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中國的佤族緬甸叫什麼族

中國的佤族緬甸叫什麼族

發布時間: 2022-01-14 14:41:41

❶ 緬甸有哪幾種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人口約3400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65%。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緬族在緬甸7個省的人口比重占絕對優勢,在極少數民族邦中也有廣泛分布。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在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都起著主導作用。緬族人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個頭不高,膚色呈棕色,講緬語。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是一種孤立語,語序和虛詞的地位非常重要。

(1)中國的佤族緬甸叫什麼族擴展閱讀:

緬族有9個分支,即緬(巴瑪Bamar)、土瓦(Dawe)、丹老(Beit)、約(Yaw)、耶本(Yabein)、克都(Ka)、格南(Ganan)、薩隆(Hsalon)和蓬(Phon)。

緬族在緬甸的歷史上,先後三次統一了緬甸,對於推動緬甸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緬族在緬甸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遠比其他民族發達,對其他民族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種植水稻技術較為先進,此外,還種植棉花、花生、豆類、芝麻等作物。

緬語有7種方言,各方言間差別不大,可以互相通話。緬語通行緬甸全國,是緬甸的國語。緬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創立於公元11世紀末、12世紀初,由輔音字母與母音符號相拼而成。

❷ 緬甸有多少佤族

緬甸的佤族保持的要比中國佤族保存的還要好,畢竟在緬甸的佤族比中國的還要多,緬甸的佤族已經超過100多萬,而中國僅有30多萬,比中國多3倍以上而且他們的居住區域佤族比重占據絕大優勢,是沒有可能被漢化的。他們並不是你所說的只學漢語,漢語只是他們的第三語言,並不是第一,他們的國語是緬族語言,然後就是佤語,漢語只是像我們中國學英語一樣。而中國佤族卻是真正在被同化的,70後的可能還會寫佤文,80後的可能只有很少人會寫佤文,90.00後的就應該沒有了。

❸ 佤邦祖先到底是緬甸的還是中國的

都不是,是當地的土著坐地戶,正好被中緬給分開了。佤族是跨國境而居的民族。國內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滄源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及雙江、耿馬、瀾滄、孟連等縣,滄源和西盟兩縣是佤族主要聚居縣。據2000年雲南省人口普查統計,雲南境內的佤族有人口38.3萬多;國外主要分布於緬甸,人口比國內多一些。佤族居住的地區,山嶺重疊,平地極少,故又稱阿佤山。
中國的民族學研究者多數認為,佤族是現今雲南南部的土著居民或最早居民,是古「濮」人的一支。在史書的記載中,漢朝所稱的「閩濮」、 「裸濮」唐朝所稱的「望蠻」、「望苴子」,明清所稱的「哈杜」、「哈喇」、「哈瓦」、「卡佤」等,指的都是佤族。

❹ 中國有緬族嗎

沒有。

原因有3點。

1、地理上,無人熱帶雨林隔斷了緬族進入雲南的通道。中緬邊界從元朝要來就沒有太大規模的變化,變動的大多數是其中的無人熱帶雨林區,交通極其不便。所以未曾發生過大規模的緬族進入雲南定居的事件。

2、雖然從元朝以來邊界沒有正式確定過,但從元朝至今,緬甸都沒有發生過入侵雲南的事件,緬甸也沒有發生過動盪和難民外逃的事件。反而是中國歷朝歷代都有進入緬甸的行動,70年代甚至徹底控制過緬甸。所以只發生過漢族向緬甸遷徙,而沒有發生過緬族遷入雲南。

3、源頭上說,傣族、泰族、緬族都是共同祖先分化而成的。所以他們差異更多是國家文化的差異。即使遷入雲南的緬族也會迅速被同化為傣族,造成不存在緬族的結果。

❺ 佤族的民族簡介

佤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緬甸的主要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和緬甸邊境兩側的群山之中,中國一側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滄源、瀾滄、孟連、雙江、耿馬、永德、鎮康等縣,緬甸一側在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及周邊地區。
佤族自稱「佤」、「巴饒克」、「布饒克」、「阿佤」、「阿卧」、「阿佤萊」、「勒佤」等。他稱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稱「哈喇」、「哈瓦」、「卡瓦」等,意為「住在山上的人」。根據本民族的意願,1962年定名為「佤族」。
佤族文化(語言、經濟、衣食):佤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分「巴饒克」、「阿佤」和「佤」三種方言。舊時的佤文是英國傳教士為傳播基督教而編制的,比較粗糙。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人民政府為其創造了新文字。佤族經濟以農業為主。喜歡吃紅米,飲濃茶,食辣椒,嚼檳榔,喝水酒。住房以兩層竹樓為主。傳統服飾以黑色為基調。男子多纏黑色包頭,著黑色短衣和寬腳褲。婦女服飾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無領無袖貫頭衣,下著筒裙,佩戴銀或竹篾製成的頭箍、項圈、項鏈、腰箍、手鐲等首飾。
佤族信仰:以原始宗教為主。少數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節是最隆重的節日。文學藝術豐富多彩,竹文化獨具特色。滄源崖畫享譽海內外。
佤族民間舞蹈:「木鼓舞」、「甩發舞」都是佤族的民間舞蹈,「木鼓舞」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比賽中獲獎。
在佤族地區普遍流傳著「司崗里」的傳說。西盟地區的佤族解釋,「司崗」是石洞,「里」是出來,意即人類很早是從石洞里出來的。傳說從石洞里最先出來的是佤族。石洞位於阿佤山中部,離西盟縣城以西約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視為「聖地」。而滄源地區的佤族解釋「司崗」是「葫蘆」,「里」是出來,意即人類從葫蘆里出來的。
各地區的佤族雖然對「司崗里」解釋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視為人類的發祥地,同時也共同反映他們都是阿佤山一帶是最早的居民。「司崗里」是佤族對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憶。
分布
我國的佤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三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昌寧、勐海等縣也有分布。由於佤族主要分布區在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的怒山山脈南段展開地帶,山巒起伏,平壩極少,又稱阿佤山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佤族人口數為429709(2010年) 。使用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分為巴饒克、阿佤、佤三種方言,每種方言又分若干土語。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國成立前,英、美傳教士為傳播基督教而編制了一種佤文,很粗糙,使用范圍小。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派語言工作者對佤語進行了深入調查,並於1957年設計一種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❻ 中國的哪個民族與緬甸的緬族同族

我覺得和雲南傣族是同民族,無論服裝、生活習慣都很相同。

❼ 緬甸國內有個少數民族就是我們中國的漢族,他們的民族名字叫什麼

果敢又名麻栗壩。關於「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 Kokang」 ,來源於科干山的音譯;「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

❽ 緬甸的佤族和佤邦歷史和現狀如何

緬甸的佤族居住在金三角緬甸撣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西南部邊境接壤。約在北緯22℃~23℃、東徑98℃~100℃,緬甸薩爾溫江和中緬邊界界河南卡江之間的縱山峻嶺地帶。佤原意為「住在山巔的人」,佤族的村寨一般建在山巔的雲海之中,茫茫雲海彷彿把佤族和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隔絕開來,千百年來,佤族長期停滯在原始部落社會。佤族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這是這一地區最古老的民族,屬於濮系統,稱呼為「哈刺」、「古刺」、「哈瓦」、「卡瓦」等。據清朝和民國的記載,「卡瓦」分為「熟卡」和「生卡」,「生卡」也稱「野卡瓦」,即保留獵頭祭谷原始習俗的佤族。「熟卡」即接受了中國漢族、拉祜族、傣族等影響,社會生產和社會習俗有所變化的佤族。中緬邊境地區的佤族,歷史上與中國邊境的地方民族政權和內地封建中央皇朝都有聯系,漢語和漢字是中緬邊境佤族地區民族共同通用的語言和文字。現代民族學把佤族列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 緬甸封建時代,靠近薩爾溫江以西接近平原地區的少數佤族與緬甸王朝的關系較為密切。十九世紀中葉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後,其勢力擴張到薩爾溫江以東的佤族地區,對殖民地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曾在佤族地區建立過佤邦「WA.STATE」。二十世紀中葉緬甸獨立後,由於緬甸政府內大緬族主義抬頭,又因交通不便與緬甸的本土聯系較少,處於自我封閉,自我管理的原始自然狀況,大多數佤族部落沒有統一,缺少強有力的領導和整體的力量等其他的種種原因,佤族要求成立佤邦的要求沒有實現,佤族地區仍然是三不管地區,原始農業的落後生產方式和獵頭的社會習俗沒有改變。 1969年緬共應部分佤族民族武裝的要求,進入該地進行武裝革命,結束了佤族的原始部落時代,統一了佤族地區,建立了中央根據地,使緬甸佤族地區前進了一大步,為緬甸佤族現代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緬共時代,原始社會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和毒品種植經濟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 緬甸佤族武裝在1989年4月17日脫離緬甸共產黨,與緬甸政府實現民族和解,成立民族自治政府,提出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緊握自衛的武器,發展經濟。 緬甸佤族地區的和平發展是艱難和曲折的,民族自治政府成立的初期,罌粟種植、鴉片貿易和海洛因加工仍然是經濟的主體。一方面緬甸國內經濟落後,拿不出多少資金幫助地方發展經濟。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緬甸政府,中斷了對緬甸禁毒的援助。緬甸佤族地區只能在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的生產條件下,依靠歷史上遺留的毒品經濟的原始積累來生存和發展。同時,為了爭奪金三角中心的控制權(泰、老、緬邊境地區),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與坤薩長期激戰。緬甸佤族地區成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90年——1995),經濟發展緩慢,但卻獲得了對坤薩販毒武裝集團作戰的勝利。 坤薩覆滅後,緬甸佤族地區的罌粟種植面積佔大金三角種植面積的1/2,產量佔1/3。緬甸佤族地區成為了金三角主要的種毒、制毒、販毒(包括冰毒)地區之一。給周邊地區的國家及國際社會帶來了毒品泛濫的巨大災難。美國稱緬甸佤族地區政府的主要軍政領導人是金三角第三代世界鴉片毒梟,中國警告緬甸佤族地方政府個別領導人向中國境內走私販毒,緬甸政府也認為佤族地方政府走在十字路口。在國內外的強大壓力下緬甸佤族地方政府領導層認真地思考了何去何從的問題。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1996年至2000年)開始加快了發展步伐,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交通、能源、寶石製造、商業、城鎮建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替代種植方面也有進展,地方政府的經濟和民眾的生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並沒有改變毒品經濟仍然是佤族地方經濟主要來源的狀況。這種矛盾又特殊的過渡狀況,又使緬甸佤族地區蒙上了一層不散的濃霧,懷疑、威脅、恐懼┅緬甸佤族地區向何處去?受到舉世的關注。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概況 一 地理位置: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北面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約在北緯22—23,東徑98—100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思茅地區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 二 歷史: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67年以前的幾千年。是佤邦漫長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是原始社會末期,封建社會初期的變革階段。鬼神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世襲的山官、頭人統治整個社會,其表現形式是部落制度。整個佤邦分為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佤語叫「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外來武裝勢力的干預,佤邦境內出現了布來吳、岩帥、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裝組織(稱自衛隊)。這些武裝組織和部落之間互相殘殺械鬥,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第二階段(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戰、各族群眾處於暗無天日的危難時刻,佤邦許多有識志士勇敢地站出出來。他們認識到,要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須推翻反動的部落制度。必須組織革命的武裝力量,以實現佤邦的統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鮑有祥、鮑三板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昆馬游擊隊。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龍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岩城游擊隊。 1968年,以魯興國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戶雙游擊隊。 1969年2月以趙尼來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紹帕游擊隊。 這些游擊隊的出現,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願望,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傳遞情報,隊伍發展迅速。但這些游擊隊組織都是自發的、分散的。對統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擊隊領導人不謀而合地意識到:必須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趙尼來、鮑有祥、魯興國、岩肯等領導人加強了聯絡,經過很多曲折,找到了緬甸共產黨。以誠懇的態度請緬甸共產黨來領導游擊隊鬧革命。 1969年三月,緬共代表來到紹帕、戶雙,7月到昆馬、岩城。緬共代表與游擊隊領導經反復協商,密切合作,對各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以戶雙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4048營,以紹帕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4049營,以昆馬游擊隊的基礎,成立了502營,以岩誠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501營。 部隊成立後,組成了江東指揮部。指揮部成員有:周昆系、郭志明、楊福康、魯興國、郭志、趙尼來、鮑有祥等人。指揮部成立後,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隨後解放了營盤、邦腰、金廠等地。根據東北軍區的命令,4048、4049部隊到外區域作戰,501、502部隊留佤邦地區作戰。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隊和民兵群眾參加了滾弄戰役。 1972年3月,緬共東北軍區總部遷到勐冒,進駐佤邦的部隊有4045、4046、4047、3035、炮營等。本年底,佤邦境內大都獲解放,北佤南佤實現了統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區,孟延地區的大部分及勐寧等地區。1973年4月,東北軍區總部遷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總部也遷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緬甸共產黨在佤邦地區20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以農民為基礎;以軍事為中心;以農村包圍城市、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為方針路線,解放了佤邦、統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擺脫了部落統治的桎梏與枷鎖,佤邦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20年來,緬共除以上部隊編號外,還先後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師、68師等部隊編號。在地方,還廣泛地成立了民兵,各縣成立了縣大隊。武裝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軍、主力軍三結合體制。 在地方政權方面,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傘特區。 緬共在佤邦20年,為佤邦辦了20多所學校、5個醫院,動員群眾修了乾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開田挖溝等農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緬共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趙明同志,被選為中央委員。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緬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內部發生了許多問題:根據地越來越小,階級斗爭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領導年齡老化,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十分頑固。大民族主義、宗派主義日趨明顯,幹部中培置親信,拉幫結伙。連年戰爭,群眾生活逐年下降,部隊供給短缺……對此形勢,當時許多中下層幹部提了許多改進意見,但緬共主要領導聽不進,還加上「反黨」帽子。在這種情況下,3月11日,原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彭家聲在果敢宣布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在對待和處理果敢問題上,緬共內部有兩種主張:一是和平解決,二是軍事鎮壓。主張軍事鎮壓的佔了上風。他們組織了指揮部,命令當時任北佤縣縣長、12旅旅長的趙尼來和當時任中部軍區副司令員的鮑有祥,率部隊前往鎮壓。他們倆人都是主張和平解決的幹部。在這即將發生兄弟互相殘殺的危急時刻,趙尼來、鮑有祥左右為難,一邊是上級領導,不執行軍令不行;一邊是20多年同一戰壕的戰友,不忍心互相殘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最後決定:脫離緬共領導。這就是震驚內外的《4.17》事件。 第三階段:和平建設時期(1989—1999年): 1989年4月17日,佤邦舉義旗,脫離了緬其錯誤領導,組建了佤邦聯合黨、佤邦聯合軍。5月18日和政府對話,達成停戰協議。4月17日是佤邦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從此佤邦進入了和平建設的新時期。

❾ 越南和緬甸的華族為何僅僅指漢族佤族越族撣族克欽等民族不稱為華族,

因為中國文化的主要傳承者就是漢族吧,而且你說的那些種族是越南的本地民族吧,就像朝鮮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你不能說朝鮮和韓國的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吧

❿ 緬甸的佤族和佤邦歷史和現狀如何緬甸有些民族和地區是講中文的嗎

緬甸有一些文革時期進入緬甸支持緬甸共黨的中國知青,後來中國不搞這運動了,一些知青回了國,而另一些則留在緬甸,在緬甸北部形成了割據勢力,所以緬甸北部有會漢語的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99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7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2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4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2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0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