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償捐助緬甸多少錢
『壹』 緬甸的1000塊是中國的多少錢
因為政治不穩定原因,緬甸幣很不值錢,基本在1人民幣兌165緬甸幣,但匯率很不穩定,有時可能早上還160,到了晚上就190了,所以強烈不建議持有緬甸幣
『貳』 中國內蒙古號打電話給緬甸一分鍾多少錢
現在的話基本上都是兩毛錢一分鍾的,嗯,全國好像都是這個價格。
『叄』 日本每年無償援助中國多少錢
小日本究竟欠了中國多少錢?
日本戰後對各國的賠款(唯獨沒有中國的)
國家 /賠償金額 /備注
印度尼西亞 /8億美元 /戰爭賠款
菲律賓 /8億美元
緬甸 /2億美元
越南 /3900萬美元
寮國 /278萬美元
柬埔寨 /417萬美元
韓國 /3億美元 /在法律上不具備資格國家通過「斗爭」獲得的賠款
新加坡 2500萬新加坡元
馬來西亞 /2500萬馬來西亞元
泰國 /150億日元
瑞士 /11億日元 /「中立國」得到的財產損失賠償
西班牙 /20億日元
瑞典 /5億日元
丹麥 /7億日元
蒙古 /50億日元 /無償經濟援助
中國 /0. 0日元
歷史上中國對日本的戰爭賠款列表
時間(年) 戰爭或事件 條約 賠款金額
1874 琉球事件 50萬兩白銀
1895 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軍費2億兩、威海衛駐軍軍費150萬兩、贖遼費3000萬兩(這些賠款相當於當時日本年收入的4.5倍)
190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辛丑條約》 3150萬兩白銀
南京大屠殺詳實數據
1. 1937-12-15,日軍在司法院難民區搜捕平民1000多人。被解除武裝的軍警400多人,總計2000餘人,全部押至漢中門外,用機槍掃射,復用汽油焚燒。
2. 1937-12-15日下午2時,在姜家園南首,將居民300多人用機槍掃射,復焚燒,無一倖免。
3. 1937-12-15,日軍將所俘軍民9000餘人,押往海軍魚雷營用機槍密集掃射殺死。
4. 1937-12-06,日軍將華僑招待所難民5000餘人,押至下關中山碼頭,機槍殺死後,推入江中,毀屍滅跡。
5. 1937-12-16日上午10時,在中山北路殺死平民100餘人。
6. 1937-12-16,在鼓樓附近殺死平民數百人。
7. 1937-12-16,在大方巷塘內殺死貧民200餘人。
8. 1937-12-17,在三叉河放生寺殺死男女老幼400餘名。
9. 1937-12-17,日軍將軍民及首都電廠工人計3000餘人,在煤炭港至上元門槍殺或燒死。
10. 1937-12-18,在大方巷難民區將平民4000餘人押至下關後,全部射殺。
11. 1937-12-18日夜,日軍將圈禁於幕府山下的軍民57400餘人,用鉛絲兩人一紮,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後用刺刀,最後用煤油焚燒。殘骸投之於江。
12. 1937-12-19,在龍江橋口,槍殺軍民500餘人。
13. 1937-12,在上新河,槍殺難民2873人。
14. 1937-12,在燕子磯江邊,集體屠殺難民及放下武器之軍人5萬餘人。
15. 1937-12,日軍在城外寶塔橋及魚類營一代屠殺軍民8萬人以上。
16. 1937-12,在中華門外附近風台鄉等地,屠殺軍民7000餘人。
諸位同志們,當時的一美元與現在的一美元絕對不是一個概念,當時一個億美元可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當然當時的一兩白銀更不是今天的概念(晚清的一量白銀=150-220元人民幣),中國賠給日本的錢按平均價200元計為527億人民幣,日本侵略中國約造成中國人死亡4000萬,以每人20萬元賠償算,欠中國80000億人民幣,日本侵華約造成中國財產損失6000億(解放時計算),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60000億,總共日本欠中國140527億人民幣!
『肆』 中國到底給緬甸帶去了什麼
中國在修建油氣管道和密松水電站項目上,就是決策錯誤,聽信了幾個王八羔子所謂「磚家」的論證; 現實的中國只有眼前利益,只有單純的經濟論證,根本不懂什麼國際政治,也沒有在政治上進行評估,連最起碼的風險評估都沒有就盲目上馬,密松水電站項目和油氣管道都是如此草率,這兩個項目悲慘的結局,也可能會一樣。 中國在緬甸投資方面,能給緬甸帶來什麼?投資木材,導致緬甸境內山嶺都被砍禿了;投資礦產,帶去是環境的污染;種植橡膠(有人稱之為抽水機),更是破壞環境,就連自己國內都不鼓勵種植的項目,讓緬甸民眾去種植,這是互惠互利、雙方共贏嗎? 中國連起碼的掠奪和殖民都不懂,該好好向老牌殖民帝國主義學習一下了,因為中國從來就沒有殖過什麼民,只是被殖過民。不要一座上談判桌,一講話喉嚨里就伸出爪子。美國、日本是怎麼搞的,是起初無償捐贈,不取回報,辦學免費是開始文化侵略,傳教的同時也在治病救人,樹立了良好的印象,最初的布局是為有朝一日的掠奪做准備,一切都有備而來,讓你毫不察覺,這種高明的手法,中國懂嗎? 為什麼泰國和緬甸是世仇,卻是緬甸的第一貿易夥伴國,中國只排在第四,因為別人從美國那裡學來的,而且學得神似,知道軟硬兼施,懂得在緬甸境內圈養武裝力量,軟的不行就指使自己的「那個組織」搗亂來硬的。而中國呢?過去還有個「緬共」,至今也不敢承認,很悲催!對緬「三不政策」成了一塊遮羞布。其實,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那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越想撇清自己,越是撇不清,不如像毛主席那樣,索性挽袖大幹,可又怕這怕那,瞻前顧後。唉!真不知中國,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可知道,你為緬甸政府做了很多,也一貫地無償援助很多,特別是軍事援助,把納稅人的錢不當錢,緬甸人民不領你的情,現在就連你的「胞波友誼」的小兄弟緬甸政府,也不買你的帳了,這或許是太了解你,或許是美國太強大,有太大的利益了。
『伍』 中國是不是已經失去了整體收購緬甸的最佳時機
向左轉,還是向右轉?這是一個問題。
平王東遷,周王室徹底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天下進入了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在群雄中,秦國的先天條件和後天條件並不突出,甚至可以說是很有一些差的。秦的領地關中平原,土地不如中原肥沃,物產不如中原豐富;交通不如中原便利,經濟不發達,文化相對落後;秦國取得諸侯地位相對較晚,爵位又低;因此,秦國很難吸引人才。很多最後落戶秦國並建立功業的人才,最初都不是把秦國當作首選目標,而是在別的國家碰了壁、倒了霉,沒有辦法了,才到了秦國。自身條件不突出,周邊環境更差。秦的西面和北面被諸如山戎、姜戎、義渠戎之類的少數民族所環繞,這些比秦國更加落後的蠻族是秦的心腹之患。他們窮得很,戰鬥力卻很強悍,經常來找秦國的麻煩;秦國擊敗他們撈不到什麼好處,打輸了卻會遭到洗劫。秦國最初的列代先王大都在和戎族的戰爭中戰死。秦的東面則是春秋時代最為強大的諸侯國:晉國。晉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均領先於秦國,雖然秦國也曾經利用晉國的內亂干涉過其內政,但總的來說在春秋時期秦國一直遭到晉國的壓制。逐漸強大的秦國也曾試圖越過晉國在中原地區搞擴張,吞並鄭國,卻被打得頭破血流。直到晉國解體,分裂為三個國家,秦國才得到了發展的機會。晉國的分裂改善了秦國的生存環境,商鞅變法則大幅提升了秦國的自身實力。秦惠王繼位,處死了政治對手商鞅,但卻沒有改變商鞅制定的國策。強大起來的秦國急需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尋找一個突破口。關於這個新的主攻方向在那裡,秦王國強大的軍隊到底是要向左攻擊還是向右攻擊,由秦惠王主持的御前會議上發生了一次我國歷史上極為著名的辯論,史稱「司馬錯論伐蜀」。辯論的參賽雙方分別是著名辯手張儀和不著名辯手司馬錯。
關於秦國的主攻方向,司馬錯主張進攻蜀國,張儀反對,提議進攻韓國。他認為:韓國的領地位居天下正中央,但其實力是戰國七雄當中最弱的一個,最容易進攻;並且韓國還有一個國中之國,就是周王室的直轄領地。周王室這時雖然只擁有洛陽及其周圍很少一點領地,但在名義上仍然是天下的共主,除了領地之外,還擁有象徵天下的九鼎。進攻韓國,不僅可以奪取天下正中央的領地,而且可以獲得額外的戰利品「周王室」。秦國應當和魏國、楚國搞好關系,邀請他們共同攻擊韓國。當然要自己擔當主攻,為了防備魏國、楚國來搶周王室這個終極戰利品,秦應當在鞏義方向屯兵扼守交通要道,阻止楚軍、魏軍北上,讓他們瓜分一下韓國南部就可以了。而秦軍主力則順黃河而下,奪取周的洛陽和韓的新鄭。這樣,秦就奪取了天下正中央的領地,以及象徵天下的九鼎。然後秦就可以宣布自己獲得天下霸權,秦國由諸侯晉級為天下之主,像周武王建立周王朝那樣建立一個嶄新的秦王朝。至於像蜀國那樣的蠻夷之地,就算打下來也沒什麼用出。「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向蜀國進攻只會讓天下霸業越來越遠。
張儀是中國歷史上最能說的說客,號稱可以靠一根舌頭改變天下。面對天下最有名的辯手張儀提出的頗具說服力的發言,不著名辯手司馬錯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正因為中原諸侯均把蜀國視為蠻夷之地,所以進攻蜀國才不會招致諸侯的干涉;而蜀國本身這時正鬧內亂,蜀國國君是個像桀紂一樣的暴君,正遭到國民的反對呢。秦軍進入蜀國,就像狼入羊群一樣,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取勝利。不僅可以獲得富庶的領地,而且可以獲得制止暴亂的好名聲,最重要的是不會引起諸侯干涉,戰略目的能夠得到實施。進攻韓國和周王室,很容易被諸侯當作出頭鳥。面臨困境的韓國和周王室只要一邀請,對秦國懷有警惕之心的諸侯們就會打出「保衛周天子」這種王道無比的旗幟,出兵干涉。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盡管實力大幅提升,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單挑其他任何一個諸侯國都可以獲勝,但顯然還抗不住天下諸侯們的群毆。當出頭鳥,不僅不會獲得好處,反而會被爆打。像九鼎這樣的戰利品,現在奪取還為時尚早。秦惠王是一個聰明的君主,他盡管寵信張儀,但在這次事關秦國國運的戰略選擇中,他最終選擇了司馬錯的主張,出兵攻打蜀國。果然像司馬錯說得那樣輕而易舉的吞並了蜀國,順便把正坐著同樣打算的巴國爆打一頓。巴國也同樣看出進攻蜀國是個便宜事,無奈國力不如秦國,結果在巴蜀兩國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被秦國一箭雙雕。正如司馬錯預計的那樣,秦國進攻蜀國,這種重大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引起中原諸侯們的警惕,這使得秦國順利的奪取了四川盆地。秦國用了五年時間,基本消化了新領地。擁有川中平原和關中平原兩大糧倉的秦國,其綜合國力翻了一翻,已經不是中原諸侯們可以對抗的了。盡管後來秦國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的犯錯誤,甚至是嚴重的錯誤,比如說在邯鄲城下被諸侯聯軍爆打,但秦國仍然可以憑借遠較六國雄厚的國力迅速翻身。
反觀戰國時代第一任霸主魏國,因為主攻方向不明確,既不進攻最危險的敵人秦國,也不吞並好處最多的韓國,而是在獲得了趙國表面上的降伏之後,越過趙國去吞並中山國。這種吞並看上去挺爽,但卻不能有效增加魏國國力,馬陵之役後,魏國國力迅速衰退,喪失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今天的中國,也到了需要選擇主攻方向的時候!此次人民海軍出兵索馬里,大長國威。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的艦隊要通過馬六甲才能到達索馬里;而通過馬六甲,需要經過兩個反華國家批准。這兩個反華國家,並不是總能夠批准人民海軍通過馬六甲。
今天的中國,並不擁有像當年的秦國那樣天下第一的國力,但卻有著比秦國還要惡劣的多的地緣政治環境。在我們的左側,美國精心構築了N條從日本到東南亞諸國的島鏈,像一條條鎖鏈一樣封鎖住了我們的出海口;在我們的右側,前蘇聯也曾炮製過一個類似的封鎖線。前蘇聯一方面用蘇印同盟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中國,另一方面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擴張來形成對中國的半包圍;並用入侵阿富汗來加強這種包圍。蘇聯解體一度使中國的地緣環境略有好轉,但好景不長,美國迅速替代蘇聯接手陸地封鎖線。在阿富汗駐扎的是蘇軍還是美軍,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至於越南,則更加奇妙,它竟然在蘇軍撤退之後把金蘭灣出租給了美軍。不久前還在戰場上血腥廝殺的對頭,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反華」,就這么組成了一個荒唐丑惡的聯盟。
我們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張接近嚴密的包圍網之中的。我們的周邊國家中,只有兩個盟友,一個是巴基斯坦,一個是朝鮮。巴基斯坦是我們全天候的朋友,他們為了自身的安全,是不會背叛我們的,但能夠給我們提供的戰略迴旋實在有限。中巴兩國接壤的邊境線本來就很短,更何況這一地段還在駐阿美軍的威脅之下。另一個盟友朝鮮,我實在不想多說。當初我們有那麼多鮮血流在朝鮮,中蘇對抗的時候它們選擇了什麼?再說朝鮮本身也在包圍之中,即使它們想幫我們,也無法為我們提供戰略出口。那麼,中國的出路在哪裡呢?難道我們就這樣永遠的受制於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嗎?當然不是。其實我們有一個天然的戰略出口:緬甸。讓我們拿出地圖來看一下,緬甸和我國有著相當長的邊界線,這是一個相當寬闊的出口,和中巴兩國之間的羊腸小道完全不同。所謂邊境線,乃是一條人為劃定的、地圖上的虛線,這種虛線完全是人為的,在地球表面本來是沒有的,人們在地圖上畫出來,就有了邊境線。如果不把它畫出來,那就是沒有。這條虛線對自然界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因為本來就不存在。如果把地圖上把中緬之間的那條虛線擦掉......我們就解放了,就自由了。所以,我們應當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接納緬甸成為中國的第六個自治區。什麼?!緬甸還沒有申請加入中國?!那為什麼不做些工作,使得緬甸申請加入中國?!因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緬甸加入中國的好處,以及可行性。
緬甸和我國有著相當長的邊界線,同時緬甸本身又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對於我國來說,緬甸就是一個優質天然深水良港。抗戰期間,滇緬公路曾經是我國最重要的、幾乎是唯一的戰略出口。在我國東部地區全部淪陷之後,堅持抗戰的中國幾乎完全依賴這條動脈獲取戰略物資。今天,如果緬甸為我所有,那麼,我們就獲得了一個新的出海口。這個新的出海口是不受第N島鏈威脅的,也就擺脫了美國的封鎖。如果美國試圖在印度洋上炮製一條新的島鏈,首先印度洋上沒有那麼多可以構成島鏈的島嶼,這個是上天決定的。其次如果美國試圖在印度洋上封鎖我們,沒有印度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的;而印度不是日本、南韓和菲律賓,在印度的國土上沒有美軍駐扎,印度並不是美國的小弟和馬仔。更何況對於美國來說,遏制印度也是他的戰略目標之一。這個新的出海口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就是不必通過馬六甲海峽。也就是說,這個新的出海口不受頑固反華的印尼和新加坡威脅。可能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人亂棍打出),我們這些年是經常受印尼的氣的。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中等國家,時不時地就冒出一股反華浪潮。對於這些反華浪潮,我們不僅不去制止,反而一味的遷就。就好比印尼扇我們一記耳光,我們不僅不反抗,還要笑嘻嘻的把臉迎上去。印度洋海嘯,我們發動全國人民捐款支援印尼。別人死了爹,為什麼要抬進咱們家來哭啊?不就是因為印尼控制著馬六甲,捏著中國的睾丸嗎?新加坡一直在明裡暗裡跟我們搗亂,其中包括支持台獨,我們也拿他們沒辦法,不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嗎?可是如果我們獲得了緬甸,那麼不僅僅是得到了一個不必通過馬六甲的出海口的問題,同時我們在戰略上也可以對東南亞反華勢力構成有效壓制。東南亞戰略形態就會完全反轉。那樣的話,就是美國借給那幫反華勢力幾個膽子,它們也不敢和中國對抗了。然後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利用這個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波斯灣的優質天然深水良港,形成一個可以有效威脅霍爾穆茲海峽的軍事力量。我們不必控制霍爾穆茲海峽,我們只要能夠威脅它就可以了。只要能夠威脅霍爾穆茲,也就捏住了整個西方社會的睾丸。必須承認,現有的人民海軍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但新的出海口對於人民海軍來說既是一個重擔,同時也是飛躍式大發展的契機,對人民海軍的戰鬥力有著巨大的拉動作用。並且沒有島鏈威脅的新出海口,其本身也是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物質基礎。
一個新的出海口,不僅可以拉動人民海軍的戰鬥力,而且對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有著無與倫比的拉動力。西南諸省是我國最落後、最窮的地區,西部大開發以來,雖然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西部的落後面貌。一個新的出海口,卻可以把這一地區變成新的珠三角、長三角。當然,在這個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前緬甸地區。
整體收購緬甸,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可以使中國受益無窮。他的好處,我如果坐在這里說,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可是如果實現不了,那就是白說。畫餅是不能充飢的。我認為,整體收購緬甸,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之所以還沒有實現,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工作做好。
在當今世界上,已經不存在強行兼並一個國家的可能了,就連那個唯一的超級大國也不能。雖然叢林法則永遠存在,但已經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我們不能像八百年前的成吉思汗那樣,如果緬甸不接受我們的收購要約,派一隊騎兵把他們的人殺光就行了。「文明」社會里,要有「文明」的做法。兩國結合必須你情我願,不能搶親。
當今世界的通用游戲規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制定的,這個游戲規則規定:二戰結束之後,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神聖不可改變。這是通用游戲規則,我們必須遵守,因為我們不具備對抗整個游戲規則的力量。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游戲規則本身不是神聖不可改變的。盡管游戲規則由數不清的條約和慣例組成,構成游戲規則的各種文本浩如煙海,但其實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那就只有兩句話:1、凡是符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根本利益的,就是對的;2、凡是不符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根本利益的,就是錯的。游戲規則就這么簡單。如果誰還認為游戲規則本身是神聖不可改變的,誰就去買塊豆腐一頭碰死算了。因此,我們需要的就是充分了解游戲規則,然後按照我們的需要解釋規則。我們知道,二戰結束之後,兩個完全獨立的國家自願合並,一共發生過三次:一次是利比亞加入埃及,不過後來又解體了;另一次是敘利亞加入埃及,不過後來也離婚了;最後一次是波多黎各共和國申請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獲得批准。現在世界上已經沒有波多黎各共和國了,有的只是美利堅合眾國波多黎各自由邦。
這三次合並完全是出於自願的,所以並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反對。還有一次,伊拉克強行吞並科威特,被地球聯軍爆打,不僅被迫吐出吃進嘴裡的肥肉,還喪失了兩國之間的爭議地區。伊拉克和美國的例子擺在那裡,我們當然不能學伊拉克,那樣做不僅達不到目的,而且有對抗全世界的危險,太蠢。我們該學習的是美國。如果緬甸申請加入中國,美國甚至都找不出反對的理由。他們可以接受波多黎各的入盟申請,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緬甸的加入申請?我們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在道義上沒有任何障礙,接下來就是我們有沒有接收緬甸的足夠實力。
拿破崙說: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大漢高祖說:所謂江湖道義,不過是說出來供大家參考的。在國際關系中,什麼江湖道義啦,談判技巧啦,能夠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大炮的數量和射程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是起決定作用的根本因素。這個道理,除了白痴和小屁孩都應當明白。美國通過《廣場協定》掠奪走了日本人民整整十年的血汗錢,難道日本人傻啊?日本人才不傻呢,小鬼子精明著呢,鬼精鬼精的。為什麼鬼精鬼精的小鬼子還要接受美國人的敲詐呢?不就是因為美軍駐扎在日本么。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和美國相比仍然弱小,甚至和沒落貴族俄羅斯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我們不具備全面抗衡美國的實力,所以不要妄想在熱點地區一展身手。想調解以巴沖突?會碰一鼻子灰。想在巴爾干火葯桶支持一個盟友塞爾維亞?會讓歐洲人笑掉大牙。想把手伸向波斯灣?那會被打得頭破血流。就不說那麼遠的目標,就說家門口的東海爭端,人民海軍也不具備趕走小鬼子的實力。但緬甸則和這些目標完全不同。緬甸既沒有石油,也沒有鐵礦、銅礦或者別的戰略物資,最重要的特產是海洛因,之外是些沒有戰略意義的寶石。暹羅灣不是波斯灣,不是引人矚目的熱點地區。在絕大部分國家眼裡,緬甸是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傳統歐洲大國,對緬甸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
緬甸本不是一個重要國家,緬甸在戰略上唯一的重要性就是:可以成為中國的出海口。緬甸對中國很重要,因此也就對美國很重要。如果緬甸在中國手中,我們就能打破美國的封鎖。如果緬甸在美國手中,就能加強對華封鎖。美國是一個聰明的國家,如果我們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美國會在一瞬間就明白他的根本利益受到了最為嚴重的侵犯,立刻就會有干涉的沖動。
看一看地球儀,我們會發現緬甸有許多叢林。美軍曾經在叢林戰中吃過苦頭,這讓他們對叢林記憶猶新。而我們曾經在叢林中輕松擊敗越南。顯然,世界上還沒有哪一支軍隊會白痴到在叢林中和PLA格鬥。緬甸,在PLA的大炮射程之內。
盡管緬甸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但這條海岸線上目前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戰略目標。就算美軍把整個緬甸海岸線炸個稀巴爛,也沒什麼意義。我們以後再修港口就是了。事實上整個緬甸,對於美軍來說都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戰略目標。攻擊中國本土?顯然美國還沒有那麼瘋狂,這不符合游戲規則。游戲規則規定這種情況下最多也就是一場局部的、代理人之間的戰爭而已。我們要充分利用游戲規則。更何況美國雖然在衰退,但還遠沒有衰退到為了轉移國內視線,鋌而走險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地步。「大日本皇軍」恐怕有著和美軍同樣的沖動,而且「皇軍」還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海軍,但缺乏強力的陸軍,同樣難以有所作為。緬甸,不在「皇軍」的大炮射程之內。印度吃過PLA的苦頭,印尼軍隊也就趁在國內嚇唬嚇唬老百姓。緬甸周邊沒什麼像樣的軍隊能夠對PLA構成威脅。至於美國的歐洲盟國們,才不會吃飽了撐得來這里浪費軍事資源呢。並且歐洲和美國一樣在經濟衰退,既沒有興趣,也沒有力量配合美國來制裁中國。沒有歐洲盟友的配合,美國甚至連制裁和封鎖都做不到。顯然,我們是有著接收緬甸的實力的。以今天中國的國力和PLA的軍力,接收緬甸不存在實力上的問題。
我們接受緬甸加入中國的申請,在道義上和實力上都沒有障礙。真正的障礙,是緬甸人民的民族感情。
緬甸這個國家,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並沒有到接近於砸斷骨頭連著筋的地步,但也是有著不可低估的文化影響的。緬甸曾經長期是中國的屬國。屬國不是固有領土,過去緬甸並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卻深受中國影響。今天,由於長期受美國制裁,緬甸在世界上處於一種半孤立狀態,所以緬甸對中國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中國給與緬甸的幫助還遠遠不夠。正是這一點沒有做好,使得整體收購變得困難重重。毫無疑問,對於緬甸來說,並入中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這機會可以使緬甸在一夜之間,從落後的半原始社會,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但當今世界是民族主義盛行的世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就算並入中國對於緬甸來說有一百樣好處,卻至少有一個壞處,那就是要失去民族獨立性。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這樣的代價都未免大了一點。如何克服這個困難呢?讓緬甸人民接受中國文化。緬甸人民為什麼要接受中國文化?用經濟開路,把中國文化送進緬甸,使緬甸人民接受中國援助的同時接受中國文化(說白了就是經濟開路,繼之以文化侵略)。在歷史上形成的中緬文化聯系,使得這種文化輸出不會有大的障礙。緬甸信奉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同樣也流行於我國西南地區。直到今天,小乘佛教還是西南少數民族的主流信仰。在現實中高度發達的中國經濟同樣對緬甸人民有影響,人民幣的受歡迎程度顯然會提高中國文化的吸引力。緩慢的,但又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把經濟和文化輸出做好,讓緬甸人民接受中國文化。時機成熟的時候,在軍政府中扶植一個親華派做老大,以緬甸人民的名義申請加入中國。不同意的頑固分子,可以在空氣中消失。然後緬甸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代理人戰術是美國最擅長的戰術之一,我們應當好好的向美國學習。前期工作沒有做好,時機到來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機會在手中溜走。遺憾啊............!
今年五月(就在汶川大地震前幾天),緬甸遭受風災,死亡兩萬,一百萬人無家可歸,比印度洋海嘯悲慘的多,卻沒有見中國政府有什麼像樣動作。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地震呢,當然也不可能知道我們自己會地震,當時為什麼沒有發動群眾為我們的緬甸兄弟姐妹們捐款呢?難道我們就只會捐助敵對的印尼,而不會幫一把自家兄弟?!緬甸軍政府不接受外國救援是一個方面,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重視這個本應高度重視的兄弟。緬甸軍政府不接受外國救援隊進入緬甸,我們可以把救災物資直接送給軍政府嘛,還可以讓中國佛教協會和緬甸和尚們聯合救災嘛。什麼救援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把緬甸的災害當作自己的災害來救援。只要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的帳篷和方便麵送到災民手中,哪怕是通過軍政府的手送出的,不認識漢字的緬甸人也會對中國充滿感激之情。我們竟然沒有這么做,遺憾啊............!
中國甚至不是緬甸的第一大投資國。這讓我不可理解。要知道,這些投資是可以數十倍乃至數千倍的回收的。要想獲得無與倫比的利益,不扎一點本錢怎麼行呢?我們可以在緬甸的電力、電信、交通等國民經濟基礎領域搞建設,即使緬甸出不起錢,我們自己投資也要搞。建設一個現代化新緬甸,又有著受中國控制的經濟基礎,然後就可以加入中國了。再說也花不了幾個錢,也就是辦奧運會的費用的十分之一就夠了。與其把那麼多錢燒了,何不用來獲取巨大利益,獲取足以徹底改變中國戰略地位的利益呢?消化加入中國的緬甸,還有一個附帶的困難:這里的地理結構相當復雜,交通不便。但我想這是一個小的困難。六十多年之前,美國可以修一條滇緬公路來支援中國抗戰;六十多年之後,難道我們修不出一條滇緬鐵路來支撐中華民族的騰飛嗎?
整體收購緬甸,可以使西南經濟騰飛(當然也可以使緬甸經濟騰飛),可以獲得一個不受威脅的出海口,可以打破海陸兩條封鎖線,可以對東南亞反華勢力構成有效壓制,可以從根本上扭轉我國的戰略處境。接收緬甸,可以提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接收並有效消化緬甸之後,我們就可以參與制定游戲規則,從游戲規則的遵從者,一躍而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我們制定的游戲規則當然也可以是一大堆的條約和條例,但本質也只有兩條,那就是:1、凡是符合中國根本利益的,就是對的;2、凡是不符合中國根本利益的,就是錯的。而整個世界,必須遵從這一新的規則。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和國際經濟新秩序。暹羅灣不是地球熱點,美國的大部分盟國對這里沒有興趣。美國單獨行動(最多拉上「皇軍」),基本上是既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阻止我們。美國一直在制裁緬甸,我們一直在支援緬甸,緬甸人民對中國有親切感。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有助於實現這一重大的戰略目標:緬甸風災,美國衰退。面對這種種可遇不可求的機遇,我們自己沒有把工作做好,白白的浪費了時機。緬甸,是上天恩賜給中國的最好的禮物。違天,不祥;天與不取,反受其亂。緬甸人民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總不能盼著兄弟年年遭災吧?更何況我們就是盼也盼不來啊。我們也不能指望美國年年衰退,更不能指望美國永遠犯錯誤。一旦美國明白了緬甸的重要性,不再制裁緬甸,而是像招安利比亞那樣招安了緬甸,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接受緬甸了。美國就會完善對華包圍圈,牢牢的把中國封鎖住。到那時,悔之晚矣。
盡管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但現在醒悟還不晚(因為美國還沒有修正他們的錯誤嘛)。踏踏實實的把工作做好,用拉動內需、在國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去參與緬甸建設,用抗震救災的態度去援助緬甸。在不受干涉的前提下,無障礙的接受這片在列強眼中本來是無足輕重的土地,從而大大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陸』 為什麼,我們的中國家,還不是發達國家
是 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一向為世人所公認,不管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來沒有人懷疑過。然而,這一地位近來卻頻頻遭受質疑。 一些發達國家開始質疑 12月12日,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將在2006年後,不再向中國提供新的無償貸款。 上月底,在緬甸出席東盟10+3首腦會議時,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曾對記者公開表示:「中國快到從ODA(政府開發援助)畢業的時候了,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順利。」之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參議院回答質詢時說:「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今後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將減少,日本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從ODA畢業是適當的。」 12月7日,商務部在北京召開了第五屆捐助國協調會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亞洲銀行等國際組織,歐盟以及英國、德國、加拿大、比利時、日本、澳大利亞等二十多個援助國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歐盟駐華使團參贊曼特先生在發言中說:「許多歐洲人都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得那麼好,不需要國際援助了。要說服大家相信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處於發展中國家低端水平 發展中國家是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尚未跨進現代高度技術社會門檻的國家。聯合國191個成員國中,發達國家不過三四十個,其餘150個左右都是發展中國家。全球60億人口中,發達國家人口佔10億,發展中國家佔了50億。而在全球社會財富佔有方面,發達國家佔了百分之七八十,發展中國家只佔有百分之二十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很大成就,但是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相比,人均收入還處於較低水平。中國人均GDP排名,排在一百位之後。按照聯合國的標准,中低收入國家為799至2990美元。中國人均收入剛剛超過1000美元,處於中低收入國家的低端水平,是一個剛剛進入中低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離發達國家還差得很遠。 環境質量和人民生活質量也是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標。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中國幅員遼闊,環境問題也很嚴重,面臨著「最嚴重的環境挑戰」,「中國一些主要城市的空氣和水污染程度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中國部分地區居民的居住條件也相當落後。部分沿海地區先富起來並不能掩蓋中西部地區仍然貧窮落後的現實。 《日本經濟新聞》12月3日的新聞解讀欄目指出,中國部分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但許多農村地區卻是需要援助的,因此,中國在整體上仍是發展中國家。文章說,面對地區差距較大的中國,日本不應以自己平衡發展的感覺判斷和調整對華貸款。 中國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支持 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了世界三大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是多邊和雙邊援助的受益國,也是國際開發協會優惠資金的借款國。1978年以來,中國享有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普遍優惠制待遇。二十多年來,中國共接受無償援助56億美元,實施了1000多個項目。近幾年,接受的國際多雙邊援助金額每年穩定在近2億美元。 這些無償援助項目涉及扶貧救災、工業技術改造、農業、林業、畜牧業、教育、醫療衛生、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交通、能源、通訊、體制改革、司法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等眾多領域,其中70%的援助資金用於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發展。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易小准在7日的協調會上說,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落後,地區發展不平衡,在發展進程中還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地區發展差距繼續擴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流動人口不斷增多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社會保障能力不足等,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需要中國自身的努力,還需要繼續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國際援助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發揮了其他渠道無法替代的作用。通過接受無償援助,中國獲得了適用的技術知識、必要的技術手段以及新思維和新觀念,使中國的發展少走了許多彎路。今後,在平衡地區發展、加強公共衛生系統特別是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中國仍需要與多雙邊援助機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國際合作。另外,中國的發展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貢獻,特別是在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等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的領域,更是如此。 易小准認為,國際多雙邊援助的金額雖然不大,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關心,對於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十分積極。在艾滋病防治問題上,一些國際組織幾年前就提醒要注意艾滋病在中國的蔓延,使我們盡早警覺起來。 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仍將需要國際多雙邊援助機構的幫助;中國作為受援國,其發展水平離可以「畢業」還差得很遠。
麻煩採納,謝謝!
『柒』 中國汶川大地震美國和世界各國的捐款是多少
美國政府提供50萬美元援助。(約合人民幣350萬元)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王阿卜杜拉決定沙特向中方捐贈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幫助中國抗震救災。(共計約合人民幣4.2億元)
加拿大政府捐助超過3100萬加元。(摺合人民幣約2億元)
印度政府向中方提供500萬美元救災物資。(約合人民幣3500萬元)
日本政府提供約5億日元緊急援助。(約合人民幣3300萬元)
俄羅斯政府提供四批救災物資,價值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萬元)
義大利政府向中方提供50萬歐元和150萬歐元的救災物資。(共計約合人民幣2200萬元)
澳大利亞政府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向中方提供100萬澳大利亞元援助。(約合人民幣660萬元)
德國政府向德國紅十字會提供50萬歐元幫助中國救災。(約合人民幣540萬元)
泰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捐款50萬美元。泰國公主詩琳通向災區捐款10萬人民幣。泰國紅十字會和普密蓬國王「猜帕塔那」發展基金會各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10萬美元。(共計約合人民幣500萬元)
法國政府提供價值38萬歐元的物資。(約合人民幣410萬元)
克羅埃西亞政府通過克羅埃西亞紅十字會向中方提供20萬歐元援助。(約合人民幣220萬元)
莫三比克政府(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向中國政府捐款4萬元人民幣。
『捌』 緬甸難民到中國來緬甸政府給錢嗎
不給,中國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