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看一下緬甸內戰怎麼樣

看一下緬甸內戰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02 02:46:44

1. 緬甸內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軍閥,就和滿清北洋政府解體以後一模一樣,各地的軍閥各自背後都有外國勢力在支持,不打才怪

2. 緬甸內戰是什麼情況注意,是最近的內戰,別把冗長的歷史復制過來謝謝。

緬甸試圖達到的目的明眼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緬甸最終的目的是要消滅國內地方割據武裝,達成其統一國家的目的。
至於起因我用一個詞來說吧:國無二主。緬甸中央政府不會允許國內有不服從中央命令的勢力出現的。
要說西方的影子,可能牽扯到美國的破冰訪緬的事情吧。
危及中國?可能性不大。中國雖說有炮彈打入國境,造成一定慌亂,但中國更願意把這次事件看成中緬改善關系的契機,所以危機不太現實。

希望能幫到你。

3. 為什麼緬甸總是經常發生內戰

緬甸內戰不斷,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緬甸的土地上存在著太多的民族,這些民族對於利益的分配始終沒有達成統一,因此緬甸核心和北部的少數民族長期發生戰爭。


由於緬甸北部都是高原、山地,緬甸政府的軍隊始終沒法徹底消滅這些盤局在復雜地勢里的武裝力量,在內戰後期,西方列強和印度的不法分子也對北部的少數民族力量投入了金錢、裝備上的支持,面對這樣的局面,緬甸軍隊始終沒有拿下內戰的勝利。

4. 從緬甸的歷史來分析緬甸為何會持續內戰七十年可以講講嗎

最近很多人在問這個緬甸的歷史,緬甸啊還真的是很有意思的,給大家說一個吧,那就是緬甸話說前後已經打了70年內戰了,這是什麼概念了,我的天啊,那麼為什麼會一直持續這個情況呢?到底是為什麼呢?這些問題也都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值得大家來學習的,下面囧囧給大家簡單分析。

緬甸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一萬年輕就有人類活動,九世紀向唐朝進貢。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前後經歷蒲甘王朝、東吁王朝、貢榜王朝。到了1824年和1885年之間英國對緬甸發動三次戰爭佔領緬甸,1886年緬甸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後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這是緬甸的簡單歷史。

所以到現在就形成了緬甸政府軍打不贏少數民族的軍隊,少數民族的軍隊也推翻不了緬甸政府軍,雙方就這樣一直消耗著,是不是打個小戰爭,也就這么回事了。

5. 緬甸內戰持續了五十多年還沒結束,解決問題的難點究竟在那理

解決的問題難點在於緬甸這個地方政府軍的戰鬥力非常的弱,並且由於是少數民族一直在跟緬甸政府戰斗。緬甸政府軍沒有辦法,在沒有外界勢力的幫助下,可以完全戰勝所有的少數民族反動派。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緬甸的內戰一直持續了50多年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解決。

緬甸政府軍因為軍事武器非常的落後,所以戰鬥力極其低下。再加上緬甸地形的復雜,很難消滅具有英式武器的少數民族,所以緬甸的內戰才一直持續到現在。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緬甸在沒有外力的介入下,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結束內戰的。

6. 最近的緬甸內戰是怎麼回事又為何升溫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除了緬甸民族的矛盾,剩下的就是大國博弈。(引用國際問題專家的分析—)
1:解釋緬甸內戰:
最近愈演愈烈的緬北戰事就在中國雲南省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臨滄市等地境外發生,有些戰場距離中國邊境僅幾十公里,鄰國的和平與穩定同樣會影響到中國邊境地區的安寧,因此,緬北戰事也引起了國內及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截止到2015年2月4日,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的戰事已全面升級,戰火已蔓延至接近緬甸古都也是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緬甸政府軍陸軍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已經投入到緬北戰場上,其精銳部隊33師、66師等已全部投入戰斗。

僅剛剛在抹谷、孟密、瑙丘、皎邁、莫湄等地區與德昂民族解放軍爆發的大規模武裝沖突中,緬甸政府軍參戰部隊就有:明布駐軍重裝88營、曼德勒駐軍重裝95營、莫湄駐軍機動223營。

到目前為止,雙方交火仍在繼續中。

其它在克欽邦密支那、八莫、帕敢等地,撣邦還有如棒賽、蠻崗、大勐穩、南帕嘎等很多地方的武裝沖突也仍在繼續中。

現在緬北地區,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之間的激烈武裝對抗交火仍持續不斷,且有擴大蔓延的趨勢,武裝沖突尚未看到有趨緩和停止的跡象。

中緬兩國接壤並有著長達2000多公里的國境線,中緬邊境國境線南段全部在雲南境內,北段在西藏。

緬甸自獨立以來,緬甸政府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從未曾得到過真正的和解。

所謂的緬北戰事其實由來已久,如果對緬甸的國情沒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看新聞是弄不明白緬北戰事究竟是怎麼回事的,追根溯源就要回到緬甸的民族問題上去。

一些朋友在媒體上看到了關於緬北戰事的報道,近日來已經不止一次被問到緬北戰事的情況,但多數朋友可能並不清楚緬甸國內民族矛盾的來龍去脈,因此現特將祝湘輝先生關於介紹緬甸民族矛盾的一篇文章整理如下。

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就能對緬北戰事的由來和成因略知一二。

《緬甸政府軍與克欽60年的恩怨纏斗》

——作者:祝湘輝

由於地理上的原因,加上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步,作為緬甸主體民族的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民族矛盾和較深的隔閡。

緬甸政府與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戰火綿延半個多世紀,少數民族武裝(國內習慣稱之為民地武)數量之多也屬罕見,民地武與緬甸政府對抗之激烈,持續時間之長,不僅在東南亞獨一無二,在全世界也屬獨一份。

緬甸各少數民族與緬甸政府沖突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等背景,想要弄明白這一切就要追朔到緬甸獨立之前甚至更久遠的歷史。

2:升溫原因:
簡單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

一、殖民地時期:埋下禍根

緬甸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在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錯綜復雜的關系。

緬族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在十一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建立了蒲甘、東吁、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孟、撣、若開等少數民族也曾分別建立起過自己的政權或曾一度統治過緬族。

由於地理原因,加之緬甸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步,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並因此演變成為不同程度的民族矛盾,彼此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地區只是形式上處於中央政權的統治下,但在中央政權出現危機時,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就會反抗緬族統治,積極謀求擺脫緬族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

十九世紀,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建立了對緬甸的殖民統治。

英國殖民者為維護殖民統治,制定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緬族集聚居住地區實行直接統治,並先後啟動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改革。

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取代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統治,也埋下了民族矛盾的禍根。

二戰初期,被譽為「緬甸聯邦之父」的昂山將軍選擇了與日軍合作,試圖依靠外部力量謀求緬甸獨立,而克欽、克倫和印度選擇效忠英國。

在隨後發生的戰爭中,50萬印度人被迫離開緬甸,同時克倫族在與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的沖突中,也造成1800名克倫人的死亡。

雖然昂山此後努力加強民族關系和解,但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不信任這時已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二戰結束後,昂山將軍來到緬北,說服了撣族、欽族和克倫族一起聯合建立國家。

1947年9月24日,各民族力量經過較量並利益均衡後,共同制定了緬甸聯邦憲法。

憲法規定給予各民族上層很大權利,包括保留了各民族的世襲特權,還規定了撣邦和克耶邦可以在10年後通過投票決定是否繼續留在聯邦內。

但1947年的憲法並未能最終解決克倫族問題。

二、吳努時期:打開潘多拉盒子

緬甸獨立後,以吳努為首的自由同盟開始執政。

緬甸中央政府開始嘗試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實現全國統一,對緬甸獨立前許諾給予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特權採取了限制、削弱和剝奪的措施。

中央拒不兌現1947年憲法賦予撣邦和克耶邦可以通過公民自決選擇是否脫離聯邦的權利,同時在各民族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著緬服等各方面對各少數民族進行其統一緬甸的措施。

接著在1961年緬甸聯邦議會通過憲法第三修正案,這一舉措激發了各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

1949年1月,克倫族為謀求民族獨立,正式與緬甸中央政府決裂,開始了克倫族與緬甸政府間曠日持久的武裝沖突。

戰火迅速蔓延開來,點燃了其它少數民族要求獨立或謀求更大自治的熱情,一時間緬甸烽火四起,大大小小的戰爭此起彼伏,硝煙彌漫。

在克倫族聯盟的支持下,以蘇貌雷為首的克倫族民族武裝不斷壯大,他們要求實現民族獨立,成立克倫國。

在撣邦,由於上層失去了傳統特權,而緬甸政府軍以追剿國民黨殘軍為由進入撣邦,引發當地撣族的不滿,最終形成武裝對抗。

與此同時,各少數民族紛紛揭竿而起,雖然各少數民族的訴求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自治權,有的是要求獨立建立自己的民族自治邦,反對緬甸政府幹預少數民族內部事務,盡管各少數民族政治訴求五花八門,但都是以反對聯邦政府為目的。

這一時期,緬甸民族矛盾已完全激化,武裝對抗持續不斷,延續至今。

三、奈溫時期:壓制與反抗

1962年3月2日,在緬甸民族問題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形勢下,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奈溫將軍領導的軍人集團發動軍事政變,接管了國家政權,組成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和立法權。

軍事政變之後,奈溫立即宣布中止1947年憲法,並解散了聯邦議會和地方議會。

在民族政策上,奈溫監禁了多名撣邦和克耶邦的領袖及其它少數民族上層首領,還加大對少數民族武裝的軍事打擊力度,企圖減少或消滅民族自治權。

奈溫政府還採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以允許販賣毒品為條件,要求各地的自衛隊效忠緬甸政府,並協助緬甸政府打擊其它少數民族武裝。

奈溫政府迷信武力征服,就在政府軍人數不斷增多的同時,少數民族武裝也像滾雪球一樣日益壯大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上個世紀80年代末,緬甸共有29支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這些少數民族武裝主要有:克倫、撣、克欽、克耶、孟、若開、勃歐、崩龍、拉祜、佤等民族的反政府武裝,總人數超過4萬人。

奈溫政府統治時期,其中實力最強的一股反政府武裝是緬共人民軍,緬共人民軍鼎盛時期總兵力曾經達到1.5萬人,緬共人民軍其中大部分士兵就是來自於少數民族,主要是佤族。

奈溫政府越採取高壓政策,緬甸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政府間的矛盾就愈發尖銳。

在奈溫執政的20多年間,民族武裝沖突一直是緬甸國內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因為緬甸中央政府與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連年戰亂,使得緬甸的社會經濟發展嚴重受阻,甚至倒退。

四、新軍人政府時期:國中有國

在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凋敝,緬甸的生活物資嚴重匱乏,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1988年3月開始,緬甸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政府遊行,迫於反政府運動的壓力,奈溫辭職,但隨後上台的領導人仍然未能控制住國內局勢。

1988年9月18日,以國防軍總參謀長兼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高級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接管政權,對緬甸實行軍事管制。

新軍人政府對少數民族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和改革,改變了過去主要依靠軍事鎮壓和政治強權的做法,轉而採取了一系列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軟硬兼施的策略。

從1989年以來,新軍人政府先後與脫離緬共的4支少數民族武裝進行和談並達成停火簽署了停火協議。

對於仍然支持反政府武裝的少數民族地區,軍政府繼承了奈溫時期的堅壁清野的戰略,將少數民族群眾強行驅趕到政府劃定的居住區,換句話說,也就是把少數民族群眾強行遷移至政府控制區內居住,想以此切斷少數民族武裝與當地群眾的聯系。

軍政府的少數民族政策所產生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經過新軍人政府的一系列行動,直至上個世紀末,共有17支少數民族武裝與新軍人政府簽訂了和平或停火協議,由此,與新軍人政府簽訂協議的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在形式上成為了「特別行政區」,緬甸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之間長達50多年的對抗關系開始得到逐步緩解。

停火協議和特區自治模式雖然為緬甸換來了20年的相對和平,緬甸經濟在此期間也得以復甦,但卻因此形成了「國中有國」的尷尬割據局面,實際上緬甸並未能實現真正的統一,也沒有真正解決緬甸國內的民族矛盾。

為了在2010大選前徹底解決少數民族問題,為未來的民選政府執政鋪平道路,2008年4月開始,新軍人政府分別與克欽獨立軍、撣邦軍和佤邦聯合軍等少數民族武裝進行了談判,要求他們將自己的軍隊改編為邊防警衛部隊,並安插政府軍官實行雙重領導,但槍桿子是緬北民地武(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的簡稱)安身立命的保障,因此,由新軍人政府提出的方案遭到各少數民族武裝的斷然拒絕。

2009年8月,新軍人政府對果敢特區發動了軍事攻勢,驅逐了彭家聲政權,扶植了聽命於中央政府的白所成,並持續向佤族特區和克欽特區增兵。

在新軍人政府的高壓下,部分民地武如克欽新民主軍(丁英部,原緬共101軍區)和克倫尼各少數民族人民解放陣線逐步接受了政府的改編,但新軍人政府與佤邦聯合軍、克欽獨立軍、撣東同盟軍的談判卻陷入了僵局。

五、吳登盛時期:推動和平進程

2010年11月7日,緬甸舉行了20年來的首次大選,但第二天在泰緬邊境妙瓦底地區就爆發了民主克倫佛教徒軍第五旅與政府軍的軍事沖突。

2011年上半年,撣邦、若開邦、克倫邦、克耶邦、克欽邦等幾個地方武裝較多的邦基本開始處於戰爭狀態,戰爭一觸即發。

佤邦聯合軍和撣東民主同盟軍等武裝則與政府軍沒有爆發大規模正面沖突,但雙方也斷絕了政治關系與對話,自此與政府軍形成對峙。

2011年2月,12支少數民族武裝在泰國清邁成立了聯合民族聯邦委員會,開始共同對抗中央政府。

時間進入2011年下半年,新政府發出與民地武和解的信息,吳登盛於2011年8月18日發表了與緬甸各少數民族建立和平的宣言,並向各民地武提出停戰談判的邀請。

佤邦聯合軍和撣東同盟軍與緬甸政府在撣邦東部的景棟進行了談判,會後簽署了初步和平協議。

直至2012年底,先後有欽民族陣線、南撣邦軍、克倫民族聯盟等10支少數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或和平協議。

但非常吊詭的是,緬甸政府一方面與主要民地武進行和談或達成停火、和平協議,另一方面卻又與克欽獨立軍矛盾激化,2011年6月9日以來,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雙方發生了多次大規模武裝沖突,使得整個緬北局勢嚴重動盪。

7. 緬甸內戰

緬甸內戰自1948年緬甸獨立時就爆發了,一直持續到現在,主要是英國殖民統治時留下的民族矛盾,以及當今緬甸主要的民族緬族對其他民族的不平等待遇

8. 緬甸內戰最新消息

緬甸內戰始自1960年,軍事強人尼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致使緬甸陷入50多年的內戰,截止2015年仍未止歇。由於緬甸的變革持續推進,緬甸政府軍和少數民族武裝克欽獨立軍的停火談判問題日益突出。自2011年年底以來,緬甸政府已經先後同撣邦軍、克欽民族陣線、克倫民族聯盟和新孟邦黨等簽署了停火協議。

9. 緬甸已經70多年內戰,為何還無法停止

戰爭的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外作戰,屬於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戰爭。而另外一種形式則是內部作戰,通常發生在政府和人民之間,可以延續很長的一段時間。現如今,緬甸的內戰已經持續了70年的時間,到現在都沒有得到解決,這又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另一方面,政府對於人民的歧視,加深了人民的怨念。在英國的統治期間,曾經有大量的緬甸人湧入英國。然而,這些人在政府的眼中,通通變成了賣國賊和叛徒,到後來,竟然不允許他們回到自己的民族。緬甸的所作所為,讓那些人感到非常的氣憤。

於是,他們便定加入果敢這個民族,誓死要跟政府斗爭到底。所以,要想實現民族之間的融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0. 緬甸內戰的戰爭背景

緬甸1948年獨立以來,一直存在多股少數民族獨立武裝,成立於1961年的克欽獨立軍是較強大的力量之一。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之間多年來的沖突,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以及約10萬克欽族流離失所。雙方1994年起曾停火長達17年,但卻於2011年6月再次爆發沖突。緬甸總統登盛當年12月下令,停止對克欽獨立軍採取軍事行動,但當地局勢依然動盪。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9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2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