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象牌怎麼區分真假

緬甸象牌怎麼區分真假

發布時間: 2022-03-31 07:14:18

❶ 緬甸人為什麼愛養大象

您的題目好像出的不太貼切,應該是泰國人為什麼愛養大象

泰國是產象大國,一向被稱為「象之國」。在泰國的密林間,經常有象群出沒。泰國人與象關系密切,相處和諧。大象受到人們的尊重和關愛,而象也給人們多種幫助,尤其是在重體力勞動方面。

在泰國,白象被視為象徵國運昌盛的國寶。泰國政府規定,白象是王室財產,任何人發現白象,必須獻給王室(可獲報酬)。白象生活在皇宮中,被當作神獸,受到極佳的待遇。公元15世紀時,暹緬兩國曾為兩頭白象而發生戰爭,白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泰國民間有一種傳說,認為人從象腹下穿過可走好運;孕婦走過象腹,會生產順利。因而,有人專門將飼養的象帶到街上,供人們穿過象腹,以獲取收入。

在泰國素輦府,每年11月下旬舉行富有特色的傳統宗教節日——象節。節日活動由檢閱戰象開始。人們給挑選出來的最美麗最威風最矯健的大象披上蓋布、綵帶,掛上小鈴鐺,然後裝扮一新的大象,傲然闊步行進在會場上。最後是表演節目。有「跑象拾物」:在跑道每隔10米處放一些小物件,如香蕉、瓶子、火柴盒等,最遠處放一面小旗。參賽的象在起點站好,一聲令下,個個向前奔跑,用長鼻子將小物件一個一個依次檢回到起點,最後先將小旗撿回的就是優勝者;「象步跨入」:自告奮勇者成排卧在草地上,中間留一定距離,象要從一個一個人的身上跨過去,而卧地者則安然無損;「大象足球賽」:開場後,大象在馴象師的指揮下,用腳和鼻子截球、傳球,動作靈活有趣,常常引起觀眾的熱烈掌聲和笑聲;「人象拔河賽」:一隻塊頭最大的象可和多達百名的人進行拔河比賽。還有一個節目是古代象陣表演。

在泰國北部南邦以北大約54公里的邦拉村,有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馴象學校。「學生」是從幼齡開始,4-5歲的小象入學接受訓練,大約10歲左右「畢業」,開始終生的艱苦勞作。16—42歲年齡段是最有工作能力的年富力強時期,到60歲「退休」,有的象可活到100歲。

象校「學生」從開始就有兩個終生陪伴的馴象師:脖上馴象師和腳旁馴象師。學習生活第一階段,是讓小象認識馴象師,熟悉他們發出的各種號令、指揮動作。先馴練走(循跡前進)、停、抬前腿、跪前腿、起立、四腳放平、卧倒,教它們幫助脖上馴象師上下。經過一段馴練和一起生活,「學生」們熟悉了馴象師的聲音、命令指揮動作及他們的身體氣味後,如果有陌生人去牽時,它們就會大聲吼叫,不跟生人走。接著是「撿拾物品課」、「方向課」。前者是馴練「學生」用鼻子拾取物品,後者是馴練它們按脖上馴象師的指揮,找准各種不同的方向及轉身。

最主要的課程是勞動技能馴練,包括拖拉和搬運木材。馴象師首先將鋼鏈的一端系在象身上的勒具上,另一端系在一截樹段上,讓它們拖著走。接下來是馴練象用鼻子和牙搬運和碼放木材。與此同時,還馴練它們腳下躲避的工夫,以防萬一樹段從堆上滾下時被打傷。

最後的課程最輕松,「學生」們不幹活,只聽「音樂」,就是馴象師敲打物件,撥弄弦子,用各種聲音刺激它們敏銳的耳鼓。還讓它們熟悉汽車以及森林交通工具的聲音,目的是使在寂靜山林中生活慣了的象,聽到各種聲音時不致受驚嚇。

「學員」的來源,一是馴養象生的小象,二是捕捉野象。每年旱季末,開始捕捉野象。這也要藉助馴象。象夫騎馴象到野象經常出沒的地方,緩緩地走著,野象把馴象當成領袖,跟著走進早已設好的柵門,當聰明的野象發覺「上當」要退回來時,為時已晚,結果被逼到院子里。捕到的野象經過挑選,將不合格的放回山林,將合格的小象圈養幾年,去掉野性,變得溫順後,就可教它們工作了。

象的出生率很低,母象懷孕期長達21—23個月,而且每胎只產一隻。所以,人們在開發利用象的智慧和勞力的同時,必須確保野象的生存空間和環境,切實保護它們免遭偷獵及其他殘害。泰國政府早在1921年就頒布了《野象保護法》,至今認識到這個問題重要性的人越來越多。

❷ 你好,本人現有重為1.6斤的玉鼎,獅子頭,三隻大象腳,請問怎麼檢驗玉的真假好壞與價格。謝謝!!!!

玉器真假辨別法 玉器價格昂貴,挑選技術要求很高,絕大多數消費者都難以辨別其優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購買到劣質品或假貨,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市場上銷售的玉器店家很多,玉器一般分為軟玉和硬玉兩大類。硬玉又叫翡翠。從化學業成分來說,軟玉是含鈣、鎂和鐵的硅酸鹽;硬玉是含鈉和鋁的硅酸鹽。 下面介紹玉器的優劣、真假辨別方法: 水鑒別法→ 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視察法→ 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放大鏡觀看法→ 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 參考資料: http://info.gift.hc360.com/html/001/013/10841.htm 玉的小知識 玉從地域上分,有新疆的和闐玉,河南的獨山玉,遼寧的岫岩玉等。其中新疆的和闐玉是我國的名特產。 玉可分為硬玉和軟玉。硬玉因其所含的各種金屬元素雜質不同,呈現不同的顏色,含鉻為主的呈綠色(翠色),含鐵為主的呈紅色(翡色),玉還有紫、橙、黃、白黑等顏色。軟玉有白色、(羊脂色)、暗綠色墨色等。軟玉色帶油性光澤,與硬玉的玻璃光澤不同。 軟玉是眾多古董愛好和玉器收藏家的珍品,人格昂貴;而硬玉則是市面上所見的玉器首飾,人格比軟玉便宜得多。 辨別市面上所見的玉器首飾的質量,簡單的方法是:一看顏色、二看質地、三看透明度、四看後天加工。 購買玉器首飾時,要防止人造仿玉的以假亂真。人造仿玉是用玻璃、塑膠等材料染色後製成。 玻璃人造仿玉大多含氣泡,色調鮮艷,帶有很強的光亮,著色與真玉有別。塑膠比真玉輕,透明度級差,色調暗啞,與真玉相關甚遠。 玉璧是一種圓形玉,片狀,中部有孔。 玉琮是中國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帶有神秘色彩的禮器,既用來祭祀大地,也是權威的一種象徵。 葬玉的用途有兩種,隨葬和禮祀。 玉蟬有三種:一是偑蟬,佩帶身上,表示高潔清雅。二是冠蟬,在頭冠上飾蟬。三是含蟬,葬禮之用。死後嘴裡含蟬,期望自己像蟬一樣能蛻化再生。 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一件玉製品是:距今8000年前,山西湖縣舊石器時候晚期遺址所出土的用水晶製成的小石刀。 鑒別玉器主要看色澤是否濃(濃郁)、陽(鮮明)、正(純正)、俏(色美)、和(柔和)這五個特點。如兼具之,即為上品。 若玉器淡(平淡)、陰(陰暗)、老(色黯)、花(不純)、斜(不協調),則是劣品。 正確選擇玉手鐲圈口的大小。將玉鐲戴入4個手指(大拇指除外)至「虎口」外,感覺稍緊一些,然後將玉鐲取下,測量一下內徑,假如剛好是55毫米,那麼,這個尺寸就是適合你的圈口了。 玉含有鋅、鎂、銅、硒、鉻、錳、鈷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有助於人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 有的玉石具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物理特性,當玉石光點對准人體某個穴位時,可刺激經絡、疏通臟腑,有明顯的保健功能。 老人手腕側有「養老穴」 佩戴玉手鐲,可起到按摩保健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視力模糊症狀,還可蓄元氣、養精神。 市場上滸經營的翡翠種類,按真假等級劃分,主要有以下A、B、C、D四類。A貨翡翠的原料及成品,全為真品,沒有一點人工作偽,貨真價實。既是天然質地,也是天然色澤。B貨翡翠:將有黑斑俗稱「臟」的翡翠,進行物理休學的處理,去掉瑕疵,增加透明度。通過處理己破壞了翡翠的結構,降低了它的質量改變了它的一些光學及物理性能。緬玉中的C貨:完全為人工注色而D貨即仿冒品。 翡翠,礦物學叫硬玉。主要產地是緬甸。翡翠的好壞,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綠色。優質的翡翠綠色濃艷,優質透明,無雜質黑斑,無石花,勻潤艷美。 鑒別人工處理翡翠的方法之一:點滴法。天然翡翠用濃鹽酸滴之,數秒或幾分鍾內,其表面會出現汗珠現象;人工處理則無這種現象。 鑒別人工處理翡翠的方法之二:敲打法。輕輕敲打天然翡翠,發出的是清脆悅耳聲;敲打人工處理品,發出的是一種低沉的悶啞聲。 鑒別人工處理翡翠的方法之三:酸烤法。用濃酸擦在翡翠上,用燒紅的大頭針蓋烤之,反復進行兩三將可現變黃變焦的斑點是人工處理翡翠,不產生斑點的為天然翡翠。 選購玉鐲要學會區別玉紋和裂紋。玉紋(又叫玉筋)是不足為奇的。裂紋則是玉石開采、運輸、加工或保管過程中,形成的次生裂隙,影響美觀,潛伏著斷裂的危險。 白色玉石不等於白玉。白玉是魄軟玉的特定名稱。其中的猶如煉成的羊脂者。稱為「羊脂玉」,它是軟玉極為名貴的品種。而由其它礦物質為主形成的玉石,絕不能因其色白而稱為白玉。

❸ 怎樣辨別翡翠A貨的真假

要學鑒定這個,要先明白B和C的區別。在翡翠商貿中,翡翠A、B、C貨的定義已取得共識:未經充填和加色處理的天然翡翠玉件稱為A貨。如經過充填(如充填高分子聚合物等)處理的稱B貨;B貨的礦物成分是天然翡翠的成分,顏色是天然的,但充填的膠老化後會影響顏色的明亮鮮艷程度,影響透明度、光澤等。如經加色處理的稱C貨;C貨的礦物成分是天然翡翠的成分。如同時存在充填和加色處理的稱B+C貨。
簡單的方法,b貨對著陽光,某些角度會呈現紫色的螢光。膠感比較強烈,沒有色根顏色模糊。C就是顏色更好看些的B貨
1.翡翠的顏色
翠綠色翡翠被視為珍品,並有"色高一分價高十倍"之說。故翡翠加色技術不斷創新。除了加紅色、紫色之外,僅加綠色的品種。將無色翡翠染成艷綠色翡翠冒充高檔翡翠銷售,使一些消費者蒙受較大損失和精神負擔。過去的染色翡翠,可見色劑沉澱於網狀裂紋中,而現在的一些染綠色翡翠(包括部分B+C飾品或片料)已見不到這種現象,所以看不到裂紋中有色劑沉著不一定就是A貨。
近幾年來,市場上常見一種染不均勻淺綠色的翡翠手鐲和掛件,冒充天然翡翠銷售。這類飾品,色彩柔和,有一定透明度(水),沒有注膠,敲擊聲等都和天然翡翠基本一致。這種手鐲的零售價一般在500-1500元一支,較受一般工薪階層和旅遊者歡迎。據多次檢測的資料,是用一種染料充填在微孔隙中,由於光線的映照,使染色部分的翡翠整體帶淡綠色。染色有的整體染,有的只染一部分,有的還伴隨染紫色(又稱"春色"),使一支手鐲呈現幾段淡綠色幾段淡紫色的特殊品種。用10倍放大鏡(明顯的甚至用肉眼)可以看到微孔隙中浸染的深綠色絲。染色後又清洗過的,色較淺,但更象天然的,有較大的蒙騙性;
不僅一般消費者難於識別,一些有一定商貿經驗的老闆也沒有看出疑點而成批地進了這類飾品。
2.關於"翠性"
一些行家的專著中認為天然翡翠有別於其他玉石(包刮翡翠B貨)的重要特徵是天然翡翠具有"翠性"
(俗稱"蒼蠅翅"),即翡翠內的晶體閃光現象這是礦物晶面的閃光。顯微晶質的翡翠一般看不到"翠性",故"翠性"不能作為天然翡翠的特徵標志。
3.敲擊聲
敲擊聲不能作為判定翡翠A、B貨的依據。有些翡翠銷售者常以兩支手鐲輕輕撞擊發出清脆的"鋼"音示其為天然翡翠,充填明顯的翡翠B貨的撞擊聲稍為沉悶。但發出"鋼"音的不一定就是天然翡翠,如透輝石(如青海翠玉)、閃石鈉長玉(如緬甸"水沫子"玉)等也具"鋼音"。當前市場上出現的某些B貨也可發出清脆的"鋼"音。
4.網紋
經強酸漂洗的翡翠一般都有明顯的孔隙、網紋結構。天然翡翠中受應力作用和風化作用可以產生明顯的孔隙和網紋結構,與酸腐蝕產生的網裂常難於區分。"觀察到有網裂、麻點和凹坑者肯定是B貨"的意見可能不妥。也因此,筆者建議去除"無膠B貨"的概念。翡翠的天然孔隙中可以充填後期的沸石、粘土礦物等;在切、磨、拋光的加工過程中,也可充填礦物粉末或拋光粉。有這些充填物不算B貨,且易識別。
5.B貨
有些文章認為B貨的充填物是環氧樹脂(epoxy
resin)。吳舜田等(1995)指出,市場上常見到的翡翠B貨充填物是類似光康(opticon)的樹脂,其他還見有磷苯二甲酸類化合物等。有機聚合物是一較復雜的體系;傳統的充臘處理一般認為不屬B貨,仍視為A貨。但吳舜田等認為充填的蠟多應屬B貨。此意見應於考慮,因為有些多孔隙的
翡翠,充膠和充蠟的視覺效果差不多,具有同樣的欺騙性。
6.翡翠品級的劃分
對所鑒定的翡翠玉件在肯定是天然翡翠的前提下,按照5C2T標准[成分Composition]、顏色(Color)、凈度(Clarity)、切工(Cut)、重量(Carat)、透明度(Transparency)、結構(Texture)]劃分品級及價格檔次(B、C貨
一般不需作品級劃分)。翡翠是玉石之冠,高檔翡翠在各拍賣會上不斷創造令人驚嘆的天價,所以仿冒天然翡翠的B、C貨及其他仿冒品層出不窮,令正牌的商家、消費者及檢測人員傷透腦筋

❹ 緬甸果敢地區有大象嗎

緬甸果敢地區是有大象的,因為緬甸出手的位置。

❺ 緬甸有多少頭馴化了的大象

在緬甸叢林,機械化的車輛絕對「此路不通」。這時候就靠大象顯身手了。公象用長牙、粗鼻子和腦門頂著成噸重的柚木緩緩前行。它的身上還馱著它的主人,他一共擁有28頭這種役用象,他稱它們是「活的車輛」。

在緬甸,現代化交通及運輸工具還不太發達,而且這個國家的地形比較復雜,更為主要的是緬甸有著古老的使用大象的傳統,所以役用象仍有用武之地,至少只要還有森林存在,它們也就有存在的理由,可即使這樣,大象的數量也正在減少。

緬甸有7000多頭馴化了的大象,佔全世界馴養大象數量的30%,另外,緬甸還有6000多頭野生大象。

緬甸伐木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僱用了2700頭大象,完成著19世紀就進行的傳統伐木作業。在緬甸中部勃固山脈的瑞比阿耶有一個伐木營地,那裡到處都是用茅草和竹子建成的窩棚,該伐木營地共有82頭大象和25名「馴象人」,其實他們不需要馴象,只是在大象幹活時騎在它們的背上指揮控制著它們,這些伐木工人和大象在森林的深處有7處原始的伐木區。

❻ 為什麼雲南、緬甸那邊的大象特別多

因為氣候環境合適唄
亞洲象歷史上曾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布范圍已縮小,主要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於整個非洲大陸。

❼ 緬甸載客大象是什麼象

大象是有感情的動物,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象媽媽在她孩子的屍骨旁反復徘徊,用鼻子不時地親吻屍骨,嘴裡發出陣陣悲鳴。

❽ 怎麼區分真假翡翠呢里邊有氣泡就是假的么》

裡面有氣泡的就是假的。

天然的翡翠會給人一種通透的美感,而經過工藝大師的精雕細琢,其所蘊含的豐韻被無限放大,達到鑒賞的程度和藝術的高度。天然翡翠中絕對不可能有氣泡,單個氣泡的出現在天然珠寶中的只有天然玻璃和琥珀,如果出現在別的珠寶裡面,那就是說明是合成的或者仿製的。

區分如下:

1、顏色和光澤。真正的翡翠用手摸起來表面很光滑,在陽光下回顯得十分有光澤,內部的花紋也非常的細膩而且還有清涼的感覺。仿冒品的翡翠觸摸時會有粗糙感,表面也不是很光滑,顏色黯淡無光,內部還會有氣泡。

2、硬度。通常翡翠的硬度是非常高的,可以用尖銳的刀子會鐵制的硬物去刮或劃翡翠的表面,不會留下任何的劃痕那就證明是真的翡翠。有留下銘心的劃痕則是假的。

3、熱水浸泡。把翡翠放到燒開的熱水裡面,過一段時間之後看看是否有掉色,或是用布搓翡翠有沒有顏色掉下來,如在著兩種測試都掉色的話那就是假的,因為假的一般都是染色熱水浸泡會把燃料跑掉,不掉色則是真的。

4、火燒。火燒和熱水浸泡的方法大致相同,把翡翠放在點燃的蠟燭上面用火苗燒一下,真翡翠用火燒以後上面的顏色不會退色。假的翡翠用過燒灼以後,上面的顏色會很明顯的退去。

5、放大鏡觀察。對一些有切口的翡翠可以用用高倍的放大鏡觀看切口處,真正的翡翠切面上會有很明顯的不規則斷紋,內部細膩的結構。仿冒品的翡翠在放大鏡下依然是光澤明亮,很顯然是經過人工加工處理的。

6、聽敲擊聲音。用繩子把翡翠繫上懸空吊起來,然後用硬木棒輕輕得敲擊翡翠,如果發出了非常清脆的聲音那就是真品。發出的聲響是顯得沉悶那就證明是假的。

7、掂重量。翡翠放在手裡面上下掂動幾下,有一種沉甸甸的向下的壓手感,如有這種感覺就是真的翡翠了。耳夾的翡翠掂在手裡面的時候則是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8)緬甸象牌怎麼區分真假擴展閱讀

1、防碰撞、高溫及酸鹼液體腐蝕。

翡翠雖然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玉石,質地堅硬,摩氏硬度為7,用鋒利的刀具刻劃不會留有痕跡,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因此日常佩戴、保養的時候需要注意。

大量的翡翠被用來製作成手鐲,但在日常佩戴過程中,如果發生碰撞而產生裂紋,輕則影響飾品的外觀,重則直接報廢。因此,翡翠飾品輕拿輕放、避免碰撞很重要。

當翡翠手鐲發生碰撞時,如果裂紋不嚴重,可繼續佩戴。如果斷裂成兩截,可用金鑲玉的方法在斷裂口包金或銀來進行補救。如果被跌落得比較細碎,則可選取碎裂部分改製成其他的首飾,如明顯的翠綠段或較大的翠綠點,可以加工成戒面或吊膽,辣椒之類的小掛件等。

2、做飯時不宜佩戴防高溫炙烤。

翡翠是一種含有一定水分的珍貴石頭。在翡翠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中,會進行浸蠟拋光處理,讓表面附著一層蠟質物質,保持翡翠內部水分。這可以掩蓋翡翠表面的微細裂紋,也增加了翡翠的透明度。

因此,佩戴時要避免陽光暴曬或者高溫炙烤,這會使翡翠失去水分或表面的蠟質揮發而出現乾裂。去日照強烈的沙灘等地遊玩時盡量不要佩戴翡翠首飾;此外,在進桑拿房前也要將翡翠飾物取下。

很多人戴著翡翠手鐲直接炒菜做飯,實際上烤灼會使翡翠失去溫潤的水分,使其種質變干,而其顏色也會變淺。因此對於貴重的翡翠飾品,做飯的時候最好能取下。

不佩戴的時候可以把翡翠飾品放在相對封閉濕潤的環境中,如浸泡在清水中,也可塗抹橄欖油或清淡的無色油,再用密封塑料袋進行包裝。但不能用濃稠帶色的機油,因為機油氧化發黃會直接影響翡翠的顏色。

3、夏季及時清洗避免汗液腐蝕。

翡翠首飾還不宜與酸、鹼和有機溶劑接觸,如各種化妝品、香水、美發劑等,這些東西會對翡翠表面產生腐蝕作用,因此洗澡的時候也不建議佩戴翡翠飾品。

盛夏時節流汗量最多,汗液中所含的鹽分與揮發性脂肪酸、尿素等物質,會慢慢地侵蝕翡翠的外表,從而使翡翠的「亮度」與「光澤」遭到破壞。

因此夏季里最好不要將翡翠拿在手中把玩,而那些佩戴在身上與肌膚貼近的飾件,如手鐲、掛件等,要經常在中性洗滌液,如中性的洗面奶、沐浴露中清洗。個別雕工麻煩的,可以用毛筆輕刷,放在陰涼處風干就可以了。

❾ 象牙製品真假如何區分

(1)象牙與以化學材料偽造的假象牙的區別:象牙有牙紋、形狀是縱橫交叉 的人字形,且牙紋有粗有細;化學偽品則無牙紋,有的有紋也是橢形紋,不交叉 且粗細一致。象牙品重、色白、有圓心;化學品則顯輕、色微黃、無圓心。
(2)象牙與以骨制偽造的象牙的區別:骨製品無牙紋,且輕。象牙因體積大 雕刻的形狀多是圓身,且質地細膩,仔細觀察有小波紋;而骨製品雕刻形狀多 是橢圓形、扁圓形,且質地粗糙,紋路也粗,表面高低不平。
(3)真象牙有一些細小花紋,放在醋中浸泡一夜,它就會柔軟得如同就要腐爛一樣,可以任意製作精細工藝,製作完後,用木賊草水放慢火煮一下,就會堅硬如初。如不具備這些特性,說明不是真象牙。還有一種辦法是用醉鹵來煮象牙,它也會變軟,要恢復它的硬度,可用第一種辦法。用以上兩種辦法,便可以鑒別出真假象牙來,還可以將象製品與骨製品區別開來。

最簡單的辦法,一個收集象牙飾品行家的經驗:
1:象牙顏色溫潤,略帶黃色
2:象牙比塑料傳熱快,用手握可有明顯感覺
3:象牙有#字紋路
4:象牙經常把玩後由於汗液中成分,象牙表面會有橘紅色的變化
這些都是常識性辨別方法,簡單好操作。

問;我的手鐲紋路是圓形的,像這種是真的象牙手鐲嗎?謝謝!
回答:圓形的紋路是有的,因為紋理和切割角度有很大關系,(畢竟牙的直徑有限,從製作角度,圓形較少)單憑簡單的看並不能分辨真偽,你可以將它與塑料製品敲擊從聲音辨別,象牙的聲音由於密度原因,敲擊時聲音更有質感~
從圖片上看,這對手鐲質地較白,應該是新品,如果這是你收藏的,可以經常佩戴把玩,真品顏色會很快變化~
就象牙材質的優劣而論,非洲象牙優於亞洲象牙,因為非洲象牙質地細密,多呈乳白或嫩黃色,光澤好,硬度高。而亞洲象牙質地的細密度及硬度不如非洲象牙,且容易老化,顏色泛黃,光澤亦差。就色澤而論,象牙以純乳白色為最佳,年代久遠的象牙,會因時間的長短及環境的不同而漸變為淺黃、中黃、深黃等顏色,越是變色輕的越好。象牙各部分又以牙尖為最好,牙管次之,牙根最差。就牙心的狀況而論,以「太陽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要而言之,材質碩大、質地細膩堅韌、色澤乳白、嫩黃的牙雕為最佳,年代越久遠、工藝越精湛、題材越好的牙雕越貴重。

中國古代並不生產象牙,象牙雕刻的材料都是來自非洲及亞洲的印度、泰國與緬甸等國,輾轉來到中國後,價格已翻了幾番。加之象牙數量不多,雕成藝術品後,則更加昂貴。目前象牙又是國際上禁止交易的商品,市場上能見到的象牙製品,只有古代遺留的和禁貿前遺留的兩種來源,貨源稀缺,更是供不應求。於是,牟利造假者便用一些與象牙相似的材料施以雕刻,魚目混珠,致使不少收藏愛好者被蒙騙,因此,不可不辨。這里給藏友們介紹一種行之有效的六點對比法。

質地對比:真象牙質地細膩溫潤,無「骨眼」;骨製品質地較粗糙,有「骨眼」。
色澤對比:真象牙呈天然牙白色,表面潤澤。年久的象牙製品顏色會發生變化,一般而言,清末民初的顏色微黃,清中晚期的顏色稍黃,清早期的顏色深黃或微棕,明代或更早的呈深棕帶微黑色,且有淺裂紋(有人稱之為「雀絲」),但無論怎樣變化,顏色均沉著自然,且有包漿。骨及塑料製品的顏色干澀而不自然,有色而無光澤。
氣味對比:真象牙製品無氣味,假象牙製品嗅之往往有煙嗆味。 紋路對比:真象牙製品紋路細小,橫斷面呈現網格紋,縱剖面呈現山峰波浪紋及人字紋;

氣味對比:真象牙製品無氣味,假象牙製品嗅之往往有煙嗆味。
紋路對比:真象牙製品紋路細小,橫斷面呈現網格紋,縱剖面呈現山峰波浪紋及人字紋;骨製品的橫斷面表現為斷斷續續的年輪紋;人造象牙製品(採用化學工藝合成)故意作出的牙紋則死板呆滯,呈規則的平行線條,同象牙的自然的人字紋、網狀紋有明顯的區別。

重量對比:真象牙製品手感重、觸摸發涼,假象牙製品比重較輕,觸摸發溫。
做工對比:真象牙製品外形多為圓身,十有八九為雕刻名家及能工巧匠所雕制,精工細作,仙佛仕女形神兼備,山水木石層次分明,花鳥蟲魚栩栩如生,藝術風格明顯,件件堪稱藝術品,令人百看不厭,愛不釋手;假象牙製品外形則多呈橢圓或扁圓形,皆為造假者及拙劣的工匠模仿或臆造之物,做工粗率,刀法軟弱,有形無神,充滿匠氣,毫無藝術觀賞性。

掌握住以上要領,並在收藏實踐中多觀察、多運用,假牙雕自然會離你而去。
以假充真
從材質上鑒別:象牙質地細膩,表面光滑柔和,色白或淡黃,平剖有平行的直線條紋,截斷面有交叉的線紋,表面可以清晰看到縱橫交錯的人字形紋或網 狀紋,業內人士把這種象牙所特有的自然花紋稱為「牙紋」。要學會區別真假象牙料,首先要對真的象牙的特徵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在分辨時,可把它作為檢驗真偽 的標准來進行對比分析。以假充真是指以其他質地近似而價值較低的材料仿造象牙,比較常見的有:
1 人造牙。一種化學合成的有機塑料或賽璐珞之類的物質,俗稱「沖牙」。現有技術水平的人造牙製品大多還達不到亂真的地步,其質量較輕,光澤生硬,很容易老 化、變黃,特別是人造牙沒有天然那象牙那樣的牙紋,即使是刻意仿製,線條也會比較死板,呈規則的平行線條,無交叉線,與真象牙天然牙紋是不一樣的。另外, 人造牙可以不受自然形狀的限制,所以遇到極為**、彎曲弧度過分等形制的作品,需要警惕。
2. 虯角。近人趙汝珍《古玩指南》:「象牙之偽者為海馬牙,京市呼為虯角,其價值為三與二之比,但虯角之佳者尚高於劣牙,故偽制並不太多。且象牙牙質細密溫 潤,虯角紋粗而糠,極易分別也。」一般認為,虯角就是海象的牙齒,其質不如象牙細致,有琺琅層覆蓋,截斷面無牙紋,由於原料較象牙短小得多,所以多製成小 件的吊墜、煙壺、飾件等,而且常常染色。晚清民國時,除有人用它仿冒象牙外,也有專門經營虯角的店鋪,說明其價值確實不低。
3. 獸骨。主要是以骨製品、獸牙、鯨魚牙或其他相仿材料等來仿冒象牙。用骨製品冒充象牙的主要是牛骨、馬骨、駱駝骨等。骨料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材料之一,早在史 前時代,我們的先民已經用獸骨製成原始的生產工具和生活工具,以後又製成精緻的骨雕藝術品。豐富的骨料來源和悠久的骨製品歷史,為以骨料假冒象牙料提供了 便利的條件。獸骨在未經過加工之前,其顏色和光澤與象牙迥然有別。骨的色澤偏灰,色調晦暗,無象牙色澤的那種溫潤之感。所以,造假者往往要先將獸骨經過漂 白處理,再磨光上蠟,這樣看上去就色白光滑,貌似象牙了。但是經過漂白磨光的骨雕即使加工處理再好,也總免不了遺留少量的極細微的黑斑點,這是骨質的特 質,俗稱「骨眼」。就像金屬澆鑄時留下的細小的「砂眼」一般,做假做得再好,只要在放大鏡下驗看,一定能發現「骨眼」。
以骨雕仿冒的象牙雕,一般在形制上都是些小型雕刻品,雖然牛骨、馬骨和駱駝骨都很大,但是骨頭多為中空,實心部分較少,不足以雕刻形制大些的圓 雕作品。有時,也見到一些形體較大的骨雕,都是筒、瓶之類,這是利用骨的中空特點而為之。立體雕必須用實心材料雕作,形態稍微大一些的,骨料就無法雕作 了。
與象牙料相比,骨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學**象牙雕刻的新手往往用骨雕作為學**雕刻的代用品,所以骨雕冒充象牙雕,其工藝上也粗糙得多。另外,還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判斷:
①骨質結構不同。在橫斷面上,真象牙具有旋轉引擎紋理線;而動物骨骼呈空心管狀構造,即呈現「哈弗氏系統」的圓形或橢圓形。在縱斷面上,真象牙呈近於平行的波紋線;而動物骨骼則呈現黑點或線,即較粗的暗色條帶。
②折射率不同。真象牙的折射率略低,為1.535,而動物骨骼則介於1.54-1.56之間。
③密度不同。真象牙密度略低,為1.70-1.85g/cm3;而動物骨骼為1.94-2.10g/cm3。
④硬度不同。真象牙稍軟,為2.5;而動物骨骼為2.75。同樣體積的骨與象牙,兩者的重量都不一樣,前者輕,後者重。
經過磨光處理的骨雕,有玻璃般閃亮的光澤,而象牙光澤顯得柔和而溫潤。對骨雕仿冒的象牙雕,受騙上當的多數是一些初涉象牙雕的收藏者。在辨別 時,我們只要把握住幾個要點,即象牙的「牙紋」,骨雕的「骨眼」,還有雕刻品的形態大小、光澤度感覺以及重量等,一定能夠區別骨雕仿冒品。
4. 「植物象牙」外形、顏色似象牙,其實是熱帶森林中生長的低矮棕櫚樹的果實,按產地不同有以下兩種:
①杜姆棕櫚堅果。生長於巴西、秘魯及南美地區,堅果有雞蛋般大小,呈蛋白色或白色,表面粗糙。其硬度、折射率、熒光與象牙相近,但結構不同,橫 截面呈蜂巢狀結構;縱截面上則為平行粗直線,線條中還具有細胞結構。在硫酸中浸泡會變成玫瑰色調(象牙不變色),堅果的密度為 1.40-1.43g/cm3,比象牙低。堅果的韌性好,可用刀切削,易加工,易染色。
②埃及棕櫚堅果。產於埃及和中非,不如杜姆堅果穩定,隨時間推移可能分解,質地稍軟,橫截面呈密集分布的繁星狀結構,縱截面呈斷續的波紋線或蠕蟲狀,密度比象牙低。
以新做舊
《古玩指南》中說:「牙以質論,質之佳者即新亦佳,惟作工今不如昔,故牙器仍以舊者為貴。」象牙在自然條件下,經過較長時間保藏,表面會發生老 化,由白漸黃,但這種變色往往是不均勻的,還會產生一種細小的裂紋,俗稱「雀絲」,年代越久,雀絲越多、越長,殘留的雜質越重,顏色越黑。一般年代越久顏 色越深,價值也會越高,故作偽者競相仿之。
具體的方法主要是將新牙放入濃茶水中浸泡煮沸;或浸入松節油,在日光下曝曬一段時間;交替放入烤箱與冰櫃,急熱急凍,產生裂紋;以煙熏方式形成 老舊黃色等等。但做舊的新牙沒有包漿,雖然顏色近似,但光澤不足,煙嗆色用酒精等有機溶液一擦即褪,而且做色大多過於均勻,反而不自然,因為自然變色在外 壁和手常觸摸的地方會較深,而內壁、底部、接縫等處會稍淺,這也是一般規律,應該留意。
舊料新作
用舊的牙料或牙雕改作市場價值高的作品,需從工藝、風格等方面鑒別時代。如清初雕刻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簡練,有明代牙雕的遺風。由於深淺刀法並 用,圓渾而挺拔,衣著線條下垂而坦然,給人以沉穩的感覺。近代仿製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繁復,立體感不強,刀法也軟弱。據說,民國時一度用猛獁象牙化石製作 古代牙雕仿品,但質地與潤澤程度還有一定距離,是舊料新作的極端例子。
象牙藝術品的斷代
由於明代以前的象牙雕刻品並不多見,主要為出土文物和博物館收藏,目前所見傳世品均為明清、民國時期,應注意與現代象牙雕刻品相區別。鑒定的要點是題材、造型(人物的姿勢、器物的形制)、形象刻畫、衣紋、工藝等幾個方面。
一看工藝題材
老活和新活的區別是很大的。新中國成立後,工藝品選用的題材必須健康向上,不能有反動的、黃色的、丑惡的內容和形象,在題材的選擇上有許多禁 區,如「四妃十六子」、「十二花神」等民國時期暢銷的品種,基本上不允許做了。在表現手法上也是如此,如花卉不能出現殘荷敗柳,松樹必定是枝繁葉茂;做 「蟈蟈白菜」,萊葉子上不能有蟲子眼。所以在題材類別和表現手法上都與民國以前的牙雕不同。
二看用料方法
以珍貴材料製作雕刻工藝品的行當(象牙、玉器),都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如去料要少(保持珍貴材料的重量),要佔料挑面(即保持原料的最高點和 最外點),顯個(顯得用料很多),全材使用、不講拼鑲等。這些工藝傳統是世代相傳的。但新中國成立後,有些傳統執行不嚴格,例如,為了追求造型美而去料較 多,拼鑲較多。
三看造型
象牙技藝是手工承傳,造型的特點與藝人的審美觀念關系密切。民國以前,牙雕的製作是個人或小作坊行為,做什麼由市場決定。當時的象牙雕刻品以文 玩為主,講究的是可觀、可玩,最重「把玩性」,所以那時的象牙人物、動物造型都以團狀為主,沒有尖銳突起,沒有太懸而不宜把玩的部位,用行話來說就是「肉 肉頭頭」、「圓圓乎乎」的。新中國成立後,牙雕的創作採用中小型藝術工廠的管理,各方面都有硬性規定,由於技術管理過分強調牙雕的雕塑性,而忽視了「宜把 玩」的特點。所以幾十年來,象牙雕刻品的造型朝「顯活」、「顯工」的方向發展得太遠了,失去了「宜把玩」的特點。人物的臉型、姿勢更是如此,特別是人物的 臉型,講究所謂的「解剖結構」和「鴨蛋臉」,與古代具有鮮明裝飾性的做法有很大差別。
四看衣紋
牙雕衣紋的時代特點是鮮明的。明清牙雕強調「以線造型」的特色,用鑿子雕刻衣紋,以陰刻線為主(行內稱為「死衣紋」),也講「釘頭鼠尾」之類的 刀法。新中國成立後,強調衣紋的真實性,大量使用大折疊衣紋和無摺痕的下垂弧形衣紋(行內稱為「活衣紋」),製作工具不使用鑿子,而改用軟軸鑽,可以把仕 女的各種服飾、風帶做成幾個大旋轉的動勢,倒是很飄逸,動勢也很美,但終歸與明清牙雕的衣紋、風帶有很大的區別。許多工藝的特點,其實是使用軟軸鑽才形成 的,在形式和技巧上講都是很美的,但沒有刀刻的韻味也是實情,而且出現了用鑿刻法不可做出的造型結構。
五看尺寸
從民國時期開始,象牙製品以外銷為主。計量單位選用「英寸」,而不是中國尺的寸,這種作風一直沿用到20世紀90年代。在清末以前,象牙製品是 以中國的尺寸作為計量單位的。所以,在測量象牙製品高度時,如果正符合「英寸」的整數倍,則作品的年代最早也就是民國時期。在象牙行里,作品的尺寸是非常 重要的一個參數,牽涉到計價(加工製作費用)和用料的多少,所以一般不會出現非數倍「英寸」的現象。另外,製作者也不敢把尺寸做小了,以避免「偷料」、 「換料」的嫌疑;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製作的新象牙活,由於工廠推行規格化管理,對象牙製品尺寸管理很嚴格,相同的作品都是一樣高的。而清代末期以前是不會 這樣做的。
六看底部
象牙雕刻擺件的底部,一般都不做細致的加工。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工廠生產同類規格的牙活很多,為了知道作品是誰製作的,也便於核對工單傳 票,藝人常把作品的編號刻寫在器底。作品完成以後,編號仍然在底部。要注意的是,編號是隨意刻上的,字體大小並不規范。民國以前的象牙雕刻擺件,因為生產 的數量很小,也不需要這樣做,所以就沒有這個特點。象牙器皿類作品略好些,少見亂刻畫的現象。
七看雕刻內容的多少
這個特點也是由於新中國成立後推行規格化管理而形成的。規格尺寸相同的作品,從雕刻用工上看應當是相同的,比如兩對象牙臂擱,所雕刻的畫面內容 (題材)不一樣,從雕刻的角度來看,卻都是一個亭子、一棵樹、兩個人、幾塊山石。又如8-12英寸高的象牙仕女,盡管姿勢和手持物不同,但一手執一枝大折 枝花(牡丹、月季等,必有一大花頭和一兩個花蕾)、一手執扇的特點是不變的。這種工藝特點在清代末期以前是不存在的。
現代象牙與猛獁象牙的區分
象牙分非洲象牙、亞洲象牙、猛獁象牙三種,材質上以非洲象牙為上,亞洲象牙為中,猛獁象牙為下。三種象牙中又要看有沒有裂,是不是潤,紋理是不是好看等來再分三六九等。
根據品質,象牙有非洲象牙和亞洲象牙、活牙和死牙之分(活牙又有血牙和白牙之分)。品質當以前者為優。非洲象牙色澤淡黃或乳白,質堅細、溫潤, 光澤度好,品質持久不變,亞洲象牙取料之初雪白亮潔,但硬度低於非洲象牙,光澤也不如非洲象牙,日久質變粗,發黃。活牙質溫潤、透光,死牙質干澀、幾乎不 透光。血牙為活牙中之上品,透光呈粉紅色澤。所謂死牙,是指象冢中之牙。象能預知死期,臨死則遠離象群,尋僻靜之處了結。此後所遺之牙即為死牙,也就是自 然死亡之象的牙。此種牙因為多是高齡大象或病象所遺,牙質老化,膠質不存,易開裂,不如活牙潤澤。活牙則為搏殺活象所取之牙。
猛獁是韃靼語(中國亦稱塔塔爾語)「地下居住者」的意思。猛獁,也叫長毛象,現已滅絕。它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別大,在其嘴部 長出一對彎曲的大門牙。一頭成熟的猛獁,身長達5 米,體高約3 米,門齒長1.5 米左右,體重可達4-5 噸。它身上披著黑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可達9 厘米。從猛獁的身體結構看,它具有極強的禦寒能力。猛獁生活在數萬年以前的北冰洋凍土地帶。在西伯利亞、加拿大等地區都發現過猛獁的化石。
猛獁象的象牙的貿易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這些象牙的貿易沒有被禁止。猛獁牙牙紋較粗、牙質較干澀,由於長期埋與地下,一般挖出的牙料都帶褐 色、藍色的皮殼,有些牙料已經石化,價值較低。猛獁象牙不受管制,但當前象牙製品是禁止貿易的。1973年在美國華盛頓簽署的《瀕危野生動物植物物種國際 貿易公約》中,象牙屬於絕對禁止貿易的野生動物物種。中國於1981年1月成為該公約的簽字國,並於同年4月在國內生效。
猛獁象牙與現代象牙的區別主要是以下幾點:
1. 顏色和潤度
俗稱的象牙色是指比奶白色略微帶淡黃色的顏色。市場上的象牙製品,往往經過漂白加工,比象牙原牙顯得更白一些。猛獁牙因在泥土中埋藏數萬年,牙 質已經石化,所以即使是AA級的猛獁牙,其顏色也略顯灰色,其他級別的則略帶褐色。潤度是區分象牙和猛獁牙的最關鍵特點。猛獁牙因為是化石,尤其是接近表 皮的部分,其干澀程度可想而知。但象牙給人的感覺是潤的,並且有通透感。用高光手電筒可以區分猛獁牙和象牙的通透程度。此外,猛獁象的牙質脆,尤其是接近表 皮的部分,刀一上去會成片掉落。象牙就不同,據雕刻師傅講,象牙吃刀很好,很適合作為雕刻材料。
2. 牙紋的角度
牙紋,學名史垂格線。象牙的史垂格線的角度大於115度,猛獁牙的史垂格線角度小於90度。此外,接觸象牙的人都知道,位於內皮下面的牙紋**、明顯且疏,越接近牙心越細越密越不明顯。好的血牙幾乎看不到牙紋。猛獁牙也一樣,接近表皮的牙紋明顯,越到內部越不明顯。
3. 牙皮
象牙牙皮可分為外皮(或叫表皮)和內皮。外皮是象牙最外層的皮。象牙加工時都要剝去外皮,所以我們購買的圓雕和掛件上看不到,但在原料象牙上可 以看到。業內人士根據外皮的顏色,將象牙區分為白皮牙、黃皮牙、黑皮牙。白皮牙牙質疏鬆,罐口較淺。黃皮牙牙紋較粗,罐口較淺。黑皮牙牙質好,罐口淺,是 象牙中最上等的。要注意的是,白、黃、黑的區分只是相對的,實際看到的並不是很白、很黃或很黑。
猛獁牙由於長時間埋在土中,已經石化,很難區分外皮和內皮。通常,猛獁牙的皮色要明顯比象牙皮深,並且沒有琺琅質。
4. 牙心
象牙的牙心分為太陽心、芝麻心、糟心、爆炸心。不管是哪一種,象牙的牙心均比猛獁牙略顯得小。猛獁牙帶心的作品在市場上很少見到。

❿ 帶一兩條緬甸象牌煙是否違法行為

規定是,你出國回來,可以帶兩條煙回國。不算歸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