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火鍋怎麼做
Ⅰ 去緬甸仰光打工多少錢一個月技術工
呵呵··先糾正個錯誤··120- 150萬··· 這和人民幣不到一萬··怎麼能出頭了呢? 現在匯率 1元換 170韓元,最近一直在 168 到 172 徘徊·· 也就是說 170 萬·才剛到一萬··· 在韓國生活··房租- - 租個便宜的 20吧·就算··稍微好點的··ONE ROOM 都得30萬 到40 萬之間··當然這是大邱的房價··首爾·更貴 - - 每月生活費··省吃簡用··保守點說 25萬吧(自己做飯) 還能剩下多少錢,要是還買衣服·再抽個煙,再喝點酒,不可能一直在家吃吧··烤肉,火鍋,什麼的·看著能不眼饞嗎?去一次·沒有個3萬4萬·吃不飽都·呵呵!所以 自己估計下還能剩下多少錢!覺得夠嗎 再就說工作·· 假如只是普通打工·一個月·差不多就是120 最高到180 之間吧·要看你勞動多少··所在地方的收入, 假如你要是會點技術··這邊還有個能給你介紹工作的話··那就會掙的多了·這個誰也說不好!各有個的道··· 再就是你的身份問題··合法身份也是比較難辦的··來了後變黑工?一天提心吊膽的!還離家那麼遠··舉目無親的·那種孤獨感·是無法言語的!身邊也有黑工,不用說他們·就是我們留學生·也深有體會。 我只能把握知道的信息 告訴你··給你參考下·!呵呵 沒有可靠的消息·或者可靠的人·可靠的路·輕易不要來!呵呵- -
Ⅱ 蝦蟹煲的做法
蝦蟹煲的做法
用料
螃蟹 3隻
蝦 10隻
雞爪 8隻
土豆 2個
毛豆 100克
姜 5片
桂皮 1小塊
花椒 一小勺
蔥 1根
辣椒 2個
蒜 5瓣
砂糖 1勺
豆瓣醬 2勺
蝦蟹煲的做法
准備好配料。
小貼士
蟹的話用肉蟹,花蟹,梭子蟹效果更好。今天去菜市場買到了大閘蟹,所以就用了大閘蟹。
現在蟹比較肥美,這個小小的大閘蟹雖然小,但是膏很足。
Ⅲ 去緬甸開火鍋店怎麼樣那邊生意好做嗎
可以的那邊中國人很多的
Ⅳ 東南亞的民俗風情概況
越南傳統節日與民俗
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民風淳樸,人民文明禮貌。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稱。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越南,十世紀後,佛教被尊為國教。目前全國佛教徒約2000萬人。此外,天主教傳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財神。一般百姓家裡都設有供桌、香案,逢年過節在家中進行祭拜。服飾穿著簡單,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女士著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越 南 風 味 小 吃
河內的螺螄粉:清晨,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螄粉的攤檔。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螄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螄湯、辣椒和其他調味品,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
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入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人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棕: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棕。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臼中舂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人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這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牛肉火鍋:這種火鍋最大的特點是鍋底用酸醋來做,將切成薄片的精黃牛肉放人翻滾的酸醋中略為一涮,然後蘸上佐料,伴以切成細絲的空心菜、生菜和各種香菜,吃起來回味無窮。
酸湯:胡志明市的一道特色菜餚。酸湯並不是用酸醋做的,而是用一種當地出產的酸子。酸子是一種當地生長的形如刀豆的豆科植物的核,帶有酸味。酸湯中除酸子外,還放入斑魚、豆芽、蕃茄和香菜,煮出來的湯味道極為鮮美。
烤魷魚: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常可看到攤販推著小車,沿街兜售烤魷魚,小車上有一盆通紅的炭火,一旁擺著鯨魚干。鯨魚大小隨顧客自己挑,把鯨魚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黃後,再用鐵制的壓延機拉壓成又長又大的薄塊,然後塗上黃皮醬、辣椒醬等佐料捲起來吃。晚上,當您在胡志明市的夜市逛累以後,買上幾條烤魷魚,再加一瓶啤酒,細細品嘗,您一定會感到格外愜意。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菜,如蕪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咖啡在咖啡領域中也極具造詣。被稱之「滴嗒咖啡」的則是首選咖啡,它將越南原產咖啡豆磨成粉末後,置於沖泡器上,擱在咖啡杯上,然後沖入開水,任濃郁的咖啡順著沖泡器底部小孔滴入杯中,奶糖自加,可以毫不做作地說:「味道好極了!」
菲律賓風土人情
菲律賓為亞洲唯一的天主教國家,承襲了西班牙、美國等地的傳統,位於南部岷答那峨島上的回教徒,民風特別強悍,與中、北菲的居民迥然不同.
菲律賓慶祝聖誕節最瘋狂,他們的聖誕節假日由12月16日開始,一直延至1月6日,有大半個月時間,各家各戶張張燈結綵,各街道亦裝飾得美不勝收。
寮國飲食習慣
寮國人平時飲食比較簡單,一般都是糯米飯與鮮魚,逢年過節才殺豬宰羊。卡族人最喜歡以棕櫚粑粑為主食(這是一種以棕櫚粉製成的餅,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烤熟的食品)。很多人都將其視為珍貴的食品。他們在嗜嚼檳榔和吸煙的習慣。就連婦女也不例外。他們很樂於品嘗中國菜餚。他們用餐一般都不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慣於用手抓飯。
寮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用餐講究實惠,注重菜餚花色。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甜、酸、微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糯米)為主,也愛吃豆沙包。
④副食 愛吃魚、蝦、雞、鴨、羊肉、豬肉、牛肉等;也喜歡番茄、豆腐、蘑菇和新鮮蔬菜;調料常用蔥、蒜、辣椒、香菜、油、醬、鹽等。
⑤製法 對炒、燒、串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京菜及粵菜。
⑦菜譜 很欣賞白糖拌藕片、北京烤鴨、烤乳豬、干燒雞脯、冬瓜盅、涮羊肉、火燒冬筍、干燒鱖魚、蔥爆牛肉絲青椒雞絲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喜歡喝牛奶、汽水、咖啡、果汁和洋酒。
⑨果品 愛吃水果中的香蕉、菠蘿、桃、西瓜、柑、桔、蘋果等;乾果愛吃核桃、杏仁等。
寮國風俗習慣
寮國是多民族的國家,老龍族佔全國人口的70%,老龍族的風俗習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寮國的風俗習慣。
在農村和偏遠山區,寮國各民族多穿自己縫制的衣服,在城市和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著裝已較商品化和國際化。老龍族的民族服裝與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相似,男著無領對襟上衣,下穿沙籠式褲子,或穿長筒寬腿褲,女穿無領斜襟上衣,下穿筒裙。每當過年過節或有重大活動時,女的要穿起民族服裝,盤起發髻,男的則多穿西裝,穿民族服裝已較少。
寮國人喜食糯米,寮國菜特點是酸、辣、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菜餚有:魚醬、烤魚、烤雞、炒肉末加香菜、涼拌木瓜絲、酸辣湯等,蔬菜多生食。
寮國人非常溫和、善良,注意禮貌。認識的人,見面和分別時要打招呼,雙手放在胸前,行合十禮,也有行握手禮的,男的一般不主動同女的握手。為表示親密,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可稱長輩為大爺、大娘,稱年紀比自己大的為大哥、大姐,稱年紀比自己小的為弟弟、妹妹,在國家機關或軍隊中一般稱同志。
到寮國人家做客,應備禮品,禮品要包裝美觀,常用禮品有花籃、工藝品、煙酒等,在參加婚宴或喜慶日子時,習慣送現金。客人進門應走前門,進屋要脫鞋,一般都席地而坐,注意不能用腳替代手指向人或物,男的盤膝,女的並膝把腳側放一邊。當有人對坐談話時,不要從談話兩人間穿過,如無地方繞行,需從中間穿過,低頭穿過並說對不起。不要摸人(包括小孩)的頭,客人禁止進入主人內房參觀。
到寮國人家做客,喝團結酒較流行,主人拿來一瓶酒和一隻酒杯,主人先喝,後依次請客人喝。壇酒也是寮國人待客的一種傳統禮儀,酒壇上插上許多竹管,賓主圍壇而坐,邊談邊喝。
拴線儀式是老龍族的一種禮儀風俗,是一種祝福儀式,常在逢年過節、歡迎貴賓、結婚喜慶時舉行。儀式上賓主席地而坐,中間擺著插滿鮮花的銀制托盤,鮮花上掛著一束束潔白的棉線。儀式開始時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或和尚念祝福詞,念完後把鮮花上的棉線取下,給各位來賓和客人往手腕上拴線,一邊拴線一邊說祝福的話語。客人也可主動給主人或其他人拴線祝福。拴在手上的線,一般要戴3天至一星期。
馬來西亞宗教和風俗習慣
馬來西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主要由馬來族、華族和印巴族三大民族組成。他們的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各異。馬來人90%以上信仰伊斯蘭教,華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則信仰印度教。馬憲法中明文規定伊斯蘭教為馬官方宗教。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多屬遜尼派。
馬來穆斯林一般較虔誠,每天都祈禱五次,到麥加朝聖過的人倍受尊敬。回歷九月是齋月,馬來人一般情況下均晝禁夜食,只有年老體弱多病、孕婦或外出旅行者可例外。馬來人平時一般忌諱用左手,習慣用右手用餐或接受別人的東西。通常男士不主動與女士握手。馬來人普遍喜好辣食,忌食豬肉,不飲烈性酒,在正式場合也不敬酒。馬來人最禁忌的動物是豬,但喜愛貓。
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對外開放時,女士需穿長袍及戴頭巾。否則將被拒之門外。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馬來人男女禮服和便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又寬又長,遮手蓋腳且色彩鮮艷,圖案別致,樣式美觀。目前打工族為了工作穿著方便,一般著輕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親訪友或在重大節日時,才著傳統服裝。在各種正式場合,男士著裝除民族服裝或西服外,可穿長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爽,現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馬來禮服,成為馬來西亞「國服」。在馬來西亞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
緬甸緬族人飲食習慣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講究菜餚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⑤製法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沖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等。
緬甸民俗風情
緬甸是佛教國家,全國人口中有89.4%為佛教徒,全國各地處處是佛塔,有(金之都)美譽,尤以仰光之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舉世聞名,入佛寺須脫鞋、襪,女性入佛亦不得穿絲襪,同時不宜穿短褲。
由於篤信佛教,緬甸人性情各,心地善良,也很好客,上朋友家作客,通常會備小禮物饋贈.
有趣的是,緬甸人有名無姓,男士名字前冠以U(念烏),女前冠以DAW(念道)。
緬甸人重視教育,緬文及英文普遍使用,如必須找華文翻譯員,亦不難找。
緬甸夜間無娛樂,旅客在晚餐之後,就無處可去。團體在仰光旅遊可請旅行社安排傳統歌舞。一些較新的旅館有卡拉OK及酒廊等設施。
緬甸之服飾極有特色,無論男女老少下身都著棉布"沙龍",男生打結於前,女生則打結於腰側。在一般場合,男生上身穿長袖襯衫,下身穿沙龍,遇正式場合則外加一件長袖短外套,外套上縫有中國布約,腳穿塑膠拖鞋。緬甸有許多政府官員為軍人,接見外賓會穿軍服。女生則上身穿縫制的貼身衣服,遇正式場合外加顏色鮮艷亮麗的圍巾,同樣是足穿拖鞋,惟已有一些年輕時髦小姐穿高跟鞋。
緬甸之平均為攝氏32度,在最炎熱的季節,中部乾燥地區溫度相當高。男性穿襯衫即可,若遇正式場合宜系領帶或穿西服。女性則建議穿棉質洋裝。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雨季,宜帶雨傘。10月下旬至2月中旬則為較涼的季節,可攜一件上套備用,冬季至曼德勒及北部的SHAN州,則須攜帶冬裝。
漫談泰國菜
泰國菜的特點是酸辣,開胃,讓人一吃就上癮。魚、蝦、蟹都是各餐館的殺手鐧,什麼炭燒蟹、炭燒蝦、豬頸肉、咖喱蟹等等,嘗過了幾間泰國餐館後,好像誰都對這幾道菜留下了深刻印象。
用料講究
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因此泰國菜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泰國人的正餐都是以一大碗米飯為主食,佐以一道或兩道咖哩料理、一條魚、一份湯、以及一份沙拉(生菜類),用餐順序沒有講究,隨個人喜好。餐後點心通常是時令水果或用麵粉、雞蛋、椰奶、棕櫚糖做成的各式甜點。由於深具得天獨厚的優點,因此泰國菜色彩鮮艷,紅綠相間,眼觀極佳,不管是新鮮蔬菜瓜果的艷麗清新,還是烏賊尤魚等眾海鮮的肉感,都讓人們大飽了眼福。
調料獨特
大凡首次品嘗泰國菜的人都會覺得泰國菜的調料很獨特,有很多調料是東南亞甚至是泰國特有的,在本國找不著。
最常用的幾種調料有:
1、泰國檸檬(Kaffir Lime)
泰國檸檬是一種東南亞特有的調味水果,味道和個體都有別於美國檸檬口味的略甜,而泰國檸檬個小、味酸、香味濃郁,往往使聞過它香味的人終身難忘,它可以拿來做檸檬汁飲品,啤酒香劑,最主要的用處是用來做泰國菜的調料,泰國人幾乎在每一道菜都會擠上檸檬汁,使每一道菜都散發出濃郁的水果清香,帶有典型的東南亞味道。泰國人可以說食無魚,但不能沒有檸檬。
2、魚露(Fish Sauce)
魚露是一種典型的泰國南部調料,也有人它叫白醬油,顧名思義它就是象醬油一樣的調味品,做法和中國醬油差不多,主是讓一些小魚小蝦發酵滴汁而成。味道可能會讓有些人不適,因為它帶有一股濃濃的臭魚爛蝦的味道。讓不習慣吃魚腥的人大倒味口,掩鼻而逃。
3、泰國朝天椒
據說,泰國朝天椒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泰語叫「老鼠屎辣椒」,可見這是一種極小但極辣的辣椒。它廣泛應用於泰國人的烹調藝術中,做菜不撒上幾顆切碎的朝天椒,就象吃川菜不加麻辣一樣。
4、咖哩醬
以椰乳作為咖哩醬的基本作料,還有許多調味料包括檸檬草、蝦醬、魚醬以及十幾種本地種植的香料、辣椒,由溫和到極辣的都有,任人挑選。泰國文化深受印度和中國文化的影響,有人說泰國文化的父親是印度。從泰國菜中咖哩醬的影響便可以感受到。
另外,檸檬葉和香茅(Lemon-grass)也是泰國菜常用的配料。
做法多樣
泰國的飲食深受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甚至葡萄牙的影響,但又參雜著奇怪的風格,獨樹一幟,吃起來別有風味。它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中國炒鍋大火快炒。這是一種近似廣東菜的做法,新鮮的蔬菜,佐以泰式調料,可以炒出一道道口感極其新鮮的菜。主要代表作有:米粉(用蝦,豬肉,雞蛋及甜酸醬合炒的米粉)、泰國咖哩雞、椰汁雞(雞汁加檸檬加椰奶)與牛肉沙拉。
2、YAM.目前尚且找不到可替代的中文。其做法有點象做湯與做涼拌菜的綜合。泰國地處熱帶,因此孕育了許多有的YAM,比較著名的有一種叫做「SOMTAM」的木瓜沙拉,這種沙拉以木瓜絲、蝦米、檸檬汁為主,再伴以魚醬、大蒜和雜的碎辣椒,口感辛辣。
3、燉。亞熱帶的氣候炎熱,孕育了豐富的湯文化。湯對於泰國人來說是維持家庭和睦,增進夫妻感情的潤滑劑,因此,到泰國要多喝湯、喝靚湯。泰國的檸檬蝦湯口味非同一般,一般人可能難以接受,首先是湯味極辣,而且其中又放有大量的咖哩,因此,只有口味非主流的人才能喜歡。
泰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菜餚。東北方人愛吃的是糯米飯配烤雞。而北方人則偏愛一種當地特有的酸肉,叫做「NAEM」。南方的食物深受馬來西亞的回教式風格影響,並且有各種生猛海鮮。
泰國人用餐時的基本座位形式:
傳統的泰國人用餐時是採取席地而坐的方式進餐,不過現在的泰國餐廳都是桌椅的座位形式。因此,在用餐方式上與一般的中餐並無差別。如果一同用餐者有長幼或是輩份之分,則由靠近牆壁或是離門最遠的上手座位起依次落座。
早期的泰國人的傳統用餐方式自由隨興,是以芭蕉葉盛飯,再以手取飯菜進食。而今日的泰國餐具也十分簡單,基本餐具為一隻湯匙和一雙筷子,以及一個圓盤。進餐時將飯盛進圓盤中,並用湯匙取有湯的菜餚吃飯,而筷子則是用來夾菜。
怎樣吃泰國菜
由於不習慣用盤子吃飯,很多人剛吃泰國菜時會有一點不習慣。只要懂得正確的方式,就沒什麼困難了。吃泰國菜時正確的進餐方式是:就座先舀適量的白飯在盤中,再以湯匙將菜餚與飯拌勻,用湯匙以西餐喝湯的方式,由靠身體的內側向前方舀起,吃完再盛飯。由於菜餚種類多,所以不要一次盛太多的飯,以免各種菜餚混在一堆吃起來五味雜陳也不方便。另外,吃飯時不要為了圖方便將盤子端起來往嘴裡倒,既不雅觀也很失禮。
泰國風情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形以平原為主。泰國地處熱帶,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
泰國是佛教之邦,泰國以其多變的景緻及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旅遊者渡假計劃中的獨特選擇.無論您是意在尋訪古代遺跡或是期待觀賞稀有鳥類、蓊鬱的熱帶植物或是想一試令人興奮的騎著大象穿過眾林之旅,置身於這個熱情好客的國度里,您會有無數的驚喜。
泰國的文化是由北向南傳播,因此在北部和中部分布了數不勝數的極富東南亞特色的名勝古跡。南部則有很多風景優美的沙灘渡假勝地。其睛朗的氣候,迷人的熱帶風情以及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元素。
在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到處是金碧輝煌、尖角高聳的廟宇、佛塔;無處不有精緻美觀的佛像、石雕和繪畫。這些在長年青綠的椰林掩映下的古跡,為泰國嫵媚動人的熱帶風光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增加了許多神秘。
泰國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俗風俗,如豐富多彩的各種節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活,聞名於世的古典舞和民俗舞,饒有趣味的啞劇和洛坤劇,別具一格的泰拳、斗雞、玩魚等,都頗令人"樂不思蜀"。
新加坡風味海南雞飯
老實說,一直以來並不認為雞飯有什麼了不起,直到在各報章與娛樂雜志上讀到梅艷芳每次一來新加坡一定要吃文華的海南雞飯;吳君如最怕來新工作,因為「可惡」的海南雞飯會破壞她的減肥計劃......
原來,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美食之傲。
在許多港台明星的大力宣傳下,新加坡的「海南雞飯」早已享譽全球,至少是享譽全球有華人的地方。
雞飯與咖啡是海南人的美食代表。卻沒想到,近十年來,在港台藝人的努力下,雞飯已經一躍成了國家級的美食代表。
海南雞飯指的是白斬雞,另外那些什麼燒雞、烤雞、油雞全部算不上。海南雞飯的美味在於雞肉幼滑無比,香噴噴的油雞飯油而不膩。配上香菜,蘸點黑醬油、蒜茸及特製的紅辣椒。嘩塞,這種味道算不算正宗?
原來海南島的雞不是人工飼養的,肉質當然不及本地的幼滑。不過,海南島的雞煮後卻有真正的雞味,不是本地的雞飯那種麻油味。海南島的正宗雞飯,是用椰油烹煮的,也因此有一股我們不熟悉的味道
新加坡海南雞飯烹調法
材料:雞一隻,鹽三四湯匙,姜、蒜頭各少許。
飯用料:白米、雞湯和食油適量,鹽、香蘭葉、蒜頭少許。
辣椒醬用料:辣椒、小辣椒、蒜頭、蔥頭、姜、酸柑、雞湯、鹽各適量。
材料處理與烹調:
雞烹調法:
一、把雞洗干凈,搽鹽擱半小時,之後把鹽洗掉,再在雞腹中塞一湯匙鹽,少許姜和蒜頭。
二、煮滾一鍋水,水裡放一至二湯匙鹽。
三、將整隻雞放進煮開的滾水中,用文火煮10分鍾左右,把雞撈起,滴干水分,再放入滾水中再煮10分鍾,把火熄了加蓋10分鍾撈起,待涼,切塊。煮雞時應不時翻動,以便雞熟透。
雞飯煮法:
一、把米洗干凈,至少擱半小時,那麼飯會較松軟好吃,也比較好煮。
二、爆香蒜頭,把白米炒一炒。
三、把飯倒進鍋里,加入適量雞湯、鹽和香蘭葉,一起把飯煮熟。
辣椒醬做法:
一、把辣椒,小辣椒(視各人喜好而定),去了皮的蒜頭、蔥頭、姜切片,放進石臼里舂爛。
二、在舂好的辣椒里放入適量的鹽,倒入滾燙的雞湯,最後淋上適量酸柑汁就大功告成。
訣竅:
一、雞最好重兩公斤或以上,這樣的雞才夠肥,夠油分,煮出來的雞肉和雞飯才比較香。
二、煮雞時絕不能用大火,否則皮掉肉硬,破壞「吃相」和口感。
三、淋辣椒的雞湯必須滾燙,把辣椒澆熟味道才好。
四、做好的辣椒醬應當天吃完,隔夜的辣椒醬味道會比較遜色。
Ⅳ 緬甸餐館為防控疫情豎起玻璃屏風,此操作有用嗎
緬甸餐館為防控疫情豎起玻璃屏風,此操作有用嗎?
還有網友認為這個根本就不能防護住。兩個人用隔板隔開,但是,總會說話聊天吧?要不然,兩個人在一起吃飯做什麼?低頭聊天嗎?對著玻璃的另外一個人說話,感覺怪怪的,要是抬起身子說話,會不會有飛沫?就算是吃飯的時候,隔離開來。吃完飯後,兩個人不是一起走嗎?難道是一前一後,相隔超過一米?那是街頭接頭嗎?
緬甸這個方法也是不錯的,畢竟,這個事情是需要注意的,在疫情沒有過去的時候,所有人都應該注意,因為這個病毒實在是太厲害了,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及時關注疫情的變化,保持好安全距離,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任,也是對他人負責,只有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大家對緬甸餐館為防控疫情豎起玻璃屏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Ⅵ 火鍋店最淡的季節是幾月份
最淡的季節就是夏天,7至8月份的時候。
Ⅶ 求一篇關於麗江小吃的文章,1000字,就是要描寫的細一點,色香味什麼的
我自己寫的 給你參考下吧
麗江的食美不美,見仁見智。麗江的美食獨一無二,新鮮,刺激你的味蕾。
1、雞豆涼粉。雞豆,磨粉之後做成涼粉,可以涼拌、可以油煎、皮還可以炒或者煮著吃,古城到處都有得賣,2塊錢一碗。據說這是根據麗江的氣候而創的一種小吃。
2、米灌腸。製作原料非常簡單,方法獨特。麗江過年家家戶戶要殺豬,豬血留下,和上大米,灌進豬大腸,可以保留很久。可煎可煮。
3、麗江粑粑。麗江的粑粑有很多種,火燜粑粑,雞蛋粑粑等。這里說的特色粑粑就是麵粉和火腿做成的餅。保質期長,以前馬幫的必備口糧。古城賣的價格4-8塊錢不等。
4、蜜餞。很多種水果,經糖浸泡而成,甜而不膩。味道極好。最出名的是五一節普賢寺邊上的老牌蜜餞店。遠銷國外。
5、三文魚。活水養殖出來的品質,魚肉生吃,魚骨熬湯,味鮮肉嫩;營養可口。花馬街有一家很有名的龍記斑魚庄,旺季時候得打電話訂座。
6、黑山羊火鍋。也是比較特色的小吃,集中在金凱廣場邊。論斤算。
7、洋芋雞。麗江的土豆味道非常適合大眾口味,很多人來了能吃幾天的炸土豆,沿街叫賣的小攤,一塊一串。高原土豆,配本地土地,非常綠色食品,比較正宗的是在花馬街。
8、過橋米線。舉國皆知雲南的過橋米線,但味道並沒有很驚人的好,甚至不及在異鄉吃到的米線好吃。其實是沒找對地方。最正宗的是大水車附近一家叫橋香園的米線店。
9、野生菌。高原特產,好一點的都價格不菲。但營養價值極高。
10、臘排骨。其他地方沒有,火鍋形式吃,象山市場集中了麗江所有的臘排骨火鍋店。明碼標價,不易被宰。
11、氂牛肉。出廠香格里拉。有甜味的,辣味的,也有甜辣味的。大研古城普遍賣得比較貴,適當砍價,30塊一斤左右能買到。
12、雲南火腿。地道本地菜。自家製作。大部分餐館都有。
13、火鍋。不是這邊的特色小吃,這里隆重推薦花馬街的奇火鍋。
14、美極蝦。花馬街上,也是我們幾次三番光顧的腐敗地。第一次驚為天人,第二次吃到滿地打滾。偏咸,適當喝點小酒。
15、清真牛肉。三家村轉盤邊有一家,店鋪裝修非常平民化,味道卻很棒。
16、凌記砂鍋魚。紅太陽廣場對面,麗江電影院旁,吃過不下5次,味道一流。環境稍差。
Ⅷ 緬甸仰光的酸湯魚是怎麼做的
酸湯魚
主料鯰魚1條 鰱魚(烏江魚)2條
輔料北豆腐適量 南豆腐適量 黃豆芽適量 魔芋適量 萵筍適量 香菇適量 豌豆尖適量 口蘑適量 金針菇適量
調料色拉油適量 水1升
酸湯魚的做法
1.把魚洗凈、切成魚或小塊
2.能去刺更好,切出二小盆的魚片
3.鍋燒熱
4.倒入50ml油
5.倒入調料,略炒,加入1L左右的水,煮開後,倒入火鍋中
6.先下入豆芽,再入魚片,等魚片熟了,再下入其他食材。反正就是邊吃邊煮啦
Ⅸ 各個國家飲食有什麼特點和習俗
各國風俗習慣
中東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穆斯林都視未放血的動物為禁品,禁食豬肉、狗肉、貓肉,一般也禁食魚肉、馬肉、驢肉。多數的阿拉伯人不喜歡吃海參、螃蟹等食物,也不食無鱗魚。接待來訪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別要注意冷盆中不要出現豬肉,和他們不吃的其它一些食物。古蘭經規定,穆斯林在正式場合嚴禁飲用含酒精的一切飲料,但在公開場合各國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國家在餐桌上可以擺酒杯,酒杯里可以放礦泉水、桔子汁等飲料代替酒。有的國家自己不喝,但其他人飲用他不反感。但有的國家要求桌子上只能擺水杯,不能出現酒杯。有的不喝烈性酒,有的連啤酒也不能喝。這些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接待不同國家的客人時要具體了解清楚。對完全不喝酒的人,如果有講話是不能祝酒的。
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每年有齋月,齋月是按回歷推算的。在齋月里日落之後、日出之前不能吃喝,所以來訪、出訪時都要盡量避開這個時期。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聖城麥加方向祈禱5次,就是說有晨禮、有響禮、有脯禮(每天3點到5點)、有昏禮、宵禮。他們(穆斯林)都自帶小地毯,到了鍾點就朝麥加方向做禮拜。碰到這種情況應給予理解,不要新鮮好奇,看熱鬧、或笑話人家,要注意避開他們朝拜的方向。伊斯蘭國家規定星期五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禮拜,如果正好碰到星期五要注意人家的這個習俗。注意安排時間讓人做禮拜。進入清真寺前要脫鞋,在參觀清真寺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破損的襪子。
穆斯林一般都認為左手是臟的,忌諱用左手給人傳遞物品,特別是食物。在穆斯林家裡做客,主人有時用右手抓一些肉、米飯分給大家,這時不要拒絕、不能表現出為難的樣子,不願意接受。接受主人遞茶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認為用雙手接比較文明,但在穆斯林國家你要注意不要雙手接,要用右手接。給穆斯林遞東西時,千萬注意不要上左手。有些伊斯蘭國家,如伊朗、沙特,婦女外出時必須要穿恰兜,這是一種能將頭部及全身罩住的黑色長袍。現在象一些年輕的姑娘不太喜歡穿這種東西,因為它不方便,她們就穿man tong,這是一種類似風雨衣的寬松袍子。對於外國婦女雖然不強制一定要穿恰兜或man tong,但一定要戴黑色頭巾,這個頭巾一般都為黑色、白色、咖啡色,把整個頭發要包起來。如果穿連衣裙,必須要長袖的,不能穿緊身的,不能露出線條,而且要穿素色的。穿裙子的話,要穿深色的長筒襪,如果是淺色的,不能是透明的。另外女士不能與男士握手,如果說一時忘了把手伸出來了,那麼就勢把手變成致意的一種姿勢。
信仰印度教的國家(比如印度、尼泊爾等國)一些風俗習慣。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走行,人車輛一定要避讓。在印度、尼泊爾很多人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諱用牛皮製成的皮鞋、皮帶。在尼泊爾黃牛被視為國獸,頸後帶駝峰的牛被視為神牛,受到尼泊爾人、特別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爾的法律規定,神牛和母黃牛受到法律保護,一律不得宰殺。一位印度的專家解釋了印度教禁牛的由來,他說:「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種出的糧食養育了人類,牛就象人類的母親一樣,所以我們非常敬牛。」
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裡如緬甸、泰國等東南亞一帶,人們非常敬重僧侶。僧侶乘車、坐船,人們都要起立、讓位。家家戶戶都要奉齋,黎明時准備好飯菜,等待僧侶的光臨。男子一生至少要剃度一次,當過和尚才算成人,連王儲也不例外。僧侶和虔誠的佛教徒一般是素食者。另外他們非常注重頭部,忌諱別人提著物品從頭上掠過。長輩在座,晚輩不能高於他們的頭部。所以經常看到他們把姿勢壓得很低。小孩子頭部也不能隨便撫摸,有些中國人喜歡摸小孩的頭部,這是犯忌諱的。他們認為除了佛和僧長、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頭,算是祝福,別人摸了就不吉利會生病的。泰國人還比較忌諱蹺二郎腿,把腳底沖著他人,睡覺時頭不能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著死亡。
各國對數字還有一些忌諱,比如日本人忌諱4字,因為4字與死的讀音相似,意味著倒霉和不幸。在日常生活中禮品不送4件,劇場不用4號。
同一個手勢、動作,在不同的國家裡表示不同的意義,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國這表示OK,但在巴西,這是不文明的手勢。在中國,我們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表示贊賞,我們會蹺起大拇指,真棒!但是在伊朗,這個手勢,這個動作是對人的一種侮辱,不能隨便使用,你想贊賞伊朗人不能抻大拇指。在我國一般搖頭表示不贊同,但在尼泊爾正相反,搖頭表示很高興、很贊同,他一晃腦袋你就知道他很高興。世界是很大的,風俗習慣是繁多的,要想同他們打交道,就要了解他們。我們中國人要對各國的風俗習慣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很好地同他們打交道 世界各國飲食文化 2009-09-29 17:06 作者:andrewleeeeee 我說兩句(加入討論)
法國:食不厭精的藝術點擊圖片翻頁 法國人對菜餚的要求很高,講究選料嚴格,加工精細,花樣繁復,保持原味和合理營養。菜式崇尚精美,講究款式搭配、顏色組合,講究飲食環境與就餐氛圍,對「吃」的里里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法式鵝肝是與魚仔醬、松露齊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國的傳統名菜,在歐美其他國家的菜譜上極為少見。鵝肝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入口即化、柔嫩細致、唇齒留香、餘味無窮的感覺,可以勾起人味蕾的無限慾望。此外,法國人十分喜愛吃乳酪,乳酪品種多樣。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如取材於羊羔的名菜--法式紅酒小羊排,嫩滑鮮美。 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擅長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鮮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配料中酒類和香料是兩大要素,無論是菜或點心,聞起來香味濃郁,品起來醇厚宜人。佳餚配美酒是法餐的特色。如果說法國人喝酒比喝水多,並不是玩笑話。 義大利:美味情繞Pasta點擊圖片翻頁 義大利美食與法國菜齊名,是當今西餐的主流。義大利的美食就像它的文化一樣高貴、典雅、味道獨特。 精美可口的義大利麵食、乳酪、火腿和葡萄酒是世界各國美食家追求的極致。義大利人善用米飯、面條做菜,而不是作為主食。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義大利美食就是匹薩和義大利面。匹薩薄薄的餅配上肉末、蔬菜經過烤箱一番烘烤,薄餅香和蔬菜香融為一體,光聞香味足以讓人垂涎三尺。義大利面更是有著千奇百怪的形狀:通心、螺旋、貝殼以及有餡的小包等。紅色面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黃色面在面中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甚至還有堪稱最具視覺震撼的黑色面,所有的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義大利面搭配千變萬化的沙司,再加上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使得麵食都可以有上百種口味。常見的一款義大利面中,橄欖油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因子,蔬果可以增加面的視覺美感,配上香濃的芝士或者濃湯,香味襲人,讓人忍不住叫好,這才是義大利美食的難忘滋味用書 西班牙:美味也濃烈點擊圖片翻頁 提起西班牙,那節奏明快、風格獨具的弗拉門科舞曲便在耳畔響起,風光旖旎的西班牙,東面及東南面瀕臨地中海,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西班牙人酷愛各種海鮮食品。 西班牙盛產土豆、番茄、辣椒、橄欖。在西式餐點中,它的食品烹制從表面看起來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餚的烹制方法,其菜餚品種繁多,口味獨特。有名的西班牙炸魷魚是用油酥面將菠菜、羊肉、奶酷做成的餡包起來,再放進烤箱烘烤,外焦里嫩,口味清香,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餐前下酒小菜。小蝦球用鮮蝦仁、洋蔥、鮮蛋黃、奶油、各式香料等打成餡,製成圓餅狀,在油中煎制而成,吃時佐以蒜蓉,口感清爽,是佐酒的美味佳餚。 說到主食,西班牙人最喜愛吃的就屬海鮮飯了。用鮮蝦、魷魚、雞肉、西班牙香腸,配上洋蔥、蒜蓉、番茄汁、藏紅花等燜制而成的海鮮飯清香四溢,色彩豐富。靠近鍋底的有一點焦,又脆又有嚼頭,像鍋巴,上面的香糯溫軟,加上海鮮的特有鮮味,堪稱西餐中一絕。而在夏季的餐桌上,以各種蔬菜及香料、碎冰打成的湯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調和而成的湯汁、涼湯,是西班牙人最鍾愛的清涼湯品。除了這些用特殊方法烹制而成的特色佳餚外,水果、甜食也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如蘋果卷、杏仁蛋糕等,花樣品種極多。 俄羅斯:汁濃味厚的慢餐點擊圖片翻頁 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羅斯廚師對每一道菜品都嚴格把關,精益求精,如果有哪一道菜缺少某種調料,寧可不賣也絕不擺上顧客的餐桌。 傳統的俄式西餐,從選材到製作工藝都應該可以達到「慢餐」的要求。而定期的歌舞伴宴,無論如何都會讓人放慢進餐的速度,味覺、視覺、聽覺的全方位享受,給「慢吞吞」找個絕好的理由。雖然俄式西餐口味與菜品上與法餐大相徑庭,但在用餐程序上的繁復程度上俄餐絕不比法餐遜色,客人到了這里不自覺地就放慢了速度。 德國:一絲不苟的美味點擊圖片翻頁 與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但是清煮、白燉加烤制,在德國的高廚手中,也變化出百般花樣來。 一提到德國的地道菜式,香腸可謂是德國菜餚的代表作,不下百種的德國香腸吸引了世界各地美食家的目光。德國各個地區都以其特製的香腸自居,格丁根及雷根斯堡香腸自中世紀以來已享福盛名;而圖林根的紅腸和紐倫堡手指般的烤腸亦廣受歡迎。卡塞爾人則偏愛其家鄉的肝肉腸。咖喱腸是由柏林人所發明的,吃的時候將腸切成薄片,加上茄汁後再灑一層薄薄的咖喱粉,確實其味無窮。只要蘸上相配的芥醬,便可享受到每一種香腸的獨特風味。德國菜與現代快餐也有著不解之緣--現在風靡全球的快餐「漢堡包」,就是從德式的漢堡肉扒演變而成的。 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 英國:那些媽媽的味道 英國菜確實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即簡單)。簡而言之,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火烤箱烤,或者放火鍋里煮。口味上喜愛清淡、酥香,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茉、辣醬油之類。菜餚油少、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連調味時也較少用酒。這種質朴的烹飪方式,有家庭美餚之稱,就好像是媽媽手下的美味。 美國:營養快捷更甚美味 提起美式飲食,中國人大概不以為然:不就是漢堡包、炸薯條、軟飲料之類的快餐食品嗎?實際上美國的飲食文化也挺豐富多彩的。傳統意義上的美式食品,包括了歐式主食,如以小麥麵粉做的麵包、意粉和糕點、奶類製品、家禽、豬肉、牛肉和海產品。傳統美式食品還引入了原產於美洲大陸或後來引種到歐洲的農產品,如馬鈴薯、玉米、南瓜、西葫蘆、番薯和花生等。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移民為美式食品加入了更多的變化與風味。自此,美式烹飪不僅用傳統的方法來烹調這些外來菜式,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更對這些菜式進行改良,將美國本土風味融入其中。 由於農產品產地的不同和當地移民生活習慣的差異,美國南部地區的家庭式烹飪方法,與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或中西部的煮食方法都有所不同。路易斯安那州以法式卡真風味而聞名,威斯康星州的啤酒、乳酪和香腸頗受歡迎;新墨西哥州有獨特的德州風味;而三藩市則有融合了亞洲、美式和傳統的歐式烹飪方法的大陸菜式。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式牛扒最好是三成至五成熟。外面一層肉剛熟,火候向里逐漸遞減,最裡面幾乎是生的,從熟透的肉色到嫩紅,過渡自然。蘸點盤子里調好的醬汁,清爽香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