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傈僳族人口多少
① 緬甸有哪幾種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人口約3400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65%。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緬族在緬甸7個省的人口比重占絕對優勢,在極少數民族邦中也有廣泛分布。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在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都起著主導作用。緬族人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個頭不高,膚色呈棕色,講緬語。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是一種孤立語,語序和虛詞的地位非常重要。
(1)緬甸傈僳族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緬族有9個分支,即緬(巴瑪Bamar)、土瓦(Dawe)、丹老(Beit)、約(Yaw)、耶本(Yabein)、克都(Ka)、格南(Ganan)、薩隆(Hsalon)和蓬(Phon)。
緬族在緬甸的歷史上,先後三次統一了緬甸,對於推動緬甸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緬族在緬甸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遠比其他民族發達,對其他民族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種植水稻技術較為先進,此外,還種植棉花、花生、豆類、芝麻等作物。
緬語有7種方言,各方言間差別不大,可以互相通話。緬語通行緬甸全國,是緬甸的國語。緬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創立於公元11世紀末、12世紀初,由輔音字母與母音符號相拼而成。
② 傈僳族分布在我國的什麼地方
傈僳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古老的成員。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麗江和迪慶、大理、保山、德宏、楚雄、臨滄等州縣。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德昌等縣也有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傈僳族人口數為634912。使用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後使用過3種文字,一種是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拼音文字,一種是維西縣傈僳族農民汪忍波創制的音節文字,第三種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的名稱,最早見於唐人著述,樊綽的《蠻書》稱之為「栗粟」,被認為是當時「烏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彝族、納西族在族源上關系密切。根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公元8世紀時,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兩岸,曾受「勿鄧」、「兩林」兩個強大部落的統治。1 2世紀以後,傈僳族先後受元代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代麗江土知府木氏的統治。16世紀中葉,由於戰爭以及反對木土司的壓迫和掠奪,大批傈僳族人在頭人木必帕的率領下,渡過瀾滄江,越過碧羅雪山,進入怒江地區。此後的兩個世紀,陸續有大批傈僳族往西和往南,遷入德宏、臨滄、耿馬等地。有的則沿金沙江南下,進入祿勸、大姚等地。19世紀20年代,清朝在靠近內地傈僳族分布的麗江、永勝、華坪等地,實行「改土歸流」。一些世襲的納西族和白族土司為流官所取代。
③ 傈僳族有多少人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12.9533億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91.59%;少數民族10643萬佔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
55個少數民族人口數分組(單位:萬人)
人口在1000萬人以上的少數民族(2個)
壯族 1617.88 滿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7個)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維吾爾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9個)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瑤族 263.74 朝鮮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薩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4個)
畲族 70.96 僳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東鄉族 51.38
人口在50—10萬人之間的少數民族(13個)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納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錫伯族 18.88
柯爾柯孜族 16.08 達斡爾族 13.24
景頗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少數民族(20個)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 3.36
鄂溫克族 3.05 怒族 2.88
京族 2.25 基諾族 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 1.65
俄羅斯族 1.56 裕固族 1.37
烏孜別克族 1.24 門巴族 0.89
鄂倫春族 0.82 獨龍族 0.74
塔塔爾族 0.49 赫哲族 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 0.29
④ 緬甸總共有多少個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
⑤ 中國有多少傈僳族
傈僳族 (英文名稱Lisu Li-Su Lisaw)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線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在中國境內約有73萬人口。
⑥ 關於傈僳族的介紹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麗江和迪慶、大理、保山、德宏、楚雄、臨滄等州縣。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德昌等縣也有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傈僳族人口數為634912。使用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後使用過3種文字,一種是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拼音文字,一種是維西縣傈僳族農民汪忍波創制的音節文字,第三種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稱「栗粟兩姓蠻」或「栗蠻」及「施蠻」、「順蠻」,均屬「烏蠻」,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在17-19世紀,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一部份進入緬甸;一些人遷到老摑、泰國等。直至清代遷徙還在繼續。在歷史進程中,傈僳族溶進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緣。傈僳族是古夷人的一個分支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是不是今天的彝族呢?這是現在很多學者都很懷疑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族別是會消亡的,但是族群是不可能消亡的!!下面是我對彝族和傈僳族的一些認識。1、從傈僳族的族源來看他是夷人的一個分支。2、從他的宗教文化來看也和當今的彝族是一樣的,特別是和涼山的彝族是一樣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從圖騰來看都有龍、虎、雞、蛇、鳥、竹、蕎、樹,山等3、從社會組織來看是以血緣和紐帶的家支頭人制度,都有血族復仇的習慣。涼山彝族的「德古」與傈僳族的「實扒」和「搓吾」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都充當了調解人員的角色。4、從巫術文化來看傈僳族有「尼扒」和「尼古扒」兩種,彝族有畢摩和蘇尼兩種。「尼扒」和畢摩的社會地位都高於「尼古扒」和蘇尼的。從他們的職責來看都是卜卦、驅鬼、辟邪、祭祖、祈福。5、從婚姻和喪葬來看,在婚姻中彝族和傈僳族都要給「舅舅錢」、父母包辦、近親結婚。喪葬和貴州彝族是一樣的,都用土葬,只有非命死者用火葬(其實都是後來收到漢族喪葬的影響才用土葬的。)7、9兩個數字在彝族的在葬禮上時隔吉祥的數字,在貴州死者男的葯穿9件外衣、女的要穿7件;在四川火葬的時候難得要架9層、怒的葯架7層;傈僳族祭男死者9塊肉,出殯時用9棵栗樹抬,祭女死者7塊肉,出殯時用7棵栗樹抬。難道這些數字出現在葬禮上只是一個巧合??6、從音樂舞蹈文學來看,音樂主要都是源於生活,所以由於歷史地理位置不同,人們所創造的音樂也是不同的,但是彝族和傈僳族都有「祭歌」。樂器主要有口弦、笛子。舞蹈都是通過下肢動作來表現(可能這些舞蹈都源於生產生活中。),以腳上動作為主,步伐矯健,動作粗獷。文學都有《洪水泛濫》《兄你們婚》《竹娃》。7、從服飾來看,就彝族服飾就楚雄型、涼山型、烏蒙山型、滇西型、紅河型、滇池及滇東南型等6大類型,傈僳族根據服飾分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有共同的特點都崇尚黑色、男的用青布包頭、女的都穿裙子。8、從語言比較很多單詞都是一樣的,如在傈僳族的語言里奴隸「搓巴」(P101《傈僳族簡史》)意為小人,分家「海途」(P144《傈僳族簡史》)這些和貴州彝語是一模一樣的。虎叫臘,過年為「闊什」這些和涼山彝語是一模一樣的。9、從酒文化上來看彝族了傈僳族都很一樣,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宴席!!10、從禁忌來看彝族和傈僳族都把火塘視為神聖的地方,傈僳族屋內火塘上的三腳架,禁止蹬踏或移動,也不能濺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腳代手往三腳架下添柴。11、彝族和傈僳族都要過火把節。這個轉自一個網友,那個網友轉自一個網站
⑦ 僳僳族的資料
族名:
自稱「僳僳」,史稱「栗些」、「力些」、「慄慄」等。
人口及分布
截止到1990年為57.486萬人。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麗江、迪慶、大理、德宏、楚雄和四川省的西昌、鹽邊等縣。
歷史由來
僳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稱「栗粟兩姓蠻」或「栗蠻」及「施蠻」、「順蠻」,均屬「烏蠻」,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僳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在17-19世紀,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一部份進入緬甸;一些人遷到老摑、泰國等。直至清代遷徙還在繼續。在歷史進程中,僳僳族溶進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緣。
語言文字
僳僳族操僳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西方傳教士創制的大寫拉丁字母及其倒寫變體作字母的文字,還有一種自己創造的沒有字母的音節符號,均因結構不完善,未通行。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⑧ 傈僳族怎麼讀音是什麼
lì sù zú
傈僳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文字分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與彝族有著淵源關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其餘散居於中國雲南其他地區、印度東北地區、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傈僳族總人口數為1261311人。
(8)緬甸傈僳族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中國南部雲南省。絕大部分人居住在怒江兩岸山上,糧食只能種在很陡的山坡上。沒有平壩,所以,很少有水田,只有在怒江兩邊稍平的地方才能開梯田,種植水稻。山地只適合栽種苞谷、蕎麥以及少量的雞腳稗。
正因為這種地理條件,小麥產量極低,成本也很高,一般家庭很少吃上大米。即使家庭生活比較富裕的人家,也只是逢年過節、或者招待客人時才能吃上一點。
少數居住在河谷地區的則以大米為主食,以苞谷、洋芋一類雜糧為輔。芋頭是傈僳族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又加上可以兼作糧食,所以,家家戶戶都栽種芋頭。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習慣於飯菜一鍋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飯時,先把米放入鍋內熬煮,中間更換兩次水,待米快熟時,放進青菜、白菜直至菜爛。平時很少單做菜,飯菜合一的粥煮熟後,全家圍著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蕎麥。因大米種植較少,只有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才用大米做粥。
傈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長衫或短衫,褲長及膝。有的以青布包頭,有的喜蓄發辮纏於腦後。頭人或個別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紅珊瑚,以示在社會上享有榮譽和尊嚴。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歡左邊佩砍刀,右邊掛箭包,箭包多以動物皮縫制,腰系一長帶子。
維西傈僳族男性有的頭戴羊毛氈帽,形狀有船形和圓頂寬帽沿兩種。青年穿白底黑紋大襟短衣,老年穿大襟長衣,或夏著短衫、冬著長衫,中間系麻織花腰帶。傈僳族男女都喜好斜挎縫制精細、刺綉精巧的「臘表」(一種挎包),喜歡系綁腿。男子外出身必背長刀和駑弓箭包。
⑨ 全世界共有多少傈僳族人口
在中國傈僳族以外: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都有傈僳族!美國也有傈僳族不過是基督徒不知道他們在美國拿到綠卡沒有?