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對中國人怎麼樣
A. 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
獨立前,華人曾經出掌國家要職,例如李遐養爵士榮任巴特勒(Harcourt Butler)爵士與英尼斯(Charles Innes)爵士當政時出任農林部長。李氏祖籍廣東台山,緬甸土生,曾留學英國,執業律師;還有木匠阿灼,原名曹鸞翔,初抵緬甸時一貧如冼,但後來卻成了著名的承包商,被委為立法委員。1948年緬甸獨立後,政府推行國有化與本土化政策,華人不再享有政治地位。
1964年緬甸推行國有化運動,許多華裔商人被迫離開緬甸,華人創辦的學校與報社都被迫關閉。1967年6月,緬甸還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排華暴亂,憤怒的暴民在仰光唐人街殺人放火,華人商店與住家被掠奪一空,許多華人丟了性命。暴亂蹂躪了好幾個城市。
由於緬甸推行歸化政策,職業限制政策,又取締華校與華文報刊,使華人謀生困難,紛紛加入緬籍。但緬甸的法律很嚴,只有那些在第一次英緬戰爭(1824)爆發前在緬甸居住的家庭成員才能取得公民權,其他人只能申請特別外人登記卡。登記卡持有人可以居住在緬甸,但不能享有與土著同等的權利。許多華人乃花錢買公民權證書。至今沒有加入緬籍的華人不到10% 。
緬甸華人作為一個種族集團,並不像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那樣在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在緬王時代,他們是純粹的商人,在英國殖民時代亦如此。但由於在戰前殖民政府推行種族代議制,所以在仰光市議會里有一兩個華人代表。在二戰期間,一些華裔特別是混血兒,積極同緬甸各族一起共同抗日,因此戰後當上公務員、技術員、醫生、軍官,但參政的華人仍鳳毛麟角。1962年奈溫軍人政權上台後,華人從政受到限制。奈溫(秀貌)本人是混血華裔,其他還有革命委員會第二號人物兼國防軍副總參謀長昂季(陳天旺)、原緬甸總統山友(San Yu)、奈溫政權的功臣礦業部長尼尼博士、教育部長陳友才……等。華人對緬甸經濟的貢獻是很大的,華人利用自己的海外通商網路,幫助政府促銷農產品。50年代中,華人響應政府的號召,把進出口的大部分讓出來給緬甸人經營,自己從商業轉向工業,開辟了新型工業發展的新紀元,維護了民族團結。
吳敏素在《工商業中的緬甸人》一文中曾指出:「戰後緬甸工業發展是由華僑完成的。」1962年,緬甸國防軍副總參謀長兼陸軍總司令昂季准將在新年賀詞中說道:「我們對居住在緬甸的中國人,對他們一百幾十年來對緬甸經濟建設作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評估。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工作建設於斯。因此,我們從來不把居住在緬甸的中國人當做普通的外國人看待。」
70年代中,緬甸放寬公民出國打工的限制,華人為緬甸創收了不少外匯,並進口了不少汽車和生產設備。1989年緬甸改革開放以後,華人在中緬邊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有今天的繁榮,離不開華人的作用。
今天的華人社會已與往日不同。緬甸華人本身變了,外國環境也在變。在一些人眼裡,華人和緬甸人根本沒有什麼區別,膚色和長相大同小異,風俗習慣也已毫無差別。華人家庭一般比較富裕,幾乎都有汽車,有些甚至有兩三部。他們勤快,會賺錢,受到善待。緬甸對外開放以後,利用中國大陸、港、澳、台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華人資金發展經濟的心情非常迫切,隨著其他國家、地區華人資金的流入,緬甸華人的社會經濟地位也相應提高。
隨著形勢的發展,緬甸已放寬了對華文教育的管制。在緬甸實行對外開放10周年之際,中文報紙《緬甸華報》在仰光出版發行,這是30多年來緬甸首次出版發行中文報紙。作為緬甸權力核心的「戰略研究中心」向華人提出:「你們要有思想准備,要是把『華僑中學』交還給你們,你們要做什麼?」
B. 緬甸並不富裕,為什麼定居了大量中國人
現如今隨著我國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閑暇之餘出國旅遊換一個環境,就有很多人選擇去鄰國緬甸,可其中一部分人在去過之後就會選擇在緬甸定居,原因有三:緬甸日常消費水平低;緬甸盛產的翡翠很得中國人喜歡,是很大的商機;在緬甸工作壓力比在國內小得不只幾倍那麼簡單。
這些理由非常現實,很多國人也都能明白並且會表示贊同,畢竟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有些人適合壓力大,有些人就喜歡閑適的生活,都是選擇。
C. 中國人和緬甸人的區別在哪裡緬甸人有什麼特徵
緬甸人要比中國人稍微黑一些,你可以從精神面貌以及體型可以看出來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人相對而言是比較魁梧
D. 緬甸和中國關系怎麼樣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
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
上世紀50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0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率先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下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了典範。長期以來,中緬堅持睦鄰友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合作,雙邊關系穩步發展。
1999年6月,緬甸國家與和平發展委員會第一秘書長欽紐中將訪華,兩國領導人就致力於發展面向21世紀長期穩定、睦鄰互信的中緬友好合作關系達成共識,並就進一步加強兩國經貿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兩國關系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E. 華人目前在緬甸的社會地位如何
目前華人在緬甸的社會地位,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好,因為主要是因為緬甸這個國家在歷史上長期受受到中國的壓迫,所以很多時候可能在自己的歷史課本上肯定向自己的民眾灌輸當時是如何對抗中國的壓力最後才取得民族的解放,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都進行的一種政治宣傳。
雖然在中國近代史上,因為越南佔領緬甸和柬埔寨,導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發生,所以其實剛建國的時候緬甸對中國開始懷有感恩之心的。不過其實中國現在對緬甸還是有比較大的控制力,而且除了扶持緬甸政府軍之外在經濟往來上面對緬甸也嚴重依賴中國。華人目前在緬甸的主要行為是經商,而且華人無利不貪的個性把很多殘次品都大部分的賣的緬甸,經常性的坑蒙拐騙也非常引起緬甸人民的反感,把緬甸作為一個小國有的時候不得不接受這些不平等等的事情,所以在對待華人這一塊其實還是抱有深深的敵意。
F. 緬甸人為何對中國人如此消極原因什麼呢
說到緬甸,大家應該都會聯想到玉石。的確,緬甸的玉石在全球都屬於比較有名的。它屬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和中國一樣也屬於一個文明古國,多民族的國家,其歷史文化悠久,同時也將傳統文化保持得非常好。中國與緬甸最早是在絲綢之路建立了友好關系並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緬甸人對中國人都有成見,有些知識分子還是比較喜歡中國文化,他們不遠萬里到中國來學習中國的文化特色,豐富自己的知識與內涵。這樣的緬甸人我覺得是最美的,他們並沒有盲目跟風,而是遵循自己的內心,不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
G. 緬甸人怎麼樣可以得到中國戶口
如果能提供在中國定居的證明,可以向當地市、縣公安局申請加入中國國籍。你如果有緬甸護照,按緬甸人申請。如果沒有緬甸護照,按無國籍人申請。 申請加入中國國籍須知:
一、申請條件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一)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中國的;
(三)有其他正當理由的。
二、受理、審批機關
受理國籍申請的機關,在國內為當地市、縣公安局,在外國為中國外交代表機關和領事機關。加入中國國籍申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負責審批。
三、申請手續
(一)填寫《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申請表》;
(二)提交要求加入中國國籍的書面申請;
(三)提交相應證明:
(1)外國護照復印件;
(2)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復印件;
(3)如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所生的子女,須提供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相關證明。
(4)受理機關認為與申請國籍有關的其他材料。
四、其他事項
被批准加入中國國籍後,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出入境手續按中國公民有關規定辦理。
H. 如果中國人有緬甸進入中國境內會怎麼樣
如果中國人,出示中國護照,就自然可以入境,沒有什麼怎麼樣的。
如果沒有護照,那就麻煩點,不過有身份證也可以,但是公安會認為你是非法出境去緬甸,難免要處理一下。
I. 怎麼感覺緬甸都是中國人呢
緬甸位於東南亞,與中國接壤,很多緬甸人都是近代中國遷入的,且緬甸原住民與中國人同屬蒙古利亞人種,外貌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