作戰進展迅速。相反,盟軍方面軍事行動步調混亂,各行其是。英軍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而遠征軍內部高層指揮在作戰方面也有嚴重錯誤,史迪威作為最高長官,在軍事部署方面,常常失之於全盤考慮。在戰局危險時,他也未能及時調整軍力,致使中國軍隊被各個擊破。中國軍隊入緬作戰,一直處於被動,最後終遭失敗。失敗後的遠征軍分成兩路撤退,一路撤入印度,另一路則撤回國內。部隊在撤回國內的途中,不僅要抵禦敵人的圍追堵截,更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他們歷盡人跡罕至的崇山密林,行動困難,加之雨季來臨,氣候炎熱,蚊蟲成群,疫病流行,傷亡慘重。
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歷時半年,轉戰1500多公里,損兵折將,不僅未能完成作戰任務,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敵完全切斷,日軍入侵雲南境內。遠征軍由出征時的10萬之眾,到最後僅剩4萬多人,軍械也丟棄大半。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第93師副師長胡義賓、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壯烈殉國,大批士兵的鮮血灑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嘆息。
第一次緬甸戰役的失敗,不僅使中國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更造成滇緬公路的中斷,從此美援華物資只能依靠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空運,補給量十分微弱。
為配合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攻勢,同時也為了改善中國戰區軍需物資的運輸狀況,從1942年7月起,中、美、英三國又開始磋商反攻緬甸問題。從1942年秋開始,中國在印度的軍隊及撤回雲南的軍隊分別接受了美國教官的訓練,裝備及戰鬥力大大加強,為第二次緬甸作戰作好了充分的准備。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從印度阿薩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區出發,向日軍展開攻擊。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部隊毅然開入道路崎嶇、人跡罕至的野人山。這兒蚊蚋遍地,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被稱為「死亡之路」,又被稱為「絕地」。有膽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國駐印軍,必然已經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和信念!他們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開了緬甸反攻的序幕。
駐印軍作戰英勇,連克頑戰,連續攻取新平洋、於邦等地。12月28日,駐印軍分兵左右兩路向緬北進軍,開始全面反攻。孟買、瓦魯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繼被我軍收復。日軍雖然負隅頑抗,但終究不是我軍對手。
為了策應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在滇西開始對怒江以西的日軍發動猛烈進攻,拉開了滇西反攻。
龍陵,松山、騰沖、平戛是日軍利用滇西高黎貢山的險要地形構築的四個主要據點。經過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日軍在據點周圍修築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鎖了一切道路,儲存了充足的糧食、彈葯、飲水及所需器材。中國遠征軍面對易守難攻的敵軍堡壘,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擊。
松山攻堅戰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戰斗。松山扼滇緬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點。日軍企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中國遠征軍連續發動5次攻擊,將松山外圍日軍據點全部攻佔。但是,其核心據點卻屢攻不下,遠征軍傷亡很大。在此情況下,遠征軍秘密挖掘地道,安裝炸葯,終於炸毀了山上的碉堡。經過3個月的連續攻擊,我軍全殲守敵,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復畹町,1月27日,駐印軍與遠征軍在芒友勝利會師,中國西南國際交通補給線完全打通,雲南省領土完全收復。緬北、滇西作戰,從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歷時1年多。中國軍隊在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艱苦奮斗,挺進2400餘公里,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多座,殲滅日軍2萬多人,繳獲步槍1萬多支、輕重機槍600多挺、汽車600多輛。中國駐印軍、遠征軍也損失4萬多人。
中國軍隊的勝利,不僅殲滅和消耗了日軍的重要力量,更為減輕盟國軍隊在其他戰場上的壓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國遠征軍終於在勝利的日子裡凱旋迴國。
㈤ 中國遠征軍滇西緬北抗戰有哪些事件
滇西抗戰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軍攻陷緬甸後,立刻把戰爭魔抓伸進滇西,妄圖沿滇緬路長驅直入,進而陷我全滇,威逼重慶。自此,「黑雲壓城城欲摧」,地處西南極邊的保山轉眼之間由抗戰後方變為最前沿。
5月4日,日寇侵入龍陵,同時派出飛機54架,對保山這座毫無空防的千年古城實行了慘絕人寰的狂妄濫炸;5日,日軍前鋒偽裝逼近戰略要地惠通橋,被我守軍有效阻擊;10日日軍侵入邊城騰沖。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淪入敵手。中國遠征軍七十一軍依次天塹在北起栗柴壩、南至三江口的全長250多公里的怒江東岸設防據守,經多次交鋒,挫敗了日軍東進企圖,遂穩定了戰局,並與之隔江對峙了兩年之久。期間,預備二師及三十六師曾先後渡江入騰,配合民眾展開游擊戰,並多次重創敵人。
當時,曾一度成為我國唯一的陸路國際交通大動脈的滇緬公路被截斷後,大量援華軍用物資只能由美軍航空隊通過「駝峰航線」輸送,困難重重,風險極大,難有保障。為重新控制並利用滇緬公路這條戰爭生命線,中國駐印遠征軍6個師和英、印軍於1943年10月下旬聯合發起了對緬北日軍的反攻,初獲戰果。次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實和加強的中國遠征軍作出了渡江反攻計劃,衛立粕將軍遂率長官司令部立帳保山馬王屯,調集並指揮第十一及第十二兩個集團軍16個師共16萬人,分左右兩翼向盤距了騰龍一線達兩年之久的頑敵發起致命的攻擊。
5月11日起,霍揆彰將軍率右翼第二十集團軍強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繼而又經四十多個晝夜血戰,終於在9月14日光復邊城騰沖。是役,歷大小數百戰,全殲據守騰境各地日軍六千多人。
5月22日起,宋希濂將軍率左翼第十一集團軍鐵流西進發起了以戰況慘烈而震驚全世界的松山戰役,並於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創造了中國抗戰史上聚殲守敵三千餘人而無一人漏網的輝煌戰例。接著,該部又沿滇緬路攻擊前進,擴大戰果:11月3日收復龍陵,繼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並於次年1月27日與緬北遠征部隊在邊境芒友會師。至此,歷時8個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勝告捷,總計殲敵2.1萬餘人,並收復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英勇悲壯的戰爭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傾其所有,配合軍隊內懲漢奸、外御強敵,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在兩年零八個月的崢嶸歲月里,保山先後慘死平民9萬餘人;民工犧牲2.46萬人;房屋被毀2.8萬間;遭受日機轟炸520架次——僅「五四被炸」這一天,整個保山城除了東北一角外,所有繁華街道、居民區、機關、學校公共場所均遭日機狂轟濫炸而化為一片廢墟,當場遇難10134人,3267間房屋被毀,千年古城頓時屍山血海,陰風慘烈。此後,瘟疫蔓延,又奪去了6萬餘人的生命(據考,此系喪心病狂的日寇投放細菌彈所犯罪行)……然而,大劫之後,保山人民依然咬緊鋼牙,參軍的參軍,支前的支前,勞軍的勞軍,直至贏得最後的勝利。
㈥ 1943年中國遠征軍出擊緬甸,遠征軍都參加了那幾次戰役
1942年春,日軍進攻緬甸。為粉碎日軍的進攻,應英美盟國的請求,中國政府派遣遠征軍於1942年3月上旬出兵緬甸,投入作戰。中國遠征軍下轄第5、第6、第66軍,約10萬兵力,其中第5軍為當時中國惟一的機械化軍。
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機械化第5軍第200師,在師長戴安瀾將軍的指揮下千里躍進,開抵緬甸南部重鎮同古。這個師立足未穩,便與日軍第55師團在同古城外圍發生激烈戰斗。日軍不斷增兵,以4倍的優勢兵力合圍同古城。中國遠征軍援兵受阻,第200師孤軍奮斗,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奉命棄城突圍。
同古之戰後,中國遠征軍調整部署,准備在緬甸中部平滿納地區與日軍主力決戰。但是,在西路作戰的英軍一路敗退。4月16日,英軍主力7000餘人在仁安羌油田附近被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66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挺身而出,率部救出英軍。為感謝中國軍隊的解救,英國女王向孫立人將軍頒發了「帝國司令」勛章。
由於西路英軍敗退和東路中國軍隊失利,平滿納決戰計劃流產。中國遠征軍北撤,計劃在曼德勒地區作最後決戰。但是狡猾的日軍迂迴包抄,攻佔滇緬公路重要樞紐臘戍,切斷中國遠征軍歸國的退路。中國遠征軍被迫放棄曼德勒會戰,分多路撤退。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從緬北向雲南瑞麗方向撤退時,遭到日軍伏擊,戴安瀾身負重傷,於5月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年僅38歲。戴安瀾英勇殉國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哀悼,在延安的毛澤東主席也撰寫輓詩致祭。
杜聿明率領的第5軍軍部及新22師廖耀湘部穿越緬北叢林,向印度撤退。官兵們在險惡的叢林中掙扎了近兩個月,歷盡千辛萬苦,飽受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於7月底退至印度。
孫立人將軍率領新38師部隊,翻越緬甸中部山脈,輾轉進入印度境內。
其他幾路撤退部隊也都慘遭重創。據統計,中國遠征軍共損失5萬餘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於飢餓和叢林病害。
中國官兵發誓要打回緬甸,重開滇緬公路,報仇雪恨。為此,中國政府將退到印度的新22師、新38師殘部整編為新1軍,代號「X」部隊。鄭洞國將軍奉調赴印出任軍長。其後,中國政府在雲南組建了中國遠征軍Y部隊。
1943年下半年,世界大戰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盟軍開始戰略反攻。根據開羅會議決定,中國遠征軍X部隊投入反攻緬甸作戰。返身殺回緬北的中國官兵,沿著當年撤退時留下的斑斑血跡奮勇向前,節節推進,連克孟關、孟拱、加邁等緬北戰略要點,全殲精銳的日軍第18師團,重創第53師團。與此相呼應,中國遠征軍Y部隊也從滇西奮勇出擊。1944年5月中旬,由衛立煌、宋希濂等將軍指揮的Y部隊2個集團軍近20萬人,渡過怒江,分別向松山、騰沖、龍陵等日軍據點發起雷霆般的攻勢。
緬北、滇西戰場連成一片,炮聲震天,殺聲撼地,立時成了二次大戰中一個引人矚目的大戰場。
然而,緬北重鎮密支那的攻城戰卻打得極為艱難。日軍負隅頑抗,城池久攻不下。1944年7月,史迪威將軍委派鄭洞國將軍指揮攻城,鄭軍長選擇在7月7日這個有號召力的日子發起總攻,中國官兵同仇敵愾,奮勇爭先,突破城防。之後,步步為營,掘壕推進,最終攻佔緬北戰略樞紐密支那。
中國遠征軍X和Y部隊,一路沿中印公路從緬北往回打,一路由滇緬公路往外突。兩路大軍相向而行,奮勇沖殺。1945年1月27日,兩路中國遠征軍部隊終於在緬北重鎮芒友勝利會師。至此,緬北、滇西反攻作戰宣告勝利結束。
㈦ 滇西抗戰的重要戰役
龍陵位於滇緬公路龍陵至保山段和騰龍支線分岔口,其地東通保山、北接騰沖、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1942年日軍入侵後,利用該地四面環山、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修築了一個連結城區與四周高地的蛛網狀防禦體系。設第56師團前線指揮所於城內,作為松山、平戛、騰沖等前線作戰部隊的協調指揮中心。龍陵做為日軍前沿陣地的中心樞紐,前可策應松山、平戛、騰沖各據點,後有芒市、遮放作支撐,兵力易於集散調應,還可憑險頑守,龍陵潰敗,整個滇西則無險可守,因此日軍拚命死守,致使中國遠征軍進行三次攻略,方獲勝利,戰斗甚為激烈。
㈧ 二戰時緬甸戰場有哪些著名戰役
緬甸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1942年1月至1945年3月,中、英盟軍在緬甸同日軍進行的一系列防禦和反擊戰斗的總稱,大致可以分為第一次緬甸戰役和第二次緬甸戰役兩個階段性戰役。
一次戰役:
1942年中國出兵緬甸,是中國從國際國內戰略局勢出發,聯合盟國在國外進行的一次反法西斯戰爭,這一戰役以盟國方面的失敗而告終,遠征軍損失也十分慘重。此戰中,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日本在完成緬甸戰役之後得到喘息之機,並藉此鞏固了在緬甸的地位。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既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部,又是東南亞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戰爭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日軍訓練有素,採取迂迴包圍戰術快速推進。中英盟軍尤其是中國遠征軍英勇奮戰,但終因部署不當、指揮有誤而失敗。
二次戰役:
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解放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約3.8萬平方公里。中國遠征軍完成了中國戰略大反攻的全面勝利。
㈨ 滇西抗戰的戰爭經過
1942年春,日軍進犯緬甸。中國政府為保滇緬公路的暢通應英國政府之請,派遣十萬遠征軍,急馳援緬,重創日軍。四月,戰局逆轉,中國遠征軍一部西撤印度,一部輾轉回國。日軍以第五十六師團六個聯隊及第二師團、第十八師團各一部,進犯西南國門。五月三日,犯畹町。四日,占芒市,陷龍陵,狂炸保山。五日,進犯怒江,妄圖占保山,侵昆明,覬覦重慶。在此危急之際,我惠通橋守軍,毀橋阻敵。第三十六師一零二八團急馳保山,予敵以迎頭痛擊。十日,日軍占據騰沖。我怒江以西國土,相繼淪陷。
1942年5月起,我軍預2師、36師進入騰北,隨時對敵游擊,予敵相當打擊。
1942年5月4日,日寇侵入龍陵,同時派出飛機54架,對保山這座毫無空防的千年古城實行了慘絕人寰的狂妄濫炸;5日,日軍前鋒偽裝逼近戰略要地惠通橋,被我守軍有效阻擊;10日日軍侵入邊城騰沖。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淪入敵手。中國遠征軍七十一軍依次天塹在北起栗柴壩、南至三江口的全長250多公里的怒江東岸設防據守,經多次交鋒,挫敗了日軍東進企圖,遂穩定了戰局,並與之隔江對峙了兩年之久。期間,預備二師及三十六師曾先後渡江入騰,配合民眾展開游擊戰,並多次重創敵人。
當時,曾一度成為我國唯一的陸路國際交通大動脈的滇緬公路被截斷後,大量援華軍用物資只能由美軍航空隊通過「駝峰航線」輸送,困難重重,風險極大,難有保障。
1942年6月3日,敵軍又集結惠通橋西岸兵力千餘人,企圖進犯保山,已有三百餘人搶渡至怒江東岸,36師迅速堵擊,將渡江之敵全部消滅,使西岸之敵,不再東渡。敵軍先後兩次渡江進犯,均被我軍奮勇擊退。占據騰沖(騰沖於1942年5月10日被敵軍佔領)之敵,雖曾屢次企圖渡江東進,但均為怒江守軍阻擊退回,終未得逞,雲南形勢,稍為安定。
1943年3月,中國駐印軍六萬將士,一面築路,一面進攻緬北之敵,亦大獲全勝。
1943年5月以後,36師在怒江西岸騰沖南北地區,乘虛進擊,迭摧強寇,多有斬獲,予敵以沉重打擊。
1943年10月下旬,為重新控制並利用滇緬公路這條戰爭生命線,中國駐印遠征軍6個師和英、印軍聯合發起了對緬北日軍的反攻,初獲戰果。
1944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實和加強的中國遠征軍作出了渡江反攻計劃,衛立煌將軍遂率長官司令部立帳保山馬王屯,調集並指揮第十一及第十二兩個集團軍16個師共16萬人,分左右兩翼向盤距了騰龍一線達兩年之久的頑敵發起致命一擊。
1944年5月11日起,霍揆彰將軍率右翼第二十集團軍強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繼而又經四十多個晝夜血戰,終於在1944年9月14日光復邊城騰沖。是役,歷大小數百戰,全殲據守騰境各地日軍六千多人。
1944年5月22日起,宋希濂將軍率左翼第十一集團軍鐵流西進發起了以戰況慘烈而震驚全世界的松山戰役,
1944年夏季,我滇西遠征軍為配合策應駐印軍緬北之攻勢,司令長官衛立煌令:以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為右翼,率53軍、54軍、預備第2師及36師向騰沖推進;以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為左翼,率第2軍、第6軍、第8軍、第71軍、新28師向龍陵推進。右翼各軍於5月11日強渡怒江,向高黎貢山各要隘背水仰攻,戰斗9天,進攻部隊在氣候惡劣,地形險峻,日軍據險築壘情況下,鏖戰旬余,迫敵潰逃,死守騰沖。敵軍利用騰沖堅固城牆,構築堡壘,壕道縱橫,憑城固守。我右翼各部隊於8月2日開始圍攻,經我軍40餘日之苦戰,至9月14日將頑寇2000餘人全部殲滅,收復全城。
1944年6月1日,反攻滇西之11集團軍渡過怒江,向龍陵推進。於6月10日先後攻克臘勐、鎮安及龍陵縣城。嗣後敵由騰沖、芒市集結殘余兵力,進行反撲,而松山為敵據守尚未攻下,後路截斷,補給不繼。6月中旬,左翼各軍放棄龍陵縣城,與敵鏖戰於松山、象達、平戛等地。
㈩ 出兵滇緬作戰的經過是什麼
史迪威將軍堅持要以劣勢兵力繼續向日軍進攻,當他得知杜聿明下達了突圍的命令,表示堅決反對,並派參謀竇爾登進行監督。杜聿明表示:保全軍力,這是任何一個指揮官的常識和義務。杜聿明拒絕了這個美國人的命令,組織部隊主動撤退。
3月30日清晨,第200師安全渡過錫唐河,連傷病員也全部順利轉移。日軍佔領東吁後,分兵兩路,發展攻勢。事後,戴安瀾師長深有感慨地說:下令沖鋒,原本是步兵打仗的口頭禪;緊要關頭,敢於下令撤退,才是指揮官的真功夫啊!
東吁戰斗,第200師深入緬甸南部,同數倍於己、且有強大的空軍支援的日軍激戰12天,殲滅日軍5000多人,主動安全地轉移,有力地支援了英緬軍。戰後日軍在編寫戰史時承認:「當面之敵是重慶第200師,其戰斗意志始終旺盛,尤其是擔任撤退收容任務的部隊,直至最後仍固守陣地拚命抵抗,雖說是敵人也確實十分英勇。」
4月1日,曾經指揮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驅車來到中國遠征軍第5軍司令部駐地漂貝,特意會見杜聿明。這位英國上將稱贊在東吁作戰的中國軍隊英勇善戰,對中國軍隊在東吁掩護英緬軍第一師安全撤退表示感謝。
4月14日,英緬軍第1師和英裝甲兵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軍第33師團一部包圍,情況緊急。下午2時,亞歷山大將軍當面告知中國遠征軍代表侯滕,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給予援助。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得知這一緊急情況和英軍的請求後,孫立人師長趕到英軍第一軍團長史林姆將軍的指揮所,研究援救英軍的作戰方案。
這天下午5時,遠征軍長官部命令唯一的裝甲兵團、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緊急前往支援。第38師受命後,副師長齊學啟和第113團團長率領部隊,星夜趕往皎勃東地區。亞歷山大將軍看到戰場形勢嚴峻,l個團難以解圍,再次要求中國遠征軍增派部隊。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命令第38師再派1個團前往增援英緬軍。孫立人師長也親赴戰場指揮。
4月16日,日軍進至仁安羌以東5公里,派出1個營直趨凱敏,師團主力向仁安羌東北挺進。17日,日軍切斷了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第33師團主力逼近仁安羌。這時候,英緬軍第1師全部、坦克營1部在仁安羌東北地區被日軍包圍,面對優勢日軍的圍攻,英緬軍官兵驚恐萬狀,把突圍的希望寄予中國軍隊的救援,不斷向中國遠征軍呼救。上午11時,中國遠征軍第113團進至賓河北岸,迅速進行向日軍攻擊的戰斗准備。
4月18日拂曉,中國軍隊在英緬軍12輛坦克和3門火炮的支援下,向該地日軍發起攻擊。激戰數小時,日軍被擊潰。第113團右翼營士氣高昂,渡河追擊,但受到賓河南岸的日軍阻擊。英緬軍第1師師長斯高特看見中國軍隊到來,如獲救星,直言不諱地說:「本師飲水及食糧斷絕已兩日,困難萬分,官兵無法維持,勢將瓦解。」孫立人師長趕到前線後,得知英緬軍的艱難處境後,連夜調整部署,集中兵力支援英緬軍突圍。
4月19日,天剛蒙蒙亮,第113團向日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激烈的戰斗進行到下午2時,中國軍隊終於攻克了501高地,擊破了日軍的包圍圈,解救出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內的被圍英軍7000多人,美國教士、新聞記者500多人,汽車100多輛,戰馬1000多匹,全部收復了油田區。戰斗結束後,中國軍隊掩護英緬第1師向賓河北岸陸續撤退。
英緬軍官兵「三天的苦熬,已使他們狼狽不堪」,當他們被中國軍隊解救時,「個個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眼眶中竟都含有感激的淚水。」
中國遠征軍第38師一部在援救仁安羌的英軍時,以不足千人的兵力,連續作戰,英勇頑強,以少勝多,擊潰日軍,成功地解救出近10倍於己的英緬軍官兵,不僅受到同盟的贊譽,英倫三島也為中國遠征軍的英勇戰績所轟動。英國政府後來向第38師師長孫立人、第113團團長等多人頒發了勛章。美國官方撰寫中緬戰場戰史的一名作者評述這場戰斗時說:「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第38師及其卓越的指揮官一出兵,就建立了他們的榮譽。在仁安的巧妙的戰役中,英勇干練的孫立人率領他的訓練良好、士氣旺盛的部隊,完整無損地穿過了克欽邦,這真是罕有的成就。」
4月下旬,日軍調整部署,加強攻勢。4月29日,臘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陷落。5月~8月,中國遠征軍陸續撤退,部隊官兵歷盡千辛萬苦,先後回國。
副司令長官杜聿明將軍率領第5軍直屬隊及新編第22師在森林中徒步。當時正是雨季,行軍途中,連日暴雨,山洪暴發,官兵飢病交加,部隊糧盡葯絕,死亡累累,屍骨暴野。僅第22師,就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亡了2000多人。杜聿明自己也染上了重病,幾乎殞命。杜聿明回國後,一再檢討說:「此次作戰失敗事,是學生指揮無能,未能完成任務,為國爭光。」杜聿明還請求處分。誰知蔣介石不但沒有處分他,反而把杜聿明提升為第5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率領全師官兵撤退途中,於5月中旬與軍部補訓處、第66軍新編第28師部分官兵會合,5月中旬穿越西保、摩谷公路的封鎖線時,遭到日軍的伏擊,戴安瀾師長在指揮部隊作戰時身負重傷,5月26日晚,進至緬甸北部的茅邦村,不治去世。該部6月回到雲南時,全師僅剩2600多人。
第961師和第5軍炮兵、工兵各1部撤退途中,進入山高路險的野人山,部隊所至,毒蛇、蚊蚋遍地,糧葯斷絕,官兵行軍艱難,死亡慘重。途中遭到日軍伏擊時,副師長胡義賓在督戰時不幸陣亡。這支部隊經過千辛萬苦,終於翻過高黎貢山,於8月中旬抵達滇西劍川。
第38師在孫立人師長率領下,抵達印度的英帕爾。
中國遠征軍在極為復雜的國際背景下,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在保衛東吁、解救英軍等戰斗中,表現得英勇頑強,受到廣泛的贊譽。但是,由於喪失了最佳出國作戰的時機,加之指揮頭緒多等諸多原因,遠征軍出征中處於被動態勢,未能達成戰役企圖。總兵力達10萬人的遠征軍,8月先後撤到印度和滇西的部隊,只有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