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過什麼節日
① 緬甸10月份有什麼節日
緬甸10月份有點燈節、敬老節、獻袈裟節。
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先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吁王朝和貢榜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三次英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9月,以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1988年9月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新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2011年2月,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2018年3月,吳廷覺辭職。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2021年2月1日,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當前,緬甸多座城市出現大范圍通信中斷 。緬甸軍方發表聲明說,根據憲法條款,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4月16日,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宣布成立民族團結政府,溫敏任總統 。
② 緬甸什麼時候過春節
緬甸沒有春節這個節日,但緬甸的華人都過春節。
緬甸的華人,不論宗教信仰如何,每年都在一起歡度春節。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飯,飯後熱熱鬧鬧地歡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來。年初一是法定的公休假日,人們穿上新衣走親串戚,分居各地的親戚朋友,都利用這個節日團聚同賀新年,「恭賀發財」。
2019年,在中緬文化周期間,中緬兩國舉行了跨國春晚。「中緬情·合家歡」新春聯歡晚會在緬甸仰光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舉辦,中緬兩國藝術家聯袂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跨國春晚。緬甸聯邦議會人民院副議長吞吞亨、宗教事務與文化部部長昂哥、仰光省首席部長漂敏登和緬甸國家廣播電視局局長敏推等緬方政府官員一同觀看了演出。
(2)緬甸人過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跨國春晚具體內容:
中緬聯合舉辦新春聯歡晚會,旨在以文化藝術交流合作,弘揚傳統友誼,推進共同發展。表演在歌舞《相親相愛》中拉開帷幕,晚會舞台化身承載兩國人民「共飲一江水」情誼的帆船,以融合兩國多民族特色歌舞表演為主題,寓意兩國人民「胞波」情深。
兩國藝術家分別表演了各具民族風韻的景頗族歌曲、佤族歌曲、影子舞、踢裙舞蹈、木偶舞和孔雀舞等節目,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當晚緬甸天網電視台演播大廳內高朋滿座,高潮迭起,掌聲不斷。晚會錄制完成後將於2月4日中國農歷除夕在緬甸國家電視台和天網電視台播出。
③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
緬甸有14個邦,或叫省,其中最大的墠邦ShanState,聚居著27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Shan族,所以叫Shan邦。墠邦省東枝Taunggyi,因為海拔高所以氣候涼爽,加上萊茵湖的魅力,使它成為近年來緬甸最吸引人的避暑勝地。

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隻,游湖的馬達船船身很長,船頭高高翹起,重心落在後半段,觀光客有座椅但只能坐五個人;當地人直接坐在船底板上可坐十人。我們由湖北岸的良瑞碼頭進湖去,長長水道上一路迎面而來的船隻多是載著湖中浮田出產的蔬果,還有正在泡澡消暑的水牛。
④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4)緬甸人過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⑤ 緬甸人有沒有中秋節這個習俗
沒有,因為中秋節是中國人的節日。
⑥ 緬甸人拜佛的習俗
緬甸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到處都是寺廟佛塔。據說在緬甸,你無論站在什麼地方,隨便望一眼,都會看見許多寺廟佛塔。真可謂:佛祖無處不在! 到了緬甸,到處要赤腳,很多時候不能穿鞋,也不能穿襪子。否則,就會犯了當地宗教風俗之大忌:對佛祖不敬。在緬甸,要進入寺廟佛塔燒香拜佛,一定要遵守規矩。這規矩就是:你必須把鞋脫掉,方可入內,任何人都不例外。上至國家的領導人,下 不支持Flash 旅遊目的地下一站:太空 戶外探險,愛恨交織 新喀里多尼亞天堂之旅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到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但傳說在緬甸歷史上有過一次例外,那是在80年代,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應邀訪問緬甸,參觀仰光大金佛塔時,因其年邁體衰,也因其德高望重,惟一一次破例,讓她穿著鞋襪走進了金碧輝煌的神聖的大金佛塔。聽說這件事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緬甸人用這種赤腳的方式,表示對佛祖的虔誠之至——上可知天,下可會地。我心坦誠,一心敬佛。因為光腳是表示赤誠,所以那些沿著緬甸的大街小巷,甚至在鄉村小道化緣的和尚,無論天晴下雨,一律赤腳而行。一是以此而昭示世人,自己對佛祖很虔誠;二來也是表示對施主的尊敬。 而那些對佛祖同樣虔誠的施主,施捨時也要光著腳,把早晨煮好的米飯一勺一勺地盛到和尚們的缽里去,穿著棗紅色袈裟的和尚們則排著長隊,依次領取。這是樹木蔥蘢的緬甸早晨的一景。 因為經常要光著腳,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緬甸為什麼人人穿拖鞋了。平民百姓無論做工還是休閑,都只穿拖鞋;甚至有些緬甸政府要員,在隆重的國宴上或會見外國政要時,也都穿著拖鞋。一開始我看見這種情景,感到有些不習慣。但時間長了,了解到緬甸人赤腳的風俗後,便非常理解他們了。除了天氣太熱、赤腳穿拖鞋舒服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燒香拜佛方便。緬甸人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一天要拜很多次佛。 因此,在緬甸穿襪子的機會或穿襪子的人極少。那些想推銷襪子的人可千萬別打錯算盤,到緬甸來推銷襪子或開辦一家襪子工廠。(成德文)
⑦ 11.23緬甸什麼節日
獻袈裟節----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
緬歷
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
迎神
,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
光明節
」。
⑧ 11月26號是緬甸人的什麼節日
點燈節
緬甸以節日多著稱。緬甸人每年的節日慶典很多,休息日很多。其中,政治節日有6個,計休息6天。即獨立節、聯邦節、農民節、建軍節、五一節、烈士節,各休息1天。傳統節日,緬甸每年大約有24個之多,大多數與佛教有關。主要傳統節日有6個。其 中,潑水節,休息4天;浴榕節、安居節、點燈節、光明節、拜塔節,各休息1天 ,總計休息9天。 緬甸政府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每周休息2天。再加上每年的政治節日和傳統節日在內, 緬甸人每年大約有節假日110多天。
緬甸節日一覽
1月14日獨立紀念日
2月12日聯邦紀念日
3月2日 農民節
3月10日乾旱季慶典
3月27日抗日勝利日
4月潑水節
5月1日 勞動節
7月19日烈士日
11月26日 點燈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或1月新年
⑨ 緬甸都有什麼重大節日
緬甸境內種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飲也呈現包羅萬象的特色,尤其以撣族、緬族、中國和印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當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調的魚、肉和蔬菜以及葫蘆湯,緬甸料理的特色為比較油和咸但較不辛辣。
緬甸粽子: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緬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飯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魚醬有許多種形式,米飯、其它菜餚與湯一起食用。米粉和魚湯做成的魚粉湯,椰子、雞肉咖喱加面條做成的椰奶面條都是緬甸人最喜歡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緬甸也盛產海鮮,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緬餐和中餐館中,螃蟹、對蝦、龍蝦和其它貝類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菜餚。
典型的緬餐館供應肉類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緬甸餐館還可以做中國菜和印度菜,其它風味的亞洲菜包括泰國、越南、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風味的菜餚在緬甸也可以品嘗到。西餐主要是在賓館飯店中才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館提供義大利菜。
緬甸有許多茶葉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幾家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我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萊。如把芒果切成片,拌隊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緬族人占緬甸人口的大多數,遍居於緬甸全國。遵照佛教習俗,緬人每日只進兩餐,進餐時間約在上午9時與下午5時。由於緬甸是大米之邦,所以緬人素以大米為主食,菜餚很簡單,慣以咖喱為佐料。進餐時,大家圍於矮桌四周,或蹲,或盤腿而坐,桌上放一碗咖喱菜湯,一碟魚蝦醬和幾杯清水,人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米飯抓進口中。有時,湯碗里放一把湯匙,以備公用。一般而言,各家用餐都禁酒,但在酒店裡可以飲酒。飯後,人們到水缸邊洗手,然後喝水、吸煙或嚼檳榔。
緬甸飲食文化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講究菜餚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⑤製法: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沖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等。
因境內種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飲也呈現包羅萬象的特色,尤其以撣族、緬族、中國和印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當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調的魚、肉和蔬菜以及葫蘆湯等。緬甸料理的特色為比較油和咸但較不辛辣。
·爽口香脆炸素菜:把胡蘆瓜切段及豆芽蘸炸漿入油鑊炸,前者炸起來十分爽口;豆芽則以脆口取勝,蘸自家調制的辣醬,酸甜又香口。
·茶葉沙律:緬甸的沙律沒有沙律醬,而用清香茶葉去提香,拌菜絲、蝦 米、緬甸珍珠豆(花生),蠶豆,用來佐酒或茶俱佳。
·魚粉湯:把魚拆肉,以香茅和姜去調味,除去俗稱的「泥臭味」,再用炒香的馬豆熬湯,米粉盡收魚湯的鮮味之餘,伴菜有入口香而爽的香·蕉樹芯、炸制, 魚湯底濃到化不開。
·咖喱蟹:主要以咖喱粉調味,拌洋�提香,辣度可隨口味增多減少,肉蟹味濃郁又香口。
·緬甸大蝦:緬甸運來的大蝦以多膏見稱,烹調以姜油、蒜及咖喱粉,芫荽味很香,身長而肉嫩,入口如吃龍蝦肉。
到緬甸旅遊,最值得看的有5大特色
1\東西方文明的並存:在人文景觀方面,緬甸保存著許多東方社會的傳統,但由於曾經長期被西方殖民者統治,又有許多西方的特色.在那裡,你可以看到許多亞洲特有的東西---男人和女人的穿著長裙,走在金色的寶塔旁邊.但離此不遠的地方,卻又聳立著已被損壞的殖民地建築物.
2\佛教建築與佛教文化
3\熱帶風光
4\自然風光'
旅遊景點:
1\仰光的大金塔,素麵佛塔.皇家湖.翁山公園.百年火車站.茵雅湖.
2,曼德勒,爬曼德勒山.
3\蒲甘,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它曾是一個古代王國的中心.被損壞了的3000座廟宇分散在圍繞該城的田園里,而它的影響是跨越時代的.
路線:有民用航空可以直達緬甸首都仰光的明哥拉郭機場.
公路交通也十分發達,有滇緬公路與中國雲南相通,緬甸有幾萬公里的公路,但大部分都沒有鋪設柏油路面.
在緬甸國內有鐵路與公路客運.仰光與曼德勒之間有計程車.曼德勒到蒲甘可坐船游覽,沿伊洛瓦底江欣賞兩岸風光.
緬甸緬族人飲食習慣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講究菜餚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⑤製法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沖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等。
緬甸民俗風情
緬甸是佛教國家,全國人口中有89.4%為佛教徒,全國各地處處是佛塔,有(金之都)美譽,尤以仰光之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舉世聞名,入佛寺須脫鞋、襪,女性入佛亦不得穿絲襪,同時不宜穿短褲。
由於篤信佛教,緬甸人性情各,心地善良,也很好客,上朋友家作客,通常會備小禮物饋贈.
有趣的是,緬甸人有名無姓,男士名字前冠以U(念烏),女前冠以DAW(念道)。
緬甸人重視教育,緬文及英文普遍使用,如必須找華文翻譯員,亦不難找。
緬甸夜間無娛樂,旅客在晚餐之後,就無處可去。團體在仰光旅遊可請旅行社安排傳統歌舞。一些較新的旅館有卡拉OK及酒廊等設施。
緬甸之服飾極有特色,無論男女老少下身都著棉布"沙龍",男生打結於前,女生則打結於腰側。在一般場合,男生上身穿長袖襯衫,下身穿沙龍,遇正式場合則外加一件長袖短外套,外套上縫有中國布約,腳穿塑膠拖鞋。緬甸有許多政府官員為軍人,接見外賓會穿軍服。女生則上身穿縫制的貼身衣服,遇正式場合外加顏色鮮艷亮麗的圍巾,同樣是足穿拖鞋,惟已有一些年輕時髦小姐穿高跟鞋。
緬甸之平均為攝氏32度,在最炎熱的季節,中部乾燥地區溫度相當高。男性穿襯衫即可,若遇正式場合宜系領帶或穿西服。女性則建議穿棉質洋裝。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雨季,宜帶雨傘。10月下旬至2月中旬則為較涼的季節,可攜一件上套備用,冬季至曼德勒及北部的SHAN州,則須攜帶冬裝。
⑩ 緬甸都有什麼傳統節日
每年四月中旬是緬甸潑水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小吃有咖喱和沙拉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