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遠征軍什麼時間從緬甸撒回國

遠征軍什麼時間從緬甸撒回國

發布時間: 2023-03-04 04:25:04

A. 中國遠征軍是什麼時候走出野人山的

65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降下了那象徵侵略與殘暴的旗幟,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中國軍民在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中,用巨大的犧牲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在眾多英勇的中國抗戰部隊中,有一支我們不能忘卻的英勇軍隊——中國遠征軍。劉桂英,1920年出生,1942年以醫療兵護士的身份隨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開始對日抗戰,她也是中國遠征軍在1942年5月份開始的野人山撤退中唯一一位倖存下來的女兵。 「當時撤退到野人山的時候我們一共5個護士,最後只有我一個人走出了那片森林,其餘4位因為飢餓和傷病而犧牲。我們好幾萬人的部隊,最後也就三千來人活了下來。」劉桂英說到這段歷史時總是難以掩飾自己的悲痛。從1942年2月隨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開始,一直到1944年下半年撤回國內,劉桂英在此之間輾轉緬甸、印度,經歷了同谷與日軍交戰、野人山撤退、反攻緬甸等一系列對日作戰的搶救傷員工作。劉桂英說,戰爭給很多人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苦難,自己永遠也不會忘記在野人山艱難撤退中犧牲的那些戰友。 2006年,中國政府給劉桂英頒發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以表彰她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表現。

B. 遠征軍入緬作戰是在什麼時期

1942年初第一次入緬作戰。

1944年初第二次入緬作戰。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歷史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地帶,又是東南亞地區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

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鳳凰網)

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作戰勝利的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的一次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而隨後與中國駐印軍並肩作戰殲滅緬甸日軍,更是「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援助盟邦進入異邦國土作戰並獲得勝利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C. 中國遠征軍

【軍隊簡介】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抗戰爆發後,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於1938年初修築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築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岩,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抗戰開始後,日本謀圖以武力強迫中斷「第三國」的援華活動。1939年冬,日佔我南寧,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
1940年春,日本對滇越鐵路狂轟爛炸;6月迫使法國接受停止中越運貨的要求。盡管如此如此,日寇並不罷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並與泰國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面中斷。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後方。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准備並提出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中國成立遠征軍第1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後因情況變化取消),開赴緬甸戰場。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興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中國遠征軍卻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戰中,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借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新編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屢建奇功,掩護了英軍的平安撤退,後在翻越野人山對敵作戰中不幸受傷殉國。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戴安瀾將軍追贈了功勛章。
緬甸失守給以後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脅印度,也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辟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但是,也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英軍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並消耗日軍部分力量,阻滯了日軍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從而贏得時間,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這次遠征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他們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一次緬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於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准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駐印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代號為「安納吉姆」,以保障開辟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設輸油管。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1944年3月,我駐印軍新編第22師新編和第38師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國內於1944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密支那休整後,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後,新1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於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餘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餘人。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編製表】
(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指揮系統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長官 衛立煌(未到任)羅卓英(繼任)
第5軍(軍長)杜聿明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新編第96師(師長)余韶
游擊支隊黃翔工兵團李樹正裝甲兵團胡獻群炮兵團朱茂臻
汽車兵團洪世壽騎兵團林承熙
第6軍(軍長)甘麗初
第49師(師長)彭壁生第93師(師長)呂國銓暫編第55師(師長) 陳勉吾
第66軍(軍長)張軫
新編38師(師長)孫立人新編第28師(師長)劉伯龍新編第29師(師長)馬維驥
另司令長官部直轄36師(師長)李志鵬
(二)中國遠征軍指揮系統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長官 陳誠衛立煌(1943年冬繼任)副司令長官黃琪翔
第十一集團軍 總司令宋希濂副總司令黃傑
第2軍(軍長)王凌雲
第9師(師長)張金廷新編第33師(師長)楊寶
輜重團段壽清
第6軍(軍長)黃傑(史宏烈繼任)
預備第2師(師長)顧葆裕新編第39師(師長)洪行
輜重團鄭殿起通訊營馮行之戰車防禦營梁中介
第71軍(軍長)鍾彬
新編第28師(師長)劉又軍第87師(師長)張邵勛
輜重團吳濤另集團軍直轄第36師(師長)李志鵬第200師(師長)胡家驥
第5軍炮兵營指揮官不詳
第二十集團軍 總司令霍揆彰副總司令方天
第53軍(軍長)周福成 (趙鎮藩繼任)
第116師(師長)趙鎮藩(劉潤川繼任)第130師(師長)張玉挺(王理寰繼任)
輜重團劉寶華
第54軍(軍長)方天
第14師(師長)龍天武第50師(師長)潘裕昆第198師(師長)葉佩高
工兵第2團林鬆通訊部隊 指揮官不詳
第6軍 何紹周(軍長)
榮譽1師(師長)汪波第82師(師長)王伯勛第103師(師長)熊綬春
另集團軍直轄高炮第49團3營第6軍山炮營 輜重團 雷震波第93師(師長)呂國銓
炮兵部隊指揮官邵百昌工兵部隊指揮官傅克軍通訊營 滇康緬特別游擊區總指揮鄭坡
(三)中國遠征軍駐印指揮系統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總指揮史迪威副總指揮鄭洞國
新編第1軍(軍長)鄭洞國(兼任,孫立人、潘裕昆先後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胡素(唐守治繼任)
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李鴻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潘裕昆
新編第6軍(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後組建,軍長)廖耀湘
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李濤繼任)
第14師(師長)龍天武
第50師(師長)潘裕昆
直屬部隊戰車指揮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擊支隊指揮官黑格准將
第一支隊隊長(新編第38師第88團)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隊隊長韓特上校
美軍第5307混成旅(代號加拉哈特部隊)指揮官梅利爾准將
(四)飛虎隊(1943年3月正式改編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少將 【戰斗歷程】
第一次遠征

全副美式裝備之中國遠征軍作戰由於英國方面的阻撓,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國遠征軍只有第6軍的49、93師進入緬甸景東地區,其餘各部仍在滇緬公路集結待命。此時由於緬甸戰事吃緊,英國人卻又急著要遠征軍入緬參戰。2月16日,蔣中正下令先運送第5軍入緬,以第200師為先頭部隊。3月7日,200師到達同古,3月16日,日軍開始轟炸同古,此為遠征軍與日軍第一次大規模接觸。3月19日,200師首次與日軍地面部隊接觸,由於緬甸交通線不斷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極延誤,後續部隊始終沒有按原定計劃到達同古,10餘日後,200師傷亡達2000餘人,內缺糧彈、外無援兵,並且還要面對4倍於己的敵軍包圍,杜聿明審時度勢,下令200師於3月29日晚從同古向東面突圍。3月30日,日軍進城後才發現同古是一個空城。在同古保衛戰中,200師殲敵5000餘人,重創日軍第55師團。
隨後中國遠征軍准備進行平滿納會戰,然而,在西路方面,緬甸戰場右路英軍不斷後撤,將中路平滿納地區的中國遠征軍右翼完全暴露給日軍,東線方面由於中國軍隊兵力薄弱,陣地不斷失守,第5軍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羅卓英不得不下令放棄平滿納會戰。
4月14日凌晨,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急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請求解救被包圍在仁安羌的英軍。4月19日下午5時,在新38師師長孫立人、副師長齊學啟和113團團長劉放吾的帶領下收復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軍7000多人和被日軍俘虜的英緬軍官兵、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等500多人。消息傳出,中、英、美三國轟動。
4月20日,史迪威和羅卓英輕信英方關於在仁安羌和喬克柏當之間有敵軍3000餘人的情報,命令第200師長途奔襲至喬克柏當。第200師到了喬克柏當後,發現沒有日軍,只有英軍在新38師的掩護下撤退。而後又退回到棠吉,浪費了寶貴的3天時間,使日軍搶先攻佔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師向棠吉發起攻擊,經過激烈的戰斗,於4月25日18時佔領棠吉。而在4月24日,在日軍猛烈攻勢之下,第6軍被迫放棄雷烈姆,
日軍隨後從雷烈姆北進,此時防守臘戍已無意義,第200師遂於4月26日放棄棠吉。
4月29日拂曉,日軍猛攻臘戍,第66軍傷亡慘重,當天中午,日軍佔領臘戍,第66軍各部退守新維。所謂曼德勒會戰已經徹底成了泡影。此時撤退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撤退東線方面,第6軍於4月24日被迫放棄雷列姆之後,且打且退,5月12日,推到薩爾溫江東面,隨後撤回國內。
中線方面,第5軍軍部和所屬的新22師、第96師主力於4月26日黃昏由皎克西乘汽車、火車向曼德勒轉移,於當天夜間十時全部到達。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區,此後第五軍直屬部隊、第200師、第96師、第66軍的新38師徒步輪流掩護撤退。5月8日上午,日軍攻佔密支那,杜聿明按蔣中正7日的命令向國內撤退。5月9日,由於在傑沙(又譯為卡薩)發現日軍,並且新38師先到傑沙掩護的只有一個團,而新38師、新22師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從前線撤下,杜聿明認為日軍有可能從南北包圍將遠征軍殲滅,從而下令第93師在右翼掩護,並且在孟拱附近佔領掩護陣地,同時命令各部隊分路回國,自尋生路。
新38師師長孫立人沒有聽從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師是第一次遠征結束之後唯一一隻保存建制的部隊。
杜聿明率領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離開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轉打洛到新平陽,迷路的遠征軍在森林裡轉來轉去,很多人因為飢餓、疾病死去,還有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後來,一架美國飛機在野人山上空發現了這支軍隊,盟軍隨後空投了電台、糧食、葯品,使得這支軍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由於預定回國路線所經的中緬國境已有大量日軍把守,這只部隊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師至棠吉,以後沿途突破敵人的封鎖線,經南盤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國。5月18日,第二百師分兵兩路通過細(胞)抹(谷)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伏擊。激戰一天,第二百師傷亡過半,才從東面山坡撕開一條缺口,殘余官兵得以死裡逃生。戴安瀾在突圍時被兩顆機槍子彈擊中胸部和腹部。5月26日,戴安瀾將軍逝世。
第96師及炮工兵各一部經孟拱、孟關、葡萄、高黎貢山回國。
據戰後統計,穿越野人山的部隊有3萬餘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軍新編第22師野戰醫院的護士劉桂英更是做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聞名。

第一次遠征結果第一次遠征失敗之後,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第二次遠征

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的訓練全副美式裝備之中國遠征軍1942年7月15日,新38師由英帕爾開往藍姆伽,8月初,從緬北野人山脫險入印的的第5軍新22師和軍直屬部隊也來到了藍姆伽。根據中美協議,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撤銷,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史迪威為總指揮,羅卓英為副總指揮。同時,國民政府利用駝峰空運飛機回航的機會,每天空運幾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補充兵源。1942年底,由於史迪威與羅卓英矛盾不可調和,蔣中正被迫將羅卓英調回國內,經過反復考慮,決定派第8軍軍長鄭洞國中將接替羅卓英的職務。同時決定在駐印軍指揮部下設新編第一軍建制,下轄新38師、新22師。鄭洞國任軍長,孫立人為副軍長兼新38師師長,廖耀湘為新22師師長。3月中旬,鄭洞國率軍部人員來到藍姆伽,正式成立新一軍。[1]
1942年10月24日,新編第38師112團孫立人將軍將緬甸會戰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以及軍官,統統以活埋的方式處死。部分中國學者對此表示質疑,此種說法難以被證實。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師兵員陸陸續續空運到印度,新30師編入新一軍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師與第50師的也兵員空運到了印度。中國駐印軍在藍姆伽換裝了美式裝備,有美國的軍事援助和充足的糧食,軍事訓練十分扎實。經過一年的整訓,練就了叢林訓練和叢林生存的過硬本領。再加上同時大批知識青年在蔣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踴躍參軍,士兵的素質有了大大的提高,這兩點使得駐印軍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線穩定之後,國民政府積極訓練軍隊,准備反攻緬甸。1943年2月1日,蔣中正任命陳誠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3月28日,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在雲南楚雄成立。陳誠從重慶飛到楚雄就任,著手進行遠征軍部隊的訓練和反攻計劃的制定。1943年8月,遠征軍的5個軍編練和裝備基本完成。後調來的第54軍也在11月完成改編。其中,第11集團軍下轄第2、第6、第71軍和第200師。第20集團軍轄第53、第54軍共4個師。另外第八軍和第93師直屬遠征軍司令長官部。1943年冬,陳誠因病辭職,衛立煌接任遠征軍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師的114團即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乘車到達胡康河谷邊緣,駐印軍緬北反攻戰正式開始。經過血戰之後,新38師於12月29日攻克於邦。隨後在新38師的配合下,新22師於1944年3月5日攻克孟關。後來兩師合作攻下瓦魯班。新22師在攻佔瓦魯班戰斗中突襲18師團司令部,繳獲18師團發布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這在抗戰期間絕無僅有。蔣中正給其嘉獎電為:中國虎!1944年4月份新22師、新38師、第30師、第50師與美軍聯合圍攻下了密支那。攻克密支那後,各個部隊修整了2個月,此時第14師、第50師、新30師已陸陸續續空運來到緬北反攻的前線,中國進入緬甸的部隊已達到5個師,為便於指揮,將新一軍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新一軍下轄新30師和新38師,軍長孫立人。新六軍下轄新22師、第14師、第50師,軍長廖耀湘。鄭洞國升任駐印軍副總指揮。1944年10月16日,新一軍與新六軍開始向八莫發起進攻,12月初,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新六軍回國保衛大西南,新六軍主力於12月1日奉命停止前進,新六軍軍部及新22師、第14師被空運至雲南沾益,以保衛重慶。留下第50師與新一軍作戰,歸新一軍指揮(後來正式編入新一軍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軍攻克了八莫。
在駐印軍開始反攻幾個月之後,國內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反攻開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團軍強渡怒江,於6月底血戰至騰沖附近。經過3個月的戰斗,於9月14日解放騰沖。第11集團軍於6月1日渡江,新28師於4日攻克臘猛,進圍松山,由於敵陣堅固,該師五攻未客。7月1日改由第8軍來攻,該軍以三個師輪換進攻,連續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敵陣,全殲守敵。遠征軍經過血戰,於11月3日攻克龍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復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軍第116師與新一軍一部在木遮相會,旋以鉗形攻勢向芒友推進,
1945年1月15日,新一軍攻克南坎,並繼續前進,於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中國遠征軍會師。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車典禮在畹町城舉行。會師後,滇西遠征軍回國,新一軍與第50師南下,新一軍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戌,第50師先後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麥等市鎮,新50師自從1944年渡過伊洛瓦底江以來,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挺進600公里,斃傷日軍3500餘人。3月30日,中國遠征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隨後中國駐印軍凱旋迴國。至此,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的任務順利完成。
【主要戰役】
1942年:
同古戰役
仁安羌大捷
緬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遠征:
滇西緬北戰役
光復騰沖
松山戰役
龍陵戰役
胡康河谷戰役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重要將領及人物】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代總指揮(初期)兼第五軍軍長
羅卓英 -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總指揮
戴安瀾 - 第200師師長
廖耀湘 - 新22師師長,1944年任新六軍軍長
余韶- 第96師師長
甘麗初 - 第6軍軍長
彭壁生 - 第49師師長
呂國銓 - 第93師師長
張軫- 第66軍軍長
劉伯龍 - 第28師師長
馬維驥 - 第29師師長
孫立人 - 新38師師長、1944年任新一軍軍長
史迪威 -(美國人)中緬印戰區參謀長,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索爾登 -(美國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鄭洞國 - 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
李鴻 - 1944年任新38師師長
唐守治 - 新30師師長
李濤 - 新22師師長
龍天武 - 第14師師長
潘裕昆 - 第50師師長
衛立煌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司令長官
黃琪翔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長官
蕭毅肅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參謀長
宋希濂 - 第11集團軍總司令
黃傑 - 1943年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
王凌雲 - 第2軍軍長
鍾彬 - 第71軍軍長
霍揆彰 - 第20集團軍總司令
方天 - 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
何紹周 - 第8軍軍長
李彌 - 第8軍副軍長兼榮譽第一師師長【殉國將領】
遠征軍殉國軍職以上將領
凌則民 陸軍少將,第96師288團團長、臘戌警備副司令,1942年4月,緬甸滿納
柳樹人 陸軍少將(追授),第5軍200師599團團長,1942年5月,緬甸
戴安瀾 (1904—1942)安徽省無為縣練溪鄉旗桿戴村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少將師長,1942年5月26日在緬甸茅邦村抗擊日軍的戰斗中犧牲。蔣介石電令務必將其遺體抬回祖國,終因天氣炎熱3日後被部下火化帶回中國。1942年7月6號,騰沖縣臨時縣長張文德,領騰沖縣數萬老少下跪迎接戴安瀾靈柩歸國。同年10月16日,民國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
閔季連 陸軍少將(追授),第36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雲南保山
胡義賓 陸軍少將,第5軍96師副師長,1942年6月27日,緬甸埋通
李竹林 陸軍少將,滇緬警備司令、遠征軍兵站參謀長,1943年夏,緬甸
陳范 陸軍少將,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高參,1944年1月31日,緬甸
張劍虹 陸軍少將,第5軍高級參謀,1944年1月31日,緬甸
洪行 陸軍中將(追授),第6軍新39師副師長,1944年12月17日,雲南龍陵
李頤 (?--1944年)湖南省醴陵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1943任中國遠征軍第六軍預備第二師第五團上校團長。1944年,在騰(沖)龍(陵)戰役中犧牲。1944年11月29日,民國政府追任為陸軍少將。
覃子斌 ( ?-1944)湖南大庸人。陸軍遠征軍第54軍198師594團上校團長。曾建「華夏敢死隊」與日軍148聯隊第一大隊長吉原少佐「戰神沖鋒隊」於高黎貢山冷水溝對決。44年5月11日大反攻。渡江後助攻北齋公房時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既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部,又是東南亞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戰爭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D.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向西南太平洋發動進攻,企圖一舉攻佔當時英屬殖民地緬甸,並切斷盟國向中國運送作戰物資的滇緬公路,進而由緬入滇,迫使中國屈服。因此緬甸的得失在戰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1年底,日軍又開始向緬甸進攻。12月23日,54架日本轟炸機第一次空襲仰光,滇緬公路上戰雲密布。為阻止日軍的瘋狂進攻,中、英、美三國政府及軍方首腦經過反復磋商,決定由中國派軍隊迅速入緬作戰。

擔任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的蔣介石決定組建中國遠征軍,下設3個軍,約10萬人。由衛立煌、杜聿明分別擔任遠征軍正副總司令,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並兼任第五軍軍長。美國則委派史迪威將軍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參與指揮。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應英軍請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揮師出征那天,空中有盟國的飛機掩護,地上則車輪滾滾、馬達轟響。上千輛各式各樣的車輛,坦克車、炮車、彈葯車、步兵輸送車、救護車、通訊車、輜重車,就象一條鋼鐵巨龍,浩浩盪盪,沿著滇緬公路向南挺進。

對中國遠征軍來說,緬甸是一個既陌生又充滿危險的戰場。這兒地形極其復雜,高山環列,河流交錯,茂密的熱帶叢林遍於全境,交通對機械化部隊運動作戰極為不利。

1942年3月19日,戰斗在同古外圍打響。我軍初露鋒芒,打得非常漂亮,第一天就殲敵300人。馬上增援,包圍了同古。他們還出動飛機,摧毀了英國在緬甸的全部空軍,掌握了制空權。守衛同古的是中國遠征軍第200師的官兵,師長是戴安瀾將軍。到3月24日,同古保衛戰已打了整整5天。

日軍的步兵雖然被擋在外圍,但敵人憑借猛烈的炮火和制空權,已將同古城內炸得天翻地覆,瓦礫遍地。我軍第一次在國外作戰,地形不熟,聯絡不暢,加上天氣酷熱,飲水缺乏,戰斗頗為艱難。當晚9時,戴師長召開各團長及直屬營長會議。他坐在指揮所悶熱的掩體里,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氣概。他說:「今天的會,沒有別的,就是四個字:『准備死戰』」。給部隊下達完戰斗任務,他緩緩站起身來,用低沉的聲音一字一句地說道:「余奉命固守同古,誓與城共存亡。余戰死,以副師長代理;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理。」聽到此言,軍官們個個神情肅穆,紛紛當場留言,指定自己的代理人,作好了拚死沙場的准備。

第二天,全師官兵繼續投入血戰,與四倍於自己的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日軍不僅用飛機轟炸,用大炮轟擊,更是喪失人性,施放糜爛性毒氣彈數百發。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他們仍頑強堅守陣地,決不後退半步。經過多日血戰,第200師在重圍中孤軍奮戰,已經精疲力竭。到了3月28日,同古城已陷一半,眼看著第200師將與同古城同歸於盡。

杜聿明和蔣介石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支王牌部隊遭到滅頂之災,於是命令他們撤退。3月30日凌晨,戴安瀾率領第200師數千名殘兵,趁漫天濃霧,悄悄撤離同古城。同古一戰,中國軍隊殺傷敵人三四千人,而第200師也付出了傷亡2500人的代價。

此後,中國遠征軍第38師在師長孫立人指揮下又取得仁安羌戰役的勝利。4月中旬,包括司令亞歷山大上將在內的7000餘英軍,被日軍圍困於仁安羌。師長孫立人率領38師兼程馳援,與日軍激戰2晝夜,殲敵1200餘人,攻破了日軍的包圍圈,解救了處於困境中的英軍。他們的英勇行為揚威異國,轟動世界。

中國遠征軍雖然作戰勇敢頑強,而且在局部戰斗中取得勝利,但整個戰略態勢卻對遠征軍日趨不利。日軍具有豐富的叢林作戰經驗,加之掌握了緬甸制空權,所以作戰進展迅速。相反,盟軍方面軍事行動步調混亂,各行其是。英軍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而遠征軍內部高層指揮在作戰方面也有嚴重錯誤,史迪威作為最高長官,在軍事部署方面,常常失之於全盤考慮。在戰局危險時,他也未能及時調整軍力,致使中國軍隊被各個擊破。中國軍隊入緬作戰,一直處於被動,最後終遭失敗。失敗後的遠征軍分成兩路撤退,一路撤入印度,另一路則撤回國內。部隊在撤回國內的途中,不僅要抵禦敵人的圍追堵截,更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他們歷盡人跡罕至的崇山密林,行動困難,加之雨季來臨,氣候炎熱,蚊蟲成群,疫病流行,傷亡慘重。

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歷時半年,轉戰1500多公里,損兵折將,不僅未能完成作戰任務,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敵完全切斷,日軍入侵雲南境內。遠征軍由出征時的10萬之眾,到最後僅剩4萬多人,軍械也丟棄大半。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第93師副師長胡義賓、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壯烈殉國,大批士兵的鮮血灑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嘆息。

第一次緬甸戰役的失敗,不僅使中國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更造成滇緬公路的中斷,從此美援華物資只能依靠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空運,補給量十分微弱。

為配合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攻勢,同時也為了改善中國戰區軍需物資的運輸狀況,從1942年7月起,中、美、英三國又開始磋商反攻緬甸問題。從1942年秋開始,中國在印度的軍隊及撤回雲南的軍隊分別接受了美國教官的訓練,裝備及戰鬥力大大加強,為第二次緬甸作戰作好了充分的准備。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從印度阿薩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區出發,向日軍展開攻擊。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部隊毅然開入道路崎嶇、人跡罕至的野人山。這兒蚊蚋遍地,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被稱為「死亡之路」,又被稱為「絕地」。有膽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國駐印軍,必然已經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和信念!他們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開了緬甸反攻的序幕。

駐印軍作戰英勇,連克頑戰,連續攻取新平洋、於邦等地。12月28日,駐印軍分兵左右兩路向緬北進軍,開始全面反攻。孟買、瓦魯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繼被我軍收復。日軍雖然負隅頑抗,但終究不是我軍對手。

為了策應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在滇西開始對怒江以西的日軍發動猛烈進攻,拉開了滇西反攻。

龍陵,松山、騰沖、平戛是日軍利用滇西高黎貢山的險要地形構築的四個主要據點。經過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日軍在據點周圍修築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鎖了一切道路,儲存了充足的糧食、彈葯、飲水及所需器材。中國遠征軍面對易守難攻的敵軍堡壘,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擊。

松山攻堅戰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戰斗。松山扼滇緬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點。日軍企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中國遠征軍連續發動5次攻擊,將松山外圍日軍據點全部攻佔。但是,其核心據點卻屢攻不下,遠征軍傷亡很大。在此情況下,遠征軍秘密挖掘地道,安裝炸葯,終於炸毀了山上的碉堡。經過3個月的連續攻擊,我軍全殲守敵,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復畹町,1月27日,駐印軍與遠征軍在芒友勝利會師,中國西南國際交通補給線完全打通,雲南省領土完全收復。緬北、滇西作戰,從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歷時1年多。中國軍隊在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艱苦奮斗,挺進2400餘公里,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多座,殲滅日軍2萬多人,繳獲步槍1萬多支、輕重機槍600多挺、汽車600多輛。中國駐印軍、遠征軍也損失4萬多人。

中國軍隊的勝利,不僅殲滅和消耗了日軍的重要力量,更為減輕盟國軍隊在其他戰場上的壓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國遠征軍終於在勝利的日子裡凱旋迴國。

E. 中國遠征軍撤退路線圖

中國遠征軍撤退路線圖: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傷亡官兵約6.7萬人。

(5)遠征軍什麼時間從緬甸撒回國擴展閱讀:

緬北大撤退戰役背景: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在中國已經打通了全部交通線。日軍對東南亞的推進,可以從中國東北至中國華北,沿鐵路直接輸往中越邊境。日本佔領了中國沿海城市的所有港口,中國依賴海外武器,只能依靠滇緬公路運送。

為了保護滇緬公路,1941年底,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總隊改編為陸軍新三十八師,從貴州都勻、再轉興義,次年的三月初,部隊由貴州行軍到雲南,再坐車到臘戍,集中於緬甸首都曼德勒,不到一個星期,戰事就發生了。仁安羌戰況激烈之際,孫立人趕到親自指揮,將英軍解救出來。

在同一時期,廖耀湘率第五軍的新22師赴緬作戰,在斯瓦戰役中重創日軍第55師團。在斯瓦河逐次抵抗戰中表現高超的戰術水平。而戴安瀾將軍麾下的第五軍200師在同古(東瓜)率先消滅日軍第十五師團一部,旗開得勝,吐氣揚眉。

其後日軍已突破緬、印邊界防線,臘戍失守,緬甸到中國的路也被切斷。遠征軍的主力一下子成了失群的孤雁,陷入了絕境,被迫撤退到印度邊境的英法爾城。

F.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都經歷了什麼

1942年3月初,中國遠征軍接替英軍仰光至曼德勒鐵路以東至泰、老越接壤地區的防務。不久,第66軍進入曼德勒地區,中國戰區參謀長J·W·史迪威中將到達緬甸,第1路司令長官羅卓英於4月進入緬甸。正當中國遠征軍日夜兼程,向緬甸戰場挺進時,英軍卻於3月8日輕易放棄了緬甸首都仰光。當時,中國軍隊的1名參謀在英軍指揮部擔任聯絡工作,但英軍對於撤出仰光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竟然不通知中方。對此,蔣介石很惱火。

3月9日,蔣介石召見史迪威,嚴厲指出,英軍沒有與中國軍隊真正合作。蔣介石已經看到,英軍沒有在緬甸認真作戰的打算,不能與中國軍隊協調作戰。為此,蔣介石不同意再讓英方指揮中國遠征軍,建議由史迪威將軍統一指揮中英兩國的軍隊。

3月10日,日軍第5師團從仰光北面的勃固出發,沿鐵路北上,向東吁推進。沿途的英緬軍隊見日軍進攻,紛紛北撤。

3月18日,第5騎兵團在彪關以南約20公里的一座大橋附近接應英軍時,遭到日軍第55師團先遣隊的攻擊,中國官兵與日軍激戰,掩護英軍安全撤離。當日軍2個營孤立冒進,汽車隊行至彪關河大橋北端時,預先設伏的騎兵團官兵突然把大橋炸毀。日軍遭到中國軍隊的猛烈打擊,大部分被殲滅。

彪關河一戰,中國遠征軍初露鋒芒,沉重地打擊了侵緬日軍。首戰的捷報,揭開了東吁保衛戰的序幕。

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杜聿明從繳獲的日軍文件中得知,日軍第15集團軍兵分3路,以曼德勒為主要目標,繼續北上。當面之敵,最多不超過2個師團。杜聿明為了擊破當面的日軍,並協助英軍收復仰光,決定集中主力組織東吁會戰。這時候,日軍加快了北上的速度。3月18日,40多架日軍飛機分3批連續轟炸東吁。一時間,東吁全城起火,大火整整燒了一天,這個美麗的城鎮被燒成一片瓦礫。

3月28日,第22師進至東吁以北的南陽車站時,遭到日軍的阻擊。日軍得知中國遠征軍的增援部隊已經到達,竟釋放糜爛性毒氣,使中國軍隊遭到嚴重傷亡。遠征軍增援部隊與日軍連續激戰兩天兩夜,未能突破日軍的阻擊。守衛東吁的第200師糧彈缺乏,戰斗非常艱苦。這時候,日軍的增援部隊第56師團搜索團於29日夜間加入戰斗,該師團主力也接近東吁。而中國遠征軍第5軍的預備隊第96師還在輸送途中。

在這種態勢下,杜聿明看到,第5軍無法集中主力與日軍會戰,無法解東吁之圍。為了保存軍力,杜聿明果斷決定放棄東吁,命令第200師於29日晚突出東吁,退往彬文那。

3月30日清晨,第200師安全渡過錫唐河,連傷病員也全部順利轉移。日軍佔領東吁後,分兵兩路,發展攻勢。事後,戴安瀾師長深有感慨地說:下令沖鋒,原本是步兵打仗的口頭禪;緊要關頭,敢於下令撤退,才是指揮官的真功夫啊!

4月1日,曾經指揮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驅車來到中國遠征軍第5軍司令部駐地漂貝,特意會見杜聿明。這位英國上將稱贊在東吁作戰的中國軍隊英勇善戰,對中國軍隊在東吁掩護英緬軍第1師安全撤退表示感謝。

4月14日,英緬軍第1師和英裝甲兵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軍第33師團一部包圍,情況緊急。下午2時,亞歷山大將軍當面告知中國遠征軍代表侯滕,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給予援助。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得知這一緊急情況和英軍的請求後,孫立人師長趕到英軍第1軍團長史林姆將軍的指揮所,研究援救英軍的作戰方案。

這天下午5時,遠征軍長官部命令唯一的裝甲兵團、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緊急前往支援。第38師受命後,副師長齊學啟和第113團團長率領部隊,星夜趕往皎勃東地區。亞歷山大將軍看到戰場形勢嚴峻,l個團難以解圍,再次要求中國遠征軍增派部隊。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命令第38師再派1個團前往增援英緬軍。孫立人師長也親赴戰場指揮。

4月16日,日軍進至仁安羌以東5公里,派出1個營直趨凱敏,師團主力向仁安羌東北挺進。17日,日軍切斷了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第33師團主力逼近仁安羌。這時候,英緬軍第1師全部、坦克營1部在仁安羌東北地區被日軍包圍,面對優勢日軍的圍攻,英緬軍官兵驚恐萬狀,把突圍的希望寄予中國軍隊的救援,不斷向中國遠征軍呼救。上午11時,中國遠征軍第113團進至賓河北岸,迅速進行向日軍攻擊的戰斗准備。

4月18日拂曉,中國軍隊在英緬軍12輛坦克和3門火炮的支援下,向該地日軍發起攻擊。激戰數小時,日軍被擊潰。第113團右翼營士氣高昂,渡河追擊,但受到賓河南岸的日軍阻擊。英緬軍第1師師長斯高特看見中國軍隊到來,如獲救星,直言不諱地說:「本師飲水及食糧斷絕已兩日,困難萬分,官兵無法維持,勢將瓦解。」孫立人師長趕到前線後,得知英緬軍的艱難處境後,連夜調整部署,集中兵力支援英緬軍突圍。

4月19日,天剛蒙蒙亮,第113團向日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激烈的戰斗進行到下午2時,中國軍隊終於攻克了501高地,擊破了日軍的包圍圈,解救出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內的被圍英軍7000多人,美國教士、新聞記者500多人,汽車100多輛,戰馬1000多匹,全部收復了油田區。戰斗結束後,中國軍隊掩護英緬第1師向賓河北岸陸續撤退。

英緬軍官兵「3天的苦熬,已使他們狼狽不堪」,當他們被中國軍隊解救時,「個個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眼眶中竟都含有感激的淚水。」

4月下旬,日軍調整部署,加強攻勢。4月29日,臘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陷落。5月~8月,中國遠征軍陸續撤退,部隊官兵歷盡千辛萬苦,先後回國。

第961師和第5軍炮兵、工兵各1部撤退途中,進入山高路險的野人山,部隊所至,毒蛇、蚊蚋遍地,糧葯斷絕,官兵行軍艱難,死亡慘重。途中遭到日軍伏擊時,副師長胡義賓在督戰時不幸陣亡。這支部隊經過千辛萬苦,終於翻過高黎貢山,於8月中旬抵達滇西劍川。

第38師在孫立人師長率領下,抵達印度的英帕爾。

中國遠征軍在極為復雜的國際背景下,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在保衛東吁、解救英軍等戰斗中,表現得英勇頑強,受到廣泛的贊譽。但是,由於喪失了最佳出國作戰的時機,加之指揮頭緒多等諸多原因,遠征軍出征中處於被動態勢,未能達成戰役企圖。總兵力達10萬人的遠征軍,8月先後撤到印度和滇西的部隊,只有4萬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