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在緬甸哪裡
❶ 安息是指現在的哪裡
安息,為伊朗高原古代國家,建於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漢朝取阿爾撒息王朝的漢語音譯「安息」作為國名。也可以看做現在的伊朗。
❷ 緬甸在哪裡
得看你要去緬甸的那個城市,現在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很多中國人,比如說緬甸,緬甸這個國家距離中國還是非常近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喜歡到這里遊玩,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緬甸這個地方有三個華人特區,而且每一處都距離中國非常近。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緬甸的撣邦果敢自治區,這個地方的首府就是老街,對於這個地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畢竟老街的風景還是非常不錯的,很多人都喜歡在緬甸旅遊的時候到這里遊玩,不過這里曾經是滿清時期果敢土司的所在地,但是在清末的時候,這里被割讓給英緬了,從此這里就變成緬甸的一部分,而這里的漢族也成為了緬甸承認的少數民族,這里距離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城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可以說是非常的近。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看緬甸撣邦第二特區,這里有著非常多的佤族人,它是全世界佤族人主要的聚集區之一,這里的面積總共有3萬平方公里,有60萬人口,不過這里佤族人也是分為北佤和南佤的,而北佤和中國的雲南省距離非常近。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看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這個地方是在1989年成立的,首府在勐拉,這里的人口大約有8.5萬人,北方靠近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東邊是寮國,西邊是佤邦族,這個地方是華人地區最小的是一個,不過這里非常像中國的一個小縣城。
這幾個地方可以去看看喲。
❸ 緬甸邊境在中國哪裡
中國雲南。
地理位置介紹: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
(3)安息在緬甸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與緬甸邊界問題解決的歷史:
第一,中緬邊界中的「麥克馬洪線」問題的解決,首先是因為中緬雙方對這一問題採取了正確的態度。中國政府並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又注意到了以下事實:「麥克馬洪線」以南的未定界地區自清末以來已不歸中國管轄;
而緬甸則在獨立後從英國繼承了這個地區,當地景頗族建立的克欽邦加入了緬甸聯邦,因而這片土地變更就會影響到緬甸的聯邦制度;緬甸作為中國的鄰邦和新獨立的民族主義國家,在國際上執行和平中立和對華友好的政策,這與中國政府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致的,中國政府對緬甸自然不能不予以重視。
到上述種種因素,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採取了既要考慮歷史背景又要考慮實際情況的態度:
一是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合法地位;
二是從實際管轄情況出發,將「麥克馬洪線」視為「習慣線」的一部分;三是把「麥克馬洪線」問題和邊界中的其他問題「作為一個整體聯系起來加以考慮」;四是在實際劃界時,在全面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的基礎上,把「麥克馬洪線」作為「習慣線」的一部分而予以接受。
緬甸雖然在獨立後從英國繼承了「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並說「麥克馬洪線」「並非強加於西藏」,但事實上仍採取了友好合作的態度:
一是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雖然僅僅是進行談判的問題,印度的態度卻完全不同。早在1952年,印度政府就認定:「麥克馬洪線南邊的領土是我們(印度)的,因而也就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澳)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印度對華戰事》,三聯書店1971年版,第75頁。)從一開始就與中國達成了維持現狀的默契;
二是最終放棄了根據分水嶺對「麥克馬洪線」進行修改的主張,承認包括「麥克馬洪線」在內的中緬邊界北段都是未定界,否認了該線的有效性;三是接受了全面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把片馬、古浪、崗房歸還中國,並在歸還地區的面積上作了一定讓步,在中緬邊界的中段和南段接受了中國的建議。
❹ 緬甸屬於哪裡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4)安息在緬甸哪裡擴展閱讀
緬甸習俗:
1.在緬甸,臉塗特納卡是防曬美容的方式,請勿感到好奇,拍照建議先經過當事人同意為佳;
2.緬甸以烏鴉為神鳥,不能捕捉和傷害,牛在緬甸也被視為神物,任其遊逛,鴿子也是緬甸人非常喜愛的,傷害不得;
3.緬甸愛惜生物,花草。不要踐踏花草;
4.緬甸人善良,路人都會朝您微笑,那是善意的打招呼方式;
5.最重要的事,緬甸不接受人民幣,只接受美金和緬幣。美金一定要贊新,不能有任何塗污,折角,摺痕,美金可以在機場換成緬甸幣。
❺ 古安息國在哪裡
古代中東的地名和國名,首見於《史記•大宛列傳》。作為地名,其范圍大致相當於今伊朗的呼羅珊地區。作為國名,指公元前247~公元224年的帕提亞(Parthia)帝國。帕提亞原為古波斯阿契門尼德王朝、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帝國治下的一個郡。該郡居民主要是巴塔哇人(Parthava,此族名見於約公元前520年大流士一世的Bihistūn摩崖碑)。公元前250~前248或前247年,郡中一部落酋長阿賽西(Arsaces)兄弟起義,宣告獨立。波斯史家多稱安息的創建者為Arsak,漢人遂因其王名稱其國為安息。安息的早期都城希臘名為Hecatompylos,義為「百門之城」;《漢書》中稱為番兜,《後漢書》稱為和櫝。一說番兜即Parthia或Parthava之音譯,和櫝系番兜之音訛。
安息至密司立對提一世(MithradatesI,前171~前138或前137)時期,才大大強盛起來。他即位後幾年間,擊敗東鄰大夏和西邊塞琉古治下的敘利亞,在中東建立了東自大夏、身毒,西至兩河流域,北自裏海,南至波斯灣的大帝國。他和他的繼承者弗拉特二世(FraatesⅡ前138或前137~前128或前127)統治時期是安息最繁榮強盛時期。漢使張騫於公元前129或前128年到達大月氏(即月氏)、大夏時,正當弗拉特二世末年。張騫雖未親到安息,但聽到了一些安息的情況。
張騫歸國後不久,可能由於大月氏南下的壓力,中亞好幾支塞人(Sakas)主要是薩卡拉瓦克人(Sacaraucae)、馬薩革泰人(Massagetae)和帕喜人(Parsii)等部南下侵入安息北部,從木鹿(Merv),經赫拉特(Herat),直到錫斯坦(Seistan)。
經幾年的騷亂,直至密司立對提二世(MithradatesⅢ,前124~前87)繼位後,安息才派貴族蘇林(Suren)率大軍赴東部鎮壓入侵的塞人,費時十年始得東部平靜。於是,相當多的一部分塞人從阿拉科西亞(Arachosia)東徙,越過蘇萊曼山進入南亞次大陸。公元前120~前80年間,一支塞人南下占據了西海岸,直到卡提阿瓦(Kattiawar),建立了幾個塞種小國,西方記載稱之為「天竺——塞種」(Indo-Scythia)。另一支自公元前80年始,沿印度河北上,拓地經旁遮普直抵喀布爾河流域,進入罽賓。
密司立對提二世死後,安息漸衰。這時;西方有新興的羅馬勢力,東方有已吞並了大夏的大月氏及其後繼者貴霜王朝,在兩強壓力下,安息處境日益困難。公元1~2世紀,它和羅馬為爭奪亞美尼亞和兩河流域進行了長期戰爭,在人力、物力方面都蒙受重大損失。它後期的都城斯賓(Ktesiphon),曾三次遭到羅馬軍隊的洗劫,宮殿多被燒毀。自公元前2世紀中葉以來商業就十分興盛的中東貿易中心斯羅城(Seleuceia)也在公元164年完全被破壞。其末代君主阿爾塔邦五世(ArtabanusV,213~227),終於在新興的波斯薩珊王朝阿爾達希爾一世(ArdashirI)連年攻擊下,兵敗被殺,國亡。
安息帝國在中東存在470餘年,它由很多小地區、小部落組成,很不穩定,不是一個政治上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國家。但因它在地理上居歐亞貿易要道,而在經濟上得以繁榮。古代「絲綢之路」和幾條重要支路都要穿過安息。若從帕米爾以西取道索格底亞那,西南行經號為「小安息」的重要商業城市木鹿、舊都和櫝、阿蠻(Acbatana,今伊朗哈馬丹)、冬宮斯賓,即達斯羅。斯羅是中東貿易樞紐,據說有60萬人口。自斯羅沿底格里斯河南下可達於羅(Uruk)和條支(Antiochea,即CharaxSpasinu),西行可達安條克、帕爾米拉(Palmyra)、大馬士革,乃至犁靬(埃及亞歷山大城)。若另從皮山啟程,越懸度,經罽賓、烏弋山離,再經喀爾馬尼亞、波斯,也到達波斯灣頭的條支。若走更北的道路,即自天山以北經烏孫、大宛以西河中地區,亦須通過安息的東方門戶木鹿。若走海路,自南亞次大陸西岸諸港西航,經波斯灣至條支的海路,則比渡阿拉伯海、紅海至大秦的海路要近得多。安息從處於壟斷東西貿易路線的中繼地位而獲得的利益,是它得以繁榮的重要原因。
❻ 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安息國是現在的哪裡
安息帝國(波斯語: 、Emper turi Ashk ni
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是古波斯地區古典時期的一個王朝。
其疆域最大時北至裏海,南至波斯灣,東接大夏、古印度,西至幼發拉底河即今伊朗、伊拉克、亞美尼亞全境,土耳其、喬治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塔吉克和阿富汗的部分。作為國家存在的時間約為前248年~224年;
同學您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
祝您策馬奔騰哦~
❼ 緬甸與中國哪些地方交界
緬甸和中國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怒江州交界,國境線長2200公里。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7)安息在緬甸哪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亘峽口,面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
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千米,海床為半封閉型淺海大陸架。
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至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我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❽ 絲綢之路上的安息指現在哪裡
伊朗高原古代國家。
絲綢之路發展:
陸上絲綢之路涉及中國內陸地區、中亞地區、西亞地區、非洲東部和東中歐地區。中國的內陸地區是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心,具有廣泛的輻射面,向西延伸,直接與中亞、西亞以及更遠地帶的國家與民族連接,是歷史悠久的經貿和文化紐帶。中亞地區是亞歐地緣政治上的過渡帶(西方地緣政治學者稱為中陸區或中間地帶)。
經這個過渡帶,亞洲內陸人可以直接進入高加索地區和西亞半島以及更遠的東中歐地區。西亞地區的波斯灣、阿拉伯海、黑海和地中海則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通向東西方的戰略通道。陸上絲綢之路,中國內陸是源點,中亞和西亞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關鍵地帶,對周邊國傢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
(8)安息在緬甸哪裡擴展閱讀:
絲綢服裝保養注意事項:
1、由於絲綢服裝多為貼身穿著,服裝的紕裂指標是否合格就顯得尤為重要。紕裂是指經縫合的織物受到垂直縫口的拉力作用時, 一個方向的紗線在另一個方向的紗線上產生滑移,所呈現的脫縫或裂口。紕裂的出現不僅會影響服裝的美觀,更重要的是會嚴重降低服裝的使用性能。
2、絲綢面料輕薄光滑,這一特點也使得絲綢服裝與其他服裝相比更容易產生紕裂,紕裂也成為制約絲綢服裝質量的重要因素。據悉,縫針、線跡密度、縫邊是影響絲綢服裝紕裂的主要加工因素。
3、選購絲綢服裝時要注意表面是否平挺光滑,有沒有起毛、灰傷、染斑等現象,有無疵點和破洞。判別真絲的方法也很簡單,真絲綢略有刮手的感覺,互相摩擦時可聽到清脆的響聲即絲鳴,而其他原料的織物則沒有。
❾ 緬甸在哪裡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9)安息在緬甸哪裡擴展閱讀:
1、歷史: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2、行政區劃:
緬甸一共下轄7個省、7個邦和兩個中央直轄市。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地,7邦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
。內比都(Nay Pyi Taw,曾用名彬馬那Pyinmana),緬甸首都,人口約115.8萬。內比都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3、人口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❿ 漢代通過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能到達的地方是哪 A安息 B印度 C斯里蘭卡 D大秦
漢代通過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能到達的地方是( B印度)
到印度有三條路
一是海路(漢武帝時,派黃門、譯長乘船到「黃支國」)
二是從西域繞行
三是從巴蜀到緬甸、印度的「身毒道」
安息在漢代海路還不通(有希臘人曾從西亞到印度再到交趾,但漢朝沒有人走),陸路從西域可以到達
斯里蘭卡只能從海路走(本身是海島)
大秦不通,只能間接通行(甘英未能抵達,所謂大秦王安敦的使者只是一些希臘商人在亞洲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