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和尚是怎麼化緣的

緬甸和尚是怎麼化緣的

發布時間: 2022-10-02 23:24:07

A. 化緣是什麼意思和尚化緣是因為寺院缺少食物嗎

古代和尚經常要手持缽盂,遊走四方,化緣求食。就連《西遊記》里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缽盂,騰雲駕霧地前去為唐僧化緣。和尚化緣可並不是因為寺院缺少食物,事實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產,還有一定產業,並不缺乏錢物。化緣的行為主要是基於佛教理念。
化緣是什麼意思
基本含義:和尚、尼姑或道士向人求取饋贈
(1).教化的因緣。佛教謂佛、菩薩因有教化眾生的因緣而來到人世,因緣盡了即離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 如來 化緣斯畢,垂將涅槃。」 唐 白居易 《唐撫州景雲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生盟者二十年。」《景德傳燈錄•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緣已終,當歸寂滅。」
(2).僧、道稱向人求布施。因能布施的人,可與佛、仙結善緣,故稱。《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 奚真人 化緣,造成三個石塔。」《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原來 水月寺 在桑園里,四邊又無人家,寺里有兩個小和尚都去化緣,因此寺中冷靜,無人走動。」 艾蕪 《我在仰光的時候》:「每天都由在家人煮好魚肉,等候和尚妮姑去化緣。」
(3).泛指向人募化捐款。 清 袁枚 《新齊諧•土地奶奶索詐》:「 吳氏 夜夢街坊總甲 李 某持簿化緣,口稱虎踞關,將有火災,糾費演戲以禳之。」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我曉得咱們胡同里的人多數的都肯幫忙,但是 錢太太 絕不喜歡咱們出去替她化緣募捐。」

B. 老寺廟里的和尚是從什麼年代就有了和尚為什心化緣

無論新舊老近寺廟,寺里的和尚是從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時代就有了和尚,也稱比丘比丘尼。以前的和尚指得道高僧而言。化緣是解決人類所必須食用食物的問題而設的,也是為了讓凡人種福田而立的。

C. 和尚用來化緣的東西叫什麼

應該是「缽」

D. 古代和尚的"化緣"指什麼,他們為什麼要"化緣"

化有教化和募化兩種意義。緣是機緣,簡稱化緣。所謂教化,是演說三藏(經律論)的義理,使眾生依法修行,必能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的意思。至於募化,是佛住世時,為了降伏出家眾的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眾供養結緣,這樣可以減去許多無謂的煩惱而安心辦道,了脫生死。而在家人,利用這供養的方便,可以廣結善緣。法華經雲『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由此可見,我們要遠離諸苦,必須戒貪,才是根本辦法。而布施供養,是戒貪的具體表現。

也許有人說:『你這窮和尚命好,有一份長期補給證——化緣,就可以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當然你贊成化緣,而且口口聲聲的叫人家放下,自己抓得緊緊的,難道說你們拿別人的財物就不為貪?』我認為不是,因為我們拿別人的東西,不是用來養家活口,而是用於印經造像、救濟貧困等等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不為貪。而向人化緣的目的,是為了廣結佛緣,故不為貪。

E. 緬甸的僧人聚會是什麼樣的場面,為什麼會有這些習俗

一直以來,東南亞旅遊都是我們國內非常熱門的旅遊路線。

從早期“出國游”興起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有能力走出國門,去到海外旅遊,東南亞旅遊依舊是一個很大的熱點。

東南亞地區很多國家都是我們的周邊鄰國,以極高的性價比、豐富多彩的異域風情、華僑文化吸引了大量中國遊客。毋庸置疑,中國是東南亞旅遊最大的客源國。

緬甸,便是其中之一。

F. 僧人的化緣是怎樣一回事情,最早是怎麼來的

【化緣】

本來是指佛、菩薩、高僧等在世間示現的教化因緣。釋迦牟尼與我們這個世界和眾生「有緣」,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緣」。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說「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主盟者二十年。」這是高僧的化緣。俗亦稱僧侶乞食為化緣。如宋·洪邁《夷堅志》卷一謂:「元暉,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為街坊化緣。」原來,佛門僧侶比丘,意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為生的人。佛教戒律謂:僧侶為了維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凈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驕慢」。僧侶募化乞食,廣結佛緣,故稱化緣。推而廣之,為了佛事而舉辦的一切募化活動,也叫化緣。

G. 在緬甸,男子都是怎樣當和尚的

在緬甸形成一種規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現在已縮短為7天。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因此,在緬甸有「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的說法。

H. 在緬甸,為何要讓所有的男孩子都出家當和尚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886年英國發動戰爭並佔領了緬甸,並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有「萬塔之國」之稱,全國4800多萬人口中,有80%的人信奉佛教。走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穿橘紅色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

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

I. 千僧化緣

這里仍是佛教的一片凈土。

如果說那些林林總總的佛塔是緬甸的形,那麼,信奉的小乘佛教則應該是緬甸的魂。

緬甸,一個有90%的國民都信奉小乘佛教的國度。

與中國大部、韓國、日本所信仰的大乘佛教不同,東南亞包括緬甸在內信仰的是小乘佛教。他們只信奉釋迦牟尼一個佛。信仰他,能獲得自救,自我解脫。經過修道而進涅槃,但不能成為佛。大乘佛教的信仰不僅是自渡,還兼渡他人,只要虔誠信仰,人人皆可成佛。所以他供奉的不僅僅是釋迦牟尼,還有觀音、羅漢、菩薩等等。

簡言之,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通過修行能獨善其身;一個是只要放下屠刀,也能立地成佛。

小乘佛教似乎更能修成正果。他們以自我完善與解脫為宗旨,修身養性,看重倫理教誨,認為必須切實自我修行,甚至要出家過清苦乞討的生活,方可達到阿羅漢果一一斷盡三界煩惱,超脫生死輪回。

於是每一個家庭,不分貧窮與富裕,不分男女,從發蒙的6、7歲開始,到19歲以前,都要被父母以隆重的儀式,將他(她)們送進修道院(也叫僧院),削發剃度為僧(尼)。孩子出家,在時間上可以靈活,最短的一周以上,一至三年比較普遍,之後可還俗,結婚生子。當然也可以終身為僧。所以在緬甸,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出家的披著僧袍的和尚。

過去僧人在僧院生活、去清空心靈,求得安寧。除學習經書外,還要外出靠化緣來維持自己的生計。化緣,在緬甸有它特別的含義。一是指能布施齋僧的人,即與佛門有緣。二是僧人以募化乞食,廣結善緣。這樣的化緣使布施者的「舍」和僧人的「得」都獲得機緣。所以緬甸的僧人眾多並不愁有更多善男信的無私施捨。加之時代也進步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僧院也改變了過去出門滿街乞討化緣規矩,讓布施人到僧院直接進行統一的布施,施糧、菜、肉、果都可以。再由憎院做成熟飯,讓僧人在院內就可獲得食物。這一善舉,大大提升了佛教僧人化緣的文明程度。

我們在緬甸的曼德勒,有幸看到了那些僧人化緣的盛大場景,他們把佛教的這一修行活動弘揚成一種壯觀儀式。就像英國倫敦百金漢宮門前每天皇家衛隊的出巡,俄羅斯莫斯科紅場衛兵的定時換崗,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一樣,把化緣做到了極致,做得同樣的庄嚴、神聖,巍巍大觀!

上午十點十分,那個容納了2O00多僧人的僧院開始在清靜的環境中悄悄移動起來。僧人們有序地走出禪房,他們身上緊裹著長長的深紅色僧袍,只露出兩手捧著黑亮的食缽,腳下赤著腳,在林蔭道上列成兩路縱隊,在司儀的帶領下,緩緩向這邊走來。乞討求食的化緣活動開始了!而林蔭道的兩邊,早已站滿外來的旅遊觀光者,和那些以仁慈為懷的布施人。當僧侶排著隊走過來時,布施人會把幾個大盆己備好的米飯舀進一個個僧人的缽里。然後僧侶們繼續有序前行,轉到食堂門口,再獲得萊餚後,順序走進食堂。再在長矮桌上放下食缽,解開僧袍,露出手臂,席地而坐。待一長排都坐滿後,才開始共同用歺。

在浩瀚的隊伍中,你會驚奇發現走來一列穿淺粉色僧服的童孩,他們才十歲上下,個個一臉的稚氣和天真,雖然也光著頭,但似乎還沒有真正領悟到信仰的庄嚴與虔誠。布施者對他們似乎關愛有加,不是親人,勝是親人,專門施給他們糖果或可口的另食。

原來,他們是剛進來的還不算正式出家的小比丘。雖然是一種廠辦練,但卻是家人高高興興送他們來的。因為到這里來,是接受高尚無比的釋迦牟尼佛的洗禮。而從他們純真爛漫的臉上,也能感到在僧院這個大集體里生活的無憂、溫暖與幸福。

而他們的師兄就不一樣了。經過多年的虔心修煉,他們顯得成熟而深邃,心中己修禪意,早己棄掉凡塵,六根清凈,沒有邪念,恪守著佛門那些清規戒律。據說,僧人每天只能兩次進食,一次在凌晨四點,一次在上午十點半,也就是這個時侯。在下午和晚上的時里就不能進歺了,最多就是喝些水。這戒律似乎又苛刻了些,但它是戒律,大家都能遵守,甘願去忍受長時間不能進食的清苦與磨練。所以看他們摸樣,大都顯得清瘦。

一心無掛,四大皆空。遵循著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的教義,讓一切災殃化為空。他們一路走來,用赤腳踐行著自己的信仰。這無聲無息的長長隊伍,沒有閃亮華麗的服飾,沒有昂首挺胸的豪邁,沒有整齊步伐的鏗鏘,只是靜靜地,捧著食缽走來。

我突然發現,在謙卑中,他們表現的是自尊;在沉默中,他們透出的是堅守;在平靜中,他們顯出的是真誠;在悄無聲息中,他們潛藏著義無反顧的決心!

我又彷彿隱隱看到,在長長隊伍的後面,是千千萬雙手合手的家長和親人,他們不間斷地迎送著自己的孩子向前走去,讓剃度的隊伍前赴後續,永生不絕,展現出對佛教信仰的尊從和虔心。

這一切,使我內心受到震憾,為芸芸眾生虔誠信仰宗教所產生的蓬礴生命力而感到強烈震憾!

這時,我眼前的緬甸,以傳承著小乘佛教而顯出你內在的崇高。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緬甸的小乘佛教,己深深地植根於這塊土地,即使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你還能保留有這樣一片凈土,實在讓人慰藉和誠服。我只黙黙地祝福,願這樣的自律而仁慈信仰生生不息!

J. 法海手裡拿的平常和尚化緣的東西叫什麼

僧人化緣的器具叫缽。

缽(梵patra)比丘六物(三衣、缽、坐具、漉水囊)之一。又稱缽多羅、波多羅、缽和蘭等。意譯應器、應量器。即指比丘所用的食具。 其種類有鐵缽、瓦缽之別。持缽行乞稱為「托缽」。由於比丘持缽以應受他人的飲食,故缽亦稱應器。

《四分律》卷九中提及缽之種類雲:「缽者有六種,鐵缽、蘇摩國缽、烏伽羅國缽、優伽賒國缽、黑缽、赤缽。大要有二種,鐵缽、泥缽。」該書卷五十二中說,禁止使用由木、石、金、銀、琉璃、寶、雜寶所作成的缽,並以此簡別在家和外道。《五分律》卷二十六謂不使用金銀七寶、牙、銅、石、木的缽,若使用金銀乃至石缽,則犯突吉羅,若使用木缽,則犯偷蘭遮,若如外道之使用銅缽,則犯突吉羅。僅准許使用鐵缽、瓦缽、蘇摩缽。所謂泥缽、瓦缽、蘇摩缽,皆是同類之物,蘇摩缽是就產地而命名的。
缽的顏色,應熏為黑色或赤色,即《四分律》所說的黑缽、赤缽。《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九中說瓦缽當熏成孔雀咽色,毗陵伽鳥色,或是鴿色。鐵缽則作缽爐,以阿摩勒核、佉陀羅核、巨摩、竹根熏之。關於容量,《四分律》卷九舉出大、中、小三種。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但是根據唐代的量法,應是一斗至五升之間。
戒律中規定比丘不得儲存多缽,護持缽當如護持自己眼睛一般,應當常以澡豆洗凈除去垢膩。
在律制上,規定缽有「體」、「色」、「量」等三法。第一:缽之「體」,材質只准使用瓦、鐵兩物塑鑄,不得使用「金、銀、銅、琉璃、摩尼、白蠟、木、石……」等物製做。第二:缽之顏色,《四分律》限用黑、赤兩色,《五分律》限用孔雀咽色。除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準薰染其他顏色。第三:缽的容量,《四分律》說:「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依個人食量而定。
至於缽的形狀:呈矮盂形,腰部凸出,缽口缽底向中心收縮,直徑比腰部短。這種形狀可使盛的飯菜,不易溢出,又能保溫。
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一缽之量剛夠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許攜帶三衣一缽,此缽則為向人乞食之用。現今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南傳上部座佛教僧人,仍於每日凌晨沿門托缽。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現已經很少有僧人托缽乞食。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2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6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5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2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