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19年緬甸新娘多少錢

19年緬甸新娘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8-20 21:11:52

㈠ 我愛你漢字的資料,最好不要字謎,謝謝了,請盡快回復!

「漢字」是記錄漢語(中文)的形意文字。漢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並唯一流傳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漢字也被日文與朝鮮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東亞多國語言借用。

漢字一詞本身可能為日語傳回漢語的回歸詞,但時代已久。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滿文,當時已用漢字一詞稱呼中國傳統的文字。更之前的古代中國,因為沒有與他國區分的必要,多稱呼為「字」或「文字」。直到目前為止,台灣負責文字政策的教育部,仍不使用漢字這個詞,而稱之為「國字」,例如《國字標准字形表》等。不過在民間以及其他非文字政策掌管單位的民間機構,已逐漸使用漢字一詞。此外也有「中國字」這樣的稱呼。

漢字的特點有以下幾項:
字根組字:以本身即有意義的869個聲母及265個形母的象形字為字根(大陸稱部件),組成各種漢字。參考漢字的字形與編碼第三頁
表意:承上,字根本身表義,多個字根合成新義,且空間的配置對字義有影響。(朱邦復先生的字易即是探討此)
兼容並蓄:各語言、各領域應用可以六書基本規則,可貼近自身領域、地域所需組出所需要之字。
書同文:漢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甚至語言,仍可書同文,以文意、字義來互相了解。
獨有的文化如詩詞、對聯、書法藝術等。

甲骨文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之一。其中,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
傳說中,漢字起源於倉頡造字。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造字時天地震驚——「而天雨粟,鬼夜哭」。從歷史角度來看,復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個人發明,倉頡更可能在漢字的搜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有觀點認為《周易》中的八卦對漢字形成有較大影響,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發明前的口頭知識在傳播和積累中有明顯缺點,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劃的方法輔助記事,後來用特徵圖形來簡化、取代圖劃。當圖形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並形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楊家灣大溪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種符號中,部分特徵與甲骨文有較大類似之處。這一發現將原始漢字的形成過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幾何符號,河南賈湖距今8000年前龜甲上的幾何符號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階段的表現。

但是,商朝以後的漢字和這些幾何符號是否一脈相承?這個問題還在爭議中。許多學者提出,這些符號不一定是漢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絕對肯定是文字元號。
從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傳為李斯所書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象形文字到意音文字的發展過程,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稱為古文字。
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在已發現的4500多個甲骨文單字中,目前已能認出近2000字。與甲骨文同期,青銅器上鑄造的文字稱為金文或鍾鼎文,西周時期的《散氏盤》、《毛公鼎》具備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李斯在大篆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准書寫字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小篆呈長方形,筆劃圓潤流暢。
小篆解決了各國文字間出現大量異體字的情況,「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文字的統一有力促進了民族間文化傳播,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中國的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文字史所罕見。

漢字的發展經歷了許多不同的演變。初期漢字系統的字數很少,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可以更精準的表述,以及因應隨歷史發展不斷增加的新事務,就以字根組合的方式,來細化組出大量的字出來,使得文書上可以可記載的越來越精密。例如說,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種;但演化到現在,除了舟以外,還有「舨、艇、船、艦」等不同小大規模與形制的「舟」,這使得記載為文時,只要看一個字,我們就知道指的是那一種「舟」,這樣辨識理解的效率非常高;反過來,以組詞的方式就還要看過前後文(或短或常)才能判斷正確的意義,較缺乏辨識效率,但方便口語溝通(漢字同音字太多,聽覺不易辨識,解法一為組詞,二為如韓日語數音為一字:「里」發音為海
里 )。
造字
在秦始皇統一漢字後,漢字的數量應時代需要不斷地增加,新造的字不斷出現: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穩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為國號。
唐朝時,武則天根據「日月當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為她的名字。
五代劉岩取「飛龍在天」之意創了自己名字內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識的湧入,也造了許多字。例如隨著「Beer」傳入中國,如何用漢字表達是一個問題,最初譯為皮酒,後覺不妥,於1910 年左右創造了「啤」字——譯為「啤酒」。為了表示英制的單位,還造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呎(英呎)等。不過這些多音節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陸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准計量局發出《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陸地區已不再使用,但港、澳、台等地仍可見到。

現代漢字形成
小篆筆劃以曲線為主,後來逐步變得直線特徵較多、更容易書寫。到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體。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漢代以後,漢字的書寫方式逐步從木簡和竹簡,發展到到在帛、紙上的毛筆書寫。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迅速出現,不僅滿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還形成了濃郁東方特色的書法藝術。古代印刷術發明後,出現了用於印刷的新字形宋體,在現代又陸續出現了黑體、仿宋體等字形。

造字原理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
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
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
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轉注
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朴》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四項,「造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漢字的結構
漢字由一個或以上的字根、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一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單一字內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達同樣的事物時,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達同樣的訊息,所以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一個漢字乃由四百多個表意象形字母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積木一樣組合而成。
一個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從組成字根以及空間的配置推斷出其字義。當時代演進出現新事物難以詞的方式來表達時,也能以字根組合原則,合成出新字來用,例如中文的鈾字,就是近代為了表現一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新造的字。

漢字組成的字根空間配置對字義有影響:如同樣是「心跟亡」的合體,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導致不同含義;文字右邊有「乂」這個字的部件,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對左邊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發現),如果右手上面拿東西就變成「攵」,有這個字根的,幾乎都是攻擊性或是用暴力達成某件事,例如攻、敗、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漢字書法)
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形不一樣。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筆」、「塵」;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復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劃。
書寫漢字時,筆劃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讀音
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普通話作為標准讀音,普通話的音節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 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一情況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別,但在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一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自漢朝到20世紀似乎沒有經過多少變化,漢字沒有直接表現漢語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
有學者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詳見上古漢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一字一音,沒有訓讀。
受日本影響,其他漢字使用國後來也使用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台灣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注,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俗稱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號仍是台灣教學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國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探討的課題。

漢字與詞語
漢字是漢文組成的最小單位。
語素是漢文表意的最小單位,類比於英語的「詞彙」和「片語」的總稱。絕大多數漢字可以獨立構成語素,比如「我」,類比於英語中的單一字母構成的詞彙,比如「I」。現經白話文大多數詞語都是由兩個以上的漢字構成的,不過,和英語中「詞彙」和「字母」的關系不同,語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個漢字獨立構成語素時的意思有相關性,因此相當程度上簡化了記憶。

詞語包括語素和若干個語素形成的短語。
漢字的高效率,體現在幾百個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種事物的上萬漢字;幾千個常用字,又可以輕松組合出數十萬詞語。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准確掌握這數十萬詞語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種負擔。漢語常用詞彙約為幾萬條,總詞彙量約有百萬條,雖然從數量上來說顯得有些令人望而卻步,但由於大多數漢字構詞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並非遙不可及。因此,僅就詞彙而言,其學習難度並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樣數量外文詞彙的記憶強度則要大得多。

而從古文的角度來看,用字本義,比起五四白話文運動以降過度依賴詞語,會來的精確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復先生就提暢精確使用漢字的復古作為。

漢字的數量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復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復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是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的,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台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20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的是《中華字海》,收字85000個。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准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台灣的國家標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繁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但並不普及,只有在戶政系統等少數環境使用。台港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繁體漢字13053個。GB
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
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02個,另有兩個擴展區,總數亦高達七萬多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學習的困難,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目前漢語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漢字的影響
衍生字
漢字書寫體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漢字的影響下,還產生過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古壯字(方塊壯字)、古白字(方塊白字)、古布依字(方塊布依字)、字喃等文字。但它們都因各種原因而消亡,而漢語中的女書,如今也無幾人能識。日語的假名(仮名)在創制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漢字字形的影響。

此外如蒙古文、滿文、錫伯文等也是在漢字書寫方式和書寫工具的影響下,將從右向左書寫的源自阿拉米文字的書寫方式改為從上到下書寫,文字的結構也隨之有所變化。
漢字文化圈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在古代日本、朝鮮和越南,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唯一系統,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

由於漢字和發聲的聯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鮮和越南都曾經有過不會說漢語,單純用漢字書寫的歷史階段。漢字的這個特點對於維系一個統一的漢族——一個充滿各種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體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共同使用漢字的漢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鮮半島,漢字被融合成它們語言的文字「漢字(かんじ)」和「漢字(한자)」。直到現在,日語中仍然把漢字認為是它們書寫體系的一部分。在朝鮮,已經完全不再使用漢字;在韓國,漢字的使用在近幾十年來也越來越少。但是由於朝鮮語中使用了大量的漢字詞彙,並且重音現象嚴重,所以在需要嚴謹表達的場合時仍然會使用漢字。雖然在通常情況下人名、公司機構名稱等均使用韓文書寫,不過大多數的人名、公司機構均有其對應的漢字名稱。

日本
漢字於公元3世紀經朝鮮半島輾轉傳入日本。二戰後日本開始限制漢字的數量和使用,頒布了《當用漢字表》及《人名用字表》等,其中簡化了部分漢字(日本新字體),不過文學創作使用的漢字,並不在限制之列。日本除從中文中傳入的漢字外,還創造和簡化了一些漢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路)和「広」(廣)、「転」(轉)、「働」(勞動)等。詳見:日本漢字。

朝鮮半島
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了朝鮮半島,朝鮮語曾經完全使用漢字來書寫。1444年,朝鮮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發明了諺文與漢字一起使用。現在的大韓民國雖禁止在正式場合下使用漢字,並停止了在中小學中教授漢字,不過漢字在民間仍在繼續使用,且可以按照個人習慣書寫,但是現在能寫一筆漂亮漢字的韓國人越來越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1948年廢除了漢字,僅保留了十幾個漢字。詳見:韓文漢字。

越南
公元1世紀漢字便傳入了越南,越南語也曾完全使用漢字做為書寫用文字,並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字喃,但是由於書寫不便,漢字仍是主要的書寫方式。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廢除了漢字,使用了稱為「國語字」的拼音文字。現在的越南文已經看不出漢字的痕跡了。詳見:字喃、字儒

漢字民俗
中國許多民俗都與漢字有關,例如:
射虎:就是猜燈謎,也叫打燈虎,與漢字有著密切關系。舊時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文人射虎,謎面深奧謎格復雜多樣謎底多為四書五經中的原句;一類是市井燈謎,謎面謎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合體字:中國民間常將一些帶有吉祥含義的短語合寫為一個字,以祈求吉祥,常見的合體字如「招財進寶」、「雙喜」等。

合體字「孔孟好學」諧音字:華人喜歡利用漢字的同音特點用諧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諧音為幸福的「福」,走獸的「獸」諧音為長壽的「壽」。
九九消寒圖:中國北方地區的一項民俗在每年數九的季節寫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雙鉤字,這九個字每字九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根據天氣為一個筆劃填充顏色,到數九結束完成全圖。

花鳥字:一些民間藝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鳥的圖案拼寫成漢字,近看細節是一些花鳥劃,遠看整體卻是一幅字,這種字劃結合的藝術形式被稱作花鳥字,是一種多彩花鳥蟲魚組合書法。在中國,只有在春節廟會中,和一些節日集會中才可以看到。花鳥字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也成為一種街頭藝術。早期的鳥字劃大多寫的是一些吉祥話語,以祈求吉利,現在在廟會見到的鳥字劃則以書寫顧客的姓名為主,購買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漸轉變為獵奇。

漢字藝術

梁啟超的書法作品漢字獨特優美的結構,書寫的主要工具——毛筆有多樣的表現力,因而產生了中文獨特的造型藝術——書法。而篆刻是和書法相關的藝術,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為印章。

組字
漢字歷史上是不斷在組新字的,目前所見的各種漢字必非一口氣完成在某一年代,而是應時代需要漸漸發展成今的面貌。例如:「人」這個字商朝就有了,凹凸這二字則是在唐朝的時候才出現。

此外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用字需求因而組字。例如傳統國樂在記譜上會用到減字譜、工字譜,台灣政府各專門機關也有各自的特有用字:如戶政用字等等。
組字往往比組詞在表意上更有效率,但組字組的太復雜又適逢變成常用字的話,就會衍生簡化的努力。
簡化
楷書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漢字書寫復雜;傳統印刷更復雜。所以自古以來就已經有許多的簡字,但多半是人民私下使用,正式的文書仍然是用正體字,而雖然活版印刷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漢字的結構特性,活版印刷幫助有限。

近代,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文明開始進入東亞,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中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當中有人堅持漢字的傳統,但亦有不少人鼓吹放棄使用漢字。這些鼓吹放棄漢字運動的立論「漢字落後論」,內容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因為漢字不能透過打字機書寫,而必須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鉛字,也就是說漢字已成為教育及信息化上的瓶頸。就此,許多使用漢字國家以政治推行的方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本的完全使用假名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1月28日發布《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5月審定通過《簡化字總表》,1986年經少量修訂後重新發表,一直在中國大陸使用至今。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布「二簡字」,試用一段時間(約八年)後因為字形過於簡單且混亂而於1986年正式宣布廢除。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別發布了同《簡化字總表》相同的簡化字表。

日文、朝鮮文也有各自的漢字簡化。
拉丁化
近四百年來,西方人和華人本身都提出了很多漢字的拉丁化方案,主要包括:
威妥瑪式拼音(1867年)
郵政式拼音(1906年)
國語羅馬字(1928年)
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
粵語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現在,漢語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廣且被聯合國接受的漢字拉丁化方案。
「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異體字整理

除了造字以外,另外還有許多異體字。他們是意義和讀音完全相同,但寫法不同的字。有的是因為歷史緣故,有的是名人造字,如「和」與「龢」,「秋」與「秌」和「龝」等。
中國大陸於1956年公布整理異體字表,廢除了大量異體字,但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恢復了部份異體字。如「於」曾被當作「於」的異體字廢除掉,但在 1988年發表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又恢復成為規範字。另外,不同地區對異體字的取捨有所不同,例如:韓國就以漢字各種異體字中最早出現的樣式為標准寫法。所以,在韓語漢字的標准中,取「甛」而不取「甜」、取「幇」而不取「幫」、取「畵」而不取「畫」。

在台灣,也有所謂的異體字,例如「台」與「台」、「體」與「體」,此外還有數字的異體字:一、二、三、四相對的是:壹、貳、叄、肆(後面這4個用在票據書寫用途,以提高人為竄改的困難度)。

㈡ 每個國家的國花是什麼

1.日本——櫻花、菊花

櫻花(學名:Cerasus sp.):是薔薇科櫻屬幾種植物的統稱,在《中國植物志》新修訂的名稱中專指「東京櫻花」,亦稱「日本櫻花」。櫻花品種相當繁多,數目超過三百種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櫻花約150種,中國有50多種。全世界約40種櫻花類植物野生種祖先中,原產於中國的有33種。其他的則是通過園藝雜交所衍生得到的品種。

菊花(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麗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2.韓國——木槿(無窮花)

無窮花,別名:木槿、木槿花、蕪瓊花、籬障花、根花。

拉丁學名:Hibiscus syriacus Linn,英文名:Rosemallow,Rose of Sharon,Rose of Althea。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落葉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中醫上以樹皮和花入葯,功能活血潤燥,樹皮稱「木槿皮」,治赤白帶下、腫瘤和疥癬,花可治痢疾。

3.寮國——雞蛋花

雞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別名緬梔子、蛋黃花、印度素馨、大季花,夾竹桃科、雞蛋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肥厚多肉。葉大,厚紙質,多聚生於枝頂,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花數朵聚生於枝頂,花冠筒狀,徑約5~6cm,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鮮黃色,極芳香。花期5~10月。 雞蛋花夏季開花,清香優雅。落葉後,光禿的樹干彎曲自然,其狀甚美。適合於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葯。原產美洲,中國已引種栽培。

4.泰國——金鏈花

金鏈花一般指毒豆。毒豆(學名:Laburnum anagyroides Medic.),又名金鏈花毛葉金鏈花等、香港多稱豬腸豆,是一種蘇木亞科的植物。花期4-6月,果期8月。原產歐洲南部,中國東北、西北有栽培。

5.挪威——歐石楠

歐石南(學名:Erica)是指杜鵑花科歐石南屬的植物。全球大約有七百多種的歐石南,當中大部分都產自南非,被稱為「南非特有種的皇後」;另外尚有七十多個物種大致分布於非洲其它地域、地中海地區及歐洲地區。歐石南也是12月6,12,19,22,26日的誕生花。圖中顯示的「聖誕歐石南(Erica canaliculata)」,因為形態像日本的著名圖案「蛇の目」(常見於家紋、和傘等),因此在日本有「蛇眼石南花」的稱號。

6.芬蘭——鈴蘭

鈴蘭(學名:Convallaria majalis Linn.)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風鈴草。氣味甜,全株有毒。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全株無毛,地下有多分枝而匍匐平展的根狀莖。具光澤。呈鞘狀互相抱著,基部有數枚鞘狀的膜質鱗片。葉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鍾狀,下垂,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膜質,花柱比花被短。入秋結圓球形暗紅色漿果,有毒,內有橢圓形種子,扁平。花果期5~7月。

7.丹麥——冬青

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常綠喬木,是一類開花植物,同時也是冬青科之下的只有一屬,樹皮灰色或淡灰色,有縱溝,小枝淡綠色,無毛。葉薄革質,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淺圓鋸齒,干後呈紅褐色,有光澤。花瓣紫紅色或淡紫色,向外反卷。果實橢圓形或近球形,成熟時深紅色。

8.俄羅斯——向日葵

向日葵(拉丁文:Helianthus annuusL.),是菊科向日葵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米。莖直立,圓形多稜角,質硬被白色粗硬毛。廣卵形的葉片通常互生,先端銳突或漸尖,有基出3脈,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被毛,有長柄。頭狀花序,直徑10~30厘米,單生於莖頂或枝端。

國花是指一個國家用來作為自己國家象徵的花。國花一般對一個國家的文化別具意義。一個國家通過自己國家的國花也能看出國家的文化底蘊及歷史。象徵民族團結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國民人格美德的精華。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

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採菊東籬」、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早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2)19年緬甸新娘多少錢擴展閱讀:

中國國花概況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早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即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1]。1994年,中國曾舉行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然最終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主張單一國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選擇其一。甚至有一國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然而,即使是種類最多的「一國五花」方案(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分別為四季名花)也有歧義。如秋季不止有菊花,還有桂花等其他中國原產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認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評選國花上屬於浪費,且國花競選過程中充斥商業氣氛與地方保護主義。並且擔心國花決定後可能引發諸如國鳥、國木、國酒等評選熱潮。他們認為現有的中國十大名花已經足夠。

參考資料:網路-國花

㈢ 搞笑腦筋急轉彎

史上最搞笑的腦筋急轉彎(附答案)
1. 提問: 世界上哪一種花力氣最小?
回答: 茉莉花
原因: 好一朵美麗 (沒力) 的茉莉花
回答: 平行線
原因: 平行線沒有相交 (香蕉)
3. 提問: 大象皮, 老虎皮, 獅子皮,哪一個最不好?
回答: 大象皮
原因: 橡皮擦 (象皮差)
4. 提問: 布和紙怕什麼?
回答: 一萬和萬一
原因: 不(布)怕一萬, 只(紙)怕萬一
5. 提問: 鉛筆姓什麼?
回答: 蕭
原因: 削(蕭)鉛筆
6. 提問: 麒麟到了北極會變成什麼?
回答:冰淇淋
原因: 冰淇淋 (冰麒麟)
7. 提問: 從1到9 哪個數字最勤勞, 哪個數字最懶惰?
回答: 1 最懶惰; 2 最勤勞
原因: 一 (1)不做二 (2)不休
提問: 怎麼樣使麻雀安靜下來?
回答: 壓它一下
原因: 鴉雀無聲 (壓雀無聲)
如果一個胖子從十八樓掉下來結果會變成什麼樣呢?
回答:死胖子。
原因:摔死了。
10.想喝忘情水找誰?
回答:阿哈
原因:「阿哈」,給我一杯忘情水。
11.兩個人掉進陷阱,摔死的叫死人,沒死的叫什麼?
回答:「救命。」
原因:這個不用解釋了吧!

1. 一頭豬說:"加油啊!"---------打一樣食品材料

2. 你打獵打到一隻很出名的豬,你說了句話。什麼話? ------打一樣物品。

3. 老鼠對野馬說:"我昨天跟貓約會呢!"---------打一種食物,2字。

4. 野馬不信,揪著老鼠的衣服把它提了起來。------打一種食物-,3字

5. 土豆要去跟包子決斗,可是前面有一條河,他過不去。------打一蔬菜,3字。

6. 決斗開始了,土豆捅了包子致命一刀。-------打一食物-,3字

第一個是:豬鼓勵(朱古力)
第二個是:夜明珠
第二個是:薯片
第四個:馬鈴薯
第五個:荷蘭豆
第六個是:豆沙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