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從緬甸運送多少原油
『壹』 中緬油氣管道社會賬單曝光大量數據外泄是怎麼回事
2017年4月10日,《中緬油氣管道運輸協議》正式簽訂。當晚,來自亞塞拜然的14萬噸原油就在馬德島卸載,官方正式宣布這條原油管道正式啟用。
自2010年開工,如今正式啟用,歷時7年之久,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投入?
今天,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緬甸仰光舉行《中緬油氣管道(緬甸)企業社會責任專題報告》發布會,一起來看看這些年中石油和他的小夥伴在緬甸有著怎樣的「社會賬單」。
1830萬美元
中石油與合作夥伴共同投入1830萬美元在管道沿線開展120個社會經濟援助項目,支持教育及道路交通、電力、醫療、飲水、通信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並開展了50多項自然災害捐贈,主動幫助更多民眾獲得受教育、改善生活質量的機會。
0污染
報告顯示,項目優選全球行業優秀資源打造高標准、高質量的一流能源基礎設施。遵循業界通用的赤道原則和世界銀行導則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管道線路設計繞行生態敏感區、文化遺產保護區。運用先進技術最大程度減少對地表和植被的影響。建設全過程實現環境「零污染、零事件」。在運行安全上,投入的大量管理和技術資源,以保障管道安全可持續運行。
『貳』 緬甸並不是石油大國,為何我國要建設中緬石油管道呢
因為緬甸雖然沒有很好的石油資源,可是緬甸卻是我國連接中東石油管道的重要中轉站,所以為了保證中東的石油能夠順利的進入我國,我國肯定要在緬甸這個國家建設石油管道,當然這樣做同時也是可以帶動緬甸的經濟發展。
緬甸也不是第一個和我國石油合作並且從中獲取巨大利益的國家,在我國前面的還有俄羅斯、土庫曼和烏茲別克都與緬甸合作過。因為和這些國家的合作,中國已經形成了西南、西北、東北陸上還有和海上四個大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計劃,石油運輸渠道向多元化進行轉變,能源的供應也讓人比較放心。
『叄』 跪求我國石油運輸管道的幾條線路
目前,中哈石油運輸管道已經投入使用。這不僅為中國提供了長期、穩定的陸路能源供應,還使中哈俄三國的石油管道運輸體系得以聯網,為中國和中亞、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關系奠定了基礎。中哈輸油管線和中俄泰納線,每年至少可以為中國提供4000萬t原油,這大大提高了我國石油進口來源和運輸通道的多元化。下面列出我國周邊頗受關注的一些潛在的石油運輸線路。 5.1 南亞 (1)瓜達爾港工程輸油線路: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通往中國新疆 瓜達爾港油管全部都在巴基斯坦境內,不經過第三國,距離中國西部邊境的距離較短。瓜達爾港處在波斯灣海口,距離中東產油區非常近,這條油管能使中國直接獲得中東和海灣地區的石油。 (2)中緬天然氣管線:雲南昆明—緬甸瑞麗—時兌港 緬甸是世界第十大天然氣儲藏國,中緬天然氣管線可使來自中東的石油避開馬六甲海峽,在到達緬甸後經陸路運到中國雲南。該路徑比中國按傳統方式通過馬六甲海峽將原油運抵湛江提煉後再運往其他地方至少能減少1200km路程,而且要相對安全得多。由於這條管道處在氣候溫和地區,比起中哈石油管道的鋪設要相對容易。雲南省若能以引進中緬輸油管道為由,建設相配套的石化基地,那麼,西南內陸地區將率先擁有以石油煉制為龍頭、石化一體的世界級石化基地。 (3)IPI油管:伊朗—巴基斯坦—印度 設計中的IPI管線全長2775km,要經過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等不安定地區,此外還要翻山過海(翻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通過阿拉伯海),成本可能相當高。2005年,巴基斯坦和印度曾一致同意在2007年年中前開始建造投資70億美元的IPI天然氣管道,以便確保首批伊朗天然氣可以在2010年前開始輸往巴印兩國。 5.2 中亞 計劃中的TAP油管(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長達1700km,項目耗資約35億美元,年輸氣量約8.57億m3。若該管線延至印度將再增640km,耗資6億美元。該項目將由亞洲開發銀行提供先期資金支持,由跨國公司組成財團進行聯合投資。從經濟可行性角度講,該輸氣管道如果能延伸到印度則最為理想。但是,考慮到印巴兩國之間的關系,估計會有很大困難,這也使人們對該項目最終能否順利實施心存疑問。 5.3 中俄印管道設想 印度設想的從俄羅斯途經中國到印度的油氣管道主要有3條,其中2條從西伯利亞開始,分別為:西伯利亞—秋明—鄂木斯克—塞梅伊—德魯茲巴—烏魯木齊—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塔里木—印度;西伯利亞—秋明—阿斯塔納—卡拉干達—比什凱克—伊蘇庫爾—喀什—印度。另外一條是從東西伯利亞開始,即伊爾庫茨克—烏蘭巴托—玉門—敦煌—和田—印度。以上線路都需要以我國的烏魯木齊和喀什作為樞紐,然後才能到達印度。 提出該設想的印度能源戰略專家認為,通過該計劃,中國不僅可以通過中轉收取一筆高額費用,相關建設還會推動中國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拉動中國與南亞諸鄰國的經貿合作。作為合作回報,印度可以向中國提供通往海灣地區的能源通道。 但印度設想的這3條油管,在南下印度前全都集中在了中國新疆的喀什、和田地區,幾乎等於只有一個出口。另外,這一管道體系的修建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
『肆』 緬甸真有這么多油氣資源嗎
緬甸
擁有非常豐富的天然氣儲備,尤其在海上。包括3個主要海上油氣田和19個陸地油氣田在內,該國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18.012萬億立方英尺。估計緬甸海上和陸地天然氣儲存總量達89.722萬億立方英尺。據官方統計,緬甸原油儲量估計達32億桶。
緬甸官方資料顯示,2005-06財年前11個月(四月份至來年二月份)緬甸原油產量達到728.1桶,天然氣產量達105.3億立方米。同期天然氣出口量達80.6億立方米,出口額達9.42億美元。
『伍』 緬甸石油
不知道別瞎說,油管線建好了,那油也是從中東海運來的,緬甸沿海主產天然氣,而且緬甸石油產量相當低,開采受軍政府控制,自給還有問題呢。
『陸』 中國每年向緬甸進口什麼
中國自緬甸進口的絕大部分商品是珍珠寶石、木製品,佔中國自柬埔寨進口的84.2%。
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國,與2013年同期相比,中國與緬甸雙邊貿易總額呈現迅猛增長態勢,增幅非常明顯,進口與出口增長都呈現良好態勢,而進口增速遠超出口。2014年,在中國與東盟十國的雙邊貿易中,緬甸、越南和菲律賓是貿易增速最快的三個國家。
進口方面,中國自緬甸進口的絕大部分商品是珍珠寶石、木製品,佔中國自柬埔寨進口的84.2%。隨著2014年4月緬甸開始實施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木材原料可得性大大減少,預計2015年中國自緬甸進口的木製品將向高附加值產品領域發展。眾所周知,緬甸是全球主要的翡翠原石產地,而中國則是翡翠的主要消費國之一。珍珠寶石、礦物燃料等仍然是未來中國自緬甸進口貿易的主要產品。
出口方面,緬甸積極的貿易政策拉動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機電產品和工業製成品成為中國出口緬甸的主要產品。同時,緬甸對通訊、汽車、摩托車的管制進一步放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對緬甸的出口貿易。2014年,機械、電子、車輛及其零件成為中國對緬甸出口的重點產品,全年出口額達到36.21億美元,佔中國對緬甸出口總額的2/5(39%)。
數據來源於:海關數據 > 重點國別監測—《2014年1~12月中國—緬甸重點產品進出口趨勢分析》
『柒』 滇緬輸油管線簡介
建設中緬石油管道不僅僅是一條破解「馬六甲困局」的能源大動脈,更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繁榮、南進印度洋大棋局中的一枚至關重要的高招妙棋:中緬石油管道9月全面開工,是近期我國能源格局的一個重大突破.打通這一整體油氣戰略的西南大通道,將使我國在海上、東北、西北三大油氣管道之外,又開辟了一條新的大通路,形成了一張覆蓋中國全境的油氣輸送網路,對於破解威脅我國能源安全的「馬六甲困局」,其意義無論如何估量都不為過.
我國進口石油的80%都是經馬六甲海峽輸送的,由於該地區政治情勢復雜,充滿變數,國際上各方勢力都試圖染指、控制這條航運咽喉要道,加上恐怖分子、海盜活動頻繁,更增加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處的馬六甲海峽的波詭雲譎,因而我國能源安全一向有「馬六甲困局」之說.如何破局突困,就成為我國確保能源安全大戰略大棋局必須考慮的問題,中緬石油管道的開工建設,不啻是突出重圍的一著高招,一招走好,滿盤皆活,其重要性並不亞於二戰時期的滇緬公路(亦稱史迪威公路).
有關能源專家指出,中緬石油管道一期工程年輸送原油能力為2200萬噸,二期工程有望達到4000萬-6000萬噸,接近我國2008年原油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一.而一旦陸上三條油氣管道全部建成投產,能夠承擔我國40%的油氣進口量.尤其是傳統的經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運輸承擔的油氣進口量可望從當下的八成以上減至六成,大大減輕對馬六甲海峽通道的依賴度,從而能夠更好地維護我國的能源安全.與海上航運相比,陸上管道運送有利於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可控性,遠比海上運輸的風險小.
中國的近、現代歷史反復表明,西部地區包括西南、西北部一向是我國的戰略大後方,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依託的「大三線」.隨著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對能源需求日益緊迫,從國外進口油氣有增無已,能源領域的「兩洋」戰略也愈加凸顯.這種戰略大棋局的博弈,時下在東海和南海油氣田開采方面的雙管齊下固然刻不容緩,而北線和南線陸路進口油氣管道的建設,南北對進,更是大棋局中份量極重的兩枚大棋.東北、西北油氣進口源地是俄羅斯和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中亞諸國,西南油氣進口通路則是瀕臨印度洋的南亞多國.中緬石油管道的開工打造,也是我國南出印度洋大棋局中的重要環節.這條石油管道的原油從產地中東、非洲抵達緬甸西海岸實兌港,仍需海上運輸,由海及陸,只是避開了馬六甲海峽,卻也無法避免印度洋航線及必經的亞丁灣海域.從去年12月26日起至今,中國海軍先後派出三批護航編隊巡弋印度洋、亞丁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護我國包括油輪在內的商船的安全航行.依筆者管見,我國的「兩洋」攻略應取「南出、東峙、北守」布局,以保障能源「一盤棋」的攻防均衡,即在瀕海三個主要戰略方向,南海應積極進取,東海宜以峙制動,渤海要拱衛北線.其中的「南出」,就是打通大西南——東南亞陸上通路,直達印度洋. 國內一些戰略分析人士近期提出,我國傳統的「一洋」戰略正在發生變化.21世紀的中國大戰略必須依託大陸,面向大洋,一出太平洋,二出印度洋.西部印度洋通道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在地緣政治環境中,中國將緬甸作為戰略屏障甚或戰略後方,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從國際政治角度看,緬甸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虎踞於馬六甲海灣出口,北可依託中國,輻射寮國、泰國、柬埔寨等東盟國家,西可制約印度向南海、東南亞伸展拳腳的空間.
正因為如此,中緬陸上石油管道的開建就具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和影響.中國真誠地希望緬甸國內形勢保持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盡快盡善地化解果敢地區的危機,消除各種不確定因素,這也有利和平崛起的中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個比較良好的周邊環境和可靠的緩沖地帶.如是而觀,建設中緬石油管道不僅僅是一條破解「馬六甲困局」的能源大動脈,更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繁榮、南進印度洋大棋局中的一枚至關重要的高招妙棋.
請採納
『捌』 現在我國每年大量從海外進口石油其進口石油中有多少比例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回中國的我國戰略物資集中從
我國原油的主要進口地中東和非洲說起。目前我國原油進口的六成以上都是來自於中東和非洲,而海運必然會經過馬六甲海峽,才能運送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