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方武裝武器是哪裡來的
『壹』 金三角民間武裝,比正規軍戰鬥力還強,民間武裝的武器從哪裡來
金三角毒品泛濫世界聞名,只是現在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作用下,金三角現在的毒品規模在極速減少,在過去的時候,金三角毒販猖獗,當時有著大小幾十個勢力盤踞在這個地方,金三角毒品高峰期的時候是二戰前後的一二十年,當時的毒販勢力非常強大,甚至一些毒販組建軍隊
強大的軍隊都是靠錢喂養出來的,毒梟不缺錢,所以能養出來強大的軍隊,軍餉的投入多少決定了戰鬥力的強弱,就好比現在的世界各國,軍力強大與否,從每一年的軍費投入就可以看出來,美國為什麼強大,就是因為每一年的軍費高達幾千億美元,沒有錢都是空談,有錢辦什麼事都容易,金三角毒梟其實也是一樣的,就是靠毒品養軍隊,軍隊護毒品生意,武器有錢就好辦事,現在的墨西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貳』 緬北有哪些武裝 為何亂個沒完
緬北六大武裝
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但仍然在其控制區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緬甸政府的資金力量,軍事力量和武器質量都遠遠超過各個地方武裝。緬甸盡管在資金方面並不充裕,仍在20年間,引進價值16億美元中國武器,雖然這些武器不是最先進的,但對於壓制民族武裝綽綽有餘。例如在2010年,緬軍與克欽軍戰斗,緬軍以105毫米,120毫米,130毫米榴彈炮與加農炮占據絕對火力優勢。威力更強大的中國產155毫米榴彈炮和火箭炮還未投入戰斗。
在數十年的戰爭中,緬甸政府相繼擊敗眾多實力雄厚的地方武裝,現在緬甸民族武裝實力相對於70-80年代,實際已大幅度下降。早已不具備與緬軍正面對抗,乃至大規模游擊戰的能力。
但各個民族武裝已與緬甸中央政府交戰半個多世紀,各個民族武裝襲擊緬軍,緬軍又強迫當地居民遷移,以隔斷民族武裝後援,導致雙方怨恨很深,相互猜疑。有時為了打壓另一個民族武裝,緬甸軍方又不得不與其他民兵團體合作達成和解。又打又和,即是可利用的朋友,也是必須出掉的敵人,這也許就是緬甸近幾十年的現狀。
請採納
『叄』 緬甸為什麼有地方武裝
緬甸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緬族長期居於主體地位,在十一世紀到十九世紀期間建立了蒲甘、東吁、貢榜三個封建王朝。孟、撣、若開等少數民族也曾分別建立起自己的政權,或一度統治過緬族。由於地理上的原因,加上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步,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文化、經濟上都有較大差異,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矛盾和隔閡。
緬甸獨立後。中央政府試圖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統一全國,對獨立前許諾給予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權利採取了限制、削弱和收回的方針。
中央拒不兌現1947年憲法賦予撣邦和克耶邦可以通過公民自決選擇是否脫離聯邦的權力,同時委派忠於政府的民族人士擔任地方官員,同時在邊區人民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緬服與其他文化形態。尤其是1961年聯邦議會通過憲法第三修正案,把佛教定為國教,這一措施激發了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
1949年1月開始,克倫人公開打出分裂旗號,發動武裝叛亂,尋求建立克倫人自己的國家。戰火的迅速蔓延也點燃了其他少數民族獨立或者謀求更大自治的熱情。許多少數民族受到了極大鼓舞,紛紛揭竿而起,盡管他們的要求不盡相同,但都是以反對聯邦政府為目的。有的是獲得更大的自治權,有的是要求建立民族邦,反對政府幹預民族內部事務。緬甸武裝對抗從此持續不斷。
『肆』 這是緬甸的那支地方武裝。
北撣邦第二特區(Northern Shan State Special Region2),即俗稱的「佤邦」,前身為緬共中部軍區所在地,面積3萬平方公里,人口60萬,其中70%為佤族,首府芒康,1989年5月成立特區,區內主要政黨為聯合佤邦團結黨(UWSP),武裝為聯合佤邦團結軍(UWSA),軍力超過2萬,是北撣邦5特區中面積最大、兵力最多的。 望採納😊
『伍』 緬甸佤邦軍打仗多年,領地較小,軍費是怎麼來的
從緬甸脫離英國控住開始,緬甸國內就一直沒有真正的完成統一。目前在緬甸國內存在著多股軍閥勢力,這些軍閥勢力主要分布在緬甸的邊境地區,他們和緬甸政府的關系十分的微妙,如果緬甸政府給出的條件比較合適,這些軍閥就會聽從緬甸政府的調遣,擔任一些地方上的官職,假如緬甸政府給出的條件不合適,這些軍閥也隨時會發動叛亂。
緬甸佤邦的武器基本都是輕武器為主,這些武器的造價低廉保養容易,消耗的軍費十分少。而且緬甸佤邦的士兵都是當地百姓,他們的工資並不高,即使是4萬士兵一年消耗的軍費,也不會超過一架B2轟炸機一年消耗的軍費。只能說佤邦能夠堅持這么多年,主要還是由於緬甸的特殊國情導致的,因為緬甸政府軍在人數和軍費上都占據絕對優勢,假如未來緬甸政府軍和佤邦軍的實力差距被拉大,那麼佤邦軍肯定難以長期堅持下去。
『陸』 緬甸佤邦軍打了這么多年仗,領地又小,那麼軍費從哪來的呢
緬甸的佤邦雖然是一個自治區,但是戰事比較多,他們有一支大約30000人的正規軍稱為佤邦軍。其總部設立在邦康,雖然佔領的地區比較小,但是軍隊裝備十分精良,那麼佤邦軍的軍費到底從哪裡來的呢?
2005年之後,佤邦開始轉型,主要以出口橡膠跟茶葉為主要貿易項目,從而“改邪歸正”。目前佤邦軍擁有九個旅、有5個旅駐扎南面,4個旅駐扎在北面,一共40000人左右,其大本營在邦桑。而由於以前的“生意”使得佤邦積累下巨大的資本,這些錢均用在佤邦的基礎社會建設以及教育項目當中,其中還有一部分留給佤邦軍當軍費。而這就是佤邦軍雖然區域小,但軍費來源強大的原因。
『柒』 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的武器裝備來自哪兒
日本遺留的佔大部分,後面還有蘇聯,美國。中國制式的槍械是免費送給緬甸政府軍的。
『捌』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的武器來自哪裡
我不回答,說幾個現象,然後你自己判斷。
緬甸一直是中國勢力范圍,這些年來因為美國的挑唆,不斷表現出反水跡象。
每次緬甸有反水端倪,果敢、克欽、佤邦這些大軍閥里就會有人跳出來讓緬甸吐血。
果敢全是華人後裔,講漢語,寫簡化字,用中國課本,花人民幣,不向緬甸交稅,人事不歸緬甸任免,擁有自己的武裝。
巴掌大小的果敢地區,緬甸幾十年沒能擺平!
你想想其中的端倪吧
『玖』 金三角民間武裝比政府軍戰鬥力還強,民間武裝的武器是從哪裡來的
保存歷史遺留的武器是金三角民間武裝力量壯大的重要因素。金三角除了軍火商走私槍支外,歷史上金三角還數次接受過外國的武器援助。解放戰爭時期,雲南國民黨軍隊的一些殘余分子通過邊境逃往金三角地區。軍隊得到了美國一個師的武器援助。1953年軍隊撤到台灣省時,大部分武器留在金三角地區,被當地軍閥佔領,成為金三角地區民間武裝的武器來源。還有一次,外援和緬甸共產黨有關。緬甸發展起來的時候,緬甸共產黨接受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輕武器援助。但隨著緬甸共產黨的垮台,這些武器也被金三角軍閥佔領,成為金三角民間武裝的重要來源。
『拾』 緬甸有多少地方武裝
■克欽獨立軍克欽獨立軍(KIA)是緬甸克欽族獨立組織的武裝力量,約有6000名常備軍,分為5個步兵旅和1個機動旅。該部的經費來自對自治區域的征稅和開采玉石、木料等自然資源。克欽軍的武器主要是仿製的AK-47步槍。
■佤邦聯合軍佤邦聯合軍(UWSA)是緬甸佤邦聯合黨的武裝力量。該部編有8個師,兵力約2萬人。有消息稱,該部可能裝備有防空導彈等先進武器,以及超過40家小型兵工廠。2003年,美國給UWSA貼上了販毒組織的標簽。
■民主克倫佛教軍民主克倫佛教軍(DKBA)成立於1994年,成員主要是早期克倫民族解放軍中的佛教徒。該部雖然名義上「尊重」中央政府的權威,但只要政府提出「整編軍隊,上交稅務」的要求,DKBA就會顯示出桀驁不馴。
■南部撣邦軍南部撣邦軍(SSA)被認為是最難纏的反政府武裝,該部在泰緬邊境有5個基地。2001年5月,SSA同其他幾個地方武裝達成協議,共同抵抗政府軍的圍剿,以實現撣邦全面自治。2008年12月,撣邦國民大會在泰良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