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明朝三征緬甸的是哪個皇帝

明朝三征緬甸的是哪個皇帝

發布時間: 2022-08-04 10:39:26

㈠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些皇帝打過緬甸

緬甸與中國的戰爭可以追溯到緬甸第一個統一帝國——蒲甘王朝時期。

第一次中緬之戰即元緬戰爭,時間是從公元1277年至1300年,期間經歷了兩任皇帝,即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和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忽必烈之孫)。

接下來就是明緬戰爭,時間是從公元1576年至1606年。當時中國正值明朝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執政時期。

再接下來是清緬戰爭,時間從公元1762年至1769年。當時中國正值清朝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執政時期。

㈡ 明朝逃到緬甸的皇帝叫什麼名字

南明永曆帝-桂王—朱由榔

永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鈞孫。清兵入關,他於廣東肇慶稱帝,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緬甸,後為吳三桂索回絞殺於昆明,終年40歲。葬處不明。

朱由榔,桂王朱常瀛子,襲封桂王,崇禎年間受封永明王。清兵入關後,他流徙廣西,居於梧州。公元1646年1月,受丁楚魁、呂大器、陳子壯等人擁為監國,接著稱帝於廣東肇慶,建年號為永曆。

而此時唐王弟朱聿粵稱帝於廣州,建元紹武。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在關鍵時刻卻不能團結一致,為爭所謂的正統地位而大動干戈,互相攻伐。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就被清軍消滅,朱由榔也在清軍進逼下逃往廣西,顛沛流離,處境極為險惡。

此時永曆政權開始與農民軍協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順軍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後,他的余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1647年,郝搖旗部護衛逃來廣西的桂王居柳州,並出擊桂林。年底,大敗清軍於全州,進入湖南。次年,大順軍余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這時,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斗爭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將領金聲桓和在廣州的降清將領李成棟先後反正,清軍後方的抗清力量也發動了廣泛的攻勢。一時間,永曆政權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一次抗清斗爭的高潮。

但永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1650年,農民軍將領何騰蛟、瞿式耜先後在湘潭、桂林的戰役中被俘犧牲,清軍重新佔領湖南、廣西;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了。不久,李過病亡,其子李來亨同其他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永曆政權,獨立抗清。

1652年,走投無路的朱由榔接受張獻忠的大西軍余部孫可望、李定國聯合抗清建議,在貴州安隆所投靠了農民軍。這時,由孫可望、李定國已據有雲南全境。這年,李定國發動反攻,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使駐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戰敗自殺;隨後又在衡州殺清軍統帥敬謹親王尼堪,「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同時,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並接受了永曆封號。抗清斗爭再次出現高潮。

不幸的是,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妒忌李定國功高勢大,陰謀殺李。李定國避往廣東,希望與鄭成功會師,收復廣州,但戰斗失利,實力大損。他撤到貴州,接走了被孫可望劫持的永曆帝,1656年李定國擁桂王回師雲南。次年孫可望率軍征討李定國,大西軍內部同室操戈。孫可望兵力雖眾,但驕橫妒功,軍心不附,陣前倒戈,被李定國所敗。公元1658年,孫可望部降清,貴州、廣西均為清軍進占,使朱由榔失盡了地盤。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無奈,於12月逃入緬甸境內,被緬甸人解除武裝後安置於草房之中,十分困辱。李定國曾連連交涉,欲迎他回雲南,均為緬甸國王拒絕。

公元1662年,吳三桂進兵緬甸,向緬甸國王索取朱由榔,緬甸國王哇達姆摩剛弒兄自立,內部不穩,無力與吳三桂對抗,只得答應吳三桂的請求,發兵3000,圍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稱要與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隨從出屋飲咒水。他的隨從次第而出,一個個被殺,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難以脫身,哭著寫信給吳三桂,斥責了吳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負義。最後他卻又說,我如今兵衰力弱,命運懸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條活命,我什麼東西都願意給你。吳三桂不允,仍加緊向緬甸國王催索。緬甸國王派兵士把朱由榔連人帶座地抬到吳三桂軍營,眷屬25人哭著相隨。吳三桂將他押回雲南,拘禁於昆明。吳三桂擔心如將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經清廷批准,於4月14日,將朱由榔及其眷屬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絞死,從此,篦子坡改名為迫死坡。

朱由榔史稱永曆帝,又稱為桂王。

㈢ 萬曆三大征,為什麼被稱為是「明朝軍事史上的一座豐碑」

說起“萬曆三大征”,主要指的是在明神宗萬曆年間,大明王朝針對西北、西南邊疆地區,以及朝鮮發動的三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這三場戰斗,可以說,在整個大明王朝,以及華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正是這三場戰役的打響,讓中華的疆土得以保全,讓大明王朝在整個東亞地區的地位得以保全,使其在這一區域內的主導優勢進一步鞏固,所以,堪稱是:“明朝軍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


其次,消極評價。

其實,戰爭就如同一把雙刃劍,萬曆三大征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其對明朝國力、財力、兵力等多方面的巨大消耗卻是有目共睹的。大量白銀用於戰爭,使明朝廷國庫異常空虛甚至崩潰,加劇了國家的經濟危機。所以,雖然萬曆三大征在表面上取得了勝利,但從一個國家長遠發展來看,卻是失敗的。

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廷在發動戰爭之前,並沒有做好合理的戰略計劃,使得很多軍備支出一再超標,沒能合理利用戰爭資金。由此可見,制定一個合理的、有效的、可行的戰略規劃,對於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是多麼的重要。

並且,這個“三大征”也是萬曆當政的48年中,唯一可圈可點的政績,這之後萬曆就隱居深宮倦理朝政,可以說,他硬是做了二十多年的“隱居皇帝”。

㈣ 明朝萬曆三大征中除了打敗豐臣秀吉那場之外,還有哪兩場

明朝「萬曆三大征」,可謂明朝最後的瘋狂與輝煌。



明軍名將李如松


哱拜所部龜縮在寧夏城,明軍在在總督葉夢熊的統一指揮下,李如松攻破大城後又圍哱拜家,哱拜全家自盡,至此,哱拜之亂全部平息。


三、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


萬曆初,楊應龍為播州宣慰司使(最高軍政長官),驕橫跋扈,作惡多端,並於萬曆十七年公開作亂。楊應龍比較狡猾,一面佯稱出人出錢以抵罪贖罪,一面縱兵燒殺搶掠。貴州巡撫所部楊國柱率軍三千進剿,失利,楊國柱被殺,更加助長了叛軍的囂張氣焰。




隨後明朝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征討楊應龍。明軍分兵八路進發,每路約三萬人,終於擊潰了楊應龍叛軍。歷史上有名的,巾幗英雄秦良玉與其丈夫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築等七寨,立下赫赫戰功。楊應龍最終兵敗自縊而亡。




巾幗英雄秦良玉


明朝「萬曆三大征」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可以說是「慘勝」。萬曆皇帝死後24年,明朝滅亡!明朝萬曆三大征雖然贏足了面子,但兵役、瑤役、苛稅卻也是壓死明王朝最後一根稻草。


據統計,「萬曆三大征」期間國家的軍事開支高達一千一百六十餘萬兩白銀。a

㈤ "康乾盛世"頂峰時,乾隆4征緬甸失敗,說明什麼呢

乾隆處於"康乾盛世"的頂峰時期,也是"康乾盛世"里最後一個皇帝。當時,清朝經濟發展,國力強盛,人口達3億之眾,可謂泱泱大國。可是,在這種大國盛世的良好局面下,南方小國緬甸居然敢入侵清朝,而且,清朝派大軍去圍剿時,居然一敗再敗……

乾隆三征緬甸,派的是大將明瑞。明瑞一到,緬軍即敗,然後緬軍開始打游擊。1768年12月,輕敵的明瑞與緬甸大軍相遇,重創,明瑞及其手下大將皆戰死。

乾隆四征緬甸,派的是富察皇後的弟弟傅恆。傅恆克服了輕敵傾向,戰前做了周密的准備,尤其是在後勤方面,由乾隆出面做了統籌安排。可結果呢,卻是連續7個月作戰,與緬軍打成平手。打到最後,雙方都實在不願意再打了,於是和談,清軍無功而返。

征緬之戰讓清朝國庫為之空虛,卻沒有達到制服緬甸的目的,而且,從戰況看,若繼續打下去,恐怕清軍也難以取勝。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為什麼3億人的大清朝,還打不過緬甸這樣的小邦國?

㈥ 明朝時期是哪個皇帝跑到海外去了

傳說中逃跑的建文帝,據說鄭和七下西洋就是為了找他。

㈦ 萬曆三大征指的是哪三次戰役

明朝萬曆三大征指的是明神宗時期分別對西北、西南、朝鮮進行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明神宗是近30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三次戰爭都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

寧夏之役(西北邊疆)

這三次戰役都以明朝的徹底勝利而告終,鞏固了中國領土的穩定,加強了明朝在東亞的統治地位。寧夏和亳州的戰斗作為一個陰謀粉碎了地區分裂,穩定了邊境地區的統治。朝鮮戰役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罕見的對外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奠定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而日本則元氣大傷,百年未能恢復元氣,間接導致了豐臣秀吉集團的滅亡和德川幕府的崛起。

然而,這三場戰役幾乎耗盡了明朝在許多朝代積累的財富。在朝鮮戰爭前的君臣會議上,由於明朝國庫空虛,萬曆皇帝被迫拿出自己的小金庫來支持戰爭。雖然三次戰役都取得了勝利,但是明朝的皇帝無能,由於戰爭消耗,沒有休息和支持人民,所以後遺症很大,直接導致後期無法平定緬甸、建州女真和各地農民的叛亂和起義,間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㈧ 「萬曆三大征」都打勝了,為什麼後人對他的評價卻不高

有一句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也就是說,明朝的滅亡,是亡在萬曆皇帝手裡。萬曆幼年時,張居正監國,實行一條鞭法,國力大增。萬曆親政以後,治了張居正的罪,廢除了張居正的很多政策,最荒誕的是,萬曆後期三十多年不上朝,明朝徹底腐化了。萬曆打贏三場戰役掙足了面子,卻成了壓垮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居正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明朝軍事和財政水平,但連續大規模戰爭還是極大程度的損耗了明朝的國力。這三次戰爭消耗白銀1100萬兩,對於本來就入不敷出的明朝財政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隨後自然災害頻發,讓經濟雪上加霜。萬曆三大征的勝利,沒有讓明王朝的車輪走向正規,反而使明朝在衰亡的路上越走越遠。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6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8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