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高速公路規劃情況怎麼樣

緬甸高速公路規劃情況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2-19 01:12:14

1. 滇緬公路現在還用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滇緬公路國內段改稱昆畹公路,1990年又改為320線。1994年,320國道終點從畹町延長到瑞麗姐告大橋。昆瑞公路現為國道主幹線GZ65(上海-瑞麗)末段。

據1957年的路況調查資料,滇緬公路彎道半徑小於20米的彎道有近千個,有的彎道半徑僅有8米;縱坡大於9%的有500多段,有的達18%以上;有近千道臨時式涵洞,上百座臨時式、半永久式的橋梁;橋梁載重能力低,有的橋只能載重8噸;全路能使用的瀝青路面僅剩21公里。1959年至1986年,省交通廳使用養路費投資,對羊老哨坡、級山坡、天子廟坡、南天門坡、三台山坡等10個大坡和其它一些路段進行改造,改造里程累計268.57公里。到1984年底,公路里程縮短93.7公里。

1972年5月,在功果橋下游20多公里處,永保橋建成通車。

永保橋是滇緬公路永平至芭蕉河路段改線後另建的新橋。永保橋通車後,功果橋被拆除。昌淦橋變為支線橋。

1974年6月,在惠通橋下游400米處,紅旗橋建成通車。

祿豐縣董戶村至一平浪22公里公路路窄彎急,曾經是昆明至下關間的"瓶頸"路段。1979年,省經委、省交通廳決定利用祿豐至一平浪間已廢棄的米軌鐵路路基改建為公路,與原公路構成單向行駛的上下行復線。1982年,這項工程完工。

在對重點路段進行改造的同時,承擔滇緬公路養護任務的昆明、楚雄、大理、保山、芒市5個公路管理總段在道班開展"五小"活動,即改一個小彎道、降一個小坡、加快一小段路基、改建一道小涵洞、填補一小段路基缺口,使滇緬公路行車條件不斷改善。

1986年,昆明碧雞關至安寧一級公路動工修建,拉開了雲南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序幕,也拉開了對滇緬公路實施大規模改造的序幕。1989年9月23日,碧安一級公路建成通車,實現了雲南高等級公路零的突破。繼碧安公路之後,滇緬公路的改造捷報頻傳。

1994年2月6日,136.2公里的安(寧)楚(雄)汽車專用二級公路建成通車。

1994年12月30日,94.5公里的大(官市)龍(山卡)三級公路通車。

在國道主幹線GZ65止點的瑞麗市,1992年10月,姐告大橋建成通車。

滇緬公路通車時,畹町與緬甸九穀間的界河橋是一座木便橋,後改建為單孔凈跨8米的石拱橋,日軍從滇西潰退時將其炸毀。1945年3月,畹町界河上建成一座跨徑21.33米的單孔石台貝雷鋼架木面橋,橋面寬3.3米。1993年2月20日,一座寬16米的單孔預應力混凝土下承式單肋柔拱剛性橋梁跨越界河,該橋凈跨30米,橋長40米。

從1992年12月至1997年7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連打"三大戰役",芒(市)瑞(麗)路、芒市過境公路和南天門路段二級公路相繼通車,使滇緬公路德宏州境內的131公里路段全部達到了二級以上標准。此後,龍陵縣建成龍陵至雙坡埡口24公里二級公路。

1998年7月18日,178.779公里的楚(雄)大(理)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滇緬公路有了第一段高速公路。

2002年9月29日,166公里的大(理)保(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跨越橫斷山,滇西的交通條件大為改善。

2005年6月27日,129.93公里的安(寧)楚(雄)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滇西交通的"瓶頸"被突破。

2007年2月28日,昆(明)安(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2008年9月8日,保(山)龍(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瀾滄江上,從古老的霽虹橋,到經歷了抗日戰爭烽火的功果橋,到永保橋,再到大保高速公路上的瀾滄江大橋,雲南數千年的交通史得到了生動展示。

怒江上,20世紀70年代,惠通橋旁,紅旗橋建成通車,90年代,三大地怒江大橋建成,如今,離三大地不遠,又一座更加宏偉的怒江大橋飛躍,怒江天塹變通途。

從昆明通往滇西的公路幾經改造、更替,早已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滇緬公路。但雲南人很難了卻滇緬公路的情結,一直習慣將通往滇西、通往緬甸的公路稱為滇緬公路。

沐浴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春風,年過古稀的滇緬公路,舊貌變新顏。這條大通道從昆明至龍陵573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今天的昆(明)瑞(麗)公路,與剛通車時的滇緬公路相比,里程縮短了250多公里。滇緬公路建成時,從昆明到畹町,汽車要行駛七八天,如今,汽車一天即可到達。

2. 緬甸的具體情況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北界我國;西北與孟加拉國、印度為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東和寮國、泰國接壤,是東南亞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全國地勢北高南低,幾條大河流都源於我國,薩爾溫江上游是我國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自我國的龍川江。

緬甸屬季風性熱帶雨林氣候,但因地勢高低不同以及與海洋遠近的差距,全年明顯分為三季:3-5月為暑季;6-10月為雨季;11-次年2月為涼季。平均降水量3000-5000毫米,降水多為暴雨,7月降水最多。

全國領土面積約6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40多個民族,所有民族在語言方面主要分屬三大語系:漢藏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主體民族是緬族。80%的人信奉佛教。

緬甸首都仰光(緬語意為無敵人)大金塔、和尚、尼姑、佛寺、佛塔眾多。有人稱緬甸為「萬塔之邦」。

緬甸
國名: 緬甸聯邦 (The Union of Myanmar)

獨立日:1月 4日(1948年)

國慶日:1月4日(1948年)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9∶ 5。旗面為紅色,左上角有一深藍色的小長方形,裡面繪有白色的圖案——14顆五角星環繞著一個14齒的齒輪,齒輪中空,內有一株谷穗。紅色象徵勇敢和果斷,深藍色象徵和平與統一,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谷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中心為一個由谷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谷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志。頂端為一顆五角星,在其兩側和谷穗周圍裝飾著緬甸花卉;底部的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國花: 東亞蘭花

國樹:柚木
國鳥:烏鴉
國家政要: 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 丹瑞大將(Than Shwe),1997年11月任職。

自然地理:緬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

人口:5300萬人(2004年)。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首都: 曾經為仰光 (Yangon),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2005年,緬甸軍政府突然遷都至仰光以北320公里的小城市彬馬那,並在彬馬那周圍建設了許多政府辦公設施。這一舉動讓許多人感到吃驚。彬馬那歷史以來就沒有作為首都使用過,只是當地的木材轉運中心,也不是交通樞紐。不過遷都以來,緬甸政府修建了許多仰光到彬馬那的高速公路,現在彬馬那的交通也十分方便。

2005年11月7日,緬甸政府發言人、新聞部長覺山准將說,緬甸政府部門已從6日起開始分批遷往緬甸中部城市彬馬那。覺山證實,已經開始搬遷的首批9個部門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商業部和農業部等。其他政府部門也將陸續遷至彬馬那。彬馬那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附近有勃固山脈依託,目前常住人口估計不足10萬。彬馬那現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

簡史: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貨幣>>> 元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經濟: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緬甸盛產的玉石和寶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外交: 緬奉行獨立、積極的外交政策,不依附於任何大國和國家集團。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友好相處,重視發展同鄰國的睦鄰友好關系。

與中國關系:中緬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相處。1950年6月8日兩國建交。50年代,兩國總理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0年10月,兩國政府簽定了中緬邊界條約,率先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中緬領導人一直保持互訪傳統,周總理曾9次訪緬,吳奈溫12次訪華。中緬友誼被稱頌為「胞波」(兄弟)情誼。2004年7月,欽紐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006年3月,梭溫總理訪問中國。

歷史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 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 Ba 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 Aung 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 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大事年表

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

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37年∶英國又將緬甸從英屬印度劃出,由英國總督直接統治。

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

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重新佔領緬甸。

1948年1月4日∶建立緬甸聯邦。

1974年∶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1988年9月∶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1990年5月27日∶緬甸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但軍政府不移交權力於政黨。

1997年11月15日∶緬甸成立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

2005年11月7日∶緬甸政府突然宣布由仰光遷都至彬馬那。

中文全稱: 緬元
幣值換算
1緬元=100分

幣值: 1、5、10、25、50分及1緬元
文字介紹
國旗:

左上方深藍長方形中的白色圖案由稻穗和14個齒的齒輪組成,分別象徵農業和工業。齒輪外有14顆星圍繞,代表該國14個省、邦。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潔,深藍色象徵和平。

國徽:

中心為一個14齒的齒輪,上繪緬甸地圖。齒輪由稻穗環繞。稻穗兩旁各有一頭獅子,獅子被譽為國獸,是吉祥的標志。圖案頂端為一五角星,兩邊飾有緬甸花卉。底部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輔幣名稱: 分

3. 緬甸木姐至南坎高速公路業主單位名稱,中標單位名稱,什麼時候開工

中標單位是緬甸南亞國際集團,一包是中建和中鐵,不過據我叔叔說一包是中建和中鐵,分為10個標段,七個已經包出去了,還有三個緬甸方面負責

4. 緬甸南亞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緬甸木姐一南坎經濟特區高速公路項目

緬甸南亞國際是假的,皮包公司,專門騙人投資

5. 緬甸最近在修高速公路嗎

緬甸的高速公路目前就是一條,是仰光到內比都的,現在已經基本建設完畢,已經通車,現在只有部分當地人在做綠化工作。別的地方目前沒有聽說有正在建設中的高速公路。

6. 雲南到緬甸要修高速是真的嗎

好像這是真的,你可以在網上查一下,更准確的知道是真是假。

7. 雲南到緬甸公路路況

出境後基本上都是彈石路,看你想到緬甸的哪裡了。就邊境上還是要深入緬甸內陸。
推薦路線:
1、昆明-大理-保山-瑞麗------出境至緬甸木姐。此路線龍陵-芒市-瑞麗為二級路,其餘全部高速路。木姐為靠近中國的邊境城市,不用到其境內太多,基本上就是國內的路,一個圍牆跳過去就是木姐了。
2、昆明-大理-保山-騰沖------出境至緬甸密支那。這段路到騰沖之前都是高速路了,騰沖到緬甸密支那有條所謂的騰密高速路,其實是條二級路而已,不過還是好走的。這條線路緬甸境內有有60公里左右。順便說一句,密支那是一個不錯的城市。如果你仍然有興趣深入緬甸,密支那南下曼德勒是個不錯的選擇,幾百公里而已。
3、其他路線基本上不推薦,連彈石路都沒有。開車很夠嗆。從臨滄出去可以從南傘或者清水河出境至果敢,滄源出去可以到金三角。騰沖還可以去八莫,德宏盈江出去還可以到拉扎。
答題辛苦,滿意請採納!

8. 在緬甸有高速公路嗎

有,首都內比度附近有22車道的高速公路,不過由於緬甸基建水平比較差,路面的質量實際上也就是國內省道的級別。

9. 中國到緬甸要修條高速公路嗎

修個鬼啊某鎮一般跟緬甸鏈接

10. 中緬高速公路緬甸境內的是否公開招標的

是公開招標的。

投資單位是緬甸金木姐國際開發集團,中標單位很多 。

中緬高速公路中隧集團已中標。

這個項目的全稱《緬甸兩路一港一特區》項目。

主管單位:緬甸聯邦共和國建設部、交通部;建設單位:緬甸強盛建築工程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勘查設計單位:中國(湖南)交通科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貴州)西南洪瑞建築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10)緬甸高速公路規劃情況怎麼樣擴展閱讀:

據介紹,橫跨怒江大峽谷的保山至龍陵山區的道路一直是中緬公路國際大通道的瓶頸,這一百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從山頭盤旋到怒江大橋,再盤旋而上到對岸的高黎貢山,道路曲折、路況復雜。

全長七十六公里的新路建成通車後,從保山至龍陵的行程將從三個多小時縮短到一個多小時,保山到騰沖的行程也將縮短到一個多小時。

保龍高速公路是國道三二〇線上海至瑞麗公路和杭州至瑞麗國家高速公路的一段,也是雲南省通往緬甸曼德勒、仰光和南亞印緬孟地區的國際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前,雲南省已經把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的騰沖至緬甸密支那段改造一百八十多公里二級路。保龍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從昆明經大理、保山、騰沖前往緬甸密支那的公路將全程高等級化,實現十二小時到達。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